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政治押题卷知识点汇总整理

合集下载

2021考研政治预测:十八届四中全会考点及易考题

2021考研政治预测:十八届四中全会考点及易考题

2021考研政治预测:十八届四中全会考点及易考题历时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3日在京闭幕,大家翘首期待的会议公报(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随之面世,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第一时间为大家解析此次公报中与考研政治时政部分贴合的易考点,力求最快为大家梳理信息。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重点——易以选择题形式实行考查1.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五个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五个坚持)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④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动。

5.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这就是:(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宪法实施;(2)深入推动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点,推动法治社会建设;(5)增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6)增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领导。

考研政治知识要点归纳

考研政治知识要点归纳

考研政治知识要点归纳考研政治必备知识要点归纳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复习政治确实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因为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必备的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有用!考研政治知识总结一、认识的发生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

二、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主义先验论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考研政治知识重点中国近代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篇一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

2、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把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4、社会阶级成分的变化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2、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021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1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1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单选题1、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A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C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答案:答案:D D难度:难度:1 1知识点:第二章2、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_________。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答案:答案:D D难度:难度:1 1知识点:第二章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A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D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答案:答案:A A难度:难度:2 2知识点: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4、毛泽东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是_______________。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C 、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D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答案:答案:A A难度:难度:1 1知识点: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5、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了成熟的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了成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B 、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C 、充分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充分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D 、对正面经验的总结、对正面经验的总结答案:答案:C C难度:难度:2 2知识点: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1考研政治1000题我的错题分析即必背知识点(马原部分)

21考研政治1000题我的错题分析即必背知识点(马原部分)

21考研政治1000题重点难点题易错题分析及必背知识点(马原部分)(重点章节2 3 4 5)第1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是两个转变,唯心到唯物、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德法年鉴”中提出。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阐述了唯物史观。

“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第2章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不独立存在,同唯物主义结合。

唯物主义派别中不包括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归结为物质。

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中,即把物质范畴拓展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事物的理解,自然与存在规律的统一。

“个性与共性”与“整体和部分”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

对同一性问题的回答,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

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意识可(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看为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如世界是观念的集合),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是人以外的超自然。

“心诚则灵”夸大了意识能动性是唯心主义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相对诡辩论,它夸大了绝对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

时间、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而非载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

“画饼不充饥”表示精神能反映而不能代替,不是物质本身,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实践指超出纯意识、改变意识外其他物质状态的活动,认识也以客观世界为课题也有目的性。

鬼神不是客观对象,所以鬼神观念不可能是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任何规律都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历史上起过作用的不一定在未来也起作用。

联系是本身固有的表示客观性,不是普遍性。

“喜鹊叫喜”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了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先试点再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必然偶然。

克服陈旧、消极因素是发展的非连续性,保留积极因素是发展中的连续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双方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企业发展“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与慢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2021考研政治思修部分核心重点与答题技巧总结

2021考研政治思修部分核心重点与答题技巧总结

技巧班思修部分2021考研政治思修部分核心重点与答题技巧总结思修题⽬与分值分配单选:13、14多选:30、31分析题:37出题⽅式选择题纯基础,有⼀定重复性两选⼏率低正能量⼀般全选,如爱国⚠材料中有分号,⼤概率两层意思、两选思修不能选项正确就选分析题时政+基础知识思修7⼤核⼼专题串讲【选择题】图解绪论⼀般不考察,考察思想、道德、法律部分Array⼈⽣价值考点1:⼈⽣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考点2 :⼈⽣观【重点、可选择可分析】⼈⽣观的核⼼——⽬的(⼈为了什么⽽活着)记忆:“为什么是C位”⼈⽣态度——⼈应当如何活着⼈⽣价值——什么样的⼈⽣才有价值、有意义具体考试纬度1:为什么要奉献?名⼈事例、温暖的⼒量37题材料出现⼈名,如钟南⼭,优先答:⼈⽣价值——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核⼼价值观10/29⼈⽣价值与爱国主义考察可能性⼤,爱国主义还未考察过具体考试纬度2:⼈⽣价值⼤⼩的评价根本标准:历史、规律普遍标准:劳动、贡献3个坚持记忆:“⼤镜⼦”坚持能⼒⼤⼩与贡献须尽⼒相统⼀坚持完善⾃身与贡献社会相统⼀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考点3:⼈⽣⽭盾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主观感受)选择的时候,需要找出处,如“喜”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顺逆观(客观环境)考点4:错误的⼈⽣观与科学的⼈⽣观科学的⼈⽣观为⼈⺠服务、奉献社会错误的⼈⽣观表现拜⾦主义(权钱交易、贪污)享乐主义(⽐排场讲阔⽓、奢侈品)极端个⼈主义错误之处个⼈主义是资产解决世界观的核⼼突出个⼈、否认社会和他⼈价值理想信念【19论述、选择题考点】考点1:理想信念的特征意义【重点】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超市代”信念的特征:执着性、多样性✨“多汁”不同的⼈会有不同的信念10/29不同的⼈⼀定信念不同❌同⼀个⼈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信仰是最⾼层次的信念信仰有盲⽬和科学之分如:邪教是盲⽬的信仰理想信念的意义:理想信念是⼈⽣发展的内在动⼒【多选】理想信念昭示指引奋⽃⽬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理想信念提⾼精神境界✨“⽬⽴镜”考点2:共产主义远⼤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中国特⾊社会主义远⼤理想: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运动和⻓远⽬标相统⼀的过程。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考研政治知识重点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1考研政治肖八套我的错题辨析笔记即必会知识点

