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精华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察、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察包含:野外观察、定位长久观察、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含:资料的概括和剖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摹拟。
4.间接作用是经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色:空间特色——即种群拥有必然的分布地区;数目特色——每单位面积(或者空间)上的个体数目(即密度)是随时间而改动的;遗传特色——种群拥有必然的基因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差别于其余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检查方法:总数目检查法、取样检查法(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详细计算书P67 )9.成群分布是最常有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由有:①资源分布不平均;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 初级种群参数包含: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 次级种群参数包含:性比、年纪构造和种群增添比。
12. 年纪椎体三种种类:书P70 、PPT 第三章33.13. 种群增添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 内源性自动调理学说:书P88 。
15. 生活史的要点组分包含: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 选择和K 选择:书P106 、PPT 三104 (要点)书P109CSR17. 主要的种间关系包含: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 个空或者(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共同进化、附生)—— 5个空18. 种内竞争的种类:负竞争、分摊竞争、抢夺竞争。
19. 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品、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者育幼场所。
20.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21. 影响群落构成和构造的因素:生物因素、扰乱、空间异质性、岛屿。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测、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括:资料的归纳和分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模拟。
4.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随时间而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调查方法:总数量调查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具体计算书P67)9.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因有:①资源分布不均匀;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比。
12.年龄椎体三种类型:书P70、PPT第三章33.13.种群增长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书P88。
15.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选择和K选择:书P106、PPT三104(重点)书P109CSR17.主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个空或(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协同进化、附生)——5个空18.种内竞争的类型:负竞争、分摊竞争、争夺竞争。
19.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物、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育幼场所。
20.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21.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干扰、空间异质性、岛屿。
22.按演替的时间可分为快速演替、世纪演替、长期演替。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包括生物的分布、组成、种群数量变化、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生态学分类1、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结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4、全球生态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生态影响。
三、生态学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指环境中的物质在生物体之间循环转化,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2、能流: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转化,包括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
3、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等功能。
4、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的均匀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5、演替:指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四、生态学应用领域1、环境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农业生态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5、水域生态学:研究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定义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这些机制,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主要概念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基础生态学总复习
生物体的水分获得与损失途径
• 水分的丧失途径 – 植物——蒸发(蒸腾作用、扩散作用)失水, 分泌失水。 – 动物——蒸发失水,排泄、分泌失水。
• 水分获得途径 – 植物——根部吸收,叶面吸收。 – 动物——食物,体表吸收,代谢水。
恒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
• 最明显的适应性反应表现在呼吸与血液组成方面。
二氧化碳
• CO2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
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 加作物产量。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 种群与物种的概念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
•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 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 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 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 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 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成的有机物越多, 有利于花的发育。光强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 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可见光区,其中红、橙光 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蓝紫光也能为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吸收,这部辐射 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 生理无效辐射。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 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 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
– 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
• Мончадский(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 分为稳定因子和 变动物因子
– 稳定因子: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 长年恒定的因子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基础生态学复习集合讲解
基础生态学复习基础生态学复习目录基础生态学复习 (1)一、解释: (1)1、生态学: (1)2、光合作用: (1)3、生态幅: (1)4、光周期现象: (1)5、长日照植物: (1)6、种群: (1)7、年龄椎体: (1)8、自然选择: (1)9、遗传瓶颈: (1)10、建立者效应: (1)11、种间关系: (1)12、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2)13、领域性: (2)14、他感作用: (2)15、群落: (2)16、演替: (2)17、排序: (2)18、生态系统: (2)19、食物链: (2)20、负反馈: (2)二、填空: (2)1、碳库、氮库: (2)2、生态学相关期刊 (3)3、群落的波动类型: (3)4、盐土、碱土的异同(区分区别): (3)5、演替顶级假说: (3)6、生物质能技术研发: (3)7、国际生态学的三大前沿知识: (3)8、水体富营养(具体现象和类型): (3)9、物种的形成过程(三个过程对应的类型): (3)10、氮循环的过程: (3)11、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3)12、年龄椎体类型:P69-70 (4)13、群从的命名: (4)14、种群的内分布型: (4)15、群落的调查方法: (4)16、光质的形态建成作用: (4)17、种群的空间结构: (5)18、存活曲线的类型: (5)19、种群的数量特征: (5)20、排序方法: (5)三、选择: (5)1、生活型谱: (5)2、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 (5)3、阿仑定律、贝格曼定律: (5)4、种间关系: (6)5、群落调查方法: (6)6、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6)7、土壤湿度/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6)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P23 (6)8、水分对植物的影响: (6)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有什么特点): (7)10、酸雨: (7)11、最小样方面积: (7)13、物种的形成过程: (8)14、物质循环类型: (8)15、互利共生的类型: (9)16、 R—对策、K—对策 (9)四、简答: (9)1、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9)2、分解的生态学意义: (9)3、三种年龄椎体的特征:P69-70 (9)4、群落及特征:P147-148 (10)5、生物多样性计算()10分题 P152-153-154 (10)6、小环境(哪几个?