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详解
电热水器漏电保护插头
4、按照剩余动作电流分类:
▪ 我国原则要求旳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值为:6mA、10mA、 (15mA)、30mA、(50mA)、(75mA)、 100mA、200mA、 300mA、500mA、1000mA、 3000mA、5000mA、10000mA、20230mA共15个 等级(带括号旳值不推荐优先采用)。
▪ 延时型:延时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加有人为旳延时部件,合 用于分级保护旳首级保护,所以它只合用于间接接触保护, 其剩余动作电流不小于30mA。延时时间旳优选值为: 0.2s、0.4s、0.8s、1s、1.5s、2s。
▪ 反时限型:反时限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是为了更加好地配 合电流-时间曲线而设计旳产品,其特点是剩余电流越大, 分断时间越短;剩余电流越小,分断时间越长。其合用于 直接接触保护。但目前我国没有进行推广。
▪ ③低敏捷度型:1000mA以上(3000mA、5000mA、 10000mA、20230mA )者属低敏捷度,用于预防剩余 电流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5、按其动作时间分类:
▪ 迅速(瞬时)型:迅速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没有人为旳延时, 合用于单级保护或分级保护旳末级保护。用于直接接触保 护时其剩余动作电流不不小于30mA,选用迅速型剩余电 流保护器,其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旳乘积不应超出 30mA﹒s. 。
▪ 从“30mA·s”这个安全限值能够看出,虽 然电流到达100mA,只要剩余电流动作保 护装置在0.3s之内动作并切断电源,人体 尚不会引起致命旳危险。故30mA·s这个 限值也成为剩余电流保护器产品旳选用根 据。
总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总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总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总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定义和作用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及其特点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型和安装要求五、总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六、总结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定义和作用1. 定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能够检测到线路中漏电情况并及时切断供电的设备。
2. 作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线路出现漏电情况,会导致漏电流经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
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可以检测到这种情况,并在极短时间内切断供电,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1. 前提条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需要与接地电源相连,才能正常工作。
2. 工作原理:当线路中出现漏电时,漏电流经过接地电源,形成回路。
此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会检测到回路中的剩余电流大小,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剩余电流超过设定值,则认为出现了漏电情况,并立即切断供电。
这样就可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及其特点1. 分类:按照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同可分为A型、AC型、B型、G型等。
2. 特点:(1)A型: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05秒,适用于对人身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
(2)AC型: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1秒,适用于一般场所。
(3)B型: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3秒,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4)G型:适用于直流系统和铁路供配电系统等特殊场合。
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型和安装要求1. 选型要求:(1)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型号。
(2)检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3)根据线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选择合适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额定值。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用来检测和保护电路中人身安全的装置。
在电路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故障,其中即包括了人身安全问题。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可以在出现电路故障时自动切断电路,从而保护人的安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一、剩余电流的含义在介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剩余电流”的含义。
所谓的剩余电流,就是指电路生与地或其他物体间的漏电流。
通常情况下,正常使用电器所产生的电流都会在电路的相位导线和零线之间相等的流动,而没有产生剩余电流。
但是,当电器出现故障时,例如断路或接触不良时,就会在电路的相位导线和零线之间出现不相等的电流,从而产生了剩余电流。
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构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一般由漏电互感器、放大器、比较器、工作电路、触发器和继电器等组成。
漏电互感器是一种用来检测电路中剩余电流的装置。
漏电互感器通常固定在电器机壳或正负两极之间,当电器出现漏电故障时,漏电互感器会感应到电器机壳与地线之间的漏电流。
然后,漏电互感器会产生一个较小的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器被放大。
放大器是一种用来放大信号的设备,它会接收到漏电互感器产生的信号,并将其放大,以便后续处理。
比较器是一种用来比较两个信号大小的设备。
