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说起──王维《使至塞上》名句赏析

合集下载

绮丽壮美的塞外奇景王维《使至塞上》及赏析

绮丽壮美的塞外奇景王维《使至塞上》及赏析

【导语】王维作品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王维以清新淡远,⾃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不倒的旗帜。

王维的⼭⽔诗关于结构画⾯,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动静相兼,声⾊俱佳。

下⾯是为⼤家带来的王维《使⾄塞上》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使⾄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些属国。

⼆指官名,秦汉时有⼀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带。

此句⼀般注本均⾔王维路过居延。

然⽽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需经过居延。

因⽽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解:⼀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聚,虽风吹之不散”。

⼆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直上”。

据后⼈有到⽢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的平安⽕。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肃武威)以北沙漠的⼀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河。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让我们一起了解王维奉命出使边塞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1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及注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的翻译及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的翻译及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的翻译及赏析使至塞上译文使至塞上1、单人独乘,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察看,我身为使者路过居延。

2、随风飘飞的蓬草,飘过边塞,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3、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烽火台上燃起的一股浓烟直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村着落日的残红。

4、在萧关遇上侦察骑兵,报告唐军统帅就在燕然这边防前线上大破敌军。

黄鹤楼1、从前那位登仙的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如今在这里只剩下了一座黄鹤楼。

2、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返,人们能看到的有那千载漂浮不尽的白云还在楼头唐唐悠悠。

3、呵,眼睛水道分明,远远望去,历历在目的是汉阳树,附近绿色撩人,那芳草萋萋的地方,便是鹦鹉洲。

4、看,天已经傍晚。

请问:我的故乡该在哪儿才是?默对着这江上起伏的烟波呀,真使人不胜忧愁!归园田居1、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2、早起,去南山下除杂草,到晚才戴月荷锄而归。

3、狭窄的山路旁草木长得很高,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4、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称了自己的心愿就好。

采莲曲绿萝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应争艳。

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底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莲叶1、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的清香。

2、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他们没有采摘荷叶,留下荷叶,给雨戏水的鸳鸯遮盖。

赠荷花1、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而把叶子变成尘土。

2、只有荷花是绿叶红包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

3、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苦难当!白莲1、他不施脂粉,长受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该开在瑶池仙境。

2、看他淡漠无情,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正当月晓风清。

莲1、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为此,我们不去西湖划船郊游玩赏。

2、莲农随时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连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和月色的清香。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使至塞上唐·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概括写出使边塞的急促行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壮阔奇丽的风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路遇侦察兵,得知主帅仍在前线)。

【注释】单车:极言车随从简,并非仅指一车。

问边:慰问边塞将士。

属国: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简称。

唐诗曾以“属国”代指使臣,因作者奉使问边,故以此自称。

居延:汉末所设县治,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飘摇远飞的蓬草,多喻指远戍边塞的征人,这里是作者自比。

孤烟:这里指烽火台上所燃之狼烟。

古代边塞用作报警的信号,夜举火曰烽,昼燃烟曰燧。

长河:指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为关中四大关隘之一。

候骑:侦察骑兵。

都护:指边塞重镇都护府的首领。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后汉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作者赴边途中写了这首诗。

诗作尽写出塞时沿途的绮丽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中,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传为佳句,写景状物尤为壮丽。

读之令人想见在茫茫大漠之中,远看一柱烽烟冲天直上,随着视线的向上推移,苍天、黄云、归雁尽收眼底;时值日暮黄昏,遥望蜿蜒奔流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滚滚欲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望无垠。

王维《使至塞上》 诗歌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 诗歌赏析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注】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①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②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二指官名,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③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④归雁:雁是候鸟,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⑤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⑥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⑦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对大漠夕阳景色的描写,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十分生动传神,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奇句。

自古以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是最为广袤无垠的一片土地,所以诗人下了一个“大”字,钝而真。

边塞一片死寂,荒无人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所以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荒凉大漠,只一道浓烟,所以诗人称之“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单调的特点,又衬托出边塞将士的孤独无依。

紧接一个“直”字,又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就像将士们守护边关保家卫国的决心一样,耿直无二。

沙漠上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沙漠的大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

落日,是令人感伤的意象,有垂暮之感,诗人用一“圆”字来形容,反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所特有的夕阳景象,而且还蕴含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感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了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令人如身临其境,具有强大的感发力量。

【诗词阅读及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鉴赏

【诗词阅读及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鉴赏

【诗词阅读及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鉴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解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被任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边塞查访军情。

而在此前,有贤相之称的张九龄已被贬为荆州长史。

王维系张九龄任用的官员,在这次权利斗争中他虽然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却被排挤出了长安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赴河西边塞途中。

句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一说为使者的代词,语出汉代李陵《答苏武书》“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一说指出使的车仗简单,随从不多,轻车简从之义。

“问”,慰问。

“属国”,一说为附属之国,“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的倒装,是为了和音律而调整了词序;一说为汉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其职事是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此处同样代指诗人自己。

“过”,一说为经过,一说为探访、探望。

“居延”,古地名,东汉时为张掖属国都尉治所,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很明显,诗歌的前两句是直接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蓬”,即蓬草,其株凋后颇脆,遇风飞散,飘转无定。

“胡天”,古代中原人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为“胡”。

早年的王维曾对边疆生活充满热情,这从他的《燕支行》、《少年行》等诗中可以看出。

而此刻当他真正来到边塞,昔日的豪情却消褪了很多。

他以蓬草和大雁自比,蓬草随风而散,是漂泊的象征,大雁意象也总是和离别、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暗喻着他内心的孤独、抑郁。

