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铁路发展

合集下载

民国滇越铁路对沿线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

民国滇越铁路对沿线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

The Fu c i n o n n— e n m i n to fYu na Vi t a Ra l y o h nd t i l wa n t e I usr a
Tr n f r a inso he Ciisa o g t e Ral y i 9 0 — 1 4 a so m to ft te ln h iwa n 1 1 ・ 9 9
CHE L n i ( ol eo u n ya d S c l ce c ,Y n a g c l rl n es y K n ig 5 2 1 hn ) C l g f ma i n o i i e u n n A r ut a U i ri , u m n 0 0 ,C ia e H t aS n i u v t 6
Yu n ns sr cu e o c n mi e g a h n e we tte ta somain,wh c s d a n a — n a ’ tu t r f e o o c g o r p y u d r n h r n fr to ih wa r wn by Yu n n Vit a Ra l y i h e o f 1 0~ 1 4 en m i wa n t e p r d o 91 i 9 9.Th al y wa i e t o p o iis,f r i— e ri wa s l nk d wi a g u f cte o n h r sa c tn e,Me tz ngs ,Ko h u,Kay a ci iu n,Yi a g,a l a n ng,wh c i a e o t a tr n a ln i s wel s Ku mi ih st td s u h e se n Yu n n u a d c n r lp r fYu n n. Th n u t aiain a d mo e iain o h i e ln h al ya c l n e ta a to n a e i d srl z to n d r z to ft e ct sa o g t e r i i n i wa c e—

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

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

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自19世纪后期,铁路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地区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中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真正加速。

现今,中国的铁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网之一,连接了国内各大城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

早期探索和慢速发展尽管中国在1896年就开始施工建造铁路,但在中华民国成立前,该国修建的铁路长度仍然相当有限。

前一些年,一些规模较小的铁路被建造用于地方交通和煤矿运输。

当时的政府资金不足,很多铁路都是由外国财团出资兴建。

1927年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铁路建设部门被国有化并纳入中央政府,把国有化的资产合并组成了若干联营公司,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地方的势力逐渐壮大为一个控制全国政权的党。

大规模发展时期建国后,中国国家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在1949年,国内铁路路长不到18,000公里,且大多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以1971年为例,国内铁路路长已经达到了51,800公里,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三大铁路网络,仅次于美国和苏联。

在这段时期中,铁路作为交通工具和运输的主要手段,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新时代的变革和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为铁路建设创造了新的动力。

在1987年,中国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60,000公里,在一些速度较慢的铁路线上,开始引进国外高速铁路的技术,试图提升铁路的速度和效率。

到了2007年,随着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铁路网络的总长度达到了75,000公里,同时也加快了与世界的连接。

高速铁路项目的全面启动和发展,使得中国的铁路已经迅速成为全球最长、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之一。

总结起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漫长而藉由改革创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网之一。

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起伏和困难,但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转型,也走过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回溯中国的铁路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时期的铁路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的铁路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的铁路发展历程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

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孙中⼭提出了宏伟全⾯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线,总长20万公⾥。

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进⼀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民国时期,中⽇苏三国在东北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争夺,也从另外⼀⾯显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曲折。

中东铁路原是由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段铁路。

该铁路最早由俄国控制,1922年苏联成⽴后改为中苏共管。

1929年张学良试图⽤武⼒强⾏收回中东铁路,结果东北军败给了苏联红军。

20世纪30年代,⽇本侵⼊东北后,苏联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满洲国。

1945年后,苏联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1937年,我国⾃⾏设计、建造的第⼀座双层铁路、公路两⽤桥钱塘江⼤桥落成。

钱塘江⼤桥横跨钱塘江,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该桥由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设计建造。

然⽽竣⼯不到2个⽉,杭州城被⽇军攻陷。

为了切断交通枢纽,茅以升不得不亲⼿炸毁这座耗时3年完⼯的⼤桥。

因为民国时期频繁的战乱和外部势⼒影响,中国铁路在这⼀时期⼀直发展缓慢。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时期:1876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铁路公司——'洋务派'的企业之一,开始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现代化轨道。

2. 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了中国的铁路事务,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7年,广州至武汉铁路正式通车,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修建的第一条大型干线铁路。

3.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工作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

1956年,沈阳至大连电气化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电气化铁路也迈出了第一步。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

1997年,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里程碑。

5. 当代铁路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超越了许多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

2011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铁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

