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某中学七年级(1)班为例,分析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
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平时表现,将该班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尖子生,共10人)、B层次(中等生,共20人)、C层次(学困生,共20人)。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分层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分层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具体表现为: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表现为: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为:加强基础知识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学方法分层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具体表现为: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具体表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
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篇一:数学分层教学案例】(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4,在 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 abc中,如果∠a=∠b,那么。
3.方法总结(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接着找中等生计算 abc各内角的度数;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
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
(找学优生回答)(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学优生完成:1.如图13,已知ad bc,bd平分∠abc, 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 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
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反思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
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
二、分层教学实施过程1. 分层教学设计(1)分析学生情况首先,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任课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2)确定分层标准根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层)、B层(中等层)、C层(后进层)。
A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B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好,但学习积极性不高;C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困难。
(3)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A层: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B层: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C层:掌握基本概念,提高学习信心。
2. 分层教学实施(1)课堂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A层: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B层: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层:关注基础知识,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课后分层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进行课后分层辅导。
A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题能力;B层: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C层: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信心。
3. 分层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分层教学后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
三、分层教学效果分析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
我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分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学生差异理论学生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个性化教学理论个性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分层教学正是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为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活动。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挖掘其潜能。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为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现状1.分层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较高近年来,我国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分层教学,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分层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分层教学班、分层教学小组、分层教学活动等。
其中,分层教学班是最常见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3.分层教学的效果显著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许多学校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1)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分层教学效果不佳。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且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3.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分层分类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高、中、低。
高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中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中等,需要更多的巩固和练习;低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需要更多的基础训练和帮助。
2.教学内容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如解析几何等;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巩固练习,如刷题训练等;低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后补习和个别辅导,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强化。
3.教学策略选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辅导和补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的评价;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堂测验和小组合作作业的评价;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后复习和个体训练的评价。
四、教学效果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高层次的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解题思路更加灵活;中层次的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数学水平得到提高,信心增强;低层次的学生通过个体辅导和补习,数学基础得到了补充和巩固。
五、案例启示1.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2.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关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4.教学评价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这节 习题课 中选 用 了 2 0 1 o年 安徽 省 高考试 题 中的解 口中陆陆续续生成 出来 ,实在令我感 到高兴. 同学们从 析几 何 问题 ,题 目如 下 : 已知 椭 圆 E 经 过 点 A ( 2 ,3 ) , 常规 方法 到技 巧解 法 乃至 用 超 纲 的知 识 进 行解 答 ,所 用 对称 轴 为 坐 标 轴 ,焦 点 F ,F 在 z轴 上 ,离 心 率 e — 的知识 涉及 三 角形 角 的平 分 线 定 理 、角 平 分 线性 质 、相
似三角形 、倍角公式 、余 弦定理 、对称性质、焦点三角 形面积公式 、向量及其运算 、椭 圆切线方程等,课堂上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 言,也有 同学对其他 同学的观点进
M x
行补充或直接表示反对 ,提出 自己认为更好 的思路.这 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主体作用明显 ,教师起到的只 是组织引导作用 ,所有 的思路和结论都是学生发现 的,
而不 是教 师直 接告 知 的 ,学 生有 一 种 成 就 感 ,有 些 解 题 方 法是 在教 师 掌控之 中 的 ,而有 些 方法 是 我 在 课前 准 备
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这时我会 由衷地表扬 学生.当然学 生也会有不完全正确 的解题方法 ,这时我不去直接指出
他的错误 ,而是动员全体同学一起分析 ,与方法提供者 辩论 ,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 的错误实例 ,通常我都会对
1 U 上 厶
O 余名同学给出了不 对 分层 教学 策 略研 究 提 供来 自一 线 的实 际 案 例 ,将 实 践 节 ,我鼓励大家踊跃发言 ,先后有 1 同的解法 ,这 是我 在备 课 时 始料 未 及 的.虽 然 本 题 一 题 与理 论联 系 起来 .
