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 北京大学教务部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各单位服务咨询电话一览表

北京大学各单位服务咨询电话一览表
**研究生院
6
《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国际战略研究院
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核磁共振中心
**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XX策法规XX
62758663
**办公室监察室
**巡察办公室
内部控制管理办公室
**组织部
**XX部
**XX部
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
保卫部
校园综合治理
服务热线
62755110;62756110
校外车辆入校
XX
**单位服务咨询电话一览表
单位
服务咨询电话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2751480;62754097
软件工程XX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
XX电话
校园报警电话
校园火警电话
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教务部
(含教务长办公室)
科学研究部
XX科学部
研究生院
继续**
XX
财务部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国际合作部
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实验
动物中心
A、B区(红湖)
中心办公室:
62756977-0;
C区(生科院负一层):
62755969—0
总务部
XX管理部
基建工程部
审计室
科技开发部
XX技术研究院
校办XX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教学提纲科目:国际法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为主,80%;课堂讨论占20%。

期中考试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占总成绩60%。

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国际法(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编纂、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近代国际法、现代国际法、丁韪良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强行法、《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联合国的原则)、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原则第三章国际法主体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上的国家、联邦、邦联、永久中立国、承认的概念、宣告说与构成说、承认的形式、承认的效果、不承认主义(史汀生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承认、国家继承、白板规则、“恶意债务”、政府继承第四章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基本权利的概念、侵略定义、人道主义干涉、不干涉、国家主权平等、自卫权与《联合国宪章》第51条、国际法上国家的管辖权(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第五章国家责任国家责任的概念、引起国家责任的条件、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国家行为、国家责任免除的情况、国家责任的形式、国际求偿、用尽当地司法救济、国际刑事责任问题、国际赔偿责任第六章国际法上的居民国籍、血统主义、出生地主义、双重国籍、无国籍、外因人、外国人的待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庇护、引渡的原则、难民第七章人权的国际保护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公约)、克减权、人权委员会、人权事务委员会、联合国“1503程序”、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第八章国际法上的领土领土的组成部分、国际河流、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五种传统方式、对领土主权的限制、边界与边境的概念、南极条约、扇形理论(扇形原则)第九章海洋法基线、内水、领海、无害通过权、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船旗国、公海自由、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第十章、第十一章航空与外空法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有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三个国际公约、外空条约(1967年)、有关外层空间的国际公约第十二章外交和领事关系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与根据、外交机关体系、使馆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使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领事职务与外交代表的区别、领事特权与豁免、特别使团第十三章条约条约的缔结程序、条约的加入、条约的保留、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的生效、条约的失效与无效、条约必须遵守、情势变迁原则第十六章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否决权、双重否决权、《联合国宪章》第十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任意强制管辖权、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第十八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内容、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联合国宪章》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个人资料李红云,女,1951年10月13日出生1969年4月1日参加工作1973年读大学本科 1988年7月取得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到北大法律系工作1992年7月任讲师 1995年8月被评为副教授1998年9月被学校聘为“国际法”课程主讲人兼职:在1995年1月成立的“中国海洋法学会” (国家一级学会)中当选为学会理事2000年8月在中国海洋法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2000年6月当选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1997年5月被国际海洋学院中国业务中心聘为客座教授教学情况:时间课程名称学时备注/人数1992年10月香港基本法中的国际法问题(研、必) 39 新课1993年2—7月国际法 (本、必) 3/20 新升课1993年9—94年1月国际法 (本、必) 4/201994年3—94年7月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尖践(研、选) 3/20 新课1994年4月国际法专业英语 (香港研、必) 42 新开课1994年9—95年1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国际法 (本、必) 4/2095年9月一96年1月国际航空法 (专业必修) 3/20 新课95年9月一96年1月海洋法 (专业必修) 3/20 新开课96年3月一96年7月空间法 (专业必修) 2/20 新刀:课96/97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必) 3/20 5096/97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 (专业必修) 2/20 5096/97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航空法(民航班、必修) 2/20 4097年4月26—5月9日国际法 (香港本科、必修) 20096/97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 (研、限选) 2/20 3097年9月13—9月30 海洋法与航空法 (香港研、必) 40 12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5、96,必) 3/20 80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4、95本,必) 4/12 4097/98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97,必) 3/20 5097/98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94民航班、95本,必)2/2 5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6本、必) 4/20 8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6本、选) 2/20 3098/99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8,必) 3/20 4098/99学年第二学期空间法(97、98硕研,限选) 2/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6级本,选) 4/12 2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专题(99级硕研,必修) 3/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与航空法(香港树仁硕研) 4099/00学年第二学期航空法(98、99硕研,选) 2/20 10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8本,必修) 4/20 57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7本,选) 4/12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分论(海洋法) (00硕研)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Oo双学位,必修) 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海洋法(97、98本、选修) 2/18国外讲学:2000年2月—5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塔萨斯城分校法学院讲授“航空与外空法”’学生20余人。

学生会组织召开

学生会组织召开

学生会组织召开"北京大学教务部关于'网络选课'问题的答复会"
学生网上选课问题有望全面解决
一、会议背景
2003年10月15日,在迟惠生常委副校长主持的"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许多学生代表针对"网上选课"这一关系同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加普遍的了解和收集同学对于网上选课系统的意见,完善网上选课系统,推动北大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学生会于10月15日至28日精心设计了相关问卷,并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进行了1000份问卷的大规模调查,根据数据反馈撰写了专题报告,及时向学校、教务部及计算中心反映了相关情况。
(2)开放选课系统时间从04年秋季学期起,计划提前12小时至中午12:00开始。
七、对于一些同学反映的登录密码被盗的情况,教务部老师反复提醒同学们:选课密码与信用卡密码同样重要,请同学们增强对个人上网帐号密码的保密意识,防止被人恶意更改选课信息。我校已发生过类似事件,请同学们引以为戒。
八、在以往的选课过程中,同学们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选上一定学分的课程,有意识的加大选课数目,甚至出现了恶意选课的行为。对此,一方面教务部与计算中心将进一步完善选课系统,设置选课的总学分限制及体育、政治、英语的选课数量限制,避免出现恶意多选;同时增设个人选课操作记录,进一步明确个人责任。另一方面,教务部老师建议同学们理性选课,合理进行自我知识架构的搭建--过多的选择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带新等方法给予新生以指导。教务部同时建议,对于新生的选课指导,校学生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新学期开始之初,联合各院系学生会,倡导兴起"以老带新"的活动,利用学长们的经验帮助新生尽快融入燕园环境。

