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医药膳的特点 第二节中医药膳的分类 第三节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第一节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中医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第三节中医药膳学的配伍理论 第四节中医药膳学的治法理论
第一节中医药膳原料的炮制 第二节中医药膳制作工艺
第四章食物 类原料
第五章药物 类原料
第一节粮食类 第二节蔬菜类 第三节野菜类 第四节食用菌类 第五节果品类 第六节禽肉类 第七节畜肉类 第八节奶蛋类 第九节水产类
这是《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希望能够开放阅读,让更多人能够阅读此书,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每种食材,不管是蔬菜水果肉类,药材类都有自身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可以对症下药。
目录分析
绪论
第一章中医药膳的特 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二章中医药膳学的 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医药膳制作 的基本技能
一中医药膳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三中医药膳学发展简史 四中医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医
药
行业
专业
原料
应用
中医
中医药
理论
中医药 类
专业
全国
药膳
类专业
膳学
酒
中医药
利水渗湿
内容摘要
本教材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 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中医药院校各类其他专业的限选课, 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后期临床课 奠定中医药膳方面的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知识技能的基础。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 .. 时& Sr彳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一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5.煎汁有些药膳的制作,不直接加入干品中药饮片,而需先行 煎煮中药,去渣取汁备用。制膳时再加人药汁同煮,羹、粥、饮 料类的药膳应用较多。如桂浆粥,先将肉桂煎汁去渣,粥沸后再 加肉桂汁同煮至熟。
二、食物原料的前期加工处理
药膳中食物原料,亦有鲜品和干品之分。鲜品多作菜肴制作, 干品则适用于各种膳型。
中医药膳制作的 基本技能
第一节 中医药膳制作的特点与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不同于一般膳食的制作,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要求,掌握这些特点和要求,是实施药膳制作 的前提条件。
一、制作的特点
(一)辨证选料
药膳制作前,首先应辨证选料。辨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 下,对用膳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理证型;或对用膳者 的体质进行辨证分析,确定体质类型,然后制定药膳的治法和调 养方法。配制组成药膳方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治法选择 搭配好相应的药物与食物。如热证的病情,选用寒凉性质的药物 与食物原料配膳,偏阳质(燥热体质)的体质,选用寒凉性质, 具有滋阴润燥、滋补壮体的药物与食物原料配膳。
5.切制鲜品中药,应按制膳的需要,切制成不同的形状,其厚薄、大 小、方圆等都应统一,力求美观。既要易于熟烂出味,又使药膳形色 俱佳。
(二)中药干品原料
中药干品入膳制作,目前大多选用已经炮制好的中药饮片或成 品。一般都不需临时进行加工,少数确需临时加工的中药原料, 可参考《中药炮制学》介绍的方法炮制,在此不作详细介绍。下 面仅就制膳前中药饮片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二、制作的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时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二)中医药知识与烹调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注重药效与讲究形、色、香、味的相互结 合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权威性: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多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各自的研究 领域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
实用性:书中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药膳方剂,还提 供了对药膳制作的实用指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时代性:本书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现了中医药膳的现代发 展和应用,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
在药膳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药膳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各种疾病的食 疗方案、四季养生药膳、保健药膳等,让我对药膳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有了更加深 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编写非常用心,不仅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注重读者的阅 读体验。在文字方面,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理解药 膳学的相关知识。在版式方面,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美观大方,图文并茂,让我阅 读起来更加轻松愉快。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彩图和图表,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也 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中医药膳学以中药学为基础,与中药学有着密切的。在药膳的配方中,需要 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和作用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中医药膳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药膳的制作上,需要遵循 传统工艺和配方,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以达到药食相辅、美味健康的效 果。
