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设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最基本观念。
但是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观念,这也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设计上有意识地把宏观物质与微观图片相结合,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行为相结合。
微粒的知识是零散地分布在各章节中的,通过几组问题,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零散的知识汇总起来,通过不断地概括而提炼出微粒观。
复习过程不只是简单地汇总知识,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使学生的微粒观不断完善。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定性、定量认识单一物质、混合物的组成和构成,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难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化学用语的意义教学过程:问题组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展示图片:(1)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投影图片:常见物质追问:(2)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你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原因吗?(3)微粒变身:你认识它们吗?你能让它变身吗?【设计意图】把宏观物质与微观图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微粒观的建立。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考察学生微粒观点应用。
微粒变身旨在整合化学用语,既是复习化学用语,又对学生化学用语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丰富学生的微粒观问题组二、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实质(投影)拆积木【设计意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十分之划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如水是由水的微粒构成,高锰酸钾是由高锰酸钾微粒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的微粒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与构成它们的微粒有关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又能化合生成水,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而构成它们的微粒就体现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无论气体、液体、固体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而这些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当我们走近花圃,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精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三、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很小(2)分子的体积很小(3)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4)分子间有空隙(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了水分子,水分子也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四、原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而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讨论并回答: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了、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久置的酒酒味淡了,等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
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化
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观察现象:
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讨论并回答:
小结: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物体热胀冷缩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发生变化,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
从微粒的观点来看,
【演示】氨气微粒的运动
A:
B:
观察现象
酚酞变红
酚酞也变红
【提问】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
讨论并回答:
浓氨水中微粒在不断运动,氨的微粒先运动到空气中,然后再从空气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所以酚酞试液也变红。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设问】盐放入水中,盐会看不见,水变咸了,为什么?
糖入入水中,糖也会看不见,水会变甜,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1、展示一瓶高锰酸钾,取少量放在白纸上。
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放在纸上。
3、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再倒入50mL水中。
提问: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已成粉状的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分?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前预习】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一、填空题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
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由此可说明;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这是由于;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滤纸条酚酞试剂棉花现象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极小 的微粒构成的; 2、知道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3、知道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观察与思考: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情境一:一颗糖分给两个同学吃,如何分? 如果分给全班同学吃该如何分? 情境二: 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已 呈粉末的细小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 分?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都呈 浅紫色?
13
2:
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 什么?
说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补充:无色酚酞试液: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 氨化,使酚酞变红。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
有 间隙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 没有 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
属于____变化。 理 物
本节内容小结:
1、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 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1)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2)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联想并体验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 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 热,你又会怎样?
