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18、《萧山杨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萧山杨梅》。
这就是一篇四书课文,谈的就是作者由萧山杨梅回忆起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惜学生的事,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诚挚想念之情。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在学生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课伊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再运用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本课力求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1、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读中体会课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和睦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介绍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言之有物方面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重体验,扬个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工作:课件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听闻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精明,很快乐动脑筋,今天老师增添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够最快猜出来。
(出具谜语)(表彰)2、你们吃过杨梅吗?这的味道怎样?颜色呢?3、我想要,这些杨梅你们可能将没吃过,(出具杨梅图观赏)这就是浙江最正数盛誉的特产,萧山杨梅,看见这些杨梅你们想要喝吗?(想要)可以存有一个人却与你们不一样,他看见萧山杨梅却想起了一位曾经教导过他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自学课文,恳请同学们翻阅89页,齐读一次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恳请同学们民主自由念课文,期望同学们能够把字音读准,再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下了什么?2、学生读文,师巡视。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萧山杨梅》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文章,学习生词,理解句子,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
具体章节:第四单元,第15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萧山杨梅的特点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萧山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6. 口语交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家乡的特产,并进行口语表达。
7. 写作练习:让学生借鉴课文写作方法,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萧山杨梅》2. 生字词:萧、山、杨、梅、形、色、味、美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写作手法:借物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乡的特产”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课后练习: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课文内容等基本知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8《萧山杨梅》语文S版 (1)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你有看到一种水果就会想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经历吗?2.生自由谈话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有没有和你类似的经历。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三、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书写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3.指导书写:“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五、作业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
“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学文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2.自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杨梅的特点、产地和传说故事;2.识读并掌握生字词“直率”、“珍馐”和“板桥”;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品味,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4.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特点、产地和传说故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品味,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可以放一些成熟的杨梅,让学生品尝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杨梅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可以问:1.杨梅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样的?2.杨梅有什么味道?3.杨梅的营养价值有哪些?2.阅读课文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萧山杨梅》。
然后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杨梅的特点、产地和传说故事,并可配合幻灯片或大图,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这些。
3.课文理解和语言表达•让学生阅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1.“怀终始种桃杏,腰间一枝骄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哪些人喜欢杨梅?•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杨梅国标?2.杨梅为什么要按照国标分类?•让学生阅读第三段并回答问题:1.“生风雅”的杨梅是如何制成的?2.杨梅送礼要注意什么?•让学生阅读第四段并回答问题:1.为什么杨梅会有“美丽的传说”?2.你对杨梅之父龙德清的评价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全文并提出问题:1.你对杨梅有哪些新的认识?2.你认为杨梅和其他水果有什么不同?4.练习生字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直率”、“珍馐”和“板桥”,请他们尝试拼读和认识其含义。
可以使用下面的提示:•直率:诚实坦率,不阴险假意。
•珍馐:珍贵的美食。
•板桥:古时用木头或竹子制成的桥。
5.语文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杨梅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供学生参考的写作思路有:•描述杨梅的特点和味道。
•讲一个与杨梅有关的有趣故事。
•畅想杨梅的未来,想象自己成为杨梅的“辅助员”。
6.课堂小结教师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教学资源回答学生的疑惑和提出改进建议。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萧山的杨梅》教案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萧山杨梅》教案(s版下册18课)备课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杭、咖、啡”等5个会认字,“阅、籍、兼”等8个会写字。
掌握“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宝库、沧桑”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知探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你们吃过杨梅吗?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萧山的杨梅吧。
板书课题。
2.引导交流作者和杨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组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初步印象?3.组织全班交流。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作者和杨梅的资料。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1)要注意“沧桑”是平舌音,“初”字是衣字旁。
(2)新词理解。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5分钟)1.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两件事。
2.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组织展示读。
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交流文中金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达标检测: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8《萧山杨梅》语文S版 (1)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语文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萧山杨梅》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家袁鹰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作者由萧山杨梅引起对小学时代一位语文老师——金老师的回忆。
首先回忆金老师的外貌,再回忆金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和他请“我们”吃萧山杨梅,感谢“我们”帮他整理图书这两件事。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作者回忆的两件事。
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师生之情,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8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板书18萧山杨梅)“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地方,杨梅是什么,谁知道?根据课题,请你猜一猜,课文是写物、写事、写景、还是写人?【设计意图】:理解课题,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课文的内容是写什么的,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到底写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不能理解的词圈上,一会交流。
1.初读了课文后,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写的是谁?(板书金老师)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2.文中的生字认得怎么样?考考你!(出示生字)3.这些生词谁来读读?(出示生词)这些词你有不理解的吗?文中还有那些词不理解?我们在学文中继续理解。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文中生字、生词的习惯。
