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1)
造出了极妙的喜剧效果: 除了前面提到的夸
张的性格引人发笑外,反复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也 突显了喜剧效果。
3.情节设计: 如第一幕与第二幕的铺垫烘托作用;
艾耳密尔的美人计;
还有剧末,当奥尔贡一家即将被捕,莫里哀 设置的“悬念”。
伪君子的成因
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 际上鄙俗卑劣。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 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 特点而露了马脚。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 导”冒充虔诚。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 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他披着宗教的外 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 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 成为了一个伪君子呢?
答尔丢夫的诡辩伎俩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中高超的人物语言 艺术是该剧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而 其中最精彩的是答尔丢夫的语言,他的语言 处处体现了一个伪君子的诡辩伎俩:避实就
虚、移花接木、借风行船等。
1.避实就虚
2.移花接木
3.借风行船
总的看来,答尔丢夫的诡辩实际上就是把自 己的罪恶勾当都挂上冠冕堂皇的幌子,这充 分体现了他伪善的特点。他的伪善可谓深入 骨髓,以至于他在撒谎时,自己首先被谎言 感动,然后以及其“真诚”的语调打动他人,因
《伪君子》的喜剧技巧
《伪君子》之所以是不朽的,在于莫里哀的喜剧遵从了古典 主义的原则,却并不墨守成规。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家要遵从 “ 三一律”的创作法则,这对于莫里哀来说是有些束缚手脚的 , 因为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限制毕竟容易导致形式与内容 的单一乏味。可莫里哀不愧为大师,他在艺术处理方面自有
方法,多少弥补了“三一律”的束缚带来的不足.
二、隐含意义
1、从奥尔贡受骗我们可以看出教会的虚伪, 打着宗教虔诚的口号,骗取钱财,蛊惑人 心,作者莫里哀的目的是让人们远离虚伪 的教会。 2、揭示了以奥尔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狭隘 性和妥协性,作者莫里哀希望资产阶级能 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
莫里哀伪君子的特征
莫里哀伪君子的特征1. 莫里哀《伪君子》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1,“三一律”的应用《伪君子》诞生与十七世纪的法国,而那时候“三一律”作为作品的创作指导,使到作品的情节铺排,人物塑造等方面趋向于单一化,人物的性格也单一化,是扁形的人物,人物塑造缺乏矛盾性,显得不丰富,不圆满。
另一方面,人物的矛盾聚焦于一点上,剧情的主线也只有一条,显得故事单一。
但是,这样的写法也有其可取的特点:这样能够把情节集中,人物的单方面个性塑造的描写强度加大,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形象。
2,侧面描写手法的应用戏剧的第一幕,一开始就以奥尔贡的母亲跟众人的争论中引出达尔杜弗这人物,而第二幕也从桃丽娜跟奥尔贡的对话中涉及达尔杜弗这一个形象。
但是,达尔杜弗却迟迟未出现在故事地舞台上。
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手法,我们能够在人物的对话关系网中组织达尔杜弗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增加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距离,从而产生审美感……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脸”的艺术艺术效果。
3,剧本语言对白诙谐,辛辣,带有讽刺意味《伪君子》的语言辛辣,可谓比比皆是;单看桃丽娜与奥尔贡的对话,就可以体会这一点了,桃丽娜告诉奥尔贡,夫人病了,而奥尔贡则只是把心思放在达尔杜弗身上,称达尔杜弗是“可怜的人”,对真正需要关心的妻子却不闻不问,于是,桃丽娜很辛辣地回应了奥尔贡:我会向夫人回报你对她的病,有多关切!这样的语言对白,在作品中还能寻找到很多例子,这样的语言应用,使剧本诙谐有趣,富有喜剧气息。
4,情节跌宕起伏,喜剧中却融入了悲剧元素虽然《伪君子》是一部喜剧,但是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悲剧元素,例如:玛利亚娜跟瓦赖尔接近失败的婚姻;达尔杜弗挑拨奥尔贡把自己的儿子赶走;还有剧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达尔杜弗陷害奥尔贡一家,几乎要把他们置诸死地……这些悲剧因素的插入,使到喜剧的冲突加强,更加紧张,尖锐。
2. 通过莫里哀的〈伪君子〉说明古典主义文学特征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伪君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莫里哀类型:诗体喜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4年。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内容提要:《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国文学史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的戏剧研究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典。
关于此剧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但笔者发现多数文章研究虽极其深入,但是缺少对文本整体性的把握,不利于对原文的理解。
本文拟从作品结构,扁形人物塑造,创作艺术手法,以及作品喜剧体现悲剧性四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理解《伪君子》一剧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三一律扁形人物讽刺喜剧悲剧性一、�Α叭�一律”的运用何谓“三一律”?“三一律”是指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结构原则,即戏剧创作要遵循“时间一律”,“地点一律”,“行动整一律”三点,布瓦诺的《诗艺》发表于1674年,晚于莫里哀的《伪君子》高乃依的《熙德》以及拉辛的《安德洛玛刻》,可见文艺理论后于创作,所以与其说“三一律”的运用导致文学创作格式化、类型化、僵化,不如说“三一律”对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而言并不是束缚,而是使其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最好形式。
