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2)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级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级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导致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RA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分级。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四个分级。

一、第一级:未能确认类风湿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简称UA)在这个分级中,患者的关节受累表现与RA相似,但尚未达到确诊RA的标准。

UA是一个临床诊断,它包括一系列与RA相关的症状,如早晨僵硬、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

然而,UA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通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二、第二级:可能类风湿关节炎(Probable Rheumatoid Arthritis)在这个分级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已经达到了RA的标准,但仍需进一步的评估和确认。

RA的标准包括持续超过6周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早晨僵硬、对称性关节受累等。

除此之外,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能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然而,这个阶段的诊断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第三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在这个分级中,患者的RA已经得到了确诊。

RA的诊断依据包括上述的RA标准,同时有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等自身免疫相关的抗体。

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的破坏和炎症。

四、第四级:严重类风湿关节炎(Severe Rheumatoid Arthritis)在这个分级中,患者的RA已经进展到了严重程度。

严重RA的特点是关节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加重,疼痛和僵硬程度显著增加,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也较为明显。

此时,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和强效的治疗,包括靶向免疫治疗和手术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良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良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良方【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动脉、神经、眼等缔结组织;除关节炎外,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肾淀粉样变、眼部疾患(如巩膜炎、虹膜炎),并发血管炎以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等,是一种广泛的结缔组织病,因此又称之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侵犯多个关节,从手足、腕等小关节起病,呈对称性,具有慢性、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特点。

本病首发症状常在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尤其中指指间关节最为多见,上肢比下肢常见,多呈对称性,持续数周,可有间歇性、游走性表现,常伴低热、疲乏、无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

其病理变化特点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滑膜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侵蚀,最后关节结构破坏,关节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等。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3.5。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

《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做了经典的论述。

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侵犯人体,留滞肌肉经络,导致气血闭阻,从而引起关节疼痛、麻木、酸楚、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同时又指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说明古人也把本病看作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病、痛风等,而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差很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应与一般的痹证相区别,应属于痹证之“顽痹”、“白虎历节”、“骨痹”、“历节风”等病范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个世界范围性疾病,分布于各种族和各民族。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病,全身性诊断标准(2010年版)可用于诊断RA。

诊断标准包括:1. 精确定义的弥漫性关节炎活动(至少4周)- 对应弥漫性关节炎列表(synovial joint lists)4项或更多关节的活动性的发炎。

2. 同一时间至少有1个细胞培养定量检测(Radiographic Quantitative Assay,RQA)阳性反应- 血清共行联合抗体(Common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CAI-IgG或IgA)蛋白水平较正常检测值增高,或,用现代囊膜色素(Modern Mucopigment)测试显示抗体滴度大于常值。

3. 同时有至少2处活动性骨质结核损伤- 可用X光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根据发病规律判断多处骨质结核损伤。

4. 其他相关的免疫性和血清学检查的阳性反应- 这些检查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粪便抗IgA抗体检测(Fecal Antibody Test for IgA)阳性;180度双侧抗体评估测定(Double Blind Assessment,DBA)阳性;RQA测定的抗体IgG水平高于常规检查值;血清促炎因子(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SIF)测定高于正常范围;RA抗原(Rheumatoid Antigen)水平增高;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抗类风湿抗体(Anti-Rheumatic Antibody,ARA)阳性。

以上8个检查项目,至少满足4条标准,同时兼具以上4个特征可以诊断RA。

另外,还需要更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粪便抗体测定,以及对病因的进一步研究,如肿瘤基因突变检查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
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6)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7)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
以达到消炎为止痛的效果。
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
2.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
(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
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
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变活动分期】
①急性活动期:以关节的急性炎症表现为主,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显著,
全身症状较重,常有低热或高热,血沉超过50mm/h,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
中度或重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定度较高。
②亚急性活动期:关节处晨僵,肿痛及功障较明显,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有低热,
血沉异常但不超过50mm/h,白细胞计数正常,中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定度较低。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护航》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类型。

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类风湿关节炎,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健康教育:
1. 了解疾病:患者及家属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2. 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患者应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诊断。

