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上册 第13课 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
但是,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他们可能还没有尝试过,对于多边形的定义和画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画多边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知道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边的数量大于等于3。
2.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画法,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3.讨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2.准备多边形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实践。
3.准备多边形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画多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边的数量大于等于3。
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练习,还有拓展延伸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也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多边形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利用电脑绘制多边形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多边形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和投影仪,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多边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多边形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3.演示绘制多边形的方法: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多边形的绘制演示,让学生了解绘制多边形的步骤。
4.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多边形的绘制实践,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多边形”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多边形”画图工具作多边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多边形”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曲线、方形和圆形的画法。
今天老师给你们看一个新的图形。
教师出示: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多边形,5条边)二、新授提问:请你们在工具箱中找一找,试一下,哪个工具可以画这个多边形?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讲述:许多同学在工具箱中发现“多边形”工具可以画出多边形。
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同学认为“多边形”工具不是很“听话”。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做一次示范,看看怎样才能使“多边形”工具“听话”。
教师演示画五边形,同时讲述:画多边形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多边形”画图工具,在画图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画出一条线段;请同学们看课本,我们将这条线段的起始位置叫做1,结束位置叫做2,现在我按住鼠标左键,将鼠标移动到3处,松开左键,再按住鼠标左键,将鼠标移动到4处,松开左键,再按住鼠标左键,将鼠标移动到5处,松开左键,最后我们双击鼠标左键就可以了。
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五边形的最后一条边不需要自己画,只要在5处双击,计算机会自动将最后一条边画好。
)讲述:请同学们将课本“试一试”中的(1)画一下: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能用“多边形”画图工具画课本“试一试”中的五角星吗?小结:教师简单讲评学生的练习,同时向学生说明一个画图工具并不是只能画出此工具名称所对应的图形。
出示下列图形:提问:你们能画这个哑铃吗?学生尝试练习。
讲述:同学们都能画这个哑铃,但是好多同学画出来的哑铃不整齐。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画法,注意一个名字叫Shift的按钮。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请学生练习练一练中的图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各种多边形,并能够调整多边形的边数、大小和颜色等属性。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绘图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多边形的概念和相关操作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调整多边形的边数、大小和颜色等属性。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练使用绘图软件进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展示教学内容。
2.准备绘图软件,如Photoshop、画图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多边形的图片素材,用于教学示例和巩固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讲解多边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多边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绘图软件尝试绘制各种多边形。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形_苏科版新版
教学难
用“画正多边形命令”命令画大小不同的圆圈点
一、引入。
我们差不多明白,用REPEAT命令能够画正方形,那么能
不能用它来画正多边形呢?下边我们试着让小海龟来画
一个边长为40的正八边形。
二、新授:
1.让学生画一个边长为40的正八边形。
分析:正八边形是八条边和八个角都相等的封闭图形,
用重复命令画专门简单。
关键确实是要确定小海龟每次
转动的角度,事实上有一个简单的公式,确实是用360
除以所画正多边形的边数,那个地点是8(除号用“/”表示):
REPEAT 8[FD 50 RT 360/8]
就能够画出一个正八边形。
从而,我们能够推断出画正
多边形的命令格式。
2.命令格式:
REPEAT 边数[F D 边长RT 360/边数]
其中:
旋转角度=360/边数
前进步数=边长
重复次数=边数
让学生分别画出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十八边形后,我们会发觉,随着边数的增加,这些正多边形越来越像一个圆。
如此,我们再进一步设想,我们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画一个近似圆呢?回答是确信的。
由于受显示器辨论率的限制,当边数增加到三十六时,正多边形看起来就专门像一个圆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正三十六边形的例子。
让学生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36边形。
REPEAT 36[FD 10 RT 360/36]
我们会看到它和圆差不多专门接近了。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1练一练一小题
教师归纳:。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形3苏科版版
画正多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多边形。
(2)掌握使用REPEAT命令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3)会使用画正多边形的公式画出较为简单的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REPEAT一般格式画多个正多边形归纳概括出画正多边形的公式。
(2)通过对REPEAT命令的理解,演绎出画圆形和半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2)初步感受程序编写带来的思维乐趣。
4.行为与创新
(1)体验海龟行走路线,感知语句实现方式。
(2)从正多边形到园,渗透极限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推导画正多边形的公式。
2.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重复命令画出正多边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演绎运用。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课件和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边用中文说一说它走这个正三边
小海龟每次次数
)学生填写表格第三、四行出正多边形公式,下面同学观看,随
是圆的边数的一半,
些基本图形组成?选择其中一个试
命令,小海龟是顺时针旋转。
当然小
画出不同图案。
如果再配上颜色
官、中级指挥官和合格指挥官)
真多,除了奖品,在你们的指挥下,。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绘图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绘制多边形时,可能还不太会灵活运用绘图工具,对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概念,认识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
2.学会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绘图工具,创作出有创意的多边形作品。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多边形的绘制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作品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和改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2.准备绘图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3.准备教学素材,如多边形的图片、视频等。
