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屈原

合集下载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目录绪论: (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4)3(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 (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 (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 (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 (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 (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 (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 (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 (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 (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10)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11)(一)相同之处 (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 (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 (13)(二)不同之处 (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 (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 (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 (16)结论 (16)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2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汪娟指导老师:王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

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

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

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

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

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龚自珍诗歌的尚奇风格

龚自珍诗歌的尚奇风格


却把他们二人凝为一心视作最高 飞向蓬瀛”之景。因为力求庄骚

的艺术追求,是“真源”。
合 一, 龚 自 珍 自 然 也 继 承 了 屈 原
并且,龚自珍在个人的诗歌 不单造神境的特点,此诗也不只


作品中也表达出对庄、骚二人的 是为想象而作,而是为招请吴嵩


崇敬,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 梁夫妇归隐。龚诗相较于李白的
负汝汝难忍。”宝剑欲出,可怜 将月亮与餺饦相比,用童谣之体, 其三中,“名理孕异梦”一句,
困于匣中,龚自珍希望改革社会 写出了卖价越来越高,餺饦却越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名与实的观念,
的理想、抱负,虽一鸣让人惊叹, 来越小的尴尬,反映了鸦片输入 谈到了哲学的相关信息。而其诗
但只能夜夜鸣叫而不得出。舞剑 导致银贵钱轻,京城物价飞涨, 所传递的哲学观念又体现在三个
言之,未言声又吞。不求鬼神谅, 启发,诗歌中也多造神仙之境, 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
矧向生人道?……”这足见他写 有时遐以想象,有时用以隐漏怨 不言求其言亦在是。”只有深刻
诗作文的处境,然而在如此艰涩 刺。龚自珍的造仙之境继承了三 地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性格印记
的创作生态里,他依旧在诗作里 人对诗境的奇异想象,气长诗《桐 才能充分展示“完”的艺术标准,
在具体的二元论思想体现中,
无处实践理想,只能挥剑斩落汹 歌样式——屈原《天问》的问答 龚自珍在《因忆两首》中指出“知
涌激荡的思潮,交给诗词理尽未 体和《诗经》的四言体。他的长 觉鬼神灵”,谈到了辩论知觉的
尽的缠绵余情。而这种拔剑之情, 诗《奴史问答》就是问答体的继承, 文章可以通灵于鬼神。在龚自珍
甚至“拔剑梦魂中”,最后仍是“诗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行为怪异的人 早年的《辩知觉》一文中,文章

作文(殁身不殆的伟人)

作文(殁身不殆的伟人)

庄子,会飞翔的人素材:庄子:(1)“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庄子生活潦倒却创作出了《逍遥游》等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

论点:物质和精神并不是成比例延伸的。

(2)庄子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在他的眼中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论点:推崇怡然自得,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

屈原:(1)在社会动乱的时代里提出了对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作出了《天问》。

论点:只有过滤了心灵芜杂的人,方能有辽远的目光和敏感的心思。

殁身不殆的伟人庄子与屈原,同样是两个时代的伟人,用生命诠释着各自瑰丽而诱人的梦境。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这些思想只要一日被人们所传承,他们的生命便永不会消逝,因为每一个为此深思的人都将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屈原的死,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庄子的死,却是一个灵魂的永生。

从这个方面看,我更敬仰庄子胜于屈原。

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以英雄式的死为一个时代殉葬。

后人在江中撒了多少眼泪来祭奠这个沉重的生命。

相比而言,庄子的死就显得无关痛痒了,陪伴庄子的只有一间陋室和满梦境光怪陆离的仙境之景。

然而我相信,庄子对此感到的欣喜应大于凄凉。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人都是从无中生出来。

从无到有,必然就会从有返回到无,只有真正坦然面对生的人方能坦然面对死。

屈原选择自尽并不可谓坦然,而是在时代和自身责任感的双重逼迫下的一条逃亡之路。

唯有死方可跳脱这个不美好的世界。

庄子的死却是格外坦然的,在他的眼中死与生相等,或许都不过是蝴蝶做的一场梦。

梦醒了,他便化作蝴蝶,到另一个意象编织成的世界中去了。

“殁身不殆”说的恐怕便是庄子这样的人,死亡不再是逃避,而是一种新生。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忧心。

