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策略新动向的思考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血压临床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
一方面,他们对高血压的病因、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了解不够;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高血压没有症状或者只是一种轻微的身体不适。
对策一: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设立高血压知识热线、举办高血压科普讲座、编写高血压防治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公众的高血压知识宣传。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高血压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面对自身病情。
问题二:用药不规范在高血压治疗中,患者长期用药是常态,但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患者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或者无规律地停药等,这样会导致血压无法有效控制。
对策二: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释。
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督,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按时用药。
问题三:治疗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仅依靠药物治疗,缺乏综合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三: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
建立高血压康复门诊,提供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服务,帮助患者全面掌握高血压防治的方法。
问题四:缺乏社区协作高血压临床防治缺乏社区协作,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四:加强社区协作与管理建立高血压患者康复档案,加强社区和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
鼓励社区医生参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定期组织康复活动,加强患者间的交流与互动。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健康教育不足、用药不规范、治疗方式单一、缺乏社区协作等问题。
高血压的治疗心得体会总结
高血压的治疗心得体会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结合我的亲身体验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分享一些高血压治疗的心得体会。
1. 注重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特别是盐摄入量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在5克以下。
此外还需要注意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
对于我来说,控制饮食很有必要,因为我曾经因为暴饮暴食而患上了高血压。
2. 积极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增加心血管耐力,改善体质。
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运动。
我比较喜欢游泳,每周去游泳馆2-3次,游泳时控制自己的强度,让水对身体的压力缓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坚持服药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等,而且药物的剂量、种类和使用方法都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决定。
服药时应该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种类和使用方法。
我每天一定要按时服药,有时因为生活变化,我会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品、剂量和使用方法。
4. 睡眠充足睡眠是身体恢复、修复的重要过程,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食欲失调、代谢减缓等问题。
高血压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睡7-8小时,睡眠环境也应该保持安静、舒适。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慢性病。
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坚持治疗,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轻松平和。
希望大家能从我的体验中,获得一些启示,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高血压,被誉为“沉默的杀手”,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使得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回顾高血压治疗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的新突破,包括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药物联合应用策略的优化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本文还将关注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发展,如生活方式调整、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等。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
这些新型治疗策略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在未来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目标。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推动高血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治疗的历史回顾高血压,这个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其治疗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高血压治疗的漫长历程中,医学界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
早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生活方式调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
于是,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了高血压治疗的主流。
在药物治疗方面,最初的降压药物主要是利尿剂,它们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血压。
然而,利尿剂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高血压,且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随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选择
1 4
生 , 可 以 明 显 减 少 心 力 衰 竭 、 功 能 也 肾
阻力 , 提高血压 。过去主要使用交感神 在我们综合 性 医院门诊上 ,有 时 经抑制剂或 肾素血管 紧张素抑制 剂来
甚至是 3 降低血压 。但是现在研究发现 , 衰竭的发 生 , 降低 死亡率 , 延长人类 的 会遇到经过各种药物 的治疗 , 部分顽 寿命 。因此世界 各 国都 特别强调 高血 种 以上 的降压药 物足量使 用 ,血压仍 固性高血压病 人 的肾动脉交感神 经活 然得不 到有效控 制 ,这部分病 人 的高 性 可能过 度激活 ,即使 现有 的药 物足 压的长期治疗 。 目前 用 来 降 低 血 压 的 方 法 包 括 减 血压 临床上称其 为顽 固性 高血压 。虽 量使用也不 能充分抑 制肾脏动 脉交感 少盐 的摄人 、限制饮酒 、增加体 力活 然世 界各 国高血 压相关 文件对顽 固性 神经的过度激 活 。 因此 。 他们 的血 压常 高血 压的定义 有所不 同 ,但 是按照 有 难以下 降到推荐 的 目标血压 以下。 动、 减轻 体重等 改变生 活方式 的措 施 。 此外 ,大多数 高血压病 人还需 要长期 关 调查显示 ,高血压病 人 中顽 固性 高 已经公布 的肾动脉交感神 经消融 %~ 0 特别是 术 的具体 方法是 ,将 一根特制 的直径 使用 降压药物 。 目前供 临床使 用的降 血压 的比例大概 占到 5 3 %。 在 一些高血压 专业机构 就诊 的高 血压 较 细 的导 管 通 过 股 动 脉 穿 刺 送 到 肾 动 压药 物包 括利尿 剂 、 B受体 阻滞剂 、 钙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
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
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
