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390-1995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 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 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 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8、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

ZYJ(A)压风自救装置说明书

ZYJ(A)压风自救装置说明书

ZYJ(A)矿井压风自救装置使用说明书执行标准: MT 390-1995警告:使用时必须先打开压缩空气开关(流量调节开关),让隔离呼吸面罩里有新鲜空气进入。

一、 概述ZYJ (A)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是一种隔离式呼吸保护装置。

主要6.长×宽×高 490×165×320 (mm) 5. 重量 12 kg 四、 结构特征自救装置的结构如图(一)所示:主要由气源接头、输气管、压缩空气气水分离器、减压调节器、压力表、压缩空气开关(流量调节)、呼吸快速接嘴、流量计、隔离呼吸面罩、放水阀等组成。

隔离呼吸面罩的连接采用快速接头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清洗、更换。

图(一)1. 减压器调节旋钮2. 压力表3. G1/2外气源活接头4.气水分离器 5. 过滤器 6.放水阀 7. 开关(流量调节开关)8.流量计 9. 快速接头 10. 清洗螺母 11. 弹性导气管 12. 隔离呼吸面罩由于本压风自救装置采用的是流量调节方式来满足佩戴者的呼吸需要,所以特别适宜人的正常呼吸,佩戴时感觉十分顺畅、舒服。

同时由于是开放式的供气方式,所以呼吸面罩始终处于正压力范围内,使佩戴者不会受到毒气的伤害。

五、 工作原理由地面压风站,通过压风管道输送到矿井下工作面的低压风(即压缩空气),经过减压、过滤、分流、限流后成为可供人体呼吸的空气。

当工作面出现有毒有害气体的时候,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即可及时带上隔离面罩打开压缩空气开关(流量调节开关)形成自救。

一台压风自救装置可同时供多人使用。

六、 操作使用方法将自救装置安装在煤矿井下工作面中的压风管道上,当工作面发生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突出时,施工人员须马上带上隔离面罩、打开压缩空气开关(流量调节开关),气源应以300~420L/min 的总流量(单个面罩50~60L/min)向隔离呼吸面罩提供新鲜空气,施工人员就带上隔离呼吸面罩形成自救等待救援。

每台压风自救装置上都装有压缩空气气水分离器、减压器和压力表。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 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8、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

压风自救系统标准

压风自救系统标准

压风自救系统标准1. 基本要求(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回风巷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进风巷在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2)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100m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迎头向外每隔500m和放炮警戒地点各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采区巷道每500米要安设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并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突出区域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5)压风供应泵站必须设置在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2.技术要求(1)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变径、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2)压风自救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零、部件的连接要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3)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不少于100~150 L/min范围内。

(4)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不得大于85 dB(A)。

(5)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不小于: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为φ150mm;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为φ75mm;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φ50mm。

压风自救标准

压风自救标准

表4-4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项目标准评价结果存在问题评价人员一、空气压缩机安装空气压缩机空压机应安装在地面,且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并保证其运行正常。

空压机在满足供气需要的同时,要至少有一台备用,且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机房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

空气压缩机房管路出口总阀门处必须安装空气过滤净化器,并定期更换滤芯。

井下使用多套压风系统的应进行管路联网。

安装要求1、固定式空压机及其储气罐四周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保持通风良好;井下空压机及风包应设臵在2个硐室内,硐室有独立的回风系统,不得存放可燃物,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2、使用闪点不低于215℃的空压机油。

3、空压机配备的压力表、安全阀、润滑油、水冷压缩机必须装设断油、断水、超温等安全保护装臵;压力表必须定期校准。

4、安全阀和压力调节器(或压力传感器)动作灵敏、可靠,安全阀动作压力不得超过压力的1.1倍。

空气压缩机吸气口必须设臵过滤装臵。

性能要求压风泵站内所有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设备布臵符合设计要求,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入井设备有MA标志证书,电气设备符合防爆要求。

