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1)111

合集下载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班级:生命科学院00级姓名:00学号:000000000000同组人:00【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环境与人体表面有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如何使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呢?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菌落,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一菌体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实验器材】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试管2、培养皿20、记号笔、火柴等。

【实验内容】1.灭菌:高温蒸汽灭菌。

将锥形瓶用棉塞塞好、牛皮纸包好,培养皿十个一组包好,两只试管内装半管水,用棉塞塞好并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指定仪器中灭菌。

2.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锥形瓶置酒精灯火焰旁边,用左手将瓶塞轻轻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采集微生物左手持试管,用右手手掌边缘及小指拔出试管塞,将棉签浸入无菌水浸湿,在选取的地点擦拭。

左手持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用棉签在平板上涂抹。

完毕后平置于桌面。

空气中6套(3套5分钟,3套10分钟);桌面上3套;洗手前3套,洗手后3套;自选3套(本组选十元纸币)。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刘欣怡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刘欣怡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测2011级生物科学班刘欣怡201100140057同组者: 曹平平,周楠,刘艺,刘希伟2012年9月24号一、实验目的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观察不同类群级生物的形态特征。

3.比较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的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4.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及操作技术。

6.明确培养基制备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7.体会无菌操作与划线分离操作。

二、实验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锥形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脱脂棉,牛皮纸,纸绳,纱布,培养皿等。

三、实验原理1.显微镜技术是观察到微生物的其中一种方法,这是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够看到它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菌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2.细菌的培养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培养基配好后,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所需酸碱度或自然pH。

在培养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做凝固剂。

3.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儿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般培养基用0.1MPa(相当于15Ib/in2或1.05kg/cm2),121℃,15~30min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实验报告YU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实验报告YU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姓名:喻曙光学号:年级班级:生命学院2010级生命基地组别:4同组者: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氢氧化钠溶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平皿、剪刀等。

二、目的要求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及类型。

5、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6、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7、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基本原理如何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看不见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说任何使看不见的变得看得见呢?第三部分介绍的显微技术是一种方法,这是通过发的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过看到他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个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长期的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本实验将采用后一种方法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记无菌概念。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规范,避免产生气溶胶和飞溅物,同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与 健康状况有关,检测人体表面微 生物有助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
湿度
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传 播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物质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营养 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 条件。
03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 法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中的 微生物形态,如细菌、真菌等

生理生化反应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 行检测,如氧化酶试验、糖发 酵试验等。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 测
目 录
• 引言 • 实验室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布、传播和影 响的重要手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关系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来源
实验室内部操作
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如实验动 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等,都可能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污染实验台
面、地面等。
实验室外部环境
实验室外部的空气、尘埃、飞沫 等也可能携带微生物进入实验室。
人员带入
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可能会 将微生物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实验人员、实验材料、空气等,也可能在实验过程 中产生。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实验报告YU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实验报告YU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姓名:喻曙光学号:年级班级:生命学院2010级生命基地组别:4同组者: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氢氧化钠溶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平皿、剪刀等。

二、目的要求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及类型。

5、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6、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7、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基本原理如何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看不见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说任何使看不见的变得看得见呢?第三部分介绍的显微技术是一种方法,这是通过发的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过看到他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个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长期的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本实验将采用后一种方法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记无菌概念。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菌保持25-27℃,3-5天;细菌35-37℃,1-2天。
具体分工
小组成员 菌样
1 口腔-a 2 鼻腔-b
3 头发-c
4 空气-d
5
10-5
6
10-5
7
10-6
8
10-6
培养平板
备注
A B A 倒平板:12套A
A BA
12套B
A BA
A BA
A B B 作土壤悬液
A B B 作土壤稀释液:
A B B 10-2、 10-3、 10-4、
实验三 环境和人体微生物 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通过检 测环境和人体中微生物的存在,体会微生 物分布的广泛性。
学习无菌操作的技术,掌握平板划线分离 微生物的方法。
实验原理
自然环境中和人及动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大量的 微生物,它们一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大量繁殖。当把 取自不同来源的含菌样品接种于含有生长发育需要的 各种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时,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集体群落。
实 验 程 序 Ⅲ (标记、培养 )
标记: 培养类别-组别- 样品类别-姓名
1、按培养基类别:细菌培养基--A,霉菌培养基--B
2、按4个大组:Ⅰ、 Ⅱ、 Ⅲ、Ⅳ
3、按样品类别:10-5、10-6、口腔--a、鼻腔--b、 头发 --c、空气--d
4、按个人标记:姓名
培养:
将接种的平板分别放入细菌和霉菌培养箱中培养。霉
A
B B 10-5、 10-6、
结果与思考题
无菌倒平板时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平板接种后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通过本次试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10-2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 4.5mL无菌水中即为10-3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 成10-3~10-6的稀释液。

