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培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接种污泥的来源
污泥接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本次
培菌采用 A 系列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选择活性良好的接种污泥是挂膜的
第一步。
三、污泥的培养:污泥的培养有连续培养法和间歇培养法。
( 1)直接挂膜法 ( 属于连续培养法 ) :这种方法是在适合的水温、溶解氧、 pH、
BOD5 及营养元素等条件下,连续进水正常运行处理系统,使污水中的土着微生
(1) 挂膜过程中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在生物膜的挂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
适当的营养比例,尤其是碳、氮、磷的比例,一般可以按照 BOD5:N:
P=100:5:1 来设置;在挂膜期间,应该避免大量有毒物质进入挂膜或驯化
系统。除了合适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应该保证挂膜与驯化系统中有合适
微生物生长的 pH 值、温度等。一般春秋季节污水温度 15~20℃之间,适
挂膜驯化后,系统即可进入试运转,测定生物膜反应设备的最佳工作运行 条件,并在不佳条件转入正常运行。 四、培菌过程的具体操作
(1) 因 A系列在运行中,因此直接将调节池内的污水注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 化池水满后流入接触氧化池。
(2) 注入水占池容的三分之一时,开始连续曝气,将反应池灌满水,然后投 入污水处理厂的正常污泥。
(5) 依上述流程连续运行,观察填料上污泥的生长状况。若微生物增殖正 常,可加大水量。
(6) 当填料上的生物膜达到 1~2mm厚时,且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氧化池进 出水去除率> 60%时,可认为生物膜的培养基本结束。此时可关闭沉淀 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当水质恶化时,可 适时开启污泥回流泵,以增强处理效果。
出水色度 2
不达标
2、 加药量不足 3、 药剂效果不理

1、 控制原水色度在设计值范围之内 2、 适当加大药剂投加量 3、 选择效果更好 的药剂
1、 微生物营养不
出水 COD
1、 向池中按比例投加 N、P等营养物质。
3
Fra Baidu bibliotek
2、 曝气量不足 3、
不达标
2、 增加曝气量。 3、调整 PH及水温。
PH值及水温不正常
(12) 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排除方案
可能出现 序
的异常情 号

引起异常现象可能 的原因
解决方案
水泵抽不 1 上水或出
水量极少
1、??水泵电机接线 有误 2、水泵被异物 1、 更换电机三相接线 2、 清除水泵泵 缠绕 3、水泵电机损 腔内的异物 3、 更换水泵 坏
1、 原水色度超标
(9) 运行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 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10) 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 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 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11) 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 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 的停留时间。
度,保持好氧层厚度 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
脱落均衡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镜检发现生物膜生物相发生异
常、生物膜过厚时,应通过调节水力负荷,调整回流水量等措施,促使
生物膜脱落以达到合适厚度。
(5) 曝气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捞除。
定期观察设备运行和处理出水,
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处理。
(可供参考的生物变化过程 )约 15 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 (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 20 天以后出现鞭毛虫、 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经过 20 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 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 ( 2)检测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 2mg/L。 ( 3) 观察污水的顔色变化。 ( 4)常用水质及测定方法,见下表:
物能在填料上附着生长。此种方法类似于活性污泥培养,培养过程实质上是使
污水中的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并且附着生长在载体上。这种挂膜方法可以参考 活
性污泥培养 的步骤。对于生活污水,或混有大量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可以采用
直接挂膜法,一般经过 7~10d 就可以完成挂膜。
① 接种培养
曝气池注满污水,然后大量投入接种污泥,再根据投入接种污泥的量,按正常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 1d,然后 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出水肯定 不达标,会影响我们的出水水质) ,当曝气池中形成污泥絮体,二沉池中有污泥 沉淀时,可以开始回流污泥,逐渐培养直至 MLSS达到设计值。连续培养时,由 于初期形成的污泥量少,污泥代谢性能不强,应该控制污泥负荷低于设计值,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负荷。培养过程污泥回流比,初期也较低 (一般为 25% 左右),随着 MLSS浓度提高,逐渐增加污泥的比,直至设计值。 B. 间歇培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因有 A 系列在运行,因此可以采用接种间 歇培养)采用此种而不采用连续是因为考虑到出水达标不达标的问题 将曝气池注满水,然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 (考虑一下污泥进入的量和时间,在 进水之前) 。只曝气不进水的过程,称之为“闷曝”。闷曝 2~3 天后,停止曝 气,静沉 1h,然后排除部分污水并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 1/5 左右。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 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 增加。在污水的温度为 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 15d 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 MLSS超过 1000mg/L。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使进水量逐步增大,并开 始污泥回流,这种挂膜法由于营养物供应良好,只要控制挂膜液的流速,保证 微生物的吸附。待挂膜后再逐步提高水力负荷至满负荷。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 大,可取 25%,随着 MLSS的升高,逐渐将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监测项目 测定方法
主要分析仪表、仪器
COD
重铬酸钾法
COD测定仪
SS
重量法
分光光度计
色度
铂钴标准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
PH
在线检测及比色法 在线 PH计及试纸
前两次的监测项目是这几项,第三次加上 BOD5 、 TP 六、挂膜与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生物膜挂膜与驯化能顺利进行,在挂膜驯化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运行负荷或略低进行连续培养。接种污泥一般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干污泥,也
可以用化粪池底泥或河道底泥。这种方法污泥培养时间较短,但受接种污泥来
源的限制,一般只适合小型污泥处理厂,或污水厂扩建时采用。对于大型污水
处理厂,在冬季由于微生物代谢速率降低,不受污泥培养时间限制时,可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如: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 进行接种培养, 然后将培养好的活性污泥转移至曝气池中。 ② 自然培养 是指不投入接种污泥,利用污水现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渐繁殖的过程。这种方 法,适合于污水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高、气候比较温和的条件下采用。 必 要时,可在培养初期投入少量的河道或化粪池底泥。 自然培养又可以有以下几 种具体方法。 A.连续培养
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产生的污泥絮凝性能不太好,
好处于离散状态,价值污泥浓度较低,微生物易处于内源呼吸状态, 因
此曝气量一定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值的 1/2 左右即可,否
则,絮状污泥不易形成。
(3) 挂膜初期进水流量小于设计流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设计流量的
20~30%启动运转。当挂膜观察到有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上时,填料层
(7)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 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转。
五、 系统监测 ( 1)通过镜检,观察原生动物数量、种类和活跃情况判断微生物挂膜及处理效 果。
在挂膜过程中,应经常采样进行显微镜检验,观察生物相的变化。生物膜 上的可从侧面反应生物膜的培养情况。生物膜以放线菌的菌丝体及活性泥团为 底膜,并夹有多量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时,提示生物膜已进入正常微生物环境 的代谢状态,生物膜挂膜过程基本完成。生物膜上的原生动物可以参考活性污 泥培养成熟时的原生动物。镜检只能作为评价生物膜挂膜完成与否的辅助材 料,生物膜培养成熟与否应结合对污染物项目的去除效果来综合评定。挂膜是 否完成可通过监测反应器对废水中 COD、氨氮等去除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且稳 定。若挂膜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可认为挂膜完成。
(3) 当接触接触氧化池液位达到设计液位时,停止调节池向 B系列的进水,闷 曝 1~2d(或 3 天)。只曝气不进水的过程,称之为“闷曝”。闷曝 2~3 天后,停止曝气,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静沉 1~2h,然 后排除部分污水并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 1/5 左右。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 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加。 (参考:出水与间歇 时间比为 12:3)当填料表面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可改为连续 进水连续曝气,使水量逐步增大,并开始污泥回流,进行动态培养。在 曝气过程中要控制池中溶解氧含量在 2~4mg/(L 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值的 1/2 左右即可)之间,并需测试污泥沉降比,若发现该值逐渐减少,说明 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
池中有成 4 团气泡上

