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同理化条件诱变获得果蝇突变体的研究
第三组果蝇诱变实验总结汇报
第二轮实验
实验组 5%子二代 10%子二代 20%子二代
实验时间 10.27-11.10 10.27-11.10 10.27-11.10
实验结果 无突变产生,果蝇生长 正常 无突变产生,果蝇生长 正常 无突变产生,果蝇生长 正常
50%子一代
100%子一代
11.3-11.17
11.3-11.17
无突变,雌:42,雄: 45
果蝇诱变实验总结汇报
第三组:张书嘉 粘晟 俞珍妮 张楠 余青
实验内容
1.化学方法诱变
2.物理方法诱变
3.实验过程中的奇妙现象
化学方法诱变
选择材料:淳于府东北亚式酸白菜
化学方法诱变
如何制作泡菜培养基?
我们用了100ml的无菌水和全部泡菜混合,然后用榨汁 机把泡菜榨成了泡菜液,在配制培养基时,通过和水 的不同比例,改变泡菜的含量。 储存方法:剩余的泡菜液存放在四度冰箱里。
10%组
20%组
10.13-10.27
10.13-10.27
生长缓慢,在10.27无成虫
无突变,雌:38,雄:42
反思
5%,10%的果蝇异常情况是如何造成的?
泡菜组的果蝇是否有突变?是产生了隐形突变还是 我们的泡菜浓度不够?
做了5%,10%,20%的子二代的培养和50%和100%子一代 果蝇 的培养。
2.在实验过程发现雄性果蝇会早于雌性果蝇发育
实验过程中的奇妙现象
3.捉到野生的“果蝇”
野生“果蝇”
1.观察到的和果蝇的不同点
项目 颜色 背部条纹 体长 果蝇 红色 横条状 2mm 野生“果蝇” 黑色 纺锤状 3-4mm
幼虫成长速度 成虫运动的速率
幼虫运动的速度 幼虫大小
遗传试验 果蝇的突变体、麻醉、饲养、鉴定
果蝇的性别鉴定、形状观察及饲养方法谷越生物101 1005010207 2011年10月21日摘要:以果蝇为材料,观察其各种性状,了解其生活周期和生殖特性,学习对其的培养和麻醉方法和处女蝇的收集方法,为完成以后的杂交实验做准备。
1.引言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
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全球均有分布,现已发现1500多种。
遗传学常用黑腹果蝇(Drosophilia melanogaster)。
果蝇作为遗传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染色体数目少,D. melanogaster仅四对染色体;具有很多的自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性状;世代周期短,25摄氏度以下10-12天一代;个体小宜于饲养;培养费用低廉;繁殖力强,可以产生大的子代群体供观察分析。
此外,果蝇还具备一些其他物种所没有的“独门利器”,如唾液腺染色体、平衡致死体系等,这些是遗传研究的有效工具。
因为有上述优势,果蝇迅速成为了遗传研究的宠物,也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遗传学问题,如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并线性排列等,奠定了经典遗传学基础。
为了今后利用这个模式生物做实验研究,此次实验要学习了解果蝇的生活史、生殖特性;学会分辨雌雄;认识几种基本性状,并掌握果蝇的培养方法及麻醉技术。
2.实验材料2.1试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体原种(有黑檀体、残翅、小翅、白眼、焦刚毛、三隐性:小翅、白眼、焦刚毛)2.2实验器具体现显微镜(又称解剖镜)、光学显微镜、白色塑料板或硬纸板(7cm*12cm)、小毛笔、解剖针、麻醉瓶、培养皿、培养瓶、滤纸条;电磁炉、钢精锅;玻璃棒、小烧杯。
2.3实验试剂麻醉剂—乙醚、配制培养基用品:玉米粉、蔗糖、酵母粉、丙酸、琼脂、水3.实验方法3.1果蝇麻醉及观察的方法对果蝇进行检查时,可用乙醚或乙酸乙酯麻醉,使它保持静止状态,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选乙醚);做观察可用乙酸乙酯深度麻醉致死。
生活中潜在诱变剂对果蝇存活率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关键词 : 黑腹果蝇 ; 紫外线 ; 抗氧化 剂; 化妆品 ; 诱 变
中 图分 类号 : Q 9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6 —0 0 6 6— 0 4
Ef fe c t s o f p o t e n t i a l mu t a g e n s i n l i f e o n s u r v i v a b i l i t y a n d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De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De z h o u 2 5 3 0 2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Ul t r a v i o l e t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c o s me t i c s w e r e u s e d t o t r e a t w i l d t y p e Dr o s o p h i l a me l a n o g a s t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n s u r v i v a b i l i t y a n d g e n e t i c v a r i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s u vi r v a b i l i t y o f Dr o s o p h i l a me l a n o g a s t e r d e c r e a s e u n d e r t h r e e t r e a t e d g r o u p s .T h e mu — t a t i o n r a t e i n c r e a s e d wi t h t i m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u h r a v i o l e t i r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mu t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mo r t a l i t y r a t e 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a n — t i o x i d a n t s .Al l k i n d s o f c o s me t i c h u t r a n d b i r t o Dr o s o p h i l a me l a n o g a s t e r . Ke y wo r d s :Dr o s o p h i l a me l a n o g a s t e r ;u l t r a v i o l e t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c o s me t i c ;mu t a g e n i c
果蝇模型加速遗传突变对人类研究结果影响梳理
果蝇模型加速遗传突变对人类研究结果影响梳理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其短寿命、高繁殖能力以及易于实验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果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代谢疾病、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同时,为了加快研究进程,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一些方法,如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来加速果蝇模型的遗传突变,以期得到更多对人类研究有意义的结果。
