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合集下载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关于听评课,现在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课堂观察。

我们要把听课活动变得更专业,就要实现从“听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

需要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什么呢?崔允漷教授指出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

怎么观察呢?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上观察和课后交流三个方面。

听课者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不准备,往往收获很有限。

有人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而决定。

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往往就视而不见。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这在认知心理学上叫观察负载理论。

每一种科学的观察,它背后都是有理论指导的,负载着理论去观察。

我们在听课前,应该对听课做一些理论的准备。

李杰提出准备阶段的五个确定:确定观察的主题(不一定是这节课的课题,比如观察课堂提问、对话行为或其他主题)、确定内容、确定方法、确定工具和确定分工。

工具包括一些量表,事先要设计好量表;分工好了要确定观察者坐在什么位置观察。

如果都坐在后面,便于观察老师的行为,但不便于观察学生的行为。

听课者如果负责观察老师的行为,那你就坐在后面,如果你负责观察学生的行为,你要坐在前面的角落里。

课上观察,有人提出“2+1”,即两个记录一个访谈:记录时间、记录细节,最后要有课后的访谈。

关于课上的记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大家平时可能多用定性的记录。

如果要做课堂观察,提高科学性,定量观察就更可取。

定量观察是要预先对课堂上的要素进行解构和分类,然后对特定时间内出现的行为进行记录,比如观察的主题是提问,要把提问解构成若干个观察点:提问的数量、类型、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类型,教师候答的时间,教师理答的方式……厦门市教科院在很多年前就专门对课堂观察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出了专著。

例如,问题的类型,可以解构为判断性问题、描述性问题、论证性问题、情感性问题等。

有效开展课堂观察的关键点

有效开展课堂观察的关键点
堂 教 学 产 生理 念 性 指 导 。 二 、 注 细 节 关
的课 堂观察是不到位的。 1 . 诠释细节本身 的意义 。有一次 , 我
关键点不放 。这 些关键点包 括 :聚焦 主 题 、 注细节 、 析意义 、 关 解 建构创新 、 促进
变化。

们观 察七 年级《 空城 计 》 课 , 师 布置 一 老
观 课 议 课 的 目的 在 于 “ 进 发 展 ” 促 , 课 堂 观 察 的 根 本 目 的 也 在 于 “ 进 发 促
课 堂 观 察 的 主题 ,因 此 在 整个 观 察 过 程 中 , 察 者 从 不 同角 度进 行 观 察 和 分 析 , 观
生 回答 ,而且忘记 请他坐下 达 3分钟之
节。
有真正的思考 。教学必须“ 留下空 白” 让 , 学生有充分感悟 、 体验和探讨 的空问 。
2探 寻 问 题 背后 的 问 题 。 由“ 节 的观察 主 题, 通过“ 基于主题 的观察 ” 从而形成 自 , 己的教学 特长 、 学个 性乃至教学 风格 。 教 如一位教 师长 期 以 “ 中语 文课堂教 学 初
久 , 后 , 名 学生开 始做 小动 作 , 之 这 日光 游 离 起 来 … … 其 实 ,这 两 位 观 察 老 师 所
展” 。这种发展是 真正 促进语文 “ 与 教”
“ ” 的 发 展 ;是 促 进 语 文 课 堂 方 式 、 学 内
使整堂课 中有 关“ 效生成” 有 的片段 被敏 锐地捕捉下 来 ,并得 到完整的记 录和再 现 。在课 后分析时 ,将 这些片段加 以集
这 个 细 节 的意 义 ,认 为 这 个 讨 论 是 流 于 形 式 的 , 为 没 有 思 考 的 时 间 , 就 不能 因 也

观察的四个着眼点

观察的四个着眼点

观察的四个着眼点观察是积累素材的过程。

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好写作,首先要教会学生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慧眼,让学生养成对大自然多种现象和周围人事物进行科学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观有所获,察有所得,指导培养观察能力,教给观察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观察时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掌控观测顺序言之无序是初学写作时学生易犯的通病,为防患于未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顺序错乱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整理。

常见的错乱句子,有的叙述了活动的具体过程,有的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情。

排列此类句子,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对句子中有明显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可以告诉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于有中心句引领的语段,因其语句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对于移步换景类的错乱语段,则应该引导学生按空间转移顺序来排列。

这样的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更无形的使学生对写作要求中”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把握住特点观测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等真正要把头脑中的表象认识组织成有条理的书面语言,却是言之无物,无从下手。