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目录绪论 (1)1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1.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2)1.1.1 初始药物治疗 (2)1.1.2 长效药物 (2)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 (2)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3)2.1 利尿剂 (3)2.2 β阻滞剂 (3)2.3 钙拮抗剂(CCB) (3)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3)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4)2.6 α阻滞剂 (4)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 (5)3.1 老年高血压 (5)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 (5)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 (5)3.4 脑血管病 (6)3.5 肾脏病变 (6)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6)3.7 高脂血症 (6)3.8 妊娠 (7)3.9 围手术期高血压 (7)3.10 高血压危象 (7)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 (8)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绪论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在此水平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高血压并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当前,高血压的治疗仍然沿用传统治疗方法,随着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降压药及降压目标的重新评定,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策略发生了改变。
临床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降压药,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确保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有效的平稳控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思路。
本文主要综述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标签:高血压;药物治疗;发病机制高血压临床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造成巨大的威胁。
高血压最直接恶果就是会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脏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
目前,我国高血压药物治疗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实施方案,随意治疗缺乏足够的科学理论依据,从而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同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是单穿的降低血压,而是减轻或逆转病人的终末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因此,高血压药物治疗成为我国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的目标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常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若耐受性良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以下。
对于舒张压<60 mmHg 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收缩压达标[2]。
2 降压治疗策略的改变不同种类的降压在治疗相对效果上无显著的差异,绝对的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
绝对获益取决于患者可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平均降压幅度以及血压控制水平。
单纯的降压不能完全保护或逆转靶器官的损害,故临在干预患者的同时应该重视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趋势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趋势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血压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趋势,包括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多药联合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大量患者。
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血压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趋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一、个体化治疗过去,高血压的治疗往往是按照一般规范进行,即使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治疗方案也比较固定。
而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情况发生。
不同的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反应,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二、靶向治疗随着对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针对高血压的不同病因和机制,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血管紧张素受体等靶点进行干预,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更直接地干预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靶向治疗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多药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
此时,多药联合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多药联合治疗是指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用药不规范、健康教育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一、用药不规范问题用药不规范是高血压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患者在遭遇一次或数次高血压发作之后,一方面由于担心再次发作,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寻求舒缓症状的方法,会自行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用药剂量及频率不合理,还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服药指导,导致患者无法准确掌握药物的使用频率、时间等。
一些患者在控制血压达标之后,对药物的依赖性降低,随意停药或减少剂量,从而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针对用药不规范问题,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医生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规范的用药教育,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用药知识。
二、健康教育不足问题健康教育不足也是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一些人对高血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了解不够。
部分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潜在威胁。
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健康知识手册、开展社区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监测血压的意识。
三、监测手段不足问题高血压的准确监测对于防治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血压监测常常需要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不仅繁琐且消耗时间,无法全天候实时监测。
这使得患者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血压变化,给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可以推广家庭血压监测仪器,使患者能够自行测量血压,监测疾病的变化。
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提供高血压的远程监测服务,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血压,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及解决策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