你能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吗?
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 然后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导管 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手握试管,使试管受热,试管 内气体微粒运动加快,间距加 大,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 出。
九年级化学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素材 上教版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上教版)[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学习和探究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之后,学生了解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及制取和用途,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不同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走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用微观粒子的观念去解释宏观现象,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前两章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灵活、方便使用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好准备,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二)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共分四节,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四个问题概括本章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物质奥秘的?3、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什么特征?4、怎样正确地表示物质的组成?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由雪花、汞、冰糖、铝、硫酸铜晶体、钻石的图片,展示绚丽多彩的物质,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稀释的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3)探究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变小;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的事实,让学生感知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开门见山,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并出示彩图,分别介绍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它们的结构。
(2)由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物质结构的示意图,真实的分子、原子图像、化学发展史料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等。
(3)由原子的质量描述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元素开始,认识元素和元素符号。
3.1.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C.微粒本身发生了变 化
(4)氧气和液氧都能支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 持可燃物燃烧 化学性质
(4)( D )
பைடு நூலகம்
5.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 空隙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做氨的运动实验,他们先将 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然后实验如下:
取等量的蔗糖,放入等量的热水与冷 水中,热水中的比冷水中的溶的快。
二、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1.不同的微粒运动能力、范围不同。
2.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操作 1、10mL水与10mL水混合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20ml 20ml 20ml
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 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 验 现 象 解 释 答 案
(1)( B ) (2)( (3)( (1)50水mL和50mL酒 A.微粒很小 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2)水电解分解 B.微粒之间有间隙
C) A)
(3)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7个水的微粒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同 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聚集在一 起才能体现出来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能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了解微观世界 • 借助先进仪器将事物放大,才能到观察事物的微观构成,如光 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将物质放大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 • 微观世界截然不同于肉眼观察到的宏观世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授课人:徐州三十一中常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及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讨论,并充分调动其想像能力,构建其微粒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粒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设计]§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客观存在的是() ①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图象 ②把蔗糖溶于水,其溶液具有甜味 ③把高锰酸钾溶于水,其溶液呈紫红色 ④煎过中药的厨房中充满了浓重的草药味 A 、仅①②③B 、仅①②④C 、仅①③④D 、全部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 )A 、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 、等质量的水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C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 、化工厂附近气味难闻3.下列不能说明微粒间有空隙的是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D 、海绵能吸水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5.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4)( )D.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4)白糖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 (3)( )C.微粒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3)一滴水中含有1.67×1027个水的微粒 (2)( ) B.微粒之间有间隙 (2)水通电分解 (1)( ) A.微粒很小 (1)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答 案解 释实 验 现 象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A、八月桂花香B、酒香不怕巷子深C、湿衣服凉干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7.已知,碘单质和淀粉反应会变蓝。
“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初中化学新教材已经在南昌市各中学全面推广使用,如何按新课标上好一节化学课是各位教师迫切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物质的微观世界对初三学生来说,即抽象又陌生。
