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计谋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计谋
一美人计 一 王允十八路诸候伐董卓后,董卓将后汉国都迁往长安,从此董卓更加骄横跋扈,他不但夜宿皇宫,而且对汉臣是想杀就杀,大多数人都敢怒不敢言。
司徒王允心生一计,让婢女貂婵假充自已的女儿,然后一女二嫁,先许吕布,再送董卓,使董吕父子反目。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
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
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
奸贼已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二借刀杀人计 一 郭嘉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
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
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
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
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
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三反间计 一 周瑜江东的人马与曹操的人马隔江对峙,江东大督都周瑜见曹军水军排阵很有章法,深知此乃蔡瑁、张允之能力,要想破曹,必先除掉此二人,苦于没有机会。
恰地这时,蒋干讨令来劝说周瑜投降,周瑜便利用蒋干与自己同榻而眠的机会,成功地将一封假书信捎给了曹操,信的内容大致是蔡瑁、张允要与周瑜里应外合,要谋害曹操。
曹操见了书信大怒,立马取了蔡瑁、张允的首级。
可怜蔡瑁、张允二人,本想投降曹操,好好千一番事业,却因一条反间计糊里糊涂地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四苦肉计 一 周瑜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
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
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
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演义中的36计
胜计战: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
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
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
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
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
马超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操。
曹操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
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
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
曹操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
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
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实例: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取冀州。
袁绍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讲解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讲解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其中的“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智谋中的三十六种策略和技巧。
这些计谋在小说中被广泛运用,帮助各种角色在政治、战争和外交等方面取得优势。
其中第一计“瞒天过海”是指在准备周全、常见的事物中隐藏秘密,让人不产生怀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是指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解救被围困的友军。
这些计谋在小说中被各种角色所运用,如曹操、刘备、孙权等君主,以及诸葛亮、司马懿等谋士。
这些计谋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角色的智谋和策略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智谋的瑰宝,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计谋的运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三国演义用过的兵法总结
三国演义用过的兵法总结
在《三国演义》中,许多策略和兵法被运用,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1. 声东击西:诸葛亮派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自己欲率大军出斜谷,就是用的声东击西。
2. 无中生有:诸葛亮陷害司马懿,司马懿陷害诸葛亮,都是用的无中生有。
3. 暗渡陈仓:姜维挖地道企图去偷袭邓艾,就是用的暗度陈仓。
4. 隔岸观火:魏、蜀、吴三家时时刻刻都在用。
5. 笑里藏刀:陈登害吕布,逢纪献计佯许公孙瓒夹攻冀州韩馥,违背公孙瓒之计,就是笑里藏刀。
