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最后,我们说18 世纪末中国融入世界的最 后一次机会,随着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
而告终。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和封闭思想等等,
从马嘎尔尼访华这一事件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 18世纪中英之间的平等交往尚有可能,那么到19世纪中
叶,这样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这也正应了清华
大学历史系前主任蒋廷黻的一句话:“鸦片战 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
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虽然历史
已过去,可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仍在继续。
感谢观看!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第三,它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的契机。
马戛尔尼的访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 访华,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如此 近距离的接触,也是新旧世界文化的初次见面,双方如果妥善 的利用这次机会,中西双方的文化相互交流,对于大家都不无 裨益。所以马嘎尔尼使华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这个事件已经 是世界史的意义)上至关重要的偶然事件,就是这个事件决定 晚期中华帝国是否有机会平稳的过度到近代化的过程中,避免 中国殖民地化的命运。
马戛尔尼访华
——车辆151 唐田尧
一、源起:欧洲商人不愿再扮演朝贡者的角色
二、马嘎尔尼使华:寻求主权平等却极尽屈辱
三、尾声:用大炮轰开中国关闭的大门
四、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三点影响
乾隆时期的中英贸易
1.输入低于输出
2.贸易额逐年递增
3.英国扩大贸易的愿望多于中国
源起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自17世纪起,东南沿海一带的欧洲商人日益增多。 中国官方称这些“西洋蛮夷”为“贡使”或“夷商”。在 清廷的眼里,中国与西欧诸国商人的有限往来反映了朝廷 的怀柔。中国人认为,允许外国人与中国通商,彰显了天 子的仁厚。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导语: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别有用心的访华使团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已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
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却未料使臣在中途病死。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政府又派曾任外交官和殖民地行政长官的马戛尔尼为特使,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前往中国,祝贺乾隆皇帝83岁寿辰。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英国政府对这次出使十分重视,为使团的组成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首先,对使团成员做了精心安排。
特使马戛尔尼是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官和殖民主义的老手,曾任驻俄公使,与俄国签订了十分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以后又历任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
副使斯当东是马戛尔尼的挚友,有从事殖民外交的丰富经验。
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
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生活常识分享。
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Ma Cartney Mission英国早期派遣来中国的官方代表团。
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 (1737~1806)任全权大使。
1792年 (清乾隆五十七年)9月,他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图》(绘画)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
1793 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 (今河北承德)行宫。
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
军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
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
马戛尔尼多次想与和讨论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均无结果。
10 月3日,英使提出书面要求6点: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一一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警告英人不得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至此,马戛尔尼的使命归于失败。
10 月7日,使团一行乘船由运河南下杭州,然后改行陆路至广州离境,于次年9月回到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探源-资料.ppt
上海市进才中学 杨国纬
英国对华谴使目的
1792年9月26日 英国朴茨茅斯港 狮子号
马戛尔尼
英国对华谴使目的
名义上 祝寿
清高宗乾隆
马戛尔尼
英国对华谴使目的
马戛尔尼使团馈赠的礼品
天文仪器、赫地歇耳球望仪远镜、钟表等 战舰模型、火炮、连发手枪、削铁不卷 刃的利剑等 城市、教堂、城堡、桥梁、陆战与海 战、 船坞、赛马等写生画
英国对华谴使目的
英国为什么选择送这几类礼品?
