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概念汇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概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00197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0.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3、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的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高处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杠杆一边挂上钩码,在另一边挂上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作:F1L1=F2L2或F1/F2=L2/L1。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6、注意:(1)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2)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3)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4)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7、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记.)①首先确定支点O;②画动力及阻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④用大括号表示力臂的范围,并在旁边标上字母。
8、最小动力的画法:①找出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动力作用点);②将支点与动力作用点连线(最大力臂);③根据顺逆原则确定动力方向,过动力作用点作力与力臂垂直。
9、杠杆动态平衡中动力大小的判断:①竖直拉力大小不变;②水平拉力逐渐变大;③垂直拉力,杠杆水平前变大,杠杆水平后变小。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知识梳理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11d6de360cba1aa811da69.png)
一、杠杆知识点一:杠杆基本知识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杠杆是一根直的硬棒( ) (2)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就是动力臂(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 (4)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5)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 (6)杠杆一定有支点( )(7)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 (8)力的作用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知识点二: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力臂1.如下图所示,杠杆ab 的中点挂一物体G,杠杆可绕轴a 转动,则水平拉力F 的力臂应是( )A .acB .abC .adD .bd2.如图2所示杠杆中,动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3.如下图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OF4.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A 为剪钢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0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5.如图,一个绕O 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 2的方向,以及动力F 1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 2的力臂以及动力F 1。
6.(10·德州)如图14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 ,在力F 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 为F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 的示意图及重物G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一个原来静止的杠杆受到力F 的作用时仍保持平衡,则F 的力臂是 。
8.请分别画出①衣服夹子用手捏时的杠杆五要素; ②衣服夹子夹住物体时的杠杆五要素。
9.如图3所示是一辆火车上装满同种货物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 时,售货员向下压扶手,这时手推车可看作是杠杆,它的支点是 点(填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手,此时与前轮遇到障碍物时相比较 力。
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同步讲义杠杆
![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同步讲义杠杆](https://img.taocdn.com/s3/m/616750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6.png)
11.1 杠杆(考点解读)(原卷版)1、杠杆及其五要素(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实验探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注意:我们在实验室所做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在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多的。
在许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平衡力作用。
所以说杠杆不论处于怎样的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
(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公式的表达式为:F1l1=F2l2。
3、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1)杠杆动态平衡:指构成杠杆的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而杠杆仍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杠杆支点的位置;②分清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并尽可能地作出力的示意图;③确定每个力的力臂;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4、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及力臂的画法求最小动力问题,可转化为找最长力臂问题。
找最长力臂,一般分两种情况:(1)在动力的作用点明确的情况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就是最长力臂;(2)在动力作用点未明确时,支点到最远的点的距离是最长力臂。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据此,他说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科版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116c58680203d8cf2f24cd.png)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
任何复杂而先进的机械,都是由杠杆、滑 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一、杠杆的概念
1 . 固定点
2 . 绕固定 点转动
转在 动力 的的 硬作 棒用
•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 A、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 画的一条直线。
• B、距离: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 • 若一个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是作用
的方向改变,力臂是要改变的。
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100 cm,阻力臂是30 cm,当用60 N的动力时,能撬动重(200)N的物体。
科版
∟
o L2
F1
L1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F2
o L2
L1
F2