、“时间一律”莎士比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一律”反叛者,但作为文艺上的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理性、秩序与法则来纠正文艺复兴以来过分强调个性解放、否定秩序、艺术形式杂乱的现象。
但这种严格的限制也使剧作家们感到难以施展,“时间一律”也因此最难遵守。
但是纵观全文,莫里哀基本上做到了将《伪君子》的剧情控制在一天之内。
全剧每一幕与每一幕之间,每幕中每一场与每一场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密巧妙,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之感,作家巧妙地将时间紧凑起来,让观众感觉情节是与看剧时本身所处时间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这样,就在既遵守“时间一律”的同时又尽量扩大了剧中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剧作家也就能得以施展。
例如第一幕第三场中,大家正在谈话,达米斯话没说完,桃丽娜说道:“他回来了”,紧接着便是第四幕奥尔贡的出场,这就构成了完美的衔接而让观众减少时间流逝之感。
同时,为了避免戏剧局限在果断的时间内而显得僵化,作家还运用人物的语言来扩大整剧的时间跨度,而不用舞台上具体表现出来。
[复习]外国文学伪君子中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分析
《伪君子》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浅析09文秘2 徐栋梁 20091004241摘要:堕落的贵族和堕落的教士结合在一起,贵族与教徒的双重崇高身份,造就了达尔杜弗这一伪君子的总和。
这个形象是作者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是对当时社会伪善本质的高度概括。
莫里哀匠心独运,使之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
关键词:伪善虚伪三一律一、《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形象分析达尔杜弗是《伪君子》全剧的中心人物,也是文学史上伪君子的典型,是一个宗教骗子、无赖。
他伪善、狡黠、狠毒。
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作者用这个形象高度地概括了伪善行为的一切方面, 概括了伪善的手段、目的和危害。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他本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多年来在各个城市流浪,所以他了解当时社会上的真正的虔诚的教士是受人尊敬的。
于是他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宗教心理, 在教堂门前扮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士,做起了宗教骗子的勾当。
为了实现目的, 他一看到奥尔恭家便采取了一切伪善者惯用的两面派的手段。
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仆人说:“倘使有人来找我, 你就说我去给囚犯分捐款去了。
”他的出场就是一个骗子的形象。
莫里哀把各种形式的教会伪教徒的精神特征都集中在达尔杜弗的身上,运用夸张的手法加以突出,创造出概括性很强的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具有巨大的典型意义,是17世纪法国教会势力和贵族上流人物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假虔徒、伪信士的典型。
贪财、贪色、贪食是他的本性。
虚伪、伪善是达尔杜弗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个形象的诞生是剧作家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他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达尔杜弗是一切伪君子的总和,所以,他的问世就有许多宗权界和上流社会的人物疑神疑鬼地认为他写的就是自己,这就说明了达尔杜弗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二、《伪君子》的艺术特色伟大的歌德认为莫里哀“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可见莫里哀在艺术上的成就之高。
莫里哀的戏剧情节,场景的“三一律”的规范,舞台动作的精心设计,戏剧语言的潜在挖掘等,层层深入地剥去宗教伪善者的伪装,揭露他们的真实用意和对社会的危害,将莫里哀所要表达的主题书写得淋漓尽致。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塑造:《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明而富有个性。
莫里哀通过细腻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伪君子。
他们有虚伪的面孔、狡猾的心思,表现出矛盾的情感和行为。
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为戏剧增添了趣味和张力。
喜剧效果:《伪君子》是一部喜剧,莫里哀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虚伪和荒谬暴露出来。
他通过对伪君子的揭露和嘲讽,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笑声。
喜剧效果既使观众得到欢乐,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伪君子》关注的是社会伪善现象,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伪面孔。
莫里哀通过戏剧展示了社会中各种不同层次的伪君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精彩的对话和台词,充满机智和智慧。
对话内容生动有趣,语言幽默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莫里哀卓越的文学才华。
通过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成功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冲突。
深刻的道德思考:《伪君子》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戏剧,它也提供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伪君子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莫里哀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并对真诚和道德价值进行了探索。