这是当教师的可以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鼓励学生抓住特点观察。

什么是特点?通俗讲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之点,没有特点的食物是不存在的。

达芬奇说过:在一千个鸡蛋之中,很难找到有两只是完全相同的。

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是抓住了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地方。

抓住了事物特点,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写出高度概括观察对象的特点的词语,于是诸如”可爱”“漂亮”“宽敞明亮”“精彩神奇”“有趣”等形形色色的词语便跃然纸上,这种愉悦的审美效应,自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3观测理应侧重点从何处入手抓观察对象的特点?这需要我们观察时找准挖掘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势必会影响习作质量,所以说,抓住事物本身的最本质特点很关键,对动物类要从它外形和生活习惯入手,对景物类要善于捕捉它的内在美,抓形态、颜色、声音、季节特点来观察;人物的描写可以对外貌、性格、品质等特点进行观察;事件可以抓住过程特点观察描写。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例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掌握程度等。

通过明确观察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二、选择观察方法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记录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教师亲自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学生的言行举止、参与度等。

间接观察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记录观察是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教师可根据观察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三、注重细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注重观察细节。

细节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细节,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他们的动作、协作情况等。

通过注重细节观察,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灵活运用观察工具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可以是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观察工作表,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观察评估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从而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工具,例如录音笔、摄像机等,来帮助观察和回顾课堂情景。

五、及时反馈和调整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及时反馈和调整相结合。

教师在观察后,应尽快将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一环节掌握较差,可以通过讲解、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帮助。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从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关于听评课,现在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课堂观察。

我们要把听课活动变得更专业, 就要实现从“听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

需要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什么呢?崔允部教授指出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

怎么观察呢?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上观察和课后交流三个方面。

听课者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不准备,往往收获很有限。

有人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而决定。

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往往就视而不见。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这在认知心理学上叫观察负载理论。

每一种科学的观察,它背后都是有理论指导的,负载着理论去观察。

我们在听课前,应该对听课做一些理论的准备。

李杰提出准备阶段的五个确定:确定观察的主题(不一定是这节课的课题,比如观察课堂提问、对话行为或其他主题)、确定内容、确定方法、确定工具和确定分工。

工具包括一些量表,事先要设计好量表;分工好了要确定观察者坐在什么位置观察。

如果都坐在后面,便于观察老师的行为,但不便于观察学生的行为。

听课者如果负责观察老师的行为,那你就坐在后面,如果你负责观察学生的行为,你要坐在前面的角落里。

课上观察,有人提出“2+1” ,即两个记录一个访谈:记录时间、记录细节,最后要有课后的访谈。

关于课上的记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大家平时可能多用定性的记录。

如果要做课堂观察,提高科学性,定量观察就更可取。

定量观察是要预先对课堂上的要素进行解构和分类,然后对特定时间内出现的行为进行记录,比如观察的主题是提问,要把提问解构成若干个观察点:提问的数量、类型、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类型,教师候答的时间,教师理答的方式……厦门市教科院在很多年前就专门对课堂观察进行r课题研究,并出了专著。

例如,问题的类型,可以解构为判断性问题、描述性问题、论证性问题、情感性问题等。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一、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度是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在观察学生参与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高的学生会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他们会主动思考,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可以观察学生的专注度。

专注度高的学生会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课件上。

他们不会分心,而是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中。

可以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

互动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过程。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与其他同学讨论、合作,以及与老师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可以判断他们的参与度。

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形式。

学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举手发言、小组讨论、展示作品等。

观察学生的表现形式可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法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了解他们是否能够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观察教师教学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包括讲授、示范、引导、探究等多种方式。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教学技巧包括问题提问、板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反馈。

教师的教学反馈包括对学生答案的评价、问题的解答、学生作品的批改等。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关于课堂观察的思考之二什么是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我们首先对课堂观察的定义进行了考察,我们看到的比较通用的是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书中的定义:“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笔者基本上认同这样的定义,但认为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研究者或观察者”,这样的表述对课堂观察的主体描述是不清晰的,因为这样的表述容易把教师的自我观察排除在外;另外,这个表述也忽略了“相应研究”之后的后续工作——行动跟进,而“改进行动”正是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想能否这样描述更为科学: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

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反思和改进。

一、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

在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实践中,陈瑶老师说的“明确的目的”,常常精细化为“主题”。

课堂观察是一种有预设的观察,这种预设的核心就是主题的预设,主题的预设是观察的前提准备,课堂观察不打无准备之仗,确立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工作。

