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驻村故事

合集下载

驻村干部扶贫故事5篇

驻村干部扶贫故事5篇

驻村干部扶贫故事5篇驻村干部扶贫故事5篇【篇一】我是xx市妇联的一名干部,2016年7月至今担任甘泉县石门镇xx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两年多过去了,沉淀下来回忆自己的扶贫路程,内心很充实,也很自豪,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农民和农村工作,更与村民们结下了浓厚的情谊,今天我把我的扶贫故事与大家分享。

我分享的第一个内容是:送温暖献爱心用真心赢得群众信任2016年10月,xx旗袍文化协会率先组织捐款捐物,跟我去扶贫,协会会员捐款5000多元,我们用这些钱购买了3头成年母猪,捐给了村民,到现在两年过去了,这3头母猪已产仔8窝共57头猪仔,并且又捐出7头,这种帮扶模式,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增加了约4万元的收入。

两年多来,我成功组织了30多次“爱在xx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扶活动"。

先后有xx女企业家协会,xx365公益协会、缔一国际美容会所、xx新美居家具公司、多美广告公司、辰美工贸公司、延大附院等30多家公司单位,600多位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两年来累计捐助衣服、书包文具、日常用品、粮食种子、常用药品、助学金等价值20多万元。

受益群众300多户1000多人。

7月1日,xx蔓拉林格美容会所捐2万元,给39户贫困户购买39只电饭锅、床单、门帘、91床棉被,当印着勤劳致富的门帘挂在门上,感动也写在村民的脸上。

微心愿对接是我们今后准备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今年己经开展了两次,由xx能源化工集团,xx乐贝尔家政公司,市医院产科职工与39户贫困户进行了微心愿对接,捐助米面油、小食品、书包文具等价值一万多元。

圣地巾帼扶贫志愿者高英凤组织6名妇女义务给村委会画墙画,15米长的墙面,整整画了一天,虽然都汗流夹背却都特别高兴。

我们的真诚服务换来村民的称赞,她们说:扶贫干部真好,比她们儿女都好,我感到很自豪。

我分享的第二个内容是:要扶贫先扶志用榜样带动群众致富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是我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多次邀请成功创业女性进村,讲她艰难的创业故事,用她们的感人故事教育村民。

驻村扶贫故事3篇

驻村扶贫故事3篇

驻村扶贫故事3篇驻村扶贫故事1牙齿轻轻咬下,酸甜可口,鲜嫩多汁郑万里眯着眼,咧着嘴,笑嘻嘻地用他的土味普通话介绍着永春枇杷,末了还不忘学着网红主播的样子用力喊上几句买它!买它!买它郑万里是厦门海关派驻福建省永春县梅林村的第一书记。

梅林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级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

从2023年12月至今,为了这个贫困村的发展,郑万里硬生生地把自己从动植物检疫专家改造成了网红带货主播。

上任之初,郑万里没日没夜调查走访,挖掘家底。

他了解到梅林村以前种过青梅,没有效益砍掉了;后来种了芦柑,黄龙病死掉了;现在有枇杷,但成本高、品质不稳定卖不上价。

许多村干部的意见是枇杷是个没有前景的产业,还是改种其它吧。

郑万里却没有轻易放弃,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且从事动植物检疫十多年,他认为梅林村的枇杷品质并不差。

你们保证品质,销路我来想办法。

他一次次请来技术专家,为村民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指导,还找到厦门海关技术中心的同事,和他们就农作物病虫害鉴定和防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质量管控等签订合作协议。

历经三年,枇杷的品质稳定了,销路却成了首要问题。

不能让百姓的心血烂在地里! 郑万里先是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买,用自己的车几十箱几十箱地跑物流。

长期下来,发现这并不现实,一是速度慢、跑不远,二是无法建立长效机制。

郑万里四处想办法,借助电商平台,跟顺风、德邦等快递公司谈合作,以前1箱5斤的枇杷寄到上海运费要43元,谈到只需12元,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产品打开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通畅了,宣传就一定要跟上。

没钱请网红,那就自己上。

郑万里联合其他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一场推广永春枇杷的直播。

没想到几个大老爷们的大白话收到了那么好的效果,现场直播带货751件。

郑万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郑书记,我这有几百只鸡滞销了。

郑书记,我手上有芦柑卖不出去找他的村民越来越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点子非常多的郑书记开始考虑,打造直播带货培训点,教会当地农民使用新型营销手段。