➢天文仪器、地球仪、钟表等 ➢战舰模型、步枪、连发手枪、削铁不卷刃 的利剑等 ➢ 城市、教堂、城堡、桥梁、陆战与海 战、 船坞、赛马等写生画
英国对华谴使目的
“本国早有心差人来,……便为着要见 识普天下个地方有多少处,各处事情物件 可以彼此通融,别国的好处我们能得着, 我们的好处别人也可能得着。……各国互 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
文明碰撞
英使抵天津(W·亚历山大)
文明碰撞
礼仪之争
叩三 坚持 跪 坚拒
九
文化冲突
文明碰撞
马戛尔尼的六点要求
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 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 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阿兰·佩雷菲特 《停滞的帝国》
文明碰撞
开放口岸 增设货栈 租地居留 减免关税
皆不可行
文明碰撞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 属借。外”夷“货天物朝以物通产有丰无盈。,特无因所天不朝有所,产原茶不 叶、瓷器、丝帛,为西— 洋—各乾国隆致及乔尔治三国世必敕谕 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2023年《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读后感
2023年《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读后感2023年《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读后感1前面部分是马戛尔尼写的,相对客观,不带感情色彩,大多就事论事,可以看作是写给英国王室或者其他部门的一种报告。
后半部分是巴罗写的,主观色彩稍重一些,有一种发达文明俯视落后文明的感觉,适合展示给普通民众观看,也更有可读性。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正是中国的乾隆盛世,可就是这个盛世,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贫穷落后,甚至是开化程度有限的文明罢了。
城乡建设与体制的落后暂且不谈,书中描写详尽,关键还是国人心态,下到平民百姓,对外来事物的表现是恐惧和好奇,而此种“好奇”还是一种很低端的“好奇”—没有丝毫探索精神的好奇,没有任何求知欲望的`好奇,仅仅是把它当作是看怪物或是看戏一般的好奇,只是为了充实一下田间地头的无聊时光或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上到贵族大官,对外来先进事物的表现也令人吃惊,是一种鄙夷的,仿佛鄙夷这是雕虫小技般的,或者是一种不足为奇的,似乎对此早有耳闻,又似乎对此了如指掌的傲慢。
尤其是后者的表现,在今天的中国仍能看到影子。
2023年《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读后感2沉默而别扭的父母,木讷的老大,被寄托全家希望却无力承担的老二,和习惯于在家毫无存在感的老幺。
这是不是另一种stereotype呢。
还不算太晚。
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
她将重新开始。
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
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
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
一切都不晚。
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
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
双脚悬空的莉迪亚——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突然发现了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性,她决心改变一切。
她要对杰克说对不起,告诉他,她永远不会讲出他的秘密。
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
她会告诉他,她理解他。
简析马戛尔尼使团使华的背景_原因_影响及其现代意义_陈娟娟
此次使华对此后的世界和历史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马戛尔尼使团使华的背景
英国在西方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
展,而国内的资源有限性和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促使英国急于
向海外扩张,以寻找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一
直以东方第一大国自居的中国,在乾隆时达到了%康乾盛世&
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
三$马戛尔尼使团使华的影响
虽然英国使团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但他们用所
见$所闻感觉到了这是一个华而不实并正日益落后的国家,更
重要的是对此后的世界和历史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预示着一个%有限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可以说马
戛尔尼使团使华是先进社会和传统社会相遇最有说服力的例
四$马戛尔尼使团使华的现实意义
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并非始于 %’#$ 年,而是比这要早得
多,但是 %’#$ 年却成为长期对抗的意想不到的起点#法国著
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鲁代尔就被 %’#$ 年的英使使华事件所
吸引,他认为虽然这是不成功的约会,却是文明与思想比较史
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时刻#这是古老中国与近代化英国的
瓜分完毕!马戛尔尼使团的使华正是标志着世界将不再是闭
塞的,一个%有限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
其次,改变了英国人的中国观#过去曾有不少西方人来中
国,但是他们的记述不但不能解决西方对中国的疑问,反而更
增加了对它的好奇#这些记述有的互相矛盾,有的内容可疑,但
是它们有一个一致的看法就是中国是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的
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和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
关于清乾隆年间英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礼仪之争的思考
关于清乾隆年间英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礼仪之争的思考1.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并纵火焚烧了圆明园。
在那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没使用过的英国大炮、炮弹和其他各式武器。
这些西式武器怎么会出现这里呢?这要从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说起。
那时距离1840年的鸦片战争还有将近半个世纪,英国使团抱着与中国谈判互相通商的目的来华,他们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最精巧的科技成果。