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缓疾病进展。

3. 积极治疗:除了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

4. 关注心理健康: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所以患者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5. 预防措施:适当的锻炼、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注意
保暖等都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措施。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但只要患者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健康护航、积极治疗,以及得到家人和医生的支持与帮助,患者们仍然可以过上健康、积极的生活。

【疾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名】RHEUMATOIDARTH

【疾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名】RHEUMATOIDARTH

【疾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名】rheumatoid arthritis【缩写】【别名】类风湿关节炎【ICD号】M06.9【概述】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了,目前大多认为其是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视为一种慢性的综合征,表现为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

此时患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现进行性破坏,并致使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性是男性的2~3倍;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国人。

【流行病学】1987年香港统计的发病率为0.27%。

我国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3倍,多发生在25~50岁左右最多。

【病因】本病病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是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1.关节病变(1)滑膜的改变:关节病变由滑膜开始,滑膜充血、水肿。

以靠近软骨边缘的滑膜最为明显。

在滑膜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

滑膜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多核粒细胞浸润。

在滑膜下层浸润的细胞,形成“淋巴样小结”,有些在小血管周围聚集。

滑膜表层细胞增生呈栅栏状,表面绒毛增生。

在晚期大部分浸润细胞为浆细胞,关节腔内有渗出液。

(2)肉芽肿形成: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渗出波逐步吸收。

在细胞浸润处毛细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

滑膜细胞成柱状,呈栅栏状排列,滑膜明显增厚呈绒毛状。

滑膜内血管增生,滑膜内血管增多,即成肉芽肿,并与软骨粘连,向软骨内侵入。

血管内膜细胞中有溶酶体空泡形成;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围绕,滑膜内并可见“类风湿细胞”聚集。

(3)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改变:由于由滑膜出现的肉芽组织血管导向软骨内覆盖侵入,逐渐向软骨中心部位蔓延,阻断了软骨由滑液中吸收营养,软骨逐步被吸收。

同时由于溶酶体内的蛋白降解酶、胶原酶的释放,使软骨基质破坏、溶解,导致关节软骨广泛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粗糙不平,血管翳机化后形成粘连,纤维组织增生,关节腔内形成广泛粘连,而使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形成纤维性强直。

待关节软骨面大部吸收后,软骨下骨大面积破骨与成长反应同时发生,在骨端间形成新骨,而致关节骨性强直。

RA(护本内科护理学)

RA(护本内科护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 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称性,多为外周性关节疼痛、肿胀、久之关节畸形、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出现关节僵硬和畸形,导致关节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检查
1、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等 2、炎症指标 血沉、C反应蛋白等 3、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4、遗传标记 HLA-DR4/DR1
RF: 抗角蛋白抗体谱 免疫复合物和补体 诊断及评估预后与指导用药 抗体谱广+高滴度 病情重 用药规范
RA病人的护理
躯体移动障碍的护理措施 置床档防坠床,穿防滑鞋防跌伤 增强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病房,必要时协助病员活动,保证病人安全 当疼痛与活动有关时,使用辅助工具 制定活动计划避免在关节僵硬时安排治疗、实验或检查 鼓励病人在急性期后加强关节的锻炼,缓解关节僵硬,避免长时间不活动
晨僵 患者晨起后或经过一段时间停止活动后,病变关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影响翻身、扣衣扣、握拳等活动,需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感觉才消失,称为晨僵。 持续时间至少 1 小时者意义较大。 晨僵出现在 95 %以上的 RA 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 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指标之一 。
RA病人的护理
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 对病员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意义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能主动避免各种诱因 正确指导病人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教会病人自觉进行肢体活动及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防止肢体废用综合征,教育病人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服药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RA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RA的方法,但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诊断1.临床表现RA的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

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实验室检查RA患者的血液检查通常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阳性可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到关节破坏、骨质疏松、关节变形等特征性表现。

4.诊断标准RA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满足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有典型RA表现,同时两项以上实验室指标阳性。

RA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病情活动、缓解症状、防止关节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最佳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四、药物治疗1.疾病修正性抗风湿药包括甲基泼尼龙龙、莫诺克隆抗体、依度晴、厄洛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

2.免疫调节药包括氢氯喹、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这些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3.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抗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针对特定的炎症因子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关节损伤。