主题的确立应基于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视角出发确立观察的主题:1.从学校实际出发。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课堂观察的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解决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天和小学提出来要观察教师解读教材的水平,因为他们的新教师比较多,教材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青云中心小学,我们建议他们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主题设计,因为他们的“十一五”学校主课题就是“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在平望实验小学,则以观察学生作为重点,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察的主题正好与办学理念“虚实相生”。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度视角观察点举例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询;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课堂观察研究的四个关键点

课堂观察研究的四个关键点

课堂观察研究的四个关键点很充实的一天。

上午,在震泽实验小学组织震泽片的课堂观察。

下午,在北厍中心小学参加他们的“研究性阅读”沙龙。

这次,我们观察的主题是“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口语实践”。

观察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体性的口语实践观察,一类是个体性的口语实践观察。

4位老师以时段为单位分工负责集体性的口语实践的观察,8位老师每人观察六至八位学生的个体性口语实践。

主要观察内容为学生的口语实践和教师的处理方法。

有几位老师看了我们设计的观察量表,说:“最困难的这些表格的设计。

”我想了一下,说:“其实,每一步过程都是很不容易的。

”后来,在观察交流结束之后,我说了一点体会,就说,每一个过程都不容易,都是关键,说了三个关键点,现在静下心来想想,应该是四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基于教学问题的观察主题。

课堂观察是需要设计的,方案设计是课堂观察的前提。

课堂观察方案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观察主题的确立,而这个主题,应该来源于教学的问题。

比如,我们今天的“口语实践”,特别是个体性的口语实践,在我们的语文课中是常常会被忽视的,但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关于口语问题的处理,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缺乏一双极其敏锐的耳朵,不能指导学生把条理不很清晰的话说清晰,不能引导学生把条理清晰的话说丰富,不能不断地规范语言、丰富语言。

通过观察学生的口语实践及教师的处理情况,就会改变教师的语文教学观,进而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第二个关键点,是基于结构思考的细节观察。

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我们在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心中有结构”,这个“结构”是指我们的观察方案,我们为什么要观察,要观察什么,都是很清晰的。

其次,在这个“结构”中观察细节,我们要观察的是细节,但“细节”不等于“枝节”,重要的细节是十分有价值的。

比如,今天我们有一位学生用一段话说明什么是“背信弃义”的时候,一连用了五个“然后”,但老师没有指出这种语言的毛病,没有帮助学生理清语序。

这五个“然后”,就是我们课堂的重要细节,应是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说好这段话,这是语文教师的真功夫。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观察的四个要素

观察的四个要素

观察的四个要素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观察的四个超重要的要素,这可都是探索世界的小秘诀哦!第一个要素,那就是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里说的眼睛可不只是我们脸上的那两个器官哦,它更像是一种能发现细节的能力。

就好比你走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匆匆而过,看到的只是人群和店铺的大概样子。

但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会注意到街边小店招牌上有趣的图案,会看到路人脸上不同的表情,也许还能发现一只小猫咪正躲在角落里偷偷看着你呢!这就像是一个宝藏猎人,能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那些隐藏的小宝藏。

比如画家,他们就是用这双特殊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然后把它们呈现在画布上。

所以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让自己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有趣的细节。

第二个要素呢,是要有一颗好奇的“心”。

好奇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心里就会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奇心在作祟啦!比如说,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奇特的彩虹,有好奇心的人就会去探究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它为什么有那么多种颜色。

科学家们就是靠着这颗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地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才有了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如果我们没有好奇心,就会像一只在原地打转的小绵羊,永远也走不出那片小小的草地,错过很多精彩的风景。

所以,让我们的好奇心尽情地燃烧起来吧,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哦!接下来,专注也是观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专注就像是一个聚光灯,能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观察的事物上,排除其他干扰。

你试过专心致志地看一只小蚂蚁搬家吗?当你专注的时候,你会发现小蚂蚁们是那么的有秩序,它们齐心协力地搬运着食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就像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保持专注,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比如说看书,如果我们一边看一边想着其他的事情,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但要是我们专注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就能和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收获满满的知识和感悟。

教学中的关键观察要点

教学中的关键观察要点

教学中的关键观察要点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且关键的工作,教师需要关注众多因素,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教学中的关键观察要点。

一、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观察要点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和合作等。

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如果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兴趣或者表现不积极,教师应该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增加互动环节、设置小组活动等。

二、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学中的另一个关键观察要点是学生的理解水平。

教师应该经常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或者讨论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理解水平。