这种道德思考使得《伪君子》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性戏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伪君子》以其人物塑造、喜剧效果、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以及深刻的道德思考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为莫里哀的作品增添了光彩,并对戏剧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伪君子》艺术特点
《伪君子》艺术特点首先,《伪君子》采用了极富冲击力的行文方式,以激烈的言辞和警示性的语言揭露了伪君子的伪善行为,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文章选取了凤凰城市文化的密码作为插曲,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那些虚伪的文化精英。
文章通过这样的排比手法,使得伪君子的罪恶与荒谬浮出水面,让人们引起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其次,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讽刺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伪君子的虚伪和狡诈,让人们对伪君子产生强烈的反感。
例如,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伪君子虚伪地表面好像有很多朋友,但实际上一旦面对危险就会“啪唧”一声“消失了”,这样的写法用夸张的方式强调了伪君子的虚伪性质。
另外,文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理力。
再次,《伪君子》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描写,将伪君子的形象与社会现象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更加具有世态炎凉和社会批判的力量。
文章中描绘了大时代的佯装者,这些人被人们称为“伪君子”,他们表面上对社会有所贡献,却实际上具有虚伪和欺骗的性格。
鲁迅认为,当时的大时代正处在一个矛盾丛生、动荡不安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真贵人,而不是伪君子。
通过对大时代的审视,鲁迅不仅对伪君子进行了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那些仍然被欺骗的人民进行了善意的唤醒。
综上所述,《伪君子》是鲁迅散文的一部杰作,他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夸张的技巧成功地揭示了伪君子的虚伪与欺骗,并通过对大时代的审视呼唤起善良人民的觉醒。
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行文方式的冲击力、夸张与讽刺的手法、结合时代背景的描写以及对语言的精炼运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伪君子》达到了艺术与社会批判相结合的目的,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莫里哀伪君子浅析
“伪善”与“伪装”——莫里哀《伪君子》浅析食、财、色,人之所欲,对其的追求也是天性使然。
试想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没有对这些的需求,那么上亿年的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味觉感知能力,从原始社会演变到现代社会带给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形成的对美的追求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但就是这些人类最初级的东西、这看似的“天赋人权”往往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
在莫里哀的笔下,“伪君子”达尔杜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夸张后的缩影。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眼中,达尔杜弗是一个苦行僧人,是一个对钱财毫不在乎之人,更是一个对性避之千里的谦谦君子。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面前,达尔杜弗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人又是喜欢眼见为实的,所以奥尔恭眼中的达尔杜弗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成为全家精神导师之人。
奥尔恭没有错,他只是“例行了一个普通人的公事”——善良的相信了别人,也相信了自己的眼睛。
如果对“看到的好人”都充满无端的猜疑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的不可信任。
而达尔杜弗却在导演着一切,他深知自己是一个“有欲求的人”,并且是一个在失去之后想得到更多的人,但他还要表现出对这些身外之物满不在乎,当这种“伪装”成为了其获得利益的手段时,“伪装”就变成了“伪善”。
他是在利用人们的善良和自己表现给某些人的善良去欺骗、去获取,甚至是去霸占,得手之后再在这些人的身上踩两脚以揭示其真实的身份,因为无论是好事还是恶事,“成功者”都会有一种炫耀的渴求,有一种得到认证的需求。
其实戏剧中的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伪君子”达尔杜弗,另一个是他的“合作者”——奥尔恭和他的母亲,至于其余的人物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观众,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作品的观众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想想他们的语言、行为,不都是我们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想说的和想做的吗?其实我们不光是一个观众,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与达尔杜弗有过某些的契合呢?伪!伪装也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性表现,只不过我们在精神上的伪装以及伪装的水平让其它的生物惭愧不已而已。
浅析莫里哀的《伪君子》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
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
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
