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试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实验一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每班两个血平板,标记 方法:在室内选择一处放一个平皿,揭开皿盖,
暴露放置10min,即盖上皿盖,放入37℃温箱 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人体表面细菌的检查---手 指(每组1个平皿)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 基,一部分标记“前”, 另一部分标记“后”,然 后将手指在标记“前”的 部分沾一下,洗手后在标 记“后”的部分沾一下。 放入37℃温箱培养24h后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呼吸道咽部常驻菌群种类较多,正常人咽部需氧菌 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奈瑟球菌属和表 皮葡萄球菌。
二、 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紫外线
原理:紫外线主要作用于 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 的两个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成二聚体,从而干扰 DNA 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3.人体内部细菌的检查--咽喉部
方法:用“咳碟法”进行检查,取一个血琼脂平 皿培养基,打开平皿盖,置于口腔前约 10cm, 对着平皿咳嗽几次,标记时间,姓名,然后放 入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特征。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紫外线:全班两份普通平板:一组大肠杆菌, 一组葡萄球菌,比较紫外线对G+,G-的抑制作 用。
满足a充足的营无菌
(三)分类:1、按物理性状
分类:
+0.3~0.5%琼脂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短期保存菌种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摘要:微生物多种多样,无处不在。
本次试验初次学习了如何配制培养基和灭菌,并接种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经过一周的培养,用肉眼观察处在各种环境下的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证明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让我们意识到“无菌”和灭菌的重要性,建立“无菌概念”和练习掌握一套过硬的“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微生物环境培养菌落1前言1.1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练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1.2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溶液及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条、无菌水,NaOH溶液及HCl溶液2.1.2仪器和其他用具培样皿、三角瓶、试管、烧杯、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牛皮纸、灭菌棉签、试管架、废物缸等。
2.2方法与步骤2.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见表1)。
步骤:称量→熔化→调PH表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实际用量(注:调PH到 7.0~7.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用量 1.5g 5g 2.5g 10g 500ml2.2.2 实验步骤步骤内容备注1高压灭菌:1.将三角瓶与装入5-10ml无菌水的2支试管塞入棉塞并用牛皮纸线绳包扎,将20个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2.放入灭菌锅开始灭菌。
121℃灭菌20min2琼脂平板制备:1.将培养基冷却后,右手拿三角瓶,左手拿出棉塞,并快速将瓶口靠近火焰。
2.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拇指与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道缝隙,右手将三角瓶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3.冷到培养皿,接种时,三角瓶口和半开的培养皿均要保持在火焰旁,保证无杂菌进入。
却培养皿。
3接种:1.取棉签并用无菌水蘸湿。
2.用湿棉签分别擦拭手掌,桌面,门把手等(详见表2),并将6个培养皿置于空气中不同的时间。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规范,避免产生气溶胶和飞溅物,同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与 健康状况有关,检测人体表面微 生物有助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
湿度
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传 播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物质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营养 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 条件。
03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 法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中的 微生物形态,如细菌、真菌等
。
生理生化反应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 行检测,如氧化酶试验、糖发 酵试验等。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 测
目 录
• 引言 • 实验室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布、传播和影 响的重要手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关系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来源
实验室内部操作
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如实验动 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等,都可能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污染实验台
面、地面等。
实验室外部环境
实验室外部的空气、尘埃、飞沫 等也可能携带微生物进入实验室。
人员带入
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可能会 将微生物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实验人员、实验材料、空气等,也可能在实验过程 中产生。