二、管路安装管路安装规格1、压风管材必须满足供气强度、阻燃、抗静电要求。

2、钢管规格满足区域供风强度和风量要求,压风量满足供风区域人员紧急情况需要(每人供风量不小于0.1m3/min)。

3、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直径不小于φ150mm;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直径不小于φ100mm;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管路直径不小于φ75mm。

二、管路安装管路及阀门安装要求1、压风管路和阀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紧密、不漏风;在立井井筒中,每隔100~150m宜装设中间直管座和伸缩器;在管路安装的较低点,应安装油(气)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放。

2、采区避灾路线上必须安装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阀门间距不大于200m。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的性能参数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的性能参数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的性能参数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用于原始矿井压力空气系统,由管道,油水分离器和防护面罩(急救箱)组成。

目前,在许多国家中使用的矿用压风自救装置已被广泛使用。

自1990年代以来,矿用压风自救装置在我国矿山中的应用率有所提高。

地下使用的矿用压风自救装置通常安装在各种多样化的工作场所和人员流经的井中。

万一发生井下事故或事故警告,寻求庇护者立即从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上拆开防护面罩的包装,迅速佩戴该面罩,并打开通风开关。

中煤矿用压风自救装置是一种固定在生产场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装置,矿用压风自救装置的气源来自于生产动力系统——压缩空气管路系统。

因为管路内的压缩空气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流量,不能直接用于呼吸,须经过减压、节流使其达到适宜人体呼吸的压力和流量值,并要同时解决消声(由于减压引起)和空气净化问题。

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减压阀进行节流和减压,然后流入进气口。

防护面罩采用特别塑料热封,具有阻燃和kang静电性能。

根据工作场所的人数,每套矿井压风自救装置中装有多少个头(开关,减压阀和防护面罩)。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安设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m 的采区巷道、综采工作面、gao档普采工作面、爆破员操作起爆器的地点、警戒人员及撤离人员的位置。

在采掘工作面的回风巷中有人作业处,每隔50 m 安设一组压风自救器,每组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一般可供4~8 人使用,压缩空气供风量每人不得少于0.1 m3/秒ymjt01。

10.MT390-1995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10.MT390-1995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 390-1995发布单位:煤炭工业部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压风管道供风的压风自救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 引用标准GB/T 2626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GB 5898 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噪声测量法工程法GBl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113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 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3 装置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3.4 装置配有口罩时,口罩用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

3.5 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6 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3.7 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3.8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3.9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3.10 装置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每个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

3.11 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

4 试验方法4.1 一般规定4.1.1 试验用压力表、气体流量计的准确度不低于2.5%;声级计为Ⅱ型。

仪表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 试验时,气源压力不小于0.75MPa,稳定、可调。

4.1.3 试验系统如下图所示:试验系统示意图1—气源;2—开关;3—压力表;4—被测装置;5—气体流量计4.1.4 气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

4.2 外观质量检查用感观法按本标准3.5、3.6、3.7、3.8条的规定检验。

编制说明-煤矿压风自救装置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煤矿压风自救装置技术要求

GB XXXXX-202X《煤矿压风自救装置技术要求》(标准计划号:20190084-Q-627)编制说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2020年1月《煤矿压风自救装置技术要求》制订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4月4日下发的“国标委发[2019]14号《关于下达<轿车轮胎>等4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标准制定计划号为20190084-Q-627。

1.2 主要参加单位本标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组成起草小组。

1.3主要工作过程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于2012年对MT 390-1995《煤矿用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进行修订并报批,2014年5月1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煤矿压风自救系统使用管理规范》的标准制定计划。

根据2017年1月“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清单”,决定将MT 390-1995修订计划和《煤矿压风自救系统使用管理规范》制定计划进行整合,申报国家标准。

2019年4月批准立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

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标准起草小组。

标准制定小组在重庆、北京等地多次召开讨论会,在两个行业标准制修订稿的基础上进行了条款整合,形成了本标准工作讨论稿。

2019年11月,标准制定小组派员到义煤集团、鹤煤集团等煤矿现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最新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必要修改,后经小组成员交叉审定后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2 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主要内容2.1 标准制定的原则1)标准结构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一、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1、压风自救系统是指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的系统,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阀门、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等。