F1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F1
L1 O
L F 2 2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L1
F1
L2
O
F2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F2
l1
∟
O
F1
l2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杠杆平衡的条件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杠杆的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 止状态,或绕支点作匀速转动时,都叫做杠 杆平衡。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定律》苏 科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十一章杠杆知识点梳理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十一章杠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24e32680eb6294dc886c29.png)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梳理11.1 杠杆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支点。
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L1.3.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L24.画力臂的步骤如下:(1)确定支点O并在图上标出来,并将力的作用线延长(画虚线)。
(2)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3)支点到垂足可以用用大括号勾出,并用相应字母L1 L2标明。
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4、杠杆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七问(直击陕西中考)(1)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让支点处于杠杆的中心的目的:减小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3)调节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出力臂。
(4)杠杆平衡时,两边同时增减钩码后杠杆是否平衡的判断:看两边力和力臂乘积是否相。
(5)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示数变大,原因是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6)实验进行多次的目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7)杠杆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1L1=F2L26、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1)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应用:起子、手推车、扳手、钉锤、老虎钳、剪铁皮的剪刀、修树枝的剪子、撬棍、动滑轮(2)费力杠杆:L1<L2费力但省距离应用:筷子、扫帚、船桨、笔、钓鱼竿、机器臂、手臂、镊子、铲子、裁衣的剪子、理发的剪子、脚踏板(4)等臂杠杆:L1= L2,既不省力又不费距离应用:天平、定滑轮7、杠杆上画最小力的方法:(1)动力作用点选在杠杆上距支点最远处。
(2)画动力示意图:连接支点o与动力作用点,过动力作用点做动力作用点与支点连线的垂线,标明力的方向.11.2 滑轮1、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作定滑轮,国旗顶端的滑轮是定滑轮。
2、轴的位置运动的滑轮称作动滑轮。
杠杆知识点总结
![杠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ae631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a.png)
杠杆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定义。
1.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 这里的“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如撬棒是直的杠杆,羊角锤的弯曲部分也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
1. 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例如,用撬棒撬石头时,撬棒绕着与地面接触的那一点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
2. 动力(F₁)- 使杠杆转动的力。
比如撬石头时,人施加在撬棒上的力就是动力。
3. 阻力(F₂)-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在撬石头的例子中,石头对撬棒的压力就是阻力。
4. 动力臂(L₁)-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画动力臂时,要先确定动力的作用线(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方向的直线),然后从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动力臂。
5. 阻力臂(L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同理,先确定阻力作用线,再从支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得到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F₁L₁=F₂L₂。
- 例如,有一个杠杆,动力F₁ = 5N,动力臂L₁ = 4m,阻力F₂ = 10N,根据F₁L₁=F₂L₂,可算出阻力臂L₂=F₁L₁/F₂ = 5×4/10 = 2m。
四、杠杆的分类。
1. 省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₁>L₂),根据F₁L₁=F₂L₂可知,动力小于阻力(F₁<F₂),能省力但费距离。
- 实例:撬棒、羊角锤、铡刀等。
当用撬棒撬石头时,撬棒的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用较小的力就能撬起较重的石头,但手移动的距离比石头移动的距离大。
2. 费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₁<L₂),动力大于阻力(F₁>F₂),费力但省距离。
- 实例:镊子、钓鱼竿、理发剪刀等。
用镊子夹取物体时,镊子的动力臂短,阻力臂长,虽然费力但可以使手指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让镊子尖端移动较大的距离来夹取物体。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要点归纳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要点归纳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fbf00d376baf1ffc4fad69.png)
知识要点归纳一: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注:支点一定是杠杆上的某一点)2.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成:F 1L 1=F 2L 2 或写成2112L L F F =。
3.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 滑轮)4.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5.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6.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二: 功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国际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3.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 斜面:FS=Gh (不计摩擦时)或Sh G F = 。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5.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100⨯=总有用W W η 6. 功率(P):物体单位时间(t)里所做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tW P =。
单位:P →瓦特;W →焦;t →秒。
(1瓦=1焦/秒) 7.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所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三: 机械能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09995a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6.png)