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中,比较器的作用是将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与设定的电流大小进行比较,当放大后的信号大于设定的电流大小时,比较器就会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工作电路是一种将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转化为适合继电器吸合的信号的电路。
工作电路通常由电阻、电容、稳压器等元件组成。
触发器是一种用来判断信号稳定性的元件。
触发器通常会接收工作电路输出的信号,并在信号到达稳定状态后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继电器是一种用来控制电路开关的元件。
当剩余电流动作装置的所有元件都工作正常时,继电器会产生一个闭合输出,使得电路可以正常通电。
当电路中出现了漏电故障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漏电互感器会感应到漏电流,比较器会将信号放大并传递到工作电路中,最终继电器会受到触发器的信号而切断电路。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保护装置,用于检测电路中的剩余电流,一旦发现超过设定的阈值,则会迅速切断电源,以保护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需要满足一些一般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以下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
1.灵敏度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及时检测到发生的任何剩余电流。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应不大于30mA。
2.动作速度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快速的动作速度,一旦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剩余电流,应能够在0.1秒内切断电源,以减小电击事故的发生。
3.可靠性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且能够正确地辨别正常工作情况和故障情况。
4.耐电压能力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足够的耐电压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电压应不小于断路器或开关的额定电压。
5.防护等级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足够的防护等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至少达到IP20的防护等级。
6.温度范围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应为-25℃到+40℃。
除了以上的一般要求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还可能需要满足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抗干扰能力、抗振动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防护遥控法的要求等。
因此,在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环境,综合考虑以上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选择最适合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蔚永亮 2019.4.16
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一点,就是很多系统安装 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下简称RCD),而且 RCD也是历年来关注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RCD 的一些小知识吧!
一、RCD是什么?
RCD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简称,也就是 我们日常说的漏电保护装置,其主要用于低压系 统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和 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RCD一般由检测原件、中间环节、执行机构、 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组成。
例题
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中间环节、执行机构 三个基本环节及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构成。下列关于剩余电 流动作保护装置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预防间接接触电击保 护,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 B.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 线局部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C. 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需要依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的动作来切断电源,实现保护 D.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用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应 与电网的系统接地是指从发生漏电到完全切断所经过的 时间。分为了一般型和延时型。 PS:其实延时型就是认为的设置一个延时时间 来适应分级保护的需求。
四、防护要求
1、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其实针对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我们主要还是 采用的绝缘、屏护和间距三种措施,而剩余电流 动作保护仅作为补充保护措施,不能作为基本防 护措施。 PS:从RCD因为是感知总体相线和中性线的 电流,因此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的直接触电无 法进行防护。
五、应用场所
PS:其实RCD在我们家中非常常见,打开家 中电源闸箱,你就可以看到啦!而且上面都会有 个小的测试按钮,写着“T”,按下后会模拟漏电 产生,从而断电,快试试家里的RCD是否还完好吧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分析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分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检测和保护电气系统中的漏电故障的装置。
它可以在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以保护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选用和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原理和类型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要有过电流型和差流型两种。
过电流型保护装置通过比较进出电流的差值来判断是否有漏电故障,适用于较小的漏电电流。
