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颈椎病)
痹病名词解释中医
痹病名词解释中医
痹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疾病范畴,也称为风湿痹证。
其主要病机和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拘挛、僵硬等症状。
中医认为,痹病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或外邪侵袭所致,致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引起的。
治疗痹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方面的治疗措施,其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按摩、艾灸、中药汤剂等。
在中医理论中,痹病还有不同的分类,如寒湿痹、风湿痹、痰湿痹、血瘀痹等,对应不同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精选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 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
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
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 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 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 颈肩部疼痛情况。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 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 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 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
一、常见症候要点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 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2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 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 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13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8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治疗心得痹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也被称为“痹证”。
痹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痹症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痹症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湿、瘀血有关,因此要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和瘀血堆积,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针灸疗程一般需要多次治疗,疗效渐显。
推拿也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患处,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还可以舒缓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推拿的力度和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专业的医师来进行操作。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将艾条燃烧后,对患处进行温热刺激,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肌肉的僵硬感。
艾灸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一周进行2-3次的艾灸疗程。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痹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治疗痹症时,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首先,要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身体。
其次,要选择一些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姜、红枣、乌鸡等,可以通过煮汤或炖煮的方式食用。
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长时间的站立,以防止关节的僵硬和血液循环的不畅。
中医治疗痹症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术。
在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加速康复。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鉴别诊断
颈部扭伤
脊髓空洞症
有颈部外伤史,疼痛剧烈,但无神经 根受压或脊髓受压表现。
可表现为颈部疼痛和脊髓受压症状, 但通常伴有感觉分离和营养障碍等表 现。
颅内肿瘤
可表现为颈部疼痛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但通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 呕吐等。
03
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颈椎相关穴位,刺激经 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肌肉
总结词
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详细描述
颈椎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良好的 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颈椎康复。
总结词
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详细描述
颈椎病患者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和生活 压力。适当的放松有助于缓解颈椎紧张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中医特色疗法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负压原理吸附在 皮肤上的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闪罐、走罐、 留罐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不同的操作方式。
对于颈椎病患者,拔罐疗法可以缓解 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颈椎功能恢复。
紧张等症状。
针灸疗程
一般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 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2-3个 疗程的治疗。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治疗 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
通过运用推、拿、按、揉等手法, 放松肌肉,舒缓紧张的神经和关 节,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推拿疗程
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疗 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2-3个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中医名称:项痹西医名称: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1、颈肩痛2、颈部活动受限3、手指麻木4、头晕、恶心5、瘫痪三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程度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四.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1、保守治疗(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④剧烈运动或未进食者应休息后在治疗。
(3)牵引疗法①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讲解牵引的原理使患者有一定了解。
②牵引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
③牵引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拔火罐①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②根据治疗部位和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火罐。
③操作过程中严防酒精过多致酒精燃烧时间长或滴落,导致烫伤或烧伤皮肤。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中医诊疗规范颈痹病(颈椎病)
五、颈痹病(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畴。
【临床表现】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诊断要点】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五)中医辨证论治(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等。
(七)运动疗法:康复锻炼。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辩证论治】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项痹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颈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病症。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发因素及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客观进行疼痛评分。
(3)评估患者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寒痹阻证。
证候:颈、肩、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
舌质淡红,昔薄白,脉弦紧。
此型多见于颈椎病之急性发作期。
②气滞血瘀证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证。
证候: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头重头晕,四肢倦怠,乏力,暧恶痰涎,纳差。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证。
证候: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脸热咽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步履蹒跚甚至瘫痪,二便失控。
舌红绛,苔少,脉弦细。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息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室温湿度适宜,安静,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被褥厚薄适宜,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颈部悬空。
(4)急性发作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出现压疮。
(5)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6)指导惠者正确使用颈围及进行功能锻炼。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痹痛、眩晕的部位、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②观察患者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饮食状况。
④应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做好记录。
(8)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热服,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或外伤,刺激或压迫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及椎周软组织,并由此产生的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属中医“项痹、眩晕”范畴。
一、诊断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史。
(2)多发于30岁以上青年人,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长期看电视、使用电脑者,往往是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5)X线正位片: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数字颈椎,CT及MRI对定性,定位有诊断意义。
3、证候分型(1)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苔薄白,脉弦等。
(2)气滞血瘀型:颈、肩、上肢刺痛,痛有定处。
