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1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人群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改变,使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明显增加1996年死因统计城市人群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达%,农村达%。由可见,80年代后我国城市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据了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成为引起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慢性病死亡率、发病率增加从、、、可以看出80年代后,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死亡人数在城市及农村均逐渐增加。1995年有374万人死于上述慢性病,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98万人,净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冠心病事件较冠心病范围广,包括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可疑心肌梗塞、慢性冠心病死亡、冠心病猝死。从、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群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造成病人不断累积,加之发病率增加,使得患病人数增加,患病率上升。从、可以看出,与1986年相比,1993年我国心脏病患病率增长了%,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长了%,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
恶性肿瘤由于病死率高,病程相对较短,患病率增长不大。1986年~1993年8年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病人数共计增加了1456万人,年均增长182万人,使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上升,成为医药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增加,与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既是导致人群死亡的原因,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患者患肾功能衰竭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导致患者眼睛致盲的机会比非患者高25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80年代以后高血压在我国上升速度也很惊人。据调查,从1959年~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140万,而1980年~1991年的12年间,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320万人。
2我国主要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患病人数增加,带来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升,成为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影响。
慢性病患病率升高导致了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我国城市及县医院中因患慢性病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996年城市医院中患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住院病人的比例较1990年上升了%,县级医院上升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疾病构成的变化和医疗高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其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北京医科大学陈育德教授分析了全国2000多所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病人医疗费用发现:1995年平均每一门诊病人医疗费用由1988年的元上涨到元,平均年增长27%;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费用由327元上涨到1668元,平均年增长近%。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增长超过15%。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加大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1986年至1992年间公费、劳保医疗费用年增长率超过25%,人均增长18%,而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增长率为10%,居民实际收入年增长率为6%。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城市卫生资源配置适应疾病模式转变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慢性病医疗费用上升主要与慢性病例人均治疗费用增加和患病率上升有关,占%,人口数量增加等其他因素仅占%。该研究测算,1994年全国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为亿元,同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1448亿元,慢性病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按照目前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均递增%的速度,预计到2000年慢性病治疗费用将高达亿元。由于慢性病治疗费用的增加将推动卫生总费用快速攀升,研究推测,如不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到2000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1994年的%提高到%,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4%,远远高于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可能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
3建议
我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已刻不容缓。各级政府、全社会应提高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及早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慢性病防治应立足于社区,强调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动员社会、企业、团体、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明确责任。慢性病防治中政府的责任在于建立有利于慢
性病防治的政策,投入慢性病防治经费;促进社会、社区各部门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防治慢性病的认识,树立紧迫感,加强公众防治慢性病的能力;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为公众防治慢性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环境和条件。
慢性病发病、死亡、患病的基本信息,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决策的重要参谋和依据。目前我国慢性病基本信息收集系统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使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收集和反映,将会影响慢性病防治决策有效性和延误政府制定防治决策。加强慢性病基本信息收集系统和制度建设,将提高政府慢性病防治政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应该从政府主渠道加大对慢性病信息系统的投入,以便及时了解发病、患病动态,使慢性病信息收集制度化、规范化,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