在上沪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节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入这一神秘的物质世界,化抽象为具体,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呈现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想、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应用。
首先,我让学生举出物质被越分越小的例子。
学生一下子打开话匣子,七嘴八舌的涌跃发言,如豆浆机将豆子磨成豆浆和豆渣,碎纸机碎纸,石墨研磨成墨汁……,接着学生亲自动手将一颗kmno4不断分下去,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通过溶解并不断稀释,溶液颜色由深变浅,学生建立起一个新观念:即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风的微粒构成的。
既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基本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我是这样呈观学习情景,指着桌面上一瓶浓氨水说:“浓氨水表面静止不动,但构成它的微粒是不是也静止不动呢?”说完打开瓶塞沿教室走一圈,同学们立刻掩着鼻子,露出复杂表情,这时,我立刻要求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现象合理猜测,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先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让一名学生上台向盛有无色酚酞的试管里滴加1-2滴浓氨水,无色酚酞立刻变红。
接着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这里我对新教材沪版所提供的实验加以改进,改进方法:在两张滤纸上滴加1-2滴浓氨水,将滤纸放在a、c两个小烧杯口上,b小烧杯滴几滴浓氨水,尽量扩大浓氨水与烧杯接触面积。
a、b小烧杯罩在大烧杯内,c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1-2分钟后,同学们可以观察到a烧杯滤纸上出现颜色鲜艳的红晕,而c烧杯滤纸无明显现象。
这样改进,由于有了白色滤纸的衬托,使颜色变化十分明显,便于观察,当学生观察到正确实验现象,我即时提问:a滤纸上无色酚酞为什么变红?学生不难得出,构成浓氨水微粒进入a白色滤纸。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I)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I )教案大华初中 王剑云 王瑞玲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己掌握了化学变化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某些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设计[教师] 前面己学过许多物质及化学变化,请思考(1) 写出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的化学式(2) 举三个化学变化的例子启发:以上化学式为什么那样写,还有无其它意义,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反应,有的不能,为什么有的物质外观差别明显,而外观相似的物质,性质却差别较大[学生]:认识课本58页彩图中的几种常见的物质[教师]刚才得出问题,涉及物质的内部结构——即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分割后会怎么样?大家能否解释下列现象?(1) 食盐或糖放到水中,食盐或糖不见了,尝味道仍有咸味和甜味是为什么?(2) 湿衣服晾干了,水离开了衣服,为什么我们察觉不到?[学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解释,以上现象说明物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发生变化的。
[教师]通过实验去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学生分组做:[观察与思考](1)观察高锰酸钾小颗粒(肉眼看见)(3) 碎高锰酸钾成更小的颗粒(肉眼看见)(4) 适量高锰酸钾加10ML 水振荡(肉眼不见颗粒只见颜色)(5) 把(3)溶液分三等份,分别加入30ML 水,50ML 水,70ML 水(肉眼看不见颗粒,颜色逐渐变浅)[教师]高锰酸钾小颗粒研细成更小的颗粒放入水中,看不见的形式存在——小颗粒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不见了,湿衣服晾干了,都说明物质以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即变化了。
溶液颜色深浅不同,说明所含高锰酸钾微粒的数目不同。
[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教师]既然物质都是由小微粒构成,那么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小微粒怎么样呢?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另取一个250ML的锥形瓶倒入蒸馏水并加入少量酚酞试剂,把装入半瓶浓氨水的药瓶用线栓住放入酚酞试液中使液面达到药瓶高度的二分之一,过一会看见酚酞表面先变红至全部变红。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沪教)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沪教)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通过观察 、想象 、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初步 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是这一章节内容抽象 ,一些微观概念 ,学 生往往较难理解 ,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本节课是带
科学探究实践 :探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情境 】 刨设
同学们 ,上课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 ,请大家在ls ̄ O P把桌上的 领学生步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第一课 ,对学生 认识宏观物 纸条尽可能分成最小块。 质 的微 观组 成具 有 重要 作用 ,也 为 进一 步探 究微 粒 的种 : 后 面三 类等 [ 问】 提
节 ,教 材 的 主要 内容 为从微 观 的角 度看 物质 ,学 习构成 物质 的微 粒 所 具有 的性 质 ,授 课安 排为 1 时。 课
假 如 你能 看 到这些 物 质里 面 的样子 ,你 猜想 这些 物质 是 由什 么 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物质 , 构成的?是怎样构成的? 产 生 了对化 学 的好 奇心 和进 一 步探 究 的欲望 。第 三 章将 帮助 学 生用 3 学生活 动 :倾听 、思 考 .
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c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2 难 点 .
起 ,观 察实 验现 象 。 [ 问】 提
你能 解释 所产 生 的现象 吗 ? 【 流猜 想】 交
形成 物质 的微 粒性 的 观点 。
五 、教 学过程
1 教 学过 程 .
( )烧杯A内滴入 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 ,与B 1 烧杯无
1 重点 .
物质 是微 粒构 成 的 ,那 么微 粒有 什么样 的特 性 ? 教师 活动 [ 示实 验】 演
向烧 杯 A中加 入 2ml 水 ,滴A.- 滴 酚 酞试 液 ,得 到溶 液 0 蒸馏 23 a 、认 识物 质 的微 粒性 ;b 、体 验科学 探 究 的过 程 ,学会 提 出假 甲 。在 烧杯 B 中加 人 3 l5 l 氨水 ,用 一个 大烧 杯把 两烧杯 罩在 一 m一 m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
会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那么书写化学式即可。
记忆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采纳口诀: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价铝,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假如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那么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安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缺,都不利于身体的安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养分,不要偏食,不要挑食
2、驾驭技巧学习化学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要留意总结一些学习技巧,比方大家在记忆化学元素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顺口溜或者口诀歌记忆,记化学反响方程式的时候可以留意总结酸碱盐反响的规律等等。
另外大家还应当高度重视化学试验,化学试验许多细微环节都可能是考试的考点,只有将这些小细微环节都留意到,考试的时候才可能得高分。