文件名称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

文件名称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

文件名称: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发文字号:校发〔2019〕257号发布时间:2019-07-16 发布单位:党办校办阅读次数:379关于印发《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的通知校发〔2019〕257号全校各单位:《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已经2019年7月6日第964次校长办公会审议修订,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大学2019年7月6日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习纪律管理规定(2017年6月13日第923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2019年7月6日第964次校长办公会审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设和维护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整肃考纪、端正考风,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其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条考试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统称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进行成绩评定。

第四条凡本校在籍的本科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试或考查,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五条加强本科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是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工作。

恪守学术诚信是本科生学习和考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考试工作的组织与领导第六条考试工作由教务部/医学部教育处依照本规定和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组织和协调,各院系由主管教学的领导依照本规定、教学计划及相关规定组织实施;任课教师为课程考试负责人,落实所授课程考试工作。

第七条各院系主管领导要认真抓好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

期末考试统一组织,考前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北京大学本科生交换生指引

北京大学本科生交换生指引

北京大学本科生交换生指南欢迎致词北京大学诚挚地欢迎来自香港高校的交换学生,欢迎你们来到首都北京,来到这所百年学府——北京大学,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相信这短短半年或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将会让您更加了解北大,了解北京,希望你们有所收获。

北京大学简介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

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四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七人),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科学生14240人、硕士生8498人、博士生4234人,共有5个学部、45个院系、271个研究所(中心)、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附属和教学医院:102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21个硕士点、199个博士点;81个国家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91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长江特聘教授58人。

北大 组织 架构

北大 组织 架构

北大组织架构【北大简介】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顶尖学府。

成立于189 8年,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国立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北大以其卓越的学术和研究成果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学生。

【北大组织架构概述】北大的组织架构遵循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多个职能部门和学术单位。

北大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校级领导:包括校长、副校长等,负责学校的总体规划、管理与决策。

2.职能部门: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人力资源、财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3.学术单位:包括学院、研究所、实验室等,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

4.党群组织:包括党委、工会、团委等,负责学校的党务、工会、青年工作等。

【北大组织架构的具体构成】北大的组织架构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校级领导:包括校长、副校长、秘书长等,负责学校的总体规划、管理与决策。

2.职能部门:设置有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人力资源、财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3.学术单位:包括各个学院(如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研究所、实验室等,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

4.党群组织:包括党委、工会、团委等,负责学校的党务、工会、青年工作等。

【北大组织架构的特点和优势】北大的组织架构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结构清晰:北大的组织架构层次分明,权责明确,便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2.职能明确:各个部门和学术单位职责明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合作。

3.鼓励学术创新:学术单位设置灵活,有利于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

4.民主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保证学校的民主管理。

【北大组织架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北大组织架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1.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20001年4月通选课申报表第一项·共二页通选课申报表第二页·共二页《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课程说明授课人:包茂宏副教授(Add:309/44; Tel:62647630)设置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来克服原来人类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明显缺陷,重构人类文明史的基本框架,给学生一个新的、后现代的文明观。

环境史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分野,其整体论和有机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理科学生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对文科学生可以增加自然科学的知识。

学习环境史对更好地理解严重的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都有智慧性的启迪;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内容简介环境史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由文、理、工三科交叉而成的、生机勃勃而且非常热门的新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新文明观。

本课程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人类、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复杂关系,反思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进而阐述超越现代文明的必然性。

环境史的出现无疑给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新视野。

以生态和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释世界历史的框架无疑要比以前把“进化”、“进步”、“发展”或“现代化”作为历史的主线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也更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

