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奥鹏教育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考试及答案
东北师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学期在线作业1-辅导资料答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在线作业1答案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是在
[第一项A.]《反对本本主义》
[第二项B.]《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项C.]《〈共产党人〉发刊词》
[第四项D.]《改造我们的学习》
[正确.选项]:D
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第一项A.]哲学
[第二项B.]国家政权
[第三项C.]政党
[第四项D.]政治法律思想
[正确.选项]:B
3.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第一项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看问题
[第二项B.]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
[第三项C.]对不同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防止简单化
[第四项D.]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
[正确.选项]:C
4.“扬弃”作为辨证的否定,是指
[第一项A.]对旧事物全部抛弃
[第二项B.]对旧事物全部发扬
[第三项C.]对旧事物一半抛弃一半发扬
[第四项D.]对旧事物中消极因素抛弃,积极因素发扬
[正确.选项]:D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
[第一项A.]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项B.]事物发展的过程
[第三项C.]事物发展的结果
[第四项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正确.选项]:D。
奥鹏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
1.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A.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 参议会制度
C.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B. 状态和形式
C. 基本方向和道路
D. 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B
3.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A. 资产阶级专政
B. 产阶级专政
C. 农民主专政
D.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答案:D
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A. 主观性
B. 能动性
C. 随意性
D. 物质性
答案:D
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A.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
春奥鹏教育东师马克思主义化纵论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春奥鹏教育东师马克思主义化纵论考试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科学论断。
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其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类似于自然界的性质,同样具有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的存在形式。
它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高度复杂的物质技能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必然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只要我们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可以发现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
第三: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依次更替的基本秩序。
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更替递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或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东北师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学期在线作业1-辅导资料答案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在线作业1答案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论十大关系》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第一项A.]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第二项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第三项C.]工业化的资金如何获得的问题
[第四项D.]工业化的技术如何获得的问题
[正确.选项]:B
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
[第一项A.]共同理想
[第二项B.]最高理想
[第三项C.]基本纲领
[第四项D.]新世纪目标
[正确.选项]:A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第一项A.]运动的绝对性
[第二项B.]客观实在性
[第三项C.]可知性
[第四项D.]矛盾性
[正确.选项]:B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第一项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项B.]国务院
[第三项C.]最高人民法院
[第四项D.]检察院
[正确.选项]:A
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
[第一项A.]总资产占优势
[第二项B.]企业规模
[第三项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第四项D.]企业数量
[正确.选项]:C。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平等制度。
()A.正确B.错误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A.全面振兴农业B.积极发展第二产业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E.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特征。
()A.错误B.正确4.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B.参议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错误B、正确7.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A.正确B.错误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A、错误B、正确9.下列各项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椎动着事物的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C.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一方战胜另一方使事物得以发展E.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10.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CDE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BCE10.参考答案:B。
东师202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3)这种两面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此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相识中的最终确定作用。
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相识的最终目。
3、坚持基本路途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需听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必需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相互贯穿、相互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什么?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其次,创建了托付加工、安排订货、统购包销、托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化、改造的政策,“量才运用,适当照看”,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宏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奥鹏东北师范20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 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复制、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事物的根本特性。
2、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
奥鹏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1)

奥鹏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
案(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
1.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说明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答案:B满分:4分
2.“我们现在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
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还严重地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答案:C满分:4分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案:A满分:4分得分:4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B满分:4分得分:4
5.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参议会制度。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秋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B.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特点决定的
C.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D.社会的本性和真理的特点决定的
正确答案:A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答案:C
3.实践是。
东北师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学期在线作业1-辅导资料答案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3春在线作业1答案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第一项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第二项B.]人口数量多,数量不高
[第三项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第四项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选项]:D
2.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第一项A.]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项B.]事物间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项C.]事物发展的状态
[第四项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选项]:D
3.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第一项A.]虚幻反映
[第二项B.]歪曲反映
[第三项C.]主观反映
[第四项D.]正确反映
[正确.选项]:C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第一项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项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项C.]科教兴国
[第四项D.]改革开放
[正确.选项]:A
5.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分析是在
[第一项A.]《论十大关系》
[第二项B.]八大政治报告
[第三项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四项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正确.选项]: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单项选择一.选择题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⒉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B )A、独立自主B、又联合又斗争C、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⒊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A、战争B、罢工C、农民的土地革命D、城市的工人起义⒋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体主义D、新民主主义⒌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C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城乡互助,内外交流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统一领导,分散经营6.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A、经验论观点B、唯理论观点C、教条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B )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不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8.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A、国家政权B、地理、政治环境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科学文化9.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10.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B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C、人和社会的关系D、人和思想的关系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A.与时俱进 B.执政为民C.党的先进性 D.四项基本原则12、消灭剥削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C )A.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力高度发展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1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B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C.发展科学技术 D.消灭两极分化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对经济结构起平衡作用C.对社会公平起保证作用D.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科教兴国 D.改革开放1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7.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作风建设18.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A、政党B、军队C、统一战线D、政权1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机械化B、合作化C、公社化D、现代化20.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C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1.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C )A、形而上学唯物论B、朴素唯物论C、辨证唯物论D、庸俗唯物论22.矛盾的转化 ( C )。