截至2021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超过3.5万公里,成为全球铁路网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速度最快的一部分。

全面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铁路建设述论

全面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铁路建设述论

全面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铁路建设述论作者:刘瑞红朱从兵来源:《江汉论坛》2020年第09期摘要:战争对铁路建设影响颇大。

战争催生了一些新的铁路线,也摧毁了一些旧的铁路线,战争的进程决定着铁路建设的进展和铁路的总体状况。

战时铁路成了交战双方争夺和利用的生死线,也因战势、战局变化而修筑或毁弃,同时战争影响着铁路建设的区域分布和建设进程。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需要加大了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铁路建设的力度,湘桂、黔桂等新铁路线应运而生。

国民政府增设铁路建设专款,新修线路所需路轨、桥梁材料多来自旧路。

西南、西北地区的新线修筑虽非国民政府平衡我国铁路建设区域分布的考量,但在事实上改善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区域分布,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中国陆路国际交通线,对我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铁路建设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研究”(17JDSZK021)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9-0110-07关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学界已对其进行了关注,如金士宣、施曼华、李占才、朱从兵等。

金士宣考察了湘桂、桂黔、滇越、滇缅、叙昆、綦江、陇海铁路咸同支线及陇海铁路宝天、天兰两段①。

施曼华则对湘桂、黔桂、湘黔、滇缅、滇越、叙昆、宝天铁路及咸通支线、綦江铁路、湘桂铁路大湾支线等线路做过考察②。

李占才对抗战期间大后方新建铁路如湘桂、黔桂、滇缅、叙昆、綦江等铁路线路做过一定的研究③。

朱从兵和岳鹏星对全面抗战前铁路线路的规划、建设筹款、修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④。

另外还有学者从抗战时期不同区域来考察铁路建设的状况,如湖南⑤、湖北⑥、浙江⑦等。

这些成果多关注各铁路修建的工程、材料及经费等问题,而对战时铁路建设的特殊性和意义等则较少论及。

战争催生了一些新的铁路线,也摧毁了一些旧的铁路线,战争的进程决定着铁路建设的进展和铁路的总体状况。

百年铁路史演讲稿范文

百年铁路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大家讲述我国百年铁路史。

铁路,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和伟大梦想。

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辉煌的历史,感受铁路发展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一、百年铁路的起点我国铁路事业起源于19世纪末。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标志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起步。

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从淞沪铁路到京张铁路,我国铁路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曲折历程。

二、百年铁路的艰辛历程1.民国时期的铁路发展民国时期,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1910年,清政府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这是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铁路。

此后,全国各地铁路建设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京沪、京汉、津浦等干线为主的铁路网络。

2.抗日战争时期的铁路困境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铁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

日军侵占我国铁路,强行拆除铁路设施,导致我国铁路运输陷入瘫痪。

然而,在艰苦的环境下,我国铁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52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通车;1960年,我国自主设计、施工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为南北铁路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1975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三、百年铁路的辉煌成就1.铁路网络不断完善百年间,我国铁路网络不断扩大,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亚欧的铁路网络。

目前,我国铁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2.铁路技术不断进步我国铁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和高速列车,我国铁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3.铁路运输效率显著提高随着铁路网络的完善和铁路技术的进步,我国铁路运输效率显著提高。

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发展

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发展

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发展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方面展开讨论,回顾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进展。

一、铁路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重大进展。

根据统计数据,民国初期的铁路总里程不到2000公里,但到了1949年,总里程增长到了约7000公里。

铁路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铁路大大加速了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速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流通。

其次,铁路的修建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兴起。

最后,铁路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拉近了各地的联系和交流。

二、公路建设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也蓬勃发展。

早期的公路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运输,但随着汽车的引入,交通运输方式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在民国时期,许多重要的公路项目如京杭大运河、广东公路、苏北公路等陆续启动并竣工。

这些公路项目不仅连接了各地,也方便了人民的流动和物资的运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航空业的起步民国时期的航空业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中国首家航空公司——民航公司成立于1929年,标志着中国航空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的航空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的航空公司相继成立。

民航公司陆续开通了多个国内航线,连接了各地主要城市,这对加强中国各地的联系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水运的改善水运在民国时期依然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中国的河流众多,运河系统也十分发达,这为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水运的整治和改善力度。

例如,对黄河、长江、珠江等重要河流进行了疏浚工程,以保证水道的畅通。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水上货物的流通,也提高了水运工具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五、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交通运输发展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民国铁路发展