我的驻村故事

我的驻村故事

亡,2个小时后,他的心脏也突然停止了跳动。

鉴于此,我迅速召集所有村干部开会商讨相关事宜,带头掏出300元并发出献爱心捐款倡议,为刘波家累计捐款1万余元,使刘波家缓解了燃眉之急,使全村人通过此事看到王集村“两委”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决心和能力。


河南省脱贫攻坚计划打好“四个硬仗”,一是就业创业扶贫硬仗,南阳市按照省要求适时制订夏季“双业”攻坚方案,结合到我村该如何行动呢?产业项目有到户增收、光伏发电,再争取新项目也有困难,那只有在就业上多做文章了。

54户119人,再一次列出劳动力、弱劳动力清单,看看哪些是已在外务工的,哪些是正在找工作的,哪些是只能在家干零工的。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郝伟等3个年轻人,我劝说他们联系亲友安排外出务工,对于不能外出的刘振东等人安排到村公益岗位,力争使有劳动力户必有一人参加就业。

经过理顺,53户(1户死亡、销户)中有劳动能力的26。

扶贫故事十则

扶贫故事十则

扶贫故事十则扶贫故事十则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很艰巨,全国上上下下基层领导干部都在全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因此也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篇一)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7月11日一大早,我和我们**日报的记者编辑再次来到三角镇**村。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回访我们的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8点多钟我们赶到了**村村委会办公室。

今天的**村村委会办公室前非常热闹,不大的院坝上挤满了村民,一打听才知道是**区知联会为了帮助**村的61户脱贫户巩固脱贫,专门采购并送来了800羽鸡苗、690羽鸭苗。

9:20分,全村人都差不多到齐了,区农技专家便向村民们传授喂养技巧,鼓励大家自食其力,巩固脱贫成果。

传授喂养技巧后,便开始向村民们发放鸡鸭苗,村民们都很兴奋,大家说说笑笑,春风满面,排队领鸡鸭苗。

我一直在人群中寻找我的帮扶对象**,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见到他,于是拿出手机接通了他的电话,我问他在家没有?知不知道今天要到村里来领鸡鸭苗?他在电话里大声说,我在村上的,我就是在等到领鸡苗。

通话中我突然发现**就站在院坝边上,我转过身去时,我们几乎是同时看到了对方。

我俩都有些兴奋,同时向对方奔去。

我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我问,你现在还过的好吧。

他答;还可以,我都搬新家了。

搬新家了?我甚是惊讶。

我说,一会领了鸡苗,我到你家去看看。

我又问他带没有带装鸡苗的背篓?他笑着说,带了的,带了两个背篓,一个装鸡苗,一个装鸭苗。

我说好啊,你快去领吧。

我的帮扶对象叫**我是去年9月认识**的,那时候我参与了**区的精准脱贫工作。

我的扶贫对象就是三角镇**村**社的**。

**家有4口人,老婆常开兰是智残者,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9岁就因贫辍学到外地务工,小儿子在政府的资助下坚持读着初中。

**的家距**村村办公地点有差不多30公里的山路,因为不通公路造成出行不方便。

我第一次去**村,在村办公室见到了**,本想到他家去看看,**说,路太远也难走,加上夜里又下了一场雨,路滑不好行走,他好心劝我不要去。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

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

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

200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

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

“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

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

“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

”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

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

2016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

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

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脱贫攻坚的故事

脱贫攻坚的故事

脱贫攻坚的故事在中国,脱贫攻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是一项关系国家全局、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许多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脱贫攻坚的决心。

故事一,驻村扶贫的奋斗。

我曾经驻村扶贫,亲眼见证了一位村民的蜕变。

这位村民姓李,家里条件十分贫困,生活十分艰难。

在我们的帮扶下,他开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通过劳动逐渐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他还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学会了一些手工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裕起来。

如今,他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围的村民一起致富,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故事二,教育扶贫的成就。

在另一个贫困村,我见到了一群孩子,他们曾经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但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和社会的帮助,这些孩子们逐渐有了上学的机会。

我看到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在教育扶贫的政策下,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他们将成为家庭、乡村甚至国家的栋梁之才。

故事三,产业扶贫的希望。

在另一个贫困山区,我们开展了产业扶贫的工作。

我们帮助当地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了一些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业项目,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我们的帮助,当地的农产品得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还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美丽的山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脱贫攻坚的故事,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下取得的成就。

他们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帮助和村民们的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的战役,更是一场精神的奋斗。

每一个脱贫的故事,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为每一个贫困家庭送去希望和温暖。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脱贫攻坚的故事,将会因我们的努力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好。

扶贫路上见初心:驻村干部的暖心故事

扶贫路上见初心:驻村干部的暖心故事

扶贫路上见初心:驻村干部的暖心故事驻村干部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种帮助。

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耗费大量精力,需要耐心、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始终保持初心,牢记手头的使命。