6. 李代桃僵:曹洪舍命救曹操,就是李代桃僵之计,舍掉一小将,挽救了大局(但结果小将也并没有牺牲)。
7. 顺手牵羊:刘备夺取荆州,就是用的顺手牵羊+浑水摸鱼。
8. 打草惊蛇: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就是用的打草惊蛇。
9. 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
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
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
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
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
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
举晋文公
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
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
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
以上只是简要总结了《三国演义》中用过的部分兵法策略,还有更多策略和兵法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三国演义的权谋智计
三国演义的权谋智计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将中国历史上那段动荡战乱的时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时期,无数英雄豪杰涌现,而他们之间的权谋智计更是精彩纷呈。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计,揭示人物们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所采取的智慧手段。
1. 利用间谍在三国演义中,间谍被广泛运用以搜集情报和破坏敌方的行动。
一位巧妙运用间谍的智者就是诸葛亮,丞相刘备座下的谋士。
诸葛亮通过派遣间谍深入敌人内部,获取关键情报,为自己的势力提供有利的信息。
同时,他还使用了假情报来迷惑敌方。
通过善用间谍,诸葛亮为刘备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赢得了宝贵的优势。
2. 建立联盟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势力经常寻求结盟。
其中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与强大的势力组成联盟。
例如,曹操迎娶孙尚香,女儿嫁给了孙权,这样一来,曹、孙两家便形成了明显的联盟关系。
通过结盟,各方能够减少敌对势力的打击,并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相互支持。
3. 舍弃小利,图大义在权谋斗争中,明智的人物常常能够看到大局,并对个人的小利作出舍弃。
在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权谋智者诸葛亮就以其高尚的品质而闻名。
他舍弃了个人的小利,忍辱负重地侍奉刘备,以实现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的目标。
他的舍己救人精神感动了一切与他接触过的人,并为后世散布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4. 运用兵法在三国演义中,各个英雄豪杰对兵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兵法知识统一了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曹操熟知孙子兵法的原理,善于运用兵法的战略与战术。
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巧妙地击败了敌军,并使自己摆脱了被孙刘联军夹击的险境。
5. 以智取胜在三国演义中,有无数的战争和战斗。
然而,并非所有的战役都要以武力解决。
一些聪明的军事指挥官通过巧妙地计谋和智慧的决策,能够以智取胜。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诸葛亮的南中计和木牛流马计。
通过虚晃一枪、声东击西的伎俩,诸葛亮成功地戏弄了敌人,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优势。
三国演义无奇不有的战略战术
三国演义无奇不有的战略战术三国时期,曹、刘、孙三方割据中原,无数的战略战术在这个乱世中展现出来,其中无奇不有。
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战略战术,展示出三国演义中各方势力的智慧和谋略。
一、连环计连环计是刘备之蜀国所用的一种战略计谋,旨在通过利用地势隘困强敌,形成包围之势,实现制敌而不战的目的。
这一计谋在蜀国和曹魏的对抗中多次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为著名的一次莫过于合肥之战,面对曹军强大的实力和人数优势,刘备采用连环计成功使曹军在围城的过程中食尽力竭,最终逼得曹军不得不退兵。
二、火烧连营火烧连营是孙权之东吴所运用的战术,它通过利用火攻敌营,造成混乱和恐慌,使敌人陷入失序和困惑,达到破坏敌军士气和士兵伤亡的目的。
最为著名的一次火烧连营战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退曹操的战略部署。
孙权派遣黄盖以火攻为主的奇袭行动,在刮起狂风的帮助下,曹军的数十艘战船被烧毁,曹操遭受巨大损失。
三、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曹操之曹魏所使用的一种狡诈计谋,通过利用敌人的矛盾和斗争,使敌人自相残杀,达到瓦解和削弱对方实力的目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借刀杀人计谋是曹操利用马谡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在街亭之战中,曹将庞德成功挑起两军之间的矛盾,导致马谡被杀,最终使刘备军队损失惨重。