浅谈民国铁路发展

浅谈民国铁路发展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从19世纪后期在中国大地上最初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七十余年历史了。

旧中国的铁路史,是帝国主义列强巧取豪夺中国的主权,与封建统治者和官僚买办勾结在一起,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铁路作为先进的运输工具,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从而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的铁路职工在近代工业的大生产活动中,逐渐提高阶级觉悟,与帝国主义侵略者、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的历史。

研究这一段历史,不但可以使我们懂得过去,也将使我更加深刻地现解今天,使我们从历史的实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自觉地为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一、清政府时期铁路发展总述中国大地上最先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

这条铁路长15km,是窄轨轻便铁路。

在上海至江湾近的线路通车后,发生了火车轧死行人的案件,引起当地人民激烈的反对。

经中英两国政府商定,该路由中国政府备款赎回,但仍准许该路继续施工,修建到吴淞镇,全线通车营业,到了次年,将赎款付清续回后,随即予以拆除了。

五年以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创建了唐青铁路,从此揭开了中国自己修建铁路的序幕。

比之英国在1825年修建的斯多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世界上第一条公开营业的铁路晚了半个多世纪。

这时中国业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国势日趋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正处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斯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阶段,不但向国外大量倾销而品,还输出财政资本和瓜分殖民地。

它们在中国已经夺得了相当庞大的权益,从事掠夺中国资源和奴役中国人民。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产生的洋务派所开展的洋务运动,进人80年代以后,已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也开始投放到近代工业上来了。

民国政府的铁路政策

民国政府的铁路政策

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由清政府主导的铁路建设政策,在民国时期被民国政府接管,而民国政府的铁路政策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首先,民国政府改变了原有的铁路建设模式,从清政府的“政府建设”模式转变为“政府-私营”模式。

民国政府放弃了清政府的“政府建设”模式,转而采取“政府-私营”模式,即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而由私营企业建设铁路。

此外,民国政府还改变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模式,从“全国性投资”模式转变为“地方性投资”模式。

地方政府可以自行投资建设铁路,而不必等待中央政府的指示,从而大大提高了铁路建设的效率。

其次,民国政府为了推动铁路建设,开始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一是放宽对外资的限制,鼓励外资参与铁路建设;二是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政府提供财政补助,以支持铁路建设;三是实施了税收减免政策,减轻铁路建设的财政负担;四是放宽了铁路线路的规划,放宽了铁路线路的规划条件,使得铁路建设更加灵活;五是实行“地方自治”政策,地方政府可以自行拟订铁路建设计划,并且可以自行投资建设铁路。

最后,民国政府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铁路建设的发展,其中包括:一是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政府投资大量资金用于铁路建设;二是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铁路建设;三是改善铁路线路,改善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质量;四是改善铁路运营管理,改善铁路运营管理,以提高铁路运营效率。

总之,民国政府的铁路政策,从改变原有的铁路建设模式,到推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再到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都为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铁物发展历程

中国铁物发展历程

中国铁物发展历程中国铁物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开创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前后,中国铁物的发展较为有限。

当时的中国铁路主要由外国资本经营,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开始筹建自己的铁路网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 建设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铁路建设。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铁物迅速发展,铁路里程大幅增加,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时期中国还积极引进了苏联的铁路技术和经验。

3. 改革时期: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改革也随之展开。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铁路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分解解放军铁道部队和建立铁道部企业体制。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新和实践经验的铁路企业家,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现代化时期:21世纪以来,中国铁路开始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200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标志着铁路管理体制发生重要变革。

随后,中国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铁路还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5. 国际合作时期:近年来,中国铁物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合作和项目建设,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铁路互联互通。

同时,中国铁路也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了自身在世界铁路领域的影响力。

以上是中国铁物发展的一些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铁物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历史的车轮驶进中华民国,铁路建设的状况有所改观。

南京临时政府在其成立之初设有交通部,又先后成立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从1928年开始执政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其长达20余年的统治中,虽然制订了大规模发展铁路的计划,并一度设立铁道部统管全国铁路事业,但建成的铁路并不多。

全国铁路缺干少支的状况,在国衰民穷、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一直未得改变。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东北三省的地方当局从1928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仅修建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以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及滥发货币等办法,勉强修建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建成的铁路有:陇海铁路灵宝至潼关段、西安至宝鸡段,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段,沪杭甬铁路萧山至曹娥江段,浙赣铁路杭州至玉山段、玉山至南昌段、南昌至萍乡段,以及江南铁路(南京—孙家埠)和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