实验二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1

实验二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1

菌落特征描写方法:
① 大小:大、中、小、针尖状。 ② 颜色:黄色、灰色、乳白色、红色、粉红色等。 ③ 干湿情况:干燥、湿润、粘稠。 ④ 形态:圆形、不规则等。 ⑤ 高度:扁平、隆起、凹下。 ⑥ 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⑦ 边缘:整齐、不整齐。
五、实验结果
将平板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样品
菌落
实验二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
数量和类型。 3.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 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 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 养1-2d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 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 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菌落数
来源
类型
1
1
2
3
1
2
2
3
大小
形态
特征描写 干湿 高度 透明度 颜色
边缘
六、思考题
1. 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样品的平板 菌落数与菌落类型最多?
2. 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底朝上,放于37℃ 培养箱,培养1-2d。
5. 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叠, 则数平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板,也 一分为四,数l/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 菌落类型。但要注意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菌落。
(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 灯,记号笔,废物缸等。
四、操作步骤

实验四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四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无菌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 缸等
四、实验操作
1、 标记
分别在2套平板的底部划分出4个小区,并在其
边缘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在4个小区内分别
标明待接种的样品名,为了不影响观察,可用 符号或数字代表。在另外2套平板的底部,用记 号笔写上姓名、日期以及“空气1”和“空气 2”。
六、思考题
1、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 型最多,为什么?
2、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开皿盖,用洗前的手指
在平板的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头发:将你的1-2根头发轻轻放在C区,迅速盖上 皿盖。 鼻腔:取出灭菌的湿棉签在自己的鼻腔内滚动数 次后,立即在D区轻轻摩擦2-3次,盖上皿盖。
3.实验室环境的检查:
将标有“空气1”的平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使琼脂培养 基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标有“空气2”的平板放在 已经灭菌的无菌操作箱内,打开皿盖,1h后盖上2个皿盖。 用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擦拭2cm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 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E区滚动一下,立即闭
合皿盖。同样,用湿棉签擦拭门旋钮,在F区滚动接种,
将沾有灰尘的棉签在G区接种,灭菌棉签在H区接种。
4.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置37℃培养1-2d。
五、实验报告
A 菌落 数量 菌落 类型 简要 说明 B C D E F G H 空气1 空 气2
菌落数量可以用+和-符合表示,从多到少依次为++++,+++,++,+,-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1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3、比较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4、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7℃温度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平板,试管,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漏斗,止水夹,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接种环,标签纸,废液缸等。

四、实验操作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8克、蛋白胨6.0克、Nacl3.0克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60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600ml。

(3)调pH:用1mol/LNaOH和1mol/L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3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6.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6.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5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5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 下次实验准备:
1、收集剩余的固体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100ml*15瓶), 如不够再配; 2、每人包一包(5套)培养皿; 4、6支试管:各含4.5ml的生理盐水。
实验五、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检测
1、实验目的
•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存在,体会无 菌操作的重要性。
• (2)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 (3)初步学会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分布及数量
1、细菌数亿/g土壤
2、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3、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样品 来源
菌落 数 菌落 (近 类型 似值) 1 2 3
特 大小 形态 干湿