奥鹏东北师范20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质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有重要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
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毛泽东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和同盟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形态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前一个层次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的社会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复制、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1. 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 运动的观点B. 矛盾的观点C. 联系的观点D. 变化的观点E. 发展的观点【答案】C, E【解析】2.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 否定是由外力椎动的E.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答案】A, B【解析】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需要由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4.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 错误B. 正确【答案】B【解析】5. 静止是A. 是运动的对立面B.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C. 静止就是绝对不动D. 不存在静止【答案】B【解析】6. 对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民主和专政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7.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答案】A, B, C【解析】8.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A. 辩证否定的观点B. 扬弃的观点C. 肯定一切的观点D. 承认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观点E. 否定一切的观点【答案】A, B, D【解析】9.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A.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答案】A【解析】10.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民主集中制B. 理论联系实际C. 密切联系群众D. 批评和自我批评E.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案】B, C, D【解析】11.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A.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B. 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 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 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E. 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答案】A, B, C, E【解析】1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B.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E.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A, B, C, D【解析】13. 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拓展香港界址专条》D. 《马关条约》E. 《友好通商条约》【答案】A, B, C【解析】14.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答案】D【解析】15. 相对静止是是理解运动、度量运动的条件。
奥鹏东北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春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春在线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 状态和形式C. 基本方向和道路D. 客观性和条件性满分:4 分2. 全国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A. 1949年B. 1950年C. 1955年D. 1956年满分:4 分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年份是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满分:4 分4. 全国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A. 1949年B. 1950年C. 1955年D. 1956年满分:4 分5.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 政治与经济B. 战争与革命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和平与发展满分:4 分6. 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折哀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诡辩论观点满分:4 分7. “我们现在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A. 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B. 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 我国还严重地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满分:4 分8.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 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满分:4 分9. 《论十大关系》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A. 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B.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C. 工业化的资金如何获得的问题D. 工业化的技术如何获得的问题满分:4 分10. 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A. 政党B. 军队C. 统一战线D. 政权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 分一、辩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从大的方面讲,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就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人有思维和精神,但那还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界也是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人类和生命有机体都是宇宙的产物和延伸,也是自然界的儿子,都代表着宇宙的进化和成长。
从小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也是在自然法则的约束和指引下逐步演变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道德、理念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或者说是经过自然界进化产物人类的升华后的产物,而且从总体来说也是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否则必然遭到淘汰,也就是遭到自然法则的淘汰。
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对。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
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
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
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
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
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错误B.正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正确B.错误3.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目标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4.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有()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成果E、劳动产品分配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6.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A.正确B.错误8.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9.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核心是和平与发展。
()A.正确B.错误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BC5.参考答案:ABCDE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
东师2017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
历史唯物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历史唯物论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矛盾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要通过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只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才构成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3.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答: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10分)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2-1](https://img.taocdn.com/s3/m/1c560e8333d4b14e84246835.png)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2题,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提出了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向科学进军”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确答案:B第3题,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矛盾的依存性和排斥性正确答案:B第4题,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过程B、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正确答案:D第5题,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正确答案:B第6题,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折中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正确答案:C第7题,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哲学B、国家政权C、政党D、政治法律思想正确答案:B第8题,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是在A、三届三中全会B、四届四中全会C、五届五中全会D、六届六中全会正确答案:D第9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道德B、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第10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实现工业化C、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正确答案:D第11题,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无论人们认识它与否、承认它与否,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着并起着作用C、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D、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E、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答案:A,B,C,D,E第12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D、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E、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正确答案:B,C,D,E第13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A、.