皮肤细菌检查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皮肤细菌检查二、实验目的1. 了解皮肤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 掌握皮肤细菌检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
皮肤表面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皮肤微生物群落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皮肤细菌检查是通过采集皮肤标本,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等过程,以了解皮肤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皮肤标本、营养琼脂平板、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试管、烧杯、玻璃棒、培养皿等。
五、实验步骤1. 标本采集:取无菌棉签,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在患者皮肤表面轻轻涂抹,收集皮肤标本。
2. 标本制备:将采集的皮肤标本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制成均匀的悬液。
3. 接种:取营养琼脂平板,用无菌镊子夹取接种环,蘸取悬液,在平板上均匀涂布。
4. 高压蒸汽灭菌:将接种后的平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灭菌15分钟。
5. 培养与观察:将灭菌后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6. 鉴定:观察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7. 结果记录:将观察到的菌落特征及初步鉴定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六、实验结果1. 菌落特征:观察到的菌落呈圆形、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部分菌落有溶血现象。
2. 初步鉴定: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七、实验讨论1. 皮肤细菌种类繁多,本次实验主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较为常见。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本实验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有利于观察菌落特征,为细菌鉴定提供依据。
4. 皮肤细菌检查对了解皮肤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皮肤细菌检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了皮肤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微生物实验(第三节课)

三、微生物学与Nobel奖
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 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参考:沈萍教授《微生物学》绪论部分 Nobel获奖者全书
四、实验步骤
二、悬滴标本制作
(1)取清洁的凹玻片和盖玻片各一枚; (2)用火柴去少许凡士林涂于盖玻片的四角; (3)在盖玻片的中央用接种环蘸取一小滴无 菌水,然后无 菌操作去少许菌苔在水滴上轻沾一下,注意水滴大小要 适宜,放菌苔时不要使水滴破散; (4)将凹玻片翻转向下,使凹窝中央对准盖玻片中央液滴, 然后轻压,使凹玻片与盖玻片粘合紧密,避免蒸发,然后 很快将凹玻片翻转,使盖片向上; (5)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一、研究内容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遗传变异、微生物与其他生物、 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机理研究: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鞭毛运动的机理等 是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 微生物与实际应用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微生物与农业 微生物与医学领域 微生物与食品工业
二、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各种培养基、玻璃器皿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接
种环、接种针用火焰灼烧灭菌。 实验台用0.25%新洁尔灭溶液擦拭。 火焰3cm区是无菌区,无菌操作均需在此范围 内。
四、实验步骤
三、人体体表及钱币上微生物的检查 (2)人体体表和钱币上微生物的检查 平板标注;
无菌操作法取无菌水、皮肤表面、手指、鼻腔、
4、鞭毛染色: (1)菌种: 培养 19-24 小时的大肠杆菌 ;普通变 形菌 (2)染料: 新配制的费氏及康氏鞭毛染色液A和B。 (3) 无菌水、无菌空试管、凹玻片。盖玻 片、洁净载玻片、接种环、洗瓶。 (4) 显微镜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山东大学

姓名*** 班级********* 学号************** 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组别***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实验目的】1.证明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观察并描述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区分细菌与霉菌3.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类型4.体会无菌操作与划线分离操作【实验原理】显微镜技术是观察到微生物的其中一种方法,这是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够看到它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菌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细菌的培养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培养基配好后,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所需酸碱度或自然pH。
在培养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做凝固剂。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儿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一般培养基用0.1MPa(相当于15Ib/in2或1.05kg/cm2),121℃,15~30min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实验七:室内及皮肤表面微生物分布测定技术

实验七 室内及皮肤表面微生 物分布测定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空气中微生物的存在 2. 掌握室内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3. 验证人体的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存在 4. 掌握人体正常菌群的检测技术
