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七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试卷(附思考题答案)
富安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部分(附思考题答案)(一)《<世说新语>两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俄而....( ) ..雪骤.( ) 2.与儿女讲论文义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5.期.日中( )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7. 尊君..在不.( ) 8.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9.下车引.之( ) 10.元方入门不顾.( )11.去后乃.至( ) 12. 期日中..,过中不至. ( )13.与儿女..期日中( ) ..讲论文义( ) 14. 君.与家君1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曰. ( )... ( ) 16.公欣然17.白雪纷纷何所似.. ( ) 18.陈太丘与友期行...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5、待君久不至,已去:6、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未若柳絮因风起。
9,未若柳絮因风起。
10.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回答下列问题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课外阅读橘树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家人绐②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含答案阅读下面课内《论语》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迷茫无所适从。
C.饭.疏食饭,动词,吃。
D.人不堪.其忧,堪,值得(2)从上面前两则中,你能读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哪些见解或者观点?请写出两个。
(3)上面文段中,“乐”字出现了三次,请你谈谈三个“乐”字分别有怎样的内涵?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①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答案】(1)D(2)与朋友一起学习很快乐。
学习需要反复实践,学有所获内心也是愉悦的。
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
学习时要心胸开阔。
(3)第一句中的“乐”是指与朋友切磋学习的快乐;第二句的“乐”是指颜回在清贫中安心追求“道”的快乐;第三句中的“乐”是指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快乐。
(也可以说第二句中的乐和第三句中的“乐”含义一样,意思对即可)【详解】(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D.有误,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忧愁。
堪:能忍受;(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示例:第一则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则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四则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总复习(二)课文言文专题测试班级::学号:成绩:(一)《论语》十二章(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现了一种与人交往的良好态度。
B.曾子说他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C.选文第三章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D.选文第四章赞扬了颜回不惧困难,乐于学习的高尚品质。
(二)太丘与友期(12分)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尊君在不.(没有)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下车引.之(拉)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尊君”和“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文章主要对元方进行语言描写,突出了元方聪敏、明礼、善辩、狡黠。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无信不立,我们一旦答应了别人,就要兑现诺言。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咏雪(12分)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1)集.()(2)俄而..()(3)欣然.()(4)差可拟.()8.翻译下列句子(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文中“寒雪”、“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D、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但感情倾向明显,耐人寻味。
(四)虽有嘉肴(16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0、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对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类推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C、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学学半”。
D、本文较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五)河中石兽(21分)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9分)(1)二石兽并.沉焉()(2)阅.十余岁()(3)曳.铁耙()(4)啮沙为坎穴..()(5)棹.数小舟( ) (6)山门圮.于河()(7)如是再啮.( ) (8)尔辈..不能究.物理()()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服为确论。
(4)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塞翁失马(1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6.解释下列划线词语(3分)(1)人皆吊之( ) (2)居数月(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此何遽不为福乎? (2) 马无故亡而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本文选自《子﹒人间训》,由东汉王安等编著。
B、“近塞上之人”遭遇了两件祸事:马无故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
C、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只看事物好的一面,也不能只看事物坏的一面,要全面分析。
(七)智子疑邻(12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9.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1)天雨墙坏()(2)不筑()(3)墙坏()(4)其邻人之父亦云( )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凡事须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看意见本身是否正确,而不是看由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