四、空城计空城计是诸葛亮之蜀国所善用的战术之一,通过制造虚张声势,让敌人误以为有伏兵,从而达到使敌人畏缩退兵的目的。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次空城计是诸葛亮在定军山与司马懿对峙时,故意开放城门,让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经准备了埋伏,结果司马懿被吓退而不敢主动进攻。
五、借箭计借箭计是孔明之蜀国所采用的一种计谋,通过借敌之力增加自己的实力,提高战斗的胜算。
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次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通过向刘表借箭,将借来的箭支射向敌军,使敌军损失惨重。
这一计谋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对局势的精准掌握。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所展示出的一部分战略战术,战争的发展离不开诸多奇谋妙计的运用。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计谋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计谋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富盛名的古典小说,以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策略为背景,描绘了许多著名人物之间的挣扎与较量。
这些人物的智勇和谋略在故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巧妙的策略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策略与计谋进行探讨。
一、诸葛亮的“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象征。
他以其深思熟虑的计谋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策略之一是他的“连环计”。
在蜀国与魏国的战争中,为了抵挡强大的魏国军队,诸葛亮设计了一套连环计。
他利用连环,将魏军分割为若干部分,使得他们无法集结和调度。
这种策略不仅切断了魏军的指挥链,还使得他们陷入内部混乱,最终导致了蜀国的胜利。
二、曹操的“反间计”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将领之一。
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削弱敌人。
其中最著名的策略之一是他的“反间计”。
在与刘备的战争中,曹操利用刘备身边的军师诸葛亮的朋友李儒假意投降,通过李儒向诸葛亮传递虚假情报,破坏了蜀国军队的士气和信任,从而使得曹操得以取得关键的战略优势。
三、孙策的“奇袭计”孙策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他的奇袭计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策略通常是通过快速无敌的军事行动来制造意想不到的混乱和恐慌。
在与乔国老之子乔公的战斗中,孙策突然袭击了乔公的军队。
他使用了一支精锐部队,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迅速摧毁了乔公的士气和军队的组织,最终获得了胜利。
四、刘备的“结盟计”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具魅力的领袖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善于结盟的能力而闻名。
在他与孙权的关系中,刘备实施了一系列的“结盟计”。
他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成功地与孙权建立了联盟关系,并且在与曹操的战争中获得了孙权的支持和援助。
这种策略不仅使刘备获得了重要的军事优势,还加强了他与孙权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计谋丰富多样,不同的人物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战争和政治挑战。
三国演义中的奇谋与计策
三国演义中的奇谋与计策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绝伦的战斗场面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描写了许多英勇的战争,但令人难忘的是各方领袖运用了许多聪明才智的奇谋和计策。
本文将讨论三国演义中涌现出的一些惊人的奇谋和计策。
第一则奇谋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巨大的军队追逐刘备、孙权联军。
面对曹操的强大实力,刘备和孙权合作采取了一个精巧的策略。
刘备派遣诸葛亮将三个船队焚烧,制造出火攻的假象。
这引诱曹操将军周瑜采取了岸上布阵,离开了他的舰队。
随后,孙权利用自己的火攻大军,在众多船只上点燃了火焰,将曹操的船队包围在烈火之中,取得了胜利。
这个计策不仅展示了刘备和孙权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应对强敌的能力。
第二个奇谋是关羽的空城计。
关羽是刘备的义兄,他在战场上明智且善于计谋的形象广受称赞。
在一次与曹操的对峙中,关羽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便采取了一个冒险的计策。
他下令打开了城门,令城中空无一人,只在城楼上亲自坐下。
曹操眼见城门敞开,认为关羽相信自己的军队实力不如曹操,而放弃了城池。
于是曹操操之怂恿下派了三员将首领去追击关羽。
关羽决定了眼见到曹操追兵已进入城中,便放橙拔劍,默认三位先锋部将,并夺得曹操象征权力的赤兔马。
这个计策不仅体现了关羽的勇气和智慧,也向人们展示了他在战斗中的胆识和过人的指挥才能。
第三个奇谋是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以其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技巧而闻名。
在诸葛亮与刘备联手攻打吴国时,周瑜率领巨大的军队威胁到了他们的前进。
面对周瑜强势的态势,诸葛亮采取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计策。
