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示等,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守恒定律;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守恒定律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难点: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时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符号表示、系数的确定等;
2.阐述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解题思路,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
1.强化学生对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
2.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公式,提高解题技巧;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1.2 化学方程式的组成1.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4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1 化学平衡的概念2.2 化学平衡的表示方法2.3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2.4 化学平衡的应用实例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1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则3.2 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计算3.3 化学方程式的物质计算3.4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应用实例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摩尔计算4.1 摩尔的概念4.2 摩尔计算的基本公式4.3 摩尔计算的应用实例4.4 摩尔计算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5.2 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的步骤5.3 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的应用实例5.4 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化学方程式的极限计算6.1 极限计算的概念6.2 极限计算的基本公式6.3 极限计算的应用实例6.4 极限计算的注意事项第七章: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计算7.1 反应物计算的概念7.2 反应物计算的基本公式7.3 反应物计算的应用实例7.4 反应物计算的注意事项第八章:化学方程式的物计算8.1 物计算的概念8.2 物计算的基本公式8.3 物计算的应用实例8.4 物计算的注意事项第九章: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9.1 实际应用的概念9.2 实际应用的计算方法9.3 实际应用的应用实例9.4 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第十章:化学方程式的综合练习10.1 综合练习的目的10.2 综合练习的题型10.3 综合练习的解题方法10.4 综合练习的答案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图形表示,包括反应物和物的种类、数量和状态。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组成,中间用箭头连接。

在阅读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明确反应物和物的名称及其化学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补充说明: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此时系统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掌握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3.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2.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

3.化学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如: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反应方程式为:H2(g) + Cl2(g) → 2HCl(g)请问:当100mL的氢气和100mL的氯气反应时,生成了多少 mL的HCl气体?2.呈现环节: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例如:“H2(g) + Cl2(g) → 2HCl(g)”就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H2和Cl2是反应物,2HCl是产物,→表示转化,g表示气态。

反应条件可以加在化学方程式的箭头上方。

3.讲解环节: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已知氢气和氯气的体积分别为100mL,求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

步骤一:编写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 2HCl(g)步骤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这相当于1L气体中的分子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n = V / 22.4其中,n是气体的摩尔数,V是气体的体积。

根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易知生成1mol HCl需要1mol H2和1mol Cl2反应。

因此,反应完毕后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应当与H2或Cl2的摩尔数相等。

根据理论计算,氢气和氯气所占的体积分别为0.004464mol和0.004464mol,两者中较小的值就是生成的HCl气体的摩尔数。

再根据n = V / 22.4的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生成的HCl气体的体积:V(HCl) = n(HCl) × 22.4 = 0.1L因此,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盐酸气体的体积为0.1 L。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运用比例、代数等数学方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2)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时化学方程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3)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比例、代数等)。

3. 实例演示:(1)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2)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讲解计算过程。

4. 练习与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分组讨论,互相讲解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诸城繁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型新授教育教学目标1、懂得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2、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掌握解题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利用化学方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难点:化学计算题中设答的量纲与物理、数学学科的区别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设计教学设计及过程一、展示教学目标二、自学课本100-101页,思考下面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解题过程与例1 进行比较,你能按例1的解题过程把格式写出来吗?想一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什么?三、【小组交流】1、组内展示学生的完整书写格式交流评价。

2、思考:完整的解题格式对化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3、比较与物力和数学计算格式的区别。

4、你能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吗?5、利用小组总结的经验完成下列题目中任意一题。

然后组内交流。

三、做导学搞练习四、【精讲点拨】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学习目标并自学课本做导学搞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交流结果)做练习题,总结解题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因此,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对有关的化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熟练掌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2)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写在化学方程式的相对应的化学式的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

从总体看,这一课题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化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属于化学计算技能。

而化学计算的学习在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阶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性强、计算能力强,将思维从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化学基本计算知识,虽然属于化学计算范畴,但是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求出最终结果就可以了。

所以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题意,正确无误的列出其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计算过程中还要严格要求其解题格式和步骤,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完成前四单元的学习后,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质空气、水等内容的学习,对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对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用语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能力,但这些大都是存在于定性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以及对化学反应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观看视频《长征5号火箭发射》。

【过渡】我国长征五号火箭历经十年终于研发成功,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助燃剂,是我国最大推力的火箭。

【提问】若火箭升空携带4kg的液氢,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回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一说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讲解】2H 2 + O 2 =====点燃 2H 2O“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材重点1、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规范2、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的质量。

教材难点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难在解题格式规范、完整。

中考考点点击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理学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点击2:(1)近几年中考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2)运用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为突破口的计算;(3)根据化工生产路线计算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投料比、工业产品的产率、经济效益等,将成为新的考查对象。

点击3: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稳中有降。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每年的压轴题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查。