二、实验原理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在适宜于它们生长的固 体培养基表面,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每个分散的菌体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
100cm2培养基上平均菌落数 每立方米空气中活菌数 = × 1000 20 实验证明:在空气中暴露10min后,每100cm2培养 基表面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20L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数。
(二)皮肤表面微生物分布测定 1. 熔化培养基: 100℃水浴加热使培养基完全熔化。 2. 倒平板: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 倒3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待凝固后分别如下记 号:1、洗手前,2、洗手后,3、酒精消毒。 3. 洗手前用右手食指在1号培养基的表面画“+”字。 4. 用洗手液洗手,以流水冲洗3min以上,用镊子 取无菌棉球擦干右手食指,然后在2号培养基的表 面画“+”字。 5.用酒精棉球消毒右手食指后,在3号培养基的表 面画“+”字。 6.将上述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培养48小时。 7.观察结果并计数。
皿盖以作对照。
每立方米空气中活菌数
4. 培养:将平板置于37℃培养箱倒置培养48
小时。
5. 观察平板菌落生长情况,计数平板菌落数 目,记录结果。
6.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100cm2培养基的菌落 数及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活菌数。
计算公式 100cm2培养基的菌落数
=
r为平板半径
每个平皿菌落数 × 100 2 ∏r
实验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在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如将微生物接种到适合其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细菌37℃:霉菌等28℃,培养一段时间一般24~48h后,少量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可生长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菌落;如平板上的菌落是由单个细胞或单个孢子生长繁殖而成的,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若培养后大量菌落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为菌苔;不同种的微生物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根据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不同,可初步鉴别出四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菌的菌落呈圆形、较小而薄、透明或不透明、质地“细腻”,有的具有色泽,有的边缘不整齐,有的表面湿润、光滑,有的表面干燥有褶皱;此外,细菌常因分解含氮化合物而产生臭味;酵母菌的菌落通常比细菌菌落大,圆形、厚、不透明、色素单一,多为乳白,少数为橙或红色;酵母菌因普遍能发酵含碳有机物产醇,故菌落多伴有酒香味;防线菌菌落小而致密,或坚硬、或呈粉状;不少放线菌还产生特殊的土腥味;霉菌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气生菌丝会发育形成一定形状、构造和色泽的子实器官,所以菌落表面往往有肉眼可见的构造和颜色;三、实验材料人体表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器材恒温培养箱、无菌平皿、电炉、酒精灯、火柴、无菌棉签和记号笔;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酵母膏葡萄糖培养基简称YPD、高氏一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五、实验操作I.融化培养基将装有无菌培养基的三角瓶置水浴中煮沸,待培养基融化后取出,当冷至50~60℃左右时,进行下一步;II、倒平板有持皿法和叠皿法,操作要点如下:1.持皿法1将无菌培养皿叠放在酒精灯左侧,以便拿取;2点燃酒精灯;3酒精灯旁,左手握三角瓶底部,倾斜三角瓶,右手旋松棉塞,用右手小指与小尾鱼际即小指边缘夹住棉塞并将其拔出切勿将棉塞放在桌上,随之将瓶口在火焰上过一下不可灼烧,以防爆裂,以杀死可能沾在瓶口的杂菌;然后将三角瓶从左手换至右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三角瓶的底部;操作中瓶口应保持在火焰2~3cm,瓶口始终向着火焰,以防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左手拿起一套平皿,用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用中指和拇指夹住皿盖,食指于皿盖上为支点,在火焰旁,打开皿盖,让三角瓶伸入,随后倒入培养基;一般倒入15ml左右培养基即可铺满整个皿底;盖上皿盖,置水平位置待凝;然后将三角瓶移至左手,瓶口在次过火并塞紧瓶盖;2. 叠皿法此法适于在超干净台上操作,基本步骤同持皿法;不同之处是左手不必持皿,而是将瓶皿叠放在酒精灯的左侧并靠近火焰;按上述方法用右手拿三角瓶,左手打开最上面的皿盖,倒入培养基,盖上皿盖后即移至水平位置待凝;再依次倒下面的平皿;操作中瓶口始终向着火焰,以防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III、贴标签待培养基完全凝固后,在皿底帖上标签,注明检测类型,组别及日期也可用记号笔书写在皿底IV、检测方法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检测方法也各异,先选几种列举如下:1.空气检测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时,只要打开无菌平板的皿盖,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5~10min然后将皿盖盖上即可;2.桌面检测实验台桌面微生物是,可用一根无菌棉签,先在无菌平板的图4-1 含菌棉签平板划线示意图左:开启皿盖法右:划线示意图一个区域内湿润和试划几下,然后用其擦抹桌面等物体表面,在以此棉签在平板的另一区域作来回划线接种如图4-1;本操作应以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即在火焰旁用左手拿起平板,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部,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皿盖并开成一缝,右手持棉签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无菌棉签湿润和试剂区可作为无菌对照;3.头发移去放在桌面上的无菌平板的皿盖,是头发部位位于平板的上方,并用手指拨动头发数次,在盖上皿盖即可;4.手指可用未洗的手指先在无菌平板的培养基一侧约一半的面积作划线接种,并在皿底作好标记;然后用肥皂、流水洗手,用洗净的手指于平板培养基的另一侧作同样的划线接种,盖好皿盖;待培养后比较两杂菌生长的情况;5.口腔打开无菌平板培养基的皿盖,使口对着平板培养基的表面,以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接种,然后盖上皿盖;V、培养将以上各种检测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至下周实验时观察并计数各平板上的菌落数;VI、观察注意观察不同类型菌落的大小、外形和颜色等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VII、清洗观察记录完毕后,将含菌平板放在沸水中煮30min以上,杀死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各种微生物,然后清洗并晾干培养皿;六、思考题1.通过本实验后,谈谈你对微生物的分布以及数量的认识;2.本实验中那些步骤属无菌操作为什么3.如何描述菌落的形态特征。