指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C、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答案:B,E第14题,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C、两极分化D、平均发展E、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确答案:A,B,D第15题,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A、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的内容虽然是主观的,但是也有客观性D、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E、一切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A,B,D,E第16题,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列提法正确的有A、以公有制为主体B、以公有制为主导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D、以国有经济为主导E、非公有经济为补充计划与市场正确答案:A,D第17题,衡量理论是否有科学与体系性的标准是:A、世界观是否科学B、中心是否明确C、理论是否系统D、门类是否齐全E、体系是否宏大正确答案:A,B,C第18题,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拓展香港界址专条》D、《马关条约》E、《友好通商条约》正确答案:A,B,C第19题,实事求是的含义中包括: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用出发C、一切从实际出发D、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E、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正确答案:A,C,E第20题,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A、经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E、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正确答案:C,D第21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044b23f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c.png)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1【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得分:100第1题,事物联系的条件性要求我们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看问题B、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C、对不同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防止简单化D、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正确答案:D第2题,中国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A、独立自主B、又联合又斗争C、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正确答案:B第3题,在中国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政治建设B、组织建设C、思想建设D、作风建设正确答案:C第4题,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B、四项基本原则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D、自己的发展正确答案:D第5题,在一对矛盾中,处于安排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正确答案:C第6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坚定正确答案:D第7题,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该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总和B、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该社会经济资本的总和D、该社会生产资料的总和正确答案:B第8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群众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第9题,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需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答案:C第10题,全国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5年D、1956年正确答案:D第11题,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在于A、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C、认为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D、认为肯定就是绝对肯定,否定就是绝对否定E、认为肯定与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确答案:B,C,D第12题,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C、量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门路E、.事物的量变和量变彼此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正确答案:A,C,D,E第13题,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概念C、相对主义诡争吵的概念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体系论的概念E、部分受整体决意和限制的概念正确答案:B,D,E第14题,列宁的物质观的意义有A、划清了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界限B、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C、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D、对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范畴具有紧张的理论意义E、对科学的发展具有紧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意义正确答案:A,B,C,D,E第15题,“三通”是指A、通邮B、通商C、通D、通话E、通航正确答案:A,B,E第16题,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C、两极分化D、平均发展E、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确答案:A,B,D第17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义务是发展出产力,是由于发展出产力是A、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请求B、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请求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正确答案:A,B,D,E第18题,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有A、一切从实际动身B、理论联系实际C、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自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E、主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正确答案:A,B,C第19题,发生的历史条件有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D、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E、新民主主义反动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树立正确答案:A,B,C,D第20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B、公私兼顾C、典型示范D、城乡交流E、国家帮助正确答案:A,B,C,D,E第2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对;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科学论断。
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其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类似于自然界的性质,同样具有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的存在形式。
它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高度复杂的物质技能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必然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只要我们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可以发现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
第三: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依次更替的基本秩序。
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更替递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或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违背了社会规律,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挫折和失败。
第四: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不依个人的主观动机、意志和目的为转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
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一,革命的发起者。
民族资产阶级为主导,由于缺少群众基础,革命号召力不强,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革命目的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目的是推翻帝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施行多党制。
国家权力依然掌握在少数大资本家大财阀的手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力,依然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
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答: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提出的,现在的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
首先三权分立与党的地位无关,我国不能采用三权分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立法权至上,行政权的国务院、司法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行政权、司法权并不能制约立法权,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决定的,从而,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不可能有三权分立的制度诞生。
三、分析题(共40分。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12分)答: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主要内容是:(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
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
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12分)答: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也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获得真理的学说。
真理观的核心内容就是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一、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因为:一是该思想路线要求人们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获取真理的现实前提。
如果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就会失去源泉,我们会闭目塞听,无法形成可靠的知识。
二是强调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起到指引实践获得成功的作用,因此任何认识活动应以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为目标。
三是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鉴别理论的正误或优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促进其不断深化和完善,避免使理论僵化、停滞并导致实践发生错误或失败。
四是任何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明是否是真理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检验标准。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赋予这一引自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以新的含义,准确地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
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
”“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它一方面强调必须努力使我们的认识、理论如实地反映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从而保证认识、理论的真理性;另一方面,强调必须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实践、行动避免盲目性而获得成功。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分)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明确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首要因素。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它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和过程特征。
这是全面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时必须正确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述两层含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完整、正确地理解它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1)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确立;(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已确立。
这些基本成果表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已具备社会主义的属性,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1)生产力不发达,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生产力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
)(2)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
(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所以要进入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长时期的努力。
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