伴肢体麻木,舌暗,苔薄,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苔少,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气虚血瘀型:颈部酸痛,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倦怠乏力,遇劳则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7)气虚湿盛型:颈项酸痛,上肢沉重麻木,酒后加剧,以重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苔厚,脉弦滑。
4、病理分型: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六种类型。
(1)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为“疼痛”,如头痛、偏头痛、枕部痛,颈部痛、指端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中医名词解释
颈椎病中医名词解释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或颈部劳损引起。
中医
学中对颈椎病有一些专有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1. 风寒湿痹:这是中医中用来表示颈椎病的一种术语。
其中,“风”指的是寒冷
或湿气进入身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寒”表示寒冷的性质,容易导致疼痛和僵硬;“湿”指的是湿气滞留在身体中,使得关节和组织容易受到损伤;“痹”表示痛苦和阻塞。
综上所述,风寒湿痹是指颈椎病中湿气、寒冷和风邪造成的疼痛和不适。
2. 活血化瘀:这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的方式来促进血液
循环并消散淤血和瘀血。
在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被认为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恢复颈椎功能。
3. 散寒温经:散寒是指通过中药或其他治疗手段来调理体内的寒邪,温经是指
通过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来恢复正常的经络功能。
在中医学中,散寒温经被用来治疗因寒冷引起的颈椎病症状,如颈部不适、疼痛和活动受限。
4. 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是指通过中医药物或理疗手段来软化颈椎周围的坚硬结节,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个术语在中医中常用于描述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颈椎病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风寒湿痹、活血化瘀、散寒温
经和软坚散结。
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于描述颈椎病的病理和治疗过程。
在中医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项痹病(颈椎病)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颈椎病(项痹病)中医治疗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和颈 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 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 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 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椎 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阳性。
❖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有时伴 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 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 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现出汗 异常;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
❖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 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胃肠胀气
❖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 椎病相似
❖ 眩晕 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 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 重。
❖头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 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 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 痛。
❖视觉障碍 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 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 3、❖ 根据测量C4,5椎管最小,C2 最大。C4前后径1.19cm,C2 位1.4cm。C5前后径.18cm。
❖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 度有所改变。
❖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 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 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 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脊髓
❖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 首先出现上肢症状, 然后出现下肢神经 功能障碍;
横突孔
❖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 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一关般节由入颈颅腔6横,突在孔颅进内入合,成在椎寰基枕底 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2017年“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结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筋伤科临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头晕伴恶心、呕吐。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眩晕,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眩晕等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颈痹
按语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脊髓型和交感型等,临床诊治时应注意区分。 针刺治疗颈痹有较好疗效,神经根型多加用 上肢穴,椎动脉型多取上项部穴位加后枕部 穴位。
按语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缓解血管痉挛,降低 血管紧张度,使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也 加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加脑的灌 流量。 平时应注意颈部保健,并保持正确睡姿。还 应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注意颈部保暖等。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治法: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和手三阳经 穴为主。 主穴: 主穴:颈夹脊 天柱 风池 曲池 外关 阿是穴 配穴: 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 气滞血瘀者配阴郄、膈俞、血海 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 操作: 操作:毫针刺,局部腧穴多加灸。
2其他治疗
拔罐法:选局部压痛点,先用皮肤针扣刺出 拔罐法: 血,再拔火罐。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选局部压痛点,用当归注射液 或1%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
颈 痹
定义
是指颈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多因体虚、 劳损、风寒侵袭颈部,使经气不利所致。 本证多见于颈椎病等疾病。
病因
感受风寒 劳作过度 外伤 年老体弱 颈侧不利。 外邪内侵: 外邪内侵: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 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颈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 针刺,疼痛拒按。 肝肾不足: 肝肾不足: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头晕 目眩,四肢乏力。
颈痹中医诊疗方案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商南县中医院康复科2013年【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主要为颈2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颈椎局部不适,活动限制及头、颈、肩等部的反应性疼痛等表现。
它代表颈椎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体征。
2.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3.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辨证分型】(一)、痹痛型: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
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肾阴虚型: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
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
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
1、风寒痹阻证
(1)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
(2)施护:
①注意观察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
②注意患处局部保暖,忌风吹受寒或淋雨受湿。
③饮食以祛风散寒温性为主,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荷叶粥、薏米粥。
忌生冷之物。
④遵医嘱可以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颈部等。
2、血瘀气滞证
(1)主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夜晚明显兼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涩。
治则行气活血止痛。
(2)施护:
①急性期病者起床要缓慢,注意卧床休息。
夜间注意安抚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巡视。
②观察疼痛部位、性质以及有无放射痛,做好记录。
③饮食宜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山楂粥。
④遵医嘱可以牵引。
3、痰湿阻络证
(1)主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浊厚腻,脉弦滑。
治则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2)施护:
①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②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缓慢,避免转头,低头,防跌倒。
③饮食宜健脾除湿,如三药、莲子、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木耳。
食疗方:冬瓜排骨汤。
④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
4、肝肾不足
(1)主证:眩晕时作,耳鸣耳聋,肢体麻木,面红目赤兼失眠多梦。
舌红,苔少,脉弦。
治则滋补肝肾,潜阳固本。
(2)施护:
①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②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③饮食宜补益肝肾之品:如瘦肉,鱼肉,黑豆,核桃,杏仁,腰果,新鲜水果,蔬菜等。
食疗方:黄芪炖鸡汤。
④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牵引等。
5、气血亏虚:(1)主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以益气养血,疏经通络。
(2)施护:
(3)①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
②注意颈部保暖。
③饮食宜益气养血之品:如牛肉,蛋类,香菇,胡萝卜,大枣等食疗方:参茸鸡汤。
④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
【健康指导】
1、体位指导:①急性期卧床制动,避免患侧卧位。
②康复期可以下床进行颈肩活动。
2、生活起居:①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1—2小时,活动颈肩。
②注意颈部保暖,放风寒湿邪。
3、正常人仰卧位枕高应在12厘米左右,自己一拳头高。
4、情志护理:介绍成功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