一
、
课 前设 计
教学实践改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分层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二、案例分析1.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部分学生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1)分析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为优等生,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B层为中等生,学习基础一般,需加强巩固;C层为后进生,学习基础薄弱,需重点辅导。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习兴趣;C层学生要求跟上教学进度,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采用分层教学策略①A层学生:教师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②B层学生: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通过讲解例题、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C层学生: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步跟上教学进度。
(4)实施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学生分层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并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分组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辅导、作业批改和信息反馈,同时也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编写三个层次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而b层学生则回答适中的问题。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三、作业分层为了适应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题、拓展性题和综合性题。
c层学生应该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应该能够完成书上全部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还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作业,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统一作业时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研究兴趣,指导研究方法,批改部分作业,并进行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基础;对b层学生,应该增加综合性题,鼓励拔尖;而对a层学生,则可以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可以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的阶段研究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应该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应该做,b层学生则可以选做选做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并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校本教研凝聚教研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校本教研案例分析
意, 很新 颖 。如 何使 这 一创 意组 合更 具 体 , 教研 组 的教 师认 可并 积 极参 与 , 师 A接受 了指导 教 师 使 教
的建议 : 在 教 研组 介 绍 了教 师 A等 以前 的分 层研 究 情 况 , 后把 搜 集 到 的 当前分 层 研 究 的资料 分 先 然
发 给大 家学 习 ; 最后 教 研组 集 体讨 论 , 出 了校本 教 研 的主题 , 根 据 年级 、 生 年 龄状 况 等 因素 , 提 并 学 将
问题 , 出这 样 的 问题进 行 研 究教 师 会 有共 鸣 , 上 前期 “ 导者 ” 提 加 领 —— 教 师 A 的号 召 力 以及相 关 资
料 的积 累和实 践 , 他 教师 自然 会有 兴趣 参 与 。关 于“ 层教 学 ” 其 分 的研 究很 多 , 教师 A所在 团队 的研 究
收稿 日期 :0 9 0 — 7 20 — 5 0
Vo . . 1 No2 4
J n2 o u .o 9
以校本 教研凝聚教研 组
— —
初 中数学 “ 分层 教学 " 校本 教研案例分析
伍春 兰 1 王新 强 2 隋丽丽 3
(. 1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 北京 10 2 ;2北京通州 区牛堡屯学校 , 010 . 北京 1 1 0 ; 0 14 3北京十五 中, . 北京 10 5) 004
下 面案 例呈 现 了我们 在北 京 市远 郊农 村 学校 培训 骨 干教 师 的项 目(0 8年 ) , 20 中 追踪 指 导 的教师 A及所 在学 校 的数学 教研 组校 本 教研 的全 过程 。 过案 例分 析 . 通 以期 对校 本教 研 的深入 有效 开 展提供
帮助。 1 . 找准 问题 . 定主题 确
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文|董盼红一、“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背景分析在数学学习中,二次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校本分层作业设计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而提出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使每位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学习,避免因整体教学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学习困扰。
由于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次函数这一课涉及图象、方程、解析式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抽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应分层设计基础概念的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入探讨二次函数性质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概念。
同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方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学生来说,将图象转化为方程,或者根据方程绘制出准确的图象,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校本分层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图象与方程转化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设置难度。
二、“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层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能够简单地将二次函数转化为这两种形式,并确定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开口方向、最值点等。
提高层的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最值、零点,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最大最小值问题和二次函数方程的解。
拓展层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包括最优化问题、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复合应用等,培养实际问题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层的教学中,侧重于夯实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二次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理解这两种形式对应的图象特征,练习题目应该注重基本形式的变形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提高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练习题目应该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复杂应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
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
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科学化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造成的。
只有精心设计作业,并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多样化、科学化设计不仅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还能通过对学的了解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为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分析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通过案例论证初中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化分层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本文的案例是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研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认识到当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时,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得出结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认识到平方差公式只是一个工具,可以使运算简化,进一步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从几组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入手总结归纳出平方差公式,再通过代数与几何验证,最后应用于计算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
根据本班学生的研究情况,本节课的课堂练分为四个档次:辩一辩,填一填,用一用,以及课堂拔高练。
这样的分层设计可以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练,有获得成就的愉悦。
这种科学化的分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格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作业要求。
我也会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氛围和研究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例析
培养他 们的探究意识 和创 新意 识. 针对 C层 学 生 , 要 让 他们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 有需要 的话 还要对 他
们进行个 别辅 导.
