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钢轨

概述

轨道是铁路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轨道是由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组成。它的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俩运行,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荷载,并把它传布给路基或桥隧建筑物。轨道必须坚固稳定,并具有正确的几何形位,以确保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

钢轨是轨道的主要部件,用于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并将所承受的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接触面。

轨枕是轨道结构的重要部件,一般横向铺设在钢轨下的道床上,承受来在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两股钢轨的相对位置。轨枕主要有木枕和混凝土枕两类。

联结零件是联结钢轨或联结钢轨和轨枕的部件。前者称接头联结零件,后者称中间联结零件(或扣件)。其作用是有效地保证钢轨与钢轨或钢轨与轨枕间的可靠联结,尽可能地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阻止钢轨相对于轨枕的纵横向移支,确保轨距正常,并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充分发挥缓冲减振性能,延缓线路残余变形的积累。

防爬设备能有效地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纵向的相对移动,制止钢轨爬行。

道床是轨枕的基础,在其上以规定的间隔布置一定数量的轨枕,用以增加轨道的弹性和纵、横向移动的阻力,并便于排水和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主要材料有碎石和筛选卵石等。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加一股轨道时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在铁路站场布置中应用极为广泛。它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钢轨的基本功能及基本要求

钢轨是铁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钢轨必须为车轮提供连续、平顺和阻力最小的滚动表面。在电气化铁道或自动闭塞区段,钢轨还可兼做轨道电路之用。

钢轨的工作条件十分复杂。车轮施加于钢轨上的作用力,其大小、方面和位置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引起都有和机车车辆与轨道的相互作用有关。除轮载外,气候及其他因素对钢轨受力也有影响,例如,轨温的变化可以使钢轨内部产生很大的温度力,特别是无缝线路上。钢轨是作为一根支承在连续弹性基础或点支承上的无限长梁进行工作的。它主要承受轮载作用下的弯曲应力,但是也必须有能力承担轮轨接触点上的接触应力,以及轨腰与轨

头或轨底连接处可能产生的局部应力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温度应力。在轮载和温度力的作用下,钢轨产生复杂的变形:压缩、伸长、弯曲、扭转、压溃、磨耗等。为使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钢轨除必须充分发挥上述诸功能外,还应保证在轮载和轨温变化作用下,应力和变形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值。这就要求钢轨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能。机车依靠其动轮与钢轨顶面之间的摩擦作用牵引列车前进,这就要求钢轨顶面粗糙,使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但对车辆来说,摩阻力太大会使行车阻力增加,这就又要求钢轨有一个光滑的滚动表面。从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出发,钢轨仍应维持其光滑的表面,必要时,可用向轨面撒砂的方法提高机车动轮与钢轨之间的粘着力。

钢轨依靠本身的刚度抵抗轮载作用下的弹性弯曲,但是为了减轻车轮对钢轨的动力冲击作用,防止机车车辆步行部分及钢轨的折损,又要求钢轨具有必要的弹性。车轮与钢轨之间接触面积很小,而来自车轮的的压力却十分巨大,为使钢轨不致被压陷或磨耗太快,钢轨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但硬度太高,钢轨又容易受冲击而折损,因此,要求钢轨具有一定的韧性。根据经济合理原则,还应做到钢轨断面设计合理,价格低廉,轻重齐备,自成系列。钢轨的类型,以每米大致质量kg表示。目前,我国铁路的钢轨类型主要有75kg/m、60kg/m、50kg/m及43kg/m。为完成上述功能,对钢轨质量、断面、材质三要素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高速、重载运输的要求,钢轨正向重型化发展,目前世界上最重型的钢轨已达到77.5kg/m,线路上逐步铺设75kg/m钢轨。

(二)钢轨断面设计原则

作用于直线轨道钢轨上的力主要是竖直力,其结果是使钢轨挠曲。因为钢轨被视为支承在连续弹性基础上的无限长梁,而梁抵抗挠曲的最佳断面形状为工字形。因此,钢轨采用工字形断面,由轨头、轨腰和轨低三部分组成。钢轨断面设计应满足下面要求。

