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意与境中的城市印象——《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5.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品悟词人的不同情怀,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的历史兴亡悲情。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和风格,探究从意象组合及意境的营造中赏析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

3.比较阅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意境的体察,鉴赏两首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会运用日常逻辑思维解答语文问题。

【教学过程】一、城市印象中察意与境1.“城市名片"一度比较流行,如武汉的热干面、黄鹤楼,同学们随着父母也到过一些城市,对哪些城市有哪些印象?预设:城市印象,基本停留在建筑和美食,建筑是城市的灵魂,美食是各地风物的代表。

2.按照意象和意境来看,建筑和美食主要是哪一类?预设:意象类。

3. 涉及到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我们往往以“繁华”“热闹"宁静”等词显其妍媸。

这是从意境入手,并在描述中,掺杂着我们的主观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城市名片"导入“意象”“意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性,并运用日常思维逻辑解读诗歌。

)今天,我们就用日常思维来解读《望海潮》与《扬州慢》中的意与境。

二、意与境中探城市印象1.请同学们朗读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从中各选择一个词语为两位词人笔下的杭州和扬州城设计名片。

预设:繁华:钱塘自古繁华空城:都在空城(萧条:入其城,则四顾萧条)2.请同学们朗读文本,小组探讨分析:杭州城的“繁华”和扬州城的“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3.诗歌赏析中,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比较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介绍《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比较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第二章:《望海潮》诗歌解析2.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望海潮》的背景和作者林升。

2.2 诗歌主题和情感分析分析《望海潮》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大海的向往。

2.3 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望海潮》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夸张、比喻等。

第三章:《扬州慢》诗歌解析3.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姜夔。

3.2 诗歌主题和情感分析分析《扬州慢》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扬州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3 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扬州慢》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等。

第四章:比较阅读4.1 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比较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作者对故乡和时光的不同表达。

4.2 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比较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诗歌的表达技巧和风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5.2 拓展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兴趣。

6.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首诗歌进行讨论和分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6.3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代表将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斟酌字句,积累词语,品评古诗词之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2. 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感情力量,获得阅读鉴赏的审美体验。

3.把握诗词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其当代价值,认识古诗词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异同,明确城市兴衰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研读赏析两首古诗词,品味咀嚼其中丰富的意蕴,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柳永的《望海潮》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为写作对象的词,南宋姜夔自度曲《扬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为题材的词。

这两首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宋词,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尽管内容不同,意趣相异,但都是怀古伤时的城市主题佳作。

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两首经典宋词。

二、文本研讨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圈画关键词语,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

1.放声朗读这两首词,读后交流: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

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

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

⑵《扬州慢》压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

2.学生分享感受,完成下面表格。

3.这两首的感情不同,意境迥异,这是什么造成的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入学习活动二。

)学习任务二:比较意象,探讨意境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目标:1. 理解《望海潮》《扬州慢》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 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特点、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3. 比较两首词的异同,探讨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1. 分析《望海潮》《扬州慢》的词牌特点和意象运用。

2. 比较两首词的异同,探讨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望海潮》《扬州慢》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风格。

2. 深入剖析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望海潮》《扬州慢》的词牌特点、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及时代背景。

2. 参考资料:有关《望海潮》《扬州慢》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词的了解和欣赏。

2. 介绍本课主题:比较阅读《望海潮》《扬州慢》。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扬州慢》,理解词意,体会情感。

2.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望海潮》《扬州慢》的词牌特点。

2. 分析两首词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四、比较阅读(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剖析《望海潮》《扬州慢》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望海潮》《扬州慢》的艺术特色。

2. 分析两首词的历史价值。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两首词的历史意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首诗的背景、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的背景、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阅读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望海潮》背景与主题2.1 《望海潮》背景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以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环境。

2.2 《望海潮》主题分析《望海潮》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扬州慢》背景与主题3.1 《扬州慢》背景介绍姜夔的生平背景,以及《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环境。

3.2 《扬州慢》主题分析《扬州慢》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扬州城市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第四章:意象与表现手法比较4.1 《望海潮》与《扬州慢》意象比较分析两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大海、扬州城市等,比较其差异和特点。

