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生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了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是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的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患,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确实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候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温暖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1、颜渊问仁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遵循礼的规定,就可以达到仁的标准。
2、子贡问政
子贡是孔子的另一位杰出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保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政府。
子贡又问如果这三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应该先满足哪个。
孔子回答:“足食为先。
”
3、孔子与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性格最独特的一位,他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但孔子总是耐心地回答他,并鼓励他思考问题。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先,只有具备了正义感才能有勇气去做好事情。
4、颜渊之死
颜渊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之一,他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
当颜渊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孔子痛苦地哭道:“天丧予!天丧予!”颜渊下葬时,孔子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去送葬,并长时间地望着他的墓穴,哭道:“吾失之矣。
”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一则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在孔子的时代,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他非常骄傲自大,看不起其他同学。
这让孔子非常担忧,因为他认为学生应该谦虚、尊重他人。
为了教导这个学生谦虚,孔子带他到郊外散步。
路上,孔子看到一棵高大的树,他对学生说:“你看,这棵树非常高大,拥有无数的树叶和果实。
但你知道吗?这棵树最高的树枝正是位于树的顶端。
它在所有树枝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接触到了最多的阳光和雨水。
但是,尽管它很重要,它却是最谦虚的,弯曲着身子,向下低头,从不张扬。
”
学生听了孔子的话,开始思考。
他明白了自己与这棵树枝有着类似的地方,虽然自己很聪明,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不重要。
他应该像树枝那样谦虚,保持尊重和包容。
从那之后,这个学生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并帮助其他同学。
他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见解,也变得更加谦虚。
这让孔子非常高兴,他相信学生已经理解了谦虚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美德,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
无论聪明与否,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虚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孔子和学生
孔子和学生孔子和学生篇一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
《孔子和学生》是四年级一篇课文,内容简短,这篇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上课时,我从孔子入手,让学生交流对其了解,自然引入课题《孔子和学生》,引入课题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_?”,果然在初读课文后,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价值不大,但还是有许多是有价值的,我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既学会了提问题,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刚才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课文2、3小节时,我先出示了最后两节的内容,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再提出问题,围绕“子夏心情的变化”这个重点解决难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仿说游戏、读文等学习方法,解决了一些自己提出的问题。
师: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生:不及他们。
师:读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生: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师: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生: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生1:可以让他的教学更有效果。
生2: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特点也不同,如果根据他的不同来教学,学生会更能接受的。
生3:我同意,就像班级的**同学,虽然他的成绩不太好,但是他很热心,很爱劳动,老师一样的喜欢他,让他对学习有兴趣。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孔子学生的德育故事2010年03月02日13:03 admins 学习时间:20分钟评论0条厉以宁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过两个故事,恰好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解释“德”的这种物质“得性”。
第一个故事是说,鲁国国王颁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机会出国的国人如果在国外看见本国的同胞被沦为奴隶,应该将其赎回,所花费用回国后由政府报销。
孔子有个学生在国外果然发现同胞被沦为奴隶,于是将同胞赎回。
但是,他并没有去报销费用,所以,大家都盛赞他的高尚品行。
孔子得知后却批评了他,说: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
为什么呢?假如其他人也在国外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沦为奴隶,他如果听了国王的话,将同胞赎回并按规定报销了费用,别人就会拿他与孔子的学生作比较——孔子的学生可以不来报销,你却来报销——结果使他显得品德不那么不高尚,尽管他是听从君王的命令去报帐的;如果他向你学习,赎回后也不去报销费用,他则无故损失了金钱。
这种损失,一次可以接受,两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则不愿意了。
由于有了孔子的学生不报帐在先,其他的人就会陷入“报帐也不好,不报帐也不好”的两难境地。
这样,今后的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被沦为奴隶时,为了免却两难境地,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不再赎回落难同胞,越来越多的落难同胞也不能获得救助,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无私的”,但由于它不会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却是不道德的。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有个学生过桥时看见某人不慎跌入河里,便奋不顾身将其救起。
其家人万分感激,硬谢该学生一条牛。
牛在农业社会自然是最宝贵的东西。
学生没有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就将牛牵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刚才对他还大加赞赏的人见他牵走了人家一条牛,便转而指责和唾骂他,人们认为,做了点好事是不应该要人家的报偿的。
孔子得知后反而赞扬了自己的学生,说:你将牛牵回家是很道德的,因为你这样做会使其他人认识到,做好事必有所得。
孔子和学生(精选16篇)
孔子和学生(精选16篇)孔子和学生(精选16篇)孔子和学生篇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下文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
2.能理解“不断学习”的内容,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细读课文,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导课:通过上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他的两种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生在听写本上写,写后板书)。