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
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
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
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
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
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
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
可见其的不顾廉耻。
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尔丢夫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尔丢夫嘴脸。
在同答尔丢夫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文中另一个主要的人物,不是奥尔贡,也不是奥尔贡的儿子女儿。
《伪君子》的艺术特征
《伪君子》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与讽刺:《伪君子》通过黑色幽默和荒诞的情节,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讽刺。
小说中的众多奇特和讽刺的形象,如庄兛、七两、狐狸、乌鸦等,以及荒诞的情节,构成了一个荒诞、悲剧与喜剧相结合的世界,给人一种嘲笑和讽刺的感觉。
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小说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悲凉和荒诞,对人性的丑恶与失落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异化表现手法与毁灭主题:《伪君子》通过庄兛的异化表现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个体在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困境和价值迷失。
小说主要描写庄兛在贫困、痛苦和意外中的经历,通过对他的异化描写,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人性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从庄兛的命运和心理变化,可以看到个人在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命运和困境。
小说通过揭示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异化和毁灭,呈现了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性与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及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毁灭。
综上所述,《伪君子》通过寓言的叙事风格、社会讽刺、文化背景的渗透、黑色幽默与讽刺、异化表现手法与毁灭主题等艺术特征,勾勒出了一个富有深度和魅力的作品。
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黑暗,对人性、社会现实和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批判。
这使得《伪君子》成为一部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对读者的思考和思考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伪君子赏析——精选推荐
伪君子的面目——《伪君子》赏析许久以前就曾听闻伟大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著的一部喜剧《伪君子》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性作品,却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无缘接触,每次想起都不禁扼腕叹息,但近来终于在机缘巧合下得以欣赏到这一伟大作品,这无疑使我不胜欣喜,当我两天内手不释卷的拜读完以后,不能阻止内心满满的都是剧中人物情节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整的来说,这部多频使我感触颇多的仍是主人公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
如果从头说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谈谈这部作品的思想源头和意义。
《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讽刺喜剧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一个时期,他以讽刺为武器,与封建势力和教会僧侣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强了对上层社会的批判力度,剧中深刻的展现和体会到这一点,他代表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讽刺喜剧矛头直指天主教,深刻的接漏了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而其中的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基柱,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强烈冲击。
但是它在阶级妥协的法国以国教的权威参与了王权统治,大主教历任朝中要职,教会的黑暗势力猖獗一时。
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切中时弊的《伪君子》受到当权者的阻扰,屡遭波折,正可以看出那些黑暗势力对这部作品的力量的恐惧以及当时社会的艰苦形势。
当年备受阻碍的《伪君子》如今终于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让人们亲眼和亲耳见证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不得不说,是莫里哀没有想到的。
这部喜剧内容写法国外省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流落巴黎穷困潦倒,只能靠宗教谋生,他每天准点到教堂做祈祷,呼天抢地,引人耳目。
巴黎富商奥尔恭为他侍奉上帝的热诚所感动,将他请进家门,奉为良心导师,不仅以优厚的生活条件供养他,还要女儿马里亚纳撕毁婚约嫁给他,甚至把自己生死攸关的政治秘密告诉他。
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得寸进尺,竟勾引奥尔恭年轻漂亮的继室欧米尔。