4.2 《望海潮》与《扬州慢》表现手法比较探讨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如运用典故、描绘景色等,比较其异同点。

第五章:小组讨论与总结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2 总结对整个比较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深度分析与批判性思维6.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在语言、情感、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6.2 评价与批判鼓励学生对两首诗进行评价和批判,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能够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特点、韵律节奏和意象运用。

(3)能够比较两首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特点和意象运用。

(2)通过比较阅读,探讨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词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魅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 两首词的词牌特点、韵律节奏和意象运用。

3. 两首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词的词牌特点和意象运用的分析。

2. 比较阅读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了解词牌特点、韵律节奏和意象运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两首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两首词的优美诗句,感受古代词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对两首词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诗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2)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望海潮》与《扬州慢》群词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与《扬州慢》群词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与《扬州慢》群词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六课时:吟赏江南,书写城市诗意美——《望海潮》与《扬州慢》群词阅读【课时定位】本课时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第6 课时,也是第二课段“探究:比较阅读,探寻诗意"中的第4 课时。

在领略了先秦诗歌、汉乐府诗歌与唐诗风采后,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宋词韵律之美;赏析美景,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在感悟美、寻找美、赏析美后,学生能尝试填词来创造美。

本课时也为后面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感悟诗词韵律之美。

2.品味赏析,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

3.比较探究,明确词作异同点,理解诗人书写城市的情怀。

4.发现诗意,尝试学以致用,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吟诵,感悟诗词韵律之美。

2.品味赏析,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

3.比较探究,明确词作异同点,理解诗人书写城市的情怀。

教学难点发现诗意,尝试学以致用,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课前作业】学生合作填表,探究两首词作的异同点。

【教法学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情境支架】领略宋词特色,明确研习任务如果说唐诗是气势壮阔的黄河,那么宋词就是优美秀丽的富春江;如果说唐诗是巍峨磅礴的泰山,那么宋词就是玲珑雅致的桂林山峰;如果说唐诗是高耸入云的松柏,那么宋词就是风姿绰约的杨柳。

今天我们研习宋词名篇,并以“醉美家乡”为主题,尝试用填词的方式赞美家乡蚌埠,向学校《深读周刊》中的“创作园地"栏目投稿。

【学习任务一】:吟赏江南名胜,探寻书写方法活动1:吟诵佳作,体会江南诗韵提问:透过词作,我们知道柳永写钱塘即杭州,姜夔写的是扬州。

你对江南的杭州与扬州的感觉是什么?请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

明确:《望海潮》中的杭州繁华美好、诗意盎然;《扬州慢》中的扬州是荒凉萧条的空城。

提问: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这样的诗意之感呢【资源支架1】“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望海潮》和《扬州慢》词牌名分别为二人首创,两首词作也极富声韵之美。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1、《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化用 ① “过春风十里”化用自“春风十里扬州路”,写扬州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
②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化用自“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和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写扬州的娉婷少女,也写扬州风流缱绻、 如梦似幻的市井生活;
③ “二十四桥仍在”化用自“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扬州优雅 秀丽的风物和闲逸浪漫的文化氛围。
初读感知读文本,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 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繁华 《扬州慢》:“入其城,则四顾萧条”——扬州萧条
逐句分析,分析杭州城“繁华”的表现?扬州城“萧条”的表现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巇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夸张、点染、点面结合、虚实、铺叙、烘托渲染
新课导入
01
写作背景
03
内容分析
05
情感探究
07
作者简介
02
诗歌诵读
04
手法鉴赏
06
课堂总结
08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城市铭刻了人生的风景,无 论是斑驳陆离的过去,还是璀璨光华的现在,抑或无可 预知的未来。那些有关人的记忆,有关城市的记忆,散 落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刻写进一卷卷史册里、抒写 于一篇篇诗词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丹心一片家国情——《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这两首词均以城市为表现对象。

词这一文体的繁盛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柳永的《望海潮》虽为投赠、干谒之作,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北宋中期世道太平、市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现实。

然而盛衰无常,人类发展史上,许多繁华一时的大都市都曾遭遇严重的破坏乃至毁灭。

姜夔的《扬州慢》就将一座同样“自古繁华"的城市屡遭兵燹后的惨状呈现出来,并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这是关于城市的不同书写和记忆,相互映照,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学情分析主要讲解内容是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疏通词意、把握情感与主要艺术手法,如点染、铺排、用典、对比和虚实结合等。