从长安到边塞,万里行程,诗人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或许这是因为他没有心情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但当诗人一进入“胡天”,奇异的边塞风光立刻深深吸引了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一般认为是烽烟,但也有人理解为烟沙,即大漠上旋风卷起的尘柱,这里取前一种解释。

“河”,一般认为指黄河。

边塞迥异的风景,让初次领略它的诗人变得意兴勃发。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1)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1)

使至塞上唐·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概括写出使边塞的急促行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壮阔奇丽的风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路遇侦察兵,得知主帅仍在前线)。

【注释】单车:极言车随从简,并非仅指一车。

问边:慰问边塞将士。

属国: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简称。

唐诗曾以“属国”代指使臣,因作者奉使问边,故以此自称。

居延:汉末所设县治,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飘摇远飞的蓬草,多喻指远戍边塞的征人,这里是作者自比。

孤烟:这里指烽火台上所燃之狼烟。

古代边塞用作报警的信号,夜举火曰烽,昼燃烟曰燧。

长河:指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为关中四大关隘之一。

候骑:侦察骑兵。

都护:指边塞重镇都护府的首领。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后汉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作者赴边途中写了这首诗。

诗作尽写出塞时沿途的绮丽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中,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传为佳句,写景状物尤为壮丽。

读之令人想见在茫茫大漠之中,远看一柱烽烟冲天直上,随着视线的向上推移,苍天、黄云、归雁尽收眼底;时值日暮黄昏,遥望蜿蜒奔流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滚滚欲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望无垠。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直”、“圆”等形容词,由下及上,由远及近地摄取了胡天大漠独有的景象,使人更加领略塞上苍凉而又壮美的风光,也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但关于此诗学术界迄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令人莫衷一是。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尤为人称赏。

然而,学术界关于此诗的论争迄今仍聚讼纷纭,异论异解迭出,令人莫衷一是。

据笔者考察,关于此诗,从创作的时间、地点到主题思想,从标题到诗歌最后一词,几乎都存在争议,古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如本诗一样争议如此之多,争论涉及面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特作此文,试图解开这个学术界的难解之谜,以期为这首著名诗歌的研读乃至诗人王维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我们认为,解读本诗,了解当时王维出塞的路线是关键。

《使至塞上》诗是王维出塞时创作的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歌,此点为学术界所公认。

我们知道王维此次出塞,是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往凉州(唐代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即今武威),而这段路途正是汉唐时代我国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东段。

了解王维此次出塞行走的路线,对于准确理解本诗的内容至关重要。

历来解诗者,大多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是持本诗作于赴塞途中说者还是持凉州说者,关于本诗的内容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即本诗主要描写了王维赴塞途中所见到的奇特壮阔的边塞风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王维此行出塞走的路线,再对照诗中所描写的景观,自然也就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与含义了。

在盛唐时期,凉州是唐代西北的边关重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位于河西走廊咽喉之处,其东南可直通长安、洛阳,其北可防突厥、回鹘,其南可抵御吐蕃,其西可通西域各国,故唐朝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有重兵驻防。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篇1【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诗歌鉴赏】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使至塞上》的赏析

《使至塞上》的赏析

《使至塞上》的赏析《使至塞上》的赏析【作品介绍】《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76首。

这首诗是作者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就是出自《重幸武功》这首诗。

【原文】使至塞上作者: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奉命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属国另解为:汉代时称那些已经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胡天:胡人的领空。

⑨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也是诗人自喻。

⑩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简介《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翻译/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上学期间,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奉命赴边慰问边塞守军的情景。

全诗紧扣题目,共写了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颔联里的“征蓬”一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诗人以“蓬草”自比,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伤感之情(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景象。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加点的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意选择两个加以赏析。

炼字角度赏析:“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孤烟之高,表现了景物的挺拔雄伟之美;“长”表现了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馨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壮阔无垠。

诗句赏析:诗句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画面描绘: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5.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使至塞上的名句赏析

使至塞上的名句赏析

使至塞上的名句赏析《使至塞上》名句的赏析如下: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这两句诗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使者去边疆的情景。

其中,单车两字,将孤独的旅行者与浩渺无边的自然背景相比,突出了旅行者的孤独和无助。

而欲问边则表达了旅行者对边疆的关心和向往,预示了他将投身于辽阔无垠的塞外。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两句诗用自然界的景物来象征诗人的旅程。

征蓬和归雁都是自由飘荡的,与诗人的命运相呼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这种象征手法也增加了诗歌的含蓄性和艺术性。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以雄浑、壮丽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辽阔无垠的边塞景象。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描绘了塞外的独特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

其中,孤烟直和落日圆通过视觉感受,展现了塞外的空旷和寂寥。

《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诗篇。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令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使者去边疆的情景,用自然界的景物来象征诗人的旅程,以雄浑、壮丽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辽阔无垠的边塞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

同时,诗人也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赞扬,对真实、公正、客观的追求,以及对世态人情的看法。

整首诗以淡然之语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篇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的独到见解。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香菱学诗说起──王维《使至塞上》名句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学诗,林黛玉叫香菱看《王摩诘全集》等。

过了几天,香菱再向林黛玉请教。

小说
里说: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诗歌的品读、赏析中,怨恨多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香菱以这两诗为例,谈出了自己读诗的感悟,实在是妙极了。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接受唐玄宗旨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从长安出发,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在赴边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律。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们似乎联想到诗人轻车简从,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正因为这一联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林黛玉问香菱可领略了些滋味,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问她从何处见得,香菱就选择这一名句来谈体会,可算是道出了王维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无疑显示了香菱在林黛玉的指点下,悟性
高强,诗意勃发,深具灵性。

同学们,你在学习的时候,是否从香菱学诗勤学好问、字斟句酌、咀嚼品析的过程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呢?
──《学习报语文专版》2007年8月17日第7期总第963期第二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