5.辅助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骨化三醇、钙剂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疼痛、预防骨质疏松等。

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R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关节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关节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RA患者,如关节损伤严重,功能受限,经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关节镜下手术等。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

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

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

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表现。

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2、实验检查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

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仅在30%左右。

3、X线检查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 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

RA的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

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Ⅳ期(表1)表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I期(早期)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2 可见骨质疏松II期(中期)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3 邻近肌肉萎缩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III期(严重期)1 骨质疏松加上软骨或骨质破坏2 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无纤维性或骨性强直3广泛的肌萎缩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或腱鞘炎IV期(末期)1 纤维性或骨性强直2 III期标准内各条标准前冠有号者为病期分类的必备条件[诊断要点]1、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改变。

内科护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科护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病因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
RA
免疫因素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易感基因 :HLA-DR、HLA-DQ以及HLA以外的某些基因被 证明与RA的发病、发展有关,即RA是一个多基 因的疾病。
2、感染因素
改变滑膜细胞或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活化B细胞、T 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3、免疫因素:80%RA病人血液和滑膜组织中存在抗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疾病概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 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
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及
晨僵,部分病人可出现贫血、发热、皮下结节及 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 可有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1、关节表现:典型表 现是对称性多关节炎。
主要侵犯小关节尤其
是手关节,腕、掌指 关节,近段之间关节, 其次是趾、膝、踝、 肩关节。
(1)晨僵: 病变关节僵硬一晨起或关节休息后明
显,统称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成正比。
(2)关节痛与压痛:是最早的关节症状。
(3)关节肿胀与畸形:因关节腔内积液及周围软
3、糖皮质激素
强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关
节功能。
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者或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
糖皮质激素治疗RA的原则: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
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
不良反应:向心性肥胖,痤疮,并发或加重感染, 高血压,高血糖,精神症状等。
手术治疗:
滑膜切除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组织炎症而引起关节肿胀,多呈对称性。尤指近
端指关节炎性肿大而附近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 如梭状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简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简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1. 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主要影响关节的滑膜,导致关节炎和其他全系统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慢性进展性的特点,早期症状可以轻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反应将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提供适时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2. 健康教育内容2.1 早期识别和就诊及早识别和就诊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

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应当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识别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斑等。

- 如何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患者应该了解什么样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生可以最好地帮助他们。

2.2 日常护理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健康教育中,应提供以下内容:- 关节保护技巧: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和过度疲劳。

- 暖身运动和适度锻炼:介绍一些适合患者的暖身运动和关节保健锻炼,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强度。

-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所以患者需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为了避免过度疲劳,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并确保有足够的睡眠。

2.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重要手段。

在健康教育中应提供以下信息:- 常用药物介绍:如病情轻微时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Ds)、抗风湿药物(DMARDs)以及免疫调节剂等。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包括用药的时间、剂量、副作用预防及应对方法等。

2.4 营养饮食良好的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免疫力。

在健康教育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适宜的饮食组成:增加摄入富含纤维、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一、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炎为特征。

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等。

1. 免疫系统异常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免疫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过度活跃的自身免疫反应。

这导致免疫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T细胞对自身组织发生攻击,并产生大量的促进关节损伤的细胞因子。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亲属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病,说明遗传基因对该病的敏感度增加。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其中包括HLA-DR4等。

3.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也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烟、感染、荷尔蒙变化以及健康习惯和饮食等均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起到负面影响。

特别是吸烟,已被证实是增加患者罹患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

二、治疗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关节炎活动、改善功能障碍、缓解关节疼痛和预防或减少关节损害等。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缓解关节肿胀和减轻关节疼痛。

(2)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等,可迅速减轻关节肿胀和控制活动性关节炎。

(3)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氯喹等,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来减少自身组织受损。

(4)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抑制剂等,可针对特定的疾病靶点进行干预治疗。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温热疗法、冷敷、按摩和康复训练等,可以帮助缓解关节肿胀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特别是康复训练,通过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增加关节灵活性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手术治疗在严重的关节损伤或无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手术可能成为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关节置换术和关节融合术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恢复功能。