中医药膳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健康的 度越来越高,中医药膳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专业教材,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通过学习该教材, 可以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应用能力。
阅读感受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关于中 医药膳学的高等教育教材,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这本书的 读后感让我对中医药膳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四、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施膳观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木 肝
相生
相克
水肾
心火
肺 金
脾 土
五行生克规律
五行学说指导药膳学:如酸入 肝属木等
五脏在生理上既相互资生又相 互抑制,方能生化无穷;
病理上太过与不及,均可为 害。五脏相互补充,可祛疾 延年。
二.药或食的归经与其五味理论有关。辛入肺,甘入 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芫荽等食 物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喘,苦瓜、绿茶等食物治疗心 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
THANKS
主讲人:宋子颛
人体病理变化: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相对平衡被打破。 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导致机体发生病变。 (三)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药膳观 生理状态:阴阳变化动态相对平衡来维持。
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即物质与功能间的动态失衡,人体对 营养物质吸收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失衡。
中医药膳学:以调整阴阳,使其变化趋于动态平衡为根本目 的。对阴阳偏盛表现为实证,泻其有余;对阴阳偏衰表现为 虚证,补其不足。
辨证论治:着眼于证的分辨→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
具体应用。疾病证候 诊断明确后,确定治 则,选药膳食品,针
对治疗。
01
中医理论、药膳实践 相结合,施膳规范
02
(一)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生理观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满着阴阳对立、依存的关系。
(二)以阴阳失衡为核心的病理观
三、以阴阳 五行学说为
理论基础
并以这种观念来认识病证、 组方施膳。
二、以辨证论治为施膳原则
辨证论治: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获取各种症状和体 征,然后对其症状,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就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 法,就是论治。
中医药膳学(精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74
发现一:中国人体质分9种
平和体质 占33%
体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质
阴虚体质
类
痰湿体质 占67%
型
湿热体质
气郁体质
血瘀体质
特禀体质
完整版课件
75
发现二:天南地北体质各异
天
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南 地
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
北
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
体
质
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各
异
辩病施膳――南瓜、苦瓜、山药、菠菜、 蕹菜、鳝鱼、柚子
完整版课件
55
完整版课件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山药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完整版课件
62
白果山药粥
完整版课件
63
山药赤小豆粥
完整版课件
64
火腿山药莴笋丁
完整版课件
65
枣泥山药糕
完整版课件
66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紫苏
44
桑叶
完整版课件
45
完整版课件
46
完整版课件
薄荷
47
完整版课件
48
异病同治――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归芪鸡
完整版课件
49
完整版课件
50
完整版课件
51
完整版课件
52
完整版课件
53
补肝益肾,补气养血,退虚热 完整版课件
54
3.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放葱、姜、蒜末、 醋、酱油、白糖及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 淋上热油少许,迅速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课件
一、药膳配伍的具 体方法
( 一 ) 七“情 ”学说
单行:单一物料的独立使用。如独参汤。
相须:相似功能物料的联合使用,以互相增强作用。
相使:两种以上的物料同用,以一种物料为主,其余的为辅。
相畏 (相杀 ):两种物科配伍时,一种物料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物料 的副作用。如螃蟹配生姜。 相恶:两种物料配伍时,一种物料能降低另一种的作用,甚者相互 抵消。如人参恶萝卜。
中医药膳学
1
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2