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目睹其丑行,向父亲告发时,答尔丢夫却故作委屈巧言开脱,致使奥尔恭反而责怪儿子侮辱圣徒,盛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并立下字据将全部财产赠给答尔丢夫。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与艺术特色
谢谢观看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 与艺术特色
目录
01 一、人物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二、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生动的情节 和强烈的讽刺,揭示了伪君子奥尔贡及其家人、朋友、信徒等不同人物的形象特 点和艺术特色。本次演示将从人物特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伪君子》进行 浅析。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 的社会批判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的社会批判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伪善者的普遍特征,同时也暴 露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虚伪横行的丑态。达尔丢夫作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却 干着种种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作者以讽刺和揭露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 是对当时社会道德现状的一种批判和否定。这种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的人物形象, 无疑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写照。
2、独特的语言风格
2、独特的语言风格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独特的水词风格和喜剧元素,使得整个剧目语 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加强了剧情的喜剧效果,也使得观众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领略到了法国古典戏剧的独特魅力。
3、鲜明的角色塑造
3、鲜明的角色塑造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 为方式。莫里哀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使得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种鲜明的角色塑造不仅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也使得观众对剧中人物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 实的镜子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实的镜子
《伪君子》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伪善者形象的生动 刻画,还在于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这部作品如同镜子一样,将 当时社会的伪善、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清晰地反映出来,使读者在欣赏文学的 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也是《伪君子》能够成为光 辉典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里哀《伪君子》赏析举隅(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莫里哀《伪君子》赏析举隅(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一、关于伪善。
在善与恶的交战中,“伪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着善与恶的斗争,就有伪善存在,就有达尔杜弗式的人物。
在同伪善人物的斗争中,人们意识到,大密斯那种直来直去、当面揭穿的办法在道德上是好的,从策略意义上说却是愚蠢,往往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
对付伪善的办法之一是“伪善”──这是人们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当全家人都被置于达尔杜弗奸诈的鹰爪之下时,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办法,即剧本第二个令人叫绝的“突转”,这是一个圈套:她约达尔杜弗来幽会,而让愚蠢的丈夫钻在桌子底下偷听。
这回达尔杜弗果然中了圈套,居然厚颜无耻地让艾耳密尔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满足他的情欲。
当艾耳密尔假意说这样做会得罪上帝时,达尔杜弗竟说:“如果您自己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
”“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眼见为实,耳听是虚”,奥尔贡终于醒悟了。
这个圈套是戳穿骗子的决定一环。
这种手法就戏剧技巧而言是常用的,在法文中叫“Lescontrelemps”,也就是“请君入瓮”之意。
在中国传统戏曲乃至现代舞台、银幕上依然是百用不厌。
过去是把人藏在柜子里、桌子下,现代则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录下实情,以戳穿伪善者的假面。
“以‘伪善’对付伪善”不仅是莫里哀的艺术技巧,而且是他所不能不取的生活哲学。
他深知写作《伪君子》鞭挞圣体会的奸诈之徒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因此,他是极其小心谨慎的,努力表明他绝不是反对教士,而只是反对伪教士:“材料需要慎重,我竭尽所能,仔细从事;为了保持人对真信士应有的尊重和崇敬,我尽量把真信士和我要刻画的性格区别开来;我没有留下模棱两可的东西,我去掉可能混淆善恶的东西;我描画的时候,也只用鲜明的颜色和主要的特征,人一接触,立时认出他是一个真正、地道的伪君子来。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分析《伪君子》分析《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大约上演了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大约上演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1.上演过程1664年5月,应路易十四要求,莫里哀写成三幕诗体剧《答丢夫或骗子》,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上演时,高级教士们坐立不安,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这出戏“否定宗教”,必须禁演。
