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貌学案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貌学案2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貌一.自学内容: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貌二.自学目标:三.自学重难点:1.物质方面的。

2.精神方面的。

四.自学进程: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题目“衣食住行等风俗的转变”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初年,崇尚。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

受阻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的陋习慢慢传开,这反映妇女受愈来愈严峻。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硕。

城里的食物有二百多种,上的小吃很多,还有冷饮。

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方人吃多。

4.宋朝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或覆盖。

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

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双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人们多用车,也有车。

王侯将相出门已很普遍,士医生一样骑、。

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题目“喧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朝的阶级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硕起来。

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许多穷苦艺人在那个地址卖艺谋生。

存在,增添了城市的动气。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朝都有了。

宋朝称为元旦,最受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祀先人,迎神供佛,挂贴。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

㈢.学效测试1.北宋终止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通过五十连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丝绸是那时人们的要紧衣服原料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D.一般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漂亮的一个重要标准。

明代建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哟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

请据此回答2-3题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代3.那时妇女缠足的陋习慢慢传开,反映出()A.那时妇女以小脚为美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C.那时统治阶级的需要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愈来愈严峻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爱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新人教版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或制作简单的道具,或参与表演,再现宋朝的社会生活,在亲身感受中了解宋朝的时代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亲和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宋朝服饰2.瓦子【难点】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繁荣问题三、学法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较为简单的原始文献、观摩当时人的美术作品或手工业品,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

特别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图》中关于服饰、饮食、交通工具、娱乐活动的描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当时的生活和风俗。

四、知识1.缠足: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

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以为美观。

这一畸形的行为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开始大力推广。

在清代,1664年(康熙三年) 曾下令禁止缠足,1668年又取消禁令。

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

辛亥革命后,缠足之风始渐废除,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后彻底根绝。

五、预习部分(一)基础知识导读。

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北宋初年,服饰上崇尚节俭,并受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人们出行多用车和车,达官贵人出门。

那时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旅店业很兴旺。

3.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它的圈中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东京,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什么地方游玩?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东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2.依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及本课的相关插图,你能讲述一下宋代人的衣食住行及娱乐活动吗?六、目标检测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一课(学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一课(学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十一课(学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七年级历史教案【课程导入】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

那么,宋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透过宋代人的生活看到我们今天生活与宋代人相同或不同的情景吗?《清明上河图》有一道名为“东坡肉”的美味佳肴,你一定知道它和谁有关。

你想知道这道菜得名的由来吗?你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叫“瓦子”的场所吗?“瓦子”里还有叫做“勾栏”的地方,这些地方令那时的人们流连忘返。

如果你能亲眼目睹,准让你大开眼界,浮想联翩。

你一定喜欢过春节吧?宋代人过春节有意思吗?让时光倒流,允许我们同宋代古人一起过一次春节吧!【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东京,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什么地方游玩?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东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2.依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及本课的相关插图,你能讲述一下宋代人的衣食住行及娱乐活动吗?3.如果你是宋代的一位建筑师,要为某贵族官僚设计住宅。

你的设计方案是什么?能画出设计草图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北宋的都城是()。

a.洛阳b.临安c.东京(开封)d.南京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

a.专供演出的圈子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d.小商贩摆摊的地方●二、联想题夜市冷饮包子腊八粥瓦子勾栏元旦守岁【资料:】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交子、会子)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以及与辽、金、西夏的“榷场”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城镇的商业空前繁荣。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2.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学生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通过了解过去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宋代社会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学习难点:瓦子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前置自学1._____初年,崇尚节俭,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_____两色的衣服。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因为__________ ;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

2.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___为多,南宋时南方人肉食中吃_________多。

3.宋朝时,农村百姓的住房主要是__________.4.宋朝人们出行多用,达官贵人出门多用。

5.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出现的原因是。

里面还全处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___________。

6.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朝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三、交流展示结合所学内容给生活在东京的平民李甲和贵族赵一设计一套宅院。