”《道德经》中认为只有去除物欲和“知求”,心中才会坦然,这让人想起了卡夫卡死前试图烧毁自己所有作品的举动。

只有在尘世了无牵连,才可回归最后的平静。

庄子的一生便是如此不被外物所困扰,不参与政事,不慕富贵,穷困潦倒却无所求也无可畏,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吗?世事变迁,总是从四周重重掩至的暮色开始,等你忽然惊起之时,已是黎明。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人生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界对于屈原和庄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浪漫主义这一手法的比较上,而对于二人的人生选择问题,则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屈原和庄子的两篇代表作入手,从其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真正的人生选择。

标签:屈原;庄子;人生选择《离骚》和《逍遥游》作为《楚辞》和《庄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倾向。

其中,二人的创作风格颇多相似,以浪漫主义特征最为人称道。

然本文另辟蹊径,不再对其浪漫主义特色做过多赘述,而是主要从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选取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一、相同人物——尧首先,从两篇作品中共同谈到的人物——尧说起。

《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1〕32在屈原的《离骚》中,把尧作为忠君形象,加以赞扬,“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对于尧舜一类的贤君明主,由于他们德高望重,治国有方,深受人民的广泛爱戴。

所以,屈原在《离骚》中把他们作为正面人物形象,多次以他们为例,去说服怀王回头是岸。

同时,把与尧舜相对的桀纣一类的昏君拿来做批判的对象,他们骄奢淫逸,生活腐堕。

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终成亡国之君。

以此来警戒楚怀王要举贤授能,修理法度,远谗近贤。

屈原选取“尧”这个人物,一方面表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强烈的入世意识。

在《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这里的许由是上古的一位高节之士,相传尧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推辞不受,觉得是对其的一种侮辱,于是就跑到颖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这些世俗之言。

相传许由做过尧、舜、禹的老师,是一位有名的隐士。

其中,尧欲将天下让与许由的这个想法,表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对于官场的摒弃,而表现许由辞而不受的这一情节,则是表现了许由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侧面反映了庄子的处世思想。

对于尧这个人物,在《离骚》和《逍遥游》中选取的是不一样的点,屈原从尧的治国理政,勤政爱民的角度引用,而庄子则从尧欲让天下的角度来写,表明庄子对于充分表明两人对于政治官场迥异的态度和选择。

庄子是棵树 仿写

庄子是棵树 仿写

成长
万晶晶
司马迁是一支坚硬的毛笔,是一支坚硬的在险 境中饱经风霜的狂写历史的毛笔,当人们大都 处在麻木不仁中时,历史为什么没有中断?就 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支在狂风暴雨中撰写历史 的毛笔。 毛泽东是一只勇猛的雄狮,是一只勇猛的在危 难中鼓舞人心的雄狮,当人们大都处在恐惧不 安中时,国土为什么依然存在?就是因为有了 这样一两只在混乱畏惧中捍卫国土的雄狮。



姚 雪
苏轼 一叶帆,游于赤壁之下 一道影,在静谧的夜思念远方 一杯酒,吐不尽你心中的愁肠 陶渊明
野菊花香,你向东南眺望
大雁南归,谁给你带来希望 夕阳西下,你守候在高高的山冈
段禄禄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
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屈原是一棵寂寞的树,是一棵寂寞地在 黎明等待希望之光的树; 司马迁是一棵倔强的树,是一棵倔强地 在夜暮记载思想星辰的树。 他们都是有个性有思想的树,在整片森 林里永远都是最独特最明显的标志,其 他的树在他们面前将变得黯然失色。

吴艳云
你如尘封的年轮,为世人留下了一圈又一 圈历史记忆;你如黑夜中的花苞,为黑夜 点缀了一丝又一丝美丽光芒;你如被岁月 撕开的叶片,为《史记》这棵大树传递了 生存必需的微生物。 (记司马迁) 当你以飞蛾般脆弱的身体在灯下创作是, 枫树林里的诗人早已老去了;当你以钢铁 般的意志在病痛中挣扎时,童话中的死神 望而却步;当你以小鱼的姿态在北海公园 赏花时,闲云野鹤的快乐逐步袭来。 (记史铁生)

