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医联体章程
![医联体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03839eb84ae45c3a358c00.png)
医联体章程篇一:医联体实施方案新西安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xx年,在每个城区都建立1—2个医疗联合体,力争20xx年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三、工作原则(一)“落实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牵头医院对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
根据自身医疗资源配臵现状,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基础,各单位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主要以合作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详细学习解读课件PPT模板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详细学习解读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6b672b959eef8c75ebfb37e.png)
厚德载物辉祥
第十七条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 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建设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 务。
厚德载物辉祥
第七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 工作。
第二章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第八条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 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强中西医协同,科学规划、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 共体,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均含中医医院,下同)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 医院的牵头作用。原则上,委局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应当与城市医 疗集团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不牵头管理城市医疗集团网格。 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应当 加强中医医院建设,落实其功能定位,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 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厚德载物辉祥
第三条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 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17c9c44b73f242326c5f52.png)
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依据XX市卫生局对于成立医疗联合体指示精神,联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及有关文件,成立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下简称“医联体〞〕。
医联体成立理事会,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有序睁开工作,负责医联体的平时运转与管理。
为标准医联体运转,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资源构造,提高优良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医药卫生系统改革,促使我市卫惹祸业健康开展,知足人民民众日趋增加的医疗、预防、保健、痊愈需求,拟订本章程。
第二条医联体组建的原那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共同开展。
第三条医联体组建的目标:强基层,保根本,建体制。
第四条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以XX市中医医院为中心,由三家医疗机构构成。
分别是XX市中医医院〔三级〕、XX医院〔二级〕和XX社区卫生效劳中心。
医联体理事会机构设在XX市中医医院,地址:XX本医联体的营运主旨:牢牢环绕医药卫生系统改革,成立新型的医疗效劳管理模式,形成医联体内良性相助场面,让优良的资源、文化和技术下沉,实现医联体内部的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分诊诊断与技术分享等,最大限度地知足民众的医疗健康保健效劳需求。
第五条本医联体总部设在XX市中医医院,以XX市中医医院为中心,依靠其技术、人材和设施优势,以管理、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形成规模效应,促使共同开展。
医联体能够依据政府政策要乞降事业开展需要,合时汲取新的成员。
第二章医联体管理机构第七条医联体理事会成员由市卫生局、XX镇政府分管领导、XX市中医医院、XX市和桥医院及XX镇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的主要负责人构成。
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详细负责医联体的内部事务。
第八条理事会职责:〔一〕拟订和改正医联体章程,并报市卫生局,拟订医联体内根本管理制度以及议事规那么和工作体制。
〔二〕在地区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例、规章及有关卫生管理政策,联合各成员实质,确立医联体内开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事项,并向市卫生局报备。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https://img.taocdn.com/s3/m/d30f806eda38376bae1fae17.png)
• 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医联体内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 验结果互认
医学 影像
检查 检验
病理 诊断
消毒 供应
人员岗位管理与多点执业
•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人员岗位管理,逐步实现医联体内人员统一招 聘、培训、调配和管理
医联体内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 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 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与结果互认
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资源结构布局,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 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预防
治疗
管理
医联体建设政策支持与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工作
• 鼓励传染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纳入医联体网格管理, 发挥医疗资源统筹优势,带动提升区域内传染病、精神 疾病救治能力
•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医联体
医联体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范围
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原则上,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为网格内居民 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 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县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章程
![县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4dfc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6.png)
**县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章程第一条宗旨贯彻落实琼卫医【2023】43号文件要求,探索构建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条原则1、“强化职责,落实功能”的原则。
强化联合体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职责,切实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坚持分级诊疗,推动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功能定位,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分工协作。
2、“责权对等、统筹协调”的原则。
注重责权一致,充分发挥市、县、乡、村级政府在医疗联合体组建中的积极性。
加强与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协同和管理协同,统筹兼顾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实际利益,充分发挥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试点的积极性。
3”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主要以管理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第三条任务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公立医疗机构实施资源纵向整合,推动建立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医疗联合体,为本市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提供思路和措施,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积累经验。
具体任务是:1、强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通过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在联合体内率先探索补偿机制、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改革,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健康区域建设。
率先推行健康管理、预约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手段的创新,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强化公益性质。
2、改善医疗联合体的宏观效率。
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县、乡、村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共享医疗资源,突出预防为主,有效控制费用,减少浪费,提高医疗联合体的整体运作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3、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