前两课的铺垫给学生搭建起比较阅读的平台,降低比较阅读的难度,让学生真正能够有效表达。

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把握情感。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之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加强对诗意的探寻,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语:谈及宋朝,现代人的态度很明显地分为两类。

一类人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另一类人则大爱宋朝,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就是宋朝。

原因很简单,你可以在通宵达旦的夜市里走进美食一条街、在勾栏瓦肆里风花雪月,你也可以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生活美学。

我们知道,从唐到宋,是“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投射到文学上,文学重心逐渐下移,市井文化勃兴,表现城市文化的诗词不绝如缕,柳永的《望海潮》更是成为文学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为写作对象的词。

南宋姜夔自度曲《扬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为标题和题材的词,尽管风格情感和柳词截然相反,但却成为怀古伤时的城市主题佳作。

今天,我们就将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做比较阅读,一起来探究词作背后的城市文化与家国情怀。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一座城,一首诗——《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朗读两首词,理解词作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2. 比较分析诗词的意象与意境,鉴赏表现手法。

3.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教学难点:鉴赏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无限,每一寸山河,每一处风景,都牵动着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

当一个人与一座城相遇,便产生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当一座城市,有了诗词的浸润,便拥有了超越时空的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读出诗人的悲欢哀乐,还可以读到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以及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仅凭一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记住一座素未蒙面的城市。

(飞花令)下面我们来想一想,有哪些含有城市名或地名的诗句,让我们印象深刻。

(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说的几句诗都是描写杭州和扬州的,这两座城市不仅风光秀美,更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驻足,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柳永和姜夔的笔触,走进两首诗,走进两座城。

(二)学习任务一:诵读感知,体味声韵美我们都知道,“词”又称“曲子词”,最初是配乐演唱的,所以词具有很强的音韵美。

而柳永和姜夔又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写词更是讲究音韵和谐。

活动一:推选最佳朗读者1、自由诵读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韵脚。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3、每组推选一位朗诵者进行创意诵读,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推选出“最佳朗诵者”。

明确:《望海潮》感情基调比较昂扬,应该读得轻快一点,语调上扬。

韵脚为ua,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适合表达自由、愉悦的感觉;《扬州慢》比较悲伤,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品读词中双城,体悟城市诗意——《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品读两首词的意象,体会词的不同意境及手法特点。

2.能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词人情怀,理解词作的文化价值。

3.能发现自己生活的城镇的诗意并选择一定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比较两首词在意境和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掌握比较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词人情怀,理解词作的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任务思考这两首写宋城的词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

查阅资料,了解扬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在宋代的发展与地位。

课堂导入城市的诗意(1分钟)有没有一座城市或乡镇曾经触动过你的心灵,让你产生过忧愁、喜悦或其他情感体验?如果你曾被触动,这座城市就在你眼中具有了诗意。

本节课通过对两首宋词的对照欣赏,启发我们去发现并表达一座城市的诗意。

这两首写城市的词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你觉得哪一首更具诗意?学生选择,代表简答。

引导学生进入寻找诗意的情境任务一:立足意象意境,比较词作异同活动一:连线,回顾并比较内容(6分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感受呢?(内容、形式)先来回顾两首词的内容,比较它们在内容上的异同。

1.根据提示,用原词句填空(或连线)。

《望海潮》总写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及长期繁荣的历史:总写城市风貌:地理优势:商业经济状况:西湖风光:百姓生活:长官生活:感慨寄怀:《扬州慢》城市地位、声名:城市总体景象:城市遭遇:傍晚景象:联想昔日景象:城市夜景:可制作内容连线复习梳理内容大意2.内容比较:同:城市身份地位、城市总体印象、城市自然风景、城市人文风景、情绪感慨。

