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六章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但现实中的矛盾却各不相同。 每一领域、每一事物及其运的过程中的矛盾既有性质上的共同性,又又特殊性, 即个性,从而体现出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认识矛盾,主要就是认识不同的矛盾所具有的特殊的对立统一关系; 解决矛盾,关键也在于找到适合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从共时态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从历史态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所谓事物的本质包含矛盾,就是说,不仅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 质上与自身是同一的,而且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质上与自身又 是对立的。 和谐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
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 发展方向 ,外因则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即外因通过加 强或削弱内部矛盾的某一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
第四部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存在是普 遍的
矛盾的差异性和 多样性
重点分析
·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是否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否处于支配与主导地位
的幅度。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与量,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体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
2.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
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
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显著的突变。
系统论与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论与系统论的立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事物的质和属性
事物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但 是一个事物的质又要通过它和其它事物 的关系表现出来。 事物的质通过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表 现出来,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或者说, 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人们通过认识事 物的属性来认识事物的质。
例如,铜的导电性是它与电源联系中 的表现,导热性是它与热源联系中的表 现,延展性是它与锤子等较硬的东西相 碰撞过程中的表现,等等。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百喻经》中“笨人吃饼”的小故事。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质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早早消灭白蚁,结果是千里之堤的毁坏。
《战国策》:“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直到后来, 这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用钱——用的太多,就成了奢侈;用 的太少,就成了吝啬。
黑格尔还说:“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 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 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过这尺度就会 招致沉沦和毁灭。”
“适度”原则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一切实践活 动中都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过” 和“不及”都是不对的。 炼钢要看“火色”,炒菜要掌握 “火候”,做事要注意“分寸”,都是 “度”的问题。
例如,生物进化中,新物种不再是旧物种, 这是否定;而同时新物种还保留着旧物种的许多 特征,这是一种连续和保留。 例如,新的社会形态与旧的社会形态的更迭 也是一种扬弃的过程。
例如,水温突破了100摄氏度,就变成了 水蒸气,原有的连续变化中断了,事物的质发 生了变化,液态变成了气态。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5.1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并阐释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规律既是联系的范畴,又是发展的范畴。
1.规律的内涵(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②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a.规律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属于事物本质层次的东西;b.规律不是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思维层次的认识。
③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a.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包括继起的本质关系,也包括并列的本质关系。
前者体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体现在事物相对静止的诸规定性中,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本质关系。
b.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既包括历时性关系,也包括共时性关系。
任何共时性的并存关系都不是凝固不变的,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不断把共时性的关系引向变化,即引向历时性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①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a.规律的必然性是指规律的存在、规律的作用及其后果的不可避免性。
一些事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另一些事物的出现;事物发展的这一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把事物引导到另一阶段。
b.作为必然联系,规律是一种因果联系。
但是,规律的必然联系并非等同于因果联系。
只有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因果制约性,而且这种因果联系构成本质的联系时,才具有规律的意义。
②在现实中,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规律只有一种表现,也不意味着规律只能以一种方式实现出来。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章节题库(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对立统一规律答: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
因此,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需要正确理解矛盾,以及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答: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b.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答: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是具有广泛含义的哲学范畴。
4.内因与外因答:①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
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②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③内因与外因是反映事物变化原因的一对哲学范畴。
前者指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后者指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
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由于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是内因,在另一场合则成了外因,反之亦然。
5.主要矛盾答: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6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6.1 复习笔记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而实现和展现的,各个基本环节的内在联系即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规律具有根本的性质,它们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基本的状态和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具有综合的性质,它从总体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方向与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形式。
一、量变质变规律事物总是由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构成事物的上升性发展的基本内容,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
1.质、量、度(1)质①质的含义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有两方面的含义:a.事物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b.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物质的质只是主观的抽象。
质与事物自身的直接同一,使人们可以通过对质的把握而把丰富多样的世界区别开来,寻找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②对事物质的两种不同把握方式a.实体-属性,是从内在与外在的角度来把握质的。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一事物的质总要通过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同人或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
事物的质在与他物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是复杂的,它的质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
人们是为了实践的需要去认识事物与区别事物的不同的质的。
因此,我们必须从事物多方面的属性中抓住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本质属性,确定符合实践需要的事物的质。
b.系统稳定态,是从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状态来把握质的。
现代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以及自组织理论、突变论等等揭示了这一方面的极其丰富的内容。
稳定态指一个系统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干扰面前能够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保持自身系统的不变性。
c.从稳定态角度看质的规定性与从属性角度看质的规定性,二者是不同的:第一,稳定态实际上是动态的,是在动态过程中自身表现出来的稳定,是多种多样变化中的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
六度理论
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