加强上级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下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促进就医下沉,为实现“基层、基本、基础”的医改导向提供技术和机制保障。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例(三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bf24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6.png)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例____年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市中医院作为该市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综合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____年,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1.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医联体合作机制;2. 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效能和质量水平;3.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4. 增加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二、关键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法1. 建立健全医联体合作机制:- 与其他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设立医联体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电子病历等的共享与互通。
2. 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效能和质量水平:- 开展中医药疗效评估,加强对中医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加强中医药诊疗规范的制定和推广,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中医药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推行预约挂号和互联网医疗,在线咨询等服务方式,提升就诊体验;- 推广中医药康复治疗,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
4. 增加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知;-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 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活动,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计划和时间表1. 第一季度:- 建立医联体合作机制,与3家合作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成立医联体协调小组,召开第一次协调会议,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开展中医药疗效评估,制定评估指标和流程;- 开展中医药技术培训班,提高中医医师的专业水平。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2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e9e1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7.png)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社会对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卫生服务的综合效能和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市中医院决定在____年组织实施医联体工作。
医联体工作的目标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内容1. 组建医联体(1)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市中医院将与市级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组建医联体。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优先考虑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资源、规模相当、地理位置相近的医疗机构。
同时,也可以考虑与社会力量合作,引入专业力量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确定医联体组织机构:医联体由市中医院和合作伙伴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设立医联体领导小组,由市中医院和各合作伙伴医院的负责人组成。
设立医联体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3)签订合作协议:市中医院与合作伙伴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明确医联体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资源共享、协作方式等内容。
2. 加强专科协作(1)建立专科互派机制:市中医院与合作伙伴医疗机构建立专科医师互派机制,实现专科医师之间的跨机构合作和沟通。
市中医院可以派遣专家团队到合作伙伴医疗机构开展学术交流、进行会诊指导等活动,合作伙伴医疗机构也可以派遣医师到市中医院参加学习培训和临床实践。
3. 实施远程医疗(1)构建远程医疗平台:市中医院与合作伙伴医疗机构共同构建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市中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合作伙伴医疗机构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服务,提高患者就医便利程度。
4.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1)建设统一电子病历平台:市中医院与合作伙伴医疗机构共同建设统一的电子病历平台,实现患者病历的共享和互通。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30f06e669dc5022abea0049.png)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各地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人:耿铖、胡瑞荣、王毅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严华国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7月9日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第三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学(协)会等行业组织或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组建为主,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指导。
医联体建设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办医参与的积极性。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20fe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2.png)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中医医院医联体方案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的重要手段。
依据《___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___[___]___号)和《___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___…___‟___号)的精神要求,结合我市中医发展现状,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发挥市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___深化医改精神为指导,通过医联体,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村,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和利益共享的“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格局,有效整合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促进全市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___机构理事长:___(市中医医院院长)副理事长:___(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二级医疗机构负责人成员:各医联体医疗机构医务科主任。
办公室主任:市中医医院办公室主任兼任。
三、合作方式及内容(一)合作方式市中医医院与旗县综合医院以市中医医院特色重点专科为主要切入点,组建“特色专科联盟”为合作方式。
实行科室对科室,“点对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市中医医院现有重点专科情况如下:国家级重点专科皮肤科、血液科、神志病科,自治区重点专科糖尿病科、肛肠科、针灸科,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
市中医医院与旗县蒙中医院以“共建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为合作方式。
实施医院对医院,“管理+临床”全方位合作,利用市中医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优质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发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合作内容1.双向转诊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各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
落实双向转诊程序,负责对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应科室,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6e53a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中医院医共体是由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团队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医疗联合体。
旨在整合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
本次汇报将对中医院医共体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二、医共体成员1. 中医院:作为医共体的核心单位,中医院提供专业医疗技术支持,为其他成员单位提供培训和指导,并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社区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诊所等,承担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与中医院建立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专科医疗服务。