异:《望海潮》空间变换,《扬州慢》时间推移——熟悉与初见;景物、人总体感觉不同;感慨不同。

活动二:品味意象,感受不同意境(18分钟)1.活动任务:(1)圈画意象,品味意象,感受意境意象(量、形、声、色、态),通过联想,充分感受意境(2)比较两首词在意象与意境上的差异《望海潮》对象意象选取特征意境表达杭州印象柳,桥,人家烟,画,参差十万繁华扬州印象荠麦青青荒凉2.学生汇报。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作业点评: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点评,我可以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点,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古代诗词,模仿课文的风格和主题,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望海潮》《扬州慢》的比较阅读课。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
首先,我感到很高兴的是,学生们对这两首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表明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色描绘产生了共鸣,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好奇心。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两篇课文的重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通过PPT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2)视频: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古代诗词朗诵、江南水乡的风光等。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况和互动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可以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以及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内容。
3. 测试评价:在课堂讲授结束后,我通过小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分析诗词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自然景色描绘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词中自然景色描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能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和教师指导,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2.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 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解读;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望海潮》和《扬州慢》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读: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 互读: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反馈,进行讲解和指导,深入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5. 比较阅读: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找出两首诗的异同,并阐述自己的观点;6. 拓展: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7.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的分析和阐述能力;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1.2 分析两首词的题材、主题和情感表达1.3 比较两首词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文本阅读与解析2.2 两首词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生平等2.3 分析两首词的题材、主题和情感表达2.4 比较两首词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发学生对两首词的兴趣和好奇心3.2 阅读与解析:《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文本阅读与解析3.3 背景介绍:介绍两首词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等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词的题材、主题和情感表达3.5 比较与分析:学生展示对两首词的比较分析结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4.2 学生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两首词的解析和比较分析的质量4.3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 参考书籍:相关古代诗词鉴赏书籍和学术论文5.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词鉴赏网站和在线资料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性问题: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6.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6.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两首词的比较分析。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文本细读: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注意词中的细节描写。

7.2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体验词中的情感。

7.3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词,体验创作过程,并分享作品。

7.4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与两首词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3)能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2. 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2. 比较阅读的方法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复习诗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望海潮》和《扬州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两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析比较: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比较阅读成果,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首诗的亮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6.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为自己喜欢的古诗创作一幅画,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课堂讨论的活跃度。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自主阅读《望海潮》《扬州慢》。

思考:同样是歌咏城市,《望海潮》写的是什么样的杭州城?《扬州慢》写的是什么样的扬州城?两位词人是如何描写的?各自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教学目标】1.品味两首词之美,在比较阅读中掌握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2.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了解文学的城市记忆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生活在苏州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城市。

对城市的了解,一方面源于我们现实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借助文学作品的记忆。

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以城市文学为核心不同,中国古典诗词是以乡土文学为主的,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并不多,城市文学处于一种他者地位,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与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同样是歌咏城市,这两首词在主题表达上有何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讨论阅读体验,内容比较:“盈”与“空”(一)检测课前阅读思考1.学生朗读两首词,纠正字音。

2.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点拨:筛选文本息,抓关键词。

阅读《扬州慢》小序。

依照两首词的写作内容,从分歧的角度归类,分析。

明确:《望海潮》描写了杭州城的“繁华”,表现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风景,繁华的市井,人民的安乐平和。

《扬州慢》小序中交代了扬州城的“萧条”,表现为:城外是“荠麦弥望”,扬州城不是城,似乎是乡村;城内是“寒水自碧”,一个“自”写出了无人欣赏的寂寞,而“戍角悲吟”,是说扬州城成了战争的前沿,在悲吟。

3.杭州城的繁华可以从诗句中提炼出一个词“盈”来表现,想一想,扬州城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表现其“冷落”呢?点拨: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扬州慢》所描写的劫后孤城的情景,进行提炼。

明确:空。

(二)比较“盈”与“空”在写作内容上,杭州城“盈”的是什么?扬州城“空”在何处?明确:杭州城的“盈”:景美——“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多——“整齐十万人家”;豪奢的物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精美的乐声——“萧鼓、菱歌、羌管”;歌舞泰平承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扬州城的“空”:城市荒凉——“尽荠麦青青”;人心惶遽——“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音乐变调——“渐傍晚,清角吹寒”;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依旧开,但早已物是人非……三、交流赏析,手法比较:“铺叙见长”与“明暗相映”(一)表现手法的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中国古诗词同类诗歌确有其共性,比如山水田园诗的“写景”,咏史怀古诗的“写古”等。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承平盛世与劫后孤城——《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感悟诗词韵律之美。