下面介绍几位驻村干部的暖心故事。

故事一:让村民过上好年山区的冬天特别寒冷,村民们的衣服和被子很老,棉花也不够蓬松。

驻村干部小刘经常和村民们交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向上级申请资金购买棉花,并组织村民们一起加工。

小刘还有心为村民们制作羽绒服,他就在网上搜索制作羽绒服的具体方法,并偷偷学习,终于自己制作了几件羽绒服,送给贫困户。

辞旧迎新之际,小刘还联合多部门策划了一场文艺晚会,让村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温暖、难忘的春节。

故事二:帮助贫困妇女创业在某个新疆的边远乡村,一个贫困的妇女家庭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没有收入和劳动力。

驻村干部小张得知后,拜访了这个家庭,和老人和孩子亲切交流,发现老人有不少手工制作技能。

于是小张想到了一个办法,带领他们向当地特产采购点咨询,统计当地的特色产品销量,算计产业链并亲自帮助开发手工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打造出一些原色手工品,如羊毛毯、造型仿真花,产品成功上市,也获得了顾客的认同和好评。

这个贫困妇女的家庭因此脱贫致富了。

故事三:关注学生发展有一个名叫小玲的驻村干部,在虎跑村担任村书记。

她深入了解该村的教育情况后,发现学生的生活很不容易,有的小学生要每天徒步爬山上学,晴天满脸灰尘,雨天浑身湿透;有的学生因为生活条件差,不得不在冬天里穿着薄薄的羊毛衫上学。

于是小玲把这些情况向上级反映,并用她的工资买来了山西省优质柿子苗,让村民手工制作了孩子们冬季必备的毛衣、围巾。

同时,她还多次向扶贫办申请资金,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区学校的公路,使得学生们的上学路程短了很多。

以上这些驻村干部的暖心故事虽然只是他们工作生涯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些平凡而幸福的点滴,让贫困山区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扶贫驻村工作队先进事迹材料驻村工作队优秀事迹

扶贫驻村工作队先进事迹材料驻村工作队优秀事迹

扶贫驻村工作队先进事迹材料驻村工作队优秀事迹扶贫驻村工作队是我国扶贫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是解决农村贫困的重要方式。

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派出大量的工作队赴贫困村驻点扶贫,通过产业带动、扶持教育、医疗卫生等多维度的手段,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和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扶贫驻村工作队中,有些团队凭借着先进的理念和方式,为贫困户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几个典型的先进事迹。

1.山东省阳信县突破“疆域贫困连片”困境阳信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势高寒,没什么资源,是一片非常贫困的地区,辖区内的九个乡镇,全部被列为疆域贫困连片区。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扶贫驻村工作队走入阳信县五十多个贫困村,搞起“一村一品、一户一基地、一人一技能”扶贫三大攻坚行动,带领阳信人民打破了贫困的困境。

典型的是郭庄村,原本靠讲究“地主经济”的村庄被改造成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建立三大种养殖基地,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山地土地,种植豆芽、草莓、黄油枣、胡萝卜、大葱等特色农产品。

郭庄村根据地形优势,选址设立旅游景点——白山溪生态旅游区,实现转型发展。

通过爆点引导、多元融合,“阳信模式”深得群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让贫困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变。

2.云南省大理州强化“三保障”大理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西北部由于民族人口集中、地处远离经济区等因素,一直被视为云南省最贫困的区域之一。

在扶贫驻村工作队介入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村贫困家庭实现“三保障”,即住房安全、医疗安全和饮水安全。

在实现住房安全方面,赵家山村配合政策进行“旧改”,政府为贫困户提供了半价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费用,大大提高贫困户的住房条件。

在医疗安全方面,吉村派出所工作队与急救车服务站合作,组织群众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并建立急救志愿者队伍,少年先锋队员也加入了志愿帮扶工作中。

在饮水安全方面,驻村队员与贫困群众一起制作过滤池,并实地演示过滤效果,以此让贫困群众明白自来水不是我们没有钱喝,是我们不需要喝。

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作者:来源:《宁夏画报》2020年第10期在西吉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经济,帮助村民想办法、出实招,在他们的帮扶下,告别贫困的步伐在加快,走上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它们就是驻村工作队。

丁彦东“贷款”记从一开始的拒绝贷款,到现在整天追着领导要贷款,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村民丁彦东近段时间的举动,让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伟有点哭笑不得。