3. 基层医疗团队:由家庭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等组成,负责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中医院密切合作,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4. 相关卫生服务机构:包括药店、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与中医院医共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三、医共体的工作内容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中医院医共体通过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例如,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中医门诊,为患者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
2. 建立转诊机制: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机制,通过有效的转诊流程,确保患者在需要专科医疗服务时能够及时得到转诊和治疗。
3. 优化服务流程:中医院医共体致力于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例如,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4.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团队与中医院合作,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5. 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中医院医共体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体化水平。
例如,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共享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数据的互通互联。
四、医共体的运行效果1. 患者就医便利性提高:中医院医共体的建立,使患者可以在离家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就医,减少了就医的交通和时间成本。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四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72db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2.png)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医疗需求。
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市中医院拟与周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组建医联体,共同推进医疗服务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医联体,加强市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升慢性病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主要任务1. 建立医联体组织架构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的核心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联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与权责关系。
同时,要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并通过定期召开医联体会议、开展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沟通与协作,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2. 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市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要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包括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康复护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护理能力,使患者在就近就医的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更规范的医疗服务。
3. 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市中医院要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重点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
通过合理评估患者的健康风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4. 加强科研与教育培训市中医院要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科研与教育培训合作,通过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四、实施步骤1. 确定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市中医院要与周边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洽谈,确定医联体的成员单位。
成员单位应具备较强的临床诊疗和管理能力,并愿意积极参与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
2. 建立医联体组织架构根据医联体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市中医院要建立医联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与权责关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5ad7a3483d049649a665868.png)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2020年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办法》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出台《办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将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在全国118个城市、567个县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另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据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双向转诊患者中,46.9%为医联体内转诊,高于其他转诊方式。
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15656项,较2018年末增长34.5%。
牵头医院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78万人次,较2018年末增长28.0%。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浙江湖州、山东日照、广州花都、辽宁大连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浙江德清、福建尤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梳理了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各地典型经验,形成医联体管理规范性文件,对于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是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三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6549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f.png)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要求,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依法管理中医医疗联合体,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中医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自愿组成,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开展协作研究、人员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共享医疗信息等活动的合作组织。
第三条联合体的宗旨是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
第四条联合体的工作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互利、协作、务实。
第五条联合体成立的机构必须是合法注册、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医疗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
第六条联合体成立必须得到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七条联合体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
第八条理事会的成员由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同选举产生。
理事会成员包括主任理事、副主任理事和常务理事。
第九条理事会主席由主任理事担任,副主席由副主任理事担任。
第十条理事会的职责是制定联合体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决定重大事项,选举和罢免联合体主要负责人,审批联合体的预算和年度工作计划,监督联合体的工作执行情况等。
第十一条联合体设立秘书处,由秘书长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二条秘书处的职责是负责联合体内部事务的日常管理和文件的整理归档,协助理事会履行职责。
第三章合作方式联合体成员应该积极开展研究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共同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联合体成员应该开展人才培养和交流,共同举办中医专业技术培训班,互派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第十六条联合体成员应该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十七条联合体成员应该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第十八条联合体成员应该共同开展政策宣传和社会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2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df061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6.png)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____年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市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市目前的医疗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中医院拟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共同开展医疗服务,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1. 通过医联体建设,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 融合我市现有的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三、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医疗服务公平、公正,不以盈利为目的。