4. 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因此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010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RA,国际类风湿学会(ACR)和欧洲风湿学会(EULAR)于2010年联合制定了一套RA分类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套分类标准的内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RA分类标准的制定背景2.1 RA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难点RA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复杂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

早期RA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或其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制定一套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类标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2 既往版本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ACR曾于1958年、1987年和1991年分别发布了三个版本的RA分类标准。

然而,这些版本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早期RA的敏感性较低,对于非关节表现的RA的诊断标准不明确等。

因此,制定新版的RA分类标准成为必要。

3. RA分类标准的制定过程3.1 参与制定的专家团队ACR和EULAR联合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由风湿学、流行病学和疾病分类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他们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临床经验和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方式,共同制定了这套新版分类标准。

3.2 标准制定过程在制定过程中,专家团队首先明确了RA诊断和分类的目标,并确定了关键问题。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文献回顾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并通过德尔菲法进行多轮征求意见。

最终,在广泛讨论和修改后,确定了这套新版RA分类标准。

4. RA分类标准的内容4.1 关节受累特征新版RA分类标准将关节受累特征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评估。

关节受累特征包括关节肿胀、压痛、早晨僵硬等,其中关节肿胀是关键指标。

根据关节受累的数量和分布,将RA分为单关节受累型、多关节受累型和弥漫型。

4.2 血清标志物血清标志物在RA的诊断和分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版分类标准将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作为血清标志物进行评估。

类风湿性关节炎实训报告

类风湿性关节炎实训报告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疗方法,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2.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因素。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机制: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滑膜炎、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破坏。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贫血等。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等。

2. 临床实践(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等表现,检查关节功能。

(3)实验室检查:协助医生进行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检查。

(4)影像学检查:协助医生进行X光、MRI等检查。

(5)治疗: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等。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多样,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

2.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在于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合理选择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3.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4. 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自理活动受限 (与关节疼痛、畸形引起的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进餐、洗漱、梳头,上卫生间搀扶。 2、多于患者交谈沟通,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 者的需求并积极给予帮助和满足。
四、躯体移动障碍(与关节疼痛反复发 作、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增强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意识,穿防滑鞋防跌伤
八、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指导病员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勤剪 指 甲、勤翻身、勤换衣,加强基础护理 2、卧床休息时适当抬高双下肢,避免拖拉肢体, 保持床单元的干燥、整洁 3、指导病员增加蛋白摄入量,适当控制饮水量
十一、有免疫力下降,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给予患者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粉针10mg每日 一次静脉滴注,以提高免疫力; 2、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用药期间避免去人群集聚的 地方,防止感染; 3、禁止患有流感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家属或朋友探视, 预防相互传染; 4、防止皮肤损伤,避免感染发生; 5、指导患者勤洗会阴部,勤换内裤,防止发生尿系感 染。
关节功能障碍
• 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肿痛、结构破坏和畸形 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 工作能力。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将关节功 能按轻重程度可分为以下4级:
关节功能障碍分级 • 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 Ⅱ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某
些特定作,其他工作受限。
• Ⅲ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不
饮食的原则: 营养要均衡:不嗜肥腻、辛辣、烟酒;荤素 搭配、营养平衡,无需刻意避吃某种食物 选择低油低脂食物:避免实用油炸食物,可 食用低脂和脱脂高钙牛奶 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不要吃过咸的食物:同服激素会致水钠潴留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_Arthritis)以及其最新研究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_Arthritis)以及其最新研究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及最新研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容简介很多人认为风湿和类风湿是一个东西,其实不是,我稍后会给出解释。

什么是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由于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

该病伴随产生类风湿因子。

(2)在19世纪初,人们总是把风湿和类风湿混为一谈,认为是同一种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