曝气管道堵塞
应立即清洗或更换。
液面翻腾 5
不均匀
曝气有死角
检查池底四角有无积泥,应即时清淤。
出现大量 6
白色泡沫
1、水中含有大量洗 涤剂等发泡物质。 2、进水水质有变 化。
1、 应在调节池内投加消泡剂,以去除表 面活性剂的影响。或定期用水枪对池内泡 沫进行喷洒。 2、 测量进水水质情况, 对进水浓度进行调整。
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可以适当提高进水流量,一般
提高到 60~80%比较合适。当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可以再适当
提高污水流量直至设计流量。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负荷应由小至
大,待运行稳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
转。
(4) 生物膜过厚会导致生物膜中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
(6) 沉淀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出现大块污泥上浮,上浮污泥带有淡铁锈 色、不臭、并附有小气泡,为污泥反硝化所至。解决办法:加大回流 比、缩短泥龄、增加污泥负荷、多排泥。
(7) 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DO、温度、 PH值变化、微生物 生长状态及种类;
(8) 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 DO控制不当均 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 kgMLSS之 间;
测定水样的 pH,对好氧微生物来说, pH值之间较为适宜。
( 4) 确定 COD和 BOD能够测定
( 5) 确定污泥是否能回流 (不回流也可以) ,若能回流确定回流的路径,一方
面回流到接触氧化池,另一方面回流到水解酸化池。
( 6) 挂上填料样品以便于观察生物膜的生长情况
( 7) 如果泡沫增多,加入消泡剂
(4) 如果可以回流污泥,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继续闷曝 2~3(d 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 。闷曝一个星期后,开启 B 系列进水阀门,污水进入 B 系 列后续处理单元,水量逐渐增大。待挂膜后再逐步提高水力负荷至满负 荷。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生化池设计负荷的 20-30%,检测 COD的变 化,计算一下 COD的降解能力。 COD降解能力上去了,再继续增加,每次 以增加设计负荷的 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 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合进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可适当投入接种污泥,并控制较低的运行
负荷。一般冬季培养污泥时,培养时间会增加 30~50%。
(2) 在挂膜初期应注意控制系统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该比正常运行
是稍少,对于有曝气系统的生物膜系统,可以减少曝气量来达到目的。
控制溶解氧的目的是减少挂膜初期曝气作用造成生物膜冲刷流失。
B 系列运行培菌方案
本次在培养过程中,直接用所处理废水培菌,因此是培养和驯化同步进行。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 1) 需要确定构筑物及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 2) 确定污水中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否满足培菌要求: BOD5 :N:P=100 :5:1 ( 3) 碳源以 BOD5 表示, N以 NH3-N 表示, P 以 PO43- 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