4.准备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如班级微信群、学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形状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多边形的概念,讲解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动手绘制多边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绘制多边形,教师随机选取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画多边形的工具或方法,准确地绘制出各种多边形。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画多边形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绘制出各种多边形,以及多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几何画板、彩笔、练习册等。
3.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练习册,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把圆规。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画出来的?4.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探讨画多边形的方法。
4.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4.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练习画各种多边形,教师巡回指导。
4.5 总结提升通过学生展示、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多边形。
第五章:课后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5.2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教师应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3 学生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对学生掌握多边形知识、绘制多边形技能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完成情况、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内容,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多边形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课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图形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多边形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绘制出独特、美观的多边形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导入-讲解演示-实践操作-评价反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多边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多边形,激发学生对多边形的兴趣。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多边形的定义,演示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技巧。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绘制不同形状、大小的多边形,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创新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所学方法绘制独特、美观的多边形图形。
5.评价反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绘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选择多边形工具,调整边数、大小、颜色等属性,进行绘制。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引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绘画工具,引导小学生学习如何画多边形,并了解其特点、属性以及应用。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图像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基本特点;2. 认识常见的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3. 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绘画工具画多边形;4. 发展学生在创造和合作方面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像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或屏幕以显示教学内容;2. 计算机绘图软件,如Paint、Sketchpad等;3. 每个学生或小组准备纸张和铅笔;4. 直尺和量角器等测量工具;5. 资源材料,如图片或幻灯片,以展示不同的多边形样式。
【教学过程】【引入】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引入部分,老师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多边形?你们知道更多关于多边形的特点吗?”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知识。
【探究】1. 展示多边形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样式。
鼓励学生注意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2. 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绘画工具向学生展示如何画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
鼓励学生交流思考,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3. 分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让每个小组在纸上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尝试画出一个给定类型的多边形。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享想法和技巧。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所画的多边形。
其他学生和老师将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改进和学习。
5. 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多边形作品进行评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巩固】1. 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投影仪或屏幕上展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绘制多边形的工具和功能,如直线、矩形、圆形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绘制出各种形状的多边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于绘制多边形这样的操作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和功能,以及如何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技巧。
3.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
六. 教学准备1.电脑设备:确保每台电脑都能正常运行教学软件。
2.教学软件:准备适合绘制多边形的教学软件,如画图工具、几何画板等。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多边形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绘制多边形。
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功能绘制多边形。
重点讲解直线、矩形、圆形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调整多边形的边数、颜色、粗细等属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绘制不同的多边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自己之前的操作经验,独立绘制一个多边形作品。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形1苏科版版
画正多边形[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能用重复命令简化规则图形的画图命令。
[课时安排]2课时。
此为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难点:确定“重复的内容”与“重复的次数”并能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命令格式[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来观察几组图形,你发现这些图形在边和角方面都有什么共同点?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我们把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3)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画一个边长为30步的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小海龟回母位)(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操作: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FD 50 RT 90 FD 50 RT 90 FD 50 RT 90 FD 50 RT 90同学们观察一下画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命令是重复的。