山西军阀阎锡山以省款购买德国轨料,利用兵工建成同蒲窄轨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除个别路段外,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利用从中国搜刮来的巨额资财,威逼中国劳工,在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修建5700公里铁路,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等沦陷区修建900公里铁路。

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其统治中国的时期,主要是由国内官僚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相结合,利用中外合资方式修建铁路。

由于国际垄断资本为中国铁路提供了轨料和机车、车辆等设备,这就使帝国主义有了再一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机会。

旧中国铁路在漫长而苦难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末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政府时期以及日伪的统治。

在这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和统治者对铁路的重视和管理虽有不同,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权益的掠夺,铁路的大权始终操在帝国主义以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手里。

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与交通基础设施

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与交通基础设施

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与交通基础设施民国时期,即1912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公共交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交通工具、道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三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与交通基础设施。

一、公共交通工具在民国时期,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马车、人力车、自行车和电车等。

马车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们在城市和农村都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农村地区,马车是农民运输物资和人员的主要工具。

人力车则是在城市中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们由人力牵引,可以快速地在繁忙的街道上穿行。

自行车在民国时期也开始普及,它们被视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此外,电车也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它们采用电力驱动,可以载送更多乘客并提供更高效的交通服务。

二、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民国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中,街道的建设和改善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的城市街道比较狭窄,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政府开始大规模地修建街道,扩容街道,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此外,也进行了交通信号的设置,以保障交通的有序进行。

在农村地区,道路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修建了许多水泥路和铁路,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铁路交通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铁路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铁路建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和外国企业参与。

不仅如此,政府还成立了铁路管理机构,加强了对铁路的监管和管理。

铁路的建设促进了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提高了物资运输的效率。

它们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连接起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此外,铁路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钢铁、煤炭等行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结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的现代交通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铁道建设史略

中国铁道建设史略

中国铁道建设史: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辉煌历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连接各地,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铁道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高速铁路,中国铁道建设史是一部充满挑战与辉煌的史诗。

一、早期的铁路建设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于1876年,全长14.5公里。

这条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时代的开始。

然而,这条铁路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在建设过程中,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以清政府的妥协告终。

二、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建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铁路建设。

同时,外国资本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铁路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连接了各大城市,还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包括川藏铁路、青藏铁路等。

这些铁路的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

然而,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铁路最终得以建成。

四、高速铁路时代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京沪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等一批高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这些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还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未来展望未来,中国铁道建设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铁道建设将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运营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中国铁道建设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铁道建设史是一部充满挑战与辉煌的史诗。

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高速铁路,中国铁道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民国铁路

民国铁路
我 们 老 说 清 代 如 何 不 发 达 ,实 际 上 在 光绪末年 ,人 们远途 出行坐火 车 ,已经 是 比 较 普遍 的了。除 了逃 荒要饭 的 ,一般穷 人远 行 也开始乘 火车 了 ,当然 只能 买最便宜 的车 票。当时 的火 车有普 通的三等 车 ,甚至 四等 车——就是 硬板座 ,也有头 等车 、二等 车和 蓝 钢车 。至于说 “花 珩 /口述 李昶 伟 /文
专列 ,那就不是铁路 的一个经 营项 目了。 中 国 的第 一 条 铁 路 是 英 国怡 和 洋 行 隐
瞒实情 ,以修 马路之名偷 着修建 的 “吴淞 铁 路 ”(上 海到吴淞 口 ),后 来被清政 府赎 回并 拆除 了,那是在 1876年 。后来 的铁 路线建 造 时 间几 乎是 同时并行 的 ,比较早 的是京奉 铁 路 。京奉 铁路是分 段修建 的 ,全线 贯通 的时 间是 1912年 ,其 中关 内最早 的一段 是 1881 年修 的 ,叫作唐胥 铁路 ,从唐 山到胥各庄 , 估 计是与唐山的开滦煤矿有关 ,不 到 20公里 。 1893年开始 向两头延伸 ,把 它连接起来 ,可 以从天津 到 山海 关 ,也称 津榆铁路 (因为 山 海关古称 榆关 )。 当时 以山海关 为界 ,山海 关 以内的铁路 ,包 括唐胥 铁路 ,都 是 中国独 资建设 的。 山海关 以外 ,很 多是俄 国和 日本 建 造 的。直 到民 国元 年 (1912)收 回路权 ,
YIW ENYISHI 逸 闻 轶 事
早期 的铁 路与车 站
中国铁路 的历史 ,开始于清 代末年 。大 概在光绪年 间,中国铁路 已经有 了不少线 路 , 但 大多是外 国投资修建 的 ,民国后 逐渐赎 回 路权 。拿北京来说 ,常用 的火 车客 站有三个 , 一 个是 东车站 ,一个是西 车站 ,一个 是西直 门车站 。东西两个 车站非 常近 ,就在 前 门的 两侧 :西 车站稍微 往西一 点儿 ,基本 上是现 在北京 市供 电局 对面那个 位置 ;东 车站正好 把东南 角 。东车 站也 叫作京 奉铁路 车站 ,北 京到奉天 (今沈 阳 )、北京 到天津在东车站上 车 。保存 下来 的东 车站今 天还有 ,就是 老前 门火车站 ,现在 叫铁路博物 馆 ,保存 了东车 站原建 的一部分 ,当然站 台什么的都没有 了。 西边的那一侧 ,就是今天的前 门西大街路南 , 那个是西 车站 ,又 叫京汉铁路 车站 。后 来北 京改成 北平 ,西 车站 改叫 “平汉铁路车站 ”, 东车站 叫 “平 奉铁路 车站”。