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然而,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药物依从性问题是指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规定的方式正确地服用药物,这在高血压患者中非常重要。
老年患者常常面临许多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多种药物的复杂使用、生理功能下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忽视或误服药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首先,为了解决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医生和家属应加强教育和沟通。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向他们解释高血压的危害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通过图表或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理解更容易。
此外,医生还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记忆助手,例如药物服用时间的提醒器或App,帮助他们记住正确的服药时间。
家属在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安排好药物的购买和存放,确保药物按时补充。
家属还可以定期检查药箱,确保药物没有过期,并及时帮助患者重新配药。
此外,家属的关心和鼓励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其次,使用简化治疗方案也是解决老年患者药物依从性问题的一种策略。
老年患者通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忘记或误服可能会发生。
因此,医生应该尽可能简化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每天服药的次数和数量。
例如,将不同种类的药物配制成复方制剂,方便患者一次性服用。
此外,医生也可以优先选择长效药物,减少药物的频繁用药次数。
同时,老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还与其生理功能的下降有关。
老年人的肾功能通常会下降,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因此,医生在给老年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应慎重。
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以确保药物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另外,药物依从性问题还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经济承受能力有关。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这可能给他们带来经济负担。
高血压慢病管理策略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以下是高血压慢病管理的几个策略:
1. 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
包括合理饮食,限制盐的摄入,增加蔬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的摄入;适度运动,如有氧运动、散步等;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健康体重,通过控制体重来降低血压。
2. 药物治疗:对于血压无法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控制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3. 定期监测血压:定期测量血压是管理高血压的关键,可以帮助了解血压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使用袖带式血压计,每天测量两次,记录血压值并与医生进行交流。
4. 定期复诊和辅助检查:定期复诊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环节,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5. 健康教育和支持:患者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掌握自
我管理的技巧,如合理饮食、药物管理、运动等。
此外,家庭支持和医生的指导也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之,高血压的慢病管理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和辅助检查、健康教育和支持。
综合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要的是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许多高血压患者。
其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使得高血压治疗始终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血压的治疗逐渐得到改进和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高血压的治疗现状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血压,减少血管及器官的损害程度。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减少食盐摄入等。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有效地帮助降低血压。
这种治疗方式相对简单,无药物副作用,可以作为初始治疗的选择。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一般来说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第二部分:高血压治疗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高血压的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近年来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1.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治疗正逐渐向个体化方向发展。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副作用。
2.血压控制目标的更新:过去,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收缩压,即“140/90 mmHg”。
然而,最新的指南将控制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这意味着治疗的要求更高,同时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3.靶向治疗:除了传统的降压药物外,研究人员还在寻找一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针对细胞增殖途径的药物可以减少血管损伤;新型的利尿剂可以减轻液体潴留等。
这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有望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效果。
4.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监测和调节生理信号,帮助患者自我调节血压。
高血压指南及中国专家共识
极高危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即 使血压在正常或正常高值,也应在非药物治疗的 基础上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降压治疗中的关键事项
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 ■ 减少盐、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的摄入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ONTARGET
Onging Telmisarta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amipril, or Both in patients at High Rist for Vascular Events
不应联合应用ACEI与ARB类药物 仅重度心力衰竭与蛋白尿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接受 ACEI/ARB联合治疗,但需密切监视其不良事件的发生。
ONTARGET
Onging Telmisarta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amipril, or Both in patient at High Rist for Vascular Events
解决问题? ACEI与ARB联用的优势? 实验方案:替米沙坦 替米沙坦+雷米普利 结果: 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心血管及糖尿病保护作用相同 二者联用未显示有更多的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且还伴随更多副作用:低血压、高血钾、晕厥及肾功能变 化 结论: 挑战既往对ACEI加ARB可更有益于保护肾脏功能损害的认识 在肾脏方面,ACEI与ARB二者联用尚需谨慎研究与实践
降压(血压达标)才是硬道理!
