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篇1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图形》教案1[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情感目标: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认识图形(一)》(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图形(一)》(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图形(一)》(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形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4.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分类和排序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习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边的数量、角度的大小等。

3.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排序,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4. 学习图形的组合和分解,能够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或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的特征,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图形的组合和分解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图形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形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常见的图形。

2. 认识图形:通过展示图形卡片和模型,让学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学习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分类和排序: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排序能力。

5. 组合和分解:让学生尝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或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游戏和实践:通过图形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可以使用图形卡片和模型作为辅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教案3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教案3套

《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教材第30页的图形,第3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清楚辨别各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

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1)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小组合作分一分。

(2)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3)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4)学生交流分类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

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

(1)讲述: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

另外,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2)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这些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创作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他们的一般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实物和直观的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

同时,他们对图形的认知还比较浅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创作和组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教具、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实物教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片;黑板、粉笔。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实物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如球、盒子、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让学生注意到它们都是图形。

然后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或图片,进行观察和交流。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通过观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别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和观测事物的技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辩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外形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设景与激趣课程类型:综合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标识、常识。

2、通过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图形标识、常识,懂得要遵守公共规章。

3、要留意安全,遵守交通规章,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教具预备:课件:常见的图形标识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预备检查同学学具预备状况,稳定同学心情。

二、导入新课1、说一说:在公路上、杂志里、电视里你都见到过哪些图形标识。

2、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识图。

提问:谁能说出这些标识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意思?3、出更多的图形标识——斑马线、禁止鸣喇叭、单行道等要求:让同学自由选择画其中的图形标识。

4、每一个同学找一个伙伴,协作他画的标识,表演其含义。

剪一剪:让同学们剪下画好的图形标识相互辨别是什么标记?活动演一演:谁能当交警〔1〕扮演交警的可以戴上大盖帽。

〔2〕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标识进行表演。

三、作业要求画一组或一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四、同学作业同学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速度快的同学画完标识之后可以相互沟通自己画完的交通标识。

课堂延展: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可以自己设计汽车。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解了各种图形标识、常识,今后同学们肯定要遵守公共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同学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的内容包括对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准确的命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立体图形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探索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立体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实物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图形(一)》优质课教案_21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图形(一)》优质课教案_21

认识图形(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30-31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图形(一)”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2)、能正确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从而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2)、从实物抽象出图形,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关键:正确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具准备:1、积木每个学生一套;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及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爱玩积木吗?老师也喜爱玩积木。

同学们看一看,这就是老师用积木搭建的。

(师课件出示一组组“积木”搭建的图片)二、探索新知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1、看一看,初步感知老师的积木特不特别,同学们看一看,都有什么?生:有魔方、牙膏盒、乒乓球、听装饮料罐、香烟盒、电池等等师:孩子们真细心,发现了这么多。

不过啊,老师觉得非常的乱,你们可以帮老师给它们分分类吗?2、进一步探究师:孩子们,我们之前就学会了对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标准给物体分类的?(颜色和形状)师:孩子们想一想,老师带来的这些积木应该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生交流得出:按形状进行分类。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授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开始,并为后续“空间与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已经有所了解和接触。

但对于立体图形,孩子们相对而言比较陌生。

从平面图形的认识到立体图形的理解需要一个过渡过程,本节课正是学生思维转换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需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图形的特征对立体图形进行辨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图形的特征进行辨识;会练习摆方块类题目,数方块个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来看看他是谁?(播放课件)小叮当来了,大家和他打声招呼吧!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来看一看他有什么问题?——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分一分,揭示概念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一些,动手吧!(师巡视指导)汇报展示: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是怎么分的?预测:方方的为一组;直直的,像柱子为一组;圆圆的球为一组。

你们分的真好!其他小组和他们分的一样吗?我们来看看小叮当是怎么分的?(出示课件)大家和他分的一样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播放动画导入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的认识程度,方便对接下来的教学。

)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现在,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外衣脱掉,再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它们该叫什么名字呢?谁愿意来帮忙?预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这就是几何图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人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触摸,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认知。

难点: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谭老师带了一些见面礼给大家,想看看吗?(把礼物箱里的物品一一拿出来)二、新授师:想得到谭老师的礼物吗?那得通过谭老师的考验,有信心吗?(一)分一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分物体师:你能把礼物箱里的物品按形状来分一分类吗?请你们在学习单上用序号代替物品分一分,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2、学生汇报教师选取其中一人展示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呢?预设回答:按形状分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小结:分的可真好,如果把每一组物品的漂亮衣服脱掉,它们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那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3、认图形师:我们来看看脱掉衣服之后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师:把纸巾、牛奶、悠哈糖盒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长方体把魔方、骰子、汉堡糖盒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正方体把保温杯、八宝粥、薯片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圆柱把足球、海洋球、乒乓球脱掉衣服之后的图形叫球体(二)小组合作:摸一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特征1、摸一摸师:你们可真是聪明的孩子,想近距离摸一下它们吗?但是摸之前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2、说一说师:感受完了吗?哪一小组派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最喜欢的是哪个图形?长什么样子?能不能滚动?预设: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不能滚动。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12篇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12篇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12篇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班教案《认识图形》,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小班教案《认识图形》(篇1)目标:让幼儿感知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能够区分几何图形。

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为主、结合操作性、讲解演示法活动准备:几何几何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魔术箱(纸盒子)小鸭、小猫、小兔子的教具活动过程:五官儿歌,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游戏:摸一摸“魔术箱”让幼儿认识四种几何图形。

摸一摸“魔术箱”:变出魔术箱,老师导入语:箱子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念咒语解开箱子: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来一本长方形的书:问是什么,是什么形状。

找一找教室中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启发幼儿说一说)。

游戏反复进行:分别认识其他三种图形。

教师小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游戏“角色扮演”展示四种图形宝宝。

图形宝宝想和幼儿交朋友(导入语)。

老师角色扮演:用图形宝宝遮住脸,问小朋友我是谁,我的特点?依次同上考考幼儿加深认识四种图形。

游戏“谁得本领大“拿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依次变出另外几幅图画,让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游戏“找图形宝宝“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

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

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

学生游戏:边走边念,表现好的给予奖励。

结束部分:给每个幼儿发个图形,让孩子利用手中的图形绘制一副手添画。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篇2)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必备14篇)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必备14篇)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必备14篇)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点、难点: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

"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图形(一)”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但是,由于生活背景、知识及经验的不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物体的特征,有的学生却还不知道。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画、摆等操作,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小宝贝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

(组内学生轮流说学具)【探究新知】1.分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
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 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