第一节 药膳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除去杂质和异物,保证药膳食品纯净。药 和食带泥沙杂质和皮筋、毛等非食用部分。 在烹时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 清除药或食的毒性或刺激性和涩味,减少 其副作用
3. 转变其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调
4. 增强药效:川芎用酒炙 5.利于工业化生产:十全大补汤中当归、白 术、肉桂用蒸溜法制成芳香水,银花制取银 花露、冬虫夏草提汁、鸡提取成鸡精等。
(4)砂炒:使骨质、甲壳、蹄筋、干肉或质地坚硬药或食经过砂或盐炒,除 去腥气或使药物、食物酥松,如砂酥鱼皮等。
10
2019 /
(七)煮制:清除药或食毒性、刺激性和涩味,减少副作用 .据其性质 , 与辅料放锅共煮,煮至透心或反复煮制等。
○ 煮制时间:一般至内无白色,刚透心为度。 ○ 加辅料目的:转变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调。如鱼
28
第三节 药膳烹调
四
、
药
膳
烹
调
的
具
体
方
法
(三)煨:用文火或余热对药和食进行长时间的烹制方法。 方法: 1.将药和食经炮制后,置容器; 2.入调料和定量水慢慢地将其煨至软烂。 特点:汤汁浓稠、口味肥厚。如川椒煨梨、萸精煨肘等。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讲解学习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方面。
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JCSL11LC课程名称:中医药膳学课程类别: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开设学时:总计3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训14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考核形式:考查承担任务教研室:中概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中医药膳学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和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集合了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合理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
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因此,该课程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旨在提高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研究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该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
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参考一:《中医食疗与药膳》课程标准
参考⼀:《中医⾷疗与药膳》课程标准《中医⾷疗与药膳应⽤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疗与药膳应⽤技术适⽤专业:⾼职烹饪⼯艺与营养专业⼀、前⾔(⼀)课程性质和作⽤本课程是“烹饪⼯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核⼼课之⼀,是为培养“懂管理、会配膳的⾼级厨师”的培养⽬标服务,依据实际⼯作过程中“菜单设计”的要求和现代厨师需要具备的健康饮⾷观⽽开设。
它既是从事现代烹饪操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素质课程,也是从事菜单设计⼯作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学⽣通过学习与训练,⼀⽅⾯熟悉并掌握单菜点、套餐、宴席设计的流程、原则和主要⽅法,另⼀⽅⾯对⾷疗学知识有全⾯的了解,从⽽树⽴正确⽽全⾯的健康饮⾷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既是对《烹饪概论》、《原料与出加⼯技术》、《营养⾷谱编制技术》等前序课程中涉及的营养素、⾷物营养、平衡膳⾷等知识点和⾷谱评价、分析进⾏应⽤性回顾与提⾼,同时也为《不同菜单与宴席设计》等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该专业职业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撑作⽤。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职烹饪⼯艺与营养专业的学⽣就业为导向,在⾏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作任务和职业资格考级标准,分别“菜点设计制作”、“套餐设计”、“宴席设计”为载体,以需求“个体”、“群体”为对象设计学习情境,以针对相关功能性需求(如调理阴阳⽓⾎、滋补美容、春季养⽣等)为任务主题,构建学习任务。
以设定的学习性⼯作任务为引领,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的职业素质养成为核⼼,根据学⽣的认知特点,采⽤递进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通过完成不同的需求性任务,学会必备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知识⽬标1.了解⽔平:中医⾷疗与药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中药的药理特点;菜点设计、菜单编制、宴席设计的主要环节。
2.理解⽔平:理解中医保健理念、特点;⾷疗药膳调理作⽤、滋养作⽤、保健作⽤的主要机理和保健原则。
《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
《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中医药膳学》是一门涵盖中医药学与食品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中医药理论与药膳制作方法相结合,以提高人体健康为目的。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医药膳的知识,慕课的建设及运行成为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
一、慕课建设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在线教学方式,它通过互联网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在建设《中医药膳学》慕课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课程目标:明确《中医药膳学》慕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传授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药膳制作技能等。