写 透明度 颜色 边缘
高度
1.
4 5
1
2 3 2. 4 5
与其他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样品来源 菌落数(1/4平板) 菌落类型数(近似值)
实验结果示例:
• 例1:空气培养后结果:
• 例2 手培养后结果:
三、下次实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注意事项
1 皿底做标记,字体要小,靠边 2 不随意打开皿盖
3 倒平板时要迅速,12-15ml为宜,平放待冷凝
后备用.
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 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 而重叠,则数平板最后 1/4 面积内的菌落数。 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1/4 面积的 菌落数。 (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 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 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起,或者限制 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 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 菌落。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1 郭森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1 郭森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作者:郭森地址: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楼341微生物实验室摘要:这次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培养基的制作和一些简单的微生物接种,目的是熟悉微生物实验的操作并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组一共制作了十二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对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掌握;之后,分别对制作的平板培养基作了保留空白、放置空气和用棉棒沾取环境获取微生物等处理;经过大约两天左右的恒温培养,可以观察到除了空白对照以外,其他十一个培养基都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菌落。

该现象表明,在空气、地面等环境和人体表面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所以,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微生物接种;恒温培养前言:这次实验要确定我们周围环境和人身体表面的确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观察,同时熟悉一下微生物实验的操作。

众所周知,微生物无处不在,从看似很脏的地面到透明无色的空气再到我们的身体上都分布着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因此我们从环境获取微生物,希望从这些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观察出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大体情况,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这次实验我们是采取将看不见的微生物“放大”成子细胞群体即菌落的方法确认和观察微生物的,即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基,其中四个分别暴露在空气中保持不同的时间,其他是使用消毒后的棉棒分别在地面、实验台、手指、空腔内壁、无菌水、自来水和纸币上沾取后,在酒精灯旁按压到培养基平板上,之后将所有培养基放到恒温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大约两天的时间。

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与方法,然后是对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进行描述,最后是总结性的小结部分。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1、1、2 溶液和试剂无菌水。

1、1、3 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人体及环境微生物检验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人体及环境微生物检验

四、操作步骤
• 3、人体细菌的检查 (1)手指(洗手前与洗手后):手指在琼脂平板 的表面,轻轻地来回划线 (2)头发(揭开皿盖,用手将头发用力摇动数次) (3)咳嗽(离口约6—8cm处用力咳嗽) (4)鼻腔(用湿棉签在鼻腔内滚动数次,其余同 实验台)
4、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在上,放37℃培养 箱,培养1-2天。 5、结果记录方法
• 注:A、洗前手指 B、洗后手指 C、头发 D、鼻腔 E、实验台 F、门旋钮 G、灰尘 H、无菌水;
• 空气1、实验室内将琼脂培养基平板暴露处理 空气2、培养基 平板在净化工作台内处理。
(1)菌落计数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叠,则数平 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 1/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菌落 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 起,或者限制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观 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菌落。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7℃温度 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 进行繁殖,形成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 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各有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 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 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 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 的数量和类型。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1)将你自己的平板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2)与其他同学所做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四、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四、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四、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一、实验目的 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如何知道我们周围“看不见”的微生物 变得可以"看得见"。 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
我们看得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开皿盖,用洗前 的手指在平板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然后用洗手2次,自然干燥后,在平板B区轻轻 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2) 头发:将你的1-2根头发轻轻放在平板C区,
迅速盖上皿盖。 (3) 鼻腔:取出灭菌的湿棉签在自己鼻腔内滚 动数次后,立即在平板D区轻轻摩擦2-3次,盖 上皿盖。
4、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置
37摄氏度培养1天。
5、菌落特征描述如下
(1)大小:大、中、小、针尖状。可先将整个平 板上的菌落粗略观察一下,再决定大、中、小的 标准。 (2)颜色:黄色、金黄色、灰色、乳白色、 红色、粉红色等。 (3)干湿情况; 干燥、湿润、粘稠。
(4) 形态:圆形、不规则等。
• 3、实验室环境的检查 • (1)将标有“空气1”的平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 使培养基表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20分钟后盖上 皿盖。 • (2)将另一标有“空气2”的平板同样操作,置
于一个你认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的环境内,
20分钟后盖上 皿盖。 • 注意:在记录本上记下“空气X"分别代表的含义。
(3)按同样方法取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等 4个你认为微生物较多的地方擦拭,再分别在 第2个塑料平板的E、F、G、H相应区域滚动 接种。(注意做好取样地点记录)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班级:生命科学院00级姓名:00学号:000000000000同组人:00【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环境与人体表面有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如何使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呢?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菌落,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一菌体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实验器材】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试管2、培养皿20、记号笔、火柴等。