九年级上期物理期末复习11.1杠杆▲知识点 1:认识杠杆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它可以在杠杆的一端,A也可以在杠杆的中间。
当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F1(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Ol 2l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BF2(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力臂的画法: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画力臂的三步骤:(1)找点:首先在杠杆上确定支点O;(2)画线:分别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力的作用线是指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反向延长用虚线。
(3)作垂线:从支点 O 分别向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并标上垂直符号,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通常用实线两端加箭头来表示,或用大括号表示,并标上字母l 1和 l2。
注:如果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杠杆的力臂为零。
▲知识点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 1l 1= F2l2。
若不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则杠杆向“力×力臂”较大的一边转动。
▲知识点 3:生活中的杠杆类型省力杠杆l 2l1示意图OF 1F2力臂的大小关系l 1> l 2力的大小关系F1< F2力所移动距离动力移动距离大于的大小关系阻力移动距离特点省力但费距离剪铁皮用的剪刀、应用撬钉子用的羊角锤等费力杠杆l2l 1OF2F1l1< l 2F1>F2动力移动距离小于阻力移动距离费力但省距离缝纫机踏板、钓鱼竿等等臂杠杆l 2l1OF2F1l1= l2F1= F2动力移动距离等于阻力移动距离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注:(1)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一、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一、杠杆](https://img.taocdn.com/s3/m/63c1e5a5770bf78a64295441.png)
实验次数 1 2 3
动力F1/N
2 5 10
动力臂l1/m
0.15 0.08 0.1
阻力F2/N
3 10 5
阻力臂l2/m
0.1 0.04 0.2
Hale Waihona Puke ④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 力臂的值,然后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次数 F1/N l1/m
F2/N
1 2 0.15
还有其他假设吗?
F12+L12=F22+L22 F13+L13=F23+L23 ……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调节杠杆两端 的螺母,使杠杆在 不挂钩码时,保持 水平并静止,达到 平衡状态。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 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是杠杆两 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
G F
提示
小结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 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支. 点杠(O杆)的:五杠要杆F素绕1L:着1=转F动2L2的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 的距离。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 的距离。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进行实验:
①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螺母
螺母
➢杠杆向右偏,则将平衡螺母往左调。 ➢杠杆向左偏,则将平衡螺母往右调。
② 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
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然后把 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L2
L1
F2
F1
③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 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物理九年级杠杆总结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杠杆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b9d6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0.png)
物理九年级杠杆总结知识点一、杠杆的基本概念1.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装置,它由一个杆和一个支点构成,通过对杆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力的传递。
在杆的两端分别施加力来实现对物体的移动或支撑。
2.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式,杠杆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的支点在杆的一端,力和物体在另一端,二级杠杆的支点位于杆的中间,力和物体位于两端,三级杠杆的支点在杆的一端,力和物体位于另一端。
3.力臂和力臂矩杠杆的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力臂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表示力的偏转能力。
力臂的长度和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力臂矩的大小。
4.力矩平衡条件力矩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平衡状态下,总的力矩为零。
这一条件可以用来解决杠杆平衡问题,即通过平衡条件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
二、一级杠杆的平衡条件1.一级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一级杠杆平衡状态下,力矩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是力的大小,L1和L2分别是力臂的长度。
这一条件可以用来解决一级杠杆平衡问题,即通过已知力和力臂长度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
2.一级杠杆的应用一级杠杆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开门、拆卸物体等,都可以利用一级杠杆原理来减小力的大小,实现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三、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平衡条件1.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二级和三级杠杆平衡状态下,同样可以使用力矩平衡条件来解决平衡问题。
但是由于力和力臂的关系更加复杂,计算过程会更加繁琐。
2.二级和三级杠杆的应用二级和三级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多见,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
由于它们的复杂性,使用时需要更加注意力臂和力的关系,确保力矩平衡条件得到满足。
四、杠杆的原理和应用1.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用来解决对物体施加力的问题。
通过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移动和支撑,以及实现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2.杠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杠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重力悬臂梁、摇摆梁、振荡杆等。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5e627de518964bcf847ce9.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灯很暗,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公式:Q=I2Rt,.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江苏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