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 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 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 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 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 事,是电影《天生爱情狂》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 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 演了这部片子。
2、联系的性质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h
10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3、系统 A.相关性 B. 整体性 C. 有序性
h
11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发展 A.新事物 B. 发展的本质 C. 过程
h
12
研究联系和发展的5对范畴
内容与形式 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 现实和可能
的种种趋势; 3、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
h
25
七、现实和可能
4、相互关系 A.相互联系; B.相互转化
h
26
七、现据和条件上对可能性向现实转
化进行详细的分析; B.要从主观条件上对可能性向现实转化进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目的要求:学习本章要求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原理,着重分析以矛盾为核心的发展观,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主要内容: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二、质量互变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对立统一规律教学重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教学难点:对立统一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联系的涵义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第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联系作为一种关系,并不指一般的关系,而是指那种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三,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事物的联系总是客观存在的。
(2)承认联系客观性的重要意义首先,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
其次,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
3、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5.1 考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并阐释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规律既是联系的范畴,又是发展的范畴。
1.规律的内涵(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②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a.规律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属于事物本质层次的东西;b.规律不是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思维层次的认识。
③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a.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包括继起的本质关系,也包括并列的本质关系。
前者体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体现在事物相对静止的诸规定性中,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本质关系。
b.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既包括历时性关系,也包括共时性关系。
任何共时性的并存关系都不是凝固不变的,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不断把共时性的关系引向变化,即引向历时性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①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a.规律的必然性是指规律的存在、规律的作用及其后果的不可避免性。
一些事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另一些事物的出现;事物发展的这一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把事物引导到另一阶段。
b.作为必然联系,规律是一种因果联系。
但是,规律的必然联系并非等同于因果联系。
只有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因果制约性,而且这种因果联系构成本质的联系时,才具有规律的意义。
②在现实中,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规律只有一种表现,也不意味着规律只能以一种方式实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概念题1.规律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稳定的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反复起作用,普遍地实现出来。
规律的必然性正是在规律的重复性、普遍性中得以体现的。
2.对立统一规律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2)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了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
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
矛盾分析法构成了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了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
3.矛盾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关系就是发生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不能构成矛盾。
构成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互规定中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反之亦然。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者说是对立面的同一。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基本规律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情形二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失败乃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柔弱胜刚强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相传某一天,孔子领着他的学生去见老子,当时老 子正在闭目养神,少顷,老子睁开眼睛,孔子率众门生 向老子行礼,老子问孔子有何事,孔子说特来请教。注 意他们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基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或 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 系的哲学范畴。
同一性 斗争性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的不同
人
具客
的
有观
思
的事
维
物
混
自
乱
身
所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情形二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男
可
石 头 可 以 变
以 变 女 吗 ?
小
鸡
吗
?
缺少转化的一定条件
第三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情形二
老子: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 孔子:啊,差不 多全掉光了。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现代系统论是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 基本特征是把事物及其过程看作系统的存在,通过对相关性的研究和定量化, 深入认识事物、过程、世界。
系统论观察和分析事物具有相关性特点,并认为正是这种相关性使事物形 成了 “系统质”,形成整体性,从这种相关性、整体性中又产生有序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三、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1 矛盾的内涵
5-3
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1. 矛盾的内涵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矛盾是用来表达、说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的概念。简单地说,矛盾 就是对立统一关系。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关系就是 发生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不能构成矛盾。同时,构成 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互规定中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 为前提,反之亦然。 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要注意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区别开来。逻辑矛盾 是指人们的思维过程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矛盾,它是思维过程中的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指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则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 统一关系,它同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造成的逻辑矛盾不是一回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2. 规律的类型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根据规律存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规律划分为自然规律、历史规律和思维 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
包含两方面性质: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 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普遍性
认识领域: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理论和实践、主
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真理和谬误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机械运动:作用 物理运动:排斥 化学运动:化合 生物运动:同化 社会运动:生产力 反作用 吸引 分解 异化 生产关系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 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 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 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 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 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 证法。
毛泽东
共性与个性
世界上“没有”水 果,只有桃、梨、苹果、 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 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共同特性, 然后才形成了“水果” 这一概念。
