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2)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如水是由水的微粒构成,高锰酸钾是由高锰酸钾微粒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的微粒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与构成它们的微粒有关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又能化合生成水,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而构成它们的微粒就体现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无论气体、液体、固体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而这些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当我们走近花圃,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精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三、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很小(2)分子的体积很小(3)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4)分子间有空隙(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了水分子,水分子也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四、原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而原子不能再分。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实录和点评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实录和点评

被 取完 。这 句话 说 明 了物质 是无 限 可分 的 )
1 . 物质 是 由微 粒构 成 的 .1 2
[ 师]请 同 学们 在 1 秒 钟 内把 桌 上 的 纸 片 尽 可 0 能分成最 小 ,但 要 注意每 次分 成两 块 的大小 应该 相
同。 ( 的学生用 手撕 扯纸 片 ,有 的学 生用小 刀 。 有 )
中, 静置观察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待稳定后倾
倒 出一半 在另 一烧 杯 ,加水 稀 释 ,引导 学生 观察颜
质 》实验课 荣获 市一 等奖 ,并 被推荐 参 加省 评 。同
年 1 月份 .江苏省 教育 厅组 织 多位化 学 特级教 师对 2 本 实 验课 录像 进 行 了评 审 。认 为 本 课 实 验 运 用 得
21 0 0年 . 1 第 期
教 学 设计
4 9
“ 微 粒 的观 点 看 物质 " 的教 学 实 录 和点 评 用
沈 兆 刚 . 长 济。 董
( 堡 镇 中心初 中,江 苏 宝应 柳 252 2 8 8)
文 章 编 号 :1 0 -6 2 (0 00 —0 4 —0 0 5 6 9 1)1 O 9 4 2
『 】同学 们 ,今 天 我 们 学 习 的 内容 与 这 三 个 师 词有关 ,当你 上完 这一 节课 以后 。你 就会 深刻 理解 或重新认 识 这三个 词 了。
12 新 知 探 究 .
( 媒 体展 示 :早 在 两 千 多年 前 我 国古 代 《 多 庄 子 ・ 下篇 》 中就 有 一 句 名 言 : “ 尺之 棰 , 日取 天 ~ 其 半 ,万世 不 竭 ” ,这 一 句 话 意 思 是 :一 尺 之杖 ,
二个 实验 中酚酞试 液并 未 与 浓氨水 直 接接触 。此 时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下列现象利用微粒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在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其他中药混合的药味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6.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纯净物是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构成的物质。

.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7.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5)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这是因为。

8.(1)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10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极小 的微粒构成的; 2、知道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3、知道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观察与思考: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情境一:一颗糖分给两个同学吃,如何分? 如果分给全班同学吃该如何分? 情境二: 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已 呈粉末的细小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 分?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都呈 浅紫色?
13
2:
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 什么?
说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补充:无色酚酞试液: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 氨化,使酚酞变红。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
有 间隙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 没有 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
属于____变化。 理 物
本节内容小结:
1、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 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1)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2)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联想并体验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 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 热,你又会怎样?
你能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吗?
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 然后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导管 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手握试管,使试管受热,试管 内气体微粒运动加快,间距加 大,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 出。

【免费下载】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说课与评课教案 08 11

【免费下载】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说课与评课教案 08 1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沪教版)说课与评课说课:湘乡市第二中学成凤鸣评课: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旷湘平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现象。

(3)设计和完成有关的简单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

(3)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沪教版)(上)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主要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

(2)特点:本节内容抽象,处理不当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

由于微粒小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只能通过物质在变化时一些宏观现象推测微粒的特性,感受微粒的真实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性质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观点,也是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和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基础。

三、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1)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了解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3、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