陈 倩

陶渊明 南山上,一粒自由的豆子,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悠闲 花香里,一片孤独的叶子,这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空虚 月光下,一把闪光的锄头,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追求 李白 一轮孤月之下,一壶孤独的酒, 这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乡思 一空群星之下,一颗渺小的草, 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痛 一江流水岸边,一声豪迈的笑, 这是一种不可否认看守等待心灵月光的荷花; 史铁生是一方坚强的地坛,是一方坚强 地在悲痛里享受母爱的地坛; 舒婷是一棵真挚的橡树,是一棵真挚地 在平等中追求爱情的橡树。

庄子与屈原

庄子与屈原

77投稿信箱 greenchina_b@追思屈原,偶尔会想到庄子。

屈原与庄子有可比性吗?据推测,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大约死于公于前286年,而屈原大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大约死于278年。

彼此的生卒年月比较接近,大抵属于同一个时代,至少共过一方天空的。

但他们实在不像同一代人。

前后只相差几十年,却有着极其明显的代沟。

他们简直就是两种人。

如果说乐观的庄子活得很潇洒,悲观的屈原则活得太不潇洒了,准确地说,是活得太累了。

庄子是宋国蒙人,屈原是楚国人。

庄子是著名的隐士,屈原是著名的诗人。

庄子与屈原文 洪烛Zhuangzi and Qu Yua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8庄子也当过官的,只不过官做得很小,好像叫漆园吏,时间也很短。

他很快就扔掉这芝麻官,终生隐逸,在江湖上钓点小鱼小虾。

屈原一直喜欢当官的,官曾经做得很大,做过仅次于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左徒,算是高干了。

即使后来把这么高的官职弄丢了,也还是三闾大夫。

跟习惯了布衣草履的庄子相比,屈原绝对是贵族,从年轻时就爱穿名牌时装:“余幼好此奇服兮……”他穿得比庄子上档次,心里却一点不如庄子快乐。

一开始跟同僚搞不好关系,觉得别人老是在妒嫉自己,陷害自己。

后来又失去了领导的宠爱,作为不受欢迎的下级给打发到贫困山区。

他并不想做隐士,却被打入那露天的冷宫,与世隔绝:“国无人莫我知兮……”失去了位置也就失去了价值,他至死都被那失重感折磨着。

同样是浪迹江湖,庄子活得很本色,而屈原难免会透过一副有色眼镜看山、看水、看人、看世界,不仅看不到美,还看出了无尽的凄凉、无边的灰暗,真有些辜负了沿途的青山绿水。

为什么它们总能带给庄子好心情,却偏偏让屈原越看越伤感呢?只能这么理解:屈原的心己受了重伤,像这样心里受伤的人,光靠美是救不了他的。

甚至自由,也不是一味良药,只会使他更加没着没落。

而早早逃离仕途的庄子,几乎还长着一颗童心啊,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看什么什么都好看,吃什么什么都香。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 ,杨德贵,平顶山师专学报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 ,杨德贵,平顶山师专学报

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比较杨德贵(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摘要]庄子与屈原都是追求人格尊严与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两人都有超凡脱俗之志,庄子的超脱是勘破世情之后的自保与自适,而屈原则是遭受打击之后以我主沉浮的自信去超越现实、开辟光明之路的不屈与抗争;两人都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庄子是以残损肉体为代价换取健全的“道德”,而屈原则是以内美带外美,以外美增内美,内外兼修。

庄子与屈原的追求,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庄子与屈原;个性精神;不同的内涵;两条道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演进着一场空前的历史变革,一股强大的思潮剧烈地冲击着旧的社会观念,传统的思想意识面临全面的挑战,人们的心灵在寻找归宿。

社会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常规。

在这拔地而起的思想变革的狂飚之中,游荡着庄子与屈原这两个思想的精灵,似天马行空,不可羁绊,充分展示了人类个性精神的巨大魅力和照人的光彩。

他们以卓绝的艺术技巧、深邃的思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浪漫的情思、狂放的风格,建构了两座遥遥相对而又款曲暗通的人类精神的不朽艺术殿堂。