21考研政治肖八套我的错题辨析笔记即必会知识点

21政治肖八套重点难点题易错题分析及知识点摘要时政第56节慕尼黑安全会议2月14号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西方缺失。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峰会上指出: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是大小国家互相尊重、一律平等。

习近平提出的建议也有厉行法治。

9月8日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应遵群的原则是:兼顾安全、多边、公平正义,没有共商共建共享。

21年10月起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这没有表明人民币在全球可是自由兑换是正确的决策(人民币还没有在全球实现自由兑换)。

10月23日,习近平在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勇往向前的民族智慧。

20年5月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意义,没有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在航天史上属首次(这是天文一号成功的意义)。

实施好民法典不是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等)的要求。

这次新冠疫情也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新冠疫情中为保护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获得出来”,没有体现中国人民悟真求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尊重科学才体现了)。

20年10月16审议“渝成地区双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循环新格局的举措,没有有利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建设新型示范区才是)。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的战略方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必须扭住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十八大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也因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不因为健康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是)。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党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也有:第1次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5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没有第1次将共同富裕加入社会本质理解中(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

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第⼀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克思主义的诞⽣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2、阶级⽃争——⻢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3、批吸收前⼈的优秀成果(德、英、英法)——⻢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4、⻢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和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状态:⾃由⽽全⾯的发展)5、⻢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基⽯——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7、⻢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规律)8、⻢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与⽆产阶级⽴场——⼈⺠⾄上(站在⼈⺠旁边)9、⾸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0、科学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著作——《法兰⻄内战》11、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著作——《资本论》12、全⾯阐述⻢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反杜林论》,指出出⻢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13、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恩国家学说,列宁撰写了——《国家与⾰命》14、列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出现的⻢克思、恩格斯⽣前不曾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1916年列宁完成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本质和特征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阶段》,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国或⼏国⾸先胜利的理论15、列宁于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给⻢克思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的打击,粉碎了唯⼼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攻击,深⼈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克思主义哲学16、哲学基本问题(⾸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系=区别+联系)17、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切存在于⼈的意识之外,不以⼈的意志为转移18、物质——不是具体的,⽽是⼀个抽象范畴19、物质的唯⼀特性——客观实在性20、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运动21、时间的性质——绝对性客观性、相对性22、时空的性质——绝对性客观性、相对性、有限性、⽆限性23、⼈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强调运动24、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5、主观唯⼼——⼈的想法、⼼、观念26、客观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绝对观念、上帝宗教、道27、实践——直接现实性(意识没有)、⾃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8、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9、19世纪三⼤科学发现——细胞学说、⽣物进化论、能量守恒30、⻢克思的⾰命性——批判精神与⽆产阶级⽴场31、旧唯物主义——⾃然观唯物、历史观唯⼼(不认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认可⼈⺠群众是历史的主题、不认可历史规律否认物质⽣产⽅式)32、事物发展的趋势——螺旋式33、运动——绝对的、⽆条件的34、⻢克思主义不会给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35、认识发展——反复性与⽆限性的统⼀3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客观的)37、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的基本途径——实践(实⼲)38、规律——客观的、不能够改造创造,可以改造规律发⽣的条件⽅式39、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活的基本领域、社会发展的动⼒、⼈类社会与⾃然界分化与统⼀的基础——实践40、⼈是⾃然界的⼀部分也依赖于⾃然界第⼆天1、⼈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联系:循环、桥梁、关联、息息相关)2、运动的衡量尺度——静⽌3、⽭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