教学安排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影像资料。

周学时为2。

共16次课,其中要集中安排3次录像课。

上课时间是星期二晚上7——9:00,地点是理教203室。

考试期末考试时间是6月12日,采用有条件的、半开卷考试方式,最后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教学大纲绪论1 当前全球环境危机2 环境史出现以前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3 环境史的历史、理论与方法4 中国的环境史建设第一编:人与环境基本和谐相处:环境与传统文明一.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萌芽1.环境变迁与人类体质的演化2.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力的变化3.环境变迁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二.环境与狩猎采集和游牧文明1.狩采社会的能量流动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3.游牧主义与生态系统三.环境与农耕文明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2.耕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发达农业文明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四.古代人类的环境观1.基督教的环境观2.伊斯兰教的环境观3.佛教的环境观4.儒家、道家的环境观5.东方智慧能否拯救现代文明?第二编:人类中心主义:现代文明对环境的征服五.工业化与环境的利用与破坏1.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问题2.欧美工业化与环境问题3.日本工业化与公害六.现代化与环境破坏和保护1.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2.资本主义与环境利用和保护3.社会主义与环境问题七.绿色殖民主义或生态帝国主义1.哥伦布引起的交流2.殖民主义与环境破坏3.殖民主义与环境主义的起源八.科技、文化进步与人类环境征服观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科学思维传统的建立2.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支配3.生态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第三编:走向生态中主义:超越现代文明的新文明观九.共有一个家园:全球(南北)环境合作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2.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环保方面的努力3.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一些环境原则十.绿色政治:生态社会主义1.发达国家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价值观2.全球绿色环保运动和美国环境主义的发展3.绿党与生态社会主义十一。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数学分析(I)习题(必)高等代数(I)(必)高等代数(I)习题(必)几何学(必)几何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II)(必)数学分析(II)习题(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高等代数(II)(必)高等代数(II)习题(必)计算概论(必)分析讨论班(限)代数讨论班(限)几何讨论班(限)普通物理(I)(限)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II)(必)数学分析(III)习题(必)抽象代数(必)数据结构(必)分析讨论班II (限)代数讨论班II (限)几何讨论班II (限)基础物理(下)(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概率论(必)复变函数(必)常微分方程(必)应用数学导论(限)大学生代数教程(限)研究型学习(限)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数值代数(限)数理逻辑(限)微分几何(限)偏微分方程(限)实变函数(限)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金融数学引论(限)应用随机过程(限)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数理统计(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数值分析(限)最优化方法(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证券投资学(限)泛函分析(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测度论(限)抽样调查(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集合论与图论(限)计算机图像处理(限)寿险精算(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黎曼几何引论(限)同调论(限)模式识别(限)算法设计与分析(限)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泛函分析(二)(限)交换代数(限)几何分析(限)随机分析(限)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数值代数II (限)并行计算II (限)有限元方法II (限)遍历论(限)低维流形(限)高等概率论(限)高等统计学(限)抽象代数II (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数据中的数学(限)辛几何(限)软件形式化方法(限)随机模拟方法(限)符号计算(限)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临床试验SAS高级编程(限)计算机图形学(限)代数拓扑初步(限)数字信号处理(限)时间序列分析(限)李群及其表示(限)密码学(限)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应用回归分析(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非参数统计(限)风险理论(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毕业论文(2)(必)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微分拓扑(限)代数数论(限)动力系统(限)计算流体力学(限)复分析(限)人工智能(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近代偏微分方程(限)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高等统计选讲I (限)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同调代数(限)随机过程论(限)线性代数群(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低维流形II (限)偏微分方程选讲(限)差分方程(限)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初等数论(限)微分流形(限)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流体力学引论(限)模型式(限)解析数论(限)几何研讨班(限)生物数学物理(限)代数几何初步(限)实分析(限)组合数学(限)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热学(必)热学习题课(必)电磁学(必)电磁学习题课(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大气科学导论(限)基础天文(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大气科学导论(必)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近代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B)(必)量子力学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天体物理(必)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光学前沿(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原子物理习题(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B)(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习题(必)固体物理导论(必)天体物理专题(必)天文文献阅读(必)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大气物理学基础(必)流体力学(必)大气探测原理(必)概率统计(B)(限)综合物理实验(一)(限)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生物物理导论(限)弦理论基础导论(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核科学前沿讲座(限)卫星气象学(限)天气分析与预报(限)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固体物理习题(必)近代物理实验(I)(必)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I(高能与射电)(必)天气学(必)大气动力学基础(必)计算方法(B)(限)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I)(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加速器物理基础(限)微机原理及上机(限)材料物理(限)天文测距导论(限)天体物理前沿(限)大气物理实验(限)云物理学导论(限)遥感大气探测(限)近海海洋学(限)大气化学导论(限)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群论(限)高等量子力学(限)量子统计物理(限)量子场论(限)表面物理(限)粒子物理(限)等离子体物理(限)激光实验(限)量子光学(限)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原子、分子光谱(限)计算物理学(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科研实用软件(限)激光物理学(限)气候模拟(限)半导体物理学(限)超导物理学(限)材料物理(限)纳米科技进展(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强场光物理(限)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固体理论(限)非线性物理专题(限)光学理论(限)非线性光学(限)光电功能材料(限)量子规范场论(限)李群和李代数(限)激光实验(限)广义相对论(限)介观光学导论(限)辐射物理(限)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大气概论(通)公共物理学(公)纳米科学前沿(通)其他春季学期Java编程(公)演示物理学(通)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现代天文学(通)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理论物理导论(通)物理宇宙学基础(通)今日物理(通)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今日化学(必)普通化学(必)普通化学习题课(必)普通化学实验(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力学(必)定量分析(必)定量分析实验(必)有机化学(一)(必)有机化学实验(I)(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热学(限)热学习题课(限)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普通物理实验(必)有机化学(二)(必)有机化学实验(I+II)(必)生命化学基础(必)线性代数(B)(限)线性代数(B)习题(限)光学(限)光学习题课(限)中级有机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化学信息检索(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仪器分析(必)仪器分析实验(必)结构化学(必)高分子化学(必)遗传学实验(必)应用化学基础(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物理化学习题(必)物理化学实验(必)化工基础(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色谱分析(限)中级分析化学(限)环境化学(限)放射化学(限)波谱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化工制图(必)化学开发基础(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材料化学(必)高分子物理(限)中级物理化学(限)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生化分析(限)界面化学(限)理论与计算化学(限)生物物理化学(限)高等电化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材料物理(限)高分子物理(限)催化化学(限)立体化学(限)辐射化学与工艺(限)胶体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多晶X射线衍射(限)综合化学实验(二)(限)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表面物理化学(限)生物化学实验(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功能化学(通)魅力化学(通)化学与社会(通)大学化学(通)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基础化学(必)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动物生物学(必)动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物理学(B)(1)(必)力学习题(必)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微生物学(必)微生物学实验(必)植物生物学(必)植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事业与人生(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量子力学习题(必)有机化学(B)(必)有机化学实验(B)(必)生物化学(必)生物化学实验(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计算概论(B)(必)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物理化学(B)(必)物理化学实验(B)(必)遗传学(必)遗传学实验(必)生理学(必)生理学实验(必)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免疫学(限)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蛋白质化学(限)生物统计学(限)普通生态学(限)神经生物学(限)生物信息学方法(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计算神经科学(1)(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免疫学(限)系统生物学选讲(限)药理学基础(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生物数学建模(限)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计算神经科学(2)(限)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生物学综合实验(限)分子生物学专题(限)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Checkpoint控制(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生物进化论(通)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保护生物学(通)科学是什么(通)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普通生物学(A)(通)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地球科学概论(一)(必)计算概论(B)(必)普通化学实验(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普通物理学(B)(一)(必)地球科学概论(二)(必)结晶学与矿物学(必)地球科学前沿(必)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基础物理实验(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普通物理学(B)(二)(必)古生物学(必)普通岩石学(上)(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地图学(必)概率统计(B)(限)离散数学(限)程序设计语言(限)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环境与生态科学(限)测量学概论(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构造地质学(必)地史学(必)固体力学基础(必)遥感概论(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脊椎动物进化史(限)自然资源概论(限)数据库概论(限)导航与通讯导论(限)城市与区域科学(限)地球灾害(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大地构造学(限)地球物理学基础(限)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古生物学前沿(限)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沉积学概论(限)环境矿物学(限)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计算数学(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网络基础与WebGIS (限)色度学(限)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GIS实验(限)地球重力学(限)岩石力学(限)弹性力学B (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GIS设计和应用(必)地震学(必)宇航技术基础(必)矿床学(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中国区域地质学(限)海洋地质学(限)遥感地质学(限)宝石学(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灾害地质学(限)构造地质学前缘(限)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矿物材料学(限)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地震地质学(限)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软件工程原理(限)地学数学模型(限)物联网技术导论(限)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地震学实验(限)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物理沉积学(限)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操作系统原理(限)数字地形模型(限)数字地球导论(限)地理科学进展(限)遥感应用(限)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地震概论(通)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地震概论(通)地史中的生命(通)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现当代建筑赏析(通)生态学导论(通)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普通心理学(必)一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必)SPSS统计软件包(必)高级统计SPSS上机(必)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实验心理学实验(必)认知神经科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CNS解剖(必)发展心理学(必)心理学研究方法(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学实验(必)认知心理学(必)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实验(必)组织管理心理学(必)实验儿童心理学(限)人格心理学(限)教育心理学(限)职业心理学(限)婴儿心理学(限)感觉与知觉(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社会心理学(通)社会认知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限)爱的心理学(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公)组织管理心理学(通)大学生健康教育(公)生活中的心理学(公)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朋辈心理辅导(公)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汉语语言修养(必)新闻学概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英语新闻阅读(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广播电视概论(必)广告学概论(必)编辑出版概论(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传媒法律法规(必)网络采编实务(限)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出版经营管理(必)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广告心理学(必)广告策划(必)广告视觉传达(必)市场营销原理(必)中国新闻传播史(必)基础采访写作(必)视频编辑(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纪录片简史(限)名记者专题(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播音与主持(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广告文案(必)品牌研究(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公共关系(必)电脑辅助设计(必)外国新闻传播史(必)高级采访写作(必)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网络传播(限)汉语修辞学(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英语新闻采写(限)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出版案例研讨(必)视听语言(必)广播电视新闻(必)广告媒体研究(必)广告类型研究(必)市场调查(必)广告管理(必)媒体与社会(必)新闻摄影(必)新闻编辑(必)新闻评论(必)中国文化史(限)媒体与国际关系(限)媒介经济学(限)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CI研究(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广告综合研究(必)媒介经营管理(必)中国文化与社会(必)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英语新闻阅读(通)新媒体与社会(公)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汉语修辞学(通)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英语新闻阅读(通)影像与社会(通)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中国历史文选(上)(必)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世界史通论(必)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中国历史文选(下)(必)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中国史学史(必)古希腊罗马史(必)中世纪欧洲史(必)美洲史(必)非洲史(必)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中国现代史(必)古代东方文明(必)欧洲史(必)亚洲史(必)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中国近代经济史(限)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中国古代史专题(限)社会史研究导论(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蒙古古代史(限)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纳粹德国史(限)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欧洲一体化研究(限)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中华民国史专题(限)敦煌学导论(限)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中国古代民族史(限)中国经学史(一)(限)先秦史专题(限)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隋唐史专题(限)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简牍学概论(限)世界现代化进程(限)英国史专题(限)印度史专题(限)东北亚史(限)中外史学比较(限)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世纪欧洲史(限)美国对外关系史(限)日本史专题(限)古希腊语阅读(2)(公)拉丁文基础(2)(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现代希腊语(2)(公)基础意大利语(1)(公)基础意大利语(2)(公)中国通史(古代部分)(通)基础拉丁语(2)(公)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中国近代思想史(通)欧洲文艺复兴(通)欧洲启蒙运动(通)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申请开设全校通选课附录-北京大学教务部