四、课前准备本节课采用四人一组在实验室或教室完成(配合多媒体)1、每四人一组准备下列仪器药品纸带、烧杯、玻璃棒、注射器、浓氨水、蒸馏水、酚酞、酒精。

每组一份探究报告(共同填写,签名上交)2、备好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

归纳与小结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粒子 极其微小,肉眼看不到。我们 能看到的是宏观物质,是由许 多微粒聚集在一起的
2.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有
已知每滴水中含有水分 子约为1.67×1021个,如 果你每秒钟能数4个,一 天24小时不停地数,数 完这一滴水中的分子, 为1.32×1013年。
分子、原子、离子; 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粒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解及溶液
归纳与小结
1.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微粒总在不
断的运动、微粒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因此,氯化 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氯离子均一地分 散到水分子中,形成稳定的溶液。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存在自由移动的离 子。食盐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 钠离子 ;而蔗糖溶于水,蔗糖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 不能导电。
2.从微观的角度看水的分解及其变化规律?
电解水
2.观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请描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
么变的?
通电 分解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结合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 新组合成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 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 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归纳与小结
化学变化在宏观上有新的物质生 成,其微观实质是分子的破裂与原 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原 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等都不发生 变化,因此,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3.从微观视角看酸碱中和反应。
课堂小结
1.从微观视角看物质: ①物质是由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 ②构成物质粒子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微观粒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大连简答题微粒观点解释

大连简答题微粒观点解释

微粒的观点解释一.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自然并很快冒出白烟(由P2O5分子构成)。

解:(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加快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1分),磷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1分),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分子聚集成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如果不小心打破水银(汞)体温计,散落的水银在空气中会慢慢挥发,汞蒸气会侵害人体,处理措施之一是迅速在水银上撒硫粉,使汞与硫(S8分子)反应生成硫化汞固体(HgS分子),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解:汞原子不断运动(1分);汞原子有毒(1分)。

硫分子分解成硫原子,硫原子和汞原子重新组合成硫化汞分子(1分)。

二.根据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微粒间的间隔变大。

温度降低,微粒运动速率减慢,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1.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将附近的液化石油气罐尽快撤离火场,因为高温时,液化石油气瞬间体积膨胀250—300倍,罐内压力骤然增大致使罐体破裂而发生第一次爆炸;当泄露出的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至3%—11%时,遇明火将发生第二次爆炸。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第一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分析第二次爆炸为什么会发生?解:(1)高温使石油气分子运动加速(1分),分子间的间隔瞬间增大,致使罐内压力骤然变大(1分)。

(2)当泄漏出的石油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时(1分),遇明火会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1分)。

2.从冰箱冷藏室中刚取出的果酱瓶,要立即拧开感觉很费力。

要想轻松拧开,可以采用什么办法?解: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低,气体分子间间隔缩小,瓶内压强减小,瓶外大气压使瓶塞不易打开。

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气体的压强增大,这样容易拧开。

3.在空气中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容器口会有白雾产生。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类名【基础知识】1.物质由和的颗粒组成,其基本性质(1);(2)。

一般说,构成固、液、气三态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顺序为,温度越高,颗粒移动越快,颗粒之间的间隙也越大。

压力越大,气粒间距越大。

2、水汽化与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前者没有变化,它只是改变了,而后者变成了粒子。

【巩固练习】1.为了探索物质的可分离性,肖燕用高锰酸钾颗粒进行了以下三项实验操作①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② 溶解:将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③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

在这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被分离()a.全部b.只有①c.只有②d.只有③2.在以下现象中,无法用粒子运动来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相同表面积的热水蒸发速度比冷水快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医院里弥漫着酒和药的味道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体积膨胀空气加热B,1升芝麻和1升绿豆混合少于2升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质量变化b、微粒的大小变化c、微粒间空隙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5.封闭容器中有少量液态水(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更改是()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墙内鲜花盛开,墙外芳香四溢——颗粒在移动b.热胀冷缩――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c、当盐溶于水时,水变得咸——盐和水之间的化学变化产生咸物质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关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7.“闻茶”是指通过闻来判断茶的种类。

人们能闻到茶的味道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8、物理学研究表明: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化学研究表明,当氨和氯化氢相遇时,它们迅速结合形成氯化铵的微小晶体白烟,若将一支长120cm的玻璃管平放,并同时在其两端分别放置沾满浓氨水、浓盐酸性棉球,让它们自然扩散,然后白烟开始出现在玻璃管中的位置远离浓盐酸的末端约xcm处。

“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

“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初中化学新教材已经在南昌市各中学全面推广使用,如何按新课标上好一节化学课是各位教师迫切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物质的微观世界对初三学生来说,即抽象又陌生。

在上沪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节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入这一神秘的物质世界,化抽象为具体,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呈现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想、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应用。