2. 效率原则: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3. 整合原则:将市中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4. 服务原则: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1. 建立医联体组织架构(1)成立医联体筹备组,负责筹备医联体的工作。
(2)制定医联体组织架构,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责关系。
2. 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1)调查研究市内医疗机构的资源情况,包括医生人数、科研能力、科室规模等。
(2)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资源整合方案,优化现有资源配置。
3. 建立医疗联合体的治理机制(1)建立医联体联合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合会议,研究和解决医联体发展中的问题。
(2)建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联体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并监督和评估医联体的工作进展。
4. 加强医联体内部合作和交流(1)建立联合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开展医生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
5. 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2)推广智慧医疗,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
6. 加强医联体与医保部门的合作(1)建立医联体与医保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
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协议书
![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bb9102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4.png)
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协议书为推动中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制定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协议书。
一、中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建立目的中医院医疗联合体旨在整合各参与单位的资源,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中医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院医疗联合体的组成单位1. 合作医疗单位:各地中医院、中医诊所等符合条件的医疗单位;2. 政府主管部门:各级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部门等;3. 技术支持单位:相关中医药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提供技术支持。
三、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1.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合作事宜,共同制定发展规划;2. 加强医疗技术交流,提高中医医师水平,推广中医疗法;3.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4. 组织开展中医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度;5. 建立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四、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协议书甲方:(中医院/参与单位)乙方:(中医院/参与单位)丙方:政府主管部门(如有)经协商一致,三方就中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与发展达成以下协议:1. 甲、乙、丙方共同遵守《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共同推进联合体建设;2. 甲、乙方遵守联合体章程,共同维护联合体的合法权益;3. 乙方负责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甲方提供便利条件和合作机会;4. 丙方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促进联合体的良性发展。
五、其他事项1.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双方如有异议可商议续约;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丙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及协议书于××年××月××日签署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丙方盖章)。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办法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e0433f783e0912a3162a20.png)
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办法(暂行)根据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医联体建设的各项工作,构建起权责明确、功能清晰、运转高效、群众受益的医联体集团,切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为了加强核心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规划和管理,现制定相关工作管理办法如下:1.加强医联体的建设管理工作。
本院定期派驻医务人员,常驻基层单位进行“全日制”工作。
2.本院定期委派医务人员,配合医联体基层单位开展义诊、健康教育、查房、手术等活动。
3.本院与XX医院精神科建立中医治疗“服用精神药后致便秘”的中药治疗课题,组建以中医院的中医人员及XX医院精神科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设立专项课题研究。
4.本院与XX医院建立妇科协作机制。
每周四派出一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XX科医师到XX医院进行查房、门诊工作。
5.本院每周五下午派出一名中级以上中医师到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坐诊及指导工作。
6.本院24小时出动救护车接医联体合作单位患者住院,同时负责为医联体内转诊的门诊病人提供预约服务,优先安排其检查与治疗。
7.急诊24小时接医联体基层单位转诊病人入院,并作好院前急救工作。
8.接收医联体内转诊患者的相关科室设立双向转诊负责人,做好转诊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服务工作;制定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治疗的具体措施;做好病人回访及建档工作,确保后续服务落实到位。
9.本院对委派下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实行财政补贴,暂定为主任职称300元/天,副主任职称200元/天,主治职称100元/天。
另提供车费补贴50元/天。
(卫计委关于职称晋升要求的下基层工作不在其列)10.相关职能部门将不定期对委派下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岗或考核,如有为按照要求到岗工作的情况,一律按旷工处理。
如同一人员被发现旷工三次以上(含三次),则认定其当年度的下基层工作考核不达标,并直接计入其以后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
医联体合作实施方案
![医联体合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5051051e79b89680226f9.png)
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与涛圩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为更好的推动医疗资源的整合,发挥上级医院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指导作用。
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与涛圩镇中心卫生院签订的“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书”,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医联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吴小华副组长:谢永强成员:李红梅唐世军王小玲龙云鹏邝世英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院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蒋竹林,负责处理“医联体”各项工作事务。
联系电话:;二、医联体的启动:2018年1月16日,业务院长谢永强、医务科长唐世军在涛圩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与蒋联仕院长、唐吉英副院长就医院联合体的实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标志着医联体的正式启动。
三、医疗技术支持合作方面: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应涛圩镇中心卫生院的要求,有针对性派出卫生技术专家到乙方医院坐诊、会诊、查房,并根据卫生院的实际需要和邀请,及时给予支持。
四、双向转诊方面: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关系:1卫生院医生在病人转诊前应先与中医院相应科室主任电话联系或直接呼救中医院急救电话(2320120),并填写好双向转诊上转单,便于中医院相应科室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
确定病人收入科室后,科室应电话回复卫生院收转病人的医生,便于卫生院医务人员了解病人去向。
2、中医院有病人要转回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应主动联系,便于卫生院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卫生院科主任确认收治转院病人后应主动电话回复,便于中医院了解患者转院后情况。
五、辅助检查安排方面:1、卫生院的病人需行进行医技科室的检查,但卫生院却相应设备,医生应该建议病人到中医院检查,并可直接开具中医院辅助检查申请单。
(开具的各类送检单应注明开单人所在医院)2、卫生院也可直接为中医院代收检查费。
病人至中医院检查时应出具代收发票,双方每季度结账。
3、中医院优先安排卫生院转送的病人进行的辅助检查,并及时出具检查报告,检查程序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医疗联合体指示精神,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及相关文件,成立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下简称“医联体”)。