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

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

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

(3)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4)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不同一.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外表现
1. 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ules) 多位于关节隆突及受压部位的皮下, 提示RA病情活动 2. 类风湿血管炎 可出现在任何系统。指(趾)、眼、 内脏血管 3. 肺损害 • 肺间质病变 30% • 肺结节样改变 • 胸膜炎
类 风 湿 皮 下 结 节
4.心脏损害
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脏受累表现
关节炎滑液WBC (2000~75000)×106/L,
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粘度差
关节镜及针刺活检 呈血管炎改变
诊 断 RA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
满足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RA
总分≧6可诊断RA
2012年国内推出的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晨僵≥30分钟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以上部位关 节炎) 3、手关节炎(腕或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1处 关节炎) 4、抗CCP抗体阳性 5、类风湿因子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概述
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 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 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骨 和肌腱等,导致关节破坏,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多见于中年女性,患病率:我国0.32%~0.36%,欧美为1%
鉴别诊断
(4)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本病主要侵犯脊柱,但 周围关节也可受累,特别是以膝、踝、髋关节为首发症状者, 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该病有以下特点:青年男性多见;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不对称关节 受累为主,常有肌腱端炎;90%~95%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 因子阴性;骶髂关节及脊柱的X线改变有助于诊断。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均可有关节症状,且部分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们都有相 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 (6)其他对不典型的以单个或少关节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要与 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感染)、反应性关节炎和风湿热相鉴 别。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生于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痛、僵硬、红肿、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方法。

1.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一种结合中草药和食物的治疗方法。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机,中医师可以开具相应的药膳方,如采用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的食材,如黑豆、芡实、姜、枸杞等,制作具有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药膳。

2.中药药物治疗:中药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失衡、湿热蕴结的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鹿角胶、苍耳子、青风藤等。

此外,中医药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综合考虑体质、病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3.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用针刺激,可以调理经络气血,改善关节的炎症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温针、冷针、电针等。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和力道的调节来促进气血运行的疗法。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轻敲、推拿等手法,刺激关节周围的穴位和筋脉,改善关节的养分供应,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缓解关节痛和僵硬。

5.刮痧拔罐疗法:刮痧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施加刺激,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湿气和寒气的平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刮痧拔罐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的作用,缓解关节的炎症和疼痛。

总之,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综合疗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湿热、血液循环等因素,改善关节的功能,缓解症状。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调整,因此建议在接受中医治疗时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

• 2.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1)注意姿势、体位:卧床期间不要长时间抬高头部或膝 部,以免屈曲姿势导致关节痉挛或致残。保持关节功能位。
• (2)理疗:如热敷、按摩、热水浴、红外线等可改善血液 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3)关节功能锻炼:症状基本控制后,应鼓励病人及早下 床活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关节强直、痉挛。早期 主要是被动运动,以后鼓励病人做主动运动,如转颈、攥 拳、挺胸、伸腰等;也可采用日常活动训练,如穿脱衣服、 洗脸、进食、入厕等,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切勿操之 过急,否则会致关节变形。
• (二)关节外表现 • 1、类风湿皮下结节 是本病较特异性的改变,约20%~30 %的病人可出现这种结节,坚硬如橡皮,略有压痛,对称 性分布,大小不等,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多见于鹰 嘴、腕、踝部等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其出现提示病情 处于活动期。
• 2、类风湿血管炎 主要累及病变组织的动脉,多影响中小 血管,可出现在病人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甲床或指端小血 管炎,少数发生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 3、脏器损害:可出现在任何脏器,如侵犯肺部可出现渗出 性胸膜炎,肺间质性病变、肺内结节样改变;侵犯心脏可 出现心包炎、冠状动脉炎;侵犯神经系统可出现脊髓受压、 周围神经炎;侵犯血液系统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侵犯眼部可出现巩膜炎、结膜炎等。
• (二)改善病情的药物:常用药物有青霉胺、雷公藤、金 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 (三)激素:一般不用,仅在急性发作期关节肿痛明显, 全身症状重,而其他药物无效时,可小பைடு நூலகம்量使用,当病情 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 • (四)手术:对晚期患者可性关节置换或滑膜切除术。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58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

但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较西方国家为轻,标准第一条及第二条我国患者不尽都能符合,可以灵活掌握。

现介绍如下: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病程≥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病程≥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光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

其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均优于1958年标准(敏感性92%,特异性85%)鉴别诊断一、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如骶髂关节、腰椎病变,极少累及手关节。

骶髂关节炎典型的X线改变为骶髂关节炎,晚期腰椎呈竹节样改变。

有家族史,9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

血清RF阴性。

二、银屑病关节炎本病多发生于皮肤银屑病变后若干年,其中30%~50%的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与 RA 极为相似。