差流型保护装置则是通过检测差流来判断是否有漏电故障,适用于较大的漏电电流。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2.额定电流和灵敏度选择:根据电气系统的额定电流和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额定电流和灵敏度。
额定电流一般为20A、30A、40A 等,根据电气系统的电流负载情况进行选用。
灵敏度则是指剩余电流达到多少时,装置会动作。
根据实际需要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灵敏度。
3.安装位置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一般安装在电气系统的最前端,即电源入口位置。
这样可以保证在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
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分支电路中适当安装一些分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提高安全性能。
4.电缆敷设和接线方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电缆敷设和接线方式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电缆敷设应避免与其他强电设备和电缆的干扰,接线应牢固可靠。
另外,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装置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5.并联电容器的情况考虑:在一些场合中,可能存在并联电容器的情况。
由于并联电容器会导致剩余电流的存在,所以在选用和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需要考虑并联电容器的情况,以避免误动作。
总之,选用和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需要综合考虑电气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原理和类型,额定电流和灵敏度,并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接线方式。
通过正确选择和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发现和切断电气系统中的漏电故障,确保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详解汇总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详解汇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是一种电气保护装置,用于检测和保护电路或设备中的人员免受电击。
当发生电流泄漏时,RCD可以快速切断电路,避免电流通过身体,减少电击的危险。
以下是关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详细解释和汇总。
1.作用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作用原理是基于电路的电流平衡。
当电流通过一个完整的电路时,进去的电流应该等于出来的电流。
如果发生电流泄漏,如电流通过人体流失,进去的电流就不等于出来的电流,这时RCD就会感知到不平衡,并迅速切断电路以保护人员安全。
2.工作方式RCD通过监测电流的两个回路来工作,一个是相位线,用于检测电流进入电路的情况;另一个是中性线,用于检测电流流出电路的情况。
RCD 会比较这两个回路中的电流差异,如果差异超过设定的阈值,RCD会迅速切断电路。
3.配置和安装RCD通常与断路器或保险丝一起使用,安装在电路的起始点。
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通常将RCD安装在主电源盒中,以保护整个电气系统。
在特殊环境中,如厨房、浴室和房车,也可以单独配置RCD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4.触发电流和断电时间RCD的触发电流(也称为额定电流)是指当电流泄漏达到该值时RCD会触发并切断电路。
常见的RCD触发电流为30mA和300mA。
断电时间是指RCD的响应时间,也称为动作时间。
根据国家和区域的标准要求,常见的RCD断电时间要求在0.1秒内。
5.类型和标准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RCD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A型、AC型、F型和B型。
A型RCD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应用,AC型RCD适用于交流电路,F型RCD适用于电气设备和设备,B型RCD是一种高级保护装置,可以检测并切断小于6mA的电流泄漏。
6.安全性和重要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保护人员免受电击的关键装置。
它可以迅速切断电路,避免电流通过身体,减少电击的风险。
对于住宅和商业建筑来说,安装RCD是法律和安全要求的一部分。
因此,确保RCD的正常工作和定期维护非常重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与运行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与运行1 下列术语适用于GB 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 (1) 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体、家畜与带电导体的接触。
(2) 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体、家畜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设备外露可接近导体的接触。
(3) 剩余电流 (I) residual current ?流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用有效值表示)。
(4) 剩余动作电流 residual operating current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规定条件下动作的剩余电流值。
(5)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I) rated residual operating current ?n制造厂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规定的剩余动作电流值,在该电流值时,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动作。
(6) 剩余不动作电流 residual non-operating current在小于或等于该电流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规定条件下不动作的剩余电流值。
(7)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 (I) rated residual non-operatingcurrent ?no制造厂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规定的剩余不动作电流值,在该电流值时,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动作。
(8) 接地故障电流 earth fault current由于绝缘故障而流入地的电流。
(9) 对地泄漏电流 earth leakage current无绝缘故障,从设备的带电部件流入地的电流。