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升高20/10mmHg, 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性增高一倍。
极高危患者10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
若血压下降10/5mmHg,绝对风险可下降10%。 若血压下降20/10mmHg,绝对风险可下17%。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些新进展: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的方法。
例如,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采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可以采用钙通道阻滞剂。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可以提高降压的效果。
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研发了许多新的降压药物,如螺内酯、噻嗪类利尿剂、RAS受体拮抗剂等。
神经调节治疗:神经调节治疗是一种针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心血管神经调节系统(Barostim NEO)或经皮电刺激神经(Renal Denervation)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治疗依从性。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和管理,并实现远程医疗咨询。
总之,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靶向治疗、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神经调节治疗、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
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国内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及资源优化分析
国内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及资源优化分析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上升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慢性疾病。
高血压影响全球大约10亿人口,是全球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很高,占成人人群的30%左右。
本文将从国内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及资源优化分析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相关问题。
一、国内高血压病诊治现状1.高血压患者就医渠道偏窄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就医渠道主要集中在医院门诊及专科门诊,相对而言普通门诊及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比例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和监测,基层医疗机构在治疗和监测方面的专业性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用药不规范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降压药的比例较低,约25%的患者服药不规范。
药物不规范的使用主要包括低剂量使用、短期使用、停药或缩量等。
药物不规范使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个体差异、药物副作用等,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认识不足,医生对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误区,在处方和用药过程中没有考虑药物的搭配和疗效。
3.缺乏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是一类需要长期规律性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但我国的高血压管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随访不太规范。
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用药和生活方式上没有规律性和标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二、国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1.高血压管理的规范性更高相对于国内,国外高血压治疗管理的规范性更高,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治疗,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加规范的健康管理。
比如,在欧美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主要以家庭医生+专科门诊为主,且高血压患者得到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用药方案、治疗标准、个性化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定期随访等。
2.个性化治疗更为突出国外的高血压治疗注重个性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谈防治策略的变化
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谈防治策略的变化作者:唐新华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年第01期199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我国第一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该指南根据我国80~90年代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及大规模高血压临床研究的结果,并参考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由我国21位著名心、肾、内分泌、妇产、预防和管理专家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历时1年多编写完成。
之后每隔5年左右,根据国内外大量有关高血压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的结果,《指南》进行多次修订,并分别在2005年、2010年及2018年颁布了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多次修订,始终坚持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防治策略,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促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策略发生许多重大变化: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从以专科医生为主转向所有临床医生、护士、预防保健、检验、公共卫生等人员共同参与;以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医院为中心;从卫生部门转向社会共同参与。
为将我国高血压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4次《指南》试用和修订,促进我国高血压防治策略发生四大变化:1 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近2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节奏加快,带来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流行病學资料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999年后我国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期糖尿病、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我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儿童肥胖率迅速上升。
中国高血压特点及诊疗新进展结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
探讨中国高血压的特点及诊疗新进展结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摘要】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低。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是脑卒中及冠心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并根据我国高血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治疗,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和“心血管综合症”,在治疗上应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评估心血管总体风险,关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并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关键词】中国高血压;临床特点;降压治疗;生活干预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55-02中国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显著升高,血压与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的正相关。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者约300万人,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且可治疗的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环节,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