第一课时 解题步骤和格式及注意事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任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都是一个定值,因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2、应用化不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例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 (1)设未知数2KMnO 44+MO 2+O 2↑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158 32 (3)找出并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X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32g 62⨯=Xg6 (4)列比例式求解 X=1582g632⨯⨯=0.6g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以得到0.6g 氧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格式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硬石(CaCO 3)可制得生碳(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守恒定律;(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物质守恒定律的应用;(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运算;(2)实际问题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2)讲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守恒定律;(2)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中的化学方程式;(2)引导学生运用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讲解练习题中的关键步骤。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1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局部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3
环节三
应用质量

任务四 完成练习一,写化学方程式,算质量比。
通过分析和计算,学习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
小结:应用质量比。
9
环节四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任务五 完成练习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分析和书写过程,学习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
任务六 完成练习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过书写和讨论评价,巩固计算的基本格式和步骤。小结:解题策略
3
环节一
认识定量
关系的重
要性
任务一 观看实验视频,分析讨论。
感受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的重要性。
9
环节二
理解反应
中的质量

任务二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实际质量比与理论质量
比一致。理解两个质量比一致的原因。
任务三 通过对三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反应中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是固定的。
小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
环节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留作业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
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质量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方式: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例,如“为什么铁会生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硫酸与锌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4.学会使用化学计量数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规律;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化学方程式是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化学计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
-选择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并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化学方程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化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加深对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1.根据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规范化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时,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这些计算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

本节课程将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新课教学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研究了如何进行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包括计算步骤和方法。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

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

解:设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化学方程式:2KMnO4 → K2MnO4 + MnO2 + O2↑计算:2 × (39 + 55 + 4 × 16) g/mol。

1 × (2 × 16) g/mol6.3 g KMnO4 → x g O22 × 158.03 g/mol。

32 g/molx = 0.6 g答: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根据此例可总结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化学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技巧,特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系数的确定。
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和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包括计算方法的选取和计算步骤的掌握。
4.将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反思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过程。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年级化学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

年级化学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

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简单计算方法及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教学内容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物与物的摩尔比例、质量比例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4. 拓展应用: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化学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技巧。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在计算过程中遵循这一原则。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难度的适中,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技术人员或化学老师,给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方程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教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九年级化学教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九年级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
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有关化学反应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思考。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并解释方程式中的符号和含义。

3.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水,铁与硫的反应生成硫化铁等。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编写3-5个化学方程式,然后交流分享并给予评价。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的计算方法,并解释质量守恒的概念。

3.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变化,并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讨论:学生将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讨论并分析实验中的物质质量变化规律。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转化计算的方法。

第三课时: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简单的质量转化问题,如燃烧反应、酸碱反应等。

4.讨论:学生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进行评估。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分和评价。

3.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习和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学会将化学知识和数学运算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种类,为后续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新知教学: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则和方法。

练习与反馈: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通过讲解和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归纳与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期末测试:在期末测试中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综合能力。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示,它反映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理解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浙教版八下化学中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等号的上方,如“点燃”、“高温”、“电解”等。

气体符号:表示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常写在等号的下方,如“↑”。

沉淀符号:表示反应产生的沉淀,通常写在等号的下方,如“↓”。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中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其中,C的质量为12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CO2质量为44g。

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12g的C可以与32g的O2完全反应生成44g的CO2。

已知H2的质量为4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H2O质量为多少?Fe + H2SO4 → FeSO4 + H2↑已知Fe的质量为56g,生成的H2质量为2g,消耗的H2SO4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 2H2 + O2 → 2H2O↑,已知H2的质量为4g,O2的质量为32g,生成的H2O质量为多少?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数据,生成的H2O质量 = (4/4) × 36 = 36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人教版
- 摩尔比例关系: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
③ 摩尔比例关系的应用
- 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根据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 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确定反应物的用量或生成物的产量。
九.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化学反应的图片和视频,以及具体的化学方程式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方程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知反应物H2和O2的摩尔比为2:1,试计算反应后H2和O2的体积比。
4. 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 + HCl → NaCl + H2O
已知反应物NaOH和HCl的摩尔比为1:1,试计算反应后H2O的体积。
5. 计算以下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
m(N2) : m(H2) = 28 : 6
已知反应物N2和H2的摩尔比为1:3,试计算反应后N2和H2的质量比。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的正常使用。
6. 练习题库: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2.过程与方法(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结合亲身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媒体选择: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在科研中也会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请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的视频。

它有三级推进器,在二子级推进器中,其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

当确定需要液氢燃烧剂为45t时,填充多少吨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设问40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45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1.小组活动:自学例题1,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例1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有关?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① 设;②写出反应的;③ 写出的质量比④ 列出;⑤求解⑥简明的写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材重点1、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规范2、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的质量。

教材难点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难在解题格式规范、完整。

中考考点点击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理学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点击2:(1)近几年中考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2)运用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为突破口的计算;(3)根据化工生产路线计算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投料比、工业产品的产率、经济效益等,将成为新的考查对象。

点击3: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稳中有降。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每年的压轴题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查。

第一课时 解题步骤和格式及注意事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任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都是一个定值,因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2、应用化不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例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 (1)设未知数2KMnO 44+MO 2+O 2↑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158 32 (3)找出并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X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32g 62⨯=Xg6 (4)列比例式求解 X=1582g632⨯⨯=0.6g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以得到0.6g 氧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格式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硬石(CaCO 3)可制得生碳(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2↑100 56 X 10t 100:56=X:10tX=5610100t=18t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练习:略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注意事项。