(10)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circuit-peaker 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工作条件下电流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
(11) 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relay在规定的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发出动作指令的电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详解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详解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开关设备,IEC标准定名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缩写为RCD,我国标准将其明确为当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这个剩余电流来动作切断故障线路和电气设备电源的保护装置。
额定剩余动作
电流调挡旋钮
Adjusting knob of r ate d
residual op e r ating c u t t rnl
延时时间调节旋钮
Dela y a d j ust i n g knob
濡电试骏按钮
Creepage 1es1 bullon
我国从1995年开始在农村推广简易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随后逐步推广电流型,脉冲型等漏电保护器,目前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种类繁多,可按下列方式分类:
(1)按检测元件的检测原理分为:电压型,电流型,脉冲型,电流智能型,鉴相鉴幅型。
(2)按中间元件类型分为:电磁式,电子式。
此外,采用保护器后,人们对其它触电防护措施的重要性认识淡薄了,错误地将保护器作为唯一的安全措施,放松了其它安全措施的实施,如连接保护线或接地线、采用绝缘防护物等。
因此,在宣传推广安装保护器的同时还要贯彻有关规程要求,做好安全管理,正确发挥保护器的
安全防护作用。
一个于货涡涡的电气尊习号/。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现场安装和使用管理规定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现场安装和使用管理规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是一种用于保护人身安全的电力保护设备。
它可以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是否平衡来监测任何由于人体接触等原因导致的漏电流,并立刻切断电路。
因此,在电气用品的安装中,为了保证人员的电气安全,需要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下面,本文将从安装和使用两个方面,订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现场安装和使用管理规定,以便于在实践中规范操作,保证人员的安全。
一、现场安装规定1.1 安装前检查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之前,需要检查电源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此外,还需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存在损坏和缺陷情况适时予以更换,以免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1.2 合理布局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应考虑其位置是否合理。
建议将其安装在房间的正中央或入口处,以便于检查和使用。
此外,应与其他设备合理搭配,设备之间应保持肯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1.3 工具选择在进行安装时,需要依据实在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安装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使用绝缘工具,并确保手持工具干燥,以免受到电击的不安全。
1.4 现场实际操作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需要遵从工程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安装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坚持有序施工、分类管理。
二、使用管理规定2.1 定期检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安全设备,但也不可避开地会显现损坏或问题。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对人员安全的保护本领。
2.2 维护保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需要常常维护保养,以保证其长期运行稳定。
这包括定期清洁设备,检查设备的工作和绝缘状态,并确保设备保持干燥和无灰尘。
此外,还需适时更换设备中的损坏和老化部件,并对设备进行绝缘测试。
2.3 使用限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适用于低电压电路中。
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将其放在潮湿、高温、惯性冲击等环境下,也不能用力拔插电源插头或做出不正当操作。
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ttt001版规范2008-04-19 22:05:37 阅读6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TTT001制作,WORD版本网络首发,欢迎公益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955-2005 2005-02-06发布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of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2005-12-01施行代替GB13955-1992目次前言 (I)引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应用 (4)5剩余电流保护l装置的选川 (5)6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 (7)7剩余电流保护装岢的运行和管理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系统接地的型式…………………………………………………………………ll附录B(规范性附录)剩余电流保护装霞的额定值……………………………………………………l4附录C(资料性附录)分级保护方止参考模式图………………………………………………………”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13955—1992(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GB 13955—1992相比主要变化为:1.将标准的名称修订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使本标准与国际同类标准名称一致,且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 682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16916《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GB16917《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相统一。