并说其特征。

四、合作探究假设你所是生活在北宋东京城的一名普通百姓,请你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衣、食、住、行、娱乐情况。

五、达标拓展:(一)单选题1.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的规定出现在()a.北宋初年b.北宋后期c. 南宋初年d. 南宋后期2.我国古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3.宋代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 b. 春节 c. 端午节 d.中秋节4.宋朝时期都市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倡导b. 广大农民的需求c. 达官显贵的需求d. 城镇规模扩大和市民人口增加5.下列情景,在北宋城市中看不到的是()a. 坊市分开 b. 庙开 c. 夜市 d. 瓦子6.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的原因是()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7.“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 a.交通业发达 b. 旅游业发达 c. 旅店业发达d.商业发达8.现在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何时流行()a.宋代b.唐朝c.元朝 d .明朝9.下列不属于瓦子出现的原因的是()a.城市的繁荣 b.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 商业发展d. 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名校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名校导学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1、能说出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背诵服饰和瓦子(重点);3、商业繁荣中瓦子的出现(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1、班班通多媒体系统、《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导学案、历史地图册等。

2、课前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及时小结法。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阅读课文P61-P65,并标注在课文中。

)一、自主预习1、服饰:⑴官员:宋初崇尚,对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

后来盛行。

⑵百姓:穿两色的衣服,受北方的影响,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⑶妇女:由于士大夫的提倡,的陋习逐渐传开。

2、饮食:⑴北宋:夏季有冷饮,肉食中以为主。

⑵南宋:一般人吃不起羊肉,南方人吃多。

3、居住:⑴农村百姓:多为低矮的。

⑵城市贫民: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稍讲究者,外建门屋,内为。

⑶贵族官僚:前堂后寝,两侧还有耳房和4、交通: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供住宿的很多。

5、瓦子:⑴原因:城市的繁荣,的壮大。

⑵含义:。

6、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象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达标检测】(一)书面作业1、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

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B.奢侈之风的盛行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2、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厨师,准备到南方去开饭馆,你认为经营下列什么项目会生意火爆()A.饺子馆B.包子馆C.涮羊肉馆D.水煮鱼馆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南宋临安的普通市民,做不到()A.到城里品尝冷饮B.经常去饭店吃羊肉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提着茶壶沿街叫卖4、王安石的“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服饰和瓦子【知识梳理】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

由节俭到奢侈。

劳动者多穿的短衣。

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种类繁多:小吃、冷饮等北宋肉食以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住:(1)农村:普通百姓多为低矮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2)城市:平民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富裕人家外建门屋,内建,院内种花草;贵族官僚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

4、行:(1)交通工具:宋代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2)交通:发达。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它们的出现是宋朝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最为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

【学习自测】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2、下列叙述不符合北宋初期服饰特点的是:A.崇尚节俭,衣帽不得缀饰珠玉B.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C.对各级官员衣服颜色都有严格规定D.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相当华丽3、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导学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组别姓名
一、合作探究题:
1.宋代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2.宋代出现的一种陋习是什么?它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请联系58页图文和76、77页《清明上河图》回答:宋代“市郊村野”和“都市街景”图里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4.瓦子里为什么很热闹?
5.联系材料:“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思考:宋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
1.服饰发生的变化:
(1)官员服饰——从节俭变为奢侈;
(2)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3)陋习——妇女缠足。

2.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型尖小,以为美观。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缠足之风盛行后,妇女的身体受到摧残,失去了很多劳动的机会,只能依附于男人,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深。