他先是下令打开了城门,随后亲自站在城墙上吹奏琵琶,而城中居民则纷纷涌出城外。
这个景象让周瑜以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城池。
而事实上,诸葛亮在背后布置了伏兵,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最终,诸葛亮利用这个计策,成功击败了周瑜的军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个计策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善于运用心理战术的手段。
三国演义里的谋略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军事和政治斗争为主题的小说,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谋略取胜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三国演义谋略取胜的故事:1.苦肉计: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为了让曹操上当,故意在船上装满
了干草和破布,被火烧时跳入水中,让自己被烧得皮开肉绽,以此骗取曹操的信任,最终让曹操上当。
2.反间计:吕布为了杀掉董卓,以献城为名将李傕、郭汜等人诱骗
至城中,并趁机下手将二人杀死。
吕布随后放出流言,称董卓所采用的献帝东迁计划其实是一个阴谋,诱骗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此计策成功离不开李儒的谋划。
3.连环计:庞统为了让刘备夺取西川,献上了连环计。
他提出让刘
备分兵攻打涪水关,并在涪水关放置了木筏,阻挡了刘备的军队,同时派出部将黄权在后方袭击刘备的后方。
刘备中计后,不得不放弃攻打西川,回师应对黄权的袭击,最终导致了失败。
4.走为上计: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多将广,却因为内部不和而最
终失败。
在战役中,许攸献上了“走为上计”的计策,建议袁绍放弃在官渡与曹操决战,而是退回河北,让曹操追赶他的军队,从而使其疲惫不堪,最终取得胜利。
5.空城计: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由于马谡在街亭失手,导致蜀
军被迫退回汉中。
在诸葛亮的计策下,他在汉中设下了空城计。
司马懿率军来攻,而诸葛亮却稳坐城中,弹琴而不出。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于是退兵。
此计策成功地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也展示了诸葛亮的胆略和智慧。
三国三十六计故事_三十六计的小故事
三国三⼗六计故事_三⼗六计的⼩故事三⼗六计是指我国古代⾏军打仗的三⼗六个兵法策略,每⼀个计策和⼀个计策运⽤的完整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其中的⼏个⼩智谋故事吧。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三国三⼗六计故事,供⼤家参考。
三国三⼗六计故事1嫁祸于⼈——曹操借头息众怨此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袁公路⼤会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曹兵17万⼈每⽇耗费粮⾷量浩⼤,诸郡⼜连年饥荒⼲旱,接济不上。
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
曹军相持了⼀个多⽉后,粮⾷将要⽤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万斛,仍不能满⾜⽀配。
⼀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斛分发军粮,暂且救⼀时之急吧!”王说:“兵⼠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管,我⾃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斛分发军粮。
曹操暗中派⼈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家。
曹操于是密召王⼊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
”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以⽰众!”王⼤惊失⾊,说:“我实在⽆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就难以稳定。
你死后,你的妻⼦⼉⼥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
”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斧⼿,推出门外⼀⼑斩罢;然后把王⼈头悬挂在⾼杆上⾯,并贴出告⽰:“王故意⽤⼩斛散发粮⽶,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众。
”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评析]曹操为了应付缺粮问题,决定让王垕以⼩斛散粮,后来激起众怨,却⼜陰险地向主管散粮的军吏王借头,嫁祸于⼈,以平息众怨。
这样通过故意伤害别⼈的利益,博得⼤多数⼠兵的同情,让⼠兵在⼼理上认为曹操⽆过,从⽽通过此计,把⼠兵由于⼩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垕个⼈的怨恨,转移了⼠兵的注意⼒,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的。
嫁祸于⼈有两种,⼀种是⾃⼰有祸,转嫁他⼈,使⾃⼰逃脱罪责,转嫁给⾃⼰的仇⼈则是⼀箭双雕。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计谋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计谋10.空城计策划者:诸葛亮背景:街亭一战结束后,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单位,诸葛亮派出了所有的武将去各地守卫。