因为在这之前,为让丁彦东贷款搞养殖,郑伟没少往丁彦东家跑,嘴都说秃噜了,可他就是拒绝贷款。

“看样子,这两年,老丁是尝到养牛的甜头了,否则不会这么积极主动。

”一旁插话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马麟和王建峰笑道。

丁彦东贷款一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

金融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后,我区各大金融机构鼓足了劲、全方位发力,特别是工商银行宁夏分行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码。

而当这股金融惠民之风吹到八岔村后,村民们都拒绝贷款,这其中就包括丁彦东。

“八岔村,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泥泞路太多,耕地较少,且常年干旱,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到村民发展。

”自2015年就到村上帮扶的郑伟说道,2014年,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达到50.02%。

以前,在八岔村,村民养牛只是为了耕田;加之外出务工者增多,村上的撂荒地一度超过5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为零……如何才能破解村民致富的难题?宁夏分行认定,唯有靠现代化养殖和科学化种植,贫困村民们才能打赢这场翻身仗。

何况,金融扶贫又破解了村民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拿丁彦东一家来说,孩子都太小,外出务工的可能性为零,所以种养殖才是他们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郑伟说道,在多次动员下,大部分村民都同意贷款养殖,但也有少数村民,和丁彦东一样不想贷款。

对此,丁彦东解释道:“担心养牛出问题,不仅赚不到钱,贷的款也没办法还。

”得知第一批贷款村民中没有丁彦东后,到第二批贷款申报时,郑伟又开始往丁彦东家跑。

几个月的软磨硬泡,2017年年底,丁彦东终于答应贷款。

我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素材五篇

我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素材五篇

我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素材五篇【我的扶贫故事】“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我被组织选派到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郭磊庄镇水庄屯村任村第一书记兼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队伍中的一员。

回首驻村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团长”驻扎,摸清基本村情万全城区西行约20公里,便是郭磊庄镇水庄屯村了。

20XX 年2月23日,我和工作组另外两名同志乘坐大巴车赶赴万全区与乡镇领导进行了对接,当天进驻包扶的水庄屯村。

当时村内“两委”干部刚刚换届,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刚搭班,他们认为我们来只是例行公事,一个月去几回村里,到年底给村里跑点资金就算交差了,象征性地把我们的工作驻地安排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破旧的门窗和拼凑的床铺,着实让我犯了难。

春寒料峭中,我们几个披着被子围着炉火,缩成一团度过了第一个夜晚。

村委会看门的武大爷说,大教室里住下了三个“团长”!我和工作组同志们用了40余天走街串巷入户,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村貌、致贫原因及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听取村民代表关于村内扶贫规划的建议,每天行走的步数霸屏朋友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了解了水庄屯村的情况,也将318户贫困户的信息逐一核实,记录在册。

水庄屯村紧依京包铁路、110国道,是万全的人口密集村之一。

全村共有930户、2662人,截至20XX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1户、1430人,是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村里有耕地3000亩,人均不足两亩,传统大田种植收益颇微,每亩农业种植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

在20XX年换届前,水庄屯村还因“两委”班子涣散、党组织服务能力弱、环境脏乱差,被列为万全县软弱涣散村。

村民胡全彪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了重度残疾,父母双亡后,每天靠邻里救济度日。

我了解到情况后,帮他到镇里和区里跑办,为他申请了五保户;在第一批危房改造中,将他居住的破旧土坯房改造成了砖瓦房。

每天中午多蒸几个馒头或是多煮几碗米,成了我们工作组的规矩,到了饭点来“蹭饭”也成了胡全彪的习惯。

驻村书记纪实故事范文原创15篇

驻村书记纪实故事范文原创15篇

驻村书记纪实故事范文原创15篇篇一“我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我认为这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是我们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听取群众心声,零距离对他们进行帮扶的一次机会。

”**年12月9日早,**中心医院妇幼保健医生**与**镇花园村尖刀班的同志们一起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在走访土坝组贫困户杨秀刚家时,由于雨天路滑不慎摔倒,造成左手骨折,然而她强忍疼痛继续走访,让大家为之倾佩。

“当时我们都劝她赶快到医院去,她说她的贫困户都在等着她,还要把手里带来的钙片和感冒药送去贫困户家中,要坚持把手里的事情做完,我们都拿她没办法。

”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的同事**告诉记者,**就是个很实干很朴素的人,做起事情来也十分认真,很受大家欢迎,也正因为是人大代表,经常跟着尖刀班走村进寨,说是想多听听群众的真实声音,看看贫困户最需要什么,尽其所能地去进行帮助。