将标准中的“保护器”改为“装置”,“装置”的范围是指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系列设备,以使本标准名称更为确切,符合标准化要求。
2.修订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强调保护装置仅适用于。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规范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规范篇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建筑物内的导线使用年久失修,其绝缘层老化破损。
●建筑物内导线安装施工不规范,如导线不穿阻燃管,直接埋于墙内或置于桁架上。
●导线施工质量粗糙,偷工减料,使用钢管穿线时钢管内壁刮伤导线绝缘层。
●娱乐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在进行二次装修时,乱敷电线,致使各种施工遗留缺隐贴近易燃物;●电气设计不当,包括使用者随意增加负荷,造成导线过负荷而发热,导线绝缘层老化失效。
●用户内部私拉乱扯线路,架设极不规范。
●线路受自然条件影响,如导线碰树,大风吹断导线,空气潮湿导致导线绝缘水平下降等。
●各种人为的破坏造成断线等。
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导线单相接地故障的现象一部分是显露的,如单相断线、导线搭接接地体。
而其中大部分故障现象是隐蔽的,这是因为导线的绝缘层的绝缘电阻不合格,由于绝缘电阻过大产生泄漏电流。
在泄漏电流集中流入大地点(接地体)便会发生高热,一旦在流入大地点有易燃物,经高温作用便会产生燃烧。
导线的泄漏电流一般为mA级,线路的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无法动作发挥保护作用。
例如线路因过载使绝缘温度超过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绝缘老化加速,使绝缘水平降至规定值以下,如果没有外因触发,短路一般不会发生。
如果有外因触发,例如雷电引起的瞬态过电压,邻近大功率设备的操作过电压以及变电所高电压侧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过电压等,则在此大幅值过电压冲击下,老化的绝缘将被击穿而燃弧短路。
过电压转眼消失,工频短路电弧却能长时间延续,这是因为电弧的高阻抗限制了短路电流,使断路器不能或不及时动作。
这类过电压多出现在带电导体与地之间,所以这种短路也多为接地故障。
短路的形成一般有两种,一是由导体间直接接触,短路点往往被熔焊的金属短路,另一种则是上述以电弧为通路的电弧性短路。
前者短路电流以若干kA计,金属线芯产生高温以至炽热,绝缘被剧烈氧化而自燃,起火危险甚大,但大短路电流能使断路瞬时动作切断电源,火灾往往得以避免。
剩余电流保护
1、WDBA5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检测元件串接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 因而只能做总保护,且每台配电变压器只能装一台。 2、由于低阻线圈的电阻值只有4欧姆,且串接在配变中性点与大地之 间,此低压电网的运行系统为TT运行系统。 3、可安装中级(分路)保护,家用(末级)保护。 4、一旦发生触(漏)电事故跳闸,整过低压配变网络全部停电。
工作原理;WDBA7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检测元件由零序电流互感 器(TA0)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线中的电流相量和 等于零。(若串接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接地线上时、接地线上无电流), 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芯中磁通的相量和也等零,二次线圈中无感应电压 (信号)输出,主开关保持闭合装态,电源向负荷正常送电。当零序电流互 感器之后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对地漏电或有触电时,漏电或触电电流直接经大 地返回电源,这就使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圆孔中的导线的电流相量和不为零, (或接地线上有电流流过)、故障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芯中产生磁通, 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中感应出电压,零序电流互感器感应出的电压经二 极管整流后、加在可控硅的控制极上,当故障电流达到一定值(整定的动作 值)时,可控硅导通、接通灵敏继电器线圈,灵敏继电器吸合,灵敏继电器 的常闭触点断开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回路,交流接触器失压释放、断开主电路 起到保护的作用。 安装WDBA7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特点; 1、由于WDBA7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检测元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它作 总保护时的安装方式有二种,一是将零序电互感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中性点 与大地的接地线之间,二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进(出)线中。 2、也可安装在各条配电线路的出线上做分路保护。 3、配电变压器低压网络为TT运行系统。
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原理接线图;
末级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末级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末级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气安全设备,它起着监测电路中剩余电流的作用,一旦检测到异常电流,会迅速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作用、安装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是基于电路中的电流平衡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相位电流应该是平衡的,即进入电路的电流等于离开电路的电流,但是当存在漏电或其他故障时,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不平衡,这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就会发挥作用,及时将电源切断,防止事故发生。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人身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触电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当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时,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异常,此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会迅速切断电源,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要求也非常重要。