申请开设全校通选课附录-北京大学教务部

申请开设《外国出版业》全校通选课附录附录1: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一、基本情况姓名:段明莲年龄:51 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二、教学情况(1)1974-1994年讲授《西文文献编目》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2)1992年至今讲授《文献管理:编目部分》本科生专业主干基础课(3)1997年至今讲授《信息描述与组织》函授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1998年讲授《现代图书馆管理专题:编目部分》(研究生课程)(4)1999年为本系编辑专业大专生开设《国外出版业》课程(6)2001年为本系编辑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外出版业系列讲座》选修课,讲授欧美出版业部分。

三、研究课题(1)1985-1987年,为全国文献情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起草中华人民国家标准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由全国文献情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提供研究经费。

(2)1992-1994年3月,参与余锦凤教授与李严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著者号自动配置系统”研制工作。

该研究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供研究基金。

(3)1996年3月-1998年2月,主持1979-1996年《中国报刊史志》研究工作。

现在已初步完成研究任务。

由海南新闻出版署第二图书编辑部提供研究经费。

(4)1996年10月-1998年1月,参与国家科委信息司主持的“西文文献信息计算机联合编目系统标准规范制定方案设想:西文文献数据库格式”由国家科委信息司提供研究费用。

(5)1999年12月至今,受全国文献信息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中华人民国家标准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工作。

(6)2000年7月至今,主持国家教委“图书馆学教学改革”项目的子课题----开发、研制《西文文献编目教学系统》(《文献管理:编目部分》主干基础课课建项目)。

四、科研成果(1990年至今)(1)段明莲编著. 文献信息资源编目.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段明莲. 我国文献信息工作标准化与书目数据库建设 //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 /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78-282注: 该论文在中国图书馆学会1999年会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入选大会论文集(3)李凤棠, 段明莲. 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3)(4)段明莲,潘芸,赵慧勤. 刘国钧先生编目思想分析研究: 纪念刘国钧先生诞辰100 周年//一代宗师 : 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甘肃省图书馆合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15-325 (5)李凤棠,段明莲. 我国科技期刊引文参考外形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7(3):22-23(6)段明莲撰稿. 文献工作标准化//中国图书馆年鉴1996/《中国图书馆年鉴》编委会编.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70-273(7)段明莲. 韩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6(3):69-73;82.(8)段明莲. 韩国大学图书馆情况分析. 林业图书情报工作,1996(3):37-40; 42 (9)段明莲. 计算机编目系统. 林业图书情报工作, 1995(1):23-27(10)张广钦, 段明莲. 再论中西文文献编目一体化的可行性. 林业图书情报工作, 1995(2):35-37(11)段明莲.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国际化问题. 曹炯镇译. 韩国文献情报学会会志(韩文期刊), 1994(27):365-390(12)段明莲. 机读目录的产生和发展. 北京林业图书馆学报, 1994(2):31-34(13)段明莲. 美国机读目录格式. 北京林业图书馆学报, 1994(3):27-32(14)段明莲. 《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概述. 北京林业图书馆学报, 1994(4): 16-22 (15)李凤棠, 段明莲. 我国地质学核心期刊的优化与变化规律.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4(6):26-29(16)张广钦, 段明莲. 中西文文献编目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94 (4): 63-64(17)段明莲. 中西文文献编目比较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1993(增刊)(18)段明莲. 计算机编目与手工编目比较研究. 北京林业图书馆学报, 1993(4):8-9 (19)段明莲. 中西文非书资料著录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2):7-10(20)段明莲. 文献工作标准化与编目工作. 图书情报工作, 1992(增刊):77-81 (21)段明莲, 关懿娴. 西文文献编目.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327页(22)周文俊主编.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734页.本人为撰稿者之一(23)绍献图, 段明莲等译. 国外基本科技工具书指南. E.P. 希伊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17页......附录2: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外国出版业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全校通选课二、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北大研究生教务

北大研究生教务

北大研究生教务
北大研究生教务是指北京大学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

研究生教务主要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和评估等工作,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和顺利进行。

具体职责包括:
1. 研究生招生:负责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组织招生考试、面试、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

2. 研究生培养: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要求,指导研究生选课、学习和科研工作,协助解决研究生学术问题。

3. 研究生管理:管理研究生学籍、学费、奖学金、学位申请等事务,组织研究生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

4. 研究生评估:负责研究生学业、科研和论文评估,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5. 研究生就业:协助研究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与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北大研究生教务部门由教务处或者研究生院负责管理,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岗位,由专业的教务人员和教师组成,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和管理支持。

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系统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系统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大学教务部

3、申请程序: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后在线提出申请,导师通过的项目由导师所在院系审核汇总并统一报送学校教务部,教务部审核后公布入选者名单。