本文将对果蝇模型加速遗传突变对人类研究结果的影响进行梳理。
一、果蝇模型的优势与应用果蝇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生物模型,其基因组小且已经完全测序,拥有约1.5万个基因。
此外,果蝇易于实验室饲养,繁殖周期短且产量高,有利于大规模的实验操作。
果蝇的发育过程与人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遗传发育过程中的相关机制。
因此,果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等领域。
二、加速遗传突变的方法为了加快果蝇模型的遗传突变,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辐射诱变,通过辐射果蝇种群,可以引发DNA的突变。
辐射诱变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规模产生突变体,但缺点是诱变效率低且突变类型随机。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诱变,通过特定的化学物质处理果蝇种群,也能够产生突变。
相对于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的突变效率较高且可以控制突变类型,但也存在某些化学物质对果蝇的毒性和副作用问题。
三、果蝇模型加速遗传突变对人类研究的影响1. 疾病模型的构建通过加速遗传突变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具有特定疾病表型的果蝇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疾病的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机制解析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通过辐射诱变或化学诱变获得的果蝇模型能够模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症状,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的基因功能异常和病理机制。
2. 遗传疾病的研究果蝇模型加速遗传突变还可以帮助研究遗传疾病的病因。
通过辐射诱变或化学诱变,研究者可以产生含有人类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果蝇模型,从而研究该基因突变对果蝇发育和生理的影响,并揭示可能的致病机制。
遗传学实验设计诱变实验原理等
诱变实验(设计性实验)诱变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条件:野生型植株实验条件:实验目的: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实验目的: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实验手段,法等多种实验手段,使果蝇发生诱发突变,通过其遗传现象找出突变的规律和特点。
特点。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如X射线,r射线和中子,此射线射线和中子外还有紫外线和β射线射线。
外还有紫外线和射线。
X射线:波长为射线:埃的电离射线,射线波长为1000-100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
-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
r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1埃,60CO和射线: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0.1-埃137C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射线源。
射线源。
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中子:不带电粒子,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广的中子。
广的中子。
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射线: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和等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发生。
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
接发生。
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
当同位素溶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诱变机理X射线和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射线和r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射线和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物质的电离。
物质的电离。
当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受到射线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断裂,链断裂,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链断裂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
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
如果射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
中子不带电,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
中子不带电,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换产生r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DNA和染换产生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染射线等能量交换色体的改变。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4)
3.6—7天后,见到有F1幼虫出现,可除去亲本(除干净!) 4.再过3—4天,检查F1成蝇的性状,应该是长翅灰体(正、反
交相同)。若性状不符,表明实验有差错,不能再进行下去。发 生差错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不是处女蝇;F1幼虫出现后亲 本未倒干净;杂交时雄蝇选择有误;以及亲本原种不纯等等。
实验结果的分析: 1、分离规律的验证
考虑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红眼和白眼 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
F2的观察结果: 表3 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正交后代数目 反交后代数目
♀ ♂ 合计 ♀ ♂ 合计
F2的表型产生3:1的分离 对实验结果(正反交)进行Χ2测验
32