但是,这次和平访问彻底失败了。
因为清朝政府要求马戛尔尼等人对皇帝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而马戛尔尼却要求施平等的礼节。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不欢而散。
然而这次访问失败的背后真的只是礼仪问题,还是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呢?磕头之争背后的深层碰撞,这是新旧世界两个最强大的帝国的第一次正面撞击。
他们拥有的是完全不同的国际秩序和南辕北辙的思想观念。
因为这些根本性的差异,这次访问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访问的失败让英国萌生了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想法,为中国近代所遭受的殖民侵略埋下了伏笔。
2.不仅仅是礼仪问题,是国家尊严地位的问题。
3.这是中国传统的天朝上邦的朝贡外交和英国期待的平等外交之争。
马戛尔尼访华时,英国国力蒸蒸日上,他在进京然后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的途中,已经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
觐见之后,他的外交使团从中国内陆南下广州,更是深入观察到了大清帝国的外强中干。
可以说从马戛尔尼访华后,欧洲原来对中国的认识——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里的遍地黄金和丝绸,开始破碎,开始客观地观察中国。
本来这次出使,给了中国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好机会,英国使团带来的礼物中,有火枪,地球仪等当时算“高科技”的产品,可惜偌大中华,没有一个人去认真了解,这些礼物到半个多世纪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抢劫时发现几乎原封未动。
使团里有个11岁的小男孩,叫托马斯?斯当东,当时是副使的孩子,在航行途中学会了少量的中文,据说得到了乾隆——当时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喜爱,特别赐予了香包的小礼物。
这个孩子后来入职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工作近20年,成了中国通。
对立到统一
对立到统一——历史对中英两国的影响张君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
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i。
然而,由于清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
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ii。
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清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清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i。
从当时的情况来讲,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而反观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升时期。
但是两者都以自我为中心,中国沉浸在之前的东亚朝贡体系中,而英国对中国的了解也不多,理解、分析和处理对华关系同样凭自己的文化思想观念,无处不显示着对自身实力和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外交冲突几乎不可避免,而所谓的“礼仪之争”仅仅是中英文化碰撞的一个缩影。
通观事件的全过程,中方的态度虽然反映了强烈的自我中心以及封建社会的衰落期的种种弊病,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主权国家应该有的外交尊严。
反观英国,虽然两国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但英国使团作为为实现自由贸易而来的使者,就应该尽量尊重他国的文化和礼节,从而体现诚意。
而其表现出来的诚意,却远远没有对一个大国最基本的尊重。
如划地居留通商,这个要求具有明显的侵略倾向,不等同于今天的商业土地租赁。
至于“自由贸易”,就更为可疑了。
事实上,英国人的“自由贸易”是殖民时代最大的谎言之一,英国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贸易保护,在那一个时期打着经济贸易的幌子侵略了不少国家。
况且,那一时期全球市场远未成型,中英的经济体制又相差很多,我们凭什么对这样的“自由贸易”抱以那样美好的期望呢?由此可见,中国虽然在此次事件中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但英国也没有带着诚意而来,表现出对一个与之平等的大国应有的尊重。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定海印象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定海印象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当时世界上两大顶尖强国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有了第一次正式国家级官方交往,英国政府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派遣以马戛尔尼伯爵为全权特使的政府代表团对中华帝国进行访问。
这次访问,舟山是英使团访华的第一站。
访华的第一站选择舟山马戛尔尼使团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本土的朴次茅斯港出发,沿欧洲、非洲海岸南下,经过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然后沿中国大陆海岸线北上。
经过10多个月航行,于1793年7月1日到达舟山。
现在发现的史料已证明,英使团选择舟山作为访华第一个登陆地乃有意为之,而作为循惯例是接待口岸的广州,巡抚郭世勋为这次例外的“门户开放”找了两点理由,其一是英国使团没有上呈副表贡单不符规矩,他们又不知道是哪些贡品,所以不敢自作主张予以接待;其二是英国使团担心贡品由陆路转运会有损坏,已从外海奔天津而去了,所以郭世勋上奏要求朝廷下令“浙闽及直隶省各督抚饬令所属查验放行,由天津进京”,乾隆同意了。
这样才使舟山成为了马戛尔尼使团中国行的第一个登陆地,在这里停留休息和考察了七天。
英使团访华的第一站选择舟山,应该与离此时已四十多年的英国商人蜂拥来这里进行商品交易有关。
而英使团此行,名义上是祝寿,真正目的却是想恢复对中国的通商。
把定海城比喻为威尼斯1794年马戛尔尼使团返英后,其成员出版了五部旅行记或日记。
其中,副使乔治?斯当东爵士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是关于此次外交使命记录的“官方版本”,出版于1797年。
马戛尔尼访华的舟山之行,最大的一件事是使团进定海城。
在斯当东所写的“官方报告”中,对当时的定海城描述道:“这里的房子都只有二层。
曲线优美的屋顶上,彩瓦宛如兽皮。
屋脊顶端上有一些怪兽塑像。
在欧洲的城市中,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
不过较小一点,城外运河(濠河宽25英尺)环绕,城内沟渠纵横。
架着这些桥梁的河道很陡,桥面上下俱用台阶,好似利阿尔图(威尼斯城桥名)。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同时这样的结局也造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 条约,而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嘎尔 尼来华提出的要求。
