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探讨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的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
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在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并重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针对仪器分析这门具有鲜明应用性和技术性的专业课程,我们旨在探索其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与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文首先将梳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明确其在高等教育及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定位与作用,特别是其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随后,我们将结合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分析该课程在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与课程思政理念的契合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融合难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课程思政融入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法:选取与仪器分析相关的科研实例、工业应用或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度剖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伦理、环保意识、创新思维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其在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实验室文化塑造:借助实验室规范操作、团队协作、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强调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安全规定等行为规范,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
跨学科整合:联系仪器分析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的交叉应用,展示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兴趣,培养其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
项目式学习与社会实践: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探究性实验项目或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愿。
二、仪器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的理论基础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八)《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八)《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仪器分析》是化学、环境、材料、生物、地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测定物质的组成、含量、状态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应用仪器测试结果进行简单理化分析的能力等。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在高精密仪器设备领域的现状,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对事物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案例说明《仪器分析》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在本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知识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讨的重要内容。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经过多次的研讨,基于本课程讲授分析仪器之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本出发点,以弘扬科研报国的情怀为使命,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思政建设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关于辩证统一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并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科技发展简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期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事物科学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教学目标▪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有关概念;▪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掌握初步的仪器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学生科学、辩证统一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除旧布新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策略专业课中该如何引入思政的元素,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本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拟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论、辩证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本领,提高学生对事物认知的综合分析水平和能力,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浅谈《仪器分析》课程改革
浅谈《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摘要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课程也应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
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成绩考核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随着各种分析仪器方法的出现,仪器分析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现代实验化学的重要支柱。
仪器分析课程已成为化工类、食品类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成绩考核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一、教材选用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基本依据。
要想教好一门课,选用的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往往要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
因此可以说教材选用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学习的要求不同,选用的教材也不同。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因此不仅要掌握常用仪器的分析原理、仪器组成、基本操作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选择,更应该关注新型分析仪器的应用和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用“1+4”教材选用模式,即一本主讲教材,4本辅助教材,且不断更新辅助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应力争遵循两个原则,即“广而新”原则。
“广”即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各类基本仪器的原理、仪器构造和应用特点,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好基础。
“新”则是向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分析仪器最新应用,可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发展的新方向及动向。
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实验指导书的合理编排,另一方面是实验项目的设置和筛选。
因不同院校所使用的分析仪器设备类型、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有所差异,高等院校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受到限制,给教师指导和学生预习带来不便,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对于实验课,可根据各自学校实际情况行合理编排实验指导书。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对仪器分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其中的融合方式和实施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课程思政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仪器分析,并探讨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仪器分析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讨、融合、学习促进、影响、实施策略、实践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各种现代仪器设备可以对物质进行精准的检测和分析。
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化学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中,仪器分析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仪器分析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快、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仪器操作繁琐等。
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仪器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提升仪器分析教学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仪器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快速准确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而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仪器分析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实验课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具体设计思路分 为 三 个 阶 段:分 析 阶 段、规 划 阶 段 和 反 馈 阶段。分析阶段分 别 从 社 会、学 生 和 课 程 本 身 进 行 分 析;规 划 阶段则对课程的育人目标以及本实验的育人目标进行设定,并
找到与实验课程内容的切入点,同时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 程进行设 计;反 馈 阶 段 是 在 方 案 实 施 后 对 教 学 方 案 反 馈 与 修正。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mainproblemsofmoderninstrumentanalysisexperimentcourseinthecurricularideological andpoliticaleducationreform.Thereform andexplorationarecarriedoutfrom thefollowingaspects:theideaandgoalof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teachingideasandmethods,teachingevaluationandassessment,teachingcharacteristicsand innovation,teachingeffectandpromotion,andteachingreflection.Theteachersshouldpermeatecurricularideologicalandpolitical educationinalllinks,andthenplayanimportantroleofcurricula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promotingofteaching. Keywords:moderninstrumentanalysisexperimentcourse;curricula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form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现代仪器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思想品质和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根本原则、价值观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科学与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对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思政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亲自操作仪器设备,真实地感受仪器分析的魅力和实用性。
同时,引导学生对仪器分析中的关键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困难与挑战,帮助他们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其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仪器分析作为一门前沿的科学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仪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
通过学生的科研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专业追求。
最后,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社会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仪器分析对社会问题解决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浅谈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的课程思政
浅谈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的课程思政浅谈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的课程思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仪器分析作为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和科学基础领域,逐渐成为了化学类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而这门课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加入了课程思政的要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背景是时代进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仪器分析作为化学分析领域的核心课程,其核心内容和基本原理也在不断更新与推进。
而仪器分析课程之所以需要融入思政要素,是因为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首先,仪器分析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卓越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能力。
而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些素养,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政教育。
例如,在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尊重和爱护实验设备,并对实验中的风险有一定的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安全观念与实验操作习惯。
同时,仪器分析实验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仪器的使用特点进行仪器参数的调节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仪器分析课程思政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和学术伦理道德,尊重学术规范。
