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传播》教案2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3.2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2(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3.2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2(新版)华东师大版

阳光的传播1教学目标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以及小孔成像很难直接理解,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对科学活动充满好奇心,所以很适合进行科学探究,让他们亲身体验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现象。

3重点难点光源的定义和分类。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阳光的传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前,老师要请大家看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

【视频】手影表演师:怎么样,名不虚传吧,那跟我们今天学的阳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大家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就能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说不定还能体会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满足感。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光源及光源的分类师:长话短说,开始今天的旅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跟刚才舞台上的灯一样看上去是亮的?生:太阳,月亮,火……(如果举得例子不多,进行适当引导,开拓思路)(把学生举得例子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为了接下来能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师:在大家刚才举的这些看上去亮的物体中,他们亮的原理相同吗?生:不相同,比如太阳是靠自己发光看上去亮,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才看上去亮。

师:(对学生的回答对出评价)我们把像太阳一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板书】太阳是我们最重要的光源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刚才大家举的这些例子中不是光源的挑出来。

生:【学生活动:找出光源】(让学生对刚才自己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可以让他们更有兴趣,在学生分类过程中区分“日光灯”和“正在发光的日光灯”等例子的区别,这类题目中不但考查了光源的概念,而且包括了一个学生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光源必须是在发光的物体,进行这项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了光源的定义)师:光源在发光,我们能看到,(指着不是光源的那组)那这些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呢?生: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评价)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属于光源的物体,那么现在我们来给这些光源分分类吧。

《阳光的传播》课件2

《阳光的传播》课件2
紫外线和X射线等。
红外线
具有热效应,可以用于加热和 红外遥感技术。
紫外线
具有杀菌和荧光效应,可以用 于杀菌和荧光灯等。
X射线
具有穿透作用,可以用于医学 和工业检测等领域。
光的颜色与波长
光的颜色
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不 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 色。
波长与频率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能量越大。
光的传播速度
光的干涉与衍射
• 总结词: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由于波前的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 详细描述: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波前会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现象在光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光学 显微镜和光谱分析中。
• 总结词: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光波发生弯曲的现象。 • 详细描述:光的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另一重要表现。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光波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发生弯曲,形成衍射条纹。衍射现象在光学实验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光学成
太阳镜的选择
选择一副合适的太阳镜需要注意 镜片颜色、材质、大小和重量等 因素,以确保舒适度和有效性。
谢谢观看
详细描述
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光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形成波前,具有振幅 和相位等波动特征。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此外,当光波经过障碍物时,会 发生衍射现象,形成衍射条纹。
光的波动性
总结词
光的波动性还表现为光的偏振现象和多普勒效应等。
详细描述
光的偏振现象是指光波的电场分量在空间中某一方向上的振动,表现为光的线 性偏振和圆偏振等。多普勒效应则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 者会观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2 阳光的传播教案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2 阳光的传播教案

第二节:阳光的传播教材分析:初中光学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发射及光的折射现象。

本节是光学内容的初探,光的直线传播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的学习中,只有先明白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才能继续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根底。

本节是在实验根底上归纳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所以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比拟、归纳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及创新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归纳、体验成功的一个良好时机。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把光沿直线传播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能力,设计实验、观察、阅读、分析归纳等能力,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欠缺的。

而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今后必须具备的,学习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物体通过小孔能够能像,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4〕能描述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像的事实说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5〕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1〕通过合作设计实验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2〕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观察蜡烛的像来理解小孔成像的特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利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2〕了解?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以及阅读书中关于沈括与?梦溪笔谈?这段资料,知道我国古代对科学的研究,培养爱国情感。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完善小孔成像仪和留意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中明白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规律;小孔成像【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现象、原理、特点教学器材准备:电瓶灯、硬纸板、直杆、LED灯、激光笔、支架、带孔的木板、带水的烧杯、白纸、直尺、泡沫板、大头针、蜡烛、自制小孔成像仪、玻璃砖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带了一份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班级的同学,但是它装在这个密闭的盒子中,如果哪位同学能猜出里面的礼物就送给他,前提是不能翻开盒子。

关于《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关于《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关于《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_108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并体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去探索神秘的物理世界.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光源多媒体出示迷人的城市夜景图片。

同学们,是什么把我们夜晚城市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是的,对人类来说,光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那么,它是如何为人类服务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去探索光的神奇与奥密吧。

观察、思考回答、谈感受进行新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板书: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那么,月亮、钻石是光源吗?我们说的这些光源,同学们能够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简单的归一下类吗?板书: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说过的这些光源中哪些是“天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那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播放两副图片,请同学们猜想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需要用实验去检验。

【新版】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的传播》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的传播》说课稿

二、阳光的传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阳光的传播》,本节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