谢谢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时间:
1792年9月-1794年1月
地点:
中国
人物: 马戛尔尼使团 康熙皇帝
正使:乔治•马戛尔尼• 副使:乔治•斯当东(斯当东从男爵) 中国传教士:李神父、周神父、安神父与王神父。 船长普罗克托和翻译, 船内有跟役、水手四十人。 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 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 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 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起因
经过
第一:英国愿意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 如中国愿意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庭必以 最优之礼款待之。 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 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 海关税则。 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他一个小岛,可 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存货物,就如同 西班牙人在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 好机遇。
单膝跪地还是三跪九叩--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记
等拘泥国俗,不行此礼,转失尔国王遣尔航海远 河 .于礼 节 多未谙 悉 .朕心深 为不惬 ”。清
来祝蟹纳贡之诚,且贻各藩部使 臣讥笑,恐在朝 廷负责接待英使 团的大臣徵瑞等再 次与马嘎
引礼大 臣亦 不容也 。
尔尼就礼仪 问题磋 商 。马嘎尔尼仍 旧坚 持 以
至此 ,中英 双方就英使觐 见乾隆皇帝 时 谒 见英 国女 王一样的屈膝 礼谒 见中国皇帝 。
使 中国 。十月,乔 治 ·马 嘎尔 围的贸易大门。
单 膝 跪 地 还 是 三 跪 九 叩 尼与副使乔治 ·斯当东一道,
在经 历几个月的 漫长航
率领 由植 物学 家 、化学 家 、天 行 之 后 ,马嘎尔 尼使 团抵 达
文学 家 、医 学 家 、航 海 家等 广 州 。l{1于英 国使 团打 着 表
及 ,为维 护 天朝 国体及礼 仪 ,
帝 撒 了谎 。他 以为 可 以通 过
他 最 终 决 定 仅 派 随 员 天 津 道
自己的 努 力 ,让 马嘎 尔 尼 等
员乔人 杰 、通 州 副将王文 雄 前
人 接 受 跪 叩 礼 。然 而 马 嘎尔
往 英 国使 团所 乘 船 上 迎 接 马
尼 坚 决 主 张行 西 方 屈 膝 礼 ,
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 官 员不可能接受的建议 。
今 尔国王遣 尔等前来祝嘏,自应遵天朝法度 。虽
直 至英 国使 团抵 达 热 河 时 ,中英 双 方
尔国俗俱用布扎缚,不能跪拜,但尔叩见时何仿 就 觐见礼仪 问题 仍没有达 成一致意 见,这让
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若尔 乾隆皇帝甚 为不满 , “英 吉利使 臣等 前来热
马戛尔尼使团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 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 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返回
马戛尔尼的礼物
• 天体仪、地球仪、铜炮、开花炮弹、自来火枪、 能载110门火炮的“君王”号军舰模型、望远镜、 热气球等。
英国国王的书信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 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 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 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 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 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 您能休恤我们。
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 人在澳门一样。
乾隆的回答
•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 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 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 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 赐予筵宴, 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 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 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 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 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 按:实际上,一般认为,当庆典之际, 英使仍单膝下跪,鞠躬九次代表九叩。
使团的要求
• 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 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 之礼款待之。
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3000字左右)发生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焦点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及专著,争论也是一直不断。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与分析,并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来对其影响再进行一下浅谈。
一、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活动首先,回顾下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活动。
此次马戛尔尼访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访华。
1792年9,英王乔治三氏于18世纪末(1792)为了发展其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派遣马戛尔尼勋爵(1837-1806年)为特命全权大使率领400多人的船队来华,借为乾隆帝贺70寿辰,提出在中国沿海设立贸易港口,在北京常驻使节等等要求。
但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遭遇“礼仪之争”,在是否需要磕头的问题争执不休,因此会谈就此不欢而散,其结局,马戛尔尼使华所提出的贸易通商要求被清政府谢绝,并在结束祝寿典礼后一再被催促起程归国。
