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精品课件

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 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 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
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详细分析见指南附件
• 3、药剂科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提供技术支持,负责门诊处方、住 院病历的用药分析和点评等具体工作。
组长:肖松青
成员:沈宁平、姚鹏、蒋庆仪、张德伦
精品 PPT 可修改
8
门急诊处方:抽样率≮总处方量的1‰ 点评绝对数:≮ 100张/月
病区用药医嘱单: 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1% 点评病历绝对数:≮30份/月
4
处方点评的定义与意义
• 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 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 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 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 用的过程。
• 意义:病人利益 保障临床医疗安全(处方的意义,功能 ) 法定依据
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实施, 机构设置在医务科
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精品 PPT 可修改
组织 管理
7
机构设置
• 1、处方点评领导小组——领导、管理职能,提供行政支持 组: 李正发 副组长:刘国清、蒋荣峰 成员: 肖松青、沈宁平、熊嵘
• 2、处方点评专家组——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 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评价 和最终评判。 成员:余成民、李正发、刘国清、蒋荣峰、贺爱华、文家松、熊嵘、 肖松青、范文澜、沈宁平、周维林、唐素芳、罗国宏、张本亮、王斌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为血液制品。
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的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的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表1 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人免疫球蛋白可将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1)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一、前言在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处方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二、概述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处方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处方书写准确性、处方审核、用药合理性等。
通过点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评估标准1:处方书写准确性1.1 处方格式是否规范,包括处方头部信息、药品统一标识等。
1.2 处方内容是否清晰明确,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1.3 处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是否包含未上市药品等。
1.4 是否有用药禁忌或者患者过敏史的警示。
1.5 是否存在处方书写错误、模糊信息等问题。
2:处方审核2.1 审核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2.2 是否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2.3 是否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问题。
2.4 对于不合理处方是否能提出合理建议、意见。
3:用药合理性3.1 是否根据患者病情、药物、剂量等因素个体化定制处方。
3.2 是否根据患者的代谢状态、肝肾功能等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3.3 是否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禁忌、过敏史等因素。
3.4 是否提供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方式、不良反应等。
3.5 是否对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跟踪和记录。
四、评估方法1:纸质处方点评1.1 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纸质处方,逐一进行点评。
1.2 使用评估表格记录处方点评的结果。
1.3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2:电子处方点评2.1 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电子处方,逐一进行点评。
2.2 使用评估软件记录处方点评的结果。
2.3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五、附件本文档附有《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评估表格》附件,包含了详细的点评标准和评分细则,请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处方格式:指处方在书写上的规范要求,包括头部信息、药品统一标识等。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修订稿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修订稿引言:血液制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资源有限以及贵重的特点,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严格的管理,方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对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进行修订,希望能够进一步规范血液制品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患者指征:在指南中,明确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规范化的指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制品使用,减轻资源的浪费。
在修订中,首先应对血液制品的适应症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列举出严格限制使用的禁忌症。
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患者基础情况的评估要求,例如血液学指标、临床症状等,以进一步限制血液制品的使用。
二、产品选择:血液制品种类繁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非常重要。
在修订中,可以加入关于不同血液制品种类、适应症和剂量的详细介绍,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选择依据。
此外,还可以增加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支持产品选择的合理性。
三、用药途径:血液制品可以通过静脉输注、口服等不同途径给予,不同途径的用药也会对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修订中,可以详细介绍不同途径的优缺点及适应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出明确的应用建议。
四、剂量计算:合理的剂量计算对于血液制品的应用非常关键。
在修订中,可以明确不同血液制品的剂量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一些常见病症的具体剂量指导,以帮助医生准确计算剂量。
此外,还可以加入剂量调整的相关建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五、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修订中,可以加入一些常见的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进行输注、如何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帮助医生正确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六、不良反应和处理:血液制品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在修订中,可以详细列举不良反应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及时应对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第一部分 不合理处方点评 第二部分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
指南 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 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 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
南
指南结构 各项点评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梁锦慧完成100张门诊激素处方点评
5 杨10彤0张完。成由10编例内住及院编病外历合,同儿制童职院工区排P班IV完AS成每。部门每月
抗肿瘤药处方点评 肠外营养药物处方点评
20例住院病历 10例住院病历
15例住院病历
2\5\7\9\12月各一次 3\5\7\10\12月各一次
5 杨彤、梁锦慧各完成10例住院病历, 5 杨例彤住完院成 病历10。例由住编院内病及历编,外新合城同院制区职院工区排piv班as完每成月。15
抗体)。
常见血液制品的制剂类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
剂型
给药途径
人血白蛋白
注射液、冻干粉针 静脉推注、静脉滴注
人免疫球蛋白
注射液、冻干粉针 肌内注射,不得静脉注射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注射液、冻干粉针 静脉滴注
人凝血因子Ⅷ
冻干粉针
静脉输注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冻干粉针
静脉输注
人纤维蛋白原
冻干粉针
静脉输注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57号)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社会背景
1.患者意识的提高 2.体制的健全 3.紧张的医患关系 4.职责所在
处方点评的定义与意义
❖ 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 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 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 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 用的过程。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妇儿中心
专项点评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 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 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 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 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妇儿中心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的解析
2018年3月
妇儿中心
处方点评背景
一 二 法律法规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 〕57号)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社会背景 1.患者意识的提高 2.体制的健全 3.紧张的医患关系 4.职责所在
人纤维蛋白原
人凝血酶原 复合物
1. 2. 3. 1. 2. 3.