2、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野生型 黑檀体残翅 只考虑正交实验中灰体长翅和黑檀体残翅两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 F2的观察结果: 表4 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正交后代数目 体色 翅形 ♀ ♂ 合 计 灰体、长翅 黑檀体、长翅 灰体、小翅 黑檀体、小翅
♂白眼小翅XwiY × ♀红眼长翅 X+IX+I ↓
♀红眼长翅 X+IXwi 、 ♂红眼长翅X+IY ↓
♀X+I X+I :♀ X+I Xwi :♂X+IY : ♂XwiY
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白眼小翅 3:1
25
三、果蝇的基因连锁与互换
实验步骤 1、选野生型和白眼小翅果蝇为亲本,做正交和反交
36
实验分配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
第一、二、三、四小组(正交、反交)
伴性定律:
第五、六、七小组(正交、反交)
动物遗传试验果蝇诱变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果蝇的诱变目的意义:1.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等多种实验手段,使果蝇发生诱发突变,通过其遗传现象找出突变的规律和特点。
2.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材料(主要):果蝇物理诱变剂(紫外线灯)化学诱变剂(方便面防腐剂)实验原理:1.实验证明,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DNA 变化而造成的. DNA 结构形式的变化很多,如DNA 链的断裂、DNA 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DNA 与蛋白质的交联、胞嘧啶的水合以及嘧啶二聚体的形成等,都是引起突变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DNA双链之间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和下一步复制,而同一链上相邻胸腺嘧啶间二聚体的形成则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破坏腺嘌呤的正常掺入作用,因此复制将在这一点上停止或错误地进行,使新形成的链上有1个改变的碱基顺序,在随后的复制过程中便产生1个在两条链上碱基顺序都改变了的分子,于是引起了突变。
2.在制作培养基时各培养基添加不同剂量的防腐剂,可以观察不同剂量防腐剂对果蝇生活状况的影响甚至会观察到果蝇的变异。
实验操作:(一)果蝇的饲养【3月26日】Ⅰ.制作培养基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常采用发酵的培养基繁殖酵母菌饲养果蝇1.培养基配方:水100ml 琼脂1.2g 葡萄糖10g 玉米粉12g 酵母膏1.4g2.培养瓶的灭菌:将饲养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当高压锅达到100℃时进行第一次放气;温度达到121℃时,保持15min,拔掉电源,自然冷却后取出饲养瓶)3.配制培养基:量取75ml水倒入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另取25ml水倒入下烧杯中,加入玉米粉12g,拌匀。
将琼脂倒入大烧杯中,充分煮溶后,加入葡萄糖10g和搅拌均匀的玉米粉煮沸。
稍冷后加入酵母膏,再滴加2滴丙酸。
4.培养基的分装:充分调匀后将其分入到两个已经灭菌的饲养瓶中,勿使饲料粘附瓶壁。
待冷却后,用酒精棉球将瓶壁上的水汽擦净,赛上棉塞。
紫外线诱导果蝇突变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 2006级学生李正指导教师赵宝存齐志广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生命科学学院2010届037论文(设计)题目:紫外线诱导果蝇突变的研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 2006级姓名:李正学号 2006012319指导教师:赵宝存、齐志广职称: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研究目标:采用紫外线照射果蝇的方法,对照射后的果蝇进行筛选,选出与亲代性状不同的个体,继续进行杂交,对遗传规律和突变基因进行鉴定,获得稳定的突变体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任务: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野生型、黄身、黑檀体、白眼果蝇的不同生活周期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照射,对产生的果蝇突变体进行筛选,筛选出突变体果蝇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根据实验数据研究紫外线对果蝇性状及生活周期的影响。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论文的主要内容为:1)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果蝇育种;2)紫外线处理不同生活时期的果蝇,筛选出突变体果蝇;3)对突变体果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突变体果蝇进行培养;4)通过实验数据研究紫外线对果蝇的生活周期的影响,并在培养过程中力求获得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基础条件: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多年来从事果蝇突变诱导工作,本试验所用材料四种果蝇的品种,分别是+、y、w、e,来自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
教学中心一直为大学本科生的培养而服务。
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具备试验所需各种实验设备。
研究路线:培养基的制备→果蝇的扩增培养→紫外线对果蝇的诱导→果蝇突变体的筛选→果蝇生长发育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4、主要参考文献[1]刘祖洞,等。
遗传学(上册,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2-23,71-72。
[2]杨大翔.遗传学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
[3]张俊贤,郭光艳,齐志广,紫外线对果蝇生长发育和表型变异的影响[Q]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诱导黑腹果蝇突变的实验中
标题:诱导黑腹果蝇突变的实验及其解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诱导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突变,观察和研究其遗传特征和表型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2.实验步骤 2.1 选择适当的实验物种:黑腹果蝇是常用的模式生物,其遗传特性已经被广泛研究。
因此,选择黑腹果蝇作为实验对象。
3. 2 选择适当的诱导剂:为了诱导黑腹果蝇的突变,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诱导剂。
常用的诱导剂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等。
根据实验要求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诱导剂。
4. 3 实施诱导:将黑腹果蝇暴露在诱导剂下,以引发其基因的突变。