民国南京政府之中国铁路规划

民国南京政府之中国铁路规划

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成立,开始系统规划全国铁路。

1929年1月,铁道部提出“庚关两款筑路计划提案”,利用英、俄、意3国退还庚款的2/3和根据当时关税新则例净增额的50%为基金,发行公债,作为铁路建筑经费;铁路规划依据“能以最小劳费发生最大效用者”之标准,以求政治统一与经济发展。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拟定新的铁路“五年建设近期计划”,对1929年的全国铁路规划重新进行修编和扩充。

主要以“贯通旧路,建筑新路”为要旨,计划五年内在全国建成四大铁路网及其联络干线,里程总计达8000km。

但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范围内也只修了9条铁路,总长3795 km(不包括日本在东北3省修筑的约1600 km 铁路)。

1938年1月,为加强战时运输的统一管制,国民政府颁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原铁道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管辖之公路处、军委会所辖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撤并为交通部。

至此,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结束,前后历时共10年零2个月。

国民政府南京十年(1927~1937)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交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

虽然最终实际修筑的铁路总长度远低于铁道部原定计划,甚至勘定多年的铁路干线,如著名的川汉铁路(附图所示:成都-资阳-隆昌-永川-重庆-万县-夔州[今奉节]-宜昌-沙市[今荆州]-汉口)也因时局混乱和贷款不济,而迟迟无法动工,但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对全国铁路网的统一官方规划编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

全国关内铁路总里程达到11700余公里,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人员、物资的交流以及对外的贸易发展,“铁路是南京国民政府国营事业中唯一年年盈利的事业”。

附图:民国二十三年(1934)中国铁路规划图。

中国铁路体制历史演变史料(清代、民国时期)——连载4 铁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一)

中国铁路体制历史演变史料(清代、民国时期)——连载4 铁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一)

