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的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执法监督作为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行政执法监督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在制度设计、执行力度、监督范围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行为不规范,甚至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现象。

3. 监督手段落后。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手段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检查、调查等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支持,导致监督效率低下。

三、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一)监督机制不健全1. 制度层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监督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 执行层面:监督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不清,导致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执法人员素质问题1. 部分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导致执法行为不规范。

2. 培训机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

(三)监督手段落后1. 传统监督手段难以满足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的监督需求。

2. 缺乏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支持,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应用不足。

四、对策研究针对四、对策研究针对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研究:一、完善监督机制(一)制度层面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确保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制定详细的监督标准和流程:明确各级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监督行为,确保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执行层面1. 优化监督机构设置:科学设置监督机构,明确各级监督机构的权责,加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对应措施引言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例如执法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困境1. 执法不规范由于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这不仅会导致执法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2. 监督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存在不足之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范围狭窄,容易出现监督盲区。

这些问题导致监督难度加大,无法全面有效地监督行政执法活动。

3. 涉案当事人权益保障不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涉案当事人的权益保障常常被忽视,例如采取不正当的执法手段、对当事人进行不合理的处罚等。

这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应措施1. 健全执法标准与培训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和规范,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

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内部管理,加强执法人员的监督与约束,确保执法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2. 完善监督机制与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力量配置,扩大监督范围,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的全过程、全覆盖、多层次的机制。

同时,加强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监督对象和程序,提升监督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3. 保障涉案当事人权益加强对涉案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申诉和救济机制,对于执法不当或不合理处罚的情况,及时纠正和补偿当事人。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结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健全执法标准与培训、完善监督机制与法律法规、保障涉案当事人权益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挑战和对策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挑战和对策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挑战和对策引言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监督工作的作用至关重要。

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增强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然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挑战一:监督力量不足由于行政执法部门人力物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执法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导致一些执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可能滋生权力滥用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人员培训为监督机构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他们具备发现和处理执法行为问题的能力。

对策二:建立监督协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各方的监督作用,增加监督力量。

挑战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行政执法监督的一大难题。

执法机关掌握着大量信息,而公众和监督机构难以获取相关的执法信息,导致监督效果受限。

对策一:加强信息公开行政执法机关应主动公开执法信息,包括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等,提高信息透明度,方便公众和监督机构获取相关信息,促使执法机关依法行事。

对策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供公众和监督机构查询和获取执法信息,方便监督监察工作的开展。

挑战三:监督责任不明确行政执法监督的责任界定不清,导致监督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对策一:明确监督责任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明确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责任,明确监督的目标和范围,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策二: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程序和流程,加强对监督结果的评估和反馈,确保监督工作的执行。

结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监督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明确监督责任和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等对策,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和透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的原因与对策

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的原因与对策

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的原因与对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

从现实来看,检察机关对刑事法律的监督是比较成熟的一项法律监督,这主要体现在对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的执法行为的监督和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及庭审行为的监督及监管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羁押及改造情况的监督;然而对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勿庸讳言,存在不力的情况,检察机关有限的监督职权仅是对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对已构成犯罪的案件不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案件的监督。

这种有限的监督也存在法律规定不规范、监督手段不力、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的情况。

造成这种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立法的、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一、行政执法的现状行政执法机关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国家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行政执法中确实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表现在行政执法行为随意性太强,执法人员即是法律,行政处罚不受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受制约,执法中主观武断,徇私枉法,执法不严,渎职失职,滥用职权,甚至执法犯法。

从全国案例看,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甚至严重的问题。

例如广东毒米案、江西食用油案、山西、广西的矿难、安徽劣质奶粉案等等,无不反映出行政执法的混乱状态和负有执法职责的部门行政执法严重失职和软弱混乱的问题。

造成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理、合法、适当,行政执法行为受不受监督,如何进行监督,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督,怎样限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权的滥用,防止对当事人的侵权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依法治国的目标并非短期能够实现。

在行政执法行为中,除当事人依法提出复议申请引起行政复议程序,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主张,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外,其他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处于无外部监督的状态,对这些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通过内部规章制度的制约,然而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内部制约机制发挥了多大作用,已足以说明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及对策尽管我国实行着行政监督制度,但仍然存在着行政监督乏力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成因导致的。