说教材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前面已经学习空气等自然物质,本章内容是带领学生继续认识自然,学习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阳光。

这也是学生初涉光,本节是光的入门基础课,为后面光的折射,反射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较浅,重在形成趣味,从而形成兴趣,有利于主动学习。

为此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认识光源,知道光源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b.理解阳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c了解光线的概念,及作图d.知道阳光(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0×108m/s,其他介质中会减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PPT所展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归纳出光传播的各种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学会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光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直线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使学生更加了解自然,并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乐于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说学情源于生活经验,初一学生对自然界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对阳光及其他其他发光物体如蜡烛,白炽灯等有一定的认识。

阳光下或晚上在路灯下人或其他物体会有影子,这些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已认识到。

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不能解释影子的形成,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成因所以教学必须让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为此设立以下的重难点重点:阳光(光)沿直线传播及其条件;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理解光传播及其应用说教学法对于光的规律性知识,本节课多安排实验探究活动。

这些探究活动是由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小实验组合而来的,探究实验改变传统的教学,先不给实验结论,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 3.2 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5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

七年级科学下册 3.2 阳光的传播教学设计5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

阳光的传播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源,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并能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光在空气、水中传播”、“小孔成像”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感受实验是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晨曦”“影子”“太阳下的光斑” 等自然生活现象的观察、分析,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所施教的班级为某某省余姚实验学校703班,班级整体的科学学习兴趣较浓,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充满好奇,有多个课外研究小组带动科学学习。

在学习储备上,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初中科学学习,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已基本掌握,思维较活跃,但逻辑思维还需要一定的形象事物支撑,因而,需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对本节所研究的光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认识较肤浅,因而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来设计实验,通过直观现象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客观自然现象生活事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春光明媚下该班学生春游的图片,在轻松的情境重现下体味阳光的美好。

【引入】正因为有光,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彩,那么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带来光明?其中哪些是能自行发光的?活动2【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 1】两人为一组写出5个带来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汇报】老师走动,选取一组以图片的形式将结果呈现于黑板。

【归纳】我们把这一类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太阳是自然界中最强的光源,也是对地球来讲最重要的光源。

【巩固】判断下列物体哪些属于光源?以小组接龙形式:判断是或不是。

(图示:炫目的白炽灯,晶莹剔透的水滴,闪闪发光的钻石,发光的猫眼,一轮明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的传播》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的传播》教案

第二节阳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①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②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定义;③通过练习来巩固;④进行知识扩展,介绍冷光源与热光源及其应用;⑤深入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①学生活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例子可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③学生活动:观察地面上的圆形光斑。

教师可先介绍有关内容,再示范光线画法,然后让学生作简单练习。

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关于光速的测定,最后得出目前的光速值。

引入:四副图,提问:这些物体中哪些是自行发光的?板书:一、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火炬、蜡烛、电灯等都是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日光灯、节能灯等也是光源——由于发光时温度不高叫冷光源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月亮也是如此。

请同学说出你见过哪些光源?判断:下列是否是光源:1)闪绿光的狼眼 2)耀眼钻石 3)彩色的露珠 4)恒星 5)行星 6)彗星7)流星 8)卫星那么,光从光源发出是怎么样传播的呢?图片:1.晨曦的阳光3.2.32.地面上的圆形光斑3.2.4观察树影和光斑,为什么有这两种不同现象?提问:1.将1的光反向延长到阳光发射的中心,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对于地面上的树影,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否注意到地面上还有若干圆形的光斑?他们是树叶间缝隙的影吗?他们是圆形的吗?活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结论: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圆形的。

《阳光的传播导学案》

《阳光的传播导学案》

《阳光的传播》导学案导语:阳光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它不仅能照亮我们的生活,还能传递希望和温暖。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探索阳光的传播方式,了解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同砚们热爱阳光、传播阳光的认识。

一、导入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阳光照射到植物上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阳光对植物的作用。

2. 提出问题:请同砚们讨论一下,阳光对植物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阳光对植物的发展发育很重要?二、探究阳光的传播方式1. 实验探究:组织同砚们进行实验,用凸透镜将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式。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比如在水中、玻璃中等。

3. 观察实验:观察阳光穿过玻璃后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三、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1. 阅读文章:请同砚们阅读一篇关于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的文章,了解阳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探讨阳光对人类的好处,比如增进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免疫力等。

3. 表演展示:请同砚们以随笔或短剧的形式展示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让同砚们更直观地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力量。

四、培养热爱阳光、传播阳光的认识1. 制定计划:组织同砚们制定阳光传播计划,包括如何在平时生活中更多地接触阳光、如何传播阳光的正能量等。

2. 实践行动:组织阳光传播活动,比如在校园中种植阳光下喜欢的植物、在社区中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温暖等。

3. 总结反思:请同砚们总结阳光传播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反思自己在传播阳光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