此时魏国大都督司马懿率令数十万大军逼向诸葛亮所在的空城。
面对此等危险的情况,诸葛亮竟撤掉了城中所有的防御,城门打开,摆出俨然一个无人看守的城池的样子。
而自己只带两个书童,在城门上面抚琴,安静肃杀的气氛回荡其中。
司马懿深知孔明用兵谨慎,不会做出如此冒险的事情,料定周围必有伏兵,于是不敢向前,急急退兵走了。
个人认为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一条计策,它把诸葛亮的智慧发挥到了及至,我不得不佩服罗兄的想像力,试问世上还有谁可以以一个空城吓退敌方数十万大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9.暗度陈仓策划者:邓艾背景:诸葛亮死后,魏国大举进攻蜀国,蜀国将领姜维对抗魏国将领邓艾。
魏军声势浩大,蜀军连连败退,连丢掉好几个城池。
魏国大将钟会引军十万进军剑阁,剑阁是蜀国都城成都之前的最后一道防卫,易守难攻,姜维深得诸葛亮的带兵之道,钟会完全受阻于剑阁。
邓艾派出许多探马,得知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成都。
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
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邓艾料定蜀军绝不会在这条路上有所防范,于是带兵通过小路直接杀向成都,灭了蜀国。
而此时姜维还在剑阁死守钟会的进攻,当他得知成都沦陷的消息时已是后悔莫及了8.后发制人策划者:法正,陆逊背景:这里要说的定军山之战。
黄忠率军攻打定军山,守护的是魏国大将夏侯渊。
夏侯渊骁勇善战,黄忠依法正的计策坚守不出。
夏侯渊性格暴躁,十分气愤,导致整个魏军军心涣散。
黄忠趁此时突然出兵杀的魏军措手不及,夏侯渊也被黄忠斩落马下,蜀军大获全胜。
与此战类似的还有刘备与陆逊的彝陵之战,刘备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攻打东吴,开始时连战连胜,东吴都督陆逊坚守不战,使得蜀军经过长途跋涉作战疲惫不堪。
陆逊趁此时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刘备兵败后病故白帝城。
7.借刀杀人策划者:曹操背景:三国鼎立,蜀国拥有西川和荆州之地,文有诸葛亮辅政,武有关羽张飞等五虎将抗敌,这对于曹操的魏国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三国演义中计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计谋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个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中,计谋成为了战争中的一大利器,各个英雄豪杰都以智谋和计策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三国演义中一些引人入胜的计谋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羽单刀赴会。
在曹操的统治下,刘备带领着他的蜀国军队与曹操势不两立。
一天,刘备想要联络东吴的孙权,但路上却遇到了曹操派出的大军。
刘备独自一人,只带了一把单刀,却勇敢地赴会。
曹军见到关羽如此勇敢,都感到震惊,没有人敢拦阻他。
刘备成功地与孙权会面,并最终与东吴结成了联盟。
第二个故事是诸葛亮空城计。
刘备攻打东吴时,诸葛亮虽然精心筹划,但仍然遭遇到了孙权的强大抵抗。
当时,刘备只剩下一座城池,而孙权派出了大军包围了这座城。
诸葛亮利用城中的幌子,让城内灯火通明,城头空无一人,用这种虚张声势的方式吓退了孙权的军队。
孙权认为城内必有埋伏,于是撤军回去,使刘备成功守住了这座城。
第三个故事是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率领庞大的军队进攻刘备和孙权的联军,而刘备和孙权军队数量远远不及曹操。
周瑜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在赤壁一带准备了大量的木筏和船只,并放火烧起来。
由于当时刮着强风,火势蔓延迅速,曹军的船只无法逃脱,导致曹军大败。
这个
计谋被后人称为火烧赤壁,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些计谋故事展示了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的智谋和勇气。
通过巧妙的计谋和策略,他们在困境中化险为夷,摧毁了敌人的力量。
这些故事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智者的智慧和机智,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三国演义之计谋篇
• 攻战计
• 打草惊蛇 欲擒故纵
围魏救赵 趁火打劫
暗渡陈仓 李代桃僵
借尸还魂 抛砖引玉
借刀杀人 声东击西
隔岸观火 顺手牵羊
调虎离山 擒贼擒王
• 混战计 • 釜底抽薪
关门捉贼
• 并战计 • 偷梁换柱
上屋抽梯
• 败战计 • 美人计
苦肉计
混水摸鱼 远交近攻 指桑骂槐 树上开花 空城计 连环计
• 此计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平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 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 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 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 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 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 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 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三 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 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三国三十六计历史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