联系具有条件性(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做出不同策略)、⽭盾具有特殊性5、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着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相互影响彼此相关、通过中介)6、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为的主观的)7、联系具有多样性(因果关系、现象本质等,通常不选)8、⼈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说明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9、事物的发展——连续性(量变)+间断性(质变)1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应从其暂时性⻆度去理解11、现存事物都是合理的——客观唯⼼(合理:合乎绝对理念)12、新旧事物的区别——不在于时间先后,在于是否符合规律13、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并⾮所有运动都是发展)14、⽭盾的主次⽅⾯(⼀个事物的好坏、主流⽀流)15、事物的主次⽭盾(⼀个系统⼀个⽭盾群的重点和⾮重点)16、不同数据不同分类体现——⽭盾特殊性:⽭盾着的事物及其每⼀⽅⾯各有其特点17、不能回避问题——⽭盾的普遍性:⽭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18、⽭盾不能调和、不是绝对同⼀,只能和谐、辩证统⼀、对⽴⾯统⼀、包含差异的同⼀、解决(克服、同归于尽、协同、融合)19、可能性与不可能——实现中有⽆条件(不可能:⽔中捞⽉)20、现实可能与抽象可能——现实中条件是否充分(抽象可能:⼤海捞针)21、眼⻅不⼀定为实——透过现象看本质22、本质——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23、感性认识有局限、不能反映全貌,但不能说不可靠24、⻅到树的果实再对树下结论——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25、内容与形式(⼀般不选)26、把握机遇——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27、疫情量化管理实现成效质变——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28、认识质是前提,区分量是对质的深化、精确(先定性再定量)29、辩证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30、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31、内因是事物存在于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变化的条件32、对⽴⾯的统⼀是事物发展的动⼒33、事物的性质——⽭盾的主要⽅⾯决定34、因果联系的条件——时间先后+彼此制约35、真理与谬误在特定条件下是绝对对⽴的(因为对⼀个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36、必然与偶然都不能选择37、必然性寓于偶然性,偶然背后有必然,两者不能分开38、⽩⻢⾮⻢——⼀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39、现象⼀定表现本质、本质⼀定被现象表现、两者都客观,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所以假象与本质也同⼀40、事物的发展——螺旋上升⽽⾮循环往复,道路曲折前途光明4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包含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的思维中的反映、本质上统⼀表现形式不同(不是源与流)42、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适可⽽⽌⽆贪⼼也第三天1、物有⽢苦,尝之者识——体现实践2、实践⾼于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区别——实践的直接现实性3、实践在⼀定的想法指导下做的,有意识有⽬的——实践的⾃觉能动性4、不同时代的实践⽔平不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5、构成社会⽣活的基础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物质⽣产实践6、强调技术进步、实践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7、强调起源、根源,认识不能⽆中⽣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实践的4作⽤——认识的来源、动⼒、⽬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实践能够检验⼀切认识)9、认识的客体——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10、实践的结构——主体(⼈)+中介(物质⼯具系统和语⾔符号系统)+客体(对象包括主观和客观)11、实践是主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的过程,缺⼀不可12、认识来源——直接经验或实践13、认识来⾃——多元14、⼀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15、认知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6、旧唯物主义——认识是直观的,即消极被动接受17、认识的发展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18、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19、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20、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需要思考21、间接经验——书本、传授22、理性认识——思考、分析23、强调感性认识——强调实践(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直接获得的24、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本质25、理性渗透感性就是强调感性(强调谁渗透谁)26、从认识到实践的第⼆次⻜跃更为重要27、间接经验有局限(不是不可靠)28、真理特性——⼀元性、客观性29、真理⼀定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真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0、真理具有客观性(不是说真理是意识之外,真理是主观范畴的)31、在确定的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的32、在⼀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33、相对真理——任何具体真理都是近似正确的,有待拓展和深化、有限的34、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35、真理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的转化过程,⽆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36、从必然到⾃由——不是摆脱规律制约,⽽是摆脱在规律⾯前的⽆能⽆⼒,发挥主观能动性3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法转化38、经过检验的认识+并且正确=真理(2个条件缺⼀不可)39、⼈的认知能⼒没有局限性、不可以说⼈类⽆法认识世界40、认识、实践是⼈独有的41、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42、改造世界的源泉——实践43、“外化”是错误的,“对象化”(想法落地的实践)是对的44、⻢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是否承认社会实践的认识的基础45、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46、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头脑强调理性)——没有渗透头脑的观察是⽆意义的、只有理解的东⻄才能更深刻感受、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证者47、认识的辩证过程——相对到绝对、实践-认识-实践的⽆限循环(认识的实质是螺旋上升,认识是反复性与⽆限性的统⼀)48、真理——内容⼀元、内容客观、形式多样、相对性(近似正确相对正确)49、价值——与⼈有关、⽬的性(你需要就有价值不需要就没有价值)、主体性(不是主观)、多样性(不同条件下不同价值)50、在价值关系中是物趋近⼈,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51、认识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必须认识世界52、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第四天1、唯物史观与唯⼼史观