“作为一名县级人大代表,**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她常常以身作则,不仅要当好群众代表,收集群众声音,更要亲力亲为为贫困户做实事,利用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优势帮助贫困户,把每月一次的走访当成一次问诊,这一举动得到了贫困户的好评,“家庭医生”这一称呼也成为了贫困户对她的称赞。

“现在建档立卡户治病虽然花钱不多,但是有的年老行动不便,有的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医院及时就医,我索性到他们家中问诊,及时给出一些医疗建议,引导他们正确就医。

”**说。

与**一同走访时得知,其帮扶的贫困户杨盛和年事已高,因骨折脚部上了钢板,行动不便。

自**到杨盛和家帮扶以来,了解了该户情况后,每月都去给杨盛和做检查。

密切关注老人康复情况。

“杨医生特别关心我,来之前还经常打电话问我药吃完没,怕我营养跟不上,她还给我买了钙片,一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帮我看脚有没有问题,询问康复情况,她的关心和付出让我们一家人都铭记在心。

”杨秀刚的父亲杨盛和在得知**摔跤骨折还坚持忍痛到家中送药很是感动。

驻村帮扶纪实故事范文五篇

驻村帮扶纪实故事范文五篇

驻村帮扶纪实故事范文五篇驻村帮扶纪实故事范文五篇【篇一】**,这是一个地处****县最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小山村。

**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总工会组织宣教部部长**,被派到这里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此时,**妻子怀孕七个月,大儿子年仅4岁。

彼时,离**家130余公里外的**,尚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401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99人,占比达22%。

“传统种植业和务工收入,是**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进村第一件事,**一头扎进群众搞调研。

**坦言,只有深入群众搜集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贫困原因,也只有通过扎实的走访,才能“对症下药”,开出“脱贫良方”。

“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

”在全面融入村两委工作后,**意识到,要摘掉贫困帽子,必须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牵头研究制定了**村党员发展规划,明确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

2年多来,**村共发展预备党员5人,3人已转正,另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人。

同时,在帮助完善村级“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协助制定了《**村村级常务干部考勤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实现制度管人、按章理事。

针对**村水资源缺乏、交通条件差、山地林地居多、农业自然生产环境较差、群众生产力水平低等情况,**探索出“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新路径。

——**和村支两委组织群众赴**新余和贵定参观油茶种植项目,发动群众发展油茶种植2400亩,金银花、黄豆、洋芋、辣椒**亩。

——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精品水果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争取近80万资金建成占地65亩的**村精品水果试验基地建设,新品种试验种植已经展开。

针对该村文化活动场地缺乏、医疗保障水平偏低等实际问题,**从群众最盼、最急处入手,千方百计协助解决。

——协调18万元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错路坝组职工休闲文化广场,为4000余群众搭建了活动阵地。

2023年我的驻村故事5篇

2023年我的驻村故事5篇

2023年我的驻村故事5篇【篇1】2023年我的驻村故事我出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尝进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也是农村这片沃土培育了我。

工作十余年,总想有机会回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为村民做点什么。

去年二月,得到单位领导征求驻村自愿者的消息,我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驻村工作。

驻村的第一件事,我们便是走村窜户,摸实情,听取群众意见,经过多次走访,我们驻村工作组得知松河乡煤矿资源丰富,松林村经济主要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村民产业方式单一。

煤矿开采造成环境破坏,主产煤区山体滑坡,水资源枯竭,森林植被也受到破坏,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很大,导致了村民之间矛盾突出。

知道了这些,我们驻村工作组人员急了,俗话说:靠山吃山。

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啊!座吃山空了怎么办,松林村的子子孙孙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我们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形成一致共识,把产业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了达到驻村的目的,首先是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吃螃蟹终需第一人,经过宣传动员,农村知识青年李小超开始在村里种植无公害蔬菜,张国林养起了竹鼠,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

少数村民开办了木材、石材加工厂。

松林村单一的产业实现了向多元的方式转变。

为了恢复松林村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我们发动村民对荒山进行植树。

今年上半年又组织村民种植核桃1000亩。

到目前,松河乡大部分村民都能吃上放心的绿色蔬菜。

张国林养殖的竹鼠已超过1000多只,解决了近10人的就业,村民李小超也由生意人、汽车运输司机转为蔬菜专职种植人员。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有新的发展路子,我们驻村工作组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加强宣传,发放救助,慰问贫困老人,与村支两委人员一道积极化解村民矛盾,协助政府及村委加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是我们驻村工作组人员在驻村工作中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从一件件小事中我们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同松林村老百姓一道,共同把松林村建设成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天蓝水清,人民生活宽裕的小康村,实现同步小康的美好愿景。