这可以通过将果蝇放置在诱导剂溶液中浸泡,或者将果蝇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等方式来完成。
5. 4 繁殖和筛选:将经过诱导的果蝇进行繁殖,以获得突变后代。
在后代中,筛选出表现出突变特征的果蝇个体。
6. 5 观察和记录:对突变后的果蝇个体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外部表型、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7.解释和分析 3.1 遗传突变:遗传突变是指在生物的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在实验中,通过诱导黑腹果蝇的基因突变,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突变对果蝇遗传特征的影响。
8. 2 表型变化:表型是指生物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可观察特征。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突变后果蝇的外部表型变化,我们可以了解突变对果蝇外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9. 3 突变机制: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影响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诱导突变的机制可以是DNA的突变、基因组的改变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突变机制和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10.4 应用和意义:通过诱导黑腹果蝇的突变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突变的效应和遗传特征的变化。
这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农业和生物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果蝇的突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为人类健康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果蝇基因工程与遗传学
果蝇基因工程与遗传学果蝇,是一种很普遍的实验生物,因为其繁殖速度快,容易养活,而且基因组被相当深入地研究过,所以其在生物学及遗传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果蝇基因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了探究生命奥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果蝇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学以及其应用。
一、果蝇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体中的基因进行编辑、调控等方式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敲除及搭载外源基因等。
而果蝇的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指通过RNA干扰、CRISPR-Cas9等方式来删除某个特定基因,从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出某个基因所掌控的生物学过程。
2. 调节基因表达的方法果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某个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对该基因从转录到翻译的所有过程进行调控。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
3. 负载外源基因负载外源基因是指将某种人工合成的基因植入到生物体中,从而实现目的性的基因表达。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可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并预测基因如何在体内产生作用。
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基因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果蝇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而果蝇因为其繁殖速度快,易于研究,因此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
果蝇遗传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杂交杂交是通过不同特征的果蝇交配繁殖,从而观察不同特征之间的遗传规律。
通过杂交实验,科学家可以推断出不同特征之间的遗传关系。
2.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点突变或缺失等变异,它们对遗传特征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研究突变现象,可以揭示基因遗传规律。
3. 基因连锁及互作基因连锁是指某些基因之间存在非独立的遗传联系,它们在遗传传递过程中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共同遗传。
通过对基因连锁及互作的研究,可以了解某一遗传特征的成因及其遗传规律。
生活中潜在诱变剂对果蝇存活率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生活中潜在诱变剂对果蝇存活率及遗传变异的影响刘婧;王滋豪;李妍【摘要】用紫外线、抗氧化剂、化妆品等多种生活中潜在的诱变剂处理野生型黑腹果蝇,观察果蝇的存活率及性状遗传变异情况,进而分析这些诱变剂对于果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增加,果蝇生活力降低,子代果蝇突变率增加;随培养基中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果蝇突变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化妆品也对果蝇造成了明显伤害,造成亲代个体死亡,后代出现突变型果蝇.【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3(030)006【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黑腹果蝇;紫外线;抗氧化剂;化妆品;诱变【作者】刘婧;王滋豪;李妍【作者单位】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德州,253023;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德州,253023;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德州,253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5现代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人们可能接触到引起诱变作用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例如由于臭氧空洞造成的紫外线强度增加。