的根本分歧——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产⽅式、地理环境、⼈⼝因素3、最能体现⼈类社会物质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量——⽣产⽅式4、⼈类⽣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地理环境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致、不⼀定⽴即反映)6、社会意识被社会存在决定,具有相对独⽴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可好可坏)7、具体的历史的(会变化的)8、社会意识内部具有历史继承性(某东⻄具有前后的⼀贯性)9、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理⻛俗习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为核⼼、道德、宗教、、)+⾮意识形态(⾃然科学、语⾔学等与思想⽆关的⼯具性的)10、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内容的客观来源11、社会历史变迁的根本动⼒——两⼤⽭盾运动:⽣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2、⽣产⼒3基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13、⽣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14、⽣产关系——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5、⽣产关系⾥最重要的——⽣产资料所有制16、⽣产⼒——社会基本⽭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因素17、科学技术——第⼀⽣产⼒,⽇益成为⽣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会搭配“社会历史”),科技⾰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杠杆18、衡量⽣产⼒⽔平的客观标尺——劳动⼯具的状况19、⽣产⼒的性质和⽔平决定⽣产性质与形式20、经济基础(即⽣产关系)——社会形态的“⻣骼”21、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政党、军队、、)22、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赖以产⽣、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并决定变⾰的⽅向23、历史根本动⼒——两⼤社会基本⽭盾(⽭盾运动是历史规律、需要⼈参与并⾮⾃发)24、四个其他动⼒——技术、阶级⽃争、⾰命、改⾰,靠影响根本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25、社会基本⽭盾运动——是⼀切社会⽭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社会主要⽭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历史更替的根本动⼒26、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更为根本的动⼒——⽣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27、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阶级⽃争28、阶级⽃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29、阶级⽃争与社会⾰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盾的尖锐化30、国家——是阶级⽭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1、社会⾰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段和决定性环节32、社会⾰命能充分发挥⼈⺠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作⽤33、⽆产阶级⾰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促进社会全⾯进步创造条件34、⼈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35、⼈⺠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量、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36、历史需要⼈的参与(不是⾃发的)、⼈们⾃⼰创造⾃⼰的历史37、主导、⾃主性——⼈38、历史规律=历史总趋势/趋向=前进⽅向=社会历史更替的统⼀性39、⼈⺠——具体的、质上⼀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的⼈,量上社会⼈⼝的绝⼤多数40、历史⼈物=杰出的历史⼈物+落后的历史⼈物(只有英雄⼈物才能⾸先发现或提出新的历史任务)第五天1、商品经济的4个⽭盾: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商品和货币、私⼈劳动与社会劳动(最根本根源决定)2、对于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价值和价值3、商品的价值寓于使⽤价值之中(为有⽤的东⻄付费)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社会(⼈与⼈交换)、⽆差别抽象的、⼀般5、使⽤价值——交换满⾜他⼈的需要、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6、商品的价值实体——劳动7、任何商品⽣产者的劳动——私⼈劳动与社会劳动的辩证统⼀(私⼈想法,同时也是社会总劳动的⼀部分)8、⽣产商品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辩证统⼀9、具体劳动——特殊的具体形式的劳动耗费(动作)10、抽象劳动——⽆差别的⼀般的脑⼒体⼒消耗(卡路⾥消耗,单位上⽆差别)11、劳动⽣产率:全社会的(=部⻔劳动⽣产率)12、13、具体劳动是否能还原为抽象劳动,根本上取决于——私⼈劳动与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14、打折促销——更好让渡商品的使⽤价值(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挣钱)15、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可以波动的,受供求关系与政策影响16、货币的产⽣——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具体商品和货币两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使得商品的使⽤价值与价值的⽭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盾17、影响劳动⽣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产过程的社会结合、⽣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然条件18、商品的价值规律——是⼀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配商品⽣产与流通、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定的盲⽬性与⾃发性19、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级的商品经济20、劳动⼒商品与⼀般商品的最⼤不同——劳动⼒的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在消费过程中创造新的更⼤的价值21、买卖=雇佣=剥削22、“转移”讲的不是劳动⼒商品(⼈),是⼀般物品(⾯粉折损转移为⾯包)23、劳动⼒商品的的价值构成:养家、糊⼝、训练24、资本主义⽣产过程的两重性——“劳驾”=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主要⽅⾯)25、雇佣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价值增殖:剩余劳动产⽣剩余价值)26、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p,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27、资本价值构成——钱:钱(纯粹价格)=c/v28、资本有机构成——钱:钱(技术⽔平所决定,并反映技术变化)=c/v29、资本技术构成——⽣产资料:劳动⼒(数量)30、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都延⻓了剩余劳动时间31、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32、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33、资本主义扩⼤再⽣产的源泉——资本积累34、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有机构成提⾼、失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