3.“市郊村野”的房屋布局稀疏、茅草结庐——简朴;“都市街景”的房屋栉比鳞次、楼阁轩昂、陶瓦盖顶——豪华。

4.它是人们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有演出的“勾栏”,有交易的摊位,还有各种服务行业,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并勾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并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具体感受历史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宋代服饰三、教学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四、教学方法:(1)分析归纳法(2)讲解法,(3)创设情境法,教学创新之处:通过穿越时空,扮演历史剧的形式让学生深刻而又清楚地记住宋代的社会风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导入新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曾存在过这样一个时期:它拥有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三大发明,婉约豪放的诗词韵文,精忠报国的岳家军和杨家将,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描述你们猜猜这是历史上哪一个时期?第二步:学习新课环节一:(衣)子目过渡:好,我们先去我们旅行中的第一站(清明上河图局部)在这幅画卷中你看到了什么最多?——人最多,同学们都看到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我们第一站的主题便是了解宋代的服饰。

师:这两组图片同学们看下有什么区别?(帽子和衣服样式)崇尚简朴→盛行奢侈师:教师解释原因说明问题: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师:这两组图片同学们看下有什么区别?(袖子和腰部)民族融合特点: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师:教师解释原因:说明问题: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作用。

师:这两组图片同学们看下是描述什么的?陋俗观念特点:畸形审美——缠足师:教师解释原因:说明问题: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妇女受封建束缚程度很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导学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的服饰、主要食物、居住环境、出行情况。

2.理解娱乐、商业的场所瓦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宋朝时期主要的节日。

◆学习重难点重点:宋代的服饰;瓦子。

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

◆新课导入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百姓只能穿________两色的衣服。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妇女________逐渐传开。

2.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夏季还有冷饮。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很多。

3.百姓住房多为________的茅屋。

稍富裕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的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贵族官僚宅第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4.人们多用牛车,也有________。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

宋代称春节为________,除夕夜,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______”“守岁”。

元旦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合作探究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无赖高俅正因蹴鞠踢得好,为赵佶赏识,得以提拔重用,竟官至太尉之职,可见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实为盛事。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足球的发祥地。

那么你能透过宋人的生活,看到他们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异同吗?问题一服饰变化有哪些特点?1.由崇尚节俭到风行奢侈。

北宋初年,崇尚节俭,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服精美华丽。

而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宋代衣服原料仍以丝麻为主,平民百姓的衣料是麻布,富家才用丝织品。

南宋时,棉布逐渐成为仅次于丝绵的衣料。

2.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很大。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汉族服饰受少数民族的影响较为明显,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02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入新课】导入语: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宋朝赵员外一家去游览一番。

看看他们的衣食住行。

以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自主先学、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落实好基础知识,各小组在祖长的协调下,快速交流。

教材挖掘、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根据人数多少又可分为两个分组,每个分组在4-6人,看图,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探讨宋代社会的生活特点,每个小组重点探究一个方面。

每小组找一个发言人,汇集本组讨论的意见,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参加“东京一日游”,体验宋代社会生活。

并提出旅游要求:你的旅游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

首先决定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旅游时要尽量吃到你认为北宋最好吃的东西,到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去玩;入城后你将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当你玩累了,你要到哪里休息呢?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通过有趣的问题,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比单纯的你问我答式检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到宋朝的赵员外家去参观一下。

大家一定要细心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先从赵员外家里的衣食住行开始参观。

第一篇:衣食住行(一)穿衣——双蝶绣罗裙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

宋代官吏公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

课件展示赵员外儿子的官服展示图。

教师补充:宋官服颜色与官位:紫——三品以上;朱——五品以上;绿——七品以上;青——九品以上展示课件图片—三寸金莲,解释: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

教师提出问题:宋朝的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王丽鹏课标要求:描述宋代城市生活,了解古代的重要节令和民间生活习俗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的风貌,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能力目标: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宋代的服饰和瓦子学习难点:宋代的服饰和瓦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当时街巷里的家长如被孩子缠的紧,就塞给一点钱,让他去听“说史”。

三国故事最受欢迎,听到刘备失败,就有人蹙着眉头流眼泪,听到曹操被打败,就欢庆畅快,喜形于色。

开封府属下有个村民如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一箍桶匠,就拿起他的桶戴在头上,模仿戏中造型问:“我比刘先主如何?”箍桶匠大为恼火,将他告到衙门。