五、教室延伸1. 阅读拓展:推荐同砚们阅读有关阳光的科普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阳光的奥秘和作用。

2. 实践探索:组织同砚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阳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体验阳光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3. 创意分享:鼓励同砚们用诗歌、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对阳光的热爱和传播阳光的欲望,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不仅了解了阳光的传播方式和对人类的重要性,还培养了热爱阳光、传播阳光的认识。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掌握太阳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3. 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太阳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太阳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3. 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4. 太阳光的利用和珍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太阳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太阳光的兴趣和好奇心;2. 观点讲解:讲解太阳光的产生原理、传播规律和对地球的影响;3. 实验环节: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太阳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情况;4.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光的利用和珍爱方面的讨论和钻研;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2. 合作进修法: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3. 讨论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判:1. 学生表现评判: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判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进修效果评判: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3. 教学效果评判: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作业设计:1. 观察太阳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2. 小组讨论太阳光的利用和珍爱问题,撰写小组钻研报告;3. 制作太阳光传播的PPT,展示给全班同砚。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实验器械:凸透镜、凹透镜、光谱仪等;3. 图书资料:相关的科普读物和教材。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 实验设计要简单明了,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太阳光的传播规律;3. 在评判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时要客观公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为何需要阳光,理解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2.掌握阳光的组成、特点以及传播方式。

3.能够描述阳光的作用,包括提供热量、激活维生素D、杀菌等。

二、教学内容:1.阳光的组成和特点。

2.阳光的传播方式。

3.阳光对人类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阳光的美好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阳光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阳光的组成和特点,包括太阳的辐射与光谱分布。

然后讲解阳光的传播方式,包括透射、反射和折射等。

3.实验(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阳光通过不同材料的传播情况,比较透射、反射和折射的不同特点。

4.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阳光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提供热量、激活维生素D、杀菌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

6.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四、作业要求:1.撰写一篇关于阳光的作用的短文,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设计一张海报或PPT,展示阳光的传播方式和对人类的作用。

3.观察家中阳光充足的地方,记录阳光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写一篇日记。

五、评价标准:1.作业内容准确、完整,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海报或PPT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清晰展示阳光的传播方式和作用。

3.日记内容详实、观察细致,能够清晰描述阳光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阳光的传播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他们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热情,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并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阳光的传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阳光的传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阳光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太阳光的组成和作用。

3. 理解太阳光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时生活中与太阳光相关的现象。

导学内容:一、阳光的传播方式1. 直射:太阳光直接射向地面,阳光最强烈。

2. 散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被气溶胶、水蒸气等颗粒散射,使得阳光变得柔和。

3. 折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形成日出、日落等现象。

二、太阳光的组成和作用1. 太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组成。

2. 可见光:对人眼可见,照亮世界。

3. 紫外线:分为UVA、UVB、UVC,能够杀灭细菌、增进维生素D的合成等。

4. 红外线:能够产生热量,被用于治疗和保暖。

三、太阳光的重要性1. 对人类的影响:增进维生素D的合成、调节生物钟、增强免疫力等。

2. 对动植物的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维持体温等。

3. 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球温度、驱动大气环流等。

四、太阳光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1. 太阳能:利用太阳光发电、加热水等。

2. 紫外线杀菌:用于净化空气、水质等。

3. 日光浴:增进健康、舒缓压力。

导学活动:1. 观察太阳光的传播方式,并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阳光强度。

2. 实验测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讨论其对人体的影响。

3.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分析太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

4. 制作太阳能发电小实验,了解太阳光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式、组成及作用,以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太阳光资源,合理利用,并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太阳光对健康的影响。

阳光的传播_教案

阳光的传播_教案

阳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并会区分热光源和冷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2)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了解光线的含义及介质不均匀对光直线传播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教师展示实验、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等,让学生逐步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小孔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光产生的各种奇妙现象及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趣,领略实验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会到个人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等自然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并能对日常生活的现象加以解释,这一规律是光学知识的基础。

难点:能描述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像的事实表明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任务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分析一、创设情景,吸引同学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并引出课新课引入:教师朗诵描写春日美景的诗句并配合PPT展示春日景色,引出课题。

欣赏校园及周边美景,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感受身边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奋,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题板书:阳光的传播。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直接明了的引出课题。

二、展开:(提出问题,实施探究)1.光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光的传播路径:(1)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3.认识小孔成像:4.小孔成像的规律:提问:1.“月球同太阳一样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光明,两者的发光原理一样吗?”板书: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2 阳光的传播

2 阳光的传播

第二节《阳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会辨别哪些物体是光源,明白对地球来讲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明白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进程:①让学生写诞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②让学生判定这些物体是不是自己在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概念;③通过练习来巩固;④进行知识扩展,介绍冷光源与热光源及其应用;⑤深切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①学生活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例子可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③学生活动:观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