35、剩余价值与利润的不同——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36、根据资本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职能,划分为——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37、根据资本流转快慢——固定资本(机器⼯⼚)、流动资本(⼈⼯原材料)38、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时间39、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产过程中的作⽤不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40、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产相对过剩41、经济危机的四⼤阶段——危机、萧条、复苏、⾼涨42、劳动者成为商品的2⼤条件——⾃由、⾃由的⼀⽆所有43、可变资本不能转移资本(转移=损耗,不能搭配⼈⼯)4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不变资本是以⽣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购买劳动⼒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的价值量不⼤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于45、资本的本质——⼀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产关系46、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其剩余价值由雇佣⼯⼈创造、通过资本积累不断扩⼤47、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全社会劳动⽣产率提⾼、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48、平均利润——不同部⻔之间的资本家按照等量投资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不同部⻔资本家竞争的结果、不是部⻔内)、某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其他资本家侵占的可能、商品价值转为⽣产价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作⽤形式)、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发⽣了变化49、相对过剩⼈⼝的形式——流动、潜伏、停⽌的过剩⼈⼝50、失业的趋势不可避免,但是是可控的51、资本积累——取决于对⼯⼈的剥削程度、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剩余价值的源泉5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段和⽀付⼿段引起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式解决社会再⽣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使得社会资本再⽣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主是在⾦钱操纵下的⺠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政党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相互擎肘决策效率低5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第六天1、⽣产集中的结果——⼤企业在社会⽣产中多占的⽐重不断增加2、资本集中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资本所⽀配3、⽣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由竞争的结果4、垄断的本质——获得垄断资本5、最简单、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短期价格协定6、当代国际垄断同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联盟7、垄断价格=成本+利润+垄断利润8、⾦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同政府的“个⼈联合”(经济上参与制)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根本上——资本主义基本⽭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结果10、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平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形式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份公司发展,取代私⼈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私⼈股份资本所有制12、⽆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次伟⼤尝试、第⼀国际精神的产⼉——巴黎公社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发展商品经济、采取粮⻝税、允许私⼈⼩⼯业企业的发展、采取⼀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产15、战时共产主义的特征——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货币关系16、列宁新经济政策期间留给后⼈的宝贵遗产——⻢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7、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国家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18、⼀国数国胜利论——理论依据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并不违背⽣产关系⼀定要适合⽣产⼒发展的社会基本⽭盾运动规律、是由⾰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19、⻢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社会主义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是否坚持科学的⽴场、观点和⽅法2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新特点——经济⼿段+⾮经济⼿段、竞争范围扩⼤到经济以外的领域、⽬的是为了获取⾼额垄断利润21、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垄断组织不能囊括⼀切商品⽣产、垄断没有消除产⽣竞争的经济条件22、垄断利润的来源——本国的、他国的、劳动⼈⺠创造的国⺠收⼊、⾮垄断企业的利润23、垄断价格——⻓期背离⽣产价格和价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的具体体现(没增加社会⽣产价值总量)2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加快⾮要害技术转移、过剩资本输出25、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世界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26、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借贷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27、国际经济的国际性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世界贸易组织2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分⼯进⼀步深化、贸易全球化、⾦融全球化、企业⽣产经营全球化29、缓和劳资关系的制度——职⼯持股制度、职⼯参与决策制度、职⼯终身雇⽤制度30、⾦融危机的问题——经济失调、政治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31、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激化社会⽭盾、阻碍社会⽣产⼒发展、两极分化经济危机3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为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未能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量、未能找到通过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3、巴黎公社的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命的武装、⽆产阶级政党。