![江苏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778cf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9.png)
江苏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物理中的杠杆是指由杆和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常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江苏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杠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用相应的格式来阐述。
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利用杆和支点的力学装置,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物体一侧,力和力臂在同一侧,例如剪刀和撬棍。
二级杠杆是指支点在物体的中间,力和力臂在两侧,例如推杆和秋千。
三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方向一侧,例如手臂。
2.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基于力矩的平衡。
力矩是指由力和力臂构成的乘积,用来衡量力对物体的旋转效果。
在平衡的情况下,杠杆两侧的力矩必须相等,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可以推导出杠杆的公式: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3. 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之一是杠杆原理被应用于制作钳子、梯子等工具。
例如,当我们用钳子夹住一样东西时,通过使得手柄产生力矩,从而增加夹持物体的力。
此外,汽车的刹车系统中也使用了杠杆原理,通过踩下刹车踏板产生力矩,从而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
4. 杠杆的计算在进行杠杆计算时,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参数:力和力臂。
力指施加在杠杆上的作用力,单位为牛顿(N)。
力臂是力矩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根据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参数。
5.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杠杆两侧的力矩平衡,即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其次,力的合力为零,即力1 + 力2 = 0。
这些条件保证杠杆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总结:在江苏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点。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杠杆计算的方法,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中的杠杆原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九年级物理杠杆江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杠杆江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2102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a.png)
九年级物理杠杆江苏知识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而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江苏省设立了一些关于杠杆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刚性杆和一个固定支点组成。
在杠杆系统中,杆可以绕支点旋转,这种旋转运动称为杠杆的转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杠杆平衡条件中,杠杆两边力矩的大小必须相等,力矩的定义是: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杠杆的力矩平衡公式: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是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l1和l2分别是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度。
三、一级杠杆的应用一级杠杆是最简单的杠杆形式,其固定支点在两个受力点的中间位置。
一级杠杆除了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如撬棍、钳子等,还有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应用。
比如测量铁砧上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利用一级杠杆平衡的原理。
通过向杠杆的一边施加已知的力,然后调整另一边的距离,直到杠杆平衡,我们就能够通过测量力臂的长度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四、二级杠杆的应用二级杠杆与一级杠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支点位于受力点的一侧。
二级杠杆的应用广泛,例如秤盘和电子天平都是基于二级杠杆原理制作的。
当物体的重力作用在一个受力点上时,我们需要通过在另一侧施加的力来达到平衡。
通过调整两侧力矩的平衡,我们可以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五、三级杠杆的应用三级杠杆与前两者不同,其固定支点位于受力点的同侧。
三级杠杆被广泛用于力量放大器,如钳子、镊子等工具。
通过改变力的距离和大小,我们可以从小力输出大力,这在各种工程和机械装置中都有应用。
六、杠杆的举例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二、三级杠杆,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比如,我们常用的开关就是应用了杠杆原理。
通过按下开关上的一端,开关的另一端就会发生动作,这是因为按下开关的一端产生了力矩,同时通过支点传递给了开关的另一端。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1讲: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1讲:杠杆](https://img.taocdn.com/s3/m/f3bdcd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f.png)
中考要求考试内容知识点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简单机械杠杆1.杠杆√2.力臂的概念√3.杠杆平衡条件√4.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知识框架知识点睛知识点1.杠杆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下面的工具,其实它们就是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说明:“硬棒”不一定是棒,在这里它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的作用下几乎不发生形变的一切物体.因此,实际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以是直的,可以是弯曲的,可以是方的,可以是圆的但不杠杆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杠杆平衡的实验管它的外形如何,作为杠杆时都具有共同的特点;①有一个固定点,在物体转动时,这点是静止不动的;②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而几乎不发生形变;③受到动力和阻力作用.例如:剪刀、钳子、独轮车、铡刀以及滑轮等.2.杠杆的五要素:A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 表示)B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1F 表示)C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2F 表示)D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1L 表示)E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2L 表示)动力和阻力是从使杠杆转动和阻碍杠杆转动来定义的,具有相对性.如果两个力分别由人和物体施加的,我们通常选择人施加的力为动力,物体施加的力为阻力;如果二个力都由人(或物体)施加的,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力作为动力,则使杠杆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力就是阻力.