三国三十六计历史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三十六计故事讲述了战场上应敌的计谋、对策,揭示了如何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正确对策以克敌制胜的道理,对于这方面的历史渊源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三国三十六计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三十六计历史故事1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这个计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
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
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
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狼狈而逃。
在危急之时,幸好曹洪赶到,才好歹保住了曹操的性命。
曹操逃回大营后,一面传令坚守寨栅,不许出战;一面谋画击败马超、韩遂的计划。
他责令徐晃引精兵4000径袭潼关后路河西,他自己则督军渡过渭水。
然后,两路夹击,一举消灭马、韩诸部。
马超得知曹军的意图后,主张抢占渭河北岸,遏制曹兵渡河。
韩遂则主张按兵法中“兵半渡可击”的战术,陈兵南岸,待到曹军渡至一半时,乘机猛攻。
他认为,此举足以使曹操大军皆死于渭河之内。
这样,马超就采纳了韩遂的建议。
当曹军部分精兵渡至北岸,曹操亲自带领百余名护卫军将坐于南岸,观看大军渡河时,马超突然率军杀至,冲到离曹操仅有百步的地方。
在曹操生死在眼前的危急关头,曹操的虎卫军骁将许褚,扶起曹操急奔河边。
他挟起曹操一跃就跳上离岸边一丈多远的船上,撑船向河心划去,曹操趴在许褚的脚下,狼狈至极。
马超赶到河边后,见曹船已到河心,就弯弓搭箭,命令将士沿河向曹船猛射,刹那问,矢如雨急,船上的驾舟和护卫士卒几十人都应弦而倒;许褚一边用左手举起马鞍遮住如飞蝗般的来箭,护卫着曹操;一边用双腿夹着船舵,以右手使篙撑船。
曹操与许褚处在危险之中,正当他两拼命挣扎之时,射来的箭突然越来越少。
于是,许褚乘机快速将船划至北岸,使曹操再次死里逃生。
原来当时的渭南县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马超的追杀使曹操时刻都有生命之虞。
深刻有意义的三国三十六计故事_兵法三十六计
深刻有意义的三国三十六计故事_兵法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故事讲述了战场上应敌的计谋、对策,揭示了如何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正确对策以克敌制胜的道理,对于这方面的历史渊源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深刻有意义的三国三十六计故事,供大家参考。
三国三十六计故事1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
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陽)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
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
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
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陽(今河南洛陽)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
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
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
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
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
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
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
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
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
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
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评析]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
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计谋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计谋1. 诸葛亮——运筹帷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非常善于筹划战略。
他在赤壁大战时用先败后显的策略,最终取得胜利,结束了蜀汉的苦痛。
后来,诸葛亮在前往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又用了七步红军,最终把曹操吓退。
他还策划了三次攻打吴国的计划,最终收复了失地,壮大了蜀汉的势力。
2. 孙权——“死缠”曹操孙权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大统领,他经历了大量的战争,凭借着自己的领导才能和不断改进的战术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的大胜。
他采用“死缠”的策略来对抗曹操,在官渡一役中以非战斗的方式与曹操长期作战,最终耗尽了曹操的粮草,力保自身的领土。