2021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重点整理

2021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重点整理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章节结构图】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 解放的科学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观)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 第八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无考点)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能动作用)(能动作用的两种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选择性)(能动作用的两种情况)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决定对错)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决定程度)第二节辩证法一、两大特征1、联系的内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发展的实质2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不能仅以时间新来判断新事物)二、五对范畴1、原因与结果原因与结果作为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2、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其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考研政 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

考研政 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 人不能创造规律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 意识的能动性是有限的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例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运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例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质量互变的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例题:“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割裂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割裂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例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蕴含的哲理是()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7、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考研政治押题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押题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押题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许多考研学生的重点科目,其内容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押题知识点的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与辩证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动力。

政治经济学:- 商品和货币:商品的二重性,货币的职能。

- 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来源。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与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

-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与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

-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

-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法律基础: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律的基本原则。

结束语: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同学们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考研政治的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2021年考研政治要点背诵

2021年考研政治要点背诵

2021年考研政治要点背诵考研政治冲刺阶段,考生在做真题集中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重要知识点的背诵。

下面是考研政治背诵要点,涉及三绝大部分,望考生认真记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点作为真实的存有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有,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理解错误的原因,能够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理解论根源:在理解过程中,将理解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理解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理解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准确理解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政治压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压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压题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压题考试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学的定义和特征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4.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二、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国家的组成和功能3.政府的定义和特征4.政府的组成和职能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类型2.政治体系的定义和特征3.政治体系的组成和运作四、政治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法律的定义和特征2.政治体制的定义和类型3.政治体制的组成和运作五、政治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经济的定义和特征2.政治经济的组成和运作3.政治文化的定义和类型4.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六、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国际政治的定义和特征2.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3.国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4.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七、政治生活和政治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政治生活的特征和发展2.政治运动的定义和类型3.政治运动的发展和变化八、政治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畴1.政治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2.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思路以上知识点涵盖了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政治法学、政治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政治制度、政治法律、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等方面知识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

学生在备考政治压题考试时,应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反复训练,掌握上述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中国政治研究生知识点总结

中国政治研究生知识点总结

中国政治研究生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政治的特征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并强调了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核心,还是国家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领导核心。

2、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民主选举,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在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提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一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基础和基本国情。

4、法治国家根据宪法规定,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基础。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防护制度,也是国家的基本权能制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立法,使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更加了法治,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5、民主集中制中国是一个民主集中制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机构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该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基础和基本国情。

二、中国政治体制1、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政治体制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以科学决策的方式进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和国家政权的授予。

2、中国政治体制的组成中国政治体制包括国家机构、行政系统、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其他职能部门。

这些国家机关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的制度基础。

3、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制度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政权机关、政府机关、党的领导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制度的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立法、司法、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2021考研政治总结

2021考研政治总结

2021考研政治总结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形而上学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奥尔努瓦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合法性真理的合理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能的当中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良善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不能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唯物论为认识对象,符合实际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主观的。

二是其二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检验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称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本着唯物主义。

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才是一致的。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片面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专业知识”,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等同于把真理的简单明了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即便永恒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是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商业性和变化而改变。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均,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认识视角和立场、观点、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人们同一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必然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迥然不同相反。

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各有不同的甚至每个人都有真理。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简而言之真理是个产业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人则责任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真理;二是来说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天主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