迫于教会势力,路易十四也只好下令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一时得逞。
莫里哀上书国王为作品辩护,并把剧本由原来三幕改为五幕,把《答丢夫或骗子》改为《伪君子》,说明剧中打击的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
主人公改名为巴纽夫,并由原来穿的僧侣的黑袍子改为半僧半俗的装束。
1667年8月,《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
但第二天,最高法院院长趁国王出征、他料理国事之机下令禁演《伪君子》。
莫里哀上《第二陈情表》,派演员追到国王所在地,但国王不敢明确表态,把事情拖了下来。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克雷曼九世决定缔结“教会和平条约”,教会纠纷暂时平息下来。
宗教迫害也不能不有所收敛。
莫里哀看准了这个时机,第三次向国王上陈情表,请求撤消禁演《伪君子》的成命。
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
1669年2月5日,即“教会和平条约”签定的当晚,《伪君子》终于正式上演。
这次公演时,莫里哀索性取消了二稿中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复名答丢夫,只是他的装束用了世俗的打扮。
2.答丢夫的形象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
17世纪法国宗教十分盛行。
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轻易地就能上教会人士的当,原因就在于教会人士抓住了教徒们轻信的弱点,用宗教做幌子、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伪君子》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本文将针对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艺术特色。
首先是小说的主角散文家林勇,在小说中可以说是真正的“伪君子”代表。
他以文学为名,吹捧大资本家豪杰,并且与之勾结,混淆是非,欺骗广大读者。
林勇的伪君子性格表现在他虚伪的虚荣心和利益追逐中。
他以同前途未卜的青年为名义,巧妙地投机取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林勇以一副正义的面孔出现,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伪君子,他利用别人的脑力劳动来谋取私利。
这个形象不仅揭示了林勇的丑恶行径,而且暗示了一个损失道德的社会会给人类带来的危险。
林勇这个人物的特色在于他对社会意识的高度敏感,他能够掌握社会矛盾,利用它们来进行自己的伪装。
鲁迅通过林勇这个人物,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上一些伪君子的行为,以此寓意人类对于社会矛盾的认识是片面的。
其次是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那个世纪末舞台上的红鬍子。
红胡子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百姓,他是受压迫者的代表,他的整个命运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红胡子喜欢唱戏,对戏曲有着深厚的研究,这使得他在表演上有着相当高的造诣。
但他也深陷贫困的泥潭,生活困顿,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这个人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红胡子的形象,鲁迅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底层人物的困境,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慰藉。
同时,红胡子对艺术的执着也表达了鲁迅对于艺术的热衷,并通过红胡子的形象传达了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宣扬。
最后是被林勇称为“伪君子”的舞者李敬塘。
李敬塘是一个曾经的旗人,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被迫转行做舞者。
虽然经历了种种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李敬塘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屈不挠,尽管他过着贫穷而辛苦的生活,但他始终不失乐观和坚韧的个性。
鲁迅通过李敬塘这个人物,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抗争精神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伪君子》戏作赏析
《伪君子》戏作赏析概要:“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以理性的哲学为照妖镜,照出了伪善的丑恶嘴脸,又无奈地将王权视作权力的象征,将这一利剑刺向了伪善的外壳,以迎合路易十四彰显王权威严的需求。
他戴着镣铐跳舞,舞出了个人理性的自由灵魂,也舞出了绝对王权的无奈感伤。
《伪君子》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戏剧作品。
讲述了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
在《伪君子》剧中,剧作家莫里哀试图提供一面照妖镜以揭開狰狞的伪善面目,但在与利剑的交锋中,利剑之无穷威力却似乎使照妖镜失去了原有的光芒。
一、伪善的照妖镜:理性的哲学十六七世纪之交,倡导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呈现了衰退之势,个性解放的过度追求导致道德失范、情欲泛滥的现象发生,使这一时代陷入了混乱与无序之中。
因而,笛卡尔宣布了理性主义的诞生,尊崇理性成为了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反拨。
他宣称:“那种正确地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
”作为真假的标尺,理性的哲学便是伪善的照妖镜,它能够使人们作出正确的推断,辨别真诚与虚伪,显出伪善的丑恶面目。
克莱昂特在劝阻奥尔贡分清虚伪虔诚时,就道出了理性的作用:“多数人生来也真古怪!你从来看不见他们行中常之道。
理智对于他们,天地太小;不管是什么性格,他们做起事来,一定超越它的疆界。
”他认为,如果人们做事不偏不倚,就能不受诱惑,分清真假本质。
由反面观之,奥尔贡对达尔杜弗言听计从、不顾人伦的行为事实上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智。
剧中,桃丽娜、艾耳密尔、克莱昂特以及国王便是通过这一照妖镜看清了达尔杜弗的嘴脸,将他的伪装撕破。