论述下)10分题P6-7 (10)7、中度干扰假设: (10)8、夏秋两季水体生产力低的原因: (11)9、植物如何适应高温: (11)10、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11)基础生态学复习一、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态基础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生态学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归纳:1. 生态学的定义和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分支。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功能整体。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关联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4.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5.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6.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过程,能量在每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时会有损失。
7.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持续供应。
8.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9.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0. 环境压力与适应:环境压力是指生物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如温度、湿度、食物供应等,而适应则是生物对这些压力的响应。
11.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包括种群的增长、衰退和稳定状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2. 竞争与共生:竞争是指同一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为资源而斗争,而共生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关系。
1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等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等。
14. 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科学,包括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15.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食物等。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因此对于生态学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在考试方面,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复习。
而基础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一学科。
第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环境组成,生物群落包括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构成的群体,它们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所处的环境包括信号、水、空气和土壤等自然要素。
同时生态系统中还包括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个方面。
能量流指的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各种代谢活动中产生和消耗能量的过程。
物质循环指的是有机物到无机物、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和水循环等。
第二,生态系统的稳态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性意味着系统内各种生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状态,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得以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运转状态达到了一个新的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态性也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韧性。
稳态性是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
第三,生态系统的灾害因素。
生态系统的灾害因素有两种类型,之一是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来自于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及其种群规模和分布等变化,另一个是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土地使用变化、植被破坏、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各种因素。
灾害因素能够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对各种灾害因素的理解和防范非常重要。
第四,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系统恢复是指一种刻意的或自然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系统的状态可以恢复到其原本的稳态。
生态系统是具有韧性和适应性的,但当灾害因素超过了系统的承受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破坏,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帮助系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恢复常常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以上是基础生态学的几个核心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需要详细了解这些概念,同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细节方面的内容。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Odum 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4.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春化作用。
9.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会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而这个温度就是发育阈温度。
10.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11.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12.相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E)之比。
13.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4.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5.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基础生态学复习精华
二、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按交叉学科划分: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和生态经济学等。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可不必答下面的)1)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形态及体色有显着的影响。
2)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3)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动物对不同光质有不同反应。
4)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5)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6)光照强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在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4.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内后代个体的(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基本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基础生态学的知识,为复习提供一些资料和思路。
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
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而生物栖息地则是指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物种丰富度则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存在的物种数量。
功能多样性则是指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功能。
2. 能量流动与食物链能量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它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传递。
食物链是指生物体之间通过摄食与被摄食的关系,形成的能量传递链条。
食物链由多个级别组成,包括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原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体,如植物。
消费者则是指通过摄食其他生物体来获取能量的生物体,如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分解者则是指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的生物体,如细菌和真菌。
3. 物质循环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它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体之间的循环过程。