首先,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行政监督的具体权力和程序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监督机关在实施行政监督时容易受到种种阻力,使得行政监督乏力。

其次,行政监督的力量分散。

我国的行政监督主要由多个监督机关来负责,如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每个机关的监督职责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因此,各监督机关在行政监督工作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巡查范围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行政监督乏力。

再次,行政监督的手段不够多样。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主要依靠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手段,但这两种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内部监督主要以行政机关内部的职责制约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为主,但由于内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存在较强利益关系,导致行政监督效果不佳。

外部监督主要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为主,但这种监督方式容易受到各种限制和干扰,难以发挥足够的监督作用。

最后,行政监督的实施力度不够。

行政监督工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有时监督机关在处理违法违纪问题时存在侥幸心理和顾虑情绪,导致监督工作的不及时、不公正。

此外,一些监督机关在行政监督过程中缺乏办案规范,对违法违纪行为处罚不力,使得行政监督乏力。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增强行政监督的力量。

首先,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明确行政监督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为行政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加强对行政监督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政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

其次,推进行政监督的集中统一、建立行政监督的统一协调机制,明确各监督机关的职责和协作机制,加强各级监督机关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加强对监督机关的培训和配备,提高行政监督的专业化水平。

再次,创新行政监督的手段。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执法监督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执法监督的存在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执法监督中,我们也会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包括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执法人员的管理不规范、执法监督的依据法不足以及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提供参考。

一、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是保障执法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但是,在实际执法监督中,我们会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对执法监督机制链条造成了影响。

主要表现如下:1.执法监督机构不够独立。

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执法机构与执法监督机构的利益相关和对立,这就需要执法监督机构实现独立性,不受到任何干扰和影响。

但是,在实际中,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2.执法监督机构权力不充分。

执法监督机构的权力过小,导致执法监督机构无法对执法人员及其行为进行限制和纠正。

而且,执法人员想要逃避监督机构的监督,在某些情况下企图打压监督机构,来保护其不当行为。

对策建议1.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要在监察机构中设置一定的独立机构,对执法监督机构进行人员和经费配备,并且采取独立的制度模式,实现其真正的独立性。

2.增强执法监督机构的权力。

针对执法监督机构权力不足的问题,应适时调整执法监督机构的权力范围。

这样,执法监督机构在执行监督任务时,会比较有力量,有利于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执法人员的管理不规范执法人员是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执行者,但是在实际执法监督中,我们仍然会发现一些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具体问题表现如下:1.执法人员执法意识不强。

有部分执法人员缺乏执法意识,对执法监督机制实际操作中的一些规范和要求缺乏充分理解,从而可能会出现偏差。

2.执法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在执法监督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执法人员的疏忽或者意愿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不合规行为,而且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和纠正。

行政执 法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行政执 法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是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探寻有效的对策。

一、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1、执法依据不明确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模糊性和冲突性,导致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执法标准,从而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执法技能,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甚至存在执法犯法、滥用职权的现象。

3、执法程序不规范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按照法定程序执法的情况,如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听取当事人申辩等,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执法的合法性。

4、执法手段单一部分执法部门过于依赖行政处罚等强制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引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导致执法效果不佳,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5、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在一些地区,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或经济利益,存在地方政府干预执法的情况,使得执法难以公正进行。

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1、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存在形式主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有时难以到位;外部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2、监督手段缺乏有效性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检查、考核等方式,难以对执法行为进行实时、全面的监督。

3、监督信息不透明执法和监督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对执法和监督过程缺乏了解,难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4、监督责任不明确在监督工作中,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三、解决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问题的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科学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为行政执法提供清晰的依据。

2、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

3、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执法程序,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一、概述行政执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上的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及有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实行监察、督促、督导活动。

是一个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执政党的监督、社会团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监督体系。

狭义上的行政执法监督是行政机关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依法进行评判、监控、督促和制约,是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

本文在狭义上探讨行政执法监督的有关问题,即政府内部的行政执法监督。

随着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时代的到来,政府法制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行政决策,法律事务的处理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执法监督是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职权之一。