第一次实验课微生物实验课介绍与要求及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张理珉(共52张PPT)

▪ 1.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 2.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3.杨文博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4.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5.东秀珠,蔡妙英主编.常见细菌系统分类 和鉴定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
▪ 1、明确实验课的目的; ▪ 2、实验课的内容介绍; ▪ 3、实验课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 4、实验安全知识介绍 ▪ 5、实验室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测
实验内容一
微生物学实验课介绍 与安全教育
上交这一次的实验报告,不得拖延时间,否则后 果自负。
3.报告要求写清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结果及思考题。希望简洁、工整。
4.本门课结束前,要求使用统一的封面,把 自己的所有实验报告按实验先后顺序装订成一 册,交给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 清楚实验室或实验楼内配备的防护用具的使 用方法和摆放位置(消防设施——灭火器、 消防用水、防毒面具,冲淋设施——桌面冲 眼器、紧急冲淋设备,通风柜,医药箱等)。
事故处理要求
▪ 首先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再施救 (观察好退路);
▪ 遇事不要慌张,冷静按预案处理;
▪ 认真负责,不推缷责任;
▪ 逐级上报,不隐瞒事故。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1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3、比较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4、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7℃温度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平板,试管,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漏斗,止水夹,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接种环,标签纸,废液缸等。
四、实验操作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8克、蛋白胨6.0克、Nacl3.0克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60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600ml。
(3)调pH:用1mol/LNaOH和1mol/L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3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6.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6.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实验室和人体体表微生物检测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体表 微生物的检测
一、目的
❖ 1、通过实验确证实验室内的空气、物品和人体体 表上存在着微生物,对微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 2、观察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 3、加强对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技术重要性的体
会。
精选ppt
2
二、材料
❖ 灭菌的营养琼脂平板、灭菌棉签、镊子、记 号笔、恒温培养箱、酒精灯等。
17
六、思考题
❖ 1、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 2、微生物实验的无菌操作有什么意义?
精选ppt
18
❖ 下一个实训准备: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精选ppt
19
❖ 7、培养
在皿盖上注明姓名、日期等,将平板置于 37℃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精选ppt
13
补充:样品采集
❖ 水:采水器
❖
自来水
❖
江河湖海
精选ppt
14
❖ 空气:沉降法
❖
过滤法
❖
气流撞击法
精选ppt
15
四、实验结果
❖ 记录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按下表的格式填写你处 理的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形态特征。
精选ppt
3
三、实验步骤
1、制备平板培养基
以组为单位,无菌操作制备6个已灭菌的牛 肉膏蛋白胨营养琼脂平板,一个作为对照,另5 个分别作以下处理。
精选ppt
4
❖ 2、空气 取其中1个平板,打开培养皿盖,在空气中
暴露10分钟,然后盖上盖子。
❖ 3、实验台或凳子 用灭菌棉签在实验台或凳子上擦两下,打开
❖ 微生物来源 菌落数
❖ 空气 ❖ 尘土 ❖ 手指 ❖水 ❖ 其它 (头发或硬币等)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1.一、目的: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
(37 ℃倒置培养24 h)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察细菌。
3.三、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1.标记。
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4.观察结果。
5.五、结果6.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类型特征描写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3接种室(不流动空气30min)洗手前洗手后头发屑指甲垢实验台门把1.六、思考题: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有区别吗?试解释。
2.通过本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和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有何体会?3.4.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使用原理:光镜的几种物镜中以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
实验二环境中的微生物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
量与类型; 3.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 、实验原理
• 什么叫菌落?