[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解答的一道计算题。

请帮助他们指出错误。

例子: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多少克?甲、解:设燃烧72g X 。

Mg +O2MgO 24 40 72g X24:40=72g:XX=120g答: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120g 。

乙、设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的质量为X.Mg +O2MgO 224 56 72g X24:56=72g:XX=168g答:燃烧72g 镁最多可得氧化镁168g 。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注意:1、化学式必须求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四、练习(略) 五、作业(略)第二课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类型之一:由一种纯净的反应物(或和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例1、已知金属铁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 4)。

则56g 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多少升(氢气的密度:0.089g/L )?(金属铁与稀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Fe+H 2SO 4FeSO 4+H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Fe+H 2SO 4FeSO 4+H 2↑56 2×1 56g X56:2=56:X X=2g氢气的体积:2g ÷0.089g/L=22.47L答:56g 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22.7升。

类型之二:含一定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例2、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08分,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峰峰顶,这是继1975年后我国再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准确测量。

氢化钙(CaH 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CaH 2+2H 2O Ca(OH)2+2H 2↑],氢气供燃烧之需。

请回答下列问题:(1)CaH 2中钙元素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2)现有87.5g 含CaH 2的质量分数为96%的氢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氢气?解:(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CaH 2+2H 2O Ca(OH)2+2H 2↑42 4 87.5g ×96% X965.8742 g =x4x=8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g 。

例3、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g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 氧气,试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2H 2O 2O+O 2↑68 32 X 3.2g68:32=X:3.2g X=6.8gH 2O 2的质量分数为:g10.8g6×100%=68% 答: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68%。

类型之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例4、某科技活动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混合27.6氯酸钾和2.0g 二氧化锰,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0%。

请计算:(1)剩余固体的质量。

(2)制得氧氧气的质量。

(3)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0.102.0g=20.0g 。

(2)制得氧氧的质量为:(27.6g+2.0g )-20.0g=9.6g (3)设已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

2↑ 245 96 X 9.6g96245 =g 6.9x X=969.6g 245 =24.5g 未分解的氢酸钾的质量为:27.6g-24.5g=3.1g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0g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9.6g ,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3.1g 。

有关化学方程式应用题易错点: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练习(略)第五单元小结一、知识框架二、重难点突破1、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a、参加 b、化学反应 c、各 d、等于 e、反应后 f、质量总和使用的时候还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而不是反应物任意的简单相加。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书写正确;(3)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4)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要写正确,气体用“↑”,沉淀用“↓”;注意:当反应物中无气体时,生成的气体注明“↑”,当反应物中无固体时,生成的固体注明“↓”。

3、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一定要配平完整,否则违背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结果也是错误的;(2)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3)题中所给的量或要求的量是体积的一定要换算成质量计算; (4)化学方程式中的各量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计算。

三、书写化学议程式的常见错误。

初学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1KclO 3 3 P 2+ O 5 P 2O 52、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未配平)。

如:Mg + O 2MgO C 2H5OH + O 2 CO 2 + H 2O 3、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未改等号。

如:S + O 2 SO2 4、反应条件不注或乱注。

如:3Fe+2O2 Fe 3O 4Zn + 2HCl ZnCl 252KclO 3 + MnO 22 + 3O 2 6C + O 22 Fe 3O 44 + MnO 2 + O 27、条件和现象不分。

如:2H 2 + O 28、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不是最简比。

如:2CH 4 + 4O 22O 四、练习与作业(略)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 60教材重点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 60。

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其用途间的联系。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材难点1、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碳的化学性: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中考考点点击1: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及原因,无定形碳中的木炭、活性炭的吸附能点燃点燃力,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用途。

记清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两者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明确碳单质的吸附性并能用来解释有关问题,理解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拓展探究题。

点击2: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点击3: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与考古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点击4: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应用。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

第一课时碳的单质一、碳的几种单质(一)金刚石(二)石墨实验6—1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现象:红墨水由红色变为无色无定形碳三、C601、结构2、用途:材料学、超导体3、碳元素形成的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二、碳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碳的可燃性(1(2C + O 22 2CO小结:化学反应,反应物相同,如果条件不同那么生成物也不同。

3、碳的还原性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1)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导管(32CuO + C 2Cu + CO 2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徊向下倾斜 ②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练习:反应中看到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说明变成了,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生成。

(5)还原反应①在反应中,碳与氧结合变成CO 2,这是反应。

②CuO 失去氧变为Cu ,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反应。

③是物质夺取CuO 中的氧,促使CuO 发生还原反应。

(6)还原剂和氧化剂①还原剂:象碳这种能够夺取化合物里的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剂。

②氧化剂:象CuO 这种能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7)小结①C :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②2Fe 2O 3 2 四、易错点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炭”与“碳”的区别。

“炭”是指由碳元素组成的具体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等;而“碳”是指碳元素,即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五、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