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老人血衰气少,生理机能减退,多患虚证,宜平补,十全大补汤;
• 小儿生机旺盛,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常不足,调养后天,八仙糕
三、以脏补脏
• 1.概念:以脏(形)补(治)脏(形):动物脏器补 养或治疗。 • 2.以脏补脏理论: • (1)前人认为:外部形状、解剖结构上、功能上与 人脏器近
• (2)近代研究:生化特性、成分构成上与人体相似
• 辨证施膳是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疾病证候诊断明确后,确定治疗原则,选 选择药膳食品,针对性治疗。 • 辨证施膳是中医理论和药膳实践相结合的 体现,是药膳普遍应用的施膳规范。 • 辩证施膳的过程,就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 的具体应用,是药膳治病、健身、抗老的 一个重要环节。
三、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
西北地高气寒,多燥寒——宜辛润。
• 温里回阳药膳,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宜轻。 • (三)因人施膳
• 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不同,在组方施膳时,就有区别。 • 胖人多痰湿,宜清淡化痰,忌肥甘滋腻; • 瘦人多阴亏津少,应滋阴生津,忌辛温燥热。 • 妇女有经期、怀孕、产后等,常用八珍汤、四物汤等,组方配膳;
二、三因制宜
•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一)因时施膳 • 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特点以减 • 少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药膳。如: • 长夏易感受湿邪,要注意“春夏养阳”,药膳用解暑汤为 宜。 • 冬天易感受寒邪,药膳则宜遵“寒则温之”的治疗原则。

(二)因地施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东南潮湿炎热,多湿热-——清化之品;
(四)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施膳观
• 1.五行的概念
•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2.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 (1)五行相生 • (2)五行相克
• 五行学说指导药膳学:如酸入肝属木等 • 五脏在生理上既相互资生又相互抑制,方能生化无穷;病 理上太过与不及,均可为害。五脏相互补充,可祛疾延年。 • 施膳原则,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如木克土,肝有病易伤及 脾胃,凡见肝病患者,常宜治肝兼以补脾健胃的药膳,以 防传变,旨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 血和津液均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提供营养物质, 是脾胃受纳水谷而化生的精微。 • 血、津液属阴,主濡润;气属阳,主温煦。气与 血、津液之间又可以相互滋生,功能上亦相互协 调。 • 施膳原则,“补气生血,气血双补”。
第二节 药膳应用原则
辨证施膳、三因制宜、以脏补脏、应用药食性能等。 • 一、辨证施膳: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根据不同 人体质、病症情况的差异,对药膳的具体施法方 面应有所区别 • (一)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
二、以辨证论治为施膳原则
• 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获取患者各种症
状和体征,然后对其复杂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候,就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论治。
• 辩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 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 辨证论治:着眼于证的分辨→ • 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
(三)根据正气损耗情况施膳
病证:正邪相争。正气会遭到不同程度 损耗。需要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
药膳调补法 。
• 恢复期,(1)顾护正气外,(2)疾病可因饮食不当而复
犯,或数犯并发,或留下后遗症。
• 既考虑饮食或药膳的营养价值,又须顾及已衰的脾胃功能, 给予有营养易消化药膳,并少吃多餐,避“百日功效,毁 于一餐”。
四、气血津液学说与药膳


气: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源:父母精气;水谷精微之气、自然界清
气。
• 气的生成,与先天之精气、饮食营养、肺脾 肾三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特别是饮食伤人,脾胃 先受其害,在临床施膳中,特别强调调补脾胃的重要性。 • 脾胃健旺,则元气充足而病不生;脾胃受损,则元气不足, 易生疾患。
• (一)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生理观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满着阴阳对立、依存的关系。 • (二)以阴阳失衡为核心的病理观 • 人体病理变化: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相对平衡被打破。 • 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导致机体发生病变。 • (三)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药膳观 • 生理状态:阴阳变化动态相对平衡来维持。 • 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即物质与功能间的动态失衡,人体对营养物质 吸收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失衡。 • 中医药膳学:以调整阴阳,使其变化趋于动态平衡为根本目的。对阴 阳偏盛表现为实证,泻其有余;对阴阳偏衰表现为虚证,补其不足。
• 整体观:始终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之中。 • (1)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 (2)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 (3)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 (4)机体内在生理、病理变化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 药膳学:将其融合到自身的理论体系, • 认为膳食既可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 • 病理,又可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 • 并以这种观念来认识病证、组方施膳。
• 第一节 中医药膳理论
• 药膳:在配伍组方、临床施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尤其辩证施膳的应用。中医学:认识疾病、解除病痛
• 过程,讲究理、法、方、药, • 治病要求:“组药有力,方必依法, • 定法有理,理必有据”。 • 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亦如此。 •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之处
• 四、应用药食性能
• (一)药物、食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性):寒、热、温、凉。
• 寒凉和温热:从药或食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过 反复验证后归纳起来的,是与人体或疾病寒热相对而言
• 寒凉药或食:纠正热性体质,主用热性体质和热性病证;
• 温热药或食:纠正寒性体质,主用寒性体质和寒性病证。 • 平性: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寒热之性不明显。平性药或 食性平和、养生多用,药膳上广泛应用或配伍使用,仍归 属于四性。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二)根据所病脏腑、部位施膳 • 饮食:酸、辛、甘、苦、咸五味。五味入胃后,各归所喜脏
腑和部位,滋养脏腑之气
• 不同部位和脏腑之病,要根据脏腑和部位所喜所克的规律 调节饮食。病在筋,无食酸 • 不同的病证,所食药膳本着彼此相资生,相制约,补偏救弊 的原则。

• • 用 • • (四)病后饮食调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