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月亮上的足迹19
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编写时间审核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了解资料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资料2: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
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三、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二、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三、文章最后写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你是怎样理解的?四、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五、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
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想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那就请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吧?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三、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基础演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飞跃()梦寐()轨道()人迹罕至()铁qiāo tuǒ圆è运 chàng 谈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可望而不可既指令一叶孤舟B.观测畅谈梦寐小心冀冀C.合算月壤休斯敦昂首挺立D.溅落故障平衡相提并论3.先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然后解释在句中的意义。
⑴里程碑:⑵相提并论:⑶昂首挺立:⑷可望而不可即:“即”意思是全词意思是。
⑸遥遥在望:⑹一叶孤舟:【综合运用】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总能搅动世人的情感,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⑴【科技探月】2020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说:“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
”中国还将建设空间站,向宇宙世界深处探索,造福于人类。
请你结合《月亮的足迹》一文,谈一下你读到这则材料的感想。
⑵【人文赏月】自古以来,月亮一直牵动天各一方的亲人朋友,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杰作。
请你写出连续的借月抒怀的诗文。
⑶【趣谈识月】请你把知道的月亮别称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写在下面。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月亮的足迹(节选)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和课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包利峰2009年12月一、教材依据《月亮上的足迹》选自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实作品,也属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虚幻的文言小说。
本单元入选的作品古今中外兼而有之,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宗旨。
五篇课文编排有序,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索中热爱生活。
二、设计思想《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也可理解为一篇记实报道)。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尝试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等应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质疑的学习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预览:19 、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月亮上的足迹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知记、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法。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体会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内容链接】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
第一课时【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观测()故障()椭圆()海域()畅谈()飞跃()昂首挺立()小心翼翼()()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课堂目标: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法。
一、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合作探究】1、在文中划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由此可知登月全过程是按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2、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人类第一次登月概述(一)3①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②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月震仪。
③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④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⑤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了电话。
⑥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插在月亮上。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当堂训练】1、请工整地把下列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按序写在田字格中。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踪迹》导教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认识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研究科学的兴趣,培育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认识相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认识相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这是一篇纪实报导。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切地记录了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
经过阅读,读者定能领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愉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慧才华的赞叹。
文章所记述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利,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腾” ,留给读者以无量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粗心义。
预习自测一、字词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椭圆()铁锹()溅落()...海疆()飞腾()畅聊()...2、请同学们写出文中还有那些你以为重要的或生分的字词,请把它们写在下边。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粗心1、迅速默读课文( 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 ,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
3、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讲堂解决。
课内研究学始于疑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怀疑研究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 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次序来写的2、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露?3、看第 93 页的插图,发挥想像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何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适合吗?当堂检测①若是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觉 ?你会做些什么 ?睁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19月亮上的足迹1、依照课文填出以下空缺处的字词:( )算 海( ) ( )谈 里程( )昂首( )立 一( )孤舟 遥( )在望2、说明以下词语:①畅谈: ②昂首挺立:③遥遥在望:④可望而不可即:⑤里程碑:3、写出含“月”的古诗句两句并注明其出处。
同窗们,你们明白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千米,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发无穷的联想,空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
现在,空想已经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 北京时刻十二日九时整,万众注视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20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自豪的日子,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
随着我国神州七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本文按时刻顺序行文,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四个时期:①升空预备;②飞向月球;③登月成功;④返回地球。
1.课文内容梳理:本文按 顺序行文,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四个时期:① ;② ;③ ;④ 。
课前预习一 二 三二、你明白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月球的?3、哪个国家的哪一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一、默读课文,你能归纳每一自然段的要紧内容吗?二、归纳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导这一进程的,找出有关表示时刻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4、作者什么缘故详细的交代时刻,这些表示时刻的数字有何作用?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科学家什么缘故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1)如何明白得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2)找出文中1—2处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导读: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
(2)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数字的准确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背景解读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
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3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
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轨道()铁锹()椭圆形()狭zhǎi()áng()首挺立小心yìy ì()()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写出带有月字的词语四个,关于月的诗句两句。
词语:诗句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4.《月亮上的足迹》从说明对象上来看,属于说明文,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本文属于顺序。
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发射后13小时30分:;月球在望:;中心呼叫:;:7月20日7时32分;:7月22日上午;:返回地球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4.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6.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7.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教师寄语: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要点点拨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解释词语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小心翼翼:二、整体感知2、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三、理解探究6、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7、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8、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9、在写登月全过程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数字,时间精确到分秒,在文中画出来,说说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10、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1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五、学习小结1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达标检测(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精品教案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清风语文)