在仪器分析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诚实、正直地对待实验结果,不得篡改、伪造或者夸大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还需要在科研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不得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守法、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再次,仪器分析课程思政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仪器分析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科学、准确和有效的分析数据。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将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养。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理论基础仪器分析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测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仪器分析领域的发展迅猛,技术日新月异,学生需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行业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成为了当前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思想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教育是社会思想传承与更新的重要手段。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敬畏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同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有机结合。
人文精神也是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通过仪器分析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精神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介绍仪器分析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以上理论基础为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撑,下面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仪器分析教学中。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而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推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1. 以仪器操作为主在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对仪器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宏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大多把授课的主要内容放在了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上,而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仪器为何如此设计,它的实质是什么。
导致学生缺乏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综合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
2. 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学习方式的呆板性,学生们往往对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仪器操作技能学到手,而对于仪器分析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
3. 缺乏综合素质仪器分析技术是一门高精尖的学科,学习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工作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培养出这些素质。
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呆板等问题,急需对教学进行改革,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正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三、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理解仪器分析的社会意义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分析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技术对社会的意义,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和责任感。
2. 融入仪器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仪器分析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仪器分析”课程的科普式教学及其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入
“仪器分析”课程的科普式教学及其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入“仪器分析”课程的科普式教学及其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入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以其实验性强、应用性广受学生喜爱。
然而,仪器分析的教学一直面临着挑战,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仪器的原理与操作,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科普式教学及其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入。
一、仪器分析的科普式教学1. 科普式教学的定义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通过简明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
科普式教学则是将科学普及的教学理念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科普式教学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仪器分析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然而,科普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体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在讲解质谱仪的原理时,可以通过展示仪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让学生观看实际的工作过程,直观感受到质谱仪是如何进行样品分析的。
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质谱仪在污染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直接接触仪器,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还能够了解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科普式教学的优势与挑战科普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然而,科普式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条件,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实践经验。
其次,要将科普式教学与考核和评价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科学融入1. 课程思政的定义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以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仪器分析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在这一领域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以期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二、仪器分析教学的特点仪器分析是化学、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通过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和测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仪器分析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仪器分析教学既包含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操作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还要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精细和严谨。
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需要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因此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细致性和严谨性。
3. 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仪器分析的实验结果往往是一系列的数据,学生需要学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从而得出结论,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仪器分析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细致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仪器分析实验操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和细致性,而这些都需要正确的实验态度来支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宣讲和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的强调,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事故案例,以此警示学生在实验中要格外小心谨慎。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提升自身素质。
2. 强化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的重要性仪器分析实验的结果 often 是一个个数据点,需要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思政理论融入到各种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同样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仪器分析课程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作用。
1.科技创新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仪器分析课程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教授学生各种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重心,让他们认识到科技创新并非只是个人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从此,学生应确立一种“科技报国”的思想,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价值。
2.仪器分析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仪器分析的技术和成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生产,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仪器分析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研发的科技成果应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以科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通过仪器分析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的论文写作从仪器分析教学实践出发,通过科学论文的写作,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到仪器分析和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
接着引导学生撰写有关“科技报国”的论文,梳理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将仪器分析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职责和使命。
2.组织实验室“课外开放日”活动,助力普及科技知识在实验室进行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向他们普及科技知识。
通过活动的开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社会公众,都可以了解到实验室的技术研发成果,并从中获得科学启发和思想激励。
这种活动既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仪器分析技术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公众对于科技的认知和了解。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了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许多高校开始将课程思政与仪器分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对此笔者也有所实践与体会。
1.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以一些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实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
例如介绍有关食品、药品、化妆品中含有污染物、有害物质或不错的品质时,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老师们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了解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并激发他们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过程能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其政治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我们多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
他们不仅能积极地参与实验操作,还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许多学生会因此对科学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3.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本科生在课程学习时要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在职业生涯中,只有具备各种素质才可能成功。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讲授专业知识,还会强调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等。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职业生涯中有良好的发展。
二、实践探讨1.加强实验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器分析课程是和其他实验性教学相通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实验授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仪器操作技能,更要求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奋努力精神,以及尊重客观事实等方面的素质。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扩大学生的身心文化学科,特别是法制、德育、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范围,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实用化,丰富学生的教育内容,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重要的仪器分析技术,并通过实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仪器分析除了纯粹的技术和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这就需要思政课给予教育的帮助。