4、项目类型: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或组成小组开展研究。

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超过3人,成员间应有明确分工。

二、中期审核和结题1、研修时间:为了保证研究计划的完成,申请本科生研究型学习项目的学生要能够投入较充足的时间。

修读“研究课程”的时间为大三及其前后两个暑假(五年制或其他学制学生由所在院系安排),对研究课题投入时间约为600-800小时。

2、过程管理立项后,导师可通过管理系统与学生共同制订研究计划,并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在管理系统上一般应至少提交三次研究的过程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小组讨论记录、实验报告、读书报告等。

导师可依据学生平时投入和进步给出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将作为优秀项目评选参考。

3、中期审核本科生研究型学习项目立项后次年3-4月进行中期审核。

学生提交中期进展报告,同时可以提出项目资助和研究课程选课申请。

导师审核学生中期报告并做出“优秀”、“通过”、“不通过”的评价,院系汇总审核后提出资助申请方案,并将审核结果报学校教务部。

学校审核后确定通过中期审核即获准选课学生名单和资助额度。

中期审核前,学生可变更项目组成人员、导师和研究题目,中期审核完成后,项目组成人员和导师原则上不得再变更。

不申请选课的项目,学校原则上不予资助。

4、结题答辩立项后次年9月底,学生应提交结题材料并申请结题答辩。

结题材料包括结题论文(或结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学生结题论文(或结题报告)和科研工作的评价。

院系应组织学生开展结题答辩,并根据答辩结果确定学生获得的“研究课程”学分及成绩。

因故不能参加答辩或答辩未通过的,,当学期课程成绩按缓考记载,院系可以在次年5月底前组织第二轮结题答辩。

第二轮答辩仍未参加或未通过的,成绩按0分记载。

5、项目退出学生在中期审核结束前申请退出,或项目中期审核不合格者,按退出项目处理,不能获得项目资助,也不能选修研究课程。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北京大学教务部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北京大学教务部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The Improvement of Insects Flight学生: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98级程暮林指导教授: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陈滨摘要昆虫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其高度的飞行机动性令现代飞行器黯然失色。

随着非定常流理论的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非定常效应在昆虫飞行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中前缘涡及其产生机制的发现为解释昆虫是如何通过振翅产生足够的升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的帮助,人们认识到昆虫的翅上存在若干智能微结构(the smart microair vehicles),使昆虫的翅在振动过程中自动地变形为适当的形状。

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

AbstractInsects gain surprising perfect flight maneuverability through long evolution, which greatly precedes the ability of morden flight vehicles. As the theory of unsteady flow comes into being,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unsteady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lift. At the same time, microstructures on the wings are found with the help of the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se structures will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shape of wings to the suitable one.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the study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several questions are presented,which may be helpful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flight of insects.一.前言昆虫经过几千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获得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例如,家蝇就能在急速飞行过程中急剧减速,悬空停住,以不超过其身长的半径转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社会学系简介历史沿革1980年,北京大学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复在国际政治系设立了社会学专业及硕士点。

1981年,北京大学招收了首批6名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82年,在调集和培训相结合的基础上组建和充实了教学、行政人员队伍,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社会学系,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8年,北大社会学学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正式打通,依托两个单位的研究力量组建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到2008年年底,北京大学共招收普通本科生991人,毕业807人,招收港澳台本科留学生100人,毕业33人,招收硕士研究生840人,毕业595人,招收博士研究生240人,毕业130人,招收各类进修教师193人。

现有各类在校学生552人,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生197人,普通本科留学生65人;硕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110人,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等国的硕、博留学生9人。

除此之外,还有国内进修教师十几名。

专业设置社会学系设有:(1)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2)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保障四个硕士点;(3)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三个博士点。

社会学系下设社会学理论教研室、社会学方法教研室、应用社会学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

社会学人类学所下设城乡发展研究室,人类学研究室、民族与人口研究室、文化与传媒研究室。

此外,还设有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生活口述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万科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

目前,我系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既包含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社会学及社会政策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1997年9月5日第386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2007年1月11日第637次校长办公会讨论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学校、院系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各方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所作的规定,适用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层次的教学工作。

第二章基本职责第三条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障教学投入,制定教学制度并监督执行,实施对教师的培训,完善激励制度,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条院系是学校所属教学单位,直接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院系要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条件,同时监督教师履行职责。

第五条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北京大学所有教师都有承担教学工作的义务。

第六条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良好的学风影响学生。

第三章教师教学工作的聘任第七条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课程讲授、习题课、实验课、实习与实践课、讨论课、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等。

第八条教师教学工作的聘任由学校和院系负责。

学校负责制定教师聘任的制度和办法,保障教学基本条件,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做出规定,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完善教师教学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院系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监督和保证教学质量,修订和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完成。

第九条教师教学工作的聘任,按《北京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执行。

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由院系选聘,主干基础课和少数特殊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校长直接聘任。

主干基础课、通选课等课程,应选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未经允许,

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未经允许,

声明:本手册内容版权归北京大学教务部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商业为目的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大学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选课手册北京大学教务部2000年8月说明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是学校2000年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开设的一种课程类型。

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本手册是包括通选课的有关规定、选课办法和现有通选课课程介绍。

手册的内容除印刷文本外,同学们还可以到北京大学教务部主页查询(网址是)。

通选课有关问题解答为了更好地指导同学们选课,现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解答如下:●开设通选课的目的是什么?我国现行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

通选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基础,强化素质。

●通选课划分为几个领域?通选课划分为五个基本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学校对通选课的学分有什么要求?1.2000年9月后入学的新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的通选课。

其中,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E领域选修至少4学分,其中必须要有1门艺术课程。

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A领域课程至少选修4学分。

2.1999级学生应至少修读8学分,1998级学生应至少修读6学分,选修领域不限。

1997年级以前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学校鼓励这些同学选修通选课。

●开设通选课后,原教学计划有何调整?原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不变。

原文理互选课、艺术选修课学分纳入通选课学分,不再另外要求。

理科的大学语文课学分也纳入通选课学分。

●学校目前开设有多少通选课?如何选课?学校2000年秋季学期共开设31门通选课。

明年春季还有很多新课。

以后还将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建设,课程规模稳定在150-200门。

关于各院系组织

关于各院系组织

关于各院系组织、申报2008年暑期学校课程的通知各院系、中心:依据校历安排并特别考虑奥运会等因素,2008年暑期学校将在6月23日――7月23日期间进行,现将基本原则和时间安排通知如下:一、课源各院系申报2-3门课程(不含实习、实验课、社会考察和调研),尽量安排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如受欢迎的主干基础课、特色课和通选课以及教学周期短而学术性较精深或前沿的专题课、原典解读课、研讨班等,也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开设一些专题课等。