训练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年级语文《萧山杨梅》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萧山杨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萧山杨梅》,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杨梅果实、树叶等实物。
3.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杨梅果实、树叶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3)简介课文《萧山杨梅》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感受语音语调。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观察杨梅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造句的准确性以及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去杨梅园观察杨梅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采摘过程,增加对杨梅的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8《萧山杨梅》语文S版 (2)
18《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萧山杨梅》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家袁鹰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作者由萧山杨梅引起对小学时代一位语文老师——金老师的回忆。
首先回忆金老师的外貌,再回忆金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和他请“我们”吃萧山杨梅,感谢“我们”帮他整理图书这两件事。
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师生之情,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师生之情。
2.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的师生互爱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萧山杨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我会读:遨游兼管书籍沧桑咖啡惬意尽钱买尽量吃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金老师的哪两件事?(1)金老师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我和另一位同学帮助金老师整理图书,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
2、请同学们一块读读这两件事。
3、填空:课文主要讲了我上的时候,金老师和让我与另一位同学帮助他整理图书后这两件事。
同学们,在这两件事中,哪一件事把金老师和萧山杨梅联系在一起?(我和另一位同学帮助金老师整理图书,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
)三、合作学习:品尝杨梅的甜蜜,感受老师的关爱。
1、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首先请齐读合作学习小提示:①、自由朗读5至7自然段并思考:金老师为什么请我们吃杨梅?为什么“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唯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
”?②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
比一比谁读得好。
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萧山杨梅_语文S版
1.学会“杭、咖、啡”等5个会认字,“阅、籍、兼”等8个会写字。
掌握“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宝库、沧桑”等词语。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两课时)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萧山杨梅》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
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是写师爱的,这种素材的课文学生很好理解,也最清楚。
这篇文章很感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自觉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挖掘本课的思想内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个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个字,掌握“阅读、书籍、兼管、擦汗、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浓浓的师生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师生情怀,教育学生尊师爱生,知道尊师爱生是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难点: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同学们,你们吃过杨梅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杨梅的知识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你们知道萧山杨梅吗?(出示萧山杨梅的课件。
)欣赏了萧山的杨梅,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
)3.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一问的回答应是多方位的深层思考。
如作者袁鹰的资料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等等。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自主提出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是迫不及待了吧,好!现在我们就同走进课文,去品味萧山杨梅。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doc
《萧山杨梅》(教案)(S版四年级下册)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选编这篇课文是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二、学习目标11 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狭长、桂圆、柔软、平滑、嘴唇、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1.有条件的地方,让学生把杨梅带到课堂上来。
边观察实物,边上课。
如果没有,可用图片代替。
2.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教师可在学生预习和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还可让他们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的。
3.课文讲杨梅可爱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抓住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要使学生懂得,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亲切、朴实、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杨梅留心观察,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留心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用嘴品尝了;不仅有对景物的描述,而且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4.这篇课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简洁,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师要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出作者喜爱杨梅的情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萧山杨梅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萧山杨梅一、教学内容1.《农民和蛇》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蛇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2.了解蛇的种类和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在尽量不打扰蛇的前提下,与蛇和平相处。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短视频或小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2.分组合作: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并撰写文章主旨,分享答案。
3.教师辅导:介绍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蛇的种类和习性等,培养学生的对蛇的爱护意识。
4.探究:让学生自由探究,与蛇和平相处。
5.结束: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小调查,了解学生们对小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爱护情况。
2.《杨梅的话》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了解杨梅的品种和特点,培养对杨梅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杨梅的品种和特点2.培养对杨梅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技巧,并培养对杨梅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杨梅的品种和特点。
2.阅读课文:分组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发表意见,进行小组讨论。
3.教师辅导:介绍杨梅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技巧,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方法。
4.实践:让学生在学校或课堂附近的果园进行个人或小组采摘体验,了解采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课堂分享和总结:呈现学生们采摘时的感受和心得,并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农民和蛇》导入(10分钟)1.展示图片、视频或小游戏,引起学生对蛇的兴趣。
2.提出问题:“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分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文章的主旨。
2.撰写主旨,完成即可。
教师辅导(30分钟)1.介绍蛇的基本知识,如蛇的种类和习性等。
2.引导学生了解蛇的习性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对蛇的爱护意识,并提醒学生在尽量不打扰蛇的前提下,与蛇和平相处。
语文S版四下萧山杨梅word教案
小学四年级《萧山杨梅》教案设计执教者:***时间: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8:50—9:30)地点:四年级教室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二、教具准备:杨梅、小黑板、点读机、三、教学过程:㈠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你有看到一种水果就会想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经历吗?2、(出示杨梅)大家认识这种水果吗?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为什么作者常常想到的会是萧山的杨梅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找找答案吧。
板书18《萧山杨梅》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上四年级时,金老师引导他们课外阅读,还让作者和几个小朋友帮助整理图书馆,并用萧山杨梅奖励他们,作者十分怀念金老师。
