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那树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文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文章。
2.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那树》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那树》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课文《那树》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环保经历或看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可以是散文、议论文等形式。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课文中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环保问题的理解。
2. 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那树》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涉及的环保问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环保的看法。
2. 请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家乡开展环保活动,提高家乡的环境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环保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看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环保项目或者自然保护区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 邀请环保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环保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那树》的内容与主题。
2.理解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认识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那树》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播放教育视频《父爱如山》或相关的视频节目,引起学生对家庭和父母的关注和思考。
2.和学生讨论: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教育有何影响?你们愿意怎样对待父母?阅读与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那树》。
2.选取适当的篇幅和段落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进行思考和讨论:- 故事中的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故事中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你们觉得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语言分析(10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句子结构。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家庭教育观点的例子,并解释其含义。
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思考自己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期望,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沟通能力。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阅读其他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对比和欣赏不同的教育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2.鼓励学生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教育的期望和意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那树》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有所了解,并且能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词汇和语言。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思考广度有限。
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深入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7课那树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那树9篇第7课那树 1教学构想:这篇散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和品味,然而由于笔者能力所限,不能挖掘其万一,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感受,准备学习一点皮毛而已,感到不胜惶恐。
本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来学习,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识记与运用,篇章的结构与安排,语言的生动与抒情等等,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本文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到底该怎样与发展极缓的自然相处呢?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劫掠者,有时又是自然的奴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带来学生的深刻的思索,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价值等。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以下教案,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2、情感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
2、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两幅漫画导入。
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
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那树》的基本情节、主题,发现作品所展示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3.能够运用提问、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理解作品;4.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情感、语言、文化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和表达手法;3.学习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班会习惯养成(5分钟)2.新课预习(10分钟)通过介绍作品《那树》的作者、题目、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翻阅课本,了解文章的背景、意义;重点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主要情节。
3.教师讲解(20分钟)通过对作品全文的点拨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含义,强化阅读能力。
讲解思路如下:(1)作品题目的含义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那树》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文本;(2)作品的基本情节告诉学生作品主要讲述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生命里的几个阶段,这个人的父亲一直告诉他,他们家族的长寿秘诀是那棵尤物树枝条的茶,但是这种秘诀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3)作者如何表达主题引导学生游读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描写等方式表达作品的主题——亲情、责任与传承等。
(4)文本的特点及运用的手法讲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
4.探究和讨论(25分钟)(1)提问式探究:通过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语感:1)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没有明确提到?2)为什么一开始家里不让主人公碰尤物树?3)为什么主人公毕业后仍然选择留在老家?(2)感性讨论:由学生发表个人感受,或分享家族文化小故事,或群体合作,将课文中提到的“担当”二字寓意丰富起来。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1《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并理解《那树》全文的主要内容。
2. 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
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细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感情,理解和体会语言的表达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采取交互式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学生参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通过互动的方式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树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课前阅读整篇文章,认真理解文本。
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回答,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1)文中提到了那棵树建筑于一个家园的中央,这说明了什么?2)阅读文章开头第一句话“They had been together since the house was built.”,你认为这句话暗示了什么?3)在文章的结尾,“He never had to wait for visitors because it was always filled with one or two peoplewho wanted to rest or just talk.”,为什么这棵树成了一个自然的聚集之地?4)文章用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名词,谈谈你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以及它们给你的感受。
3. 探究语言表现教师为学生介绍文章中的一些语言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手法是如何加强和丰富文章的表达:1)拟人:在文章中出现了“the tree seemed to talk back”和“the tree was not happy”等句子,这是一种拟人的语言表现。
《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那树》的作者、背景和作品主题。
2.理解《那树》的言外之意,明白作品的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中学生心理的理解,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二、教学内容《那树》是一篇由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所写的短篇小说,以一个故事作为主线,勾勒出了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沉浮变化。
作品十分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描绘了一幅传统日本家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15分钟)让学生参考教材中的介绍,了解一下《那树》的背景和作者。
了解之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作品的主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反馈问题:你对谷崎润一郎的了解以及他的作品有什么印象?2.阅读时间 (35分钟)让学生默读《那树》这个短篇小说。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文中的重点及隐喻,以此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文本解读 (50分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自己的理解,分享对文章中隐喻和哲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
反馈问题:文章中的那棵树与故事的其他角色有什么关系?4.学习方法 (15分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
如用象征、隐喻、比喻等方法解读名篇,从中感悟到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哲学思想。
反馈问题:你认为如何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名篇?5. 教学案例分析 (50分钟)引用名家论说,分析名篇的思想感悟及诗意表达技巧。
扩展实例分析,对于文学中的表现手法和哲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反馈问题:你认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悟是如何表达的?6.课外拓展 (15 分钟)可让学生在个人博客、微信朋友圈上发表观后感或作文,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收获。