2. 确定课程内容:根据中医药膳学的体系及相关教材、参考书,制定丰富、系统的课程内容,包括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药膳食材及制作方法等。
3. 设计教学大纲:编写《中医药膳学》慕课的教学大纲,明确每个教学模块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
4. 制作教学视频:制作《中医药膳学》慕课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录制教师授课、示范药膳制作等形式,以便学习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药膳学的知识与技能。
5. 制作在线教学资料: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阅读材料、实践指导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6. 设计在线互动环节:为学习者提供在线互动的机会,例如通过论坛、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慕课运行慕课的运行是指对《中医药膳学》慕课进行实施、管理和评估的过程。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慕课的运行:1. 推广宣传: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慕课的宣传,例如在教育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利用社交媒体等,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
2. 注册和选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慕课平台上注册账号并选择《中医药膳学》慕课进行学习。
3. 学习和互动:学习者按照慕课的学习计划,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资料,并参与在线互动,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
16学时《中医药膳学》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医药膳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医药膳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ed Dietetics)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学时:16 学时课程学分:1.0课程简介:中医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具有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等作用的中医药膳食的相关理论、处方调配、合理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
课程以药食同源为出发点,主要阐述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常用于药膳的食物37 种、药物23 种,每种食物或药物下设出处、来源、异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并按功效分类介绍生活和临床中常用的药膳方35 个,注重药膳的实用性、制作的易行性、功效主治的多向性。
通过合理膳食,强身健体,调节和治疗疾病。
选用教材:《中医药膳学》,谭兴贵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参考书:《中医药膳学》,周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中医药膳学》,马继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第 1 版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于药膳的食物及药物、一些常用药膳的配方、制法、功效主治、方解等。
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医药膳的相关知识,增强药膳养身、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知识。
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内容学时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2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2第四章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1第五章食物类原料 3第六章药物类原料 3第七章药膳配方 4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教学内容】1、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2、药膳学的发展简史。
3、药膳学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教学要求】1、熟悉熟悉药膳学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2、掌握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3、了解药膳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时】1 学时【教学内容】1、药膳的特点。
《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
《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已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网络技术和大规模参与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开放式、免费或低成本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愈发重要。
《中医药膳学》慕课的建设及运行,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还可以满足广大学习者对中医药膳的需求,推动中医药膳学的发展和普及。