如果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或者掌握不牢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对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观察学生的情绪和态度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等。

如果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焦虑、抵触或者消极的情绪,教师应该及时与他们沟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只有在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四、学生的学习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是否遇到学习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理解某个知识点或者完成某个任务。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困难,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个别辅导或者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

五、学生的进步和反馈最后一个关键观察要点是学生的进步和反馈。

教师应该经常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成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学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意见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关于课堂观察的思考之二什么是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我们首先对课堂观察的定义进行了考察,我们看到的比较通用的是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书中的定义:“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笔者基本上认同这样的定义,但认为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研究者或观察者”,这样的表述对课堂观察的主体描述是不清晰的,因为这样的表述容易把教师的自我观察排除在外;另外,这个表述也忽略了“相应研究”之后的后续工作——行动跟进,而“改进行动”正是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想能否这样描述更为科学: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

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反思和改进。

一、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

在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实践中,陈瑶老师说的“明确的目的”,常常精细化为“主题”。

课堂观察是一种有预设的观察,这种预设的核心就是主题的预设,主题的预设是观察的前提准备,课堂观察不打无准备之仗,确立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工作。

主题的确立应基于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视角出发确立观察的主题:1.从学校实际出发。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课堂观察的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解决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天和小学提出来要观察教师解读教材的水平,因为他们的新教师比较多,教材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青云中心小学,我们建议他们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主题设计,因为他们的“十一五”学校主课题就是“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在平望实验小学,则以观察学生作为重点,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察的主题正好与办学理念“虚实相生”。

从学校实际发出容易形成学校课堂观察的特色取向。

2.从学科特点出发。

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核心特征,抓住学科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确立观察主题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关键。

如市实验小学在观察一节数学课的时候设计了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松陵第三中心小学观察数学训练的时候以“数学课堂训练思维价值”作为观察主题,震泽实验小学观察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实践”等等,都是抓住了学科的本质特点来确立观察主题的,从学科特点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3.从教师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我们观察特级教师的课,主要是为了学习与吸收的,而观察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的是为了诊断与矫正的,目的不同,主题也可以相应的有所变化。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与经验、教学的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是主题确立的重要依据。

4.从教与学的问题出发。

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也即课堂观察的主题。

“问题”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的,因此观察的主题也是不断生成的。

比如,我们在平望实验小学确立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观察主题时,讨论了半天时间,最后发现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观察学生也正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研究中最为缺少的,于是,就确立了这个主题进行观察。

主题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教学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

观察的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应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应该具体、鲜明、富有针对性,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一味求全是永远求不全的;二是重复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也应该重复使用,可以用同一个主题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也可以用同一个课题观察跟踪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三是预设性,主题的预设是指观察者应对确定的主题进行一定的界定与事先的研究,预设前提下的观察才会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对“学习投入状态”,我们进行了预设性的界定与假设,我们假定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表现为三种,一是非投入,包括做小动作、说话、开小差及其它;二是一般性投入,呈现为一般性的倾听;三是非常投入,包括深度倾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任务)、质疑及其它。

这样,教师在观课的过程中就有一个主题的引领,就可以作聚焦式的研究。

二、基于系统思考的细节观察。

课堂观察要求我们在预设主题的框架之内,对课堂的细节进行观察。

所谓“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细节性资料”,或者说“细节即资料”。

细节观察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功,越是成熟的教师,细节观察的能力越强,细节观察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直接相关。

课堂中的细节观察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象性。

课堂观察所要求的细节是极为具象的,抽象化的概述是课堂观察的大敌。

具象性就要求我们忠实于课堂的原始态,而不作任何的“删节”与“筛选”,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观察的失败。

比如,我们曾经观察一节语文课《九色鹿》,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背信弃义”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联系课文,谈了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回答时连用了五个“然后”,说话很不连贯:“然后……然后……”显然因为没有理清这些话语之间的关系,只好用“然后”“然后”来“串连”,那么,应该怎样指导比较好呢?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办法深入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记录的时候没有把学生这几句话的具体语言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当然,这种记述应该借助录音、录像法)。

所以,细节观察必须是一种极其具体的观察。

2.主题性。

有人说,“选择性是课堂观察与生俱来的特点”。

这种选择性的特点也体现在细节的捕捉上,课堂观察的细节捕捉通常是基于观察主题进行。

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性细节我们常常会忽略之。

但基于主题的观察并不是囿于主题,而是应在观察过程中不断丰富主题的涵义,比如,我们以“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观察一节数学课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老师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同桌讨论一下。