3. 周瑜——火烧连营周瑜是东吴伟大将领,他在赤壁大战中,没有太多可言,但在之后他表现出色,在攻打曹操逃回官渡之后,他策划了一系列燃烧连营的火攻,终于令曹操闻风丧胆,最终以周瑜带领的东吴军队取胜官渡之战。
4. 张飞——怒斥贼将张飞是蜀汉著名将领,凭借过人的武勇,他的战斗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在官渡之战中,张飞发现了曹操的计谋,他完全不顾及一切,越垒前杀进曹军,痛斥贼将,吓得曹军失去斗志,最终曹操也只得暂时撤退。
5. 魏延——“死不瞑目”魏延是曹操部下的一位战将,他曾多次表现出气概,大放英雄气概,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魏延多次站在曹操指挥之下,承担了许多艰苦的任务,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坚守,死不瞑目”的勇敢精神,也可以说是曹操的英雄力量。
6. 关羽——双刀斩华雄关羽原为蜀汉将领,乃武将中的翘楚,他“入军塞北,出征西川”,在大荒之地表现出了英勇无比的精神,然而在官渡之战时,他更是一马当先,双刀斩华雄,痛击曹军,威震曹营,早已成为关张英雄之誉。
7. 黄忠——火烧垓下黄忠曾是蜀汉著名将领,在比赛时,他以居其右者的气概而歇斯底里,惊动敌人,威慑敌军。
后来在赤壁大战中,黄忠利用一个火攻策略,“火烧垓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也是三国时期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火攻之一。
8. 潘璋、马忠—— 马超攻击曹将潘璋和马忠都是蜀汉著名将领,他们曾参加多项作战,在魏国东攻西,西攻东的大战中,他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关于计谋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计谋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计谋是各个势力争夺天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计谋的故事。
故事一:联合对抗东吴在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一直是敌对关系。
而东吴则趁机进攻蜀国。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保卫国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利用魏国大将张郃的妻子是自己亲戚的缘故,派人向张郃传递信息,称诸葛亮愿意和魏国结盟,共同对抗东吴。
张郃相信了这个消息,并将此事告诉了魏国皇帝曹叡。
曹叡对此计谋十分满意,派遣张郃和蜀军一同对抗东吴。
然而,当张郃率军抵达时,却发现蜀军早已偷袭了魏国的后方,两军在后方交战。
此时,蜀国将领赵云率领大军攻打魏国的辎重营,取得了重大胜利。
最终,蜀国成功击败了东吴并保住了自己的领土。
故事二:借刀杀人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有一次,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削弱曹操的力量,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谋,名为“借刀杀人”。
他派遣人到曹操的老家,称自己愿意投降,并请求曹操亲自接待。
曹操疑心重重,但仍然决定亲自前往。
临行前,诸葛亮在山谷中设下埋伏,将路上的刺客全部消灭。
这样,诸葛亮就成功地借刀杀人,消除了曹操的威胁。
故事三:火烧赤壁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计谋之一。
当时,刘备、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曹操派遣大军攻打东吴,但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所阻。
诸葛亮为了迎合东吴的战略需要,设计了火烧赤壁的计策。
他利用了赤壁水域狭窄的地理优势,故意留下一部分船只给曹军攻击,然后在夜晚点燃了曹军的船只。
曹军陷入混乱,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曹操只能败走麦城。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计谋的一些故事,这部小说中充满了各种巧妙的计谋和智慧的较量。
这些计谋不仅表现了人物的聪明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充满战乱的时代中生存和战斗的智慧和勇气。
三国演义之计谋篇
04
曹操的计谋
连环计
总结词
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使敌人自 乱阵脚,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详细描述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地利用 黄盖的诈降计,将战船连环,使 敌军无法逃脱,最终大败敌军。
借刀杀人
总结词
利用第三方力量,除掉敌人或达到自 己的目的。
详细描述
曹操在攻打徐州时,利用吕布之手除 掉了刘备,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范围。
三国演义之计谋篇
目录
• 诸葛亮的计谋 • 周瑜的计谋 • 司马懿的计谋 • 曹操的计谋 • 关羽的计谋
01
诸葛亮的计谋
空城计
总结词
虚张声势,以无胜有
详细描述
面对司马懿的大军,诸葛亮巧妙地利用空城计,自己则坐在城楼上抚琴,使司 马懿误以为城中有伏兵,从而不战而退。
草船借箭
总结词
巧借天时,化敌为友
瞒天过海
总结词
通过欺骗手段,使敌人放松警惕,达 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详细描述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通过伪造信件、 散布谣言等手段,使袁绍放松警惕, 最终成功击败袁绍。
05
关羽的计谋
单刀赴会
要点一
总结词
关羽单刀赴会,凭借勇气和威名震慑对手,成功达成外交 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与鲁肃谈判荆州归还事宜, 只带一把刀前往赴会。他凭借过人的勇气和威名,成功震 慑了鲁肃和东吴将领,最终使得荆州归还刘备。