一、慕课建设1. 课程内容规划《中医药膳学》慕课应当围绕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膳食健康养生等方面展开,涵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内容规划应当全面、系统,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实用技能培训,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膳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资源慕课建设需要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文资料等,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录制中医药膳制作的视频,并提供详细的图文资料,使学习者能够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膳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3. 互动学习平台慕课建设还应配备互动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讨论、作业提交、教师答疑等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提问疑惑、分享心得,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增进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交流效果。
二、慕课运行1. 教学团队建设慕课的运行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中医药膳学专业的教师、临床医师、烹饪专家等。
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权威的知识指导和实践技能培训。
2. 教学管理与评估教学运行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跟踪、作业评定、考核考试等环节。
通过及时地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监督学生学习的进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3. 教学宣传与推广慕课的运行需要积极进行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其中。
中医药膳学
中医药膳学(整理)第一章代表作《黄帝内经》集体创作——公元前一世纪至西汉中后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世尊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包括两个部分《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又称为《针经》《神农本草经》集体创作,成于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杂病论》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确立来了临床运用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疾病的典范,使疾病的治疗由药食结合为主演变为中药方剂为主,被称为“方书之祖”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发展和完善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体系,树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典范,并继承和发扬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很大实用价值,后世尊为“活人之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明代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孟诜(孙思邈的弟子)——撰成《补养方》,后其门人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这是现存的药膳学第一步专著。
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药膳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饮膳正要》为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第二章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的两个特点①整体观念②辨证论治(辩证施膳)中医药膳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完全植根于中医学理论中医药膳的特点①历史悠久②隐药于食③辩证配伍④注重调理⑤影响广泛第一节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整性(二)药膳是协调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五味所维持。
二、以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指导施膳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如发热、咳嗽、头痛、眩晕、舌红、苔黄、脉数等。
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中医药膳学》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总论主要阐述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药膳学的概念、内容和发展简史;药膳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中篇为药膳原料,主要介绍常用于药膳的食物160种,药特106种。
本篇分项阐述有关药物、食物的异名、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方选、成分、使用注意、参考文献等。
在药物、食物分类方面,依照食物的自然属性与生活应用习惯分为粮食、蔬菜、野菜、食用菌、果品、禽肉、畜肉、奶蛋、水产吕、调味品及其他佐料等10大类。
药物分为根和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茎叶类、全草类、花类、树皮和根皮类、菌类、动物类。
下篇为常用中医药膳配方,主要介绍生活和临床中常用的药膳方270种。
本篇参照中医方剂学的结构,分项阐述有关药膳方的配方、制法、功效主治、方解和使用注意等。
在分类方面,按照药膳方的功效分为解表、清热、泻下、温里祛寒、祛风温、利水祛温、化痰止咳平喘、消食解酒、理气、理血、安审、平肝潜阳、固涩、补益、养生保健等15大类。