首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应该安装在电路的末级配电箱中,以确保能够监测整个电路的电流情况。
其次,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应该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最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接线应该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接线不当导致装置失效。
总的来说,末级配电箱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电气安全设备,它能够及时监测电路中的电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迅速切断电源,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从而保障电气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了解,提高电气安全意识,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原理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原理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是用来检测剩余电流动作的装置。
它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接触到电器外壳时,由于外壳对地短路,产生大电流,造成电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产生电弧,使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
它的作用是防止因人为误操作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
它由检测回路、显示控制、保护及联锁装置三部分组成。
显示控制:当剩余电流保护器检测到剩余电流超过它的设定值时,它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显示剩余电流动作跳闸情况和动作时间。
保护及联锁装置:在剩余电流保护器内部有一个开关装置和一个熔断器或空气开关组成。
当发生故障时,不能使剩余电流保护器跳闸;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可以切断电源;当发生火灾时,可以切断电源。
信号传输:当发生故障时,如果出现跳闸情况或动作时间超过设定值,剩余电流保护器将不能跳闸。
—— 1 —1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合理配置(2篇)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是根据低压电网系统运行方式而配置的,合理的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对农网的安全运行,增强安全供电的可靠性、降低大面积停电范围、降低人员伤亡事故、降低低压线损及因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整体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配置GB13955-xx《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明确规定,对采用TT系统的农村低压电网,都必须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并作分级保护配置,由于末端使用220/380V电源的电气设备,大多数使用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而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N 线不受开关控制,不能断开,始终与上级N线连在一起。
这样一旦N 线或某相线接地,末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但由于N线与负荷连接,通过负荷与总N线连接,导致N线接地,引起上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
2组合拼接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配置组合拼接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宾馆、饭店、办公楼、综合住宅楼应用较广泛。
在建筑物内各回路按规范要求,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以下对单极二线剩余电流动保护装置简称为1P+N剩余电流保护,二极二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称:2P保护,三极三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称:3P保护,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称:3P+N保护,四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称:4P保护。
高分断路器简称为:1P、2P、3P、4P分断器,现将安装配置简述如下。
根据供电范围、楼层负荷大小,供电分回路,作出分级分路供电保护,每户及每个房间不能因漏电影响其它用电及引起第一级、第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
对配电系统来讲,宾馆、饭店、住宅楼办公楼(220/380V电源配电前面已述)的厨卫、插座、空调、照明等用电器大多数使用的是单相电源,所选用的是单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1P+N脱扣器和1P分断器组合。
这种安装方式在供电可靠性上有一定缺陷,因为末端装配了1P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照明不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用1P分断器。
第5章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 iL1 + iL 2 + iL3 + iN 0
TT系统碰壳时
QF L1 L2 L3 N
TA
iL1 iL2 iL3 iN
中间环节
TL
M
ie
? iL1 + iL 2 + iL3 + iN 0
L1 L2 L3 N PE
RCD
iL1 iL2 iL3 iN iPE
M
iL1 + iL 2 + iL3 + iN + iPE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
1.定律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 点的电流。 即: I = I
I1
E1 + R1
a
I3 R3
I2
R2 + E2
入
出
或: I = 0
I1+I2 = I3 对结点 a:
-
或 I1+I2–I3= 0
实质: 电流连续性的体现。 b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
结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2.推广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 假设的闭合面。 I =? 例: 广义结点 IA A I IB