由此可见当时戏剧之深入民众和通俗感人。

1.材料一中“当时”指什么时期?2.“当时”市民的文化生活出现什么新趋势?3.“当时”市民的娱乐中心叫什么?4.“当时”有哪些娱乐活动,直到今天还保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三、感悟历史,拓展延伸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代,你可能会碰上哪些见闻,请结合你所学到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知识,写一篇《两宋社会风貌》的见闻,内容要分“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写。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宋代市民文化生活出现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B.专业艺人的出现C.娱乐中心的出现D.艺术种类的增多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A.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3.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4.所谓“薄罗衫子薄罗裙”指的是()A.宋代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B.宋代女子大多因贫困穿着单薄衣服C.宋代女子大多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D.宋代达官贵人穿着轻而薄的衫和裙5.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称春节为元旦B.宋代有贴春联的习俗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D.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完全一样6.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夏季还有冷饮B.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C.肉食中两宋都以猪肉为主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7.假如你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富有的商人,你家来了一位贵客,你当时用什么来招待这位客人,既使客人感到新鲜,又符合这位南方客人的口味,并且自己能够负担得了()A.冷饮 B.羊肉 C.鱼 D.小吃8.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3、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学习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难点:宋代商业的繁荣一.预习导学(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服饰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衣服;妇女缠足的陋习从_____________开始,妇女受到封建束缚越来越重。

2.(1)饮食丰富,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___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___________多; _______________以面食为主,_______________以稻米为主。

(2)宋代饮茶风气盛行3.农村百姓住房多为_____________,稍富裕的人家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城市贫民房屋多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贵族官僚的府第相当宏丽,桌椅等日用家居已很普遍。

4.宋代出行主要用_________车、_________车;达官贵人出门___________,士大夫一般骑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通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_____很多。

6.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级扩大,在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场所,叫_____________,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朝节日很多,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就有了。

_______________最受重视。

二.儿歌记忆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多了眼,风土民俗有情趣,心旷神怡好新鲜。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word教案 (5)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word教案 (5)
1、看图片,了解娱乐场所--瓦子;知道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2、学生谈启示。
学生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它们的关系不好理解,教师 要补充说明。
精习
知识梳理知识反馈
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监测与运用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导学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衣、食、住、行及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
2、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
3、通过具体史实初步形成物质条件决定精神生活的观点;通过对过去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与亲和力。
重 点
服 饰和瓦子
难点
关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相关认识问题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通过阅读本子目,你学到哪些新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这些新知识,有哪些启示?
1、指导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学到的新知识就是课文中包含的几个事件,或一个事件中包含的线索、要素等)
2、引导学生形成对于问题的更进一步认识。
学生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重点强 调
板书设计


物质生活住元旦(春节)
教学反思
课型
问题发现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 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习
宋代经济发展情况
说出宋代著名的瓷窑、大商港及纸币出现的时间、地点。
巡视是否有不会的学生;指导、 点拨。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互助。结对互考,落实知识。学困生代表小组交流。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两宋时期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

.思想教育目标:两宋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度发展,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情感。

通过对衣食住行和城市娱乐,传统节日等方面发展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这个时期的精神文明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依靠的是社会的安定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两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的综合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衣食住行,包括娱乐和节日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难点: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会有这样的繁荣特点。

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堂课的知识。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以及为什么南方经济能有很大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在南方经济发展繁荣的情况下,两宋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等很多方面有着跟以往不同的新的风貌,我们来学习第课。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衣北宋初年穿衣节俭,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后来奢侈风气盛行。

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播。

还有在两宋时期,从穿戴的服饰上,可以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食两宋时期的饮食也很丰富。

早市和夜市的小吃很多。

还有这个时期南方个北方的居民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特色。

北方人吃羊肉多,主食是面食。

而南方人吃鱼肉多,主食是稻米。

(讲讲产生差异的原因。

简介一下这个时期一些在饮食上有贡献的人物。

)住两宋时期,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以茅屋为主。

城市居民的住房多为四合院。

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和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多乘轿子,士大夫骑驴和骡。