目录:上篇总论1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1第一节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1一、药膳学的基本概念1二、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2第二节药膳学发展简史2一、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2二、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3三、汉代至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5第三节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7一、药膳理论研究7二、药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7三、药膳的应用研究8四、药膳的现代开发研究8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9 第一节药膳的特点9一、历史悠久9二、隐药于食9三、辨证配伍10四、注重调理10五、影响广泛10第二节药膳的分类10一、按药膳功效分类11二、按药膳形态分类12第三节药膳的应用原则12一、平衡阴阳12二、调理脏腑13三、扶正祛邪13四、三因制宜13五、勿犯禁忌13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14第一节药膳学的基础理论14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4二、以辨证论治原則指导施膳16三、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17第二节药膳学的药性理论18一、四性18二、五味19三、升降浮沉19四、归经20五、毒性21第三节药膳学的配伍理论21一、药膳配伍原则21二、药膳配伍的选料方法22三、药膳配伍禁忌22第四节药膳学的治法理论23一、汗法23二、下法23三、温法24四、消法24五、补法24六、理气法24七、理血法25八、祛湿法25第四章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26 第一节药膳原料的炮制26一、炮制目的26二、炮制方法27三、药液制备法28第二节药膳制作工艺30一、药膳制作特点30二、药膳制作要求31三、药膳制作方法32中篇药膳原料35第五章食物类原料35第一节粮食类38谷物类38粳米38糯米38小麦39大麦40高梁41粟米42玉蜀黍43薏苡仁43番薯44马铃薯45山药45芋头46魔芋47豆类48黄大豆48黑大豆48赤小豆49绿豆50绿豆芽51白扁豆51豌豆52蚕豆52刀豆53豇豆53豆腐54第二节蔬菜类55 瓜茄类55冬瓜55丝瓜56南瓜57黄瓜57越(菜)瓜58 苦瓜58番茄60茄子60辣椒61根茎类62 莱菔62胡萝卜63 藕63百合64慈姑65茎叶花类66 旱芹66水芹66苋67黄芽白菜68 菘菜69甘蓝69芸薹70菠菜70蕹菜71韭菜72金针菜73 莴苣73茼蒿74芥菜74莙蓬莱75 冬葵叶76 落葵76胡荽77椿叶78芜菁79茭白80洋葱80葱白81毛笋82芦笋82第三节野菜类83 马齿苋83枸杞叶84荠莱84蕨85苜蓿86第四节食用菌类87 蘑菇87香菇87猴头菌88木耳89银耳90第五节果品类91 鲜果类91梨91桃91柿子92杏子93枇杷93无花果94石榴94青梅95橘96葡萄97苹果98山楂98櫻桃99香蕉100草莓100菠萝101柠檬101椰子102橄榄102甘蔗103桑椹103桂圓104荔枝105芒果106甜瓜106西瓜107中华猕猴桃107 柚108栗子108菱109干果类110黑芝麻110落花生111白果111胡桃仁112莲子113海松子113芡实114罗汉果115榧子115南瓜子116第六节禽肉类117 鸡肉117鸡肝118乌骨鸡118原鸡119雀119白鸭肉120鹅肉121鸽121鹌鹑122第七节畜肉类122 牛肉122牛肚123牛鞭124猪肉124猪心125猪肝125猪肺126猪肾127猪肚127猪血128猪蹄128野猪肉129羊肉129羊骨130狗肉131兔肉131猫肉133鹿肉133驴肉133第八节奶蛋类134 牛奶134羊乳135马乳135鸡蛋136鸭卵136鹅卵137雀卵137鸽卵138鹌鹑蛋139第九节水产类139 蟹139对虾140海参140乌贼鱼141海蜇141石首鱼142带鱼143牡蛎肉143文蛤肉144泥鳅144鳝鱼145鳜鱼146鳢鱼146鲫鱼147鲤鱼147鳖148龟148海带149紫菜150燕窝150第十节调味品及其他佐料151 大蒜151生姜152胡椒152花椒153茴香154桂皮154蜂蜜155白砂糖156赤砂糖156花生油157芸薹子油157麻油158酱油158醋159酒159味精160第六章药物类原料161第一节根和根茎类162人参162党参162太子参163西洋参164黄芪165白术166甘草166当归167 生地黄168 熟地黄168 何首乌169 北沙参170 麦门冬171 天门冬171 百合172 玉竹173 黄精173 巴戟天174 仙茅174 续断175 狗脊176 骨碎补176 川贝母177 半夏178 桔梗179 木香179 香附180 郁金180 附子181 干姜182 高良姜182 薤白183 天麻184 白芍184 泽泻185 三七186 白茅根187丹参187川芎188芦根189第二节果实和种子类190 五味子190女贞子190枸杞子191山茱萸192补骨脂192沙苑子193菟丝子194瓜蒌194杏仁195白豆蔻196砂仁196草豆蔻197草果198槟榔198佛手199莱菔子200酸枣仁200柏子仁201木瓜201桃仁202胖大海203栀子203决明子204陈皮205第三节茎叶类205鸡血藤205石斛206肉苁蓉207锁阳208钩藤208艾叶209侧柏叶210荷叶210桑叶211第四节全草类212藿香212佩兰212淫羊藿213茵陈蒿214益母草214鱼腥草215薄荷216紫苏216第五节花类217丁香217红花218金银花218菊花219第六节树皮和根皮类220 杜仲220五加皮220牡丹皮221第七节菌类222灵芝222茯苓223冬虫夏草223第八节动物类224 阿胶224龟胶225鳖甲225鹿茸226鹿角胶227鹿鞭228海狗肾228九香虫229海马229蛤蚧230紫河车231鸡内金231白花蛇232乌梢蛇232全蝎233下篇药膳配方235 第七章解表类235 第一节辛温解表235 生姜粥235防风粥236五神汤237川芎白芷炖鱼头237 姜糖苏叶饮238发汗豉粥238第二节辛凉解表239 银花茶239桑菊薄竹饮240芫荽发疹饮240豉粥241第三节扶正解表242 薄荷茶242淡豉葱白煲豆腐242 生津茶243第八章清热类244 第一节清气凉营245 石膏粳米汤245竹叶粥245石膏乌梅饮246五汁饮246生地黄粥247第二节清热祛暑248 二根西瓜盅248清络饮248解暑酱包兔249新加香薷饮250荷叶冬瓜汤250第三节清热解毒251 银翘二根饮251蒲金酒251板蓝银花茶252鱼腥草饮252消炎茶253马齿苋绿豆粥254 第四节清脏腑热254 灯心竹叶汤254平肝清热茶255天花粉粥255竹茹饮256牙痛茶256青头鸭羹257第五节清退虚热257 枸杞叶粥257地骨皮饮258白薇饮258双母蒸甲鱼258第九章泻下类260麻子苏子粥260郁李仁粥261蜂蜜决明茶261升麻芝麻炖猪大肠262 牛髓膏262桃花粥263番泻叶茶263第十章温里祛寒类265 第一节温中祛寒265 干姜粥265吴茱萸粥266良姜炖鸡块266砂仁肚条267六味牛肉脯268丁香鸭269第二节温经散寒270 川乌粥270艾叶生姜煮蛋270当归生姜羊肉汤271 附子粥271桂浆粥272姜附烧狗肉273第十一章祛风湿类274五加皮酒274白花蛇酒275威灵仙酒275海桐皮酒276雪凤鹿筋汤277巴戟狗肉277胡椒根煲蛇肉278第十二章利水祛湿类279第一节渗湿利水279薏苡仁粥279冬瓜粥280车前叶粥280赤小豆鲤鱼汤281丝瓜花鲫鱼汤281金钱草炖猪蹄282第二节利水通淋282滑石粥282甘蔗白藕汁283金钱草饮283荠菜鸡蛋汤284第三节利湿退黄284茵陈粥284栀子仁粥285泥鳅炖豆腐285白茅根炖猪肉286田基黄鸡蛋汤286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类288 第一节化痰288橘红糕288瓜蒌饼289柚子炖鸡289半夏山药粥289石菖蒲拌猪心290昆布海藻煮黄豆290川贝秋梨膏291第二节止咳291真君粥291杏仁猪肺粥292百部生姜汁292第三节平喘293杏仁饼293杏仁粥293蛤蚧粥294腐皮白果粥294第十四章消食解酒类296 