主要通过行使通知限期改正权、提请同级政府处理决定权、与政府工作部门协调沟通权等权力来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执法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与行政诉讼等监督方式相比,在监督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沟通上也较为方便,一方面减少了行政机关的纠错成本,另一方面,这种内部监督更加注重从执法队伍建设等基本层面进行监督,更加有利于行政机关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提供一些执法意见,降低了违法行政的几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机关因其他监督可能成为被告的不利地位,将违法行政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但是,行政执法监督还存在着很多与自身职权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如何正确这些因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更好地发挥执法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一是监督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我国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十年内乱时期,“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我国政府法制机构基本上处于瘫痪或者空白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当前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法治进程的推进,执法监督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实践中执法监督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1. 法制建设滞后导致的监管空白:我国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领域立法滞后、对行业监管不足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执法监督面临监管空白,导致一些非法行为无法及时纠正。

2. 执行力不足影响了执法效果:尽管有一套完整的执法程序和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足、制约力弱等问题。

此外,执法人员之间司法质量参差不齐、有偏见或滥用权力现象也时有发生。

3. 信息透明度与技术应用落后:信息透明度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涉及案件信息公开的渠道和方式有限,公众对执法监督的了解较为有限。

同时,科技应用在执法监督中的普及程度仍不够高。

二、改进执法监督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以确保合理有效的执法工作,并增强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任。

1. 优化立法程序与加强规范制修订:及时修订滞后的领域立法,并完善对行业的监管制度。

加强与部门协调沟通,提高立法质量,以保障执法监督能够持续有效进行。

2. 加大执行力度与提升专业素质:通过加大司法资源投入、培养更多优秀的执法人员,并推动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动合作。

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准则,确保其专业素养达到较高水平。

3. 推进信息透明与科技应用:建设和完善涉案信息公开渠道、方式与机制,提高社会公众获取司法信息的便利程度;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执法过程的规范化、高效化,提升执法监督效果。

4. 加强培训与倡导司法公正: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法律、伦理等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认知和理解,倡导社会共同参与监督执法工作。

析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析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析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当前,我国的行政执法存在着多种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尽相同,但都对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效率和公正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就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1.行政执法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或者执法标准不明确,会出现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现象。

这些现象主要包括执法手段不当,执法程序不严格,执法人员对当事人态度恶劣等等。

2.执法权力滥用在行政执法中,一些执法人员会将自己的权力滥用,他们可能以私利为驱动,利用执法的机会获取不当利益,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3.执法效率低下在一些行政执法的场合下,执法人员的效率较低,其处理速度不能满足群众对行政执法的需求,常常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感,特别是一些困扰群众的问题,例如市容环境、交通安全等等4.执法公正性差存在一些执法人员会根据其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对当事人进行不公正的执法。

这些不公正的执法行为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和质疑,从而降低整个行政执法机构的公信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执法机构的制度存在问题存在执法制度不完备、法律标准不明确、执法机构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直接引起一些行政执法的问题。

例如,一些非法的行政执法,就是由于执法机构没有制定能够规范执法的法规,缺乏合理的监管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引起的。

2.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一些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对制度的认识、对法律的理解、对执法程序的掌握都比较低,不少人即使掌握了法律知识,但在实际执法中很难把握严谨的法律逻辑。

这些人员处理案件时,经常存在不知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

3.社会监督存在缺陷目前社会监督力度相对较弱,社会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且部分社会群体理性素养相对较低。

这些问题使一些执法人员失去了对行政法律的敬畏,而且容易导致执法机构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行政监督乏力因素及治理对策

行政监督乏力因素及治理对策

行政监督乏力因素及治理对策作者:何艳冰金玉萍单位:郑州交通职业学院行政监督乏力是近几年理论界在研究探索反腐防腐过程中根据现实提出的新的研究对象。

乏力主要是指缺乏效力或者力度;行政监督乏力是指党和国家提倡和制定的制约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或者效力不足。

这使得反腐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成为现阶段我国行政腐败行为持续发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行政监督制约的机制与行政监督乏力目前,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严重危害着人民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于是制约公共行政权力,强化行政监督效能是当今处理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们从实践中得出:行政监督是通过法律程序、政治权威或行政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层级节制关系,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采取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以及是否遵纪守法的情况实施全面系统地监察和督导活动。