另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抑制微生物增长,食物保鲜和长途运输等而添加的抗氧化剂BHT等食品添加剂,在长期大量接触后难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再比如各种女士常用化妆品,在加工过程引入了多种具有潜在诱变危害的化学试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等。
这些诱变因素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健康威胁。
有研究表明,对果蝇与人类基因的比较发现,能够引发人类疾病的基因(包括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中有三分之二都能在果蝇中找到类似的基因[1]。
因此,我们利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设计了一系列的诱变实验。
目的在于观察可能的诱变因素对果蝇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在生活中对人们存在的潜在威胁。
例谈CIB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生对 学 习 的过 程再 思考 , 不 断深化 学 习 内容 。孟德 尔 的两对相 对性 状 的杂交 实验 中 , 正常 情况 下子 二代 中
2 例题
突变[ 由显 性基 因 ( + ) 产 生 隐性 基 因 ( 一 ) 】 和致 死 突 变
一
( 2 0 1 4 年江苏卷第 3 3 题改编 ) 有一果蝇 品系 , 其 种突 变 体 的 x染色 体 上存 在 C 1 B区段 ( 用 X C a B 表
( 突变基 因使个 体死 亡 ) , 并 测定 隐 l 生突 变基 因 的频 率 ( 突 变频 率是指 突变 个体 在一 个 群体 中所 占的 比例 ) 。
C 1 B的果 蝇 具有 1 条 正 常 的 带 有某 显性 基 因 的 x染
俸雌蝇眼
正常 眼 雄 蝇
致 死
正 常 眼 雄 蝇
有C 1 B的 x染色体的雌蝇具备棒眼性状 。检测 的方
法 是让 经 x射线 照射 的受 检雄 蝇 与具 有 C 1 B的 x染 色体 和普 通 x染色 体 的雌蝇 交 配 ( 图 1 ) ,产生 的 F 棒 眼雌 蝇再 与 正 常 眼雄蝇 杂 交 ( 图2 ) , 观 察子 二代 的
如果课 堂 时 间允 许 , 还 可 以连 载故 事 : 如 果 这 对夫
有四种表现型 , 并且 比例符合 9 : 3 : 3 : 1 。但在不完全显 性 的情况 下 , 子 二代 的 比例会 发生 变化 。教 师 引导 学
生分 析什 么情 况下 会 出现什 么样 的异 常 比例 , 把这 种 要 探索 、 要解 决 的问题 延 伸 到 课本 之外 , 可 以 为学 生
染 色 体 是 否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实验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实验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变异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项目,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个符合高中生物遗传变异实验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果蝇的交配和观察,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在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中的表现,以了解遗传变异是如何在个体和种群中发生的。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成年果蝇(雌雄各数只)- 实验箱- 培养基- 显微镜- 放大镜- 青霉素混悬液2. 实验步骤:1)将成年果蝇分成两组,每组雌雄各数只。
2)将一组纯合子的果蝇(具有相同基因型)放入实验箱中,将另一组杂合子的果蝇(具有不同基因型)放入另一个实验箱中。
3)观察果蝇的交配行为,并记录交配后的结果。
4)观察第一代果蝇(F1)的表现,并记录各种表型的数量。
5)将F1的果蝇进行交配,并观察和记录第二代果蝇(F2)的表现。
6)利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并加深对遗传变异的理解。
7)将所有相关数据整理并进行结果分析。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可能的结果和分析:1. 同源杂合子交配实验:- 若两只同源杂合子交配,F1代果蝇可能会显示出中间性状,例如两个纯色果蝇交配可能会产生杂色果蝇。
- F2代果蝇中,可能会出现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比例,例如3:1或1:2:1的表型比例。
2. 异源杂合子交配实验:- 若两只异源杂合子交配,F1代果蝇可能会显示出杂色或混合表型。
- F2代果蝇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表型多样性,显示出遗传变异的特征。
四、实验意义通过进行高中生物遗传变异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自然界中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兴趣。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用青霉素混悬液对果蝇进行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
果蝇遗传学研究及其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果蝇遗传学研究及其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已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由于其繁殖周期短,基因组简单,易于操作和饲养,因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果蝇遗传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还可以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果蝇遗传学果蝇是一种适应性强、广泛分布的小型昆虫,是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果蝇遗传学的研究从上世纪初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手段。
其中,以汤姆·亨特等人开创的基因突变筛选方法为标志,成为果蝇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
果蝇基因组大小约为1.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1.4万个基因。
其中,70%以上的人类疾病基因在果蝇中有同源基因,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果蝇的染色体只有4对,在细胞遗传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果蝇因其繁殖能力强,一对果蝇在一个月内可以产生上千个后代,这使得对果蝇基因的研究成本降低了不少。
二、果蝇遗传学研究进展果蝇遗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突变筛选、基因转座子系统和基因敲除技术等。
其中,基因突变筛选是果蝇遗传学研究中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乱码突变、放射线诱变或化学诱变等手段来改变果蝇的基因序列,从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表型特征,以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转座子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果蝇遗传学研究手段。
