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通分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通分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通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约分、通分的概念,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约分、通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约分的概念和方法2. 通分的概念和方法3. 约分、通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2. 教学难点:约分、通分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约分、通分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约分、通分的概念,举例说明。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约分、通分的方法。

4. 操练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约分、通分的知识。

5. 应用活动:让学生运用约分、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约分、通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约分、通分的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运用约分、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约分、通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约分、通分的概念。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教学资源1. 练习册2. 教学课件3. 生活实例十、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导入:15分钟3. 探究活动:15分钟4. 操练活动:10分钟5. 应用活动:10分钟6. 总结:5分钟总计:60分钟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6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

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

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版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版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版教学计划(精选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版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根据上学年的情况,总体上看学生比较爱学、会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

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可能性”。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为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该教材包含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比例、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对称、三角形、矩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内容。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算数和初步的几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年级数学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丰富的数学概念,掌握数线上的正负数、加减法,掌握分数中的分母和分子的概念及运算,为学习高年级数学课程打下基础;2.了解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包括识别、比较、构造基础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中的定位和变换等。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整数第1课正负数的认识和比较(1)1.通过展示数轴上各点坐标的方式,教授正负数的基础知识和概念;2.教授正数、负数的比较方法;3.给出实例让学生练习正负数的比较。

第2课正负数的认识和比较(2)1.讨论正数、负数的特殊性质;2.引出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概念;3.给出实例让学生练习正负数的比较和绝对值的求法。

第3课整数加减法1.教授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以实例为基础,教授整数的加减运算。

第4课活用数轴加减法1.借助数轴,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2.教授借助数轴进行加减运算的方法。

第二单元分数第1课分数的引入1.通过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2.探讨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及其意义。

第2课分数的基本形式1.教授分数的基本形式,分为带分数和假分数两种;2.以实例为基础让学生探讨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第3课分数加减法1.教授分数的加减法;2.以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4课分数的乘法与除法1.教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2.以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第1课图形的基本概念1.介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矩形、三角形等;2.探讨不同的图形具有的不同性质。

第2课图形的认识1.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认识方法;2.引导学生分辨、比较各种图形之间的异同点。

第四单元图形的对称第1课对称的基本概念1.介绍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教授各种图形在对称中的变化规律。

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标题:探索数学世界——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四则运算、面积和周长等。

2. 导入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整数的概念与运算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技巧。

第三课:分数的认识和比较1. 通过图形、模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2. 学习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第四课: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

2.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

第五课:图形的认识和性质1. 学习不同类型的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第六课:数据的统计和分析1.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习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七课:几何体的认识和展开1. 学习不同类型的几何体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几何体的展开和拼凑方法。

第八课:时间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学习时间的计算和换算方法。

第九课:运算的应用1.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学规律。

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西师版五年级下期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期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找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

2、掌握2,3,5的倍数特征,知道偶数和奇数、合数和质数,并会分解质因数。

3、理解公因数、公倍数,掌握求公因数、公倍数的方法。

4、培养学生类比思考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单元知识清单1、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2、2,3,5的倍数特征,奇数和偶数的认识。

3、质数和合数的认识。

4、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认识。

单元重点难点1、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倍数、公因数的认识。

2、2,3,5的倍数特征。

3、分解质因数。

单元结构图倍数与因数(1)、2,3,5的倍数特征→奇数、偶数(2)合数、质数→分解质因数(3)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联系乘法的知识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草稿纸,16个小正方形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法指导1、自学教材第1---3页,尝试完成例1、议一议,并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6个小张方形,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拼长方形,并以乘法算出面积。

学生小组内交流,用正方形白长方形,并记录乘法算式。

最后小组汇报。

由算式引出自然数,课件出示:0和1,2,3,4,5,…这些数都是自然数。

师:在自然数中,书与书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1,2,3,4,5,…中找一找。

二、自主学习1、观察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

师(出示课件)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行士兵,每行()个,一共有()个。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解决问题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案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导学(10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
•通过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

3. 操练(25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类教学;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差异化辅导。

4. 讲解案例(15分钟)
•老师讲解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
•学生跟随老师思考和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

5. 预习(5分钟)
•老师留给学生简单的预习任务;
•让学生在家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六、课堂记录
•学生听讲认真,积极思考;
•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练习,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理解问题、制定计划
选择正确的方法
贯彻执行计划,解决问题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性格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0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 13课时(2)长方体(一) 15课时(3)分数除法: 18课时(4)长方体(二): 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6)百分数: 17课时(7)统计: 5课时(8)总复习: 4课时三、教材分析:1、全册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

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1.“简单的统计(一)”2.“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

但是在讲约数、倍数、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

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 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情境转化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教学内容
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小数的加法运算。

3. 小数的减法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带小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知。

2.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示例演算。

3. 介绍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练。

4. 介绍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练。

5. 引导学生利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并进行实例分析。

6. 练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解答题。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需要多做练来提升技巧。

教学资源
1. 小数的图片示例。

2. 小数加减法的练题。

3. 实际问题解答题。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小数运算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该教案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 认识方程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 认识方程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 认识方程|西师大版教学背景数学是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而方程是将代数式等式化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

方程在数学以及其它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这个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的方程认识环节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方程的一般形式。

3.学会实例演练,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师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

3.教师通过讲述、演示、实践等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实践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2.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通过课堂故事的形式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步骤二:认识方程•按照递进的顺序向学生阐述什么是方程,以及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解释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并举出相关实例,让学生感受不同之处。