一、共有的超凡脱俗之志及其不同的内涵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引起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设想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然而天下沉浊,道不得行,动辄有性命之忧,居生不乐,无限的创造力、满腔的救世热忱都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其作用点。

于是庄子、屈原二人便跳越于时代之巅,放眼辽阔的宇宙,把自己的理想移出现实之外,寄托在另一个世界,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人格的彻底昭示。

他二人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但是在“超凡脱俗”这一点上,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具有不同的内涵。

庄子的超脱是彻底地“看破红尘”后的自保与自适。

恶乎往而不可

恶乎往而不可
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 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 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 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 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 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 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这 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 受到了外物的束缚。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 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庄子在外形丑陋要命的哀骀它身上,注进了“才全而德 不形”的理想境界,可谓和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 趾各篇,一脉相承,如出一辙。这里,庄子反复把形体的残 缺和思想的超然捏合在一个整体里,目的无非在于表明他的 齐物思想,以及精神第一、超然物外的逍遥观。
子祀曰:“女恶之乎?” 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 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 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 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有一天鲁哀公把孔子这番话告诉闵子,说:“起 初我认为坐朝当政统治天下,掌握国家的纲纪而忧心 人民的死活,便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如今我听到至 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 使国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 的朋友呢。”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摘要】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他们的作品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相比较,差异也是显著的。

【关键字】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①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①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政治态度对他们风格的影响两者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他对时代有绝望感,窒息感,对现实抱以一种不得已的消极态度,对人世间事物抱以不得已的超脱态度,强调独志和自化。

恶乎往而不可

恶乎往而不可

·
学习目标 :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 式等。 2、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3、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 式等。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 意义。 3、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宾语前置) 唯命之从 (宾语前置) 不爪剪 (宾语前置) 恶乎往而不可哉 (宾语前置)
句子翻译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 译文: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 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 到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句子翻译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 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 形者,物不能离也。
恶 乎 往 而 不 可
《 庄 子 》
导入新课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 屈原是也;无路可走,卒归 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 (刘熙载《艺概》)
屈原和庄子超越社会时的出发点和方 向是不同的,同样是否定社会,庄子看到 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社会价值体系的虚伪, 从而离世;屈原寄情楚国,意欲改造现存 社会而不得,唯有以死明志。刘熙载这样 总结他们的人生,说明相异的人生选择决 定了相异的人生结局,并形成了其对比互 补的人生境界。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 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 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 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
谓才全。”
德不形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 法 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 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
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着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论庄子,屈原《渔父》篇之渊源

论庄子,屈原《渔父》篇之渊源

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有哪些不同之处?首先是相同的篇名——两篇都问世于先秦时代(当然有时间先后)的作品,用了同一个篇名——“渔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纯属巧合?还是后者有意对前者效仿而做了同题文章?抑或两篇作品同出于一人之手?其次是两篇作品的主人公都有渔父,且又通篇几乎都是渔父与另一主人公的对话——《庄子渔父》是渔父与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楚辞渔父》是渔父与屈原的对话;再次,两篇作品中展示的渔父其人及其话语,虽不相同,却仔细辨别,可以隐隐感觉两个渔父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相通——人物形象或思想理念上的某些类同。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这两篇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渔父形象,以及作品旨意等的比较、探讨和分析,似乎迄今为止,学界尚无人对此作过论述或发表过见解。

先说两篇作品的作者和创作年代。

《庄子渔父》属于《庄子》的杂篇之一,《庄子》一书按《汉书艺文志》载录是五十二篇,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共三十三篇,此系依据晋代郭象《庄子注》的本子,其中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个部分。

一般学者认为,内篇系庄子本人所撰,外、杂篇多数为庄子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个别篇系后人伪托;也有学者认为,内、外、杂篇绝大多数系庄子本人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或后人伪托,这个问题至今未有定论。

但《渔父》篇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明确记载,说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且《吕氏春秋》所载内容涉及《庄子》的也有《渔父》篇。

可见,《渔父》篇为庄子所撰基本不误。

《庄子》一书的产生年代应该在战国时期(成书年代最迟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这似乎已是学界的公认了。

《楚辞渔父》按《汉书艺文志》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作者为屈原,王逸说:“《渔父》者,屈原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