依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状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问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必须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表达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表达水的化学性质,在表达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行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表达水的化学性质了。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归纳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
答案:空隙不同较小较大压缩很难被压缩2.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紫黑色紫红色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
这其中的原因是。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4.将50 mL的酒精与50 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
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
内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答案:空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答案: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隙较小较大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⑪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⑫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⑬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答案:⑪d ⑫a ⑬c ⑭b方法研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C)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范文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范文
这是一节物质结构的启蒙课,改变往日的教学方式,把师生问答式学习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顺从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做学生探究的向导。
当学生提出一些很难当堂解释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要果断提供向导。
如学生问:“既然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为什么组成酚酞的微粒不跑到盛氨水的烧杯中变红色呢?酒精与水混合为什么有气泡产生?高锰酸钾颗粒是紫黑色,为什么高锰酸钾水溶液呈紫红色?等,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都解释清楚,可以放在课后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去探究,既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经常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从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他们对探究物质的组成非常感兴趣,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课后我问学生时,同学们都乐呵呵地说:“化学真有趣”、“这节课我觉得时间很短,这么快就下课了。
”通过学生的语言与表情,不难看出这节课学生们学得轻松。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动手操作较多,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完成本节课内容时间较紧,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进入到物质的微观世界中,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后反思一、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这节课的特点是微观性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
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
如何选择实验,变抽象为具体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节课选择了探究物质的可分性、探究微粒运动、探究微粒间是否有空隙、探究微粒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四个探究实验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充实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既突破了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创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情感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
在学生探究阶段,我做探究“向导”。
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二、详略得当突破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使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这样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同时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如:茶都为什么会“飘香”?湿衣服晾在太阳下为什么比在室内干的快?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并且还通过“假如说你是这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展开联想,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课堂上三个学生的联想生动有趣,给我很大的惊喜。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欠佳,有待训练改步。
此外,有些发出去的问题收得太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1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教案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学习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课堂学习:一、引入问题情境学生交流二、师生互动活动探究1〔1〕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2〕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振荡〔3〕将〔2〕得到的液体倒入烧杯,注入90mL水学生讨论〔1〕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2〕为什么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紫红色〔3〕溶液颜色变浅,但还是紫红色,这一现象又说明什么结论〔1〕物质是可以在分的〔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活动探究2〔1〕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2〕用大烧杯将盛有蒸馏水和酚酞的烧杯与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罩在一起,观察现象学生讨论为什么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活动探究3〔1〕将50mL水与50mL水混合;将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
观察体积有无变化〔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3〕压缩注射器中的水;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