(指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㈢分析课文第1~2自然段:1、齐读第1~2自然段,找一找哪个词能体现作者对金老师的怀念之情?(常常)2、找出描写金老师样子的语句“金老师那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㈣分析课文第3~4自然段:点读机朗读第3、4自然段1、金老师教语文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2、金老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3、金老师引导“我们”课外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他又是怎么样引导我们课外阅读的呢?(引导学生了解金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外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㈤分析课文第5~7自然段:1、分组朗读第5~7自然段,思考:金老师为什么请我们吃萧山杨梅?2、哪些句子表现出了金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体会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㈥分析课文第8自然段:1、全班齐读,认真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像金老师一样的老师,在带领我们探索知识的同时,也默默地为我们投入大量无私的爱。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课题:18.萧山杨梅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本课生子组词和用课文重点词语造句以及理解课文内容。
3.能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间互助、互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师生间的情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这一天,风和日丽,一群羊在山上吃草,突然,狼来了(打一水果)杨梅(羊没)2.从猜谜引出课题——萧山杨梅(板书课题,让学生注意“萧”的写法)3.识作者袁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成为一名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有着很大关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从文中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共同探究。
3..指导难点易错字。
“籍”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左“耒”右“昔”。
“兼”先两竖再撇捺。
“初”衣字旁。
4.教学生陌生词语的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三、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事?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能发现什么?四、练习巩固1.比一比,再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六、作业布置1.课后再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
附:板书设计18.萧山杨梅(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精品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萧山杨梅》。
本文以作者童年时在萧山采摘杨梅的经历为背景,生动描绘了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以及与小伙伴们共同劳作的欢乐场景。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采摘过程以及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掌握文章中关键词汇和句型;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于杨梅生长环境和特点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杨梅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详细讲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采摘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杨梅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萧山杨梅》2. 内容:杨梅生长环境:山地、阳光充足、湿润气候杨梅特点:果实圆形、紫红色、味酸甜作者情感:怀念童年时光、珍惜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杨梅生长在山地上,阳光充足、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其生长。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教案教材: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2.学习和积累一些新的生词和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听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关键信息。
2.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
3.能够描述杨梅的特点和味道。
教学难点:1.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关键信息。
2.能够描述杨梅的特点和味道。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杨梅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3分钟)1.教师出示杨梅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观和味道,并与他们现有的知识进行对比。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萧山杨梅》这篇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在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关键信息和生词。
3.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段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Step 3:词语解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生词,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释这些生词的意思。
2.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和用法,让学生模仿并记忆。
Step 4:口语训练(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与杨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彼此进行交流。
例如:“你喜欢吃杨梅吗?你觉得杨梅的味道怎么样?”2.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来回答问题,同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法错误。
Step 5:听说训练(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关于杨梅的录音或做一些与杨梅相关的听力练习。
2.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Step 6:小结(2分钟)1.教师小结全节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词汇。
2.鼓励学生记下重点单词和句子。
Step 7:作业布置(2分钟)1.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将关键词,关键句子写在笔记本上。
2.要求学生找出一些关于杨梅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一个小短文。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
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阅()()兼()()(2)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3.指导写字:“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萧山杨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
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阅()()兼()()(2)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3.指导写字: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五、作业: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选编这篇课文是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狭长、桂圆、柔软、平滑、嘴唇、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让学生把杨梅带到课堂上来。
边观察实物,边上课。
如果没有,可用图片代替。
2.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教师可在学生预习和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还可让他们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的。
3.课文讲杨梅可爱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抓住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要使学生懂得,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亲切、朴实、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杨梅留心观察,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留心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用嘴品尝了;不仅有对景物的描述,而且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4.这篇课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简洁,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师要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出作者喜爱杨梅的情感。
如,美读第二自然段,采用删词、换词法体会句子的优美。
可启发学生对最后一段质疑、讨论,从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为什么要写小时候因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练习朗读。
5.本课中的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吮、触、唇、汁”。
“刺”,左半边是“”,不要写成“束”。
“唇”与“晨”区别字形。
6.举行“我爱家乡特产”演讲会,最好带特产来,吃的、用的、观赏的都可以。
边观察实物边说特点,同学们评议、补充。
然后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四、参考资料
王鲁彦(1901—1944)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
笔名鲁彦。
浙江省宁波市人。
因家贫,高小未毕业即辍学。
16岁到上海当学徒。
后去北京加入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
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道路,加入文学研究会和世界语学会。
抗战爆发后,携家离沪内迁抵达长沙、武汉。
先后在田汉主持的《抗战日报》副刊和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工作。
1938年10月,抵桂林,参加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任该会主席。
在桂林期间,创作了一批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节》(一至七章),中篇小说《胡蒲妙计收伪军》,短篇小说《我们的喇叭》《杨连副》《千家村》《炮火下的孩子》《陈老奶》,散文随笔《火的记忆》《新的枝叶》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