桃丽娜在剧中最先看透了达尔杜弗的伪善本质,以辛辣讽刺的口吻揭露他虚伪的本性。
当达尔杜弗让她赶紧用手帕遮起胸部时,她直言反驳,令他哑口无言。
她还曾劝大密斯不要过分激动,可见她意识到了达尔杜弗工于心计,通过强硬的手段去对付他反倒会弄巧成拙。
《伪君子》达尔丢夫形象浅析
《伪君子》——达尔丢夫的形象浅析现代文秘Y131 李梦Y01113121一、前言《伪君子》又译为《答尔丢夫》或者《骗子》,代表了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顾名思义,《伪君子》一剧的中心人物就是达尔丢夫。
他是个利用宗教手段,打着上帝的旗号到处欺诈的骗子;他内心卑劣,心狠手辣,奸诈狡猾而又能言善辩。
他以伪善的手段,混进奥尔恭的家,妄图骗取人家的妻女财产;当其伪善面目被撕破后,他完全展露自身丑恶的本质,欲将奥尔恭一家置于死地。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达尔丢夫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伪君子”的代名词。
二、达尔丢夫形象(一)假仁假义的宗教伪善者达尔丢夫在教堂做祈祷,呼天抢地,引人注目。
口口声声说:“把世界上的一切看成粪土不如”实际上,却在奥尔恭家大吃大喝,肥的流油。
故意在奥尔恭面前装虔诚,装作捏死一只跳蚤都会忏悔流泪的教徒,骗取奥尔恭的信任和喜爱。
在达米斯揭露其虚伪,指责他调戏欧米尔时,达尔丢夫装作很温顺的样子,以退为进,反咬一口,很好的离间了奥尔恭父子间的关系。
(二)贪财贪吃贪喝贪色的贪婪者奥尔恭在教堂遇见达尔丢夫时,他形容枯槁,穷的连双鞋都没有,而现在“他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东西”,“一顿饭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丁的羊腿”。
现在长得是“又肥又胖,红光满面,嘴唇红得都发紫”。
达尔丢夫表面上把自己伪装成清心寡欲的道德君子,看到访客对欧米尔抛媚眼就认为是大逆不道。
他一出场就碰见身着低胸衣裙的桃丽娜,连声惊叫拿出手帕让她遮住前胸,说什么,不便看见这种引起不洁的念头的东西,暴露了他欲盖弥彰的伪道学本相。
当欧米尔私下里找他商谈女儿婚事时,他立即色相毕露,动手动脚,口口声声“可爱的美人儿呀”,“甜美的宝贝呀”。
充分刻画了达尔丢夫色胆包天的卑劣内心。
(三)忘恩负义的狠毒残害者在奥尔恭面前,他装作十分感激,每天为其祷告,自动督责其家一切事务。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伪君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贡家里,图谋勾引其妻子并谋取其家财,最后在精明的欧米尔的设计下中了圈套,并锒铛入狱的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莫里哀无情地揭下了达尔丢夫这个伪君子的人格面具,以否定的方式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因逐时尚而被伪善所骗,也不能因慕虚荣而被假象所蒙蔽,更不能因良好的动机而不自觉地纵容恶行。
一、主要人物分析1、答尔丢夫,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对他的伪善的追踪是戏剧的主要线索,他的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披着虔诚的外衣,竭力掩饰自己真正的目标追求,掩饰充满狂热欲望的灵魂冲动,来迎合资产者处于虚荣的笃信宗教的时尚,赢得赏识,争取信任,从而去实现自己的真正的目标。
然而他苦苦追求的并不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不是以放弃世俗乐趣为代价,完成灵魂的净化与超越。
更不是出于崇高信仰,改变动荡的社会现实,而仅仅是追求世俗生活享受,追求简单需要的满足。
所以他的行为无法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无法获得原谅,反而让他成为了“伪君子”的代表,答尔丢夫也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1、奥尔贡,他是整部戏情节的中心。
他轻信固执,过分虔诚,好走极端。
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蠢和傻,他傻的可怜,傻的可笑,傻的可恼。
他刚愎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
对答尔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竟把骗子当成“圣人”来膜拜。
当家人在他面前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时,他从不相信他们的说辞,反而夸张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送给答尔丢夫,简直比顽固派还要顽固。
2、桃丽娜,在剧中她虽然只是扮演一个侍女的角色,但是她却是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莫里哀与《伪君子》赏析
莫里哀与《伪君子》赏析作者:木栝 出自:一道道勇敢的目光[一]生平和创作喜剧大师莫里哀莫里哀1622年生于法国巴黎。
莫里哀的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陈设供应商,家境富裕。
父亲用钱买了一个贵族称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财产、贵族称号和宫廷供应商的肥差。
莫里哀也曾按照父亲的要求参与其事。
但是他更热衷于学习物理、数学、舞蹈、剑术,阅读拉丁文和古罗马时代的戏剧剧本,喜欢跟着外祖父看集市上的闹剧和杂耍。
到了21岁的时候,他的命运被他自己改变了。
他迷上了当时流行的戏剧,跟随着一个剧团,离开了家,过起流浪式的生活,经历了各式各样的窘迫和痛苦。
演出经营上的失败,使他负债累累,三度入狱。
法兰西学士院和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多少改变了他的命运,但他还是经常受到来自贵族和教会的阻挠、侮辱和迫害。
就在这种毁誉参半的环境里,一个伟大的戏剧天才逐渐走向成熟,并登上他那个时代的顶峰。
莫里哀名声鹊起,是在1659年创作并演出《可笑的女才子》的时候。
在这部喜剧里,他向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矫饰世风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戏中的女才子,做任何事情都讲求规矩,甚至交友、恋爱、订婚到结婚,要经历多少个步骤,每个步骤怎么做,都一板一眼地制定出来,一步一步照章去做,结果自然笑话百出。
他接着写了《丈夫学堂》、《太太学堂》,并以讽刺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回答攻击他的人。
1664年演出的《伪君子》(原名《达尔杜弗》或《骗子》),把对社会伪善的揭露提高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剧中乔装成虔诚修士的达尔杜弗成了社会上伪善、骗子的代名词。
这部剧惊动了几乎整个贵族社会和宗教界。
有的贵族咒骂说莫里哀“该被烧死,以便预尝地狱之火”。
经过两年的艰苦斗争,这部剧终获演出。
首场公演时观众抢购入场券,许多人几乎窒息而死。