医联体成立理事会,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负责医联体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为规范医联体运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需求,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医联体组建的原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共同发展。
第三条医联体组建的目标: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
第四条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以XX市中医医院为核心,由三家医疗机构组成。
分别是XX市中医医院(三级)、XX医院(二级)和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联体理事会机构设在XX市中医医院,地址:XX
本医联体的运营宗旨: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形成医联体内良性互助局面,让优质的资源、文化和技术下沉,实现医联体内部的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分诊诊疗与技术分享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健康
保健服务需求。
第五条本医联体总部设在XX市中医医院,以XX市中医医院为核心,依托其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以管理、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共同发展。
医联体可以根据政府政策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吸收新的成员。
第二章医联体管理机构
第七条医联体理事会成员由市卫生局、XX镇政府分管领导、XX市中医医院、XX市和桥医院及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医联体的内部事务。
第八条理事会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医联体章程,并报市卫生局,制定医联体内基本管理制度以及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
(二)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卫生管理政策,结合各成员实际,确定医联体内发展战略和规划,拟定医联体建设的重大事项,并向市卫生局报备。
(三)向市卫生局报告工作
(四)审议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合作项目和操作办法,审议相关合作项目的经济核算办法,制定医联体内部考核办法和细则。
(五)制定并在医联体各医疗机构推行统一标准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职责规范。
(六)科学合理地确定医联体内各紧密型医疗机构的规模、布局和功能。
(七)建立医联体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制定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差异化服务、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八)制定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管理层的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管理层由专门机构聘任,推进各医疗机构管理层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九)对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十)对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机构资金、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十一)建立医联体各医疗机构物资统一配送体系,实现后勤保障系统资源共享。
(十二)统筹医联体内各紧密型医疗机构的专业学科发展、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重要人才的引进。
(十三)统一组织科研项目及重大技术项目的攻关。
(十四)规范各种业务管理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业务管理资源的共享。
建立各种检验、功能检查项目申请和检查报告的通用制度。
逐步建立医联体统一标准的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系统和数据信息的共享。
(十五)对医联体松散型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管理指导。
(十六)修改章程。
(十七)决定医联体其它有关事项。
第九条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医联体理事会会议,由办公室召集。
必要时,由理事长提请临时召开理事会会议。
医联体决议的产生实行“平等协商、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由理事会会议所决定。
会议主要内容:讨论并制定医联体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业务指导,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医保与新农合合理应用等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沟通医联体具体实施项目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讨论与布置下一阶段工作等。
第十条理事会会议程序:
(一)确定会议议题;
(二)提前将会议通知(时间、地点、议题等)及相关材料送达各医联体成员;
(三)就会议议题展开讨论;
(四)表决并形成医联体决议;
(五)重要事项须形成内部会议纪要。
第十一条建立医联体理事会会议记录,并作为重要档案妥善保存。
记录应载明以下内容,并应有出席会议的成员和记录人签名。
(一)出席会议的医联体成员,列席人员,缺席人员及事由;
(二)会议的地点与日期;
(三)会议的主要议题及议程;
(四)各参会成员的发言要点;
(五)提交表决的事项及表决结果;
(六)医联体认为应当载入会议记录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医联体成员
第十二条医联体成员平等享有本章程规定的权利,共同履行本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三条医联体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以独立法人资格自主运营,自主管理,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
(二)以医联体名义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三)在医联体内共享有关资源;
(四)对医联体的工作有监督权和对重大事项的建议、审议表决权。
(五)紧密型成员单位可以增挂“XX市中医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标牌。
松散型成员单位可以增挂“XX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协作单位”的标牌。
(六)医联体管委会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医联体成员单位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医联体的决议;
(二)维护医联体的声誉和利益;
(三)团结合作,平等协商,顾全大局,加强沟通;
(四)承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政策性任务;
(五)医联体成员之间实行双向转诊。
(六)医联体决议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合作形式
第十五条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以医联体为载体,以经营、管理、技术为纽带,稳步推进和优化医联体整体结构布局,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合协作,点面结合,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联合发展。
第十六条医联体内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流程,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第十七条逐步整合医联体信息管理平台。
各成员原有的各项信息管理系统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行互联互通和医联体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八条XX市中医医院与医联体内其他成员单位间可用以下方式开展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
(一)全面合作和委托管理。
通过管理输出,实行优质医疗资源及技术人才的“双向流动”,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行政后勤管理等进行全方面管理,整体提升成员单位经营管理、医疗质量及业务发展能力。
(二)建立联合病区或指导建设协作病区。
通过科室间的合作,技术输出,以专科建设、科研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
养带动专科建设,将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课题研究与基础硬件完备等紧密结合,推动医联体全面发展,打造医联体优质品牌,提升医联体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技术帮扶。
根据各成员单位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确定各成员单位急需帮扶,核心单位能够帮扶的医疗技术项目。
可在聘请顾问、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指导手术、示范查房、专家坐诊、下乡支农、专题教育培训、中医药服务和治未病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实行资源共享。
各成员间本着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原则,依据有关规定在医疗、护理、药剂、医技、科教研、中医药、预防保健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合作。
发挥三级医院影像诊断、病理诊断、检验检测、消毒供应、技能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型中心的技术服务功能,实行资源整合,探索并逐步建立医联体内部药品、试剂、耗材和设备等物资的统一采购制度。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章程须经医联体全体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并报市卫生局批准生效。
第二十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医联体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单位动议并同意,报市卫生局批准。
第二十一条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可根据本章程原则制定有关管理细则。
第二十二条医联体新成员的加入,在符合上级部门以及
本医联体准入标准的前提下,需经本医联体管委会讨论表决后,按相应流程操作。
第二十三条本章程未尽事宜,由医联体理事会召集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商定。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由医联体理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