思政课可以向学生介绍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向学生介绍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仪器分析技术,让学生意识到仪器分析对于保证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他们对仪器分析的认同和理解。
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可以通过讨论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仪器分析技术来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以及如何提高环境安全水平等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意识到仪器分析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支撑。
思政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的伦理道德问题。
可以通过讨论仪器分析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仪器分析工作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还可以讨论仪器分析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诚信的意识,避免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等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
思政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思政课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思政课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在仪器分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仪器分析的社会意义和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思政课可以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道德观念。
思政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融入思政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认识仪器结构的思政元素
认识仪器结构的思政元素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隐藏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需要教师运用德育思维,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加工,才能提炼出与之对应的思政元素。
为此,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认真梳理研究,明确课程德育目标,着力探寻思政元素的生长点,提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仪器分析课程德育目标定位为:培养行业所需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习惯,敢于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意识的新时代检测人才。
围绕课程德育目标,从仪器发展史、鲜活事例、政策法规、经典人物事迹、实践活动等方面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一是从仪器分析发展史中培养学生坚定中国心,增强民族自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十分重视分析仪器的研制工作,很多大型的科学分析仪器从最初的仿制改装,到现今的自主研发,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原子荧光分析仪,在某些性能指标方面已能媲美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挖掘每个章节中的分析仪器的发展史,可以帮助学生崇德增信,建立爱国思想,同时告知学生多项关键技术仍为发达国家所垄断,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二是通过鲜活案例、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安全事件社会关注度高,以图片或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教育作用]。
通过分析曝光在公众视野内的安全事件,如台湾塑化剂事件、齐二药事件、毒胶囊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婴儿霜大头娃娃事件等,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同时教导学生要修好个人品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仪器分析技术,在以后的质检舞台上,以精湛技术依法检测,成为人民健康和安全的守护神。
三是紧扣课程知识点,从知识点中提炼出认识论、方法论,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如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的。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摘要】本文以为主题,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方法探索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在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方面,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教育他们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而社会责任教育则强调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达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
指出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是成功的,并呼吁更多的教师关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实验室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教育、结论。
1. 引言1.1 引言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讨尤为重要。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仪器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生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索、师生互动、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探讨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化学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之一,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仪器分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索、师生互动、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展开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一、思政理念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广泛、面向实际的实验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涉及到仪器的原理、设备的操作和实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理念来引导和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思想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首先,可以在仪器分析的课程中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需要重视知识的内涵和思想的外延,注重将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讲解电化学分析时,可以强调其在水质监测、金属材料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断尝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操作细节进行解答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深入理解。
最后,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创造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发言,交流思想,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践探讨难点在实践探讨中,应该注意一些难点和问题。
首先,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
如何平衡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实践的展开,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计划,从理论讲解到实验实践的衔接与组织上下大功夫。
其次,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课程和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思政理念。
例如,在教授光谱学原理的时候,可以着重强调物质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环保,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摘要:《仪器分析》是化学、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开发《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思政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
因此,在高校课程改革中,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在价值引领、品行和品格的培养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和水平3。
《仪器分析》是基于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等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其通过一定的测试仪器,获得物质在定性、定量、形态及结构等方面的信息,是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4,5。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仪器分析已经成为许多学科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测试手段之一。
然而,《仪器分析》课程自身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析原理、仪器构造等方面的内容讲解较多,而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内容不足。
因此,对仪器分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构建覆盖
面广、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体作用,提高专业课程
思政育人效果6。
提高《仪器分析》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专业课主讲教师是课程思政改
革与实施的主体,其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十分重要。
在专
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讲讲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
主的教育思路,不能只做传授技能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要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
位的帮助。
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思政意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
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注意自我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守法,在科研过程中遵守学术规范。
此外,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熟悉分析仪器的原理、构造、使用和分析方法,
时刻关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前沿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并将
其融入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渗透
思政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仪器分析》课程中思政元素引入。
在《仪器分析》的教学改革中,在课程
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
文素养的培养、环保理念、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
想与方法论。
如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学习中,通过介绍光谱法
的发展及其在金属元素定性定量中的重要应用,引出以应用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与此同时介绍我国在该领域中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在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学习过程中,在讨论影响
荧光发光强度的因素时,荧光染料的浓度会对荧光的强度产生影响,荧光分子的
浓度越大,发光强度越强,然而,荧光分子浓度过大时,会引起荧光分子间的自
淬从而导致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因此在这些内容的讲解与讨论过程中,给学生灌
输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另一方面,荧光分析法在疾病的诊
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荧光信号分子在肿瘤的原位诊断、引导肿瘤切除等前沿
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应用;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而用于该病毒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荧光发光分析法,结合我国在新冠病毒检
测与治疗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凸显了我国在荧光分析领域的卓越贡献,使学生深
入体会到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在讲到色谱分析法时,以因
食用三聚氰胺“毒奶粉”导致大头娃娃的社会痛点,引入色谱分析技术,授课内
容除介绍色谱分析检测相关专业知识外,还要突出造假给生命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对分析检测人员责任意识的审视。
在介绍色谱仪的发展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我们国家在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生产
上的现状,分析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进而引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使同学们
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以《仪器分析》课程为载体,通过在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设计优化及授课内
容更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保理念
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提
高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2-06).
【3】许贺, 王冬芳, 谢学辉, 蔡冬清.“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与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15, 13-20.
【4】李婧, 肖龙泉, 李红梅, 王新惠, 李云成, 刘达玉. 仪器分析课程融
合思政教学探索[J]. 广州化工, 2023, 51, 265-267.
【5】来守军, 关晓琳, 费翔, 李乔, 雷芸, 李姗姗. 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的探索-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 1, 310-311.
【6】刘宝林, 宋丹萍, 李维杰, 袁敏, 宋晓燕, 姚秀雯. 现代仪器分析课
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J]. 大学化学, 2021, 36, 2005020.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K2020SZ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