IC B C 5
+ 6V _ 1
2
+ _ 12V
1
5
IA + IB + IC = 0
I=0
QF TA L1 L2 L3 N
中间环节
iL1 iL2 iL3 iN
是公司的注册商标; 是表示产品的型号及壳架等级电流; 表示必须定期对开关作模拟漏电流试验,以防在 使用过程中损坏、更换,每个月一次. C16表示开关的额定电流是16A,在移印时A按标准 省去 不印,C表瞬时脱扣器代号. 号,也就是C曲线特性(5In~10In),230V表示产品 额定电压,IEC1009.1表示产品符合的国际标准, GB16917.1表示产品符合的国家标准。 6000表示产品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为6000A。 表示国家强制性3C认证标志,A010941表示工厂 编号; 表示表示开关往上推,开关闭合接通,用ON与I 表示;往下推表示开关断开,用OFF与O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建筑物内的导线使用年久失修,其绝缘层老化破损。
●建筑物内导线安装施工不规范,如导线不穿阻燃管,直接埋于墙内或置于桁架上。
●导线施工质量粗糙,偷工减料,使用钢管穿线时钢管内壁刮伤导线绝缘层。
●娱乐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在进行二次装修时,乱敷电线,致使各种施工遗留缺隐贴近易燃物;●电气设计不当,包括使用者随意增加负荷,造成导线过负荷而发热,导线绝缘层老化失效。
●用户内部私拉乱扯线路,架设极不规范。
●线路受自然条件影响,如导线碰树,大风吹断导线,空气潮湿导致导线绝缘水平下降等。
●各种人为的破坏造成断线等。
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导线单相接地故障的现象一部分是显露的,如单相断线、导线搭接接地体。
而其中大部分故障现象是隐蔽的,这是因为导线的绝缘层的绝缘电阻不合格,由于绝缘电阻过大产生泄漏电流。
在泄漏电流集中流入大地点(接地体)便会发生高热,一旦在流入大地点有易燃物,经高温作用便会产生燃烧。
导线的泄漏电流一般为mA级,线路的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无法动作发挥保护作用。
例如线路因过载使绝缘温度超过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绝缘老化加速,使绝缘水平降至规定值以下,如果没有外因触发,短路一般不会发生。
如果有外因触发,例如雷电引起的瞬态过电压,邻近大功率设备的操作过电压以及变电所高电压侧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过电压等,则在此大幅值过电压冲击下,老化的绝缘将被击穿而燃弧短路。
过电压转眼消失,工频短路电弧却能长时间延续,这是因为电弧的高阻抗限制了短路电流,使断路器不能或不及时动作。
这类过电压多出现在带电导体与地之间,所以这种短路也多为接地故障。
短路的形成一般有两种,一是由导体间直接接触,短路点往往被熔焊的金属短路,另一种则是上述以电弧为通路的电弧性短路。
前者短路电流以若干kA计,金属线芯产生高温以至炽热,绝缘被剧烈氧化而自燃,起火危险甚大,但大短路电流能使断路瞬时动作切断电源,火灾往往得以避免。
后者因短路电弧长时间延续,而电弧局部温度可高达3000°~4000℃,容易烤燃附近可燃物质起火,由于接地故障引起的短路电流较小,不足以使断路器动作跳闸切断电源,所以电弧性短路引起火灾危险远大于金属性短路。
电气短路以接地故障居多,电弧性接地引起火灾危险性大。
不论是TN 系统还是TT系统,接地故障电路的阻抗都大于带电导体短路电路的阻抗。
在接地故障电路全为金属导体的TN-C-S系统,其导电性能不良失去接地并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故不易发现。
但一旦发生接地故障,连接点的阻抗将限制短路电流,而导致电弧性短路的发生。
连接点和故障点产生电弧和电火花所引起火灾,而断路器却不能动作跳闸切断故障。
至于TT系统,其接地故障电路内串联有系统接地和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两个接地电阻,电路本身的阻抗就很大,更易发生电弧性短路。
由此可见,接地故障的电路阻抗大,使它易以电弧短路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接地故障容易导致电气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的一般措施2.1为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一般应采取下列措施:●认真检查线路的安装是否符合电气装置规程的要求。
例如线间距离、前后支持物的距离、受损绝缘的检修等,都应符合装置的安全要求。
●定期测量检查线路的绝缘。
如果测得的线路导线间和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必须将绝缘损坏处加以处理,破损严重的导线必须更换。
●正确选择与导线截面匹配的熔断器。
严禁用其他金属导线代替熔体。
●线路和电气设备都应在允许的负荷条件下运行,防止因长期过负荷引起绝缘损坏而发生漏电或短路。
●经常监视线路的运行情况,如发现严重过负荷时应及时处理。
2.2为了防止因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接地故障火灾,可采取下列措施:●导线间连接时,必须执行有关规程的规定。
●导线与各种电气设备的连接,特别是铝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按有关规程的规定执行。
●对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接头发热或松动时应及时处理。
防止电弧性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的有效措施3.1一般的低压断路器不能作为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保护装置。
因为其额定动作电流较大。
而接地故障引起的接地短路电流较小,因此不能以使断路器动作跳闸。
而只有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断路器,能够在接地故障电流小至在几个mA时。
就能动作跳闸,断开故障电路,防止电气火灾。
在低压侧电源进线处装接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是一项重要的防火灾措施,其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对全建筑物的电弧性接地故障引起火灾进行防护。
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是广泛应用的电气防止火灾技术,一些供电公司,包括我国香港的供电公司,为了用户的安全用电,对不具备这一防止火灾措施的用户是不予接电的。
国际电工标准IEC60364-5-53第531.2.4条规定,TT系统的电源进线处必须装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TN系统的电源进线处,为切断全建筑物内的电弧性接地故障也应装用。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作出每幢住宅楼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明确规定。
因住户不懂得用电安全知识,又无专业电工维护管理,住宅电气火灾发生最多。
据近年统计,我国住宅电气火灾占全国电气火灾的一半以上,所以这一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为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应在低压电源进线端安装带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低压断路器,不仅可以保护线路、保护设备、而且还可以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