【实验内容】1.灭菌:高温蒸汽灭菌。

将锥形瓶用棉塞塞好、牛皮纸包好,培养皿十个一组包好,两只试管内装半管水,用棉塞塞好并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指定仪器中灭菌。

2.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锥形瓶置酒精灯火焰旁边,用左手将瓶塞轻轻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采集微生物左手持试管,用右手手掌边缘及小指拔出试管塞,将棉签浸入无菌水浸湿,在选取的地点擦拭。

左手持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用棉签在平板上涂抹。

完毕后平置于桌面。

空气中6套(3套5分钟,3套10分钟);桌面上3套;洗手前3套,洗手后3套;自选3套(本组选十元纸币)。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李雪彤2009级生科3班摘要:生物界的微生物多达几万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本次试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及基本的灭菌方法,并接种了实验室环境(空气、桌面)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

经过一周的培养,培养皿上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菌落,我们可以观察处在各种环境下的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让我们对微生物的培养和菌落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证明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关键词: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环境培养菌落1前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要学习并掌握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和制作步骤,以及灭菌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实验证明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并观察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菌落其形态颜色等特征。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菌种来自于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菌种。

2.1.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2培养基的配制2.2.1溶液及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条、无菌水,NaOH溶液及HCl溶液2.2.2仪器和其他用具培养皿、三角瓶、试管、烧杯、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牛皮纸、灭菌棉签、试管架、废物缸等。

2.2方法与步骤:1.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见表1)。

步骤:称量→熔化→调PH表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实际用量(注:调PH到 7.0~7.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用量 1.5g 5g 2.5g 10g 500ml1.2.2 实验步骤步骤内容备注1高压灭菌:1.将三角瓶与装入5-10ml无菌水的2支试管塞入棉塞并用牛皮纸线绳包扎,将20个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2.放入灭菌锅开始灭菌。

121℃灭菌20min2琼脂平板制备:1.将培养基冷却后,右手拿三角瓶,左手拿出棉塞,并快速将瓶口靠近火焰。

2.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拇指与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道缝隙,右手将三角瓶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查新结论
经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论如下:
附件1:用培养的方法检测微生物
附件2:无菌操作技术的演示
综上所述:本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的、新颖的,有如下特点:
1.操作简单、方法得当、现象明显、可视性强。
2.实验快捷、绿色环保。.
检索中未见与本课题相同的报道。
七.申报者本人、所在学校及省级大赛主办单位签字盖章的查新声明与证明
(1)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
(2)我们按照大赛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
申报者(签字):杨晓琴申报者所在学校(盖章):
市级创新大赛主办单位(盖章):
八.附件清单
两份:
1.《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实验设计
2.《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备注
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辅导员创新项目查新报告
项目名称: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实验设计
项目作者:杨晓琴
查新完成日期:2013.12.5
申报者本人的查新声明(签字):杨晓琴
学校的查新证明(盖章):
省(市、区)大赛组织单位的查新证明(盖章):
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查新项目名称
三.查新点
查新点:(需要查证的内容要点、创新点)
1.配置培养基——采样——培养——观察
2.操作简单、方法得当、现象明显、可视性强、实验快捷、绿色环保等优点。
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检索词:
1.配置培养基——采样——培养——观察
2.操作简单、方法得当、现象明显、可视性强、实验快捷、绿色环保等优点。
检索式:
(环境or人体)and (微生物检测)
五.检索结果
按上述检索词,在以上数据库和文献时限内,查到一些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提供附件(2)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的,大多应用风吹或日晒的方法分离食盐。用蒸发的方法过程快捷、实验效果明显、可视性强。
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实验设计
一.查新目的
申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查新项目的创新要点
通过对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了解环境及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和形态。实验方法简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微生物无处不在,使学生加强对自身卫生的重视,实验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无任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