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科学认识常见的动物
科学认识常见的动物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与人类密切相关。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生态和行为。
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动物进行科学认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
一、飞禽类动物1. 麻雀麻雀是一种常见的小型鸟类,分布广泛。
它们多数栖息在城市和农田周围。
麻雀的特点是个体较小,身体颜色多为棕色,翅膀有黑色斑点。
麻雀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善于利用人类的生活环境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2. 白鹭白鹭是一种高大的水鸟,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湿地。
它们的身体呈白色,嘴长而直,脚长。
白鹭是优秀的捕食者,主要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
近年来,由于湿地环境的破坏,白鹭的数量逐渐减少,需要受到保护。
二、爬行类动物1. 蟒蛇蟒蛇是体型庞大的爬行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类之一。
蟒蛇的身体有粗大的鳞片覆盖,通常为棕色或黄褐色。
它们以啮齿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食,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蟒蛇多数生活在热带地区,喜欢栖息在林地、草原等环境中。
2. 龟龟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和水域中。
它们的身体多为圆背形,背部有坚硬的甲壳保护。
龟一般以植物、昆虫等为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
有些龟类可以长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三、哺乳类动物1. 牛牛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家畜之一。
牛的体型较大,皮毛多为黑色或棕色,有大而圆的眼睛和长而弯曲的角。
牛主要以青草为食,为人类提供牛奶、肉类和劳动力等资源。
2. 猫猫是人类常见的宠物动物之一,也是天然的捕鼠能手。
猫的身体柔软、敏捷,具有夜间狩猎的习性。
猫的毛色多样,有长毛和短毛两种品种。
猫对主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与人类之间有着独特的情感纽带。
四、海洋类动物1. 海豚海豚是一种聪明、灵活的海洋哺乳动物,常栖息在海洋和海湾中。
它们的体型修长,背鳍呈三角形。
海豚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善于跳跃和游泳。
海豚被广泛认为是友好、善良的生物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
动物名称大全
动物名称大全
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丰富多样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哺乳动物
1.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中国中部地区,以竹子为食,是中国的特有动物之一。
2.非洲象:体型庞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广袤草原和森林
里。
3.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地区,毛皮雪白,能够很好地适应极寒环境。
4.长颈鹿:拥有极长的脖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是唯一能够吃到树梢叶子
的动物。
鸟类
5.蓝色孔雀:以绚丽的羽毛著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之一,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
中。
6.信天翁:是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的鸟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上,在风暴中翱翔。
7.画眉鸟:在中国常见的小型鸟类,以其婉转悠扬的鸣叫声而闻名。
8.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南美洲等寒冷地区,以其滑行姿态和可爱外表著称。
爬行动物
9.巨蟒:体型庞大的蟒蛇,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以捕食大型哺乳动物为主。
10.鳄鱼:危险的爬行动物,生活在水域中,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
11.陆龟:有着坚硬的甲壳,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水生动物
12.白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生活在北冰洋的深海中。
13.海豚:聪明灵敏的水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以鱼类为食。
14.海龟:体形扁平的海洋生物,主要栖息在热带海域,是一种受到保护的物种。
以上便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动物世界有所帮助。
让我们珍惜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中生物 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试题
种群与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a);(2)标志重捕法(a)。
2.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2)环境容纳量(a)。
3.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可分为:③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④种群密度:是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坏、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2.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田鼠、鸟类、鱼类等。
(2)计算公式N (种群总个体数)=M ·n 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1)指数增长①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增长曲线为“J”形。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
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2)逻辑斯谛增长①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增长曲线为“S”形。
②特点: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 值上下波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2讲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群落的演替学案
第2讲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群落的演替一、丰富度调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1.丰富度(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统计它们的个体数量。
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往往有差别。
(2)三种群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排序(由高到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
2.活动: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原理:土壤动物是指生命活动中有一段时间或全部时间在土壤中度过的动物。
在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
通过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可以反映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物种数目的多寡。
(2)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
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甲乙甲图:干漏斗分离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乙图:吸虫器,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土壤小动物被吸走。
(3)注意事项①样地选择和土样采集:选择不同群落作为样地,随机选取样方,用取样器取样。
②土壤动物的分离: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体型较大的动物用镊子分离。
③土壤动物的种类鉴定:体型较小的动物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识别,体型较大的动物用肉眼观察、识别。
干漏斗分离法的原理是什么?在干漏斗分离装置下的锥形瓶中倒入少量的70%酒精溶液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干漏斗分离法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使之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2)在干漏斗分离装置下的锥形瓶中倒入少量的70%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杀死和固定小动物。
二、优势种决定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1.优势种的概念: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的物种。