主见 。首先是 中国的知识界 ,名流学者 . 特别是在外 留学、考察 、 中西 方 贸 易 额 自道 光 元 年 (8 1 ) 12 年 ,广 州进 出 口 中外 商 品 经商人群对铁路等 新鲜事物 的求知和探寻 . 使铁路的识 闻传入 中 贸易 总 额 为 6 4 1 1 万 元 ,其 中进 口 2 0 0 09 37 7 89 1 8万元 、 出 口 国并 不 算 晚 。
墨海书馆” ,成 为 外 国人 在 中 国最 早 设 立 的使 用 铅 印 设 备 的 编 于 1 4 -14 写成 《 环 志 略》 4 年 出 版 .依 据 前两 个 著 3 4年 8 8 瀛 ,1 8 8
译 、出 版 机 构 ,印刷 《 经 》及 传 教 资 料 。14 年 英 国 东方 女 述 及 传 教 士 的 著 作和 口述 .更 进 一步 讲 述 了铁路 火 车 的建 设 和 圣 84 子 教 育会 ”派 遣 阿 尔 德 赛女 士 .在 宁 波 开设 女 子 教 会 学校 女 子 运 营 。用 明确 的 概 念 讲 述 了 美 国铁 路 的 分 布 和运 营 情 况 .以及 铁 学塾” ,这 是 近 代 外 国人 在 华 设 立 最 早 的教 会 女 子 学 校 。 同年 伦 路 的修 建 和 作 用 。
教等一些传教士活动也有增无减。12 年 洋人在广州 、香港、 在面对人类文明新生事物上 ,中国人并不缺乏敏锐的嗅觉。在积 7 8
澳 门刊 行 的 广 卅 纪 录报 》 成 为 他们 在 中 国境 内办 刊 的 第 一份 极介绍铁路识 闻,主张筑路的过程 中涌现了众多中华有识 志士。 l 英 文 报 纸 。 13 年 在 广 州 创办 的 《 西 洋考 每 月 统 纪 传》 成 为 3 8 东
H O Yl览 话 T 史 I R 博 S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关中段沿线城镇发展论析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关中段沿线城镇发展论析
称渭南 。
清光绪年 问 , } 胃 南县城 陆续开设 的商 号有 1 3 家, 故市有 1 5家 , 信义 和孝 义各有 3至 5家。这些商号 多系粟行 、 花行 和杂货行 。 民国初年 , 上海 日信洋行在 田市收购棉花 3 0万公 斤, 继而 又在县城 坐庄 收购棉花 5 O万公斤 。 受棉花 交易快速 增长 的影 响, 棉花商人纷纷开设 花行 。到 1 9 2 1 年时 , } 胃 南县 城花行多达 1 6家 , 田市 、 故市 、 辛市亦有数家。1 9 3 3年 , 国民
2 0 1 7年 பைடு நூலகம் 1 2期
经济研 究导 刊
EC ON0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o . 1 2. 2 01 7
总第 3 2 6期
S e r i a l No . 3 2 6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关中段沿线城镇发展论析
郭 海 成
( 重庆邮 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重庆 4 0 0 0 6 5 )
东西要冲 , 在昔商业本极发达 , 现在陇海铁路通车渭南 , 各大
商贾 , 多 皆麇 集 , 商 业之发达 , 市面 之繁盛 , 更有进 展 。” m 据 1 9 3 5 年调查 , 渭南城关共有商号 3 2 8 家, 分疋头 、 煤油 、 杂货 、 花行 、 盐碱油酒 、 铁货 、 转运 、 粮行 、 煤厂 、 药材 等 1 1 大行类[ 8 1 。 陇海铁路通达后 , 现代 工业也开始在渭南 出现 。1 9 3 4年 1 0月 , 上海 商人段镜甫 、 孔直斋 等筹 集股金 1 0万元 , 开办西 北 聚记机 器棉花 打包股 份有 限公 司 , 月 打包棉 花 3 0 0 0 包。 1 9 3 5年 l 2月 , 交 通银行 投资 2 0万元 , 中国银 行投 资 1 0万 元, 上海维持会会长季贻荪 集资 2 0万元 , 合计 5 0万 元 , 在渭 南火车站北开 办西北机器棉花打包股份有 限公 司 , 月可打包

民国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以1913-1933年间的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民国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以1913-1933年间的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作者: 熊亚平[1];安宝[2]
作者机构: [1]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102-10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7期
主题词: 铁路联运制度;运输业;华北
摘要:国内铁路联运制度创立于1913年,是应中国早期铁路运营之需,由铁路中央管理机关(交通部、铁道部)和各铁路管理局共同推动创立、完善及实施的一项特殊制度。

到1933年,这一制度已推行于华北、江南、东北等地区的多条铁路,并与运输负责制度相结合,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推进了铁路运输秩序和设施的改善、加快了联运业务自身的发展、改变和扩大了铁路货物运输的流向和范围,促进了铁路货运量和营业收入的总体增长,推动了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因制度环境的制约及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对铁路营业收入的贡献并不突出。

因此,实现制度安排、制度环境与铁路运输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是促使先进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国铁路发展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从19世纪后期在中国大地上最初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七十余年历史了。

旧中国的铁路史,是帝国主义列强巧取豪夺中国的主权,与封建统治者和官僚买办勾结在一起,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铁路作为先进的运输工具,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从而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的铁路职工在近代工业的大生产活动中,逐渐提高阶级觉悟,与帝国主义侵略者、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的历史。

研究这一段历史,不但可以使我们懂得过去,也将使我更加深刻地现解今天,使我们从历史的实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自觉地为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一、清政府时期铁路发展总述中国大地上最先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