2、压风自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面罩破损(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3、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并能在10min内启动。

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系统共用。

4、压风管路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材料。

5、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压风出口压力应为0.1~0.3MPa,供风量每人不低于0.3m3/min。

6、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压风管路上,通过防护袋或面具向使用人员提供新鲜风流的装置(包括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开关等部件及防护袋或面罩)。

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

7、压风自救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8、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9、压风自救装置配有面罩材料应符合GB2626的规定,配有防护袋材料应符合MT113的规定。

10、避灾人员在使用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11、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每人不低于0.3m3/min,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A)。

12、任何不得无故损坏装置,无装置或装置损坏的,对责任人处罚200元。

二、压风自救系统安装标准(一)、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地点和数量及要求1.安装地点和数量(1)矿井主要轨道巷和主要皮带巷、采区轨道巷和皮带巷每20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装置内呼吸嘴数量不少于5个。

压风自救系统验收表

压风自救系统验收表
④压风自救装置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阀门安装高度距底板1.2~1.3m,便于现场人员使用压风自救装置。
9
其它矿井采掘作业地点、避难硐室均需安装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距不得大于100m。
10
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产合格证,设备布置符合设计要求,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后,方准入井。
6
压风管材应使用钢管,钢管规格满足区域供风强度和风量要求,压风量满足供风区域人员紧急情况需要(每人供风量不小于0.1m3/min),管径不小于37mm。
压风自救系统验收表
生产厂家
设备型号
安装时间
序号
检查项目(详见河北省煤矿压风自救系统建设标准)
是否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
1
是否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 390—1995)
2
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有效供风的,可在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车场安装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在满足供气需要的同时,要至少有1台备用。井下使用多套压风系统的应进行管路联网。井下严禁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14
每天至少要对压风自救系统进行1次供气试验,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保证系统各环节正常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验收人员:
验收时间:
7
压风管路和阀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紧密、不漏风;在立井井筒中,每隔100~150米宜装设中间直管座和伸缩器;在管路安装的较低点,应安装油水分离器,定期排放。
8
突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当达到下列要求: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 使用说明书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 使用说明书

和消音等动作后,此时防护套内充满新鲜空气供
避灾人员救生呼吸。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2 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 装置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4 装置配有口罩时,口罩用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 5 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1、当矿井发现危险征兆,对工作人员生命有严重威胁时,现场工作人员要快速跑向矿用 压风自救装置。 2、首先打开箱体,再打开外部阀门,戴上呼吸口具进行呼吸。 3、箱体内的分阀门安装时是开通的,当呼吸口具没有用完时,要关闭没有器具的分阀门, 以便节约气体。 4、呼吸器具的供风压力在出厂时是调整好的,但人员之间有差距,所需压力不同。当你 感觉供风不足时,顺时针缓慢调整调压阀,使之合适为止。当你感觉供气压力过高时,逆 时针缓慢调整调压阀,使之舒适为止。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安装规范
矿用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需按照严格规定来操作。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主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 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要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 1.2~1.6m,自救装置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装置的装置底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安装压风自救装置时,压风自救装置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自救装置阀门扳手要同一方
5、当矿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一次后,应派技术人员全方位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完好后,
恢复原有状态,以便下次再用。
谢谢观看
zmjt01
6 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7 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8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标准号:MT 390-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压风管道供风的压风自救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 引用标准GB/T 2626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GB 5898 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噪声测量法工程法GBl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113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 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3 装置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3.4 装置配有口罩时,口罩用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

3.5 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6 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3.7 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3.8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3.9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3.10 装置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每个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

3.11 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

4 试验方法4.1 一般规定4.1.1 试验用压力表、气体流量计的准确度不低于2.5%;声级计为Ⅱ型。

仪表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 试验时,气源压力不小于0.75MPa,稳定、可调。