在传统 的数学教学 中 , 我 们对于学 生的评 价往往是
例如 , 在讲解 多项式 1 6 ( 口 一6 ) 一( a +6 ) 。 这道例题 的时候 , 考虑 到这道例 题对 于 C层 学生来 说 较为 复杂 , 理解难度较大 . 因此 , 我就把该 例题分成 了 3 个 问题 : 把 ( 1 ) z 。 一9 y ; ( 2 ) 1 6 x 一9 x ; ( 3 ) 1 6 ( n 一6 ) 一( n +6 ) 各 式进行分解. ( 1 ) ( 2 ) 两题要 求 C层学 生掌握 , ( 3 ) 题要求 A、 B两层 学生掌 握 , 同时要求 C层 学生尽 可能掌握 . 这 样的教 学方 式 , 就 可 以兼 顾 到各个 层次 的学 生 , 让他 们
三、 评 价 分 层
、
授 课 分 层
在初 中数学课 堂教 学 中 , 我 经 常使 用分 层 教学 法. 并 且针对 A、 B 、 C三个不 同层 次的学 生分别采 用不 同的 导学方 法 , 让 A、 B 、 C三 层学 生都 能很 好地 掌 握教 师 所 授 的数 学知识 . 在分 层教 学 的课 堂 上 , 我 的教学 原则 是 多让 A、 B两层 的学 生探索 数学 问题 、 解决 数 学问题 , 鼓
二、 作 业 分 层
按 照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 我 采用 不 同 的作业 布 置形 式. 对 于 A层学生 , 我布置的作业往往 以综合题 为主 , 布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我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分层教学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1. 分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2)根据摸底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B层(中等)、C层(后进)。
(3)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1)A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引入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B层教学: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布置适量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C层教学:以辅导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教师通过耐心讲解、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层教学评价(1)定期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师根据分层测试结果,调整分层教学策略。
(3)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三、分层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C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层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关注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提高了课堂氛围。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
关 键在 于 是 否 能 调 动 不 同 层次 学 生 的 学 习 总 之 , 层 次 教 学 是 一 种 针 对 学 生 的 分 积 极 性 。 维总 是 从 问题 开 始 的 , 堂 提 问 不 同数 学 水 平和 思 维 水 平 实 际 进 行施 教 的 思 课 学 生 分 层 : 据 学 生 基 础 知 识 掌 握 的 既 能 及 时 了解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掌 握 程 度 , 根 又 种 教 学模 式 。 所 反 映 的教 育 观 , 生 观 它 学 不 同 , 各 个 学 生 智 力发 展 的 差 异 , 以 把 能 启 发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 能 通 过 富 有 吸 引 和 可 还 和 质 量 观是 符 合 当今 提 倡 的 素 质教 育 要 求 学 生 分 成 两个 层次 。 力 的提 问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的 。 层次 教 学 以情 感 教 学 为 前提 因材 施 激 分 第 一 层 次 : 班 级 学 生 中基 础 知 识 不 兴 趣 。 在 教 为 原 则 、 类 教学 目标 为 评 价 依据 , 分 调动 能 全 面 掌 握 或 比 较 能 全 面 掌 握 , 解 问题 理 ( ) 堂 练 习 的 分 层 。 堂 练 习是 学 生 学 生 积 极 性 , 分 挖 掘 学 生 的 智 力 和 非 智 3课 课 充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 正 发 挥 学生 的 主体 地 位 。 真
关键 词 : 中学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 3 6 G6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6 3 7 5 2 l ) 5 c一0 6 -0 1 -9 9 ( 0 0 O () 0 0 1 7
层次。 知 识 分 层 : 学 生 层 次 相 对 应 分 两 个 与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寿县迎河中学刘克【案例主题:】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 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 48 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 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大船 5人 3 元小船 3人 2 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 (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 (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 生(一下子来劲了): 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 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 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 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 只,则所付租金要16× 2=32 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 (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 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刚才×××同学真的不 2 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作者:胡小平来源:《新课程教学》2015年第05期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法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我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分层教学改革,对于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几乎每位教师,都担任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任务,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层次班级进行教学,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就自己所带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圆锥曲线习题课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提供来自一线的实际案例,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