庄子和屈原之异同浅论 ,蔡觉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庄子和屈原之异同浅论 ,蔡觉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和屈原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 且其影响往往 统一于一人身上。但是, “ 庄子之言, 往往放于规矩 绳墨之处, 而皆为屈子所法者。凡屈子之所为, 固庄
子所谓‘ 役人之役, 适人之适, 而不自 适其适者。 ” ’ ② 无怪乎龚自珍又说“ 庄、 屈名为二, 实不可以并” ③
了。实际上, 庄屈二人面临相似的生命困局, 都寻求 困局原因和困局出路, 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 这决 定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学之间必然存在相似点。但 是, 二者经历不同, 所面临的困局也有所不同, 由此 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最终 , 屈原殉身于对道义的 不懈追求中, 庄子则“ 心游” 于与道同体的无何有之 乡, 进人了不同的生命境界, 并创作出不同的文学。
体自在的旷达。发而为文, 这种悲凉并不会盘旋在 我们心头难以消散, 而是被“ 道” 引向那神秘旷远的
境界。“ 庄犹缥缈奇变, 乃如风行水上, 自 然成文” 。
是他为文的畅达, 归根结底来 自于他情感的不执着 , 因为他不象屈原一样执着于情感, 所 以他在为文时 没有又爱又怨的矛盾情感 , 可以以一种纯然批判的 态度不加保留地挖苦和讽刺社会和君主, 这形成 了 他为文尖新刻露的风格。 “ 以六经较庄子, 觉庄子新奇桃巧。以六经较屈 一 子, 觉屈子辞肤费繁褥。然而一则醒豁呈露, 一则沉
陶铸尧 、 舜者也” ( 《 逍遥游》 ) 来证明。这表明, 在庄 子看来, 尧、 舜其实也有“ 功” , 只是还赶不上庄子理 想中的“ 功” , 所以庄子才对他们不屑一顾。究其实, 庄子的政治理想可谓比尧 、 舜的还要高。 现实是否如此?没有。屈原面对“ 增戈机而在 上兮 , 蔚罗张而在下” ( 《 惜诵》 ) 的世界, 只能“ 曾敷啼 余郁邑兮 , 哀联时之不 当。 ” ( 《 离骚) ) 庄子认为“ 当 尧、 舜而天下无穷人, 非知得也; 当莱、 封而天下无通

屈原、荀子、庄子

屈原、荀子、庄子

《劝学》赏析 劝学》 劝学》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 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 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 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 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 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 的节奏感流 劝学》也很有特色。 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 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 驽马” 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 朽木” 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 “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充分显示出“不舍” 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
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 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 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然文采更胜老子。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 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 (《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 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 人,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并被尊崇 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 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 清静无为” 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丰富认知作文

丰富认知作文

丰富认知作文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

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

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

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

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

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

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

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

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

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其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忧国忧民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提倡古文4.感悟:学习先贤的品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正文(篇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其中,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首先,庄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大鹏展翅高飞为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把握大势,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其次,屈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忠诚为国、忧国忧民的精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为国家竭忠尽智,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

然而,由于朝中奸佞当道,屈原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以身殉国。

屈原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直言,提倡古文。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敢于直言,秉笔直书,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愈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敢于直言的勇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总之,通过学习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目录(篇2)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应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投身汨罗江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推动社会进步4.感悟:学习先贤,积极面对人生正文(篇2)在我国历史上,庄子、屈原、韩愈都是令人敬仰的先贤。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前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庄子的故事。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以游鱼为喻,阐述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道理,表达了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庄子:屈原啊,今天我特地来找你,想与你交谈一番。

屈原:庄子先生,有何指教?庄子:最近我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觉得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你有何看法?屈原: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庄子:正是!人们常常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过多的追求物质和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屈原:我曾经担任楚国的官职,身陷政治斗争,感到疲惫和失望。

后来我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你的选择很有智慧。

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是人最大的财富,追求这种境界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屈原:但是,庄子先生,我们不能完全逃避现实,逃避社会。

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和影响世界。

庄子:你说得对。

逃避并非解决之道,我们需要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互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屈原:正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庄子:你的话提醒了我,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体的内心,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

屈原:是的,我们应该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共同的努力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庄子:我觉得我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共同追求着人生的真理和境界。