行政监督是政府职能实现的有力保证,是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和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协调和高效运转的主要条件。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全面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基于权属关系的内部监督,有主观监督、自我监督;二是专门监督,有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也有人把这些列入内部监督之中;三是外部监督,有党纪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这些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比较完备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事实证明,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从建立以来,对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对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对防腐反腐加强廉政建设都起了重要作用。

也证明了这一机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但问题在于,也正是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尤其是行政腐败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我国仍处在腐败高发期。

我国的内部监督重修养缺乏法律约束,流于形式;专门监督机制阻碍重重,外部监督力量薄弱。

所以在实践中,监督制度软化,很难落到实处,出现种种“虚监”“、空监”现象,行政监督乏力表现十分明显。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刑事犯罪增多,执法监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执法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1.依法行政不够严格执法部门在进行某些行政处罚或查处违规行为时,往往没有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和程序进行操作。

造成了权力滥用、个案决定不公等现象。

2.内外勾结与腐败现象有些工作人员和外界利益集团勾结一起从中谋取私利。

给予和接受贿赂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3.信息闭塞与透明度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封锁消息渠道,限制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以保护当地形象。

导致信息闭塞与透明度不足。

4.执行能力弱化部分执法者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并未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保证其职业素养及严肃的执法态度,导致执行能力弱化。

三、对策1.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

通过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执行力与公平意识,减少权力滥用行为。

2.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执法机关实际表现与个人荣誉以及晋升相关联。

同时,针对违反规定或腐败行为,在程序上给予必要惩处,并取消相应待遇。

3.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增设独立且有权威性的监察机构作为中立观察者,并向公众开放接受投诉渠道。

利用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等各种途径推动形成有效监督机制。

4.提高信息公开度政府应主动宣传并公布重大案件及处罚结果等相关信息。

同时鼓励被调查单位自愿在一定条件下提交证据材料等,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

5.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依法设立相关机构,加强干部教育。

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依靠全体公职人员共同打造廉洁政府、清正执法的良好环境。

四、结论执法监督问题是运转中的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之一,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执法透明化和公正性,才能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未来的执法与监督将更加科学高效。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问题分析1.法律知识水平不足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培训和学习,导致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对案件的判断错误和执法错误的情况。

2.执法不公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人员可能会受到个人偏见、利益等影响,导致他们对案件进行主观判断,并可能对某些当事人采取过度严厉或宽松的处理方式。

这种不公正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信力和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3.滥用职权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为了个人私利或谋求其他非法利益而滥用手中的权力。

这种滥用职权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与秩序,也损害了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自身形象。

4.信息不透明行政执法过程中信息交流和公开度较低。

许多执行案件有关的信息往往只局限于执法部门和相关当事人之间,缺乏公开透明度。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阻碍公众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评价。

二、改进措施1.加强法律培训为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行政执法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同时,鼓励行政执法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学习,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2.优化执法程序建立严格、透明和公正的行政执法程序是改进必要举措之一。

确保案件审理过程公开透明,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执行案件时按照规定程序办事。

3.推动依法行政全面推动依法行政改革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此外,在实际执行中要注重情节认定、量刑标准等方面的统一,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对执法行为的影响。

4.加强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是提高行政执法合法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执法部门应当主动发布案件信息、执法程序以及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沟通,并便于监督和评价。

此举可以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5.依靠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质量是改进措施之一。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问题描述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确保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1. 监督缺失: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无法有效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导致执法活动可能存在不当行为或滥用职权的情况。

监督缺失: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无法有效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导致执法活动可能存在不当行为或滥用职权的情况。

2. 执法不规范:一些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准确,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依据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执法不规范:一些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准确,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依据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信息不对称:部分公民在执法过程中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欠缺,导致他们很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无法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信息不对称:部分公民在执法过程中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欠缺,导致他们很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无法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4. 办案环节不透明:一些执法机关在办案环节中缺乏透明度,未及时向当事人公示法律依据、证据材料等信息,无法保证办案过程的公开和公正。

办案环节不透明:一些执法机关在办案环节中缺乏透明度,未及时向当事人公示法律依据、证据材料等信息,无法保证办案过程的公开和公正。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督机构的职能: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增加监督力度,确保监督机构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加强监督机构的职能: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增加监督力度,确保监督机构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2. 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加强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加强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管理中,行政执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行政执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执法的效果,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以下是我对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的分析:1.执法效果不彰行政执法在一些领域中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存在素质和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执法行动的执行力不强。