这节习题课中选用了2010年安徽高考题中的解析几何问题,题目如下: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 .⑴求椭圆E的方程;⑵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
一、特招班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在特招班讲解此题时,第一问求椭圆方程略过,直接给出答案“椭圆E的方程为”以节约时间,然后重在进行方法的探索,这是本节课中最为热闹的环节,鼓励大家发言,不怕出错,先后有十余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解法,这是我在备课时始料未及的,虽然本题一题多解的方法早有相关文章在数学杂志上发表,但从学生口中陆陆续续生成出来,实在令我感到高兴。
下面是该班学生最后总结出来的各种方法:类型一利用相似/全等三角形方法1:过F1作F1P⊥AF1交AF1于点P.∴|AF1|=5,|AF2|=3,易证△AMF2∽△APF1,∴,∵∠F1MP=∠AM F2=∠AP F1,∴|F1P|=|MF1|,即 = ,∴|MF1|= ,∴M(,0),∴l:2x-y-1=0.方法2:过M点作AF1垂线交AF1于点N.∵l为∠F1AF2的角平分线,易证△ANM≌△AF2M,∴|AN|=| AF2|=3,∴|NF1|=2,又易证△F1NM∽△F1F2A,∴,即,∴|MF1|= ,∴M(,0),∴l:2x-y-1=0.方法3:过F1,F2作l的垂线,垂足为H1,H2.设l:y-3=k(x-2),即kx-y-2k+3=0.∵l为∠F1AF2的角平分线,∴θ1=θ2,又∵∠AH1F1=∠AH2F2=90°,∴△AH1F1∽△AH2F2,∵|AF1|+|AF2|=2a=8,|AF2|=3,∴|AF1|=5,∴,即,解得k=2或k=- (舍).∴l:2x-y-1=0.类型二利用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方法4:过点F1作PF1⊥AF1,交l于点P,设∠APF1=θ,由已知易得∠APF1=∠PMF1=∠AMF2,∴|MF1|=|PF1|,∴tan∠AMF2= = ,tan∠APF1= = = ,∴ = ,∴|MF2|= ,∴tan θ=2,∴l:y-3=tan θ(x-2),∴l:2x-y-1=0.方法5:设∠F1AF2=θ,∴tan θ= ,由三角恒等式得tan θ= = ,解得tan = ,∴kl= = =2,∴l:2x-y-1=0.类型三利用角平分线性质方法6:由角平分线性质得= ,∴ = ,解得m= ,∴kl= =2,∴l:y-3=2(x-2),即2x-y-1=0.方法7:直线AF1的方程为y= (x+2),即3x-4y+6=0.直线AF2的方程为x=2.由点A在椭圆E上的位置知,直线l的斜率为正数.设P(x,y)为l上任意一点,则,若3x-4y+6=5x-10,得x+2y-8=0(因其斜率为负,舍去).于是,由3x-4y+6=-5x+10得2x-y-1=0,∴l:2x-y-1=0.类型四利用余弦定理方法8:∵∠F1AP=∠F2AP=θ,由余弦定理,cos θ== ,∴ = ,解得m= ,∴kl= =2,∴l:y-3=2(x-2),即2x-y-1=0.类型五利用对称方法9:作F2关于l的对称点,由题易知在AF1上,且| |=|AF2|=3,∴ = ,设(x,y),∴(x-2,y-3)= (-4,-3),解得x=- ,y= ,∴(- ,),∵l⊥, =- ,∴kl=2,∴l:y-3=2(x-2),∴l:2x-y-1=0.类型六直接利用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方法10:设∠F1AF2=θ,则∠MAF1=∠MAF2= ,= |AF2|·|F1F2|=6,又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b2 tan =6,∴tan = ,即 = ,∴|MF2|= |AF2|= ,∴|OM|=|OF2|-|MF2|= ,∴M(,0),∴l:2x-y-1=0.类型七利用向量及其运算方法11:∵A(2,3),F1(-2,0),F2(2,0),∴ =(-4,-3), =(0,-3),∴ + = (-4,-3)+ (0,-3)=- (1,2),∴kl=2,∴l:y-3=2(x-2),即2x-y-1=0.类型八利用椭圆切线方程方法12:由过(x0,y0)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得过点A(2,3)的椭圆的切线方程为,即x+2y-8=0,又∵l平分∠F1AF2,∴l垂直于过点A的切线,设l:2x-y+t=0,将点A代入,得4-3+t=0,解得t=-1,∴l:2x-y-1=0.同学们从常规方法到技巧解法乃至超纲的知识进行解答,所用的知识涉及三角形角的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倍角公式、余弦定理、对称性质、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向量及其运算、椭圆切线方程等等,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也有同学对其它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或反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主体作用明显,教师起到的只是组织引导作用,所有的结论是学生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直接告知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有些方法是在教师掌控之中的,而学生有些方法是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这时教师会由衷地表扬学生。
精准教学_实践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准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精准教学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个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案例背景某初中数学教师,面对新学期新班级的学生,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决定开展精准教学实践。
二、精准教学策略1. 全面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