注意:(1)动力和阻力都是指杠杆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2)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和支点的位置都有关.3.力臂图的画法:A .明确支点,用O 表示B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虚线)C .过支点O 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D .用两头带着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1L (或2L )4.杠杆的分类A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特点是省力费距离.(铡刀)B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特点是省距离费力.(缝纫机踏脚板)C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托盘天平)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例2】图中属费力杠杆的是()【例3】如图所示,一名同学在做俯卧撑,如果把人的躯干看作一个杠杆,这是一个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该杠杆的支点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例4】如图所示,赛艇的桨可看成一个杠杆.则赛艇的桨属于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例5】如图是指甲刀的结构图,关于指甲甲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指甲刀可以看成是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组成B.指甲刀可以看成是一个省力杠杆和两个费力杠杆组成C.指甲刀使用的越久,用它剪指甲就越省力D.用指甲刀剪指甲时,大段地往下剪比小段地往下剪省力【例6】在图所示中,画出图中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课堂检测【课1】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课2】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课3】(多选)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比赛的过程中,当运动员用船浆向后划水,艇就向前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运动员使用的船浆属于费力杠杆B .运动员使用这种船浆的好处是省力C .用船浆向后划水,艇就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用船浆向后划水,艇就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课4】(多选)自行车是人们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车把相当于费力杠杆B .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的知识C .链条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了一个滑轮组D .轮胎制成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课5】如图所示,画出图中动力1F 的力臂,并用字母1L 表示.知识点睛知识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1.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为杠杆平衡.2.为什么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在杠杆两端的不同位置分别挂上个数不等的钩码位置,也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目的;①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由于实际杠杆的支点不可能精确处在其重心位置,因而杠杆本身的重力会对其平衡产生影响;②使力臂和杠杆重合,直接从杠杆尺上读出力臂的长度、所以,我们要求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3.平衡条件(即实验结论):1122F L F L =或2112F L F L =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 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 和力F 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A .F 1>F 2B .F 1=F 2C .F 1<F 2D .F 2>F 1>G【例2】如图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B 点挂一重物.MN 是以A 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点,另一端E 可以在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E 端从导轨的一端N 点向另一端M 点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AE 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一直变小D .一直变大【例3】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板AB的长度L=4m,中央支于支架O上,A.B端分别用细绳AD.BC系于天花板上,木板AB水平时,绳AD.BC刚好绷直,且AD绳竖直,BC绳与板AB成30°角,已知细绳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40N.现有重为300N的小孩,从O点出发,沿OB方向向B端缓慢行走,那么绳将被拉紧;在保证细绳不被拉断的情况下,小孩向右行走的最大距离是m;若从O向A端行走,则行走的最大距离是m.【例4】一根轻质杠杆OB,一端固定在O点,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已知OA:OB=1:2,G=19.6N,当弹簧秤的读数为4.9N时,轻质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则A点所挂重物受的浮力为()A.14.7N B.9.8N C.4.9N D.2.45N【例5】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3,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 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与p2之差为40Pa,求拉力F的大小.(g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课堂检测【课1】如图所示,一根铁棒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以O 点为转轴,由竖直逆时针匀速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 与动力臂L 的大小变化()A .F 增大,L 增大B .F 减小,L 减小C .F 增大,L 减小D .F 减小,L 增大【课2】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其照片如图所示.秤砣的质量m 0为1kg ,根据照片估算此杆秤最大测量值为kg ;若要增大该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的方法(写一种方法);已知秤杆上0.5kg 和2.5kg 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 ,则秤钩连接点A 与提钮O 点的距离是cm.【课3】(多选)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把A 端所挂重物浸没在水中,杠杆失去平衡,为使杠杆重物的平衡,应当()A .将支点向A 端移动B .将支点向B 端移动C .支点不动,在B 端再加挂钩码D .支点不动,将B 端重物向支点移动【课4】如图所示,杠杆AB 的A 点挂边长为2dm 、密度为ρ1=2kg/dm 3的正方体C ,B 点挂边长为1dm 正方体D ,AO:OB=2: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D 静止在空中,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1000Pa ;若将正方体D 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了1250Pa ,取g=10N/kg ,可求得()A .物块D 的密度为5kg/dm 3B .液体的密度为2kg/dm 3O B A CDD .若物体D 不浸入液体,要使物体C 对地面的压强为零,则应对物体D 施加竖直向下的64N 的力知识点睛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关于杠杆衡条件的实验,是近年各地中考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通览一下题干,明确所求2.明确杠杆支点的位置;3.