反馈问题:你通过阅读《那树》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文字分析、课外阅读与思考总结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那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那树【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词语,培养独立识字,理解文字能力。
2、揣摩课文精妙,含义深刻的语句,培养语感。
3、有感情朗读该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积累本文名句佳言;借鉴本文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5、结合课文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含蓄深沉的语言及细节描写,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1、扫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检查巩固。
2、通过读、议、特别是通过品读、诵读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揣摩精妙的语言。
3、通过“片断练习”学习,借鉴本文寓深情于叙述、描写中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那树,老态却坚韧顽强,它是大自然中的强者,经历沧桑依然茂盛繁密;那树,只愿奉献不求索取,它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
然而,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而来,在强光下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夺走了它的生命。
这一切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设计意图: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所学内容,调动学生思维、情绪,引起学生兴趣。
)二、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你知道王鼎钧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明确:王鼎钧,1927年生,笔名方以直,山东人,台湾当代散文家,现旅居美国。
主要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等,小说有《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等。
【背景资料】20"世纪60"年代!台湾社会进一步工商化!经济速发展!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散文界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加深!一批作家开始打破)五四*后形成的朱自清式的散文格局!而较多地接受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出现了不少新鲜作品"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因而王鼎钧创作了咏物寄意的散文名篇那树(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倒坍(tān )引颈受戮(lù)踝骨(huái)紊乱(wěn)默契(qì)周到如砥(dǐ)(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懂句子。
2. 对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那树》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进行练习。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3)教师给出拓展阅读和写作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文本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的分析和举例,评估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写作练习的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文章,全文为记叙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少年在夜里偷鸡时发现的一棵戴着白花的树,他们被树的美丽所吸引,同时也被树上的一只乌鸦所引导,最后通过一番追逐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走了出去,也了解了疏离之美。
二、教学目标1、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价值。
通过文学作品,感知生活的真谛,体味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现和表达文学作品描写物的独特视角。
5、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和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难点:1、理解乌鸦的象征意义和疏离之美的内涵。
2、通过词语和语句描写,形成对树的形象感性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请出示一棵树的图片,请同学们围绕这棵树说出自己的感受。
2、预习请同学在课前阅读《那树》。
在预读时,特别关注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等关键词,提前理解文章的大架构和主要内容。
3、听读以上门逐句朗读该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对学生进行反复培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讲授教师通过讲授,介绍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
5、思维引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那树》中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等关键词的理解,并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
2、解释在上一课中,学生已经归纳出“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的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创造性思维请同学们回忆文章中树的形象描写,发现作者蕴含的独特视角,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些表现形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环保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那树,那绿,那静,仿佛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存在”,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仿写练习:根据课堂练习中的仿写要求,创作一段描绘树木的文字,锻炼写作能力。
-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心中的那树”为主题的短文,表达对树木、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2.选做作业:
-环保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环境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环保意识。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自然相关的散文或诗歌,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3.小组合作作业:
-主题探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进行探讨,如“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如何减少塑料污染”等,形成研究报告,进行课堂分享。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从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以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那树》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散文。
该文以“那棵树”的形象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景观的珍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2 教材结构文章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这棵树从萌芽到茁壮生长的历程与它在人类生活中的扮演,第二部分则是记述了这棵树被砍伐的悲剧,以及对树的告别。
1.3 教材目标通过《那树》的教育,学生需要了解:1.理解自然情感的表达方式2.掌握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3.了解树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意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个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特性2.学习感性表达的方式与方法3.通过学习和感悟树木的生命周期与重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能力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2.2 教学重难点1.散文的写作技巧2.情感表达的实践3.思辨和探究作为教学思路2.3 教学过程2.3.1 热身通过图片展示多种植物,练习感性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3.2 导引通过重句的学习和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的“灵魂”,抓住散文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散文在给读者以情感与思考上的启发。
2.3.3 学习•学习对一件事物的感悟•学习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学习感性表达的方法2.3.4 反思在整理感性表达之后,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短文或其他作品进行一个演讲,说出对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2.4 教学评估1.学生感性表达的仪态是否得体2.学生是否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学生是否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4.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作为。
三、教学小结《那树》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现代散文,不仅在表现上有优美的叙述,也有深刻的背后的悲伤。
在教学实施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语言表达及现代散文写作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案
《那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价值及其不幸命运。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3.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
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VCD碟,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3.检查预习:通过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纠正字音和解释词语。
4.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价值及其不幸命
运,以及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6.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
为以及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8.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那树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那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3)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类的关爱,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树的深厚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纳作者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树的深厚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拟写一篇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树木的印象和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感知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树木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对树木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那树’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树木的感情。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树木的观察日记。