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无功而返。
于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9月6日回达两年前始发港普利茅斯港,马戛尔尼结束了他的使华之行。
这次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颇有些狼狈,正如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所说的:“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1 以上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大致事件简述。
至于它的结局,我们采取马戛尔尼访华失败说,对于马戛尔尼访华的失败,主要有三种范式。
其一为现代性范式。
其二,文明冲突范式。
其三,后现代主义范式。
在这里不再一一解释,这三种范式可以从关于马戛尔尼访华几本典型的著作中获得,如著作《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Sahlins?M,2003,368)、《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1995),以及《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美]何伟亚James L?Hevia,2002)等。
马戛尔尼使团观后感
马戛尔尼使团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纪录片。
嗯,那个马戛尔尼使团好像是好多年前来我们中国的外国人,他们是来跟咱们中国做生意的。
我看了以后有好多想法,觉得好神奇啊!一开始,老师说马戛尔尼使团是英国人,他们穿的衣服好奇怪,跟我们穿的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英国人的衣服好硬,像是铠甲一样,咯吱咯吱的,走起路来好像有点不方便呢。
然后我还看到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了好多奇怪的东西,有大大的风车,听说是他们的科技发明。
我忍不住想:要是我也能发明一些这样的东西该多好啊!不过,马戛尔尼使团的人也有点傻傻的,明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厉害的发明,他们竟然不懂!我想他们可能就是觉得我们的东西太神奇了吧。
嗯,最后我觉得,虽然马戛尔尼使团和咱们中国有些不一样,但是他们也带来了新的东西,和我们交换了好多好玩儿的知识。
老师还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做好自己的事儿。
哇,真好!我以后也要努力学,像他们一样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 1 —1 —。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介绍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介绍马戛尔尼是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那么你了解马戛尔尼访华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英两国的贸易却是完全闭塞的,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已经不能满足英国的需求。
到了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担任使者率领英国使团访问中国,马戛尔尼打着庆祝乾隆皇帝83岁生辰的旗号,为打开中国国门铺垫道路,这也是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达到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马戛尔尼访华期间,英国与清王朝高层谈判,争取英国在与清王朝的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并且积极拓宽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国门。
其实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还包括马戛尔尼是一名间谍,刺探中国的相关情报,提前预估一下中国的综合国力,研究中国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强盛,为英国的下一步动作提供情报。
英国对马戛尔尼访华十分重视,进行了十分完善的准备。
首先马戛尔尼就是一个经验十足的外交官,也是一位彻底的殖民主义者。
马戛尔尼担任过英国在俄国的外交官,并且与俄国签订了对英国十分有利的条约。
而且使团乘坐的军舰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是当时英国的顶尖船舰。
总的来说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有着军事、政治和经济多种目的,也是英国殖民和经济扩张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马戛尔尼访华失败的原因根据记载,马戛尔尼访华失败原因有许多,但是最终导致马戛尔尼访华失败,是因为中英礼节问题,往大里说就是中国和英国的主权问题。
根据历史记载,1793年6月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就已经到达天津港。
由钦差大臣亲自到天津接待。
此时正是夏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内避暑,于是便让钦差大臣护送马戛尔尼等使者去避暑山庄觐见。
但是外交活动还没有开始,礼节的问题就已经发生。
清朝政府强烈要求马戛尔尼他们按照附属国的礼仪行中国的三跪九叩大礼。
但是马戛尔尼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歧视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 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 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返回
马戛尔尼的礼物
• 天体仪、地球仪、铜炮、开花炮弹、自来火枪、 能载110门火炮的“君王”号军舰模型、望远镜、 热气球等。
• 按:实际上,一般认为,当庆典之际, 英使仍单膝下跪,鞠躬九次代表九叩。
使团的要求
• 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 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 之礼款待之。
• 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 • 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
海关税则。 • 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她一个小岛,可
返回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的长处,任何文明, 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随时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住世 界生产力、文化等等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兼收并 蓄,海纳百川,不断吸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 的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
走向世界,振兴中华!