19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导学重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导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可望不可即.jí小心yìyì翼翼一yè叶孤舟解词:昂首挺立——昂着头直直得站着,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⑴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⑵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⑶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⑷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1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背景解读】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
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内容。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自主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áng()首挺立轨.道()椭.圆形()一yè()孤舟铁锹.()狭zhǎi()小心yìyì()()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3、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O(∩_∩)O(自主导学完成的很好,奖励自己张笑脸!)~~(>_<)~~(自主导学完成的不太好呀,下次一定要加油哇!)【合作探究】【反馈矫正】1、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
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 课月亮上的踪迹》导教案第 19 课月亮上的踪迹【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飞腾()梦寐()轨道()人迹罕至()铁 qi ā o tu ǒ圆è运 chàng谈2.下面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可望而不行既指令一叶孤舟B.观察畅聊梦寐小心冀冀C.合算月壤休斯敦抬头矗立D. 溅落故障均衡相提并论3.先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而后解说在句中的意义。
⑴ 里程碑:⑵ 相提并论:⑶ 抬头矗立:⑷ 可望而不行即:“即”意思是全词意思是。
⑸ 遥遥在望:⑹ 一叶孤舟:【综合运用】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总能搅动世人的感情,请阅读下面资料并达成相应的题目。
⑴【科技探月】 2019 年 12 月 2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贺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言中说:“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获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式国家获得的又一成就,是中国人民登攀世界科技顶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决心创新的壮丽篇章。
” 中国还将建设空间站,向宇宙世界深处探究,造福于人类。
请你联合《月亮的踪迹》一文,谈一下你读到这则资料的感想。
⑵ 【人文观月】自古以来,月亮向来牵动山南海北的亲人朋友,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杰作。
请你写出连续的借月抒情的诗文。
⑶ 【趣谈识月】请你把知道的月亮别称及有关的神话传说写在下面。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达成下面各题。
月亮的踪迹(节选)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然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 38 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转不息,永久是那么可望而不行即。
但是, 1969 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见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究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离地9分5秒,第三火箭机启工作,船在定的、定的高度入定的道。
此,“阿波11号” 船的高度 2650 公里,速度每秒 7.67 公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
2.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3.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
四、再读课文,交流合作:1.再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
(快速获取信息。
)2、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做了哪几件事)?讨论明确:五、品读课文,深入领悟:1.登月成功,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吗?2.我们中国在迈向太空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交流我国航空航天方面成果,了解我国几位航天英雄。
)六、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联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七、课堂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
这次登月已有四十年,而我国也在实施奔月计划,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并能对其进行分类;2.掌握不同星体之间的基本关系;3.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二、教学重点:1. 太空中天体的观察和分类;2. 掌握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对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理解;2. 掌握望远镜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四、教学内容:1.行星和恒星的关系行星和恒星都是存在于太空中的宏观天体,其之间存在很多关联。
行星绕着恒星运转,恒星的引力作用影响着行星的运动轨迹。
行星对恒星的影响,可能形成诸如太阳风、宇宙射线、日冕质量抛射等问题,这些都是宇宙学的重要课题。
2.行星分类在太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星,可以按照距离来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质量来进行分类。
按照距离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按照质量来分类,可以将行星分为岩石和气体两种类型。
3.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着恒星运动的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行星椭圆轨道。
行星还存在自转运动,即行星围着自己的中心轴旋转。
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独立的。
4.使用望远镜观察行星使用望远镜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天体,包括行星的表面特征等。
使用望远镜时需要注意镜头的选取和调整,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和安全。
五、教学手段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实际存在的星球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行星的特征。
2.教学动画: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跨越式飞跃式认知。
3.互动探究: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提问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其自主探究。
4.实验演示: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应实验演示,如行星运动模拟等。
六、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种行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课堂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导学案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跃()梦寐()轨道()人迹罕至()
铁qiāo tuǒ 圆è运chàng 谈
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可望而不可既指令一叶孤舟
B.观测畅谈梦寐小心冀冀
C.合算月壤休斯敦昂首挺立
D.溅落故障平衡相提并论
3.先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然后解释在句中的意义。
⑴里程碑:
⑵相提并论:
⑶昂首挺立:
⑷可望而不可即:“即”意思是全词意思
是。
⑸遥遥在望:
⑹一叶孤舟:
【综合运用】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总能搅动世人的情感,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⑴【科技探月】201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说:“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
”中国还将建设空间站,向宇宙世界深处探索,造福于人类。
请你结合《月亮的足迹》一文,谈一下你读到这则材料的感想。
⑵【人文赏月】自古以来,月亮一直牵动天各一方的亲人朋友,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杰作。
请你写出连续的借月抒怀的诗文。
⑶【趣谈识月】请你把知道的月亮别称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写在下面。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月亮的足迹(节选)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
程碑。
……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
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
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
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5.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6.文中划线的部分使用了数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文中划粗线的句子为什么说阿姆斯特朗一行三人“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读了上文,你有什么感触,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下来,和大家分享。
【类文美读】
月到天心
林青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
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
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
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
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9.本文的体裁是,行文线索是。
10.请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11. 文章写的是月,为什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为什么要
写星星?
12.你怎样理解文末划线句子的作用?
【每课一趣】
13.下图是阿姆斯特朗首次造访月球的生动图景,请你以月亮的口吻向其致辞。
尊敬的阿姆斯特朗先生:
边文——名师讲坛
1.写作背景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
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2.学法导引
学习本课,可尝试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3.文体文旨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指出这次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
步,为宇航事业树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4.谋篇立意
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
总共分四个阶段: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第一部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部分:这部分详写。
因为它涉及非常尖端的技术性问题,各种数据要分毫不差,十分精确。
第三部分: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亮表面的活动。
第四部分:写登月归来。
其中包括宇航员回到登月舱,返回“阿波罗11号”飞船,回到地球及在国会大厦畅谈登月感受,几方面的内容。
5.难点突破
(1)文章中详细记叙的登月过程,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基本过程:进入指令舱→飞船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与飞船脱离开始降落→登月舱登月→阿
姆斯特朗登月→树立登月纪念碑并完成试验→飞船与登月
舱对接→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2)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小小的一步”是针对一个人来说的,具体就是指阿姆斯特朗迈上月球的那一步;“巨大的飞跃”是针对人类的太空探索
来说的,这将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新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不仅揭示了登月活动的重点意义,也说出了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美好理想。
6.写作技巧
恰当的描述。
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
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用数字说话。
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
比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
还体现了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
叙述中有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要点。