2.品味赏析,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把握情感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

3.感悟诗词内涵,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1.品味赏析,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把握情感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

2.感悟诗词内涵,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意的表达。

教法学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古诗有:“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些城市的美,已经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

古时的杭州有多美?《望海潮》流传至金国,金主完颜亮听了之后,非常倾慕如此美丽的风景,于是就南下攻宋,一度攻占扬州,这次入侵给扬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就有了《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将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做比较阅读,感受承平盛世与劫后孤城,一起来探究词作背后的家国情怀。

活动二:诗词阅读指导1.读作者与背景2.初读,读韵律、基调3.细读,读内容、手法、情感4.品味古人经典,厚植家国情怀活动三:阅读指导过程阅读指导一:读作者、读背景1.了解作者,包括名字号、籍贯、代表作品、创作特点,评价等。

2.了解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柳永(约987——约1053),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姜夔(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同一题材,别样情怀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

2.分析手法,体会历史兴衰。

3.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词大多表现乡土生活,描写城市的为数不多。

到了宋朝,文学重心下移,市井文化勃兴,描写城市的诗词开始涌现,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它们都以城市为写作对象,题材相同,但风格和感情却截然相反。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比较阅读,感受一下这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二.初读,把握基调
这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明确:《望海潮》:写了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感觉愉悦喜庆。

《扬州慢》:写了扬州的萧条冷落,读起来感觉伤感沉重。

三.再读,确定词眼
1.两首词中哪一句最能直接体现各自的情感主旨?(包括小序)明确:《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扬州慢》:黍离之悲
2. 这两首词的字眼分别是什么
明确:《望海潮》:繁华
《扬州慢》:空城
四.品读,深入探究
1.这两首词分别选用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繁华"和“空城”?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具体要求是:
①紧扣文本,抓住两首词中选用的意象进行比较,体会意境的不同;补充完善学案上的表格。

②组长主持讨论,组员积极发言,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代表人进行展示。

③时间:6 分钟。

表格展示具体如下:
2.小结:两首词在意象选取上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
意象上,《望海潮》专门选取美丽富庶的景物,《扬州慢》则把眼前实有意象和古人诗词中的意象叠加,既描写了眼前的萧条败落,也提到了昔日的繁华兴盛;
意境上,《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哀婉伤感的意境。

五.把握题材,探寻写作缘由:
请结合创作背景思考:这两首词各自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干谒词——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

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扬州慢》:感慨今昔咏史怀古词——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

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小结:正是因为写作目不同,虽然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但一首歌颂升平,一首感伤离乱;一首铺张华丽,一首曲折深婉;意境和情感都有显著差别。

六.诵读,感受情怀:
举行“朗诵大比拼"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每个小组选出朗诵最优者进行班内比拼。

2.参赛者两首词都要朗诵,朗诵出它们的不同风格。

3.各组组长依据下发的“诗词朗诵评价量表”给选手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分为最终得分,得分最高者当选“2 班超
级朗诵家",给予适当奖励。

七.课堂总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宋词遇到江南,真可谓诗情词意满江南!宋词中有烈火烹油的繁华兴盛,也有如泣如诉的亡国悲音。

城市的繁华没落,折射的是时代的兴亡更替。

无论是诗人的高歌赞美还是怀古伤今,都是他们家国情怀的体现,都值得我们学习!
八.当堂检测:
下列对《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但是一个写承平盛世,展现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一个写劫后孤城,描述了扬州的萧条败落;内容不同,旨趣相异。

B.《望海潮》有意选取了多个表现繁华富庶的意象相互连缀,共同营造盛世气象;《扬州慢》则实写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带来的创痛,营造了凄怆意境。

C.《望海潮》主要使用了铺叙手法,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扬州慢》则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诗人抚今追昔,将万千悲叹发为吟咏。

D.《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都是作者首创,极富声韵之美,虽然一个铺张华丽,一个曲折深婉,风格迥异,但都能展现出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九.迁移提升
(课下作业)从下列情景中,任选一处,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