为防止电气火灾安装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注意的问题(1)仅在线路末端安装保护装置。
一般线路干线上断路器的短路整定电流比末端电路大得多,一旦发生电弧性接地故障,干线上断路器不可能切断故障电流,起不到保护作用。
因此干线上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性更大。
为此仅在末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是无法保护电气线路单相接地引起的电气火灾。
只有在电气线路的进线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与末端保护形成分级保护方式,其动作特性可协调配合。
才能起到保护装置既能防止人身电击事故,又能防止单相接地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2)保证接线正确,才能防止误动作。
安装保护装置后,如发生不应有的跳闸,其真实原因往往不是保护装置有问题,而是线路接地有问题。
例如楼内某一线段的PE线和N线接反,PE线中通过若干的中性线电流,保护装置会跳闸。
又如某一相线或N线因施工不慎,绝缘损坏而故障接地,故障电流经地返回电源,也会误跳。
有时现场检查结果,跳闸的原因几乎全是施工安装不善,经改正后就不再跳闸,保护装置合不上正说明它显示了故障的存在,起到了应有的保护作用。
因此应下功夫排除故障,不能随意拆除保护装置。
对于大型的住宅楼,如果担心三相泄漏电流的矢量和大于500mA,也可选用更大的额定动作电流值。
按IEC755产品标准和我国产品标准,优选值有0.006A、0.01A、0.03A、0.1A、1A、3A、5A、10A和20A可选用。
对住宅楼而言,不宜大于1A,因为如果泄漏电流的矢量和大于1A,则该电气设计不太合理了。
一般情况下,可选择800mA左右,或选择动作时间为延时型、动作电流可调整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特大住宅楼(也包括其它建筑物)的保护装置可分三级装设。
但应考虑每一次保护装置的额定动作电流(IΔN)和动作时间(s)应协调配合,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3)为防止电气火灾,建议选用报警式或带自动监控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对于防止单相接地短路引起的电气火灾,要求安装剩余电流超过动作值时切断电源,会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等情况,为此采用报警式保护装置或火灾自动监控系统及时采取措施。
安装防止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而引起的电气火灾的报警或监控装置应根据相关场所的面积,适当划分防火区,按区域安装。
其他因停电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的电气装置或场所,亦可参照电气火灾防护,采取措施,或安装报警式或自动监控装置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如:●公共场所的应急电源,通道照明;●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设备;●消防设备的电源;如消防电梯、消防水泵、消防照明;●防盗报警电源;●其它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
编辑本段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网自投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后,农村用电触电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农网中一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可靠动作,致使一些省份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投运率较低(参见近年农电事故统计年报),影响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电力公司农电部委托全国农电学会组织专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2001年5月21日至22日农电学会召开第六次专家研讨会议(第五次会议为专家预备会),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原则、各级保护应具备的功能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形成以下意见:(1)农村电网低压配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应执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等标准,并实行“分级保护”的原则。
具体分级的级次、剩余电流与延时时限的整定配合,应按照当地低压电网的结构进行测试和计算,根据运行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
(2)关于总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仅对网络中出现的间接接触触电进行保护,不具备防止人身直接接触触电的功能。
但为保证低压主干线的安全运行,建议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除应具备在达到动作整定值时可靠跳闸的基本功能外,还可具备在架空线路发生断线、过负荷、短路等情况时动作于跳闸的功能。
(3)关于中级保护。
为了缩小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分支较长、负荷较大或用户较多的线路上宜装设中级保护。
在总保护与末端(家用)保护之间设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均属中级保护。
农村场院、乡镇企业配电室等负荷集中的用户,可依此原则设立分级保护。
中级保护的基本功能与总保护相同,即在达到动作整定值时可靠跳闸,还可具备架空线路发生断线、过负荷、短路等情况时动作于跳闸的功能。
(4)关于末级(家用)保护。
末级(家用)保护除应具有较高的触电动作灵敏度外,还应具备过电压保护功能。
在规程规定的安装地点,如TT系统中的移动式电器、携带式电器、临时用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必须安装末端(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应不断改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技术,研究新原理,开发新产品,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性能可靠、品种齐全、功能实用、定值准确,并尽可能做到质高价廉。
?会议认为,有关部门执行的产品认证,是最基础的质量保证制度。
为保证农网安全运行,农电系统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实行入网产品质量控制,必要时可制定订货技术条件,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农网;农电部门还应继续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
与此同时,要对农电企业和广大农村用户做好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常识的宣教工作,使广大农电职工和农民群众正确认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功能,确保农村低压电网安全运行和农村居民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