用书上的话来解释“有教无类”就是(生齐读“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二、以问导学,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接着2、3自然段开始描写孔子和子夏师徒俩的谈话中,其实从这次谈话中子夏还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读2、3自然段,把子夏领悟到的道理用波浪线画出来。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一)学习三自然段1.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四个学生是哪四个,各有什么优点?颜回:守信用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谨慎、严肃2.指名读孔子话,除了优点,你还听出了哪些信息?补充:不足颜回:不懂变通子贡:不够谦虚子路:不够宽厚、忍让子张:旁人不容易亲近他3.孔子却要他们不断学习,学习什么?(《新课程》3页八题2小题)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再指导至:通过学习发扬自己的优点。
点出“因材施教”:孔子非常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一样的教学。
4.齐读。
小结:不断学习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其实不断学习的内容远不如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自读二自然段,特别注意孔子的话,想想还要学习什么?既然“我不及他”,我就应该(学习他),学习什么(别人的优点)2.分角色朗读从本段孔子的话中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师生分角色读,读出孔子的谦虚。
小结不断学习的内容,引导至: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
孔子对三个学生的态度
孔子对三个学生的态度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于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他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对于三个学生:颜回、子路和子贡,孔子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我们来谈谈孔子对颜回的态度。
颜回是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他是孔子最为宠爱的学生,孔子称赞他为“君子”。
颜回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他对孔子的教导非常虔诚,尊重孔子的言行。
孔子对颜回的态度是鼓励和赞赏的,他常常给予颜回更多的教导和指导。
孔子认为颜回具备成为一位伟大君子的潜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颜回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可以说是鼓励和期望的。
我们来看看孔子对子路的态度。
子路是孔子的另一位学生,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学生,对孔子非常忠诚。
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是严格而又关心的。
孔子对子路的要求更高,他希望子路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进步。
孔子常常给予子路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和任务,希望他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
孔子对子路的态度可以说是严格但又充满期望的。
我们来探讨一下孔子对子贡的态度。
子贡是孔子的最后一位学生,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学生,对孔子的教导非常敬仰。
孔子对子贡的态度是欣赏和赞叹的。
孔子认为子贡具备成为一位杰出人才的潜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子贡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对子贡的态度可以说是欣赏和鼓励的。
总的来说,孔子对三个学生的态度是因材施教的,他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质,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期望。
对于颜回,孔子给予鼓励和赞赏,希望他能成为一位伟大君子;对于子路,孔子要求更高,希望他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进步;对于子贡,孔子欣赏他的才能,鼓励他发挥自己的潜力。
孔子对三个学生的态度充满了期望和鼓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他们能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孔子贤弟子简介)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孔子贤弟子简介)孔子的弟子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孔子的这10位学生各有风采
孔子的10位学生各有风采1.勤奋好学的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
孔子说,我有三千个弟子,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个人,其中最好学的就是颜回。
孔子评价颜回是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他不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一个地方犯个错误之后,他坚决在同样的地方不会犯第二次。
这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孔子说他教书三十年,才做到了“不迁怒”,可见难度有多大。
颜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那就是要管好自己。
孔子说,颜回非常贤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说明颜回的生活欲望很低,所以,他才能过得快乐。
2.勇猛果敢的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一个喜欢打架、好勇斗狠的少年,他个性最鲜明,有什么事就出来保护老师。
在周游列国中,孔子一路碰壁,他对学生们说:我的理想没有地方实行,我要乘一个木筏子,移民国外算了,我看到时候能跟着我的,也只有子路了。
子路听后,很高兴,觉得老师还是信任他的。
在《论语》里边有个小故事,那就是“子见南子”。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是一个风流的美女。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南子给她下了个帖子,希望能见见孔子的面。
因为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就劝阻老师最好别去。
孔子说,我是一个学者,去见见一个美女还能怎么样?这样孔子不但去见了南子,而且还坐在她的车子后面,在卫国国都转了一圈。
回去之后,子路对就对老师说:怎么样,您被她利用了吧?子路向孔子讨教为政的秘诀,孔子对他说:首先要身先士卒,这样就会有表率作用,身边的官员自然就会向你学习;再一点,就是无倦,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不能倦怠,要持之以恒。
子路听到了,也做到了,果真仕途发展不错。
3.好学深思的子夏子夏这个人比较内向,也很爱学习。
他向孔子讨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对待父母,子女要保持和颜悦色,有事儿要办时年轻人要代劳,吃饭喝酒的时候,要让年龄大的人先吃喝。
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_孔子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_孔子弟子的故事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那你知道孔子有72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非同常人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学生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学生的故事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孔子弟子的故事1、孔子的弟子冉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
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
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后来人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西。
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2、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故事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
孔子弟子一览表
《论语》中孔子弟子表【孔门十哲】孔门十哲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七十二贤】1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2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3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4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5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6仲由:国籍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7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8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高考作文关于孔子的学生
高考作文关于孔子的学生
哎呀呀,你们知道孔子有好多好多厉害的学生不?子路就是其中一个呢!子路这人可有意思啦!