其不同点为本病累及远端指关节处更明显,且表现为该关节的附着端炎和手指炎。

同时可有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血清 RF 阴性。

三、骨性关节炎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者。

关节痛不如类风湿关节炎明显,且以运动后痛、休息后缓解为特点。

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为主,手指则以远端指关节出现骨性增生和结节为特点。

血沉增快多不明显。

血清 RF 阴性。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部分患者因手指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而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然而本病的关节病变较类风湿的关节炎症为轻且关节外的系统性症状如浆膜炎、蝶形红斑、盘状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

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低下则在早期就出现。

五、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尤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时相混淆,下列各点可资鉴别:①起病一般急骤,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
②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③常同时发生心脏炎;④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RF阴性;
⑤水杨酸制剂疗效常迅速而显著。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

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一、一般疗法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来者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

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

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二、药物治疗(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镇痛消肿作用。

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

这类药借其抑制环氧酶(COX)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

前列腺素有致炎(肿痛)及保持组织生理功能两种作用,故在服用 NSAID 后,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也损害了某些组织如胃粘膜、肾等而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甚至冒粘膜溃疡、出血、穿孔;因肾排纳功能一过性受抑制而出现浮肿、血压升高等。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 NSAID 可分为丙酸类、乙酸类、苷康类、吡唑酮类、苷布类等。

现将同时抑制 COX-l 和 COX-2 的NSAID 称为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抑制 COX-2 为主者称为选择性 COX-2 抑制剂。

后者的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较其它 NSAID 为低。

常用 NSAID 的剂量如下:①布洛芬:每日剂量为 1.2~3……2g .分 3~4 次服用;有胃肠不良反应者 20%~30% ,严重者有上消化道出血;
②萘普生:每日剂量为 0.5~ 1.0g ,分 2 次服,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布洛芬相似;③双氯芬酸:每日剂量为 75~150mg ,分 3 次服用;④吲哚美辛:每日剂量为 75~l00mg ,分 3 次服用,胃肠道反应较上述 3 种药物更多;属同类结构的有舒林酸、阿西美辛等;⑤美洛苷康:每日剂量 7.5~15mg ,分 1~2 次服用;胃肠反应低于布洛芬及萘普生;⑥美
洛苷康:每日剂量 100~200mg ,分 1~2 次服用,有磺胺过敏者禁用;⑦罗非苷布:每日剂量 12.5~25mg ,一次服用。

(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本类药包括若干不同的药物,它们除能改善RA患者的关节症状外,尚有阻止关节结构的破坏,但它们不能彻底消除滑膜炎症反应。

由于RA的关节结构破坏可以在起病后3个月就开始出现,因此早日应用 DMARD 来控制 RA 活动性和防止关节破坏是完全必要的,大多数患者需要至少两种DMARD 联合应用方能达到上述目的。

各个 DMARD 有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在应用时需谨慎监测。

现将本类药物中常用者详述如下: 1. 甲氨蝶呤(MTX)本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同时具抗炎作用。

每周剂量为 7.5~20mg ,以口服为主(1 日之内服完),亦可静注或肌注。

4~6 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

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等,停药后多能恢复。

是目前治疗 RA 的首选 DMARD .它有修复骨破坏的作用。

2. 柳氮磺吡啶剂量为每日 2g ,分两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

不良反应少,但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3. 来氟米特(leflunomide)主要抑制合成嘧啶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使活化淋巴细胞的生长受抑。

其服法为 50mg ,每日1次,3天以后10~20mg,每日1次。

4. 羟氯喹和氯喹前者每日 400mg 分两次服。

后者每日250mg一次服。

两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长期服用可出现视物盲点,眼底有“牛眼”样改变。

因此每 6~12 个月宜作眼底检测,少数患者服用氯喹后出现心肌损害。

5. 金制剂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

常用注射剂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

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mg.总量达300~700mg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mg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

维持量每月50mg.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量多年,直线终身者。

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

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

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mg,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

口服片剂名为金诺芬(auranofin),每日剂量 6mg ,分两次口服。

3个月后起效。

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紧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

1 2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