教师可先介绍有关内容,再示范光线画法,然后让学生作简单练习。

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关于光速的测定,最后得出目前的光速值。

引入:四副图,提问:这些物体中哪些是自行发光的?板书:一、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火炬、蜡烛、电灯等都是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日光灯、节能灯等也是光源——由于发光时温度不高叫冷光源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对地球来讲,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月亮也是如此。

请同窗说出你见过哪些光源?判定:以下是不是是光源:1)闪绿光的狼眼 2)耀眼钻石 3)彩色的露珠 4)恒星5)行星 6)彗星7)流星 8)卫星那么,光从光源发出是怎么样传播的呢?图片:1.晨光的阳光 2.地面上的圆形光斑观看树影和光斑,什么缘故有这两种不同现象?提问:1.将1的光反向延长到阳光发射的中心,你能够取得什么结论?影,你有什么发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不是注意到地面上还有假设干圆形的光斑?他们是树叶间裂缝的影吗?他们是圆形的吗?活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结论: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裂缝产生的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确实是圆形的。

阳光的传播教案(2021年浙教版)

阳光的传播教案(2021年浙教版)

3.2.1阳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影的形成和小孔成像【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意识到光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2、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孔成像实验的探究【难点】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教具准备带孔的扑克牌、F光源、光屏四、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拉上窗帘、关闭电灯,营造黑暗的氛围师: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教室里一片漆黑,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渴望什么?渴望光明。

地球上一切光明的来源于哪里?(太阳)在阳光照耀下的世界充满了朝气,富有生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阳光的传播。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什么是光源?·光源的概念师:我们把像太阳这样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思考1:思考:下面两个物体谁是光源?图片展示点燃的蜡烛和为点燃的蜡烛师: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因此我们要将光源的概念做一个补充,我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辩一辩:结合光源的概念,下面四幅图中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①明亮的猫眼②晶莹剔透的水滴③点亮的白炽灯④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明亮的猫眼、晶莹剔透的水滴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点亮的白炽灯、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能自行发光,所以是光源。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生:·······光源分类根据发光的机理,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①火炬、蜡烛、电灯、电弧灯都是光源,这类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是热光源。

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少部分转化为光②日光灯、节能灯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LED光源在发光时温度并不高,把这类光源是冷光源。

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光,少部分转化为热·自行发光的生物图片展示能够自行发光的生物:萤火虫、灯笼鱼、发光水母发光原理:它们体内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3.2《阳光的传播》教案1

3.2《阳光的传播》教案1

《阳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能举例说明哪些是光源。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阳光传播的方式。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阳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阳光的直线传播。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新课讲解:一、找空气1、课程从问题开始,提出“我们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的问题导入本课程。

学生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该问题,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电灯,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所说发光物体所的共性。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周围存在众多发光物体,有的是自身能够发光,有的却不是自己发光。

二、光源1、光源的基本了解。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能够举例说出哪些是光源。

如太阳,火炬,蜡烛等。

3、学会如何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

如月球本身不发光,因为反射了太阳光而变得明亮了,但是月球不是光源。

三、阳光的直线传播1、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如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早晨的晨曦等。

2、探究地面上圆形光斑的形成实验。

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

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

3、光源发出的光普遍遵循的规律。

2022年教学教材《阳光的传播》参考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阳光的传播》参考优秀教案

二、阳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光源,能鉴别那些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②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③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举例比较分辨光源②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以及小孔成像的规律。

③通过影和小孔成像的形成,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通过人造光源的开展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科技开展史。

③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 重点、难点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 实验器材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带孔的纸板、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蜡烛、火柴。

2、教师教具:激光笔、厚玻璃等。

● 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手影游戏和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①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②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定义;提问:这些物体中哪些是自行发光的?火炬、蜡烛、电灯等都是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日光灯、节能灯等也是光源——由于发光时温度不高叫冷光源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的含义。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判断哪些是光源。

2、能描述阳光传播的方式。

3、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阳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阳光的直线传播是普遍遵循的规律。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发光的?
新课讲解:
一、光源
1、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定义。

2、光源的定义。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光源可以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4、根据光源定义准确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

如月球本身不发光,因为反射了太阳光而变得明亮了,但是月球不是光源。

二、阳光的直线传播
1、探究地面上圆形光斑的形成实验。

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

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

2、用生活中的实例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如激光笔,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早晨的晨曦等。

3、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是任何光源发出的光普遍遵循的规律。

4、通过资料了解介质不均匀对光直线传播的影响。

三、光的传播速度
1、知道科学家对光速的测定历程。

2、掌握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c=2.99792458×108m/s,在一般计算中,常取光速
c=3×108m/s。

3、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光在真空、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