它利用了一种叫做"P元素"的转座子,通过随机插入和删除基因片段来改变果蝇的表型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大量的突变体,可以发掘出新的基因功能和调控途径。
基因敲除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果蝇遗传学研究方法。
它利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针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删除或替换。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可控制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果蝇遗传学领域的热门技术。
三、果蝇遗传学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果蝇遗传学研究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果蝇基因的功能和调控途径,可以为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例谈CIB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
例谈CIB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作者:肖安庆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5期摩尔根利用突变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但定量筛选和鉴定果蝇,还依赖于摩尔根的学生Muller所发展的ClB法。
1 ClB法简介ClB系果蝇中,X染色体上有三个特殊序列:C为染色体某片段位置颠倒的区段,可以抑制带有ClB的X染色体与另一X染色体交叉互换;隐性致死突变基因l,致使该基因的纯合果蝇致死;显性棒眼基因B,有ClB的X染色体的雌蝇具备棒眼性状。
检测的方法是让经X射线照射的受检雄蝇与具有ClB的X染色体和普通X染色体的雌蝇交配(图1),产生的F1棒眼雌蝇再与正常眼雄蝇杂交(图2),观察子二代的性状。
(1)如果F2中没有雄蝇,则受检雄蝇的X染色体产生了隐形致死突变基因l;(2)如果F2中,雌蝇∶雄蝇=2∶1,则受检雄蝇的X染色体没有产生隐形致死突变基因l。
如果不是致死变异,只是普通的隐性突变,则F2雄蝇都表现为隐性突变性状。
因此,可以让F1全部雌蝇分别与正常眼雄蝇交配,调查F2中不出现雄蝇或突变性状的雄蝇,可检测各种突变的频率。
2 例题(2014年江苏卷第33题改编)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
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图3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参考答案: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果蝇遗传学中突变基因的发现与应用
果蝇遗传学中突变基因的发现与应用果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宠物,因其繁殖周期短、遗传形式简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
其中,果蝇遗传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果蝇遗传学中,突变基因的发现和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果蝇遗传学起源于1906年的一个实验。
当时,一位德国生物学家名叫孟德尔说过:“每一个品质都有一个基因来控制它,这个基因可能有两个不同形态的互补因子,但仅有其中一个形态会表现出来。
”这一思想引起了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根的兴趣。
他意识到果蝇其实是富含突变基因的,于是开始运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
在进行果蝇遗传学研究时,摩根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果蝇的眼睛有两种颜色,分别是红色和白色,而这两种颜色的分布比例非常明显地存在着遗传因素。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摩根成功地证实了遗传的存在,并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突变基因的存在。
这一重要的发现使得摩根成为了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摩根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其发现也成为了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但是,摩根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又发现了若干种其它有趣的突变基因,比如让果蝇的眼睛变成了“珍珠白”的白眼基因和导致果蝇发育异常的多翅基因。
从此,通过人工诱发或发掘天然突变基因,生物学家们可以通过对果蝇的遗传变异来寻找遗传性状,如学习、记忆、睡眠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
在这些领域,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探究基因变异对人类疾病的影响,比如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此外,果蝇遗传学还对人们理解基因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在果蝇中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发现许多突变基因影响着生物体的基因表达,并控制了形态、生长、生殖等多种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突变基因的表现形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则可以有助于揭示这些基因的机制,并应用于对人类疾病的治疗。
总之,从孟德尔到摩根,再到现代的果蝇遗传学,这一领域的发展得益于生物学家们的勤奋钻研和不懈探索。
例谈CIB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权威资料]
例谈CIB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摩尔根利用突变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但定量筛选和鉴定果蝇,还依赖于摩尔根的学生Muller所发展的ClB法。
1 ClB法简介ClB系果蝇中,X染色体上有三个特殊序列:C为染色体某片段位置颠倒的区段,可以抑制带有ClB的X染色体与另一X染色体交叉互换;隐性致死突变基因l,致使该基因的纯合果蝇致死;显性棒眼基因B,有ClB的X染色体的雌蝇具备棒眼性状。
检测的方法是让经X射线照射的受检雄蝇与具有ClB的X染色体和普通X染色体的雌蝇交配(图1),产生的F1棒眼雌蝇再与正常眼雄蝇杂交(图2),观察子二代的性状。
(1)如果F2中没有雄蝇,则受检雄蝇的X染色体产生了隐形致死突变基因l;(2)如果F2中,雌蝇∶雄蝇=2∶1,则受检雄蝇的X染色体没有产生隐形致死突变基因l。
如果不是致死变异,只是普通的隐性突变,则F2雄蝇都表现为隐性突变性状。