注:实习、实验课、社会考察和调研一并申报。

二、教学要求和学分计算暑期学校课程自6月23日开始,7月23日前结束,共5周(含授课及考试),其中最后一周安排考试。

课程设置1学分对应15学时。

课程时间安排如下:1学分课程15学时——安排4周,每周4学时/安排2周,每周8学时2学分课程30学时——安排4周,每周8学时三、申报时间4月8日前,院系向教务部教学办公室上报暑期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开课教师填写暑期学校开课申请表(电子版)。

请开课教师详细介绍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和要求、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经历等。

附件是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开课申请表。

注:请将开课申请表的电子版发送至songxin@联系人:宋鑫电话:62751404房间号:红四楼4105房间教务部2008年3月21日附件: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开课申请表填表时间:2008 年 4 月附:教学大纲(请另附页,要说明授课方式、教学步骤和考核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并适当安排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报告。

考试将采取笔试与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assay developmentChapter 2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Chapter 3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ssay with isolated proteinsChapter 4 Separation based techniquesChapter 5 General protein binding assaysChapter 6 Functional assays with isolated proteasesChapter 7 Functional assays with isolated kinasesChapter 8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ell-based assaysChapter 9 Measurement of the function of cell surface proteinsChapter 10 Measurement of secondary messengersChapter 11 Measurement of intracellular protein functionsChapter 12 Measurement of transcriptionsChapter 13 Measurement of whole cell global changesChapter 14 Imaging-based assaysChapter 15 Measuremen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s and its microenvironmentChapter 16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basicsChapter 17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implementationChapter 18 Case study: Development of a novel kinase assay platform附:授课人简历Ge Wu, Ph. D.1245 Fernside Drive, La Canada, CA 91011(818)952-2568 (H); (818)606-4765 (C)Email: wuge1@Summary of QualificationPossess both superior management skills and research skills. Experience in building and managing a department. Experience in negotiating and working with suppliers to implement complex projects. Well-recognized expert in assay development and HTSfield. Possess drug discovery experience in both small molecules and protein therapeutics. Possess broad knowledge from organic chemistry to cell biology. Proventrack record in both drug discovery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companies. Experience in working with both big pharmaceutical and small biotechnology companies.EducationPostdoctoral Molecular Pharmacology (1992-95) Harvard Medical School/MGH, Boston, MAPh.D. Biochemistry (199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M.S. Organic Chemistry (1988)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B.S. Chemistry (1984)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ExperiencePresident (Nov. 2006- present), Mplus Consulting, Los Angeles, CA•Offer consulting services to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on assay development and HTS. •Contracted with publisher Wiley Interscience to author a book titled: Bioassay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Director (Apr. 2003-Oct. 2006),Assay 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FivePrime Therapeutics, San Francisco, CA•Built from ground-up an operation to discover protein therapeutics and managed the assay development/HTS department. This operation and the leads generated from it were the key drivers that attracted $45 million series B funding for FivePrime.•Managed companywide lead discovery process that required the collaboration of cDNA cloning group, protein production group, and therapeutic group. This effort involv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mpany’s resources.•Supervised assay 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in immunology, cancer, diabetes, musculardisorder, and cardiology. All these assays were cell-based and majority of them are primary cells. Discovered a new cytokine that regulates immune functions.•Designed and built a fully integrated robotic system that fit the unique need of a mid-sized biotech company. Negotiated with multiple component suppliers to implement the design. •Supervised building a relational database with web-based user interface and with Oracle at the back end. This database tracks protein plate to be assayed, assay plate, assay protocol, robotic execution and handles screening data storage, QC, query, and data analysis to identify hits.•Successfully applied the HTS technology in identifying highest expression clones from thousands of transfected clones. This is to my knowledge the largest number of clones screened compared with the industry standard (~ two hundred clones).•Started and supervised assa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for QA/QC of preclinical product and blood samples. Familiar with FDA regulations and ICH guidelines. Familiar with GLP, cGMP.Principal Scientist (Apr. 2000-Feb. 2003), Caliper Technologies, Inc. & Amphora Discovery Corp. (Spin-off of Caliper), Mountain View, CA•Led a group of scientists and associate scientists (group size ranged to a maximum of 10)to develop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s in mcirofuidic format.•Served as project manager for kinase assays which involves assay development group,chip design group, software group, and engineering group.•Conceived the ideas, conducted preliminary studies, and defined the key components ofa proprietary off-chip kinase assay in microfluidic format which is now a standardCaliper product.•Developed assays for more than a dozen kinases.•Helped draft business plan to spin-off Amphora from Caliper.•Set up new laboratory and trained new scientists to w ork with microfluidic technologies. •Invented a new theory that correlated enzyme conversion with inhibitor IC50 values.This theory has broad influence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community.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Oct. 1997-Feb. 2000), Merck & Co., West Point, PA•Helped setting-up Merck’s state-of-art central HTS operation from scratch. Evaluated different liquid handling instruments, detectors, and other accessories to build the first fully integrated robotic HTS systems at Merck. Built a new biochemical screening lab. Contributed ideas in designing Merck’s HTS database.•Participated in Merck’s new technology evaluation program and helped bring in key technologies to Merck.•Interacted with medicinal chemists, biologists and pharmacologists in t he project teams to formulate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e lead compounds.•Developed many biochemical assays that included inhibition of P53 and hdm2 binding (HTRF,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nd Biocore), inhibition of farnesylation of Ras protein catalyzed by FTase (SPA), inhibition of VEGFR2 kinase activity (HTRF), inhibition of HIV Integrase (ELISA),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polymerase (SPA).•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therapeutic programs:Cancer: Farnesyl transferase program (clinical I stage), anti-angiogenesis program (preclinical stage), and P53 program (Lead generation stage).Antiviral: HIV integrase program (Lead generation stage), Hepatitis C virus polymerase program (Lead generation stage).Instructor (Oct 1995-Sept. 1997), Division of Neurobiology, Cornell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New York, NY•Purification of clonidine-displaceable substance, a speculative endogenous agonist for imidazoline receptor. The purification involves alcohol extraction of serum, size exclusion and reverse phase HPLC.•Generated polyclonal anti-clonidine antibody in rabbits using clonidine covalently linked to hemocyanin. The antibody was used in RIA to monitor the active substance each purification step.•HPLC-MS with ESI and MALDI were used in the final stage of purification to identify active molecules.Postdoctoral Fellow (Aug. 1992-Sept. 1995), Dept. of Biol. Chem. & Mol. Pharmacol., Harvard Medical School/MGH•Solved the mechanism of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actions of two molecules on nico 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using stopped-flow and quenched-flow assay and enzyme/receptor kinetics.•Identifi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d its surrounding lipids.•Observed direct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stance P (pain trans mitter) and acetylcholine receptor.•Synthesized an analog of Substance P and purified the peptide to homogeneity with HPLC.