这是莫里哀戏剧生涯最辉煌的一幕。
自此,该剧常演不衰,截至1960年,在法国共上演2657场,是所有的法国戏剧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一部。
莫里哀还写了《堂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君子》赏析
典主义文学是17 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 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
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
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 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 ,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 ,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 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 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著作。
2、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省的落魄贵族,流落巴黎寻找发财机会。
当时,外省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莫里哀后来在《贵人迷》中再次描写到这样的骗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在《伪君子》中,为了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特地设计了两幕没有主人公答尔丢夫的戏,在这两幕戏中充斥着奥尔贡家人的争吵与矛盾,而这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出场的答尔丢夫。
关于答尔丢夫,奥尔贡的家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柏奈尔夫人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而桃丽娜和达米斯。
则认为其是一个“卑劣”“虚伪至极” 的人。
随着第三幕的拉开,谜团被慢慢揭开:答尔丢夫一上场,就对仆人劳朗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让人看到达尔杜弗是一个多么无私的君子。
然而,他的行为却无一不证明着这个人极端伪善的本质。
纵使他一再的对外宣称自己的苦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度贪婪,有旺盛的口腹之欲:他的食量有六人之多,一个人可以“吃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 。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看到桃丽娜就掏出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因为“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
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不但接收奥尔贡提出的他与玛丽亚娜的婚事,企图拆散玛丽亚娜和她的未婚夫
瓦尔赖;挑拨奥尔贡与达米斯的父子关系,获得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更过分的是他还勾引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在自己的伪善面纱被撕下之后就无耻的陷害奥尔贡一家,, 种种行为表明答尔丢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
在整部喜剧中,达尔杜弗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变化或领悟,毫无个性可言。
他在整出戏剧的中的表演就是为了表现伪君子这一人类共有的虚伪本质。
他性格完全单一,一直伪善,没有任何其他的特点,可见达尔杜弗被模式化了,是所有伪君子的典型代表②。
3、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的密切结合戏剧第四幕第五场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是富于喜剧色彩的安排。
达尔杜弗的表白愈是坦率,就愈是令人发笑,因为观众知道他的话都被奥尔贡听到了。
欧米尔既在对达尔杜弗讲话,也是在对丈夫讲话,而且为了让伪君子暴露,设法挑逗他,以便让丈夫觉悟。
她和达尔杜弗在捉迷藏。
可是这回奥尔贡倒是沉的住气,始终没有露面,急的欧米尔又是咳嗽又是敲桌子,提醒丈夫她是在做戏。
最后,奥尔贡等达尔杜弗出去张望之际钻了出来,藏在妻子背后,直到达尔杜弗动手脚,才迎上去,让达尔杜弗吻个正着,至此,喜剧效果也达到高潮。
三、写作立场
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写作立场可以从三方面来解析。
第一,对以达尔杜弗为代表的宗教人士,没落贵族的伪善恶习的赤裸裸的揭露和
讽刺。
③这样的写作立场在作品《唐璜》、《恨世者》中也有体现。
这类作品
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教徒、没落贵族,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虚伪,作者
对此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第二,对资产阶级的贪婪、愚昧、虚荣等劣根性的开导式的嘲讽。
④奥尔贡结交达尔杜弗是因为其自称是虔诚的教徒,而且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不惜把自己的女儿嫁
给他。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热情赞美。
在《伪君子》中,仆人桃丽娜社会地位不高,但却很聪明,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言善辩,替人打抱不平,为人真诚,善良可爱,光鲜照
人。
莫里哀是一位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作品《伪君子》符合“三一律”的要求,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写作立场清晰明了。
他本人是古典主义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古典主义作品的典范。
参考文献:
①、②:刘浥泓《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一一莫里哀的<伪君子>文学评析》》
③、④:张炜、李晓卫《从< 伪君子> 解读莫里哀的写作立场》
伪君子》赏析
姓名:郐世杰班级:中文13401 班学号:0413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