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1米有多长(试一试)(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1米有多长(试一试)1.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了解1米的长度,能够用人民币纸币作比较,直接和间接量化,运用价值观和生活常识来比较长度大小,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自己细心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1米,学习如何用1米作参照物来测量长度和比较长度,在理解长度概念和实际测量长度的基础上,能根据生活常识和判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并能逐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入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1米有多长?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是否知道如何使用1米测量长度?3.2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物品,帮助他们掌握如何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并探究1米的长度有多长。
下面是一个探究的实验:实验材料:卷尺、1元人民币纸币、圆珠笔等小物件。
1.教师拿出1元人民币纸币,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告诉学生人民币纸币的长度是11.1厘米。
2.接着,教师拿出一张1米长的黄色绸带,计算出它的长度,向学生讲解1米长的绸带即是1米长的长度。
3.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如果一盒铅笔摆成一排,一排有多少支?组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将盒子里的铅笔拿出来一个一个地用卷尺测量,将测量出的长度累加起来,得到总长度,再用1元人民币纸币作为比较,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感受1米长的长度和1元人民币纸币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3.3 练习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子,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
2.让学生自己探究:如果我用丝绸做成一条围巾,要用多少米的丝绸呢?需要多少钱?做一个小调查统计。
3.4 教师引导1.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3.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二、教学重点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1)初步认识1米。
通过放学校最长的直角操场上做游戏,让学生们感受1米长的距离。
(2)认识长度单位米。
介绍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并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的卷尺,引导学生亲手去感受一下。
2. 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1)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测量,将教室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与1米进行比较。
(2)制作卡尺进行测量。
给每个学生发放纸卡片、铅笔、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米长的卡尺,并检验其制作的卡尺是否准确。
3. 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1)比较物体的长度。
老师通过幼儿园的故事《三只小猪》中小猪居住的房子的长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们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物体的比较。
(2)进行问题解答。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等方式感性地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并能够运用1米的长度完成简单物体的比较。
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创造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米,知道1米有多长;2.能够使用1米这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解决相关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使用1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1米这个长度单位,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箱、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笔记、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1米有多长,知道1米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片。
” 在课件上展示1米长的绳子、1米长的板子等多种物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1米的认知。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让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他们小组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们试着使用自己的刻度尺来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引导学生们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课桌上摆出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如:“先测量长度再对比大小”、“不一定每个物品的长度都是整数”等等。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讲述今天所学内容,辅以课件上的总结页面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请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测量动手能力;2.学生们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记录能力;3.教师从课堂讲解笔记和课堂表现中获取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便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里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家里的客厅、卧室的长度和宽度,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了解其他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如厘米、分米等等,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米有多长(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米有多长一、教材参考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第二课时知识点:测量长度二、教学目标1.了解1米是多少厘米。
2.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长度。
3.学会使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普遍对长度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测量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可能存在使用尺子或卷尺的困难,需要老师耐心指导。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热身活动老师通过观察带来不同长度的物品(如毛巾、课桌、纸张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逐一测量验证。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的概念,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学习内容1.复习厘米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介绍1米有多少厘米。
2.学习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
1.介绍尺子和卷尺的区别。
2.演示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的步骤。
3.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3.学习使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
1.介绍米和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演示使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的例子。
3.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3.练习和评价1.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和使用米和厘米表示长度。
2.常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讲解相结合,现场演示。
六、教学用具及教学环境教学用具:尺子、卷尺、白板、黑板、笔。
教学环境:课堂。
七、注意事项1.操作尺子或卷尺时要小心,避免伤到自己或他人。
2.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观察演示和操作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跳远,如何判断谁跳得更远?”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4.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量具:尺子、卷尺、计时器;2.实物:钢尺、细线、毛巾、水杯等;3.教具:幻灯片、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首先,展示一张“米”的图片,询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米吗?”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2. 探究(1)学生自测请学生拿出细线,将其拉直,然后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其长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把线拉直再测量它的长度?你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测量线的长度吗?(2)教师演示教师使用钢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介绍钢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从容器里拿出一杯水,并让学生估算一下水杯有多高,然后再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并对比估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3. 实践请学生带来一件自己喜欢的毛巾,老师将毛巾摊开,并请学生使用钢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在实际测量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能够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因素?4. 总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米?2.钢尺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4.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课后作业1.按老师所给的长度,使用钢尺或卷尺测量所在家庭或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2.查询“千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3.收集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相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简单的拉直细线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探究了长度的测量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并且为此提供了方法和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实践,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测量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1米有多长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培养学生运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地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 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教学准备:1.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彩色纸条、绳子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大家能不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1米的定义:1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等于100厘米、1000毫米。
2. 展示1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距离。
3. 讲解测量1米的方法: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将工具的起点对齐,然后测量出1米的距离。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合作,每组学生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学生完成测量后,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并与同学分享。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长度,让学生判断是否等于1米,如20厘米、50厘米、1.5米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进行解释。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1米的长度。
2. 强调测量1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巩固练习,让学生理解了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1米有多长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6.3《1米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1米有多长》,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绳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条绳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很长”、“很短”等,我会告诉他们:“这条绳子的长度是1米。
”2. 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1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通过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他们对1米的认识。
3.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4. 游戏:我会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找到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