氮循环则是指氮在大气、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地表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并且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如果物质循环被破坏或中断,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4. 生态系统的扰动与恢复生态系统面临各种扰动,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冇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折非工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冇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放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带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定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拆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牛•物体或牛物群体牛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Z间的范围。
人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I韦I因索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冇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柄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屮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
具冇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1.环境: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周围⼀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物或⽣物群体⽣存的各种要素;2.环境的类型:①按主体分:⼈类环境,⽣物环境;②按性质分:⾃然环境,半⾃然环境,社会环境;③按范围分:全球环境,地区环境,空间环境,微观环境,内环境;3.⽣态因⼦:环境中对⽣物⽣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态因⼦是环境中对⽣物起作⽤的因⼦,⽽环境因⼦是指⽣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4.⽣活因⼦:⽣物⽣存不可缺少的⽣态因⼦,所有⽣活因⼦构成⽣存条件;5.⽣态因⼦的类型:①按性质分:⽓候因⼦,⼟壤因⼦,⽣物因⼦,地形因⼦,认为因⼦;②按有⽆⽣命特征分:⽣物因⼦,⾮⽣物因⼦;③按⽣态因⼦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作⽤:密度制约因⼦,⾮密度制约因⼦;④按⽣态因⼦的稳定性及其作⽤特点分:稳定因⼦,变动因⼦;6.⽣态因⼦作⽤的特征:综合作⽤,主导因⼦作⽤,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阶段性作⽤;①综合作⽤:环境中⽣态因⼦总是与其他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主导因⼦作⽤:⽣态因⼦对⽣物的作⽤是⾮等价的,某⼀因⼦改变会引起其他⽣态因⼦的改变,使⽣物的⽣长发育发⽣变化。
③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态因⼦的缺少不能由另外的因⼦来替代;在⼀定条件下,某⼀因⼦数量的不⾜,可借助相近的因⼦增加来得到补偿。
④阶段性作⽤: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物需要不同的⽣态因⼦或不同强度的⽣态因⼦。
7.最⼩因⼦:低于某种⽣物需要的最⼩量的任何低于某种⽣物需要的最⼩量的任何特定因⼦,是决定该种⽣物⽣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8.限制因⼦:在众多⽣态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物的耐受性极限⽽阻⽌其⽣存、⽣长、繁殖或扩散的因⼦;9.耐受限度:任何⼀个⽣态因⼦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或过多(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物衰退⽽不能⽣存;10.⽣态幅:每种⽣物对⼀种⽣态因⼦都有⼀个耐受范围,即⼀个⽣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个⽣态学上的最⾼点,最⾼点和最低点间的范围叫⽣态幅;11.适应:⽣物在⽣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形成⼀定形状的现象;12.适应⽅式:形态适应,⽣理适应,⾏为适应,营养适应;第三章1.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①长⽇照:萝⼘,菠菜,⼩麦,油菜②短⽇照:苍⽿,⽔稻,棉花③中⽇照:⽢蔗④⽇中性植物:番茄,蒲公英;2.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①长⽇照:雪貂,野兔,刺猬②短⽇照:绵⽺,⼭⽺,⿅;3.⽣物对极端低温的⽣态适应机制:植物:①形态:油脂、鳞⽚、短⼩、匍匐状,厚⽪②⽣理: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动物:①形态:⽑⽪结构、脂肪层、伯格曼规律、阿伦规律②⽣理:基础代谢和⾮颤抖性产热,⾝体异温,⽔⽣哺乳动物的乳汁构成、热交换器等③⾏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活动位置;4.⽣物对极端⾼温的⽣态适应机制:植物:①形态:叶⽚⽑、鳞⽚、颜⾊、排列②⽣理:细胞含⽔量减少;动物:①形态:⽑⽪性质和颜⾊②⽣理:体温过热③⾏为:栖居地点、活动时间;第四章1.光强对⽣物的影响: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2.⽣物对⽔分的适应:⽔分丧失途径:①植物:蒸发失⽔,分泌失⽔,体内代谢②动物:蒸发失⽔,分泌失⽔,排泄;⽔分获得途径:①植物:根部吸收,茎叶吸收,体内代谢②动物:⾷物,体表吸收,代谢⽔;3.⽣态类型:浮⽔、沉⽔、挺⽔;湿⽣、中⽣、旱⽔⽣植物;4.植物对⼟壤酸碱度适应性划分为:①酸性⼟:茶树,油茶,杜鹃,马尾松,桃⾦娘;②中性⼟:多数乔⽊物种;③钙质⼟:柏⽊,南天竺,⾦丝李,乌桕,棕⽵;④盐碱⼟:怪柳,盐⽖⽖,碱蓬,盐蒿;5.林⽕发⽣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源;林⽕类型:林冠⽕,地表⽕,地下⽕;第五章1.趋同适应:不同种类植物当⽣长在相同(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似)的适应⽅式和途径。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1、环境: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
2、生境(habitat):生境又称栖息地,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不生存条件二生活条件5、谢尔福德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将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生态幅应用价值:动物驯化、植物引种和内稳态的调控。
7、有效积温法那么:植物和外温动物的发育速率在发育阈温度以上呈线性增加,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称有效积温。
8、贝格曼规律: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原因:动物个体大那么一样质量所对应的体外表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9、阿伦定律: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局部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三个定律的内涵记〕10、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现象。
11、趋异适应〔生态型〕: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构造、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4.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春化作用。
9.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会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而这个温度就是发育阈温度。
10.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11.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12.相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E)之比。
13.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4.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5.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基础生态学复习整理9页word文档
一名词解释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生态幅:每种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量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种群: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内禀增长率rm: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有效积温法则: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利用性竞争:通过损耗有限的资源发生的竞争,而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的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的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生态系统管理:具有明确和可适应的目标,通过政策,协议和实践活动而实施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使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保持良性持续的管理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附近的海水偶尔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处的海水偶尔变暖的现象二填空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锥体是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数量锥体的合称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计算P101基因型适合度W=ml[W表示适合度 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P106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四问答火对生物的作用?如何进行防火管理?有益作用:把枯枝叶烧成灰,是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形成物质再循环的无机肥料,成为新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对抗火物种或适应于火的自然更新的物种,火是必需的生态因子;火可以减少与耐火树种的竞争物种;有些植物种子需高温刺激才能萌发,如高冷杉,井松大多数松柏类幼苗,火烧有利于它们存活有害作用:严重的林冠火及地面火的最大冲击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生物群和它们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土地表面受到侵蚀,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与化学成分,降低了土壤吸水与保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按交叉学科划分: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和生态经济学等。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可不必答下面的)1)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形态及体色有显著的影响。