菌落的形态结构、大小、色泽、透明度、黏稠度、色素及边缘情况等,因各种细菌而异。 ②移去皿盖,将未洗过的手指在琼脂平板表面轻轻地来回划线,盖上皿盖。
(三) 细菌的培养
•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 皿底朝上,放入28℃培养箱 培养1~2d。
(四) 结果记录
• 1.菌落计数 划线的平板数最后1/2面积的菌落数; 非划线平板直接数1/4面积的菌落数。 • 2.特征描述 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很开的单个菌落。 特征明显的菌落可初步判断属于哪种微生物。
3. 手指上细菌的检查
①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画线,将其平均分成 两部分,标明洗手前与洗手后及姓名、日 期;
②移去皿盖,将未洗过的手指在琼脂平板表 面轻轻地来回划线,盖上皿盖。
③用肥皂将手清洗干净,自然干燥后,在平 板的另外一部分同样划线。
4. 头发上细菌的检查
• 在揭开皿盖的平板上方,用手将头 发拨动数次,使细菌降落到平板表 面,然后盖上皿盖。
细胞的群落 ,称为菌落。 ③先在无菌平板的一个区域内试划几下;
5h后盖上皿盖,倒置于28℃培养箱培养。
•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 的特征(如大小、形状 、边缘、表面、质地、 颜色等) ,是衡量菌种 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 的重要依据。可通过平 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 菌的数量和类型。
• 菌落的形态结构、大小、色泽、透明度、 黏稠度、色素及边缘情况等,因各种细菌 而异。每一种细菌保持有一定的菌落特征 ,这些菌落特征的区别点都可作为鉴别细 菌的依据之一。
实验四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无菌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 缸等
四、实验操作
1、 标记
分别在2套平板的底部划分出4个小区,并在其
边缘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在4个小区内分别
标明待接种的样品名,为了不影响观察,可用 符号或数字代表。在另外2套平板的底部,用记 号笔写上姓名、日期以及“空气1”和“空气 2”。
六、思考题
1、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 型最多,为什么?
2、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开皿盖,用洗前的手指
在平板的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头发:将你的1-2根头发轻轻放在C区,迅速盖上 皿盖。 鼻腔:取出灭菌的湿棉签在自己的鼻腔内滚动数 次后,立即在D区轻轻摩擦2-3次,盖上皿盖。
3.实验室环境的检查:
将标有“空气1”的平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使琼脂培养 基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标有“空气2”的平板放在 已经灭菌的无菌操作箱内,打开皿盖,1h后盖上2个皿盖。 用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擦拭2cm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 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E区滚动一下,立即闭
合皿盖。同样,用湿棉签擦拭门旋钮,在F区滚动接种,
将沾有灰尘的棉签在G区接种,灭菌棉签在H区接种。
4.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置37℃培养1-2d。
五、实验报告
A 菌落 数量 菌落 类型 简要 说明 B C D E F G H 空气1 空 气2
菌落数量可以用+和-符合表示,从多到少依次为++++,+++,++,+,-
5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 下次实验准备:
1、收集剩余的固体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100ml*15瓶), 如不够再配; 2、每人包一包(5套)培养皿; 4、6支试管:各含4.5ml的生理盐水。
实验五、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检测
1、实验目的
•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存在,体会无 菌操作的重要性。
• (2)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 (3)初步学会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分布及数量
1、细菌数亿/g土壤
2、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3、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样品 来源
菌落 数 菌落 (近 类型 似值) 1 2 3
特 大小 形态 干湿
征
描
写 透明度 颜色 边缘
高度
1.