2.优势种的特征:优势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优势种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并且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群落中,这种竞争优势常常是持久不变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专题十四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学案
专题十四种群与群落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2.1.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1.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2.1.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1.5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1.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第1讲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一、种群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同一物种的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在“①某地区所有的儿童;②某中学全体学生的总和;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④某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提示]是“③某地区所有人的总和”,其中不能称为种群的原因是:①②不具有种群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出生率、年龄结构等;④某地区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
二、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2.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仔(卵)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采用干扰和破坏害虫自然性别比例的方法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6)年龄结构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
中学地理教案:世界各地的特别动物2
中学地理教案:世界各地的特别动物2地理是一门学科,旨在了解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
地理的学习常常涵盖了地球科学、环境研究和社会学等方面。
其中,学习地理时了解不同地方的动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世界各地的特别动物。
第一篇:北极熊北极熊是极地地区最著名的动物之一。
也被称为白熊,它们身长2.6至3.5米,体重达到了500公斤之多。
北极熊拥有白色的皮毛,可以提供保护和隐身的同时,不留污渍。
它们生活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并且喜欢在浮冰上打猎以觅食海豹。
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变得越来越危险,因为没有足够的浮冰可供它们打猎和生存。
第二篇:仙人掌仙人掌是一种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植物,对于荒无人烟的沙漠景观来说很有用处。
它们具有吸收和储存水分的能力,可以让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
仙人掌通常是矮小且多刺的,这些刺可用于自卫和提供保护。
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
当在沙漠中旅行时,仙人掌常常是人们能找到的唯一水源。
第三篇:考拉考拉是一种栖息在澳大利亚树上的有袋动物,因其爱好吃桉树的树叶而为人所知。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它们的体型看起来较小,但体重却能轻易达到10至14公斤左右。
考拉一般睡觉时间很长,占据大部分时间,因而开玩笑地被称为“累狗”。
近些年,由于树林的砍伐,令考拉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考拉也变得非常危险。
第四篇:长颈鹿长颈鹿是非洲最著名的动物之一。
它们拥有非常长很长的颈部,一个成年长颈鹿的颈部可以高达2米。
长颈鹿的颈部帮助他们更有效的吃到树叶和吃草。
长腿和高身体能让它们在非洲草原上看到更远处的危险。
长颈鹿对于非洲文化和自然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非洲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应该注意的是,近来长颈鹿的数量急剧下降,因此保护长颈鹿已经成为人类责任之一。
结论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动物多种多样,让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到地球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负责保护和爱护这些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和自然奇观的平衡和繁荣。
中考复习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自然奥秘
8.(2018·山东东营)植物会说话丹尼尔·查莫维茨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
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
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丝子的藤始朝着番茄方向生长。
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
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图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
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
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
被啃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
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
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
动物世界认识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
动物世界认识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世界:认识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在广阔的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地球上的一部分,动物们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活和繁衍。
不同的动物栖息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他们对于环境的适应和依赖程度也不同。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动物种类,探索它们的生存环境以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热带雨林:绿色的动物王国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的“肺脏”,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中,树木繁茂、气候湿润的热带雨林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大象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热带雨林的边缘和周边草原地区。
大象以树叶、树皮和水果为食,热带雨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满足了大象的需求。
除了大象,豹子也是热带雨林中的居民之一。
豹子通常选择生活在热带雨林树冠丛林中,这样可以更好地隐藏并伺机捕食猎物。
雨林提供了丰富的猎物和栖息地,让豹子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猎手能力。
海洋:广袤的蓝色领域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
海豚是海洋中的常见动物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海域,如热带和亚热带海洋。
海豚以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它们通过发出声波并接收回波进行定位,以便在广阔的海洋中追踪猎物。
相比之下,企鹅选择生活在南极洲等寒冷的海洋环境中。
企鹅拥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如绒毛和脂肪层,以在严寒的环境中保持体温,同时通过群体策略和行为来抵抗寒冷。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企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满足了它们的需求。
沙漠:炙热的生存挑战沙漠是水分稀缺并且高温的环境,对于生物而言具有极大的挑战。
然而,一些动物仍在沙漠中找到了适应的方法。
沙漠狐狸是沙漠中的典型代表,它们拥有长而毛茸茸的尾巴和大而敏锐的耳朵,这些特征有助于散热和保护自己免受沙尘暴的侵袭。
沙漠狐狸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植物为食。
另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生物是骆驼。
骆驼拥有特殊的生理适应能力,如储存水分、抵御高温和适应大幅度的温度变化。