分析杠杆受到的各个力分清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确定每个力的力臂;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列出关系式,求解即可.例题精讲【例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时,在A 点悬挂两个总重为1N 的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则拉力应为N ,此时杠杆属于杠杆.【例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则可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20cm 刻度处挂3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cm 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方向,此时读数为N .【例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把杠杆架在支架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左侧钩码处于如图所示的A 位置时,应将右侧的钩码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________格(每格长度相同),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例4】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均为5cm ,实验中使用的钩码每个重0.5N .(1)实验前,小宏发现杠杆如图甲所示,左端偏高,右端偏低.他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序号动力1/N F 动力臂1/cm L 阻力2/N F 阻力臂2/cmL M 20 1.510(2)图乙是小宏某次实验的情景,请你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上表中.(3)本次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例5】如图,长3.0m 、重10N 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O 点到拉力F 的距离及F 的大小,再改变拉力F 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 与x 的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表.(1)由表中数据可得F 与x 之间的关系是:.(2)O 点到金属杆重心的距离为m .(3)若测力计量程为25N ,则应控制在范围.课堂检测【课1】下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3)分析上表,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个.(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2)上面操作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某实验小组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15NF=,120cmL=,24NF=和230cmL=.该实验小组是否根据这组数据就能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课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上每格等距:(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旋一些(选填“左”,“右”),使杠杆在位置平衡.(2)试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然可以平衡.总结复习知识点1.杠杆的基本概念知识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3.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课后作业【作业1】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下图中的四种剪刀,应选择()【作业2】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作业3】在建筑工地上,王师傅想用撬棒将一块大石头挪开.其实撬棒就是一个杠杆,其支点(O )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动力1F 的力臂1L .根据王师傅使用撬棒的情况,可知此时撬棒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作业4】如图所示,杠杆AB 可绕O 转动,绳AD 连在以A 为圆心的弧形导轨MN 上,D 可在MN 上自由滑动,当绳的D 端从N 向M 滑动过程中,杠杆仍保持平衡,则AD 对杠杆的拉力变化情况是.【作业5】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小华和小明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出一把直尺的质量.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吧.(1)写出杠杆平衡原理的表达式.(2)实验步骤:①找出直尺的重心.如图所示,他们将刀口仰放在桌面上,再把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左右移动直尺,使直尺在位置保持静止,此时的位置就是直尺的重心.他们在重心处做好记号.②将质量是m 千克的钩码挂在刀口左端的直尺上任一位置,在刀口上向右移动直尺,使其重新在位置平衡,读出此时钩码到刀口的距离,此距离就是动力臂L 1,则到刀口的距离就视为阻力臂L 2.③利用上述已知的和测量的量可写出计算直尺质量的表达式为.【作业6】如图所示,杠杆AB 可绕O 点在竖直面内转动,:2:5AO OB =.杠杆左端悬挂金属块A ,右端悬挂质量为2kg 的金属块B .金属块的密度5×103kg/m 3.当金属块B 没入水中时,杠杆恰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当金属块B 没入酒精中时,需在金属块A 的下面施加竖直向下的N 的拉力,杠杆恰在水平位置上平衡.(330.810kg/m ρ=⨯酒精,g 取10N/kg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中考演兵【演兵1】图4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演兵2】如图4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演兵3】图2所示的各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演兵4】如图1所示,是生产或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图4ABCD筷子钳子天平钓鱼竿A 托盘天平B 镊子C 钢丝钳D 修剪树枝的剪刀图4天平钢丝钳钢丝钳羊角锤CB筷子AD图2瓶盖起子钳子镊子推独轮车ABCD图1瓶盖起子A镊子D钳子C核桃夹子B【演兵5】图4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演兵6】图5所示的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演兵7】图4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演兵8】如图15所示,O 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 的力臂,并用字母L 表示。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c79c0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f.png)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方向判断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举例)O F 1L 1L 2F2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两种绳子绕法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l l F21Ol11O l2F F F 122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W=FS 单位:J)四、功率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总= W有+W额。
(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有/ W总。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b4e7421a37f111f0855bd1.png)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因素:(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 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 F1 表示。