首先,我让学生举出物质被越分越小的例子。

学生一下子打开话匣子,七嘴八舌的涌跃发言,如豆浆机将豆子磨成豆浆和豆渣,碎纸机碎纸,石墨研磨成墨汁……,接着学生亲自动手将一颗kmno4不断分下去,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通过溶解并不断稀释,溶液颜色由深变浅,学生建立起一个新观念:即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风的微粒构成的。

既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基本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我是这样呈观学习情景,指着桌面上一瓶浓氨水说:“浓氨水表面静止不动,但构成它的微粒是不是也静止不动呢?”说完打开瓶塞沿教室走一圈,同学们立刻掩着鼻子,露出复杂表情,这时,我立刻要求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现象合理猜测,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先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让一名学生上台向盛有无色酚酞的试管里滴加1-2滴浓氨水,无色酚酞立刻变红。

接着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这里我对新教材沪版所提供的实验加以改进,改进方法:在两张滤纸上滴加1-2滴浓氨水,将滤纸放在a、c两个小烧杯口上,b小烧杯滴几滴浓氨水,尽量扩大浓氨水与烧杯接触面积。

a、b小烧杯罩在大烧杯内,c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1-2分钟后,同学们可以观察到a烧杯滤纸上出现颜色鲜艳的红晕,而c烧杯滤纸无明显现象。

这样改进,由于有了白色滤纸的衬托,使颜色变化十分明显,便于观察,当学生观察到正确实验现象,我即时提问:a滤纸上无色酚酞为什么变红?学生不难得出,构成浓氨水微粒进入a白色滤纸。

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概要许多

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概要许多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概要:1.许多实验表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极其微小的;(2)微粒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好运动越快)例子:花园中花香弥漫,酒店前的酒香(扩散现象均可用此观点解释)(3)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例子: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热胀冷缩(4)微粒之间存在斥力例题精讲:【例题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B.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很小C.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D.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构成洋葱的微粒不断地运动,使我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例题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总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B,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再分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D.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典型的证明微粒间有空隙的例子。

【例题3】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

其原因是()A.球内气体微粒体积增大B.球内气体微粒间空隙增大C.球内气体微粒质量增大D.球内气体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答案:B解析:微粒是有固定体积的,但是微粒间的空隙大小是随着温度而变化的。

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微粒间的空隙变大了。

【例题4】在加压条件下,25立方米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B.构成物质的微粒由更小的微粒构成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D.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答案:C解析:此题说明气体可以被压缩,在加压条件下,微观上,气体间的空隙变小,从宏观上就表现为气体的体积变小。

【例题5】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通过观察 、想象 、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初步 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是这一章节内容抽象 ,一些微观概念 ,学 生往往较难理解 ,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本节课是带
科学探究实践 :探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情境 】 刨设
同学们 ,上课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 ,请大家在ls ̄ O P把桌上的 领学生步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第一课 ,对学生 认识宏观物 纸条尽可能分成最小块。 质 的微 观组 成具 有 重要 作用 ,也 为 进一 步探 究微 粒 的种 : 后 面三 类等 [ 问】 提
节 ,教 材 的 主要 内容 为从微 观 的角 度看 物质 ,学 习构成 物质 的微 粒 所 具有 的性 质 ,授 课安 排为 1 时。 课
假 如 你能 看 到这些 物 质里 面 的样子 ,你 猜想 这些 物质 是 由什 么 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物质 , 构成的?是怎样构成的? 产 生 了对化 学 的好 奇心 和进 一 步探 究 的欲望 。第 三 章将 帮助 学 生用 3 学生活 动 :倾听 、思 考 .
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c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2 难 点 .
起 ,观 察实 验现 象 。 [ 问】 提
你能 解释 所产 生 的现象 吗 ? 【 流猜 想】 交
形成 物质 的微 粒性 的 观点 。
五 、教 学过程
1 教 学过 程 .
( )烧杯A内滴入 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 ,与B 1 烧杯无
1 重点 .
物质 是微 粒构 成 的 ,那 么微 粒有 什么样 的特 性 ? 教师 活动 [ 示实 验】 演
向烧 杯 A中加 入 2ml 水 ,滴A.- 滴 酚 酞试 液 ,得 到溶 液 0 蒸馏 23 a 、认 识物 质 的微 粒性 ;b 、体 验科学 探 究 的过 程 ,学会 提 出假 甲 。在 烧杯 B 中加 人 3 l5 l 氨水 ,用 一个 大烧 杯把 两烧杯 罩在 一 m一 m浓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教案
为什么甲溶液会从原来的无色变成红色?(学生提出各种想法)设下悬念,做好铺垫。