专题十四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3、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 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 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 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 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5)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 的成活率。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 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 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7)体腔内有膈。 (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腔有膈, 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空中飞行的动物(8S:P20-25) 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8S:P20-25)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 的阻力; (2)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 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3)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8S:P生活的动物 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 种呼吸器官 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 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 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靠近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 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运动:体节内有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刚毛支撑 地面,协助运动; (5)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保持体壁湿润,进行气体交 换,完成呼吸。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四 高考开放性生物实验应试分析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专题十四高考开放性生物实验应试分析](时间:40分钟)1.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图6-14-1中图1装臵进行实验(HgCl2能抑制ATP水解),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
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图6-14-1A.本实验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B.温度、pH、溶解氧、胡萝卜片的量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C.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D.比较乙组和丙组结果,可知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2.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用以观察比较。
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4.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时,有些会分泌化学亲和物质,使生长相互促进;有些会分泌毒素或防御素对邻近植物产生毒害。
为了研究洋葱和甜菜之间能否混种,下列相关设计思路不正确的是( )A.应用洋葱、甜菜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进行对照B.各组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土壤条件应相同C.通过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用洋葱与甜菜的株高差作为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5.(双选)为了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某学生用2种清洁剂在2种不同的家具上进行实验。
深圳中考专题14 第6部 《昆虫记》
名著阅读
1.上述片段所写的三种昆虫依次是 A 大孔雀蝶 、
B 意大利蟋蟀 、 C 蝈蝈
。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 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 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工作。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二、阅读强化训练 (一)
它摇摆着触须,挑逗着路过的姑娘们。未来的母亲们庄重地 踱步,等待着小伙子们上来求爱……它.们.(A)就头挨着头,摩擦着 对方的触须,好像在示好……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1.这里的它们是 绿蚱蜢 ,这种昆虫外形是体色淡绿,翅 膀宛如薄纱,体侧还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这是蝗虫科 中最优雅美丽的昆虫 。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3.这段文字写出了食粪虫怎样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勤勤恳恳干。作用:使得病原虫来不及传播, 保护了人类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五)
① A 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
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
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子的茎秆上,或者其他植物的干枯的长茎上,在上面一动不动地 要待上整整一个炎热的夏季。正是在这种时候,萤火虫对猎物发 动攻击,对之施以灵巧的外科麻醉手术,使猎物在颤动着的茎秆 上昏死过去,然后,对之下口,美餐一顿。
返回目录
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专题训练十四 说明文阅读
3.请你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并描绘岩画反映的生活情状。【考点五 信息提取与概括】 【示例】画面是一幅狩猎图,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景。巍巍阴山 之下,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上,矫健的猎人骑在马背上,策 马扬鞭,追赶前面的猎物,只见他屏气凝神,拉弓骑射。收获了猎物, 他满心欢喜,尽兴而归。
(选自《阴山岩画:跨越千年的文明画廊》,有删改)
123
1.结合文意,简述题目的含义。 [答案] 阴山岩画是刻在岩石上的历史,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人 类活动,以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呈现了古代文明。
123
2.请简要说明第③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只答一种即可) 【考点三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一】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阴山岩 画的分布范围。【示例二】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用郦道元《水经 注》中的记录,说明了阴山岩画的位置和内容,使说明更有权威性。
123
⑤大雪是美好的化身,历代文人墨客不惜笔墨为之妙赞。唐代李 贺的“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宋朝苏轼的“玉花飞半夜, 翠浪舞明年”,赋予雪“琼芳玉花”的美名。宋人杨万里的“独来独往银 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让“银粟”成为雪的美誉,这瑰丽的意境动人 心弦。
⑥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因天气严寒,寒号鸟也不再 鸣叫了;二候阴气最盛,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 行为;三候的时候,马兰花已抽出新芽。
1234
⑤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
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外国专家表示ChatGPT将增加虚假信息风
险;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ChatGPT面
123
③阴山岩画主要集中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 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阴山山脉的沟壑石壁之上,分布在东西约220千 米、南北约60—120千米的范围内,海拔高度大约为1 800—2 100米。 关于阴山岩画的最早记录出现于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 《水经注》中记录了阴山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 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 亦谓之画石山也。”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答案】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6分,3点即可)
【解题思路】可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方面提出建议。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开展时间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