屈原:是的,我们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庄子:屈原啊,我很高兴与你进行这次对话,你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

屈原:我也很荣幸能与您交流,你的思想深邃而卓越。

庄子: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联系,一起探索更多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奥秘。

屈原:当然,我期待与您的再次交流。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内心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庄子与屈原的对话结束了,但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将继续影响后世。

他们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现实和发展。

他们的对话启发我们,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的思想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庄子:屈原啊,你好!很高兴能与你展开一次对话。

屈原:庄子先生,你好!我也很荣幸能与您交谈。

您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我对您的学说也非常钦佩。

庄子:谢谢您的夸奖,屈原先生。

您的《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也对您的才华和见解十分敬佩。

屈原:庄子先生,您的《庄子》一书,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见解。

我读过您的著作,深受启发。

庄子:屈原先生,您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我认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应该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屈原:确实如此。

我在《离骚》中写道:“人之生也,固有一死。

”我们都面临死亡的命运,所以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庄子:正是如此。

我在《庄子》中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放下执着和欲望,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屈原:您的思想深奥而超越时代,让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我在《离骚》中写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是只有经历过寒冷的冬天,才能明白松柏之后凋谢的道理。

庄子:您的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希望通过《庄子》一书,让人们认识到自我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

屈原:我们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呢?庄子:我认为,要实现内心的自由,首先要放下欲望和执着。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切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顺应自然的规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痛苦和困扰,达到内心的宁静。

屈原:您的观点很有道理。

在《离骚》中,我也提到了“抱朴而长吟,人亦有言曰:‘吾未得志也。

’”意思是说,我虽然追求理想,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和现实的限制。

庄子:是的,我们都是凡人,注定要面对一生的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屈原:非常感谢您的启发和分享,庄子先生。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第一部分:屈原的遭遇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士屈原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到了沅江边。

失去了仕途和身份的屈原心情郁闷,他感到世事无常,十分思念故乡和生活的舒适。

在沅江边,他孤独地思考着人生的苦乐。

第二部分:庄子的出现某一天,一个长袍飘飘的中年人突然出现在屈原的面前。

这个人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

他有着懒散而自在的气质,似乎对世俗的纷扰毫不在意。

第三部分:屈原与庄子的对话屈原对这个迎面而来的陌生人感到好奇,他主动上前与庄子搭话。

两人坐在沅江边,屈原发问道:“先生是个闲云野鹤的人,不受世俗的束缚吗?”庄子微笑着回答:“世俗繁杂,确实让人心烦意乱。

不过,善待自己的内心,随遇而安,放下世间的纷扰,不正是解脱吗?”屈原沉吟片刻,又继续问道:“我曾身居高位,风光无限,此刻却一无所有,如何面对这种巨大的反差呢?”庄子理解地点点头:“人生充满起伏,世事多变。

当我们能够看透这一切,并接受它,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和地位。

”第四部分:屈原的领悟屈原愈加感叹地说道:“我渴望回到我的故乡,过上平静宁谧的生活。

我现在怀念故乡的美景,思念亲人和朋友,但我又无力回天。

”庄子耐心地告诉他:“故乡的美景和亲人朋友都是过往的事情了,我们不能够依靠过往的记忆来获得幸福。

现在的你正身处于这个美丽的江岸边,为什么不能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呢?”屈原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渐渐明白了庄子的教诲。

他感慨地说:“或许我没有丢失一切,惟有接受现实,珍惜此刻,我才能拥有真正的内心宁静。

”第五部分:屈原与庄子的告别屈原感谢庄子给予他深刻的启发,他决定不再被过去和未来所困扰,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他向庄子告别,离开沅江边,重新投入生活之中。

第六部分:屈原的重生屈原回到楚国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他投身于文化事业,用精致的辞章感动人心。

他不再为过去的遗憾而忧伤,也不再追求权势和地位。

他以一颗平凡而豁达的心,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仿写训练
1. 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8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庄子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

屈原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

史铁生是寂寞的, ;但他却在寂寞中。

2、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

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6分)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3、仿照下面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6分)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进;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4、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注意照应)。

(6分,每句3分)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①;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②,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

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5、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