第一节消食化滞297山楂麦芽茶297甘露茶297神仙药酒丸298荸荠内金饼298神曲丁香茶299第二节健脾消食300健脾消食蛋羹300白术猪肚粥300小儿七星茶301益脾饼302六和茶303第三节解酒醒醉303葛根枳棋子饮303神仙醒酒丹304橘味醒酒羹304第十五章理气类306 姜橘饮306良姜鸡肉炒饭307 柚皮醪糟308五香酒料308二花调经茶309薯蓣半夏粥310竹茹芦根茶310橘朴茶311第十六章理血类312 第一节活血化瘀312 益母草煮鸡蛋312 红花当归酒313桃花白芷酒314丹参烤里脊314桃仁粥315三七蒸鸡316玫瑰露酒316坤草童鸡317牛膝复方酒318牛筋祛瘀汤318地龙桃花饼319第二节止血320还童茶320茅根车前饮320白及肺321苎麻根粥322花生衣红枣汁322 藕汁鸡冠花糖饮323糯米阿胶粥323莲花茶324双耳海螺324艾叶炖母鸡325旱莲草粳米粥326第十七章安神类327第一节养心安神327百合粥327酸枣仁粥328柏子仁粥328甘麦大枣汤329玉竹卤猪心329龙眼纸包鸡330人参炖乌骨鸡330第二节重镇安神331朱砂煮猪心331磁石粥331第十八章平肝潜阳类333 天麻鱼头333夏枯草煲猪肉334罗布麻茶334菊花绿茶饮335芹菜肉丝335芹菜红枣汤336第十九章固涩类337第一节固表止汗337浮小麦饮337麻鸡敛汗汤338生脉饮338第二节固肠止泻339乌梅粥339八珍糕340薯蓣鸡子黄粥340 第三节涩精止遗341 金樱子粥341金樱子炖猪小肚341 芡实煮老鸭342山茱萸粥342第四节固崩止带343 菟丝子粥343白果乌鸡汤343山药芡实粥344第二十章补益类345 第一节补气346黄芪蒸鸡346四君蒸鸭346乌鸡豆蔻347黄精烧鸡348黄芪猴头汤349人参猪肚349山药鸡肫350人参莲肉汤351生脉饮351人参粥352银鱼粥352健胃益气糕353锅焦糕353第二节补血354归参炖母鸡354参芪炖鲜胎盘355红杞田七鸡355群鸽戏蛋356阿胶羊肝357菠菜猪肝汤357当归苁蓉猪血羹358 猪心枣仁汤359参归猪肝汤359龙眼酒360第三节气血双补360 十全大补汤360归芪蒸鸡361乌鸡白凤汤362参枣米饭362第四节补阳363鹿角粥363枸杞羊肾粥364白羊肾羹364羊脊骨粥365巴戟牛膝酒365补骨脂胡桃煎366 雀儿药粥366鹿鞭壮阳汤367壮阳狗肉汤368杜仲腰花368虫草炖老鸭369虫草炖鲜胎盘369 人参胡桃汤370第五节补阴370清蒸人参元鱼370 益寿鸽蛋汤371生地黄鸡372秋梨膏372淮药芝麻糊373龟肉炖虫草373黄精天冬龟肉汤374鳖鱼补肾汤375养肝明目汤375洋参雪耳炖燕窝376第二十一章养生保健类377 第一节健美减肥379荷叶减肥茶379茯苓豆腐379参芪鸡丝冬瓜汤380麻辣羊肉炒葱头380冬瓜粥381茯苓饼子382鲤鱼汤382健美茶383第二节美发乌发384蟠桃果384玉柱杖粥384七宝美髯蛋385花生米大枣炖猪蹄386煮料豆386瓜子芝麻糊387第三节润肤养颜387玫瑰五花糕387小龙团圓汤388红颜酒388沙苑甲鱼389真珠拌平菇389苡仁茯苓粥390胡椒海参汤391黄精煨肘391清蒸哈什蟆392燕窝粥392枸杞子酒393第四节延年益寿393 补虛正气粥393长生固本酒394乌须延年豆395珍珠鹿茸395八宝饭396延年草397九仙王道糕397第五节明目增视398 决明子鸡肝398猪肝羹399杞实粥399芝麻羊肝399归圆杞菊酒400首乌肝片401人参枸杞酒401第六节聪耳助听402 磁石粥402鹿肉粥402磁石酒403气虚狗肉汤403鱼鳔汤404熘炒黄花猪腰404第七节益智健脑405 琼玉膏405水芝汤405神仙富贵饼406金髓煎406玫瑰花烤羊心407 山莲葡萄粥407桂圆莲子粥408第八节增力耐劳408 神仙鸭408肉桂肥鸽409牛骨膏410雄鹰展翅丸410附片羊肉汤410田七白芍蒸鸡411 双鞭壮阳汤412。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炮制方法
漂制:[目的]减低某些原料的毒性和异味,以适应药膳 的要求(漂半夏)
[方法]采用在水中较长时间和多次换水的漂洗法,冬季 每日换水1次,夏季宜换水2~3次。
燀制:[目的]去除种皮;汆去血水;除腥膻味以适应药 膳的要求
[方法]用沸水对原料进行处理,达到去除种皮(杏仁、 扁豆)汆去血水(鸡鸭等肉类血水)除腥膻味(熊掌、 牛鞭等加葱叶、生姜同煮)
——药膳的分类
按药膳功能分类 按药膳形态分类
菜肴类 粥食类 糖点类 饮料类 其他类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扶正祛邪 三因制宜 勿犯禁忌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善与完整性 药膳是协同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净选
目的:选取原料的应用部分,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 位,以适应药膳的要求
筛选:除去泥沙、虫蛀、霉变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刮: 杜仲、肉桂去粗皮,鱼去鳞
方法
火燎: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茸毛 去壳:白果、核桃、板栗去壳,动物类去蹄
爪或皮
碾: 刺蒺藜、苍耳碾去刺或将原料碾细备
用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
研究药膳史 研究药膳文献 研究药膳理论 研究药膳性能功效 研究药膳配伍的理论、原则、经验 研究药膳的基本的加工炮制、膳食的制作工艺 研究药膳的组方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 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 汉代到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药膳师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日益重视,药膳作为一种结合中医药理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健康饮食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药膳师,提高药膳行业的整体水平,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药膳的基本理论、制作工艺和操作规范;2. 培养学员具备独立制作和研发药膳的能力;3. 提高学员对药膳文化的认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膳食疗技术;4. 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药膳基础知识1. 药膳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2. 中医药理论概述;3. 药膳的营养价值及作用;4. 药膳与疾病的关系;5. 药膳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
二、药膳制作技艺1. 药材的选择与鉴别;2. 药材的炮制方法;3. 药膳的烹饪技法;4. 药膳的调味与搭配;5. 药膳的制作流程与注意事项;6. 药膳的保存与保鲜。
三、药膳研发与创新1. 药膳研发的基本原则;2. 药膳创新的方法与技巧;3. 药膳研发实例分析;4. 药膳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