另一方面,部分执法行为缺乏可操作性和弹性,导致执法结果不合理,没有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

2.执法不公正行政执法中存在执法不公正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不当行为,导致执法结果偏袒特定群体或个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度。

3.执法滥权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职过程中滥用职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他们可能随意执法,执法方法过于强硬或不合理,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执法责任不明行政执法部门中存在一些行政执法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在执法过程中,一些部门的执法人员过于宽松或过于严厉,对于自己的执法行为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

这种缺乏责任心和自觉性的现象,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效果和公信力。

二、改进措施鉴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提高行政执法的效果和公信力。

以下是我对改进行政执法的一些建议:1.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重点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同时,要注重执法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提高执法行动的执行力和协同性。

2.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执法标准和流程,确保执法行动合规、公正。

要注重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避免出现执法结果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情况。

3.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中的问题。

执法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执法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执法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执法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执法监督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市民权益、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否认执法监督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执法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强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一、执法监督的主要问题1.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例如,一些执法部门内部的监督机制不足,缺乏独立监察的权力和机构,导致执法行为难以受到及时监督和惩处。

此外,执法监督的外部力量也相对不足,社会舆论和公众参与度不够,监督的效果受到限制。

2.力量不平衡执法机关与被监督对象之间的力量不平衡是执法监督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被监督对象通常拥有较强的执法执行力量和资源,容易利用职权和资源来干扰、抵制监督的进行。

执法监督机构相对较弱,难以对大权在握的执法机关形成有效制约。

3.信息不对称执法机关和被监督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执法机关拥有大量的调查和证据采集手段,提供的信息较为充分和准确,而被监督对象在面对监督时往往选择隐瞒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使得监督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执法监督的对策1.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为加强执法监督,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

这包括设立独立的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其强大的监督权力,比如对执法行为的调查、惩处和追责等。

同时,要加强对执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的执行规范。

2.加强执法监督外部力量社会舆论和公众参与是促进执法监督的重要力量。

政府需要为社会舆论提供更为开放和透明的空间,鼓励公众对执法行为提出质疑和意见。

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估,在确保专业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提供执法监督的参考意见。

3.加强执法监督的技术手段支持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执法监督提供很多工具支持。

例如,在调查取证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获取证据。

当前行政执 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行政执 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行政执法监督是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行使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监督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一)监督意识淡薄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一些执法部门存在重执法、轻监督的倾向,将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执法任务上,而忽视了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和规范。

(二)监督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存在多头监督、职责不清的问题。

不同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导致监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同时,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在监督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三)监督方式单一行政执法监督主要依赖于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考核等方式,缺乏多元化的监督手段。

内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社会监督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监督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监督标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存在尺度不一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困惑,容易导致执法不公、执法随意等问题。

(五)监督信息不畅通在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存在障碍。

监督部门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导致监督工作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问题。

(六)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督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影响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一些监督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和人情观念,在监督工作中不敢较真碰硬。

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对策(一)增强监督意识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通过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使执法人员认识到监督是保障执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的必要手段。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前,行政执法监督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该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与公正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在特定政府主导下运行,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常常受到质疑。

监督机构应当独立于被监督的行政机关,以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但目前由于存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监督机构在行使职权时常常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到其独立性。

2.执法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普遍存在。

这不仅损害了行政执法的公信力,也给企业、公民等当事人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3.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前,行政执法监督的信息获取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监督部门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方面,监督机构缺乏权威、准确的信息来源,难以进行科学、客观的监督;另一方面,被监督对象常常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使得监督的有效性降低。

4.法制建设滞后当前,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于实际需求。

立法和法规制定的滞后导致执法监督缺乏明确的依据,难以规范执法行为。

此外,执法监督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也给行政执法监督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当前行政执法监督问题的对策1.加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应加强监督机构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独立监督,避免干预和操控。

政府应当将监督机构纳入法治体系之中,确保其在行使职权和监督执法过程中独立自主,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的干扰。

2.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是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公正、透明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执法准则和规范,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主观判断,提高执法公正性。

3.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应建立起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

监督机构需要获取更多的权威、准确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引言行政执法监督是确保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执法行为不规范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行为不严谨、执法决定不公正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执法结果不公正,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