有一次啊,子路和孔子在聊天,子路就问孔子:“老师呀,要是让您带领一支军队去打仗,您会带谁呀?”孔子想都没想就说:“那我肯定带那些勇敢又有智谋的人呀,就像你子路一样!”子路一听,那高兴得呀,嘴巴都咧到耳朵根啦!
还有颜回呢,他可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哟!颜回特别勤奋好学,每天都埋头读书。
有一回孔子就问他:“颜回呀,你为啥这么努力学习呀?”颜回就认真地说:“老师,我想多学点知识,以后能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呀!”孔子听了直点头,可欣慰啦!
冉有也是孔子的学生哦。
有一次冉有做事有点犹豫不决,孔子就对他说:“冉有呀,你要果断一点呀,别老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冉有听了老师的话,好像一下子就有了勇气似的。
这些孔子的学生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呢!他们跟着孔子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我们也要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我觉得孔子的这些学生真的好棒呀,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好多好多的启发呢!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那么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
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
并且他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
孔子学生和字号
孔子学生和字号
孔子有许多学生,其中一些著名的学生的名字和字号如下:
1. 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又称曾子。
2. 有子:姓有,名若。
3.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4. 子禽:姓陈,名亢。
5.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6. 樊迟:名须,字子迟。
7.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8. 子路: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9. 子张:颛孙师,字子张。
10. 冉有:冉求,字子有。
11. 宰我:名予,字子我。
12.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
13. 公冶长:齐人。
14. 南容:南宫适,字子容。
15. 子贱:宓不齐,字子贱。
16. 冉雍:字仲弓。
17. 漆雕:名开,字子开。
18. 宰予:字子我。
19.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20. 原思:原宪,字子思。
21. 闵子骞:闵损,字子骞。
22. 伯牛:冉耕,字伯牛。
23. 高柴:字子羔。
24. 曾皙:名点,曾参的父亲。
以上是孔子一部分学生的名字和字号,他们都在孔子的教导下成为了贤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学生
冉季,字子产。
公祖名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敛。
颜高,这字骄。
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
商泽。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齐,字选。
公良儒,字子正。
后处,字子里。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颜祖,字襄。
鄡单,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商瞿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原宪,字子思。
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孔子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教育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孔子教育学生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学生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向孔子请教礼仪和行为规范。
有一天,颜回问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孔子回答说,“礼仪和行为规范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它能够使人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只有懂得礼仪和行为规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后,深受启发,开始努力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老师,您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学生最重要的是勤奋好学,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够有所成就。
”孔子告诉子路,自己小时候曾经饥寒交迫,但是他仍然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的话深深地感染了子路,他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老师,诚实守信真的很重要吗?”孔子回答说,“诚实守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没有诚实守信,就没有信任和友谊。
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守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孤独一人。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后,决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从此不仅自己诚实守信,还劝导他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和理念。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启示。
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有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弟子,继承和发扬了他的思想。
这些弟子除了在思想上受到孔子的教诲之外,还在政治、道德等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1. 子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路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他是鲁国人,被誉为“子贡”。
子路和孔子一同游历了很多地方,同时也是孔子对世俗生活有所了解并帮助孔子传播他的思想。
子路在弟子当中地位较高,他致力于推动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教授弟子们。
2.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90年)颜回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他被孔子称为“予知”。
颜回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而闻名,他早逝的事实使得孔子对其深感悲痛。
颜回对于孔子的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被誉为孔子的学术继承者。
3. 仲尼弟子(公元前517年-公元前437年)仲尼弟子是孔子最有名的弟子之一,他在孔子的门下学习了十余年,被孔子视为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仲尼弟子坚守了孔子的教诲,并着力传播他的思想。