脱贫攻坚的故事

脱贫攻坚的故事

脱贫攻坚的故事在中国,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许多人在这场攻坚战中奋力前行,他们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人,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典范。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

在贵州的一个偏远山村,生活贫困的家庭居多。

王大爷是这个山村的村民,他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王大爷毅然决定种植特色农产品。

经过多次尝试和摸索,他最终选择了种植土特产的蘑菇。

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学习了种植技术,并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大爷的蘑菇种植业逐渐壮大,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如今,王大爷家庭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也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湖南的一个山区小学,有一位叫做李老师的女教师。

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贫困家庭孩子们的学习困境。

于是,她毅然选择留在这个贫困山村,用自己的一生去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李老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学校争取到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帮扶项目。

她不仅在教学上倾注了全部心血,还关心孩子们的饮食和生活。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如今,这个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未来也因此变得更加光明。

在西藏的一个边远村庄,有一位叫做张大妈的妇女。

她家里的条件十分贫困,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

她看准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决定开办家庭旅馆。

虽然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张大妈并没有气馁,她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同时也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大妈的家庭旅馆逐渐走红,成为了当地的知名旅游点。

她也因此走出了贫困,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在这场攻坚战中,有无数的人在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脱贫攻坚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驻村扶贫故事

驻村扶贫故事

驻村扶贫故事区委常委分工“三进三同”对口定点帮扶,分配给我的是一个市级贫困村。

调研几次后,发现不少新鲜事。

下面是三则故事——牛羊故事。

永兴村地处高山,平均海拔约一千米,山高林密,草青水秀,是个养牛羊能致富的好地方。

于是政府扶贫便从扶持贫困户养殖波尔多羊和肉牛入手。

有这么一个穷困户,两年前用扶贫款给他解决一头牛十头波尔多羊,可是不出一年,那牛羊就没啦。

问他这牛羊哪儿去了,他说病了难养活,给杀掉喝酒了。

第二年扶贫,工作队将之批评教育了一阵子后,再扶持他几头牛羊,满以为他这回要好生照料好生放养,谁料又是故态复萌,牛呀羊呀又杀个精光。

水管故事。

全村将近一百来户村民世世代代喝的就是不整洁的山溪水,脱贫工作队去了后给踢了井加装了水管,村里人于是用上了自来水。

不料一阵子过去后,自来水管和水龙头给捏糟了,七歪八斜地躺在那里短了锈,自来水也就喝没了了。

镇里晓得了,责令村里派遣人从脱贫物资库里领有出来一批崭新水管崭新水龙头。

不料一年后,那崭新水管崭新水龙头居然变成了一堆废铁,静悄悄地躺在村委服务中心里。

村民们依然在喝着那世世代代都在喝的不能整洁的小溪水。

核桃树苗故事。

区里决定把种植核桃作为这个村重点发展的主要经济作物。

可村民穷得叮咣响,领救济款可以,可要他投资种核桃,没门!于是得给解决资金、种苗、肥料和技术。

组织人把核桃树坑挖好了,底肥杂肥也下足了,让村民去种,可村民说我哪有钱买种苗!于是又得想法子。

后来弄来了种苗,每株十元,区、镇出九元,贫困户出一元,谁知这贫困户说,免费可以,要出一元,没钱!两年过去了,那大片大片的核桃树坑还静悄悄地躺在地上等待着核桃苗。

听完故事后,忽然想到了一个更加古老的故事。

传说“八仙过海”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玉帝,在一位勤奋创业的人家里受热情接待。

吕仙人用手指头将一块石头变为了金灿灿的金子,当礼物以表中敬意。

可以主人固辞不受到。

吕反问其故,主人说道,我真的不想什么金子,只期望能够获得你吕仙人那手指头的功夫——“点石成金”的本领。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故事精选10篇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故事精选10篇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故事精选10篇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

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一批拥有脱贫信念,掌握脱贫技能,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故事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故事一【“小林”到村扶贫记】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时光。

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

一直以来,我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学深悟透扶贫政策,立足包保贫困户情况,加强扶智与扶志,用真心收获真情,不断收获脱贫攻坚路上的“小确幸”。

真心求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

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打开工作局面。

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

比如,向因病致贫户宣传医疗扶贫政策,向有意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帮助联系贷款,如胡鹏峰妻子因为癌症晚期家庭贫困,有养牛意向,与村里和镇里积极帮助联系信用社去家里实地踏查,为其研究贷款事宜。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