随着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部又一部的高血压指南,治疗方案也很多,但哪些才能适合中国人高血压?要想确定最适合中国人的治疗方案,首先要找出中国高血压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中国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案。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称新指南)是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中心组织全国近百位知名专家参与,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研讨,历时两年完成。
本次指南根据我国高血压特点、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修订而成,符合中国人群特点,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导性文件。
下面就根据新指南探讨中国高血压的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效果分析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程度不容小觑,可以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微循环是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功能运行的重要环节,而高血压会影响微循环的正常运行,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
因此,改善微循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的效果。
一、饮食调节策略饮食调节是改善微循环的重要策略之一。
首先,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要求。
通过减少钠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此外,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
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胡萝卜等,有助于增强微循环功能。
二、运动锻炼策略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降低血压。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供血,并通过促进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方式改善微循环。
此外,力量训练也对微循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力,促进血液流动。
三、药物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是改善高血压微循环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等机制,改善微循环功能。
此外,针对微循环改善的目标,如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
四、心理调节策略心理因素对于高血压的发病和微循环的改善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心理调节是改善微循环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减轻疾病对心理的负面影响,改善微循环。
此外,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改善微循环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包括饮食调节、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心理调节等多方面。
这些策略在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不同个体的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024精准医疗下的高血压管理
2024精准医疗下的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全球10多亿成年人。
尽管各种降压药物不断发展,但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
对复杂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差以及相关的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常见的问题。
此外,目前的药物治疗未能考虑到高血压人群的多样性。
通过考虑患者独特因素的精准医疗方法,高血压可能才会真正得到控制。
近期,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讨论了高血压精准医疗的相关进展,重点介绍了数据科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AI)、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在高血压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精准医疗概述高血压精准医疗是“考虑每个高血压患者独特的基因和环境因素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方法”。
该方法认识到,由于遗传变异、环境因素或其他个人特征,高血压患者对相同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
高血压精准医疗将利用基因组学、其他组学、分子分型、健康信息、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大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有关个体健康的大量信息,旨在提供更准确的诊断,预测疾病结局,并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靶向治疗方法。
高血压精准医疗有可能通过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来控制甚至治愈高血压,可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成本。
1.基因方法A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支柱。
现在普遍认为,在人类高血压中,虽然有几种罕见的情况是单基因的,但大多数是多基因的。
,在单基因模型中,单个基因的突变以孟德尔方式遗传并介导高血压。
单基因高血压可以通过确定遗传基础和使用基因疗法或基因编辑来治愈。
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多种影响较小的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利用基因干预治疗多基因高血压会更加复杂。
A研究复杂疾病基因组学的一种流行方法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该研究旨在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o精准医疗的理想是识别每个个体独特的SNP指纹,从而为该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原发性高血压的GWAS尚未产生任何重大发现。
>GWAS已经鉴定出约1500个对血压有微弱影响的SNP o这些发现表明,大多数人类高血压是基于多基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7
1
高血压治疗策略新动向的思考
1. 高血压治疗是严峻的医学课题,优化治疗是未来方向 2. 达标不仅仅是血压值,高层次的达标要求做到:
——早期达标,长期达标,平稳达标
3. 增加多种心血管危险标记物以优化高血压治疗的策略
2015-1-7
†
0.88 (0.79–0.97) 0.83 (0.71–0.98)
** **
0.90 (0.81–0.99)
0.89 (0.76–1.04) 0.87 (0.75–1.01)
0.4
0.6
0.8
1.0
1.2
1.4
早期降压有效患者* (n = 9336)
非早期降压有效患者 (n = 5663)
Odds Ratio 95% CI
19
(2)尿蛋白
2013 KDIGO 慢性肾病患者血压管理指南:
蛋白尿是合并慢性肾病高血压患者优化治疗 的另一个标记物
尿白蛋白 <30 mg/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白蛋白 >30 mg/d
目标值:140/90mmHg 不再只推荐RASS拮抗剂首选,各 类降压药均可选择
2015-1-7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3) 3
4. DIABETES CARE, VOLUME 35, SUPPLEMENT 1, JANUARY 2012 7 5.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3) 3
• 2011
NICE指南2
• 2011年发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 2013年糖尿病:ADA指南4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5-1-7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VD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2.
Arthritis Rheum.2008 Feb;58(2):623-30. Curr Med Res Opin.2004 Mar;20(3):369-79.
血药浓度 平稳
平滑指数 24小时平稳: 谷峰比值 晨峰血压控制
2015-1-7
15
(3)平稳达标
高T/P比值及高SI带来更平稳的血压控制
43% T/P
0
H =8.6 SD = 2.3
降压幅度(mmHg)
-10 -20 -30 -40 0 10 20 时间(小时) 30 40
BP (mmHg)
16
高血压治疗策略新动向的思考
1. 高血压治疗是严峻的医学课题,优化治疗是未来方向 2. 达标不仅仅是血压值,高层次的达标要求做到:
——早期达标,长期达标,平稳达标
3. 增加多种心血管危险标记物以优化高血压治疗的策略
2015-1-7
17
(1)血管指标
充分的医学证据表明:多项血管病变指标或危险因素 均是心脑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素
*早期降压有效:治疗1个月时血压下降20mmHg/10mmHg或以上 **P <2015-1-7 0.05; †P < 0.01.