他在后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4.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曾子是孔子的门徒之一,他被誉为“子罕”。
曾子是一个敏感、聪明的人,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入的理解。
他致力于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积极影响和教育他周围的人。
5. 子贡(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9年)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尊重孔子的观点。
子贡致力于当地政治事务,并努力落实孔子的道德理念。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环境,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6. 子夏(公元前479年-公元前402年)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被孔子称为“子长”。
子夏对孔子的学说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推广。
他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孔子学生救人_孔子学生简介
孔子学生救人_孔子学生简介孔子学生救人的故事讲述孔子与孔子学生子路自贡这3人之间发生的的故事。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同样是助人为乐,同样是救人的行为,但是孔子对于这两人的态度则是一夸一骂。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学生救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学生救人子路救人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其父母为了感激子路的救命之恩于是就给了子路一头牛,以表感激。
子路欣然接受了这个感谢礼。
但是这个行为却不为他人所接受,觉得子路不是个君子,助人为乐还要收受礼物,做好事要回报,这成何体统。
但是子路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说这样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了。
子贡赎人在鲁国,曾颁布了一条法令,那就是如果是鲁国人在他国沦为了奴隶,那么如果有人知道这个奴隶的下落并花钱把他赎回来那么可以从国家领取一笔报销赎金。
子贡就花钱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是回到国家后他拒绝拿国家的赔偿金。
但是这种行为被孔子所批判了,孔子对子贡说如果经常有这种行为出现,那么国家将不会再出赔偿金,那么国人也不会再去为祖国同胞赎身了。
如果你现在拿了赎金,这个行为并不会影响什么,反而是你不拿赎金,造成的反响更大。
同样是救人事件,但是却褒奖不一,从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理论,孔子的道德理论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这种做到的前提是不损已但是却又利于人,这才是道德的真谛。
孔子徒弟子贡生平简介子贡是孔子弟子比较出名的一个,成绩优异,而且还能言善辩,做事十分有能力,经商也是顺风顺水,是孔子众弟子中最有钱的一个,而且子贡做生意都是取之有道,不收取不义之财。
论语对于弟子介绍中,对子贡的着墨比较多,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子贡受到了很多后人的爱戴。
当时《诗》是训练语言的教材,所以孔子一直把它作为课本,要求自己的学生能够搞清楚里面的意义,还能够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尤其是在外交的时候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的人是不能完全达到孔子的要求的,而子贡就完全掌握了老师所说的。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盛唐时期,一位爱国宏传的文学家曾说:“闻孔子之名,想象君子之态;闻孔子之义,窥见君子之心。
”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他的思想、道德和哲学影响了几代人,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孔子故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趣、启迪性和富有哲理的故事。
从一个年轻的学生开始,孔子就开始了他作为人性、职业和尊严的道德教育的征程。
但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的教训。
有一次,孔子耐心地教了一个年轻的学生,但是他发现这个学生怀疑孔子的教育。
孔子问他是否喜欢香味,学生回答说是。
孔子告诉他,无论香气来自哪里,只要有好的特点,就将其用于自己,就好像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一样。
最终,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谦虚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人性,因此他认为教育在维持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金钱和地位被视为优先考虑之一,但孔子教导弟子不要被这些表象迷惑,而要努力追求人性的真正意义。
据说一次,孔子的弟子们在一间房子里吃饭,日落时,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一位老师在外面等候。
以前这种情况下,孔子会为学生们轻骂,因为他认为应该有礼貌和尊重老师的权利。
但这一次,孔子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他一直强调从学生身上学到的尊重他教给他们的道德。
孔子还提供了几个令人回味的教训,以确保学生们理解和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一个例子是他经常问他的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做到的?“然后,他会鼓励他们讲述他们的经验,从而让他们受益。
同样,当他的弟子们问他道德问题时,他会反问他们,以鼓励他们通过思考的方式理解事情。
尽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这种深入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争辩或发生分歧。
在一次他的弟子们发现孔子没有按照他所教导的那样做某件事情时,他们询问原因。
孔子强调了敬畏的重要性,但是弟子们认为他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因此不尊重现实。
然而,孔子认为他必须保持道德权威,并继续强调他那些令人信服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门十哲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七十二贤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历代追封追谥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
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
今韩国闵氏是他后人。
冉耕,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
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
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
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
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冉子后代冉子第65代冉士朴于雍正13年,奉旨授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袭封。