这条铁路长15km,是窄轨轻便铁路。

在上海至江湾近的线路通车后,发生了火车轧死行人的案件,引起当地人民激烈的反对。

经中英两国政府商定,该路由中国政府备款赎回,但仍准许该路继续施工,修建到吴淞镇,全线通车营业,到了次年,将赎款付清续回后,随即予以拆除了。

五年以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创建了唐青铁路,从此揭开了中国自己修建铁路的序幕。

比之英国在1825年修建的斯多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世界上第一条公开营业的铁路晚了半个多世纪。

这时中国业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国势日趋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正处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斯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阶段,不但向国外大量倾销而品,还输出财政资本和瓜分殖民地。

它们在中国已经夺得了相当庞大的权益,从事掠夺中国资源和奴役中国人民。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产生的洋务派所开展的洋务运动,进人80年代以后,已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也开始投放到近代工业上来了。

因此,中国铁路建设一开始,款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帝国主义、封建统治阶级和带有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倾向的开明人士之间的斗争。

在铁路建设的这一初期阶段,清政府虽然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路,但在铁路的修建和经营方西,它仍拥有相当的自主权。

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情形就大大不同了。

清政府的昏庸腐朽,暴露无通,沙俄、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列强以“炮舰外交”为手段在中国强占海继,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

西方攫取中国铁路的建筑权和经营权,则是它们便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

美国虽来参加划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但对掠夺中国铁路权的斗争也是积极参加者。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四五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的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或采取直接建筑和经营的方式,或假借中外合办的名义,更多的是通过贷款来进行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铁路的权益就是这样地落入侵略者的魔掌。

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役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潮。

1904年在中国土地上爆发的日俄战争更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掠夺铁路权的危害性的认识。

1905年,从美国赎回粤汉铁路为发端的收回路矿利权运动,风起涌地开展起来。

清政府在这次运动的初期,慑于人民的声威,乃宣布向民间开放路权,准许华商自办铁路,但其主旨还在于借办路以开辟财源,为挽救其岌岌不可终日的财政危权做打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升起了义旗,清朝反动封建统治政权覆灭了。

1911年5月20日清致府和英、德、法、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的湖广铁路借款,并没有为它起到赎命汤的作用。

这一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路权,是利用垄断资本联合的新组织形式来卖现的。

这里可以简略地回顾一下中国铁路在清政府时期的发展过程。

清政府最初把铁路视为西方的奇技淫巧,不合它的“祖宗成法”,对外人要求修筑铁路,采用深闭固拒的态度。

到了1884年中法战争失败和沙俄积极筹划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以后,它才改弦更张,明确宣布“毅然兴办”铁路。

终有清之世,总共建成的铁路为9100krn,其中清政府自己拨款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向比利时赎回的京汉铁路,以及各省商办铁路计有1800km,余均为帝国主义列强贷款成直接投资修建的。

列强贷款的奇刻条件,伟大导师列宁指出的最为形象深刻,“它要尽量多榨油水,最好能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第一是贷款的利润,第二是还是这笔贷款的利润,用这笔贷款来购买‘克虏伯’工广的产品或钢业辛迪加的铁路材料等等。

”12由此可知,帝国主义在中国修建的铁路,几乎是每一寸钢轨都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血汗,并且由于铁路的经营管理大权为帝国主义所窃夺,铁路还是帝国主义剥削和奴没中国人民的主要工具。

二、民国时期铁路发展1、民国时期铁路发展背景北样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条实,篡夺民国大权,继承清朝封建政权的衣钵,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工具。

他利用当时“舆论”资成“路矿开放,利用外资”之说,大借铁路外债,不惜拍卖路权;而帝国主义列强则各以既得路权为基础,通过新的借款,夺取更多的路权。

从1912年至1916年的四五年间,袁世凯政府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签订了九项铁路借款合同,出卖了十一条铁路的权益。

在此期间,后起的东方帝国主义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加紧掠夺它的所谓“特殊”利益,以承认袁世凯政府为条件,也在1913年取得了“满蒙五路”的特权。

总算起来,短暂的袁世凯政府所丧失主权的铁路总长度,竟然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17个年头里所丧失主权的铁路总长度相当,也.达一万多公里。

仅此一端,就足证明这个政权的反动程度如何令人发指。

这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列强根本无力输出资本,只能支付约定铁路借款的小量垫款来掠夺中国铁路建筑权,以待战后卷土重来。

