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合集下载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封面)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班级姓名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其中夜晚(12)个小时,白昼(12)小时,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时辰。

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我国现在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6、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与(摆垂轻重)无关与(摆幅大小)无关。

10、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姓名: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表示时间流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3.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摆钟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时间的测量》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时间的测量》

15. 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 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 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 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 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16.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7. 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
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
度越快。 18.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
越(快)。 19. 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固
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
的。垂体时钟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齿轮操纵器 包括支轴、长短针、齿轮、摆锤、垂体。制作一个一分钟 的计时器: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 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 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1、古代计时器: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水钟
沙漏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4、滴漏的快慢受(滴水孔的大小)和(水位高低)的影响。滴漏实验时, 开始的水滴得快,越到后面滴得越慢。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叫(单摆的等时性), 人们根据它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 的 摆 动 快 慢 与( 摆 绳 的 长 度 )有 关 。同 一 个 摆 ,摆 绳 越 长 ,摆 动 越 慢 ,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与(摆的幅度)和(摆锤轻重)无关。 7、摆 绳 的 长 度 不 等 于 摆 的 长 度 ,( 摆 长 )是 指 支 架 到( 摆 锤 重 心 )的 距 离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如果不看时钟,要估计一分钟时间有多长,你有(数心跳),(数数),(写字)等方法。

2、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没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4、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用(太阳)、(光影)、(流水)等方式计时。

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和(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7、古代的人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了太阳钟8、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9、(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1、在一条细绳上挂一个小重物,就做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摆)。

12、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推测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幅)、(摆绳的长度)等有关系,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幅)无关。

13、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14、我们可以从身边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如头发,头指甲,年轮。

15、在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中摆是(伽利略)先发现的。

16、设计一个氺钟,用画图的方法把你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并配以简单的设计说明。

书上56页。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学问点汇总(教科版)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学问点汇总第三单元时光的测量一、填空: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光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光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光流逝了1分。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光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状况,利用星座计算时光。

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光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按照阳光下竖立物体影子移动的逻辑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光的变化,一根竖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渐渐发生变化。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光。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强而逐渐升高,从而显示流逝的时光。

★10、影响水钟计时精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外形、滴水的快慢、水位的凹凸等。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也许时光,但是人们总希翼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浮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分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需让摆锤升高;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需让摆锤下降。

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五下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五下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3.1 地球——宇宙的奇迹1、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地球是一颗独特的行星:①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②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③地球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④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⑤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3、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4、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5、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

6、在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必要生存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氧气、饮食、重力、避免过度辐射等条件。

3.2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还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大气污染的表现:酸雨会毁坏建筑;雾霾和粉尘会使人产生呼吸道疾病;臭氧层破坏会危害人体健康。

3、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表现:含有毒物质的水会污染健康,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生物死亡,淡水资源减少导致人均占有量减少,土地干裂导致植物死亡。

4、固体废弃物会污染河流,使河湖内的生物死亡;会污染土壤,使植物无法生长;会污染水源,导致水源无法饮用,从而形成水源危机等。

5、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全球变暖会使两极冰川加速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沿河道倒灌。

3.3 珍惜水资源1、地球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而淡水资源仅占地球上水资源的2. 5%。

生态系统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淡水湖、河流以及地下水的一部分。

2、为什么担忧水资源问题:①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②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③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④水被污染;⑤我们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匀。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转化"这一主题,包括了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熔化、凝固和升华等知识点。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中。

固态的物质分子之间紧密结合,位置相对稳定,分子热运动较小;液态的物质分子之间结合较松散,分子热运动较剧烈;气态的物质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结合力,分子热运动剧烈。

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可以发生状态的转化,比如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变成液态,再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变成气态。

二、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是指一个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混合的过程。

溶解物质称为溶质,溶解用的物质称为溶剂。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互相作用,形成一种统一的混合物。

溶解可以发生在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情况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解的现象,比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完全消失在水中。