我们大胆的猜测画正五边形应该重复几次同样的命令,正六边行呢?所以说,随着边数越来越多,画的命令也就越来越多,画起来也觉得越来越费时间、越来越繁,我有更简单的方法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REPEAT命令来画正多边形。
2.新授REPEAT 3[FD 50 RT 120]请你观察一下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与REPEAT 3[FD 50 RT 12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发言)生回答那你能说出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吗?REPEAT 重复的次数[重复的内容]你能根据REPEAT命令的基本格式写出画正方形的REPEAT命令吗?学生操作。
3.探究请同学们再用REPEAT命令来画正六边形。
(师出示图解)同学们你发现了REPEAT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了吗?(小组合作探究,并指定发言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5你能根据表格的内容猜画正N边形时每次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呢?接下来请你同学们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REPEAR命令格式是什么呢?REPEAT 边数【FD 边长 RT 360/边数】4.验证接下来我们用得出的公式来验证一下,看看能否画出正五边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悉多边形的性质,掌握利用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简单的绘画。
但是,他们对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绘制多边形的过程,学生跟随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相应的绘图软件,如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推荐的软件。
2.软件准备: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多边形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源:准备一些关于多边形的教学素材,如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足球、茶叶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多边形。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边数至少为3等。
同时,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边形。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形_苏科版新版
画正多边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REPEAT语句语法结构;(2)能够运用REPEAT语句绘制正多边形和圆形等图案。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命令语句的归纳,概括出REPEAT命令边数与转角度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REPEAT命令的理解,演绎出画圆形和不同弧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2)初步感受程序编写带来的思维乐趣。
4.行为与创新(1)体验海龟行走路线,感知语句实现方式;(2)允许学生使用不同方法绘制图案,体验思维创新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运用REPEAT命令画出正多边形、圆形。
2.教学难点通过归纳总结出REPEAT命令的正确格式并合理使用REPEAT命令。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演绎运用。
【课前准备】网络机房、课件和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我们一起玩一个正反话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女生听口令做动作,男生听口令做相反动作。
其他同学在LOGO语言中按照口令画出图形。
教师念口令:前进一步,右转90度;前进一步,右转90度;前进一步,右转90度;前进一步,右转90度。
念一句板书一句命令。
在刚刚的游戏中,你前进了几次?转动了几次?每次多少度?一共转了多少度?最后又回到了哪里?激发兴趣、迁移铺垫。
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转角、前进完成一个正方形行进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龟运动的轨迹。
复习铺垫上课前,先来复习一下学习过的命令。
完成任务一:用FD和RT命令画出一个正三边形,并保证画完后海龟回到母位且头朝上。
请最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命令。
对比命令,发现了什么?正三边形重复相同语句三次;正四边形重复相同语句四次。
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要画正五边形重复几次?正六边形?正十边形?正五十边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画出正多边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命令REPEAT重复命令。
13、小海龟画正多边形及多角星教学设计-苏科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1
《小海龟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分析:已经学习过《小海龟画多边形》,知道了画的编程方法,但真正运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通过本节的练习,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热情,有成就感。
有利于往后的学习与基础。
二、教学目的:1.以学致用,让学生多思考与练习应变能力;2.通过练习,让学生有成就感;3.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洞察能力与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与参透编程语句。
四、教学过程1.复习《小海龟画多边形》的方法与技巧。
提问:小海龟画多边形的语句有多种编写,但上交我们用了哪种的编写?(答:FOR循环语句)回忆上节课的编写语句。
(P17)理解语句的函义,我们要理解语句的表达。
(编写出来,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
S=12 S=12Length=50 Length=50E=360/S E=360/SFor i=1 to S step 1 For i=S to 1 step -1Turtle.Move(Length) Turtle.Move(Length)Turtle.Turn(E) Turtle.Turn(E)EndFor EndFor想画出来的是彩色的应该怎么做?在哪里添加语句?什么语句?(让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P11页“GraphicsWindow对象”:GraphicsWindow.PenColor=”red”GraphicsWindow.PenWidth=10在循环体的前面插入。
)2.那好,我们通过练习来加强上面的语句的理解。
请看,P18页的“试一试”第1道题:思考:边越来越粗的正八边形,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学生思索,在原来的语句中的哪个位置添加什么语句?)提醒,引导,指导。
(多种途径获取,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编写如下:S=8Length=50E=360/SFor i=1 to S step 1GraphicsWindow.PenColor=”red”GraphicsWindow.PenWidth=10+iTurtle.Move(Length)Turtle.Turn(E)EndFor练习2:请思考: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 第13课 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苏科版[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同学们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同学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同学们的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述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展示一组春天花儿竞相开放的图片。
3.老师提问:哪些同学的家里养过花?在家里养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花盆)想一想花盆是什么形状的?(多边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教学设想】春天花儿竞相开放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着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投入情境,尝试操作老师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图形。
(一)主题一:画花盆。
1.展示一组花盆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花盆的外形,怎样画花盆最简便(用“多边形”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教学设想】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创建的这个情境,可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2.请同学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画多边形首先是在单击工具箱中“多边形”工具后,在画图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选取起始点;然后在多边形新线段开始的每个位置单击,“画图”程序会自动与前一点相连接;最后双击多边形的最后的一个顶点,“画图”程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_苏教版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_苏教版教学目标1、把握重复命令的差不多格式。