钢轨断面图

钢轨断面尺寸及特性

钢轨头部是直接和车轮接触的部分,应有抵抗压溃和耐磨的能力,故轨头宜大而厚,并应具有和车轮踏面相适应的外形。钢轨头部顶面应有足够的宽度,使在其上面滚动的车轮踏面和轨头顶面磨耗均匀。钢轨头部顶面应轧制成隆起的圆弧,使由车轮传来的压力更能集中于轨轴。钢轨被车轮长期滚压以后,顶面近似于200~300mm半径的圆弧。因此,在我国铁路上,较轻型钢轨的项面,常轧制成一个半径为300mm的圆弧,而较重型钢轨的顶面,则用三个半径分别为80、300、80或80、500、80mm的复合圆弧组成。

为使钢轨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钢轨腰部必须有足够的厚度和高度。轨腰的两侧为曲线。轨腰与钢轨头部及底部的连接,必须保证夹板能有足够的支承面。

钢轨底部直接支承在轨枕顶面上。为保持钢轨稳定,轨底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并具有必要的刚度和抵抗锈蚀的能力。

钢轨的头部顶面宽(b)、轨腰厚(t)、轨身高(H)及轨底宽(B)是钢轨断面的四个主要参数。钢轨高度应尽可能大一些,以保证有足够的惯性矩及断面系数来承受竖直轮载的动力作用。但钢轨愈高,其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愈差。轨身高与轨底宽之间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一般要求轨高与轨底宽之比为1.15~1.20。为使钢轨轧制冷却均匀,要求轨头、轨腰及轨底的面积分配,有一个较合适的比例。

(三)钢轨的材质和机械性能

钢轨的材质和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钢轨的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能、金属组织及热处理工艺。

钢轨钢的化学成分除含铁(Fe)外,还含有碳(C)、锰(Mn)、硅(Si)及磷(P)、硫(S)等元素。碳对钢的性质影响最大。提高钢的含碳量,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及硬度均迅速增加。例如,当含碳量从0.35%增加为0.65%,可使平炉钢轨的耐磨性能提高60%。但含碳量过高,也会使钢轨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性显著下降。因此,一般含碳量不超过0.82%。

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去除有害的氧化铁和硫夹杂物,其含量一般为0.6%~1.0%。锰含量超过1.2%者称中锰钢,其抗磨性能很高。

硅易与氧化合,故能去除钢中气泡,增加密度,使钢质密实细致。在碳素钢中,硅含量一般为0.15%~0.30%.提高钢的含硅量也能提高钢轨的耐磨性能。

磷与硫在钢中均属有害成分。磷过多(超过0.1%),使钢轨具有冷脆性,在冬季严寒地区,易突然断裂。硫不溶于铁,不论含量多少均生成硫化铁,在985℃时,呈晶态结晶析出。这种晶体性脆易溶,使金属在800~1200℃时发脆,在钢轨轧制或热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废品。所以磷、硫的含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表中除U71、U74为碳素钢外,其他均为提高锰、硅含量或增加铜含量的中锰、高硅或含铜合金钢。

钢轨钢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极限σb、屈服极限σs、疲劳极限σr、伸长率δ5、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性(落锤试验)αh及硬度等。这些指标对钢轨的承载能力、磨损、压溃、断裂和其他伤损有很大的影响。

钢轨接头处轮轨冲击力很大,为加强接头处钢轨的抗磨能力,在钢轨两端30~70mm范围内进行轨顶淬火,淬火深度达8-12 mm。

为提高钢轨耐磨和抗压性能,还应对钢轨进行全长淬火处理。它是采用电感应加热的方法,以局部改变轨头钢的组织,从而提高钢轨的强度和韧性。

综前所述,为适应高速、重载的需要,钢轨要重型化,但钢轨重型化后,若不采用强化技术,又会带来其它的问题。由于重型钢轨的刚度大,相应弯曲变形较小,列车车轮对钢轨的动力作用大部分作用在轮轨接触区,同时由于重型钢轨扭转中心接近轨底,轨尖产生的纵向正应力远远大于轨底的纵向正应力,从而加速了重型钢轨轨头病害的发展。一般来讲,钢轨愈重,钢轨的伤损数量减少,但接触疲劳伤损总数的比例提高。如前苏联实现钢轨重型化后,钢轨伤损总数量大量减少,但50kh/m、65kg/m、75kg/m钢轨的轨头伤损却分别占伤损总数的75%、80%、94%。重型钢轨的强化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钢轨合金化,它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能源消耗少,钢轨整体强化,表层硬度均匀,可焊性好;二是碳素钢热处理,这种方法也可获得同样的高强度和表面硬度,同时韧性好,节省合金,适于大批量生产。冶金学原理及冶金工业生产实践认为:如不改变钢种,单凭碳素钢热处理,很难再大幅度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