比较二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学生讨论〔1〕为什么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2〕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结论〔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小,气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大三、课堂小结课本61页四、课堂反响1、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解释〔1〕水的三态变化〔2〕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3〕校园里花香四溢2、在一量筒里先放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参加两块冰糖,观察液面刻度,待全部溶解后,发现液面刻度______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适用范围是()。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B、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C、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D、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问答题,简答题]发电机出口分相封闭母线的作用? [单选]"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以社员集股办法筹集资金,股金()。A.参与分红B.参与税前分红C.参与税后分红D.不参与分红 [单选]肠结核的最好发部位是()A.空肠B.升结肠C.回盲部D.横结肠E.降结肠 [单选,B1型题]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属于()A.分泌性腹泻B.渗透性腹泻C.渗出性腹泻D.吸收不良性腹泻E.肠蠕动增强性腹泻 [单选]下列各项中哪项是食管癌最典型的临床症状()A.咽下疼痛B.食管反流C.进行性咽下困难D.上消化道出血E.消瘦、恶病质 [单选]单位重量液氨气化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氨的()。A.气化潜热B.气化温度C.湿度D.密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低血糖时可出现()A.胰岛素分泌加强B.胰升糖素抑制C.生长激素分泌抑制D.生长激素分泌加强E.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单选]无土栽培时,水基质的一大缺点是()。A、使用方便B、pH值适中C、水质较纯净D、通气条件差,含氧量不够 [单选]最易并发咯血的疾病是()A.支气管扩张B.支气管内异物C.良性支气管瘤D.慢性支气管炎E.支气管哮喘 [单选]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最主要机制是()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Ⅴ型超敏反应 [单选]肾盂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鳞状上皮癌B.移行上皮细胞癌C.透明细胞癌D.腺癌E.恶性淋巴瘤 [填空题]通过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做到“三会”、“四懂”。“三会”即会操作、会保养、();“四懂”即()、懂构造、懂性能、()。 [单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时,在瓣口处形成射流,射流可呈偏心型或几股,此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A.瓣口大小B.瓣口形状C.瓣口面积D.瓣膜钙化程度E.以上都是 [单选]鱼鳞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A.板层状鱼鳞病B.性联隐性鱼鳞病C.寻常型鱼鳞病D.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填空题]涂装车间生产场所内的电气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及()的,以确保安全。 [单选,A1型题]下列哪种中药既能杀虫止痒、燥湿,又能温肾壮阳()A.蟾酥B.蛇床子C.地肤子D.大蒜E.苦参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是()A.尿微量清蛋白B.β2微球蛋白C.本-周蛋白D.α1微球蛋白E.尿补体C3 [多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为A.黏膜呈颗粒状B.红斑C.黏膜血管显露D.出血点E.色泽灰暗 [单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是()。A.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B.采用单式记账的单位C.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D.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 [单选,B1型题]暴发性痤疮()。A.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年B.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C.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等所致的痤疮样损害D.婴儿期由于母体雄激素在胎儿阶段进入体内E.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单选]校对人员通读的主要任务是()。A.校是非B.校异同C.对片D.誊样 [单选]对航海员来讲,下列那种导航方法比较直观()。A.雷达导航B.目视导航C.VTS导航D.GPS导航 [单选]小儿化食丸除消食化滞外,还能()A.泻火通便B.祛痰通便C.健脾和胃D.清热解毒E.驱虫 [单选,A1型题]对医师是"仁者"最准确的理解是()A.仁者爱人,爱病人B.医师应该精通儒学C.医师应该是伦理学家D.医师应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E.医师角色要求道德高尚 [单选]收货人于5月9日到某站领取整车危险货物一车,交付时货票丁联注明发出催领通知的时间为5月5日,应向收货人核收()。A.货车停放费B.货物暂存费C.货车使用费D.过秤费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自杀的社会学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杀不仅是个人决定的行为,也受社会环境影响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稳定者C.高社会阶层者的自杀率最低D.国外资料显示,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3:1E.社会文化对自杀率也有影响 [单选,A1型题]"热因热用"属于()A.正治B.反治C.扶正D.因地制宜E.标本兼治 [单选]刃厚皮片适用于()A.肉芽创面B.功能部位创面C.足底创面D.手背创面E.吻合移植 [单选,A1型题]寒痰凝滞胸阳不宣之胸痹痛,首选()A.川楝子B.桂枝C.陈皮D.薤白E.木香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透明大体标本的制作时,标本的装缸和封口下面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标本装缸前需要修整B.标本的支架根据标本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玻璃棒C.标本的支架根据标本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棒D.标本装缸后可用松香蜂蜡封口E.标本装缸后可用玻璃胶封口 [问答题,简答题]药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实施GMP的,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单选]下列关系式中哪项是正确的()A.灵敏度+特异度=1B.灵敏度+阳性预测值=1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1D.灵敏度+假阴性率=1E.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1 [单选]办理出国签证时要上交(),并填写签证表。A.护照B.出国申请批件C.有效证件D.对方国家邀请函 [单选]下列关于职务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有()A.著作权归作者享有的职务作品,自完成起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使用该作品B.著作权归作者享有的职务作品,作品完成两年后,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继续使用的应取得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C.单位不可能 [单选,A1型题]有关检查胎位的四步触诊法,哪项是错误的()A.用以了解子宫的大小、胎先露、胎方位B.第三步是双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弄清先露部是胎头还是胎臀C.第一步是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宫高度,井判断是胎头还是胎臀D.第二步是双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辨别胎背方向E.第四步双 [单选]霍奇金病的根治剂量为()A.25GyB.30GyC.35GyD.45GyE.55Gy [填空题]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2000元以上()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选]男,54岁,近年来腰臀部疼痛并放射到左足跟处,MRI示有L5-S1椎间盘突出,体检时可查见的定位体征是()A.左提睾反射消失B.左膝反射减弱或消失C.左踝反射减弱或消失D.左踝阵挛阳性E.左肛门反射消失 [多选]行政补偿的内涵,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一个演变、拓展的过程。理论上一般认为行政补偿包括的内涵为()。A.追加补偿B.特别补偿C.征用补偿D.公务行为附随结果的补偿E.无因管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