详细描述
司马懿在多次与诸葛亮的交锋中,采取了以 退为进的策略。他故意示弱,让诸葛亮认为 他怯战或者无能,从而放松警惕。在诸葛亮 北伐时,司马懿坚守不战,通过消耗蜀军粮 草,成功遏制了诸葛亮的攻势。
暗度陈仓
高中素材分享关于《三国演义》的十大计谋
分享关于《三国演义》的十大计谋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
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精彩。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的十大计谋,欢迎阅读。
1、连环计【评价】一个失败的计谋,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也缺乏领导他人,统率三军的能力。
从而导致了吕布被赶出京城,王允被杀这样的结果。
诛杀了董卓成功,这是他仅有的一点成功的地方。
【结果】杀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群狼,京城并没有因为连环计而安稳多长时间,一切照旧。
天下一样的混乱。
2、假途灭国【评价】这一计策实在不是很高明,诸葛亮拿手好戏就是政治。
孙刘两家正在为荆州的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提出替刘备取西川,谁人肯信?西川路途遥远,取之不易,若深沟高垒以待时清,西川何时可得?若深入西川,假使刘备先另人截住关口,岂不全军覆没?【结果】双方矛盾加剧,周喻死亡,同盟关系的一角开始坍塌,为以后的夜袭荆州埋下了一个伏笔。
3、疏不间亲【评价】行计策,一要快,二要秘。
这个计策本身没什么问题,结果吕布的反复无常与无智导致连姻的失败。
曹平生最恨者乃是吕布,吕布有勇,袁术地广人多,淮南一带极为繁华,若有袁术支持,则吕布足可以与曹分庭抗礼。
且不论此二人关系可以维持多久,但若此二人联合,实为曹操心腹之患啊!【结果】吕布被镒死,术也势衰。
4、二虎竟食【评价】用此计者乃看透了吕布的反复无常的性格。
同时也在为曹伐吕布在拉帮手。
徐州与陈留,许昌等地相隔不算遥远。
此二地皆为曹所占之地。
况曹与吕布切齿之恨,刘备兵败必投曹那里。
【结果】吕布两面受敌,被困下坯城,成了瓮中之鳖了。
5、蝉,螳螂,黄雀【评价】冀州钱粮极光,土地肥沃,有实力的军阀皆欲占有。
凭冀州牧此人之才能,实不能保此地。
袁绍看透此点,固全力邀请公孙瓒与他前去共分冀州。
公孙瓒乃小患尔,袁绍才乃心腹大患,韩偩没认清这一点,正好上了袁绍的当。
使的袁绍接领冀州反到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公孙瓒的出兵也自然落个师出无名的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
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
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
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
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
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
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
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
谋士逢纪献计。
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
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
然后从中取利。
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
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
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
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
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
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
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
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
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
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
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
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
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
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诸葛亮江东斗群儒——独占鳌头
诸葛亮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刘备投袁绍——委曲求全刘备离曹赴徐州——逃之夭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周瑜暗算诸葛亮——计计落空周瑜设计除蔡瑁张允——借刀杀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战马超——棋逢对手
张飞卖刺猬——人又刚强、货又扎手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蒋干盗书献曹操——包藏祸心孟获归顺诸葛亮——心服口服
刘禅封为安乐公——乐不思蜀刘禅上朝误了斗鸡——顾此失彼
庞统当县官——大材小用关羽门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曹操唱京剧——满脸奸诈曹操天下归司马——白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