共性与个性
结论一
矛盾的普遍 性寓于矛盾的特 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 就没有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 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 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 •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 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
•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 一,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 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
变更, 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 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 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1)量变 • 数量的增减、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 不显著的变化: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第二节 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 量、 度 二、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三、量变的复杂性与质变的多样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质、 量、 度
作为哲学范畴,质是指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 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规 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 是直接同一的。 此物之 所以为此物, 并有别于 他物, 就是由于它具有 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定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论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认识论
唯物史观
物质观
1
运动观
2
时空观
3
联系观
4
发展观
5
规律观
6
方法观
7
实践观
8
认识观
9
真理观
10
价值观
11
社会矛盾观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6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6章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1.如何理解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答:矛盾是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或者说是对立面的同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①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矛盾着的每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发展为前提和条件,并且,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和由此达彼得桥梁,包含着相互转化的趋势。
②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限制、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秘密,就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①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
②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对立面的斗争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对立面的转化以及事物的质变进行量的准备和创造条件;b.当矛盾双方的发展沿着各自的方向达到极限时,只有通过斗争才能突破这个极限,从而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以事物变成他事物。
2.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①矛盾普遍性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
从共时性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从历时性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
(2)意义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看,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节 联系与发展
二、事物发展的一般 规律
唯物辩证法提示了事物变化的一 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 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规 律又称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1、内涵
•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存
•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 变化与发展
•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 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必将战胜旧事物。新旧 事物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 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 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 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要素的总和。条件对事 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 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
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
盾分析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
(二)量变质变规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质的含义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它物的内在规定性成为某特定事物而不是其它事物的内在根据,是事物本身固有,非现露于外表的,比如,水、生命、社会主义、抽象地说就是使社会主义的,使粉笔之成为粉笔者
理解该概念的要点(1)、质和事物的关系是直接同一关系不仅仅是教材上的两层、
更根本的是、质一改变事物就变为它物(2)、质和属性及其关系
A.、属性的含义是事物相互关系中质的外在表现流动性可燃性
B、质和属性的关系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内在根据与外在现显的关系是表里关系
(3)、怎样确定事物的质结合人的实践需要、抓住本质属性比如;买一个杯子
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还是作为喝水的用具选一名运动员还是选先进个人(4)、质的多样性由于事物之间区别的多样性如常三好学生社会主
1、量
(1)、量的含义
(2)、内涵的量与外延的量
(3)、量和事物的关系
(4)、量和质的关系
2、度
(1)、度的含义(2)度和关节点的关系(3)、度的特征A、质和量的相互结合B、质和量的相互规定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关系
1、含义
2、关系(1)、区别是否超出度体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还是间断性(2)、联系A、必要准备必然结果理论理由事实根据 B、巩固成果、开始新的量变
2、复杂多样性
(1)、量变的复杂性A、具体形式多样基本形式两种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A、阶段性部分质变(造成的原因)B、局部性部分质变(造成的原因) C、时间延续上的多样性
(2)、质变的复杂性A、具体形式多样基本形式两种B、相互渗透及其原因C、质变过程中量的特征(与单纯量变的区别) D、质变过程本身的多样性
三、方法论意义(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2)、实际生活
中的重要原则(从自己小事现在做起既要又要既不也不(3)、批判错误观点的理论武器把握适度的原则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术语的几种含义 A、日常生活用语的矛盾B、形式逻辑学科中的矛盾、C、
哲学的矛盾范畴
(2)、矛盾的属性很多基本属性只有两个、为什么
(3)、矛盾的同一性总的含义、两层基本含义、不能把相互贯通与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等同起来与毛的理解的对比
(4)、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理解时应特别注意A、是对一切矛盾双方相互离异排斥性的共同本质的总摡栝、实质是相互不同B、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尤其要与政治生活用语
中的斗争区别开来C、事物和过程不同,矛盾斗争性的特征不同,
D、有矛盾必有斗争不能把斗争性的差别等同于斗争性的有无(5)、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A、不可分割的关系B、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该命题的基本含义
(2)、内外因及其辩证关系
(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B、C、
(4)、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同一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普遍性的含义
(2)、特殊性A、特殊性的总含义B、基本表现(同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第一、第二、第三、
(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四、方法论意义
*(1)、矛盾分析法第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第二、内外因结合分析法第三、共性个性相结合分析法
(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1)、矛盾意义的肯定与否定A、它们的含义B、它们的关系、首先、其次、再次、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观点 A、事物的自我否定B、联系和发展的环节C、实质是扬弃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和形式
1、实质是事物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经过两次否定,达到第三
阶段,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所实现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形式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理解时要主意的A、不是离出发点越来越远而是仿佛回到
出发点的运动B、事物发展的方向或者说总趋势前进性上升
性理由 B、道路曲折性周期性理由C、事物发展的回
复性
3、方法论意义
1、发展的观点
2、科学分析的态度,即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或者说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不能作为形式乱套)
3、坚定信心战胜挫折思考题:
1、怎样理解质、量、度三个概念的含义
2、质量互变的关系及此原理的意义
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怎样
4、矛盾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怎样正确理解矛盾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6、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9、为什么说事物发展是曲折上升的?
10、为什么说否定之否定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