步骤三:学习方程的解法•通过课本中给出的具体实例来学习如何使用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讲解解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加深理解。

步骤四: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老师的带领和具体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练习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方程的解法。

步骤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深化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判评价方式1.日常观察法2.课堂练习评价标准1.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学生给出实例的解法是否正确。

3.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方程进行解决。

参考资料1.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数学方程教学策略,第三版》(胡丹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能利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学习,提高分数的初步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减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的算式;2.操作复杂的分数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2.练习;3.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让学生回顾和复习之前学习的知识,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化简和比较等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和重要性。

2. 学新知2.1 加法与减法的概念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即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起来得到它们的总和,减法是两个数之间的差。

2.2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和基本概念。

2.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加减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分数加减运算的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新技让学生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提高他们对分数加减法的操作熟练度,并加深对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

4.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

五、教学后记分数加减法是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学生一定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事项,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具体的教学建议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具体的教学建议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建议分数加减法具体的教学建议(一)例1、例2教学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先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以及几个几分之一是多少,再复习通分的意义和方法,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因此通分的复习很重要,要注意复习分母是互质的,有倍数关系的以及既不互质又无倍数关系等不同情况,以便为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做准备。

例1的教学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基础不够好,对三年级(上期)所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内容,以及本册第一单元所学分数的概念,不够扎实,遗忘较明显,掌握得不够好,则本例可以分作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复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相关知识和本例第3小题以前的内容可以用一课时教学完成。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要着重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总结概括。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本例可以用1课时完成,且重点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时,可以借助教学挂图,呈现例1情境图,也可以用简笔画配老师的语言表述,即故事加图示的方法呈现例1情境。

教师要抓准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估计今天能否将整个广场的砖铺完。

估计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图示,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对分数的数感进行估计。

完成之后,再用图示帮助学生直观验证其估算的正确性,以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分数的数感,增强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完成本例(1)的教学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有关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分类排序,再让学生依次解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简易方程:用小棒摆图形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简易方程:用小棒摆图形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简易方程:用小棒摆图形︳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简易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易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通过讨论,找出方程的解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方程的解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尝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等量关系,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巩固练习环节,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量关系。

2. 在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

4.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pdf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pdf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求得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概念。

教学方法1.条理清晰法2.直观教学法3.归纳法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一组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让学生发表意见。

2.引出面积的概念,通过简单例子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

讲授环节1.讲授每种图形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矩形的面积:A = 长× 宽–正方形的面积:A = 边长× 边长–三角形的面积:A = 底× 高 / 2–圆形的面积:A = π × 半径× 半径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实践环节1.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校园中不同形状的区域,并帮助他们计算出各自区域的面积。

2.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增加趣味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计算面积的能力。

总结环节1.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核对学生的笔记是否齐全。

2.弘扬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并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评价方式1.以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正、准确、全面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教学法和归纳法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计算面积的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课程趣味性。

在评价方式方面,主要以课堂小测验的方式进行初步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能够制作和运用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5、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难点是分数的乘除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练和游戏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本学期共分为18周,每周授课4节,每节课45分钟。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1-2周:复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加减法第3-4周:分数的乘除法第5-6周:倍数、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第7-8周:分数的比较和约分、通分第9-10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第11-12周:方程的解法第13-14周: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第15-16周: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第17-18周:综合应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和发豆芽六、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会通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在这两个课时中,我们将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区别。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在这两个课时中,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我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它们的各个面的面积,并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

体积与体积单位(4课时)在这四个课时中,我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各种形状的物体的体积,并探讨不同的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西师大版教案:分数加减法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难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分数加减法运用到其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个同分母的分数,3/4和1/4,我们想要将它们相加,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加法假设我们有3/4和1/4,我们只需要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所以3/4 + 1/4 = 4/4 = 1。

3.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计算3/4 + 1/4的结果。

4. 例题讲解:异分母分数加法5.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计算3/4 + 1/3的结果。

6. 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减法假设我们有3/4和1/4,我们只需要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所以3/4 1/4 = 2/4 = 1/2。

7.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计算3/4 1/4的结果。

8. 例题讲解:异分母分数减法9.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计算3/4 1/3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加法:先找到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减法:先找到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答案:1. 3/4 + 1/4 = 12. 3/4 + 1/3 = 13/123. 3/4 1/4 = 1/24. 3/4 1/3 = 5/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西师大

一、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

•能够进行简单的倍数和因数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与因数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
•倍数和因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学期所学乘法和数的因数,通过简单的例子导入新课。

2. 概念讲解
讲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

3. 方式探究
教师设计简单的数学图形,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尝试找出这些数字的倍数和因数,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

4. 应用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其中的倍数或因数,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倍数与因数。

5. 总结课堂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展示一些计算方法和技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估,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问题。

2. 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观察和评估,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有些混淆,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多加辨析,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同时,在应用练习环节设计更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练习,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下册数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小数- 教学目标:研究小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

-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和巩固。

第二单元:百分数- 教学目标: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用法。

- 教学重点:研究百分数的转化和应用。

-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单元:图形与坐标-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并研究坐标的基本概念。

-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坐标的表示方法。

-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互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研究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制作,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研究其性质。

-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和计算。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互动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将进行以下评估方式:1. 期中测试:对上述各单元知识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每单元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小组项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评估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

课程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按照以下课程安排进行:- 每周三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 每单元预计耗时2周。

- 每周末布置作业,第二周末收回。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愿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

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

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
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2、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6、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8、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9、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