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教案(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冷热疗法

【教学目的】

1.描述冷,热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冷,热疗的方法

3.说出影响冷热疗效果的因素

【时间安排】

4学时

【教学重点】

1.冷热疗的禁忌症

2.局部冷疗法与全身冷疗法

3.热疗法的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冷疗法

一、目的

(1)控制炎症扩散: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常用于炎症的早期。

(2)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常用于鼻出血和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3)减轻疼痛: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而缓解疼痛,常用于牙痛和烫伤。

(4)降温: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作用散热,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病人。

二、禁忌证

(1)组织破损及慢性炎症:用冷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及炎症吸收。

(2)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用冷可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3)冷过敏者:可导致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关节疼痛等。

(4)禁忌部位:

①枕后、耳廓、阴囊等处:防止冻伤。

②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

③腹部:防止腹泻。

④足底:防止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三、影响因素

(1)用冷方式和部位:分为全身和局部用冷。全身用冷反应强,局部用冷反应弱。冷效应与用冷面积成正比。根据病情应选用不同的方式和部位,如高热病人降温宜选用全身用冷或大动脉部位用冷;局部充血或出血者可在局部用冷。

(2)用冷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寒战、面色苍白、冻疮、局部细胞代谢障碍等。

四、操作方法

(1)局部用冷:

1)冰袋:通过传导散热,用于降温、局部消肿、减少出血及缓解局部疼痛。

①冰袋内装入小冰块约2/3满。排气后扎紧,倒提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置于所需部位。高热降温置于前额、头顶部、体表大血管处如腋下、腹股沟;扁桃体摘除术后可置于颈前颌下以预防出血。

②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如皮肤苍白、青紫或麻木感,立即停止用冷。

③高热降温者,冰袋使用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降至39℃以下可取下冰袋。

2)冰帽和冰槽:用于头部降温,防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2)全身用冷:

l)乙醇擦浴:主要通过蒸发散热,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①常用27~37℃,25%~35%的乙醇100~200ml。

②擦浴前置冰袋于头部,以减轻头部充血引起的头痛,并有助于降温;

置热水袋于足底,以避免病人出现寒战和不适,并可减轻头部充血。

③以拍拭方式进行,不用摩擦方式,因摩擦易生热。

④在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处,应适当延长拍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⑤禁忌拍拭后颈部、心前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⑥随时观察病人情况,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并及时联系医生。

⑦擦浴后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降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

2)温水擦浴:主要通过传导散热,操作方法同乙醇擦浴。

第二节热疗法

一、目的

(l)促进浅表炎症的消散和局限:热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促使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使炎症局限。

(2)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用热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因此深部组织血流量减少,从而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3)缓解疼痛:用热可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提高疼痛阈值;消除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松弛肌肉、肌腱和韧带组织,解除肌肉痉挛,从而缓解疼痛。

(4)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对用于危重、小儿、老年及末梢循环不良病人的保暖。

二、禁忌证

(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以防用热后疼痛缓解,掩盖病情而贻误诊治。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该处血管丰富,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用热会使血管扩张,导致细菌和毒素进人血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内出血: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

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扭伤或挫伤早期(24~48h内):用热后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重皮下出血和肿胀。

三、影响因素

(1)用热方式:湿热比干热疗效好。因水比空气导热性能强,渗透力大。所以在使用湿热疗法时,水温须比干热疗法低。

(2)用热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可引起不良反应。

(3)用热面积:热效应与用热面积成正比。大面积用热可引起全身反应。

(4)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也影响用热温度和效果。

(5)个体差异:个体对热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对老年、小儿、昏迷、瘫痪、循环不良的病人用热时应防止烫伤。

四、操作方法

(1)干热疗法:

l)热水袋:保暖、解痉和镇痛。

①调节水温:正常成人60~70℃,老人、小儿、昏迷、麻醉未清醒、局部循环不良等病人,因皮肤感觉迟钝或麻痹容易烫伤,水温应在50℃以内。

②灌水至热水袋的l/2~l/3,逐渐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旋紧塞子,擦干后倒提热水袋,轻轻抖动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置于所需部位,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③观察皮肤变化:如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部涂凡士林。

④如为保暖,水温降低后及时更换热水。

⑤记录热疗部位、时间、效果和反应。

2)红外线灯: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上皮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利于伤口愈合。可用于感染的伤口、褥疮、臀红、关节炎等。

选用适当功率的灯泡,暴露治疗部位,灯距一般为30~50Cm,以温热为宜,防止烫伤,时间为20~30min。

(2)湿热疗法:

l)湿热敷:消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用于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