因此,可以让F1全部雌蝇分别与正常眼雄蝇交配,调查F2中不出现雄蝇或突变性状的雄蝇,可检测各种突变的频率。
2 例题(2014年江苏卷第33题改编)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
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 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图3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参考答案: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黑腹果蝇种系突变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腹果蝇种系突变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的模式生物,其代谢和生殖特征等方面与人类非常相似,是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理想模型。
其中,黑腹果蝇是一种野生果蝇,具有较高的生殖能力和繁殖速度,因此常被用于研究育种和进化等基本生物学问题。
而果蝇产生的突变体也常常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他们深入探讨某一特定性状的发育机制和作用途径。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以黑腹果蝇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突变和遗传分离等方法,分离出几个表现出明显特征的突变体,包括外观和行为等方面的突变体,并通过杂交和后代鉴定等手段,初步确认这些突变体是属于同一种系的,且这些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是由基因突变所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遗传因素对这些突变体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与黑腹果蝇原有特征的关系和途径。
三、研究意义黑腹果蝇是人类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其基因组已被广泛测序,为探究其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通过对黑腹果蝇种系的突变体进行分析,为探究该物种基因的功能和发育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人类基因遗传和进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采用化学突变等方法,制备黑腹果蝇的突变体;2. 通过杂交和后代分离等手段,选定表现出明显特征的突变体;3. 初步确定这些突变体属于同一种系,并进行表型特征分析;4. 进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挖掘突变体表现出来的特征与黑腹果蝇原有特征之间的关系;5. 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关措施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文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 筛选出黑腹果蝇突变体系,并确定其遗传机制;2. 发现和解析多种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并与黑腹果蝇普遍表现的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3. 在分子机制上探究这些特征的发育和遗传机制;4. 提出对这一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不同理化条件诱变获得果蝇突变体的研究赵颖,马志红,赵航渊,马雅钦,李承贤,赵宝存,齐志广(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以野生型黑腹果蝇和白眼突变体为材料,采用紫外线、热激和EMS的方法分别在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白眼果蝇的蛹2h,可使羽化当代出现无翅果蝇,其子二代可出现纯合致死的残翅突变型和可遗传的双焦翅突变型;而紫外线照射成蝇虽使果蝇有突变体出现,但突变体要么死亡要么其后代性状恢复正常。
热激白眼果蝇幼虫2h可引起遗传突变,并能得到稳定遗传的突变体,4h、8h可引起不能稳定遗传的突变;热激果蝇蛹和成蝇也能引起遗传突变。
用含0.5%EMS的培养基培养对果蝇雌蝇的卵细胞影响较大,其后代的突变体较多,而对雄蝇的精子影响则相对较小,后代几乎没有突变体出现。
关键词:果蝇紫外线热激EMS 突变体The research of fruit flies’ mutants which a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ZHAO Ying,MA Zhihong,ZHAO Hangyuan,MA Yaqin,LI Chengxian,ZHAO Baocun,QI Zhigu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bei Normal University,Hebei 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ild black abdomen fruit flies and the mutants with white eyes as materials, we carried on c- oercion processing separately in fruit flies’ developmental stages as larva, cocoon and prosopons using the ultravi- olet ray,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MS method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fruit flies with white eyes after ultra- violet ray shone their cocoons by 2h would turn into the fruit flies without wings, their second filial generation wo- uld be dead if they had the homozygosis of crippled wings or would be the mutants with double burnt wings that m- ay inherit. In despite of it have the mutants to appear after ultraviolet radiation shone prosopons, but the mutan- ts either died or their generation’s character restore d normal. The larva of fruit flies with white eyes by processed 2h in high temperature were possible to cause the mutants that may inherit, but it can’t cause the mutants that may inherit by processed 4h or 8h;The cocoons and prosopons of fruit flies by processed in high temperature were also possible to cause the mutants that may inherit. The female fruit flies' egg cells were more affected than the male's sperms after they ate the culture medium included the 0.5%EMS,and the female’s generation had more mutants. But relatively it is small to the male's sperm influence, the descendant did not have the mutant to appear nearly. Key words: fruit flies the ultraviolet ray processed in high temperature EMS mutant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具有繁殖周期短,易于培养,染色体数目少,其细胞与动物细胞具有一致性等特点,深受科研工作者钟爱。