解决方法:-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专业素质,确保执法行为规范、严谨。

-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

-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维权能力。

问题二: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另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方,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职权不明确、监督手段不足等问题存在。

解决方法:- 加强立法工作,明确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职权和监督范围。

- 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监督手段,确保其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

-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与行政机关的沟通渠道,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

问题三:公众参与度低一些行政执法活动缺乏公众参与,导致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受到质疑。

公众对执法活动的监督能力和知情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解决方法:- 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建立行政执法公开听证制度,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 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增加行政执法活动的独立监督和评估。

- 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布执法活动的信息,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结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确保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

但我们也需要面对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如执法行为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度低等。

通过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机制和提高公众参与度,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针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问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

从现实来看,检察机关对刑事法律的监督是比较成熟的一项法律监督,这主要体现在对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的执法行为的监督和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及庭审行为的监督及监管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羁押及改造情况的监督;然而对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勿庸讳言,存在不力的情况,检察机关有限的监督职权仅是对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对已构成犯罪的案件不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案件的监督。

这种有限的监督也存在法律规定不规范、监督手段不力、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的情况。

造成这种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立法的、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一、行政执法的现状行政执法机关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国家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行政执法中确实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表现在行政执法行为随意性太强,执法人员即是法律,行政处罚不受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受制约,执法中主观武断,徇私枉法,执法不严,渎职失职,滥用职权,甚至执法犯法。

从全国案例看,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甚至严重的问题。

例如广东毒米案、江西食用油案、山西、广西的矿难、安徽劣质奶粉案等等,无不反映出行政执法的混乱状态和负有执法职责的部门行政执法严重失职和软弱混乱的问题。

造成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理、合法、适当,行政执法行为受不受监督,如何进行监督,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督,怎样限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权的滥用,防止对当事人的侵权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依法治国的目标并非短期能够实现。

在行政执法行为中,除当事人依法提出复议申请引起行政复议程序,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主张,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外,其他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处于无外部监督的状态,对这些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通过内部规章制度的制约,然而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内部制约机制发挥了多大作用,已足以说明问题。

"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永远是一条真理。

二、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现状及监督不力的原因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实施法律监督的状况总的来说还不能令人满意,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伪劣产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药卫生安全问题、建筑安全问题、环境卫生安全问题、工商、税费、税流失问题等等,一个也没解决好,监督乏力。

正因如此,近几年来,检察机关自觉加强了对这些领域的法律监督力度,通过开展立案监督专项行动制止"以罚代刑"的问题,通过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惩治行政执法机关中的腐败犯罪分子,对犯罪起到警示、震摄作用,通过扎这实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防患于未然,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正确、公正、严格、规范行施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说上述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监督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从当前检察机关的监督手段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涉嫌构成犯罪而行政执法机关处以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立案监督。

近几年来,高检院相继推出对经济领域犯罪案件实施立案监督的专项行动,意在加强对行政执法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监督力度,发挥打击犯罪,遏制犯罪,维护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目的。

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发展仍需加强,机制建设尚不配套,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工作制度不到位。

二是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来达到监督的目的,但从统计情况看,自侦案件中查办行政执法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比例比较低,而因庇护行政违法案件当事人而受到查处的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则更少。

[!--empirenews.page--]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案件线索少。

据某县统计,几年来因涉嫌伪劣商品等犯罪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件,向检察机关进行控告、举报的一件也没有。

面对线索的匮乏,检察机关只能依靠自已发现线索,而其他工作的繁忙(该项工作主要有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又难以拿出人力、精力去深查线索。

举报线索少的原因是不言而喻,被处罚的当事人本来可能涉嫌犯罪,而被行政执法机关处以较轻的处罚(相对刑罚而言),当然会息事宁人;而行政执法机关对此已作罚款(主要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处罚,也必将受到经济利益驱使(严格不应出现这种情况,但现实必竟存在)而得罚便罚,不会再去追究当事人其他责任了,这也正是以罚代刑现象存在的本质所在。

当然,群众意识淡薄也是原因之一,但群众对案件的了解不会很深,并且当今社会下,"事不关已"而主动"管事"的人又有多少呢!二、立法上的漏洞。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享有对国家法律正确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力和职责。