4.1.3 试验系统如下图所示:试验系统示意图1—气源;2—开关;3—压力表;4—被测装置;5—气体流量计4.1.4 气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

4.2 外观质量检查用感观法按本标准3.5、3.6、3.7、3.8条的规定检验。

关于矿用救生舱招投标的基本技术参数要求

关于矿用救生舱招投标的基本技术参数要求

关于矿用救生舱招投标的基本技术参数要求本着提高煤矿的总体安全水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促进林东的安全生产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引进使用煤矿井下移动式救生舱,特进行招投标。

基本技术参数要求如下:基本参数要求(见表—1)表—1救生舱基本参数表1、本次预选为避险10人救生舱。

2、压风供风应符合MT390—1995标准要求,发生灾害时自动投入运行。

3、救生舱用电部分应当充分考虑煤矿井下的供电条件,并符合煤矿用电安全需要的相关标准。

4、救生舱与其相关点的通讯连接,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11)和GB3836.2-2000要求。

并能与矿井主通讯网联网。

5、救生舱正常使用时能保持正压状态(舱内气压大于舱外气压),生存舱内压力在100~1000Pa内;过渡舱内压力不小于200Pa,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6、额定防护时间不小于96h,并且有不小于1.2倍的安全系数。

7、救生内部设备具有防腐蚀、防虫鼠啃咬等性能。

8、救生的有效容积(包括过渡舱和生存舱),保证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0m2,其中过渡舱净容积应不小于1.6m3。

观察窗宜设置在生存舱的适当位置,材质应具有与整舱相匹配的耐高温、抗冲击等性能。

紧急逃生口,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能够借此留逃生。

9、持续耐高温能力,额定防护时间内持续环境温度55℃条件下,舱内温度不大于33℃±2℃。

10、瞬间耐高温能力,舱体在瞬间(≤0.25s)环境温度1200℃条件下,无开裂、变形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11、抗冲击力不小于1.6 MPa;抗爆炸冲击力不小于2 MPa。

并具备快速起动能力,起动时间应不大于20s。

12、救生舱具有与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和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可以在矿井压风系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对舱内供氧。

保证压风供氧速率应不小于每人2.5L/min(标准状态下),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A),出口压力应不大于0.2 Mpa。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压风自救系统培训考试卷参考答案

压风自救系统培训考试卷参考答案

二矿公司压风自救系统培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20=40分)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系统完善必须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2、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

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4、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米的现象。

5、我公司使用的空气压缩机房位于立井口西侧100米处,压风机型号为KPS250,供气量为40m3/min。

二、简答题(3×20=60分)1、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和使用应具备什么条件?答: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

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2、建设压风自救系统时对压风机主机安装有什么要求?答: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

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3、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敷设有什么要求?答:压风自救系统的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

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使用指导意见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使用指导意见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压风自救系统安装使用指导意见(内部)前言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压风自救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压风自救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由集团公司提出并起草,内部执行。

1 范围本指导意见规定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各矿井压风自救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大同煤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煤矿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772-1998《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3 术语和定义压风自救系统: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的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三通及阀门、油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等。

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压风管道上,通过防护袋或面罩向使用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开关等功能。

油水分离器:分离压缩空气中油滴和水分的装置。

4 基本要求4.1 煤矿企业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必须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可以与生产压风系统共用。

4.2 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并能在10min内启动。

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4.3 压风自救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煤炭行业 标准
MT 9 一 1 9 3 0 9 5
矿井压风 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压风自 救装置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压风管道供风的压风自 救装置( 以下简称装置) .
2 引用标准
62 包装 .
621 每套装置用塑料袋包装. ..
622 装置与其他附件应分别装入包装箱. .. 623 包装箱应满足下列要求: .. a 有防止箱内产品碰撞的衬垫物, . b 坚固, 牢靠. 624 每套装置应有下列文件, .. 并封存在塑料袋中.
a 产品合格证; . b 使用说明书; .