怎样由看得见的宏观现象想象出看不见的微粒粒子?……
浓氨水是由很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不断运动,当这些微粒落入滴有酚酞试剂的水中时,会使试液变红。

在上述实验中,正是证实了试液变红是由于氨气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肯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学生的交流讨论作出积极的评价。

同时适当的引发学生讨论为何是滴有酚酞的蒸馏水溶液变成红色,而不是浓氨水变成红色?
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并进行归纳,让学生认识到微粒都在不停的运。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归纳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

答案:空隙不同较小较大压缩很难被压缩2.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紫黑色紫红色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

这其中的原因是。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4.将50 mL的酒精与50 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

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

内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答案:空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答案: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隙较小较大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⑪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⑫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⑬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答案:⑪d ⑫a ⑬c ⑭b方法研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C)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

微粒观点简答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微粒观点简答Microsoft Word 文档 (2)

1、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固体碘(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⑵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⑶浓糖水(蔗糖)加水后,甜味会变淡。

⑷冰水是一种纯净物。

2、点燃酒精灯时,灯芯上的酒精会发生汽化现象并燃烧。

请用微粒观点解释这种变化。

3、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在玻璃的表面会出现水雾。

⑵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

4、小明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他捡回瓶塞后再次塞紧,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

请用微粒观点解释上述事实。

5、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将密封有乙醇(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5℃以上的热水中,看到塑料袋逐渐鼓起,最后液体乙醇消失,塑料袋中看不到任何物质(乙醇沸点为78℃)⑵酒中含有乙醇,过量饮酒会麻醉神经而神志不清,乙醇在体内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后,人才能重新醒过来。

6、“指纹破案”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将纸张上可能被手指接触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一段时间后留在纸张上的手指印就会逐渐显示出来形成棕色指纹。

(提示: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当手指接触纸面时,手指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留在纸面上,只不过人眼看不出来。

碘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

油脂、矿物油为有机溶剂)7、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蔗糖水溶液时混合物。

⑵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8、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给充满气体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明显缩小,而给充满水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变化却不大。

⑵用打气筒将空气打入硬质球的球胆时,球胆内的变化。

9、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一些热水,摇荡,然后倒出热水,并迅速拧紧瓶盖,片刻后,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你用微粒观点解释。

10、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问题⑴将一只充满空气和一只充满氯气(黄绿色)的集气瓶中间放上玻璃片口对口扣在一起(氢气在上,氯气在下),抽取中间的玻璃片,过一段时间看到什么现象?解释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提问】为什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演示】用注射器压缩水,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小,而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空气易被压缩,在而水不易被压缩。
讲解: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讨论:你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化
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观察现象:
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
七、教学后记
C、构成水的微粒体积变大了D、构成水的微粒体积变小了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具有的性质()
A、都极其微小B、都在不断运动
C、微粒之间有间隙D、都能使酚酞变红
5、下列能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解释的是()
A、血雨腥风B、滴水穿石C、铁棒磨成针D、臭气熏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B、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C、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D、微粒是一种假想的粒子
7、氧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氧微粒的大小B、氧微粒的构成
C、氧微粒之间的距离D、氧气的化学性质
8、在馒头上放一小块固体碘,除与碘接触的馒头变成蓝色外,在固体碘附近的馒头也变蓝,如果将馒头悬挂在固体碘上方一厘米处,馒头,也变蓝,不能说明以上实验的是( )
A、碘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B、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C、碘固体变成碘蒸气D、微粒的体积变大
五、学习体会,课堂小结
小结: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与实践:3、4、5
课题: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2)
主备人:钱兴勇
审核:
教学目标
1、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3、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补充栏
一、课前预习检测
微粒运动有什么特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四、当堂训练
1、20ml酒精与20ml水溶合后体积小于40ml,主要原因是()
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问有间隔
C、酒精挥发了D、混合时漏掉了
2、下列不能见到变色现象的是()
A、水中放入白糖B水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
C、氨水中滴入酚酞D C02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
3、有关水结成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微粒不运动了B、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空隙变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