但相比较而言,检察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的监督上,也就是说刑事法律监督是比较成熟的,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则相对弱化,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在于立法上的漏洞和不完整。

从法律的比较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来,在刑事法律监督中,刑事诉讼法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职权,例如批捕权、公诉权、自侦案件立案、侦查权、检察权、立案监督权、侦查活动监督权、对法庭审理的监督权、抗诉权、对监管机构监督权等等,非常具体,非常明确,这是检察人员履行职责的依据,是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是宪法规定的检察权的具体体现,因而在履行监督职责中工作有力度,监督机制也成熟;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除自侦部门依法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进行立案、侦查的权力外,法律的规定则几乎是个空白。

例如开展的立案监督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案件线索能否进行检查,查到什么程度,行政执法机关有没有义务配合、在不配合时又怎么办,检察机关如何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等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严格的程序。

从现实执法情况看,只是检察机关通过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达成共识,签订会议纪要等形式来开展监督工作,笔者认为,这种"协调"形式的监督是达不到法律规定的效果的,工作也是难以开展到位的。

并且以文件建立起来的监督在贯彻中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是无法并论的。

三、监督手段弱。

从当前情况看,对经济领域犯罪打击不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现象的存在和案件线索无法被司法机关发现并追究。

而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又缺乏有力的手段,《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检察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在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时,也仅能提出"检察建议",从手段上分析,比较弱,并且提建议的前提,必须是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

但从现实情况分析,经济领域犯罪案件法律规定的构罪标准一般数额较高,而行政执法机关一次查获和发现的当事人的物品(犯罪对象)则很难达到犯罪的数额和标准。

对此情况,检察机关怎么办,也无从下手。

因为检察机关也无法再进行初查,从人力、物力上也难以保障,并且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支持也可见一斑。

[!--empirenews.page--]三、建议和对策行政执法机关存在随意执法的现象比较严重,极大地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破坏了人们的法制观念,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落实检察监督权,防止打击不力,关键在于依法履行检察监督职责,建立合理机制,完善法律规定,补足漏洞和空白,深挖犯罪线索,加大打击力度,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

第一,完善法律规定。

这是解决对行政执法机关监督不力问题的根本方法,要通过制订、完善、落实检察监督权的具体法律规定,使检察机关监督权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任务与能够实施的监督手段相统一。

检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不再仅仅依靠双方的建立联系制度和协商来完成,而是监督有依据,建议有根据,工作有力度。

第二,明确监督措施。

针对检察监督手段太弱的问题,在当前法律立法的情况下,为有效开展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应当规定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受理、处理的行政违法案件(包括行政处罚案件和刑事处罚案件线索)有以下权力:1、审查权,即对行政执法机关对具体案件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是否合法有审查的权力;当然审查权的行使并不影响行政决定的执行效力,但检察机关认为行政决定不合法时,可以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2、调查权,即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对查处的违法案件处理程序、调查认定的事实,当事人的具体违法行为性质,违法行为的大小等,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行政执机关配合开展调查或自行决定开展调查取证。

3、调卷权,为了掌握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行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及处理结果,以便开展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工作,检察机关应有调阅行政执法案件卷宗的权力,行政执法机关在接到检察机关的调卷通知后,应当将卷宗送交检察机关阅卷审查。

4、知情权,即检察机关有权向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了解具体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情况,了解案件受理、查处、处罚依据以及其他有关问题。

5、备案权,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线索,应当在送交公安受理的同时,报送检察机关备案,为此应设立法律文书,增强报送的严肃性和程序性,使检察机关及时掌握行政执法移送案件情况,以便于开展立案监督工作。

三、设立行政执法检察室。

检察机关与重点的、案件发生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协商设立检察室,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窗口和触角,通过设立检察室,可以有效地防止行政执法权的滥用,可以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力度,最关键的在于"人来人往"的作用绝对大于"文来文往"的作用。

例如检察机关在看守所内设立的"驻所检察室",经实践证明,驻所检察室在检察机关对监管场所实施法律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使检察监督权真正落到了实处,发挥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驻所检察室,检察机关对监管场所的监督能够如现在这样到位,工作做得这样细致。

因而,检察机关有必要通过设立行政执法检察室,直接监督、了解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过程,从形式上和实体上保证法律监督工作的到位,从而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