近几年涉及果蝇的研究进展很多,主要涉及到果蝇的中枢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基因的电生理学、果蝇的基因组研究、果蝇的脑机制研究、免疫果蝇心脏基因功能鉴定等许多方面。
【1-6】这些工作对人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X染色体易碎症、线粒体疾病、血液、失眠和心脏发育和心脏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的一种基因PVR有助于发育中的血细胞的生存,此基因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相应的基因家族比较显示出惊人的保守性。
科学家们诱导分离出一种PVR缺失的突变果蝇,并经进一步研究证实剔除PVR的功能会增加果蝇血细胞系中细胞的死亡率。
果蝇和脊椎动物中的血细胞生成机制具相似性,这为白血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果蝇可作为一个用于研究血细胞生成的简单遗传模式系统。
又如威斯康星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确定出一个单个的能够强烈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突变即果蝇基Shaker,此基因制造出一种控制钾进入细胞的离子通道。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钾离子通道还与人类睡眠的产生有关。
这些发现指出了治疗睡眠失调的的一个新颖的途径。
还有果蝇研究中发现控制线粒体移动的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诱导果蝇的一种突变确定出一种特殊的基因控制着线粒体的运动,影响对神经细胞的供能,这些发现可能对分析线粒体运输缺陷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等等。
由此可见,诱变并获得果蝇突变体,对研究人类的疾病等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在遗传学发展的进程中,突变体对于研究基因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获得突变体的主要方法就是理化诱变,包括热激,射线照射,化学物质诱变等等。
为了获得更多的突变体进行功能研究,本实验用紫外线、热激和EMS诱变的方法对野生型和白眼果蝇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诱变处理,统计突变率,筛选与果蝇发育相关的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为今后研究果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动物材料:黑腹果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体(w),由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提供。
试剂:琼脂粉、玉米面、红糖、丙酸、酵母、乙醚、EMS(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Na2S2O3、蒸馏水、蔗糖、NaCl等等。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广口瓶、棉塞、签字笔、量筒、移液器、枪头、酒精灯、电磁炉、温度计、玻璃棒、10ml注射器、烧杯、体视镜、数码相机、通风橱、EP管、EP管盒、报纸、镊子、毛笔、解剖针、三角瓶、培养皿、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等等。
1.2 方法1.2.1 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普通培养基的配方:每升水溶液中加入琼脂8.5g,玉米面85g,红糖65g,丙酸5ml,活酵母7.5g【6】。
含0.5%EMS培养基:配制普通培养基200ml(只含7g红糖),用无菌水溶解6g蔗糖和1ml的97%的EMS,在50℃左右加入到培养基中,搅匀,分装到广口瓶中备用。
1.2.2 紫外线处理蛹和成蝇[7]分别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蛹(蛹的颜色为黄色)或未配对的成蝇,将蛹分别置于已灭菌且放有潮湿滤纸片的小烧杯中,分别进行2h,4h和8h紫外线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培养,待果蝇羽化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观察当代以及其后代的突变情况;收集羽化12h 内的成蝇并将雌雄分开,分别放到小烧杯中(纱布封口),紫外灯下分别照射2h、4h和8h,然后将雌蝇与雄蝇混合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当代以及其后代的突变情况。
每组实验设计三个重复。
1.2.3 热激处理幼虫、蛹和成蝇以含大量三龄幼虫和即将羽化的蛹(蛹的颜色为黑褐色)的整瓶果蝇作为材料,放到30℃培养箱中处理,时间为2h、4h和8h,处理的第二天收集并转接由蛹羽化出的成蝇,热激处理的第九天收集并转接由幼虫羽化出的成蝇,在25℃下继续培养;同时分别收集同一天羽化的雌蝇和雄蝇,进行30℃热激处理,时间为2h、4h和8h,处理完毕,将其置于在25℃下培养,观察当代以及其后代的突变情况。
每组实验设计三个重复。
1.2.4 EMS 处理成蝇[8]分别收集同一批羽化的处女蝇和雄蝇,并分成三组,转接到含0.5%的EMS 的培养基中。
在黑暗条件下处理时间分别为2h 、4h 和8h 。
处理后将果蝇分别转接到新的普通培养基中,并将处理过的果蝇与正常果蝇杂交培养,观察后代的表型。
2 结果与分析2.1 紫外线处理果蝇蛹、成蝇用紫外线照射野生型和白眼型果蝇的蛹和成蝇之后,不同的照射时间得到了不同的突变情况和生活力情况,具体结果如下:紫外线处理果蝇的蛹果蝇经紫外线直接照射之后得到的突变体主要为:a 白眼果蝇经2h 紫外线处理得到的雌性无翅果蝇M 0,将其与正常果蝇杂交后得到的M 1代,再兄妹交得到的M 2中出现大量雄性残翅突变体(图1),推测可能发生了X 染色体突变,但由于其生活力太低,没能得到后代就全部死亡。
b 白眼果蝇经2h 紫外线处理得到的雄性无翅果蝇按照上述杂交方法处理后,得到的M 2代中出现了大量双焦翅果蝇(图2),将其兄妹交之后得到大量的残翅和小翅突变体(不能飞)(图3),并且这种突变体能稳定的遗传下去,具体遗传方式还不清楚,需进一步进行探究;紫外线处理果蝇的成蝇紫外线照射果蝇成蝇2h 、4h 得到的果蝇中出现了极少量的突变体(M 0),但突变性状不是很明显,且将其与正常果蝇杂交保种得到的M 2和M 3代均没有再出现突变体;照射8h 后的成蝇生活力明显下降,其行动极其缓慢,不能飞行,甚至只能趴在培养基表面,不久即死亡,且不能产生后代,说明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对果蝇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