驻村扶贫故事六篇

驻村扶贫故事六篇

驻村扶贫故事六篇【篇一】走进**市**县**乡**村委会各村小组,如今的道路不再泥泞、饮水不再困难、住房不再危险,适龄儿童入学堂一个也没少!**村,共有村民536户24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7户953人。

自2018年3月以来,**银保监分局成为了**村的挂钩帮扶单位,在该单位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下,**村的贫困群众树立了脱贫信心、掌握了增收技能,逐渐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

自驻村后,**银保监分局的驻村工作队员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牵头编制了**村委会脱贫发展规划施工图(2018-2020)。

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资金支持等方面,为**村未来三年进行了具体规划;同时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坚持产业扶贫全覆盖模式,为村里的221户贫困户逐户制定出脱贫计划,内容主要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具体要求。

去年6月,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累计评议村民500余户,走访往返里程达326公里。

来回路上双脚泥泞,道路一侧便是悬崖峭壁,每天八九点开始组织群众会,返回宿舍时已经凌晨两三点。

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87%,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国家投入1219万元,完成了进村道路硬化28公里,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根据村组实际,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出**村“3+x”的产业发展规划。

即发展好速生杉木商品林、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种植、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三大工程,同时带动村民发展中草药种植、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多种产业,实现了多渠道致富增收。

目前,全村共有10万余亩速生杉木商品林,户均188亩,商品林种植成了当地群众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时,依托振兴家庭农场、旺哲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大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发展热带水果、薏仁、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其中涉及建档立卡户130户278人。

此外,2018年全村共劳动力转移有300户382人,占全村总户数的56%,创造财富800万余元。

驻村扶贫故事5篇-精品文档

驻村扶贫故事5篇-精品文档

驻村扶贫故事5篇-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驻村扶贫故事5篇【篇一】2019年是我脱下戎装,也是回地方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然而,正赶上单位行政体制改革,让我这个没有地方工作经验的“武夫”来到离市区40多公里外的贫困山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突然感觉压力山大,连续几天都在寻思如何当好这个“第一书记”。

因为脱贫攻坚是党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

虽然压力很大,任务很艰巨,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当属退伍不褪色,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单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讲:“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要紧,经验重在积累,就怕没有扎根扶贫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撸起袖子加油干,我相信此次扶贫经历一定会让你收获良多。

”听了领导的一番话,让我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就这样,我满怀激情地踏上了扶贫之路。

刚来到扶贫工作的新环境,让我感受到村里空气清晰、景色怡人,从白云山顶眺望远方便对它那画卷般的美丽所深深吸引,同时,也被村委会和父老乡亲的热情、善良所感动。

然而,眼前的美丽与善良并不能掩盖“贫困村”的现状。

在来驻村工作之前,单位书记、局长说到村里工作你要担任“第一书记”,当时比较懵懂,不能完全理解“第一书记”的重大责任,直到在工作队正式开展工作,及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后,才有醍醐灌顶的觉悟:“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第一书记”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寄予了各级领导的期望与全村父老乡亲摆脱贫困的希望,无形之中肩上的责任如同奔流的洪水将我重重包围,让我压力陡增。

身处繁星闪闪的山村里,我连续几天晚上不能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琢磨着如何完成此次艰巨的任务。

在任务面前责任心才是干好工作的重点,没有责任心,怕是空有口号没有实际行动。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他的桌子上摆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ofstophere,意思是问题到此为止,就是你只要找到我,我就不能再推了。

我的驻村故事三篇

我的驻村故事三篇

我的驻村故事三篇我的驻村故事篇一吴老伯,你就答应修房子嘛,为了你家这房子,我们来来回回10多趟,明天项目就截止申报了,今天晚上这么大的雨我都把帮扶责任人请到你家来了,就是想一起劝劝你。

那天晚上11点,我们几个开心地淋着雨,从贫困户家中走出来。

过两天我路过他家时,他已经买好材料准备动工了。

康哥,我晓得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可是家里你母亲都五十多了,你三个孩子又在读书,开销大,虽然村上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但那远远不够他们生活,你还是要多少给他们寄点钱回来嘛。

无数次电话的劝说,浪子终于回头,不再因离婚而沉迷的`他,开始每月给家里寄一千块钱,重新拥抱生活。

如今虽然已经不再驻村,但往事如云烟,历历皆在目。

还记得给靠着低保生活的刘泽均家申请危房改造时,都和施工队商量好等工程验收后才付款,老刘却因为家里没钱买菜招待工人,而不愿实施。

最后施工队承诺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才让他家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也记得90多岁的张文分老人,守着40多年的烂草房,儿女修了房屋却不愿去住,最后在村组干部无数次上门劝说下搬家。