2.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床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床的长度为Y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1米的长度概念,并观察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学校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楼梯、操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使用了绳子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112 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1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122 教学难点: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
13 教学方法131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 1 米的长度。
13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4 教学准备141 米尺、软尺、绳子、多媒体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复习厘米的知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
创设情境,引出米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较长的物体,让学生思考用厘米测量不方便,从而引出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52 认识米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介绍米尺的刻度和长度。
让学生比划 1 米的长度,初步感受 1 米的大概长度。
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米尺测量他们的身高,让其他同学观察,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53 探究 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米尺,数一数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通过操作和比较,得出 1 米=100 厘米的结论。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 1 米和 100 厘米的换算。
154 用米尺测量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窗户等。
交流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的经验和体会。
15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 1 米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练习,如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用米尺进行测量,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15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米的概念、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教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认识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厘米尺、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有不同的长度。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教科书上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5. 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米”,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米尺测量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米”,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但在测量过程中,部分学生对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家长指导孩子在家中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米有多长》参考教案
米尺上有什么?(可以让学生拿着米尺观察,老师及时做记录)教师总结:米尺的一面有线和数。
米尺上的线叫做刻度线:数是从0到100,课件出示:从0刻度到100刻度线的距离是1米。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学生会发现手中1米长的尺子,其实就是100厘米)教师总结:1米和100厘米是一样长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关系用式子写成: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代替,厘米可以用“cm”代替,所以还可以写成:1m=100cm(二)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长度(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米长的绳子。
请同学们轻轻的拉着绳子的两端(教师示范)。
提醒学生,这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要求学生手臂保持不动,轻轻放开绳子,看一看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2)试试看: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1米有多长。
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一次忙。
同桌互相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3)找2名同学比划1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全班一起比划1米的长度给老师看。
2、感知一米的高度(1)老师示范:老师把米尺竖放,请学生观察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2)请你估计一下,从你的脚底到哪里是一米?点名2名同学估计,并用米尺测量。
提出问题: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引导学生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身上会有不同的部位)(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生:黑板的宽,门宽……(三)小小估计员估计黑板的长度: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块黑板,估一估黑板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量一量:(1)估计的是否准确,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量?(2)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3)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教学活动3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软的卷尺、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引出动物游乐园情境。
观察:在动物游乐园门口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园门口的东西。
2.引出问题。
1米有多长?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米有多长呢?1.认一认,想一想。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软的卷尺,在卷尺上找一找、数一数、认一认。
(1)第一种:1厘米1厘米的数。
(2)第二种:10厘米10厘米的数。
(3)第三种:直接观察。
(4)第四种: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介绍摆小棒的方法:1根小棒长1厘米,2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2厘米,3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3厘米,4根就是4厘米……,14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4厘米,如果这样一直拼接下去,100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教师小结。
2.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呈现小华和小芳在教室门口测量身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并且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同学为一组,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3李老师身高约175 树高约10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请学生汇报。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2.填一填。
3.谁猜得对?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掌握“米”的概念,能正确使用“米”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
2.能够把“米”单位转化为更小的长度单位,如分米和厘米。
3.能够通过实际测量,估算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4.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记忆并正确使用“米”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
2.能够在实际测量中使用“米”单位,并进行基本转换。
3.能够正确估算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能够把“米”单位转化为更小的长度单位,如分米和厘米。
教学准备1.数学课本、习题册。
2.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实物,如桌子、书、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红色的卷尺,并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卷尺了吗?你们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学生们纷纷回答:“量长度的。
”教师:“量长度需要用什么单位呢?” 学生:“厘米、分米、米。
”教师:“对,我们今天的重点是什么呢?” 学生:“米。
”2. 学习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一米有多长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量一下。
”教师:“好的,我们来量一下。
”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测量了教室的长度。
最终得出教室的长度是10米。
教师:“我们测出来了教室的长度是10米,那么一米有多长呢?” 学生:“十分之一。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分米和厘米,它们与米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10分米、100厘米,并口头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米的换算。
” 在黑板上画出“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0厘米”,并解释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巩固练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一些物品,例如书、铅笔、桌子等,并让学生通过测量,估算它们的长度,并使用米、分米、厘米进行表达。
4.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并准确表达出这个物体的长度?” 学生们分组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cm)。
同学们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这些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数学书的长。
(小组合作,汇报)
能不能用这些小棒测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窗户的宽呢?
1、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小棒测量黑板的长、窗户的宽。
然后谈谈体会。
2、用小棒测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
(师指出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大)
3、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教室长更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那比厘米更大的单位是什么呢?
4、揭示课题:1米有多长
今天,长颈鹿和小乌龟一起去动物游乐场玩,在门前它们遇到了米,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1.认识米
(1)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53页
动物园里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但是但轮到长颈鹿进门时,却被保安叔叔拦在了门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保安叔叔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呢?长颈鹿和小乌龟身高都是在1米以上吗?那1米有多长呢?
(2)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请同学们拿出学生尺,认真观察米尺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同桌交流后小组讨论。
可能的答案是:米尺上数字多、刻度线多、有100、而学生尺最多只有21;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那一米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发给每个学生一根一米长的小棒,用双手把小棒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4)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将小棒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小棒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5)、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
(6)量一量
用1米长的小棒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结果: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板书)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
(2)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黑板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黑板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出示小黑板-----教科书第53页“想一想”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你选什么做单位?
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题。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1-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五、作业
学生课后用米尺测量教室窗户的长度。
六、板书
一米有多长
1、认识米尺
2、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