那时的交通也很发达,邸店很多,旅店业兴旺。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热闹的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商业场所叫瓦子。

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2)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3.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重难点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难点:瓦子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图中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画面细节刻画得十分真实,描写得具体入微、生动形象,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

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出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 稍富裕些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多乘轿 士大大一般骑驴、骡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瓦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瓦子里的活动 宋朝重要的节庆日: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元旦: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物质生活方面衣 食 住 行 娱乐活动 精神生活方面节庆活动【思考讨论】此图反映了宋代社会风貌的一部分,那么宋代的衣、食、住、行、文化等到底如何呢?来人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他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呢?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

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课本第63页)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据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况,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方式,还可以了解当时更多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提出自己更有独创性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
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
3.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 重难点
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
难点:瓦子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
珍品,图中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画面细节刻画得十分
真实,描写得具体入微、生动形象,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
的艺术格调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

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
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出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 稍富裕些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多乘轿 士大大一般骑驴、骡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瓦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瓦子里的活动 宋朝重要的节庆日: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元旦: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物质生活方面
衣 食 住 行 娱乐活动 精神生活方面
节庆活动
【思考讨论】此图反映了宋代社会风貌的一部分,那么宋代的衣、食、住、行、文化等到底如何呢?来人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他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呢?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

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课本第63页)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据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况,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方式,还可以了解当时更多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提出自己更有独创性的方案。

但是,要注意选择的衣食住行方式必须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过的。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本第64页)
点拨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可以先列出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再与教材上描述的宋朝的情况相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

(二)思维拓展
1.宋朝服饰从初年的简朴到末年的奢侈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课堂检测
1.下图为北宋东京城(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一处错误,这处错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3.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官府对服式和服色都有明确的规定;到北宋中后期,就日益不受束缚。

宋真宗曾经说:“京师士庶,迩来渐事奢侈,衣服器玩,多镶金以饰,虽累加条约,终未禁止。

”南宋朱熹也说:“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

”这些现象说明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统治阶级生活日渐奢侈③宋朝统治者软弱无能④畸形的审美观
A.②③B.①③ C.①②D.③④
4.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
A.出现了娱乐中心瓦舍、勾栏B.市、坊不再截然分离
C.商店的营业时间大大延长D.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郑州举行,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跃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的旅游生活,……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年文化品牌,……确定于春节至正月十五期间,正式推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届时将举办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

——2月9日豫台网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举办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的“大宋”在定都开封期间,出现过哪些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
6.识读右图,请回答:
(1)这是哪个朝代的农村住房?有什么特点?
(2)这一时期,稍富裕些和讲究些的人家住宅有什么特点?贵族官僚的宅第又有什么
特点?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探究学习
(二)思维拓展
1.答案(1)社会经济的发展。

(2)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2.答案(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2)出现热闹的瓦子。

(3)欢乐的节日。

课堂检测
1.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城中有早市、夜市,还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勾栏”,所以①①①都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为D。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宋时期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在北宋的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或“瓦舍”。

所以答案为D。

3.解析宋真宗和朱熹的话都表明,宋代的服饰由最初的崇尚节俭到后来的日渐奢侈,这当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也是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豪奢的结果。

这种变化与宋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无关。

至于“畸形的审美观”是指妇女缠足的陋习。

答案为C。

4.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和比较能力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两朝都城各自的特点。

结合各项分析可知:A、B、C、D四项中,在城市布局上最明显的区别应该是B项。

正确答案为B。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第(1)、(3)问都是从材料中寻找、概括问题的答案,解决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根据设问寻找有效信息。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生活,打造文化品牌。

内容:举办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

(2)辽、西夏。

(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

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宋代住宅的特点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判断出这是宋代农村的住房,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再现课文内容即可。

【答案】(1)宋代。

特点: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

(2)这一时期,稍富裕些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