(3)阻力:防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 F2 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 L1 表示。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 表示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均衡条件(1)杠杆均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均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即 F1L1=F2L2 实验研究题目中,一次实验不可以得出广泛规律二、滑轮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因此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改动力的方向,在好多状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目的,在忽视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索肩负,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重的几分之一。
三、功:⑴ 做功必需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单位: ____________。
功的原理:。
四、功率: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 _____________;(3) 单位: __________ ;1 千瓦 =___________瓦。
五、机械效率:⑴实用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总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⑸ η。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c96a619b89680203d825d3.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1.什么是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⑴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⑵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⑶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⑷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⑸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画力臂时,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找出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探究实验:①调节(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调节力的大小或作用点位置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减小杠杆自重的影响并方便沿着杠杆测量力臂)。
③改变力或力臂的大小多测量几组数据,便于找出规律的一般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⑵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F2L23.杠杆的分类⑴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⑵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
⑶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是等臂杠杆。
二、滑轮1.动滑轮与定滑轮2.滑轮组⑴力的大小: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有n段时,F=G/n(不计摩擦、绳与动滑轮重);F=(G+G轮)/n(不计绳重与摩擦)⑵距离:S=nh。
三、功1.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公式:W=Fs(F和s要相互对应,即同一物体同一方向上的力和距离)3.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即1J=1N·m4.不做功的现象: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有力有距离但相互垂直。
四、功率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P =W/t ,力作用的物体匀速运动时:P =Fs /t =Fv 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即1W =1J/s ,1kW =103W ,1MW =106W 4.测量功率:登楼的功率,跳绳的功率,引体向上的功率,俯撑动作的功率等 ⑴测量上升的距离:登楼的高度,跳绳的平均高度等h (刻度尺)。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计划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6653be910a6f524cdbf8585.png)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能够是随意形状的,不必定是直的〕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挡杠杆转动的力。
——方向判断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杠杆的均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费劲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举例〕OL1 L2F1 F2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地点固定不动的滑轮。
——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改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地点随被拉的物体一同运动的滑轮。
——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能够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够改改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两种绳索绕法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动〕/n 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索段数l lF1 l1O 2O1l2FF F2 12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公式: W=FS单位: J〕四、功率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 W五、机械效率〔实验〕1. 实用功:为抵达目的一定做的功。
2. 额外功:为抵达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为抵达目的实质做的功W总= W有+W额。
〔实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4. 机械效率:实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有/ W 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6e4fd3a32d7375a5178030.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 ,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杠杆知识点归纳 ,供大家参考阅读。
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五、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的杠杆知识点归纳 ,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物理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应用:
名称结构
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省力、
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费力、
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
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的杠杆知识点归纳,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复习
资料尽在。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乘以动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为大家整理了杠杆知识
点归纳,供大家参考阅读。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