4 5
1
2 3 2. 4 5
与其他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样品来源 菌落数(1/4平板) 菌落类型数(近似值)
实验结果示例:
• 例1:空气培养后结果:
• 例2 手培养后结果:
三、下次实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注意事项
1 皿底做标记,字体要小,靠边 2 不随意打开皿盖
3 倒平板时要迅速,12-15ml为宜,平放待冷凝
后备用.
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 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 而重叠,则数平板最后 1/4 面积内的菌落数。 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1/4 面积的 菌落数。 (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 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 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起,或者限制 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 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 菌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班级:生命科学院00级
姓名:00
学号:000000000000
同组人:00
【实验目的】
1.证实实验环境与人体表面有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如何使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呢?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菌落,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一菌体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实验器材】
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试管2、培养皿20、记号笔、火柴等。
【实验内容】
1.灭菌:高温蒸汽灭菌。
将锥形瓶用棉塞塞好、牛皮纸包好,培养皿十个一组包好,两只试管内装半管水,用棉塞塞好并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指定仪器中灭菌。
2.倒平板
右手持盛培养基的锥形瓶置酒精灯火焰旁边,用左手将瓶塞轻轻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采集微生物
左手持试管,用右手手掌边缘及小指拔出试管塞,将棉签浸入无菌水浸湿,在选取的地点擦拭。
左手持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用棉签在平板上涂抹。
完毕后平置于桌面。
空气中6套(3套5分钟,3套10分钟);
桌面上3套;
洗手前3套,洗手后3套;
自选3套(本组选十元纸币)。
【实验结果】
表格一:
【课后思考题】
1.思考一:列举2-3类微生物,说明它们在本实验条件下(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37℃)不能生长。
因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用来培养细菌的,故不能培养真菌,例如:霉菌,酵母菌.其次实验是在37摄氏度进行,可能有些微生物不适合在此温度下培养。
2.思考二: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最多?为什么?
洗手后的菌落数最多,洗手后菌种减少,但抑制作用也减少,所以数量多,而其他取样的培养基虽然菌种数目多,但是各种菌间的抑制作用较强,限制了菌株的生长。
菌落类型为洗手前最多。
因为手接触了很多细菌或霉菌,包括空气中的,都可通过手的接触进入培养基。
3.思考三: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洗手前菌落数比洗手后菌落数少,但是菌种数目多。
洗手前,多数菌落为霉菌,洗手后,大多数为小型细菌菌落,而且数量较多。
猜测原因为,洗手前的平板,霉菌生长可能抑制了细菌生长,因而菌落数较少;洗手后,霉菌被除去,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故细菌菌落较多。
4.思考四:完成本实验后,你是否已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中?你如何体会“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敌人”?
自然界中菌类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有些对人类有益,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
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
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对人畜无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
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对人的健康有益。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还有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
5.思考五: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为无菌的?
因为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沾染很多微生物,如果不立即灭菌,那么培养基冷凝后接种了微生物,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并且是培养的微生物不纯。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凝后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如果若干天后培养基上没有菌落出现,则断定培养基为无菌的。
6.思考六: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PH值应调节为7.0-7.2之间,一般培养基可采用120°C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在各种培养基制备方法中,如无特殊规定,即可用此法灭菌。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培养基沾染等、均应挑出弃去。
并测定其最终pH。
将全部培养基恒温箱培养过夜,如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如无菌生长或生长不好。
应追查原因并重复接种一次,如结果仍同前,则该批培养基即应弃去,不能使用。
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
7.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是才能打开排气阀?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8.灭菌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防止培养基被污染,防止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控制变量,一旦有杂菌进入,实验就宣告失败了。
可以说灭菌是几乎一切微生物实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