压迫感
44 供气压力和排气量测定 . 441 调整试验系统开关, -. 观察供气压力. 442 凋整装置的阀杆位置, .. 使供气压力分别为 030507 a测量排气量. . . . , , , MP 45 噪声测定 . 当试验系统供气压力为.7 a 在装置的减压部件轴线的水平面内, 1 . 时, MP 距其 m远的 3 个方位 和减压部件上方 1 m远处, G 59 按 B 8的规定测量噪声. 8
10 10 mn范围内. 0 5L i /
31 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 d ( ) .1 5 A , B
4 试验方法
4 1 一般规定 . 411 试验用压力表, .. 气体流量计的准确度不低于 250 . 0; 声级计为 I 仪表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检验 型. 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 试验时, .. 气源压力不小于.7 M a稳定, 5 , P 可调.
63 贮存 .
c 装 . 箱单.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 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瓦斯防治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起草和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瑞珍, 付肇平, 曹道鑫.
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 自 . 制件经检验合格, 外协件, 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3 装置的防护袋, . 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 MT 3 1 的规定. 1 34 装置配有口罩时, . 口罩用材料应符合 G 22 的规定. B 6 6 35 装置零, . 部件的连接应牢固, 可靠. 36 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 . 无毛刺, 表面涂, 镀层应均匀, 牢固. 3了 装置应具有减压, . 节流, 消噪声, 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38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 . 快捷, 可靠. 39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 . 应感到舒适, 无刺痛和压迫感. 31 装置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 .3 -. MP . 03 a .0 ^07 a在 . 压力时, MP 每个装置的排气量应在
5 检验规则
5 1 出厂检验 .
产品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 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 12 . . 产品应按本标准的 3536373839 . . . . . , , , , 条的规定逐台进行检验.
5 11 .. 5 2 型式检验 .
按本标准的 33353637383931,.1 . ,. .,. ,. ,.,. 31 条的规定进行. , 0 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 1 次; 正 因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式生产后, 停产超过 年, 1 再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 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检验的要求时. . 523 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 . . 5211 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 G 111 .. 按 B 1 随机抽取试样( 0 抽祥应不小 19 台) ' 进行型式检验, 0 但试 样数不尹低一 台 于3 5232 当本标准 333731,.1 .. . .,.,.031 条的规定中有 一 项不合 格时, 则应加倍抽样, 对上述项目 检验 进了复试1不合格时, 」 4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233 当本标准的 35363839 . . ,. ,. 条的规定有两项不合格时, , 则应加倍抽样, 上 对 述项 {复试 , J 再
4 q 气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 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 门. 次,
42 外观质量检查 . 用感观法按本标准 3 5363738 . . . . , , , 条的规定检验 .
43 舒适感检杳 .
在试验系统 , 仁 当供气压力为 .7 a 距出气口 20 . 时, MP 5m m处, 用手心迎气流检查是否有刺痛和
521 ..
5: . 2 .
MT 9 一 1 9 30 9 5
有不合格时,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 置应在明显位置固定铭牌, 铭牌字迹清晰, 耐久, 并应包括 a 制造厂名称; . b 出厂日 期和出厂批号; c 产品名称, . 型号和安全标志; d 主要参数. .
G / 22 6 自 BT 6 吸过滤式防尘口 罩通用技术 G 59 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噪声测量法 工程法 B 8 8 G 111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B 1 0 M 13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 T 1 聚合物) 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3 技术要求
413 试验系统如下图所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一 9 2 批准 9 50 一 8
1 9 一 00 9 5 1 一 1实施
MT 9 一 1 9 3 0 9 5
试验系统示意图
I 气源 ;一开关 ;- 压 力表 ;一被测 装置 ;一 气体 流 量计 2 3- A 5
625 包装箱醒目 .. 处应注明下列文字, 标记, 并应清晰, 耐久. a 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 发站) ; b 产品名称和型号; . c 出厂日 期; 卜 d 包装箱尺寸和毛重; . e " ,防潮"" . 轻放"" ,防雨" 等标记; f 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 到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