重要生态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加等后果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社会经济直接损害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自然环境直接损害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人教选必3-P78表3.2、P79图3.24变式]湖南省西北部多山地,东北部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下图为湖南省部分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动物王国认识不同的动物
动物王国认识不同的动物动物王国是一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有不同的外貌、习性和生活方式。
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认识一下这些与人类共同生活的伙伴吧!一、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动物王国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动物。
它们通常具有温暖的体温、毛发覆盖和乳腺分泌乳汁来哺育幼崽。
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大象、长颈鹿等。
它们的习性各不相同,有的生活在森林中,有的生活在沙漠中,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不仅外貌多样,更是人类亲近的伙伴,我们与它们一起生活、玩耍和互动。
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动物,它们的身体通常覆盖着鳞片或龟甲。
爬行动物的代表性物种有蛇、蜥蜴、鳄鱼等。
它们的体形各异,有的长而细,有的短而粗。
爬行动物通常利用四肢或腹鳞来行进,它们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自如穿行。
爬行动物也是动物王国中的重要一员,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鸟类鸟类是动物王国中具有翅膀和羽毛的动物。
它们的翅膀让它们可以飞翔于天空之中,羽毛为它们提供保护和保温的功能。
鸟类的种类繁多,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居住在水中,有的迁徙到不同的地区。
常见的鸟类有鹦鹉、鸽子、孔雀等。
鸟类的鸣叫是它们沟通和表达的方式,通过鸣叫声,它们可以彼此传递信息和警示风险。
四、昆虫昆虫是动物王国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动物。
它们具有六条腿、触角和外骨骼的特征。
昆虫的种类非常多样,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泳、有的会钻洞。
常见的昆虫有蝴蝶、蚂蚁、蚊子等。
昆虫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食物链中起到了环节的作用。
五、海洋生物海洋是动物王国中一个神秘而广袤的领域,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栖息于此。
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有的是底栖生物,生活在海底,有的是游泳能手,快速穿梭于海水中。
海洋生物有鱼类、海豚、海龟等等。
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特征都与陆地上的动物有所不同,适应了海洋环境的特殊条件。
北极生活的动物
北极生活的动物
北极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生活着许多独特的动物。
这些动物适应了
极端寒冷的环境,并且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著名的动物之一。
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有
着厚厚的白色皮毛和强壮的身体。
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它们在冰层上狩猎,利用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来捕捉猎物。
由于气候变化和冰层融化的影响,北极熊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变得愈发重要。
除了北极熊,北极地区还生活着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动物,比如北极狐、北极
兔和北极海豹。
这些动物都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使它们能够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北极狐有着浓密的白色皮毛,它们可以在冰雪覆盖的地区迅速地穿梭,捕捉食物。
北极兔则以其耐寒的特性而闻名,它们能够在极寒的气候中生存,成为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而北极海豹则是北极地区的主要食肉动物,它们依赖于海冰来繁殖和捕食。
北极地区的动物们与这片美丽的土地紧密相连,它们是这个脆弱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动物们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以确保这些美丽的动物能够继续在那里生存下去。
愿我们能够与北极地区的动物们和谐共处,让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永远存在于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高考语文课堂三维复习宝典学案 专题十四 自然科学类阅读
2014高考语文课堂三维复习宝典专题十四学案自然科学类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具有三个特点:①语意的单一性,一个用语,一个句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②表达的直白性,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曲笔。
③相对的纯理性,情感成分不多。
从内容的角度看,每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都会向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全球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反映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从时限看,一般是最近几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当年的文章。
否则,它就没有阅读价值。
其中的新知识、新信息大都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传达出来的。
所以,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这类文章,就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近年来,高考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题基本上着眼于这三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将概念、判断、推理隐含其中来进行。
1.考查内容①新科技、新发明的内涵②新发明的依据③新科技新发明的特点④人们对新发明的评价⑤新科技、新发明的操作程序、有关的设备、人员等。
⑥新科技、新发明的意义及应用。
2.选项的设置选项的设置一般不照抄原文语句,而要换一种说法。
经过转换,正确的说法变得“似非而是”,而错误的说法又显得“似是而非”。
正是在这“换”的过程中,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题时,一定要仔细比照原文,特别要留意以下几种情况:①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项就可说是有意混淆范围的大小。
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许多②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说成“往...”,把“偶尔..”有意说成“必然往.”。
③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26小题选项就是把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成了已经带来的问题。
中考生物专题总复习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new)
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一、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水生生物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杂草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答案:D2.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A.直线B.“S"型曲线C.“J”型曲线D.不规则曲线答案:B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空气D.水分答案:B4.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
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 )A.1 000个B.2 100个C.10 500个D.21 000个答案:D5.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答案:A6.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7.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B.1立方米的水域内鱼的数量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答案:A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互利共生C.竞争D.捕食答案:C9.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答案:C10.当一种生物侵入适合其生存的新环境后,其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为()答案:B11.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A.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D.标志重捕法答案:B12.大豆植株的根部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物提供氮素,而大豆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