•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ß-amyloid peptide toxicity and free radicals. •Studied the insertion of recombinant HA2 domain o f the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into reconstituted vesicles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Sept. 1988-July 1992), Dep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UCLA•Developed a novel assay to measure biomembrane asymmetry and lipid flip-flop rate. •Demonstrated the involvement of a flippase in the lipid flip-flop process in native disc membranes.•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n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in reconstituted membranes on lipid flip-flop.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Sept. 1986-July 1988), Dept. of Chemistr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Synthesized a platinum-based antitumor drug targeting Z-DNA.Research Assistant (Sept. 1984-Aug. 1986), Dept. of Chemistr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Generated a novel silylene that contained a heterocyclic group by photolysis of novel trisilanes.Honors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U. S. Public Health Service, 1996).Graduate Division Travel Awa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2).Wheeler Fellowship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87).Excellent Young Chemist Award (Shanghai Chemical Society, 1986).PublicationsBooksG. Wu, Bioassay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s.Wiley & Interscience. Expected to be published in early 2009.ReviewsG. Wu & S. Doberstein (2006),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echnologies in biopharmaceutical discovery. Drug Discovery Today. 11, 718-724.Interviewed by Media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protein drug discovery. Genetic Engineering News, V ol. 25, page 14, July 20, 2005.Journal ArticlesH. Lin, et al. (2008), Discovery of a novel interleukin IL34 by functional screening of the extracellular proteome. Submitted to Science.G. Wu, J. Irvine, C. Luft, D. Pressley, C. N. Hodge, and B. Janzen (2003), Assay Development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Caspases in a Microfluidic Format. Combi. Chem. & HTS. 6, 301-312.G. Wu, Y. Yuan, C. N. Hodge (2003),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substrate conversion for enzymetic assay in HTS. J. Biomol. Screening. 8, 694-700G. Wu (1995), Synthesis of Two Series of Cysteine-Specific Spin Labels Containing a 15N Substituted Nitroxide. J. Labelled Compds. Radiopharmaceuticals. 26, 1173-1181.D. E. Raines, G. Wu, L. A. Dalton, K. W. Miller (1995)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tudies of Acyl Chain Motion in Reconstituted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Biophy. J. 69,498-505.G. Wu, D. E. Raines, K. W. Miller (1994), A Hydrophobic Inhibitor of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ts on the Resting State. Biochemistry33, 15375-15381.G. Wu, K. W. Miller (1994), Ethanol Enhances Agonist-Induced Fast Desensitization in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Biochemistry 33, 9085-9091G. Wu, P. H. Tonner, K. W. Miller (1994), Ethanol Stabilizes the Open Channel State of the Torpedo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ol. Pharmacol. 45, 102-108.G. Wu, W. L. Hubbell (1993), Phospholipid Asymmetry and Transmembrane Diffusion in Photoreceptor Disc Membranes. Biochemistry 32, 879-888.S. Wu, H. Qian, G. Wu, N. Jiang (1992), Studies on Organosilicon Reactive Intermediates VI. Photolysis of Trisilanes Containing Heterocycles. Heteroatom Chem. 3, 589-597.S. Wu, G. Wu, F. Tao, Z. Lin (1987), Studies on the Organosilicon Reactive Intermediates. Acta Chimica Sinica 45, 1107-1111.S. Wu, G. Wu, F. Tao, Z. Lin (1986), The Generation and Trapping of Furylphenylsilylen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1, 1366.Invited PresentationsG. Wu(2006), Label-free phenotypic cell-based assays for small molecule screening and protein therapeutics, IBC’s 11th Annual Drug Discovery Technology World Congress, Boston, MAG. Wu(2005), Biotherapeutics discovery by screening a secreted protein library, Next Generation Protein Therapeutics, Basel, Switzerland.G. Wu(2005), High throughput biotherapeutics discovery, IBC’s 10th Annual Drug Discovery Technology World Congress, Boston, MAG. Wu (2005), Building a fully integrated operation for biotherapeutic discovery, Laboratory Robotic Interest Group (LRIG) Bay Area chapter meeting, Burlingame, CA.G. Wu(2004), Screening secreted proteins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s.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10th annual conference, Orlando, FL, USAG. Wu (2004), Choosing appropriate substrate conversion for enzyme HTS.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says and cellular target, San Diego, CA, USA.L. Cheatham, J. Clark, J. Irvine, G. Wu, C. Luft, J. Daw, C. Toole, C. N. Hodge and B. Janzen (2002), Signaling pathways and gene families: A chemical genomic approach to HTS.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8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Hague, NL.G. Wu(2000), Three strategies to assay kinases in microfluidic format. Second Caliper Technologies Access Program (TAP) Meeting, Vancouver, CanadaG. Wu (1999), Fully automated HTS with ROBOLAB in SPA format. Second ROBOCON user group meeting, Scotland, UKAbstract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A. Chao, et al. (2006) Novel Anti-Cancer Biotherapeutics Discovery by Screening a Secreted Protein Library.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12th Annual conference, Seattle, WA.Y. Wang, et al. (2006) Identification of cardioprotective and cardioregenerative proteins by screening 3000 secreted proteins. 3rd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Basic Cardiovascular Sciences - Translation of Basic Insight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Keystone, COH. Lin, et al. (2006), FPT025, a novel cytokine stimulating myeloid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 (AAI) Annual Meeting, Boston, MAG. Wu, A. Zhou, W. Roscoe, J. Lin, D. Zhang, J. Wray (2005), Building a fully integrated screening operation from scratch. LabAutomation2005, San Jose, CAJ.C. Luft, J. Daw, D. Pressley, R. Mohney, A. Jadhav, J. Irvine, G. Wu, K. P. Williams, C. N. Hodge, and W. P. Janzen (2003) Applying chemical genomics to investigate human caspases as drug targets. Keystone Symposia, Keystone, COG. Wu, A. Y. Yuan and C. N. Hodge (2002), Is substrate turnover at 50% acceptable when screening enzymes for inhibitors?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8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Hague, NL.G. Wu and C. N. Hodge (2002), Analysis of kinase mobility shift data obtained from LabChip.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8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Hague, NL.G. Wu, J. Irvine, C. Luft, D. Pressley, C. N. Hodge, and B. Jansen (2002),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caspases in a microfluidic format. 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 8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Hague, NL.G. Wu and K. W. Miller (1994), A novel mode of inactivation of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by a noncompetitive Inhibitor. Biophys. J. 66, A257.G. Wu and W. L. Hubbell (1992), Flip-flop and asymmetry of phospholipids in rod outer segment membranes. Biophys. J. 61, A81.S. Wu, G. Wu, F. Tao and Z. Lin (1987), The generation and trapping of heterocycle-containing silylenes.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ganosilicon Chemistry, St. Louis, Missouri.Selected Patents1. Compositions for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epithelial diseases with growthfactors (W O/2007/014167).2.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disease with FGFR fusion proteins(WO/2007/014123).3. Methods of and compositions for stimulation of glucose uptake into muscle cell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WO/2006/128125).4.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MGD-CSF in disease treatment (WO/2006/012451).5. Methods of use for novel human polypeptides encoded by polynucleotides(WO/2004/039952).6. Human polypeptides encoded by polynucleotide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WO/2004/038003).7. Human polypeptides encoded by polynucleotide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WO/2004/035732).8. Methods of use for novel human polypeptides encoded by polynucleotides(WO/2004/020591).。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 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2003年01月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2003年第一学期2004年第一学期2005年第一学期教学大纲通选课题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高质量的幸福生活第一部分健康观、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2学时)一、健康观:什么是健康?(一)介绍健康的内涵与健康观的变迁(二)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深刻变化及特点。