两年的驻村生活,有爬山涉水时跑烂了鞋,也有漫天繁星时还窝在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更有一群人争抢着高价购买贫困户的梨子,还有乡亲们的一声声感谢、一张张笑脸、一点点蜕变我常笑着说,我不是去驻村,而是回家了。

我的驻村故事篇二哎呀,是小霖啊,多少年都没回来了,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小时候就觉得你很聪明,长大了果然有出息。

人还是那些人,可是眼中看不到了小时候的慈爱,却多了些客气和陌生。

胖子,小时候你说喜欢吴家三妹,长大后怎么怂了?霖哥,那时候不懂事,我现在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

三言两语,我已找不到更多的话题,场面也逐渐凝固。

曾经细数的#39;年少时光,已然不见了童真。

邱叔,现在县里扶持肉牛,你家养牛养了20几年,改天给大伙儿传授下经验?我打趣道。

我哪有什么经验,怕到时候问起来,我连话都说不利索。

对了,小霖,我家修房子的事怎么样了?吴叔的旱烟一口一口吐着。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篇一】xx高牛村位于xx中西部,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距xx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90公里。

长期以来受闭塞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高牛村大部分贫困户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消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府、乡村干部缺乏信任,对脱贫攻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意识较重;二是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存在“争当贫困户”攀比心理,缺乏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基础,“以贫为荣”意识较重;三是部分贫困户目光短浅,甘于贫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于落后,“得过且过”意识较重。

针对存在的三种消极制约因素,高牛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思想先行,攻坚克难,通过高强度引导、宣传和教育,彻底剜除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沉疴”,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

其主要做法是:一、加强政策指路,用好宣传“法宝”,消除“等靠要”意识,树立“穷而有志”观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

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有志”对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贫困户大会制度。

该会是一个以贫困户为主角的谈心会,贫困户在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谈想法、谋发展、话感情、拉家常、说意见、提建议。

干部在倾听谈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短、朴实的语言在大会上向贫困户传达政策精神,解读最新的惠民扶贫政策。

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真正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让“浑水摸鱼”和“坐吃山空”者无所遁形,自感惭愧。

真正营造“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失志贫困户转变观念,练好“内功”,丢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护林员的脱贫故事
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的相聚, 2018年1月,8个拖着行李箱的青年陡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我们围在冬日的火炉旁,聊起这一年里的驻村趣事。

我出生于农村,农村的风土人情培育了我,所以到基层工作,总觉得是人生的幸运和生命的馈赠。

3月,我接到通知即将成为新寨村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这一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可爱”的人。

入冬以来,四大寨乡新寨村戈厂坳组的曾小兵和往常一样,每个周一早上,把女儿送到中学门口后,他便佩戴着护林员红袖章,骑着老旧的摩托车急匆匆地奔向山林深处。

位于新寨村戈厂坳组的600多亩山林,是他的管护区,曾小兵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次巡山都是大半天。

1976年出生的曾小兵今年42岁,全家共有3口人,大儿子在四川读技校,小女儿四大寨民族中学上初中,几年前妻子突然离开他,这个男人强悍的内心被彻底击垮了。

由于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脱不开身,他只能常年在家务农、帮别人打零工,家庭收入微薄。

2013年,经过曾小兵本户申请、村级大会和乡级评议,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接着,新寨村同步小康工作队为曾小兵家落实了产业扶贫政策;曾小兵的一双儿女开始享受国家教育扶贫资
助政策;一家人都参加了新农合,享受合医报销,曾小兵开始笑了!
对生活重燃斗志的曾小兵,2018年3月主动向新寨村“两委”提交了生态护林员申请书,经过小组、村级大会和乡级评议,曾小兵顺利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护林员的工资加上补助就有九千多元;他又主动申请2018年到户自建一万元的扶贫项目,自己养了8头猪;2018年10月份曾小兵家的危房改造开始动工,现在已经打板准备装门窗了。

这下,曾小兵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森林防火、禁止滥砍滥伐,这是个大任务啊!国家给我这么多的帮助,这工作容不得我懈怠。

”曾小兵说:“政府都帮到家门口了,再不努力这辈子都富不起来。

要是三五年以前,我怎么也想不到能有现在的生活!”现在他每月有20来天坚持上山巡查,每天都会做好签到记录,承担自己的管护任务和责任。

“我儿子技校快毕业了,女儿过两年也要考到县里面去读高中,我得加把劲儿挣钱,以后我们家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曾小兵和我们在村口聊了几句,便骑着自己翻修的旧摩托,向着山林深处驶去,消失在金黄的枫叶林中……
伍梦腾
2018.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