Weber MA et al. Lancet. 2004;363:2022-31. 12
(1)早期达标
ACTION研究回顾性分析: 拜新同®治疗6周时SBP控制越好,终点事件越少
主要疗效终点
SBP <118 mmHg SBP >118- <126 mmHg SBP >126- <135 mmHg SBP >135- < 148mmHg SBP >148 mmHg SBP <118 mmHg SBP >118- <126 mmHg SBP >126- <135 mmHg SBP >135- <148mmHg SBP >148 mmHg SBP <118 mmHg SBP >118- <126 mmHg SBP >126- <135 mmHg SBP >135- <148mmHg SBP >148 mmHg SBP <118 mmHg SBP >118- <126 mmHg SBP >126- <135 mmHg SBP >135- <148mmHg SBP >148 mmHg
• 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数据:治疗率从1991年的12.1%提高到 2002年的24.7% 1
60
百分比 (%)
50 40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30.2 30 20 26.3 12.1 6.1 2.8 24.7
10
0
中国1991
中国2002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布:2010 年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 病率高达33.5%,估计患病人数达3.3 亿,45 万人死于高血压2 • 持续提高大众对高血压危害的科学认识,提高治疗率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总达标率 二级高血压 一级高血压 三级高血压
37.3% 30.6% 32.6% 26.5%
• 降压达标仍然是高血压治疗的主题
2015-1-7 胡大一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3月 4
2015-1-7
5
中国高血压患者群巨大,治疗率显著提高
目标值:130/80mmHg
RASS拮抗剂推荐首选
20
(2)尿蛋白
NICE-Combi证明:长效CCB联合ARB比ARB加量
更显著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率
200
NS
硝苯地平控释片 ARB加量 联合ARB ( n=52) (n=49)
75% 中位数 25%
UAE:尿白蛋白排泄率
P<0.05
UAE( mg/g Cr)
死亡
早期达标,阻断重塑,获益更大
2015-1-7 Zanchetti et al., J Hypertens 2005; 23: 1113 11
(1)早期达标
VALUE研究: 早期1个月有效降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终点
Odds Ratio
致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 致死/非致死性脑卒中 全因死亡 心肌梗死 心衰住院
2015-1-7 European Meeting on Hypertension.June 17-20,2011
主要疗效终点 任何心血管事件
心肌梗死
致残性卒中
14
(3)平稳达标
平稳达标,首推长效降压药,优选控释剂型 和长半衰期药物
拜新同®24小时平稳降压源自于独特的高科技控释技术
平稳达标
独特控释剂型
(1)早期达标
高血压的本质是心血管综合征, 病程早期达标,阻断血管重塑,获益更大
BP
早达标, 减少事件
BP
亚临床 器官损害
临床疾病 心血管事件
MI 卒中 CHF ESRD
BP
BP
危险因素
LVH IMT 微量蛋白尿 轻度肾病 近期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高血压
心绞痛 TIA 跛行 蛋白尿 中度肾病 糖尿病
150
100
67.6
50
62.3 40.5
NS
61.9
P<0.05
0
2015-1-7 J hypertens. 2005; 23: 445-453.
8周
16周
21
2015-1-7
22
60% T/P
0 -5
-10
-15 0 4 服药后时间(小时) 8 12 16 20
平滑指数(SI) : H / SD = 3.7
24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2011:7 777–787. Parati 2015-1-7 et al, J Hypertension 1998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46409 2015-1-7 6
2009年以后公布的重要研究和指南更新
• 2010年ACCORD研究1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探讨: 120mmHg以下卒中获益,心梗不获益 • 高血压的诊断引入了动态血压 • 55岁以上或黑人首选CCB • 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症 • IMT、PWV是心血管事件的独 立预测因素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老年患者目 标值140/80,年轻患者130/80 以蛋白尿区分治疗方案,蛋白尿>30mg/24h 首选RASS拮抗剂,其他患者不再只推荐 RASS拮抗剂首选,各类降压药均可选择
IMT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VD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2
斑块容积
Hypertension.2012; 59: 29-35
LVH
J Am Soc Nephrol. 2008 Apr;19(4):757-63.
J Hypertens.2007 May;25(5):1021-6. Scientific Sessions,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6.
脉压
J Hypertens Suppl.2006 May;24(3):S13-8.
内皮功能 尿酸
Int J Cardiol.2012 Apr 10. [Epub ahead of print] J Am Coll Cardiol.2009;54(7):601-8.
PWV
J Hypertens Suppl.1999 Dec;17(5):S21-4.
0.2
任何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