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对马戛尔尼访华一事作出了 这样的评论: “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术与造纸术、 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的 国家把它们的发明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与欧洲双方都 会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
初入中国
• 马戛尔尼一行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受到了 清政府的热情接待。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和 别的地方举止严肃的陪同官吏相反,天津官吏 好奇心强。他们毫无拘束地仔细察看英国人的 一切东西:衣服、书籍和家具。
• “如果必须把他们和欧洲人相比较的话,那 么他们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国绅士们:举止潇洒, 对人一见如故——但是,内心却是孤芳自赏, 并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
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 人在澳门一样。
乾隆的回答
•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 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 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 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 赐予筵宴, 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 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 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 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 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英国国王的书信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 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 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 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 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 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 您能休恤我们。
• 清朝君臣们反应极为冷淡。清朝名将福康安在受 邀参观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火器操法时,“意颇 冷淡,岸然答曰:‘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 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 英国人送的火炮和炮弹,一直摆放在圆明园而未 曾使用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 圆明园时仍完好无损,英军又将它们重新运回伦 敦。
返回
历史法庭
被告:闭关锁国(主犯) 妄自尊大(从犯)
原告:孟溪镇中初一(5)
马戛尔尼使团 ——中英在1840年前夕的交往
• 马戛尔尼(1737-1806),即 George Macartney,英 国外交官。
出使
•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政府 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 为副使的使团访华。
• 他们一行由英吉利海峡的朴茨茅斯港出发, 分乘军舰“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前 往中国。
• 反复交涉不果,乾隆震怒,降旨申斥:
• 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 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
• 王大人应照行在军机大臣传见之礼,按次正 坐。使臣进见时,亦不必起立,止须预备几凳, 令其旁坐。所有该国贡物业经装好安设,自可 毋庸移动。其发去应赏该国王物件即于是日陈 设午门外。令其下人并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 进贡件已谕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该使臣等仍 令徵瑞伴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 候回銮接驾。
• 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 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 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此驾驭外藩之 道宜然。
• 英使在和珅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方 法:
• 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 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 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
• 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 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
小结
•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
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
队”。
——马戛尔尼
• “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
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蒋廷黻
什么叫“闭关政策”? “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是指关闭城门。 在这里闭关政策指的是清政府限制 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同中国建立贸 易通商关系,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新的 远东市场。
使团(正式)成员与使命
• 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九十人组 成,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 和图画等六百箱礼品,并带有英王庆贺乾 隆帝八十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 英国政府训令使团向清政府提出“改善” 贸易条件、互换常驻使节等要求;事先并 通过东印度公司,通知两广总督,要求清 帝准予直接进京晋见。
•
——斯当东(副使)
叩首之争
• 和珅作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 要求马戛尔尼及其所有随从在将来面见 乾隆的时候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 礼。
• 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 前来的“钦使”,他们只有在上帝面前 才双膝下跪,在参见英国国王时也只是 单膝下跪,行吻手礼,要求以同样礼节 拜见清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