四、药膳应用与推广1. 药膳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2. 药膳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3. 药膳在餐饮业中的应用;4. 药膳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五、药膳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 药膳师的职业道德规范;2. 药膳师的专业素养要求;3. 药膳师的服务意识与沟通技巧;4. 药膳师的社会责任与行业自律。
六、实习实训1. 药材选购与鉴别实训;2. 药膳制作实训;3. 药膳研发与创新能力实训;4. 药膳服务与沟通技巧实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膳相关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药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 实训法:通过实操,提高学员的药膳制作技能;4. 讨论法:组织学员进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5. 角色扮演法:模拟药膳师工作场景,提高学员的应变能力。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考试形式,考察学员对药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操考核:实际操作,考察学员的药膳制作技能;3. 作品展示:学员制作药膳作品,展示学习成果;4. 考核评价:根据学员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绩,综合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
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方面。
三、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熟悉影响病人恢复的诸多因素,设计适宜的药膳治疗方案。
能力目标能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膳。
能掌握常用药食的特点及应用。
能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制作出色、香、味、形、效的药膳食品。
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医患沟通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技能训练任务与教学方法建议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
中医药膳学,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常用药食性能、应用知识,常见病中医、西医认识,现代营养学知识,药食加工烹饪技术,医学心理知识,各种养生康复治疗技术,所以需要具有各种综合知识及运用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来承担。
本课程所有教师均已获取教师资格证书,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科研能力强。
师资队伍总数6人,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1人,师资队伍中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应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应占教师总数100%,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比例占66.6%,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比例占10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66.6%。
(二)实验实训条件
实训室应该独立使用,保持室内清洁。
具有多媒体设备及相应课件,可以教、学、做一体化完成。
必须配置电压稳定的多个电源、多个水龙头,需要配置炉灶、炊具: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各种锅具(电压力锅、炒锅、砂锅、多屉蒸锅,适宜蒸、煮、炖、炒、熬)及电煎药锅(壶)、食品加工器;药膳食品盛具:2L广口瓶数个,广口杯、盘、碗、碟、勺、筷若干,菜刀、砧板、炒勺、铲若干。
(二)实验实训条件
为满足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需求,需要中医药膳实训室1个、实验准备室1个。
需求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
中医药膳学课程需要的主要实验/实训设备配置
(三)考核方案
1.考核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理论考核范围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的所有教学单元;技能考核范围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的所有技能训练任务;素质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
3.考核方法过程性评价体现在日常考核与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从出勤、课堂纪律、提问情况、课堂小测等方面进行评价。
技能考核应依据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4.构成比例过程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
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日常考核占10%,技能考核占20%。
5.评分标准应建立理论考试试题库及标准答案,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具体考核
建议见下表:
考核建议
(四)课程资源
包括必备教材、辅助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等方面。
以教材为蓝本,学情为基础,应用为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习题库,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视频、图片等资源),推荐参考书籍。
理论部分推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冷方南等主编)、《美味药食谱》(中国药膳研究会主编),技能部分参照《中式烹调师技能培训》视频及其他网络资源。
教材编写与选用,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提高”之原则,采用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药膳学》(易蔚、邓沂主编),为最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