二、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2. 环境因素;3. 生物因素;4. 卫生服务因素。

三、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四、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病1. 生活方式;2. 生活方式病:3.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4.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

五、生活方式病的主要解决对策第二部分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与技能(20学时)1.健康生活八要素2.心血管健康宣言3. 介绍国际心脏保健会议“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

一、合理安排膳食(8学时):(一)合理膳食1.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2中国膳食八条指南简介3.红黄绿白黑,心脏不吃亏:4.合理膳食七要诀(二)限盐:“清淡为宜,盐多必失。

”1.“口味清淡别太咸,每人每天六克盐。

”2.每日人均摄盐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3.常用食品、调味品的含盐量:4.减盐窍门(三)控制体重1.自我监测评价体重2.常用减肥措施:3.降低胆固醇的秘诀4.饮食误区5.控制饮食的6条原则二、安全适量的运动(4学时)1.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 运动原则3. 安全运动七五三4.运动前自我检查一览表5.根据心率或脉率判定运动强度6.运动指南与注意事项7.判断体能状态的几个标准8.运动时要注意的事项9.几个重要的运动原则三、改变不良行为(2学时)●不吸烟、不敬烟。

●不酗酒。

●所有的人都应该远离毒品。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作息有律、保证充足睡眠。

●工作有张有弛,不过度紧张和长期劳累。

●饮食清洁。

●不破坏环境,不浪费资源等。

北京大学行政级别

北京大学行政级别

北京大学行政级别
“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以高标准管理为基本原则,积极投入,不断提高,为学术繁荣和校园和谐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行政级别
北京大学(Beijing University)是中国最负盛名,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究竟它都有哪些行政级别呢?下面就是北京大学行政级别概览:
一、总承包
北京大学总承包是由教育部指定的最高行政机构,下设校长、副校长办公室,有助理校长、秘书长、发展副校长等行政职位,并设有教务处、招生处等教育行政专业支撑部门。

二、校园行政
北京大学校园行政组织由校园部长处领导,负责校园的一般管理及行
政事务,由校园办公室、部门(教学部、研究生聘用办公室、人事教
育处共同组成。

三、学校部门
根据各种功能需要,北京大学设置了下属部门和服务中心,如图书馆、体育部、新闻传媒中心、组织部、财务处、实验中心、情报处、社科
研究中心、科技信息处等。

四、研究生部门
北京大学研究生部门是学校重点发展的部门之一,主要包括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等,负责学校研究生的招生、教学管理等活动。

五、院系
北京大学是一所复合型大学,包括光华管理学院、建筑学院、艺术设
计学院等各个学科及项目,由各学科及系部联合管理。

六、实验室
北京大学在各课程深入发展的基础上,设立了若干实验室,像软件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用于教学与科研活动。

总之,北京大学的行政级别规则完整的分层体系,每个级别都有清晰的职责范围,充分体现了学校和办学精神,从而发挥了最好的教育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申报2007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的通知
各院系、各精品课程申报人: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25号)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将在前几年国家级和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2007-2010年)的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

在2003-2006年的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累计有4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居全国高校榜首。

2006年共评出国家级精品课程400门,我校有13门课程入选。

2007年国家计划评选出600门精品课程,比去年增加了200门。

希望各院系认真做好今年精品课程的组织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建议各院系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做好未来5年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按照有关精品课程评审程序,市级精品课程评审将先于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进行,现将我校申报2007年北京市级精品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精品课程必须是本科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程,必须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

2、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
..................
参考文献目录
......等材料以及课程负责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要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3、往年未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可以参加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但须重新提交北京市级精品课申报表和课程建设报告。

连续两年经市教委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而未评上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市教委将暂停此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资格一年。

二、课程分类
2007年度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课程分类继续采用国家级精品课程分类方法(精品课所属学科分类目录见附件3),即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另外增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类作为本科课程分类体系。

三、申报步骤
1、院系推荐参评北京市级精品课。

院系需于5月8日 (星期二)前填写《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院系推荐汇总表》(附件4),并通过电子邮件报至教务部评估办zhuyibo@。

2、精品课申报人准备以下申请材料:
(1)《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1);
(2)《课程建设报告》(附件2);
(3) 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简介(各150字左右);
(4) 其他说明材料(例如可将获奖证书、自编教材或获奖教材的封面、实验实践场景等课程建设的辅助材料,制作成电子版图片材料;若没有,也可不提供)。

请各申报人务必于5月10日之前将申报表
....交至教务部评估办公
...及建设报告
室,并发送上述四类材料至wangfang@。

3、课程网站及录像
课程网站需按照市精品课申报要求进行建设,网站制作和课程录制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1)网站制作有困难的老师,需尽快将网站建设所需的材料传给现教中心王肖群老师,由王老师统一设计制作,电话:62758385,E-mail:xqwang@。

网站制作需在5月25日前完成。

(2)没有课程录像的老师,须尽快与现教中心多媒体制作室联系。

因为目前仅电教331教室可用来录制精品课程,且录课时段有限,所以请提前安排录课时间以免后期过于集中,影响申报工作。

联系人:张亦工,电话:62757910,
E-mail:zyg @。

课程录制需在5月18日前完成。

四、精品课申报工作由教务部评估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办公地点:红四楼110室,联系人:祝诣博,电话:62751400。

附件:(请从从北京大学精品课网站下载,网址:/pkujpk/)
1. 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2.课程建设报告封面及内容要求
3.精品课学科分类目录(填写申报表中所属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时使用) 4.2007年北京市级精品课推荐汇总表(院系填写)
5.课程建设报告样例——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2005年市级、国家级精品课)
教务部
2007年4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