”可是,几乎是话音刚落,老师一看时间很紧张,马上就说“123停!”这个细节表面上看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观察无关,但仔细一想却是关系紧密,因为学生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留下空间”,这样,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在原来预设的基本上就有了深化。

3.深刻性。

细节观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观察关键性细节。

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千千万万,课堂观察者要善于捕捉关键性的细节,我们所捕捉的细节应该蕴含着教师的理念,因而具有深刻性。

4.开放性。

课堂观察的预设总是有限的,但课堂教学的本身总是千变万化的,细节的呈现更是无穷无尽。

我们在观察“主题框架内”的细节的同时,仍应以开放的心态观察课堂。

观察预设的主题应该成为引领我们深度观察的方向,但不能成为障住我们观察课堂世界视线的一张叶子,也只有适度开放地、敏锐地发现重要的细节,课堂观察的主题才能不断深化。

课堂观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这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在不断地丰富着。

三、基于情境描述的深度反思。

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真功夫与硬功夫,观而不思,就不是“观察”,就只是“看看”。

观察必然伴着反思。

课堂观察的反思是一种深度反思,在这种深度反思中,我们要求具有四个要点:1.现象。

现象是一种对课堂所见的概括性描述。

比如,在观察学生课堂上草稿本使用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说明有多少同学准备了或者没有在课前准备好草稿本,这就是一种现象的描述。

现象描述是课堂观察的基础,但仅有现象描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重视细节的描述。

2.细节。

如果说“现象描述”还带着一点“写意”的影响的话,那么,“细节描述”就绝对是一种工笔了。

比如,观察学生草稿本的使用,笔者观察了两位同学(同桌)的情况,同学A已经完成了三道题目的计算是,同学B才刚才打开草稿本呢。

这就是一种细节的描述了。

课堂观察的反思就是以这种细节的描述为基础。

3.分析。

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要进行分析,课堂观察的分析应该是由表及里的,从现象与细节出发,然后分析其原因,分析其理论的依据和理念的支持。

我们在一所学校观察了六年级一个班的作前指导课,要求是“写一件值得写的事”。

这节课中,老师用了30分钟时间与学生就这次作文应该写什么、有哪些要求、什么叫“叙事清楚“、什么叫“突出重点”、“怎样才能写具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及讨论范文《写春联》中“对话”的写法,等到还有10分钟的时候学生才有了写作的实践,要求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情中的一段对话。

在最后5分钟的时候进行了交流,但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其实并没有写“对话”,最典型的就是我观察的31号同学的一段话,那位同学站起来读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钱掉了,我的钱掉了……’他绝望地说着,摸了摸这只口袋,又摸了摸那只口袋,‘天哪,我的钱掉了……’”教师对这段话很为欣赏,表扬他能抓住动作,写得很好。

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细节,课后,我们在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指出了这节作前指导课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实践权利,我们还套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教学的批评(苏霍姆林斯基批评阅读教学关于怎样阅读的讨论不少,却就是不让孩子们去阅读),这节课上关于如何写作的讨论不少,但就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们去写。

这就是一种分析。

当然,仅有分析还不够,分析之后,还应有一定的建构。

4.建构。

课堂观察的建构也是一种具体地建构,甚至是细节性的建构。

关于上述的作文课,当时,我们就从“作前指导应精细化”观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记样记述:“我又说到31号写的关于失窃的那段话,我说,我们也可以抓住这段话来大做文章——我的‘大做文章’,就是‘精细指导’,我说,作前指导课,就是要有具体的指导,通过我们的指导,让同学在课上有进步,而不是上与不上课差不多。

我们很粗略地听听,也许会觉得31号同学写得够生动了,可是,细细一想,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的观察主题是学生遭遇的问题及教师的应对措施,我说这里,学生就遇到问题了,只是老师没有发现而已。

第一,这里有的词语用得还欠妥贴,‘绝望地说’应该是‘绝望地叫了起来’等等。

第二,更主要的事,就这么几句话,根本就没有《写春联》中的那种‘对话’,而王老师也说自己的重点要训练对话的写作,其实,我们不必追求‘交流’的同学越多越好,而是可以抓住一个同学的交流生发开去,成为整个作前指导的一种资源,比如在这里,让31号同学回忆场景,当失窃者叫了起来,边上的人是怎样说的,人们是怎么议论的,这样一来,就会有对话,就会有故事,我们作前指导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