而袁世凯也就依靠其外国主子的一点施舍来维持其反动统治和登上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的一场皇帝美梦破灭后,代之而起的亲日派军阀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的政权。

此人的卖国本领不稍逊色,在1917年至297.8年间,继续向日本帝国主义兜售路权。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此六七年间,形成了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高潮。

就这两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高潮来看,以第二次的规模更大,而且条条线路深人中国腹地,显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加肆无忌惮。

不过西方列强并没有力量把夺到手的铁路建筑权加以实现,它们自己己被世界大战的硝烟炮火困住了。

而日本也就乘此机会强行夺占更多的路权,企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这样,战后便出现了美、日两个帝国主义追逐中国铁路权益的激烈斗1争。

在1912年至1927年北洋政府统治期间仅修建4000km铁路而己。

3从1928年起,国民党执政时期。

国民党政府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要求,藉以维持和巩固它的统治,并极力发展官僚资本,在铁路的修建上,采取一种新的和帝国主义相勾结的方式,即以它所卵翼的官僚资本组织兜当它和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组织之间的“中介”,搞所谓“中外合作”的铁路投资。

这种方法,对子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来说,由于有了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作为它们在华的代理人,在铁路的修建和经营管现方面,它们无须再像过去那样实行赤裸裸的控制,就可安安稳稳地获得对它们的利益的切实保证;而中国官僚资产阶级则从中分得一杯羹,以图自肥。

国民党政府曾为此而沾沾自喜,它既能获得巨额的国外购料贷款,又免受国人的指搞。

断赣铁路的修建,首创其例4。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并滥发货币的办法,勉强修建了1900km的铁路,名义上是应付抗战的军事运输需要,实际上是为了加强国民党在大后方的统治地位和发展官僚资本提供运输工具。

在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十四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利用从我国搜刮得来的巨额资材,威逼我国人民为劳工,在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修建了近5700krn铁路,在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修建了900krn铁路,以强化它在这些地区的殖民统治。

5从1876年到1949年底全国解放时,我国修建铁路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全国大陆才共有干支线铁略(不包括矿山线、森林线、码头线等在内)26200 km,除去苏联红军在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后占领我东三省期间拆去铁路1500krn(把轨料和机器运往苏联),日军在侵华期间采取拆旧线建新线以及国民党军队拆除的一些线路,共约拆除3600km。

这样,在1949年大陆仅留下22600km而已(被破坏的可以修复的线路包括在内)。

此外,1945年台湾省回归祖国时有铁路于支线超过900km未计在内。

6由上可见,旧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

论者威以为这是由于借外债修路所致,殊不尽热。

旧中国修建铁路所需用的钢轨、钢梁、机车、客货车、修理厂机器、电信、信号等器材都须向国外购买,需要大量外汇,而投资345回收期间又较长,在本国财力不足时,利用外资本无可非议,在历史上,美国、沙俄、加拿大、阿极廷等国都是这样做的,它们只是按期还本付息,并来有损失管理权的。

可是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铁路外债是帝国主义慢夺我国权益的一种强大手段,借债与否悉听他人摆布,路债的筹借总是伴随着路权的丧失。

这样,长期以来,旧中国铁路外债始终是为中国人民所反对的。

中国铁路事业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进行长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所开辟出来的。

有了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才有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人民铁路事业。

2、民国时期铁路发展状况(1)收回路权1912年2月22日,中山先生在上海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

中国地大物博,如满洲、蒙古、西藏、青海等处,皆物产殷富之区,徒以交通不便,运转不灵,事业难以振兴,蕴华无由宣泄……前清借债筑路,往往回扣过重,又以办理非人,故弊害立见。

今日中华民国为人民之国,与专制时代不同,一切债务须国民自行整理。

昔美国亦借债筑路,主权未落于人,即属有利无害,可知借债未为失计。

今日民国成立,外人已略变其对侍之方针。

樱时度势,惟有仿照美国,不使利权损失。

”1914年8月15日,日本乘欧战爆发,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国宣战,派遣海陆军强占胶州湾和胶济铁路。

1915年5月7日,它又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我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省的一切权利。

因此,1919年1月巴黎和会开始后,到了4月15日讨论我山东省问题时,最后决议将战前德国在胶州湾及山东所有各项权利让与日本,并于对德和约中作出相应的决议。

全国人民瞩目的收回山东省权利问题的失败消息一传到北京,群情激昂,愤慨万分。

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