2.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体验与树木共成长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主题。
4. 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一、课前准备1. 课文《那树》的打印或电子文本。
2. 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二、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环保主题的相关文章或报告。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环保主题的相关知识。
2. 引入课文《那树》的主题和背景。
二、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文本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展示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情感体验1.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五、环保主题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主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课堂问答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环保主题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或编写环保短剧。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二、课后阅读与研究1. 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环保文章或报告。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那树》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3、主题探讨,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从那树的命运中思考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初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那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相信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也有一棵树,它的命运变迁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拜读散文《那树》,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树的命运吧!(板书:那树)(二)感知树的形象:1、速读课文第1-8段,思考: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用“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 ”。
(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
)句式回答。
2、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茂盛的树(第2段);坚固稳定的树(第2段);沉默的树(第5段);有奉献精神的树(第3、4、5段)。
我及时做小结:那是一颗古老、坚固、执著、坚韧、茂盛的树。
3、如果学生找到了例1: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我准备指导学生带着舒缓的语气读这句话,重读四个“立”字,读出那树执著、坚韧的品质。
4、如果学生找到了例2: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我准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那树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质,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气,重读“仍”“更”,读出那树的深沉。
)5、如果学生找到了例3: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我准备指导学生读出沉重的语气,重读“暗中”“一厘米一厘米”,读出那树的沉默品质。
6、小结: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归结,从对那树的描写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啊”,朗读指导:“啊!那树!”读出赞美、赞叹之情。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以“那树”为题材,写一篇描写或议论的文章。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讨论: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那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那树”为题材,写一篇描写或议论的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分析讨论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
4. 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的评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语文》课文《那树》。
2. 参考资料: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资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那树教案
10《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那树的形象,理解那树的价值、品质。
2、赏析文章凝练而深刻的语言,掌握句子赏析的方法。
3、正确认识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凝练而深刻的语言,掌握句子赏析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走进那树
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佝偻、坚固
总结赏析句子指导:a修辞方法
三、研读课文,探究命运
1、那树遭遇了什么命运?——引颈受戮
2、圈画那树被屠杀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品味。
总结赏析句子指导:b词语
四、深读课文,领悟主题
1、那树消失后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周道如砥
2、那树的死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五、作业练习,巩固学法
选择文中至少三个句子进行赏析,用上赏析句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周
那佝偻坚固道赏析句子{?修辞、词语
树引颈受戮如内容
砥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那树从容说课《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感知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二、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3.学生大声读课文,入境°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生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生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教师总结:三位同学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探究一番再作决断°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成果展示: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品味、辨析°“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六、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2.揣摩关键语句,思考:大树身遭屠戮的悲剧根源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句,体味人们对老树的态度,理解课文的主旨;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联系实际,关注“绿色”,总结升华;延伸拓展°开阔视野°[教学步骤]一、悟读语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1.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学生仔细揣摩,同桌之间交流°明确:(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2)上面五段话,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2.理解课文的主旨°提问: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学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学的三种不同看法,讨论辨析°明确: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1.教师创设谈话氛围,围绕“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成果展示: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应该警醒°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拟人修辞格的运用,笔触细腻,感情凝重°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写景状物生动活泼°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如“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如“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三、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自由发言、示例:童年,是绿色的°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为了拓宽马路°树被砍了,只剩下低矮的树桩°仿佛在嘲笑人类的无知,蔑视人类的愚昧°不知何时兴起了“场风”,全国中小城市纷纷上马“广场工程”°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树、绿草坪°呆蠢板滞、毫无灵气的塑料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伪饰与做作;柔‘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唤阳刚与刚烈°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四、课堂小结人们一向歌颂大自然的赐予是无私的奉献,从来没想到过这是人类无意识地掩盖了对自然的掠夺°人们在城市中赶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绿色才得以繁衍人们离灾难还远吗?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体代表为地球静默了两分钟°让我们全体起立,身边的绿色默哀吧!五、延伸拓展,开阔视野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阅读《巨木之死》,比较两文的写法°巨木之死佚名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房°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他是个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地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在滑铁卢时候,它开始衰老°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让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干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它们变成了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的积雪°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安人,他的石斧大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干上砍了锯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又有个猎人把一根长钉钉进树干,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了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像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像擂鼓般发出轰隆巨响°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房了°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提示:这是一篇带有很浓抒情味的记叙散文°半带纪实性的语言完全可以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这是作者和许许多多热爱环境和生命的人的带泪的沉闷的呐喊°而我们有了,“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却大多在犯着同样的错误,于是,我们的地球只有剩下哭泣的份儿°看看文章中那人的心满意足的样子吧,这是鼠目寸光者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六、布置作业1.想象蚂蚁王国参加大树“葬礼”的场面,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写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情形°2.上网浏览环境与发展相关信息,了解科学的发展观°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