2、能用重复命令简化规则图形的画图命令。
教具预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重点难点重点:重复命令的格式。
难点:确定重复的内容与重复的次数教学时刻: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画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命令。
让两个学生演示,分别写出相应的命令。
(命令:略)2、谈话引入同学们差不多明白如何样画正多边形的,随着边数的越来越多,画的命令也就越来越多,画起来也费时刻,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今天来学习一个简便的画法。
二、讲授观看下列语句:FD 40 RT 90FD 40 RT 90FD 40 RT90FD 40 RT 901、引导学生,分析正方形的命令是由哪几个命令重复执行的?重复了几次2、指出:我们能够用如此的命令来画Repeat4[fd 40rt 90]3、课题:重复命令4、分析重复命令的格式。
对比格式,来试着重写正方形和六边形的命令。
Repeat重复次数[重复内容](重点内容,要讲透)5、学生上机练习用重复命令画出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和五角星三、练习1、预备:一样情形下,我们能够用正三十六边形来代表圆,摸索:如何画出圆,画出半圆?2、学生试着画出实践圆的图形。
(见课本P16第1-3题)四、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复命令,使我们在画规则图形时,简化了画图命令,因此我们一定要专门好地把握它。
在使用时专门要注意是否符合重复命令的差不多格式,即有没有连续重复重复执行的内容,假如有了,重复了几次。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画正多边形2-苏科版新版
画正多边形教学目标:1、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能用重复命令简化规则图形的作图命令。
3、能理解重复命令的嵌套。
教学重点: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确定“重复的内容”与“重复的次数”。
教学关键:重复命令REPEAT的用法。
教学准备:硬件:多媒体电脑室、投影仪。
软件:电子教室系统、LOGO语言程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理解一些角的知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各种角的度数大小理解长度的概念。
2、同学们,我们知道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下面请根据我的命令,来画出步长为100的正方形。
FD 100 RT 90FD 100 RT 90FD 100 RT 90FD 100 RT 90正方形画出来了,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命令有没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发现,同一组命令重复了4次。
这样重复输入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方法一次完成这些操作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学到简便的方法。
二、新授新课1、在上面画正方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组命令重复了4次,每次旋转了90度,一共旋转了360度。
2、下面我们再来画一个步长为100的等边三角形。
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
小海龟怎么才能画出等边三角形呢出示网页内容,得出图中的角度是120度。
FD 100 RT 120FD 100 RT 120FD 100 RT 120在上面画等边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组命令重复了3次,每次旋转了120度,一共旋转了360度。
3、我们把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下面我们再来画一个步长为80的正六边形。
提示:正六边每一个内角是120度。
我们得出小海龟每次旋转60度。
我们要重复6次,一共旋转了360度。
FD 80 RT 60FD 80 RT 60FD 80 RT 60FD 80 RT 60FD 80 RT 60FD 80 RT 60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样画正多边形了,随着边数的增多,画的命令也就越来越多,画起来也觉得越来越费时间、越来越繁,下面老师就把简单的方法教给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苏
科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述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展示一组春天花儿竞相开放的图片。
3、老师提问:哪些同学的家里养过花?在家里养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花盆)想一想花盆是什么形状的?(多边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
春天花儿竞相开放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着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投入情境,尝试操作老师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图形。
(一)主题一:画花盆。
1、展示一组花盆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花盆的外形,怎样画花盆最简便(用“多边形”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
看书自学,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教学设想】
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创建的这个情境,可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2、请同学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画多边形首先是在单击工具箱中“多边形”工具后,在画图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选取起始点;然后在多边形新线段开始的每个位置单击,“画图”程序会自动与前一点相连接;最后双击多边形的最后的一个顶点,“画图”程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这个规律,教师应注意多指导。
【教学设想】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尽量少指导,不去计较学生的低效操作,让学生在走弯路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求帮助,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的协作精神。
(二)主题二:画鲜花。
1、老师引导:花盆准备好了,在花盆里栽一束美丽的鲜花就更漂亮了?
2、全班讨论,如何画鲜花?(老师注意适当引导除了以前学过的椭圆工具,我们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多边形”工具来画鲜花,特别注意多边形与其他图形的组合以及结合其他工具来绘画。
)
3、指名学生讲解自己的绘画意图,其它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
【教学设想】
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这样可让学生作好精心的设计,带着思考去进行探究操作活动,避免了盲目的乱操作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
【教学设想】
因为教师没有统一指导,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创意,教师这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不仅是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也要进行交流。
学生看到同伴创意很漂亮,他们都会想学一学,创意好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地充当小老师,这些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
5、交流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介绍给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现方法,下面的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这里可渗透两个知识点:(1)多边形的组合:多边形本身是一种很好看的图形,将许多个多边形加以组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图形。
(2)“多边形”工具和“曲线”、“椭圆”等工具的组合:生活中
许多图形千奇百怪、形状各异。
“多边形”工具是对“椭圆”、“矩形”工具的补充,但是“多边形”无法替代其他工具,通过与其他工具有机地结合能画出更多更好的图形。
【教学设想】
教师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重视自评与互评等多元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6、学生再操作,补充完善自己的图形。
7、作品展示和评价。
把学生的作品,搜集到教师机上来。
老师向全班展示,并点评。
【教学设想】
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促进以后探究学习的兴趣。
这儿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拓展练习,自主创新主题三:装修自己的房间。
1、(出示同学们以前画的小房子图画)为迎接好朋友的到来,需要将小房子装修一下。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房子可以自己来装修。
2、学生操作。
3、生演示并讲解方法,共同评价补充。
【教学设想】
这儿是分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装修美化自己的房子时,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颜色的搭配,甚至可以添画一些他认为应该有的东西。
这样的拓展练习,可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交流心得,鼓励继续探究。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要求课后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