2)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3)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动物对不同光质有不同反应。
4)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5)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6)光照强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在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4.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内后代个体的(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
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非生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
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等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对于淡水池塘来说分两种:有根的植物或漂浮植物;体型小的浮游植物,对草地来说,有根的绿色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3)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顶级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进行能量的传递、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和发展,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4)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其作用是把动植物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的化合物,并能释放出能量,起作用正与生产者相反。
6.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野外调查研究:样方法、样线法,抽样技术实验生态学方法:自然生态现象的实验室模拟(可控)数字分析:数学建模—现实检验—修改模型—逐步逼近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特征。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8.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特定时间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
优点:易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编制容易;可计算内禀增长率和周期增长率缺点: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不适用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大的种群。
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时代不重叠生物,可进行关键因子分析。
9.K 对策种和 r 对策种对环境有何不同的要求?K 对策种: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的环境中,死亡率大都通常取决于密度相关因素,存在激烈竞争,因此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
r 对策种: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与密度无关,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10.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种群的波动(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4)种群的爆发(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和消亡11.简述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1)可限制种群的分化,和抑制种群的数量,(2)可以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动态过程,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多样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3)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协同进化,促进捕食者和猎物的适应性(4)可以使种群变复杂和壮大,更具生存竞争力。
12.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发展的原理。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发展:(1)每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2)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不同(3)不同生物对同种环境因子耐受性不同(4)生物对于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下降13.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
植物:植物叶子的每日运动反应了光强的日变化,温带落叶树叶的脱落反应了光强的年周期变化不同植物对光强表现出的适应性不同(阴地种和阳地种)。
动物:在视觉器官的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有密切的关系,动物每天开始的活动时间由光强决定。
14.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
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
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15.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趋于极端变异的个体淘汰,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的类型更趋于稳定。
如马铃薯叶甲中,常态型个体的可以过冬,变异较大的个体容易在越冬中死亡。
单向性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使生物类型朝着某一变异的方向发展。
如:桦尺蛾工业黑化现象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物种种群中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体型个体则大为减少,这样一个物种种群就可能分裂为不同的亚种。
美国卡茨基尔山有轻巧型和粗壮型两种狼,就是这种分裂性选择的结果。
16.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1)生物量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
17.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1)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了群落中物种多度(2)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1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种类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2、群落中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表现在空间上的成层性、物种之间的营养结构、生态结构以及时间上的季相变化等。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任一个群落都有自己的发展、成熟、衰败、死亡阶段。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19.陆生植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
20.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P20,2.2.2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形态建成。
生物的适应分为植物和动物,举例说明即可。
21.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和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
1)产生生物的昼夜节律,例如动物活动行为、体温变化、能量代谢及激素的变化和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积累与消耗。
2)产生生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它是一种光形态建成反应,是在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季节变化协调一致,对动植物适应所处环境有很大意义。
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分成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中生植物。
(动物的繁殖有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昆虫等有滞育的光周期现象;鸟兽换毛玉换羽的光周期现象;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22.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直接作用: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间接作用:温度改变可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变化。
动物因温度可分为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和内温动物23.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种内: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社会等级等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每个生物的生存,而且还把各个生物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决定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