抗人T细胞 免疫球蛋白
妇儿中心
常见血液制品禁忌人群 药物 禁忌人群 1. 急性肺水肿患者; 2. 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3. 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 者; 4. 严重贫血患者; 5. 肾功能不全者。
妇儿中心
处方点评依据
依据:药典、说明书、指南、教科书 、循证医学的证据、合理用药的评价 指标、国家制定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 规范等
妇儿中心
处方点评的结果
不规范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 不合理处方
合理处方
超常处方
妇儿中心
不规范处方
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之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一、引言本《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处方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提高药物使用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制定的。
二、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对医疗机构处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合理用药和优化处方成为了当前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指导原则1.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临床实践为基础: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制定合理有效的处方方案。
3.知识精进: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4.多学科合作:强调医、护、药多学科合作,促进整体协同,提高诊疗水平。
四、具体要求1.处方书写规范1.1 处方头必须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医生姓名、就诊日期等信息。
1.2 处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频次等信息必须明确填写。
1.3 对于特殊群体(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特别注意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并在处方中明确说明。
1.4 处方必须由医生本人亲自签名,并加盖医疗机构印章。
2.用药指导2.1 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正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等。
2.2 对于处方中涉及的慢性病治疗,应当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处方审核3.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处方审核制度,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3.2 审核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对处方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进行改正和指导。
附件:1.处方书写示例图2.处方审核记录表注释:1.处方:医务人员开具的用药指示,用于患者在药店或医院取药。
2.用法用量: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途径。
3.频次:指药物的使用次数和间隔时间,如每日一次、每8小时一次等。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解析前言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疗机构日常临床处方情况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分析和评价。
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发现和纠正医疗错误,提高临床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本篇文档将对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进行详细解析,分析指南要点,为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提供参考。
指南要点一、目的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临床处方,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能力。
二、适用范围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适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
三、点评标准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的点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处方符合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2.处方符合药品使用规范3.处方符合用药安全要求其中,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是指处方是否准确反映了患者的疾病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药品使用规范是指处方是否符合药品的适应症、剂量、用法等相关规范;用药安全要求是指处方是否考虑了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身体状况等因素,是否能有效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安全风险。
四、点评流程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的点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点评前准备:制定点评计划、准备点评工具等;2.资料收集:收集医疗机构处方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病历、处方等;3.点评分析:按照点评标准对资料进行分析、点评;4.报告反馈:将点评结果整理成评价报告,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五、点评工具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的点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处方模板:用于规范临床处方,引导医生规范开具处方;2.处方审查表:用于记录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3.处方点评指南:用于指导点评工作,明确点评标准。
六、建议和措施对于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处方专项点评指南提出了如下建议和措施:1.宣传教育:加强对医生的药理学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开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2.制度完善:建立相应的处方审查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等,对医生开具处方进行规范化管理;3.信息化建设:建立处方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数据分析;4.绩效考核: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医生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增加医生的激励和约束。
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1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北京市处方点评细则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与血浆源医药产品。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对血液制品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
本指南所涉及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短缺、临床用量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状况。
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与血液制品需求不断上升。
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收录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品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药理作用见表1)。
表1 常见血液制品主要药理作用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人免疫球蛋白可将免疫球蛋白内含有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与毒素与杀死细菌与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作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本品具有免疫替代与免疫调节双重治疗作用。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5 杨月彤10完0张成。10由例编住内院及病编历外,合新同城制院职区工门排诊班药完房成每。部门每
5 杨15彤例完住成院1病0历例。住由院编病内历及,编儿外童合院同区制piv职as工每排部班门完每成月。
杨彤、梁锦慧各完成10例住院病历, 5
1.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包括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减少后缺乏症; 2.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主要见于严重肝脏损害所致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及局部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纤
维蛋白原消耗量增加。
1. 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缺乏导致的出血,如乙型血友病、严重肝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 逆转抗凝剂如香豆素类及茚满二酮等诱导的出血; 3. 预防和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性抗体的甲型血友病患者。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妇儿中心
❖ 事前(即时)干预
在于纠正正在发生或可能将要发生的不合理用 药。药师处方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时要 求医生进行改进等。
❖ 事后干预 在于减少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预防再次发生
,包括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出院病历或门诊处方 ,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等。
注意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流程
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 ➢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
1. 耐激素排斥反应和器官移植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2.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3.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北京市专项医疗处方点评指南

北京市专项医疗处方点评指南(试行)二0一三年制订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点评标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二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为血液制品。
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的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的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表1 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药物主要药理作用
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
人免疫球蛋白可将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
一定的作用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本品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
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成纤维蛋白,在凝血因子Ⅷ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人凝血因子Ⅷ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Ⅷ作为一辅因子,参与凝血因子Ⅹ的激活,从而使凝血过程正常进行。
输用每公斤体重1个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可使循环血液中的因子Ⅷ水平增加2%~2.5%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理作用与人凝血因子Ⅷ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品:1.不含von willebrand因子;2.含BHK或CHO 蛋白;3.不含红细胞凝集素(抗A、抗B)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本品含有维生素K依赖的在肝脏合成的四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上述任何一个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障碍。
输注本品能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浓度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是人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猪或兔所获的抗血清(ALS)精制而成,可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特异性破坏淋巴细胞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
5.《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三、点评方案
1.抽样频率:1次/月;
2.抽样范围:上一月所有血液制品处方(含住院医嘱);血液制品处方选取标准:使用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的处方。
3.抽样方法:全样本或随机抽样;
4.点评方法:根据本指南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按要求填写《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登记表》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统计表》。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点评要点】
五、工作表格
点评表1: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登记表
点评表2: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统计表
点评表1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登记表
登记日期:处方科室:处方医师:药师签名:点评表2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