至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冉雍冉雍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
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
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多才艺,以政事闻名。
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冉有曾一度因为为季氏征税而被孔子责备,论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
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是可以的。
仲由,卞人(卞为鲁邑),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九岁。
好勇力,性直爽,多直言。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但因刻苦学习而身体虚弱,被孔子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孔门十哲”之一。
擅长言辞,《史记·仲尼弟子世家》记载他死于齐国的田常之乱。
但根据唐代司马贞的《索隐》认为,《左传》中并未记载宰我参与田常之乱的事,参与叛乱的是阚止,阚止的字也是“子我”。
宰予曾与孔子讨论三年丧期的礼制及仁的问题,宰予因反对服丧三年而受孔子批评。
另外,他因“昼寝”而被孔子批评为“朽木不可雕也”,为此一著名成语的来由。
孔子曾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不过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对此曾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论语别裁》一书的内容曾认为这话不是孔子在批评宰予,而是告诉其他学生要体谅宰予,不要因宰予的这种行为而对他过度批评。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于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之间穿梭外交活动,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孔子去世前子贡未能赶到,孔子去世后,子贡守丧六年,为弟子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
后世,题辞挽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常以“端木遗风”等,甚至有人奉之为财神。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
子贡,姓端木,名赐,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子贡经商事有记载。
子贡死于齐国。
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常熟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被誉为“南方夫子”,唐开元封“吴侯”,宋封“丹阳公”,后又称“吴公”。
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
子游特习于礼,在孔门十哲中以文学著名。
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孔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论语·阳货:17.4)。
子游和子夏同列文学科,文学指诗、书、礼、乐文章而言,所以子游之学以习礼自见,更重要的是他能行礼乐之教。
论语中之子游《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阳货)孔子的说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材小用,一方面是对子游能行礼乐表示欣慰。
《论语-论孝》: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译:子游向孔子请问孝道。
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谓的孝顺父母,认为只要做到养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
如此说来,人饲养犬马等动物时,也一样供给它们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养动物又有何区别呢?”孔子论孝重在一个“敬”字,养而能敬,才算合了孝的内外之道于一体。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子夏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
西河地方之人,将子夏作为孔子看待。
据云《毛诗》之学,是由子夏传下。
门人甚众,《论语》一书疑多出于他和门人手撰。
今人有非议子夏者,大约源于子夏此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按荀子的说法,子夏出生贫穷,约前483年,他来到鲁国拜孔子为师。
前476年他受邀赴晋国创办了一所学堂并在那里教了55年书。
他生前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很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因此他的影响很大。
许多后来儒学的经典都被说成是由他流传下来的。
子夏的性格《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贫,衣若县鹑。
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其性格可见一斑。
子夏向志于学,故被孔子誉为文学第一,与子游同列。
和子游一样,子夏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
《论语》中子夏曾与孔子讨论《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孔子以为“绘事后素”,子夏发挥夫子之意云“礼后乎?”甚得孔子嘉许。
子夏的勤奋好学,在孔门弟子中亦相当突出,并因此获得孔子的赞赏和鼓励,孔子也尽可能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似乎是最全面地掌握了乃师的学说。
以此而言,孔子去世之后,子夏最有资格统领孔门弟子。
然因子夏性格所致,使其与其他弟子不能友好相处。
他在孔子去世之后策划推举有若而未果,只好离开孔门,前往他国聚徒讲学。
早在子夏追随孔子问学之前,好谈论别人是非的子贡曾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孰贤?”孔子答曰:“子张也过,子夏也不及。
”又问:“然则子张愈与?”曰:“过犹不及。
”孔子的评价耐人寻味。
朱熹在注这段话时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遵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
”孔子也曾当面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其他弟子编辑一十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
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战国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的老师。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
器量大,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
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澹台灭明(前502——?)澹台氏,名灭明,字子羽。
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
其年龄“少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孔子四十九岁)。
相貌丑恶,孔子薄之。
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
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