2. 分析学生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档案,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3. 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制定以下差异化教学方案:(1)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通过小组合作、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学习能力强但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施精准教学教师根据差异化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实施精准教学。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提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作业布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案例实施1.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分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
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
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
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
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
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
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
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
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寿县迎河中学刘克
【案例主题:】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 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
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 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 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 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 只,则所付租金要16× 2=32 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同学真的不2 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
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设租用X 只大船,Y 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 元。
则:5X + 3Y = 48 A = 3X + 2Y 得到:A = 1/3X + 32 因为:0 <5X <48 且X 为正整数所以:X = 9 时,A 最小值= 29 即租用9 只大船和1 只小船时,所付租金最少,最少租金为29 元。
此时有45 人(5×9)坐大船,有3 人坐小船。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从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透过表面现象作深入思考,不难发现这节课对孩子思维的敏捷度和清晰度的要求很高,由于规律多而复杂,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容易混乱,特别在讲到斜着的规律时,有一半的学生被“怎么做”给绕糊涂了,根据孩子的差异,我课后进行了调整,把本班孩子分为三层:优等生可以直接运用上课时总结的规律进行练习;中等生我们可以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他掌握不好的部分,用简单的方法代替,例如斜着规律不太清楚,可以让他们直接转化为横排、竖排的规律,把隐藏的格子代3 表的数记在心里;学困生可以不掌握斜着的规律,横行规律简单记为往右逐个加1,竖排规律记为往下十个十个数。
在孩子们都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后,根据实际情况降低要求,这样每个孩子就都得到了发展。
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些回顾练习,安排了几个课上没有出现的模块,例如:虽然孩子运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可以把自己的方法进行迁移,顺利地完成填空,这样的分层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有所收获。
【案例反思】: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
学。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能以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对优等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日常的教学让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新授之前,肯定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就已经掌握不少有关它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它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点也不知道。
那么在无形中学生就已经被分了 4 类,为了让他们在原有的起点上逐步提高,教师应尽可能的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内心进行分类。
这时候我们可以给知识丰富的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来当小老师讲解,其他学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同时也给不认识新知的同学一个好的学习机会。
充分调动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是调控,也就是如何把新知识讲得更加完整而有深度,我们可以通过向讲解的学生提问题来突出教学重点。
新授的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
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主动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此时,全班的学生又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一次进行分层,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让优秀生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让中等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后进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巩固。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学生
在一定限度内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教师进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
总之,教育应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教师应面5 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