三、物质的熔化、凝固和升华物质的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到达一定温度后,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间结合力变弱,固态物质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受冷后,分子热运动减缓,分子间结合力增强,液态物质逐渐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状态。

比如将固态的干冰放在常温下,干冰直接变成了气体。

四、其他物质转化的现象除了熔化、凝固、升华等物质转化现象外,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物质转化现象。

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和性质没有改变,例如水的状态从液态变为固态;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例如,将铁钉放入酸中,铁钉表面会出现气泡并逐渐溶解,生成新的物质。

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传热的问题。

熔化、凝固和蒸发等物质转化都是通过传热进行的。

传热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时间在流逝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一分钟可做的事:用键盘可以打70-80个字。

跑步400米左右。

速读500-600字的故事。

铅笔厂一分钟能生产1600支铅笔。

喷气式客机能前进18千米。

三峡水电站可发7万度电。

5、时间是没有快慢的,时间的长短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时间如流水,是那样的转瞬即逝。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二、太阳钟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我国古代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4、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原理:利用了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三、用水测量时间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时间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每转动,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

阳光下物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与是根据制成的。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个星座,并利用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个时辰。

古代人常常用来计时。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水钟是根据滴水的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因为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摆钟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人们制成了,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

与和无关。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

0.是与联合工作的1.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有关。

如果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判断轻重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

对于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但可以通过改变重量或大小来让它浮起来。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空气和水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不同的是,空气是气态的,而水是液态的。

空气和水都有重量,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空气和水都能流动,但空气的流动不容易被感觉到,而水的流动则很容易被感觉到。

空气和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空气中的分子比水中的分子更稀疏,所以空气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小。

水中的分子比空气中的分子更紧密,所以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空气中的分子运动很快,所以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中的分子运动较慢,所以水不容易被压缩。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出现不同的形态。

在0℃以下,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在0℃到100℃之间,水是液态的;在100℃以上,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但加入溶质后,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会发生改变。

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

这是因为溶质会占据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使水分子更难聚集在一起,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沸腾,更低的温度才能凝固。

第四单元: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由空气分子撞击物体表面产生的。

空气的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处的空气分子数量较少,撞击物体表面的次数也较少。

气压计是用来测量空气压力的仪器,其中的水银柱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www.5y 时间、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个星座,并利用来计算时间。

5、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6、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7、古代人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2.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3.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4.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摆钟.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教学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教学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 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 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 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 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 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 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 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 【最精确——原子钟】
•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 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 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 地计量时间?(P51)
•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
•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 漏出的快慢?
•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孔大,水
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 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 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 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 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2025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2025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5) 地球上有___岩__石__和__土__壤___, 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2.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区别: (1) 火和金星的大气中基本都不含氧气, 唯有___地__球____
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 (2) 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__剧__烈__变__动____, 而地球的气候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___保__持__稳__定____。
2. 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淡__水__湖___与 ___河__流____以及部分__地__下__水___。
3. 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 (1)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__不__可__缺__少___的物质。 (2)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___总__量__少__且__短__缺____。 (3) ___水__被__污__染____。 (4)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____少_____, 且分布__不__均__衡___。
康造成不利影响。
3.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很多种, 要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 一定要 进行__垃__圾__分__类___, 这有利于__资__源__回__收___或__后__续__处__理___。
4.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__可__回__收__物___、__有__害__垃__圾___、 ___厨__余__垃__圾___、___其__他____。
4. 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 ____防__治__水__污__染______。 (2)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___节__水__措__施_____。 (3) 采用先进的____农__业__灌__溉__技__术______。 5. ___滴__灌____ 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
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第1 课时 地球——宇宙的奇迹 1.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是我们__赖__以__生__存__的__家__园____。到目前为止, 除地球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姓名: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 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日晷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
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
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
答:不一样。

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
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答: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